金融服务法论文范文

2024-03-14

金融服务法论文范文第1篇

31辆车,历时48小时,穿越数十个村庄,行驶近430公里,由31位越野车手组成的越野车队乘载着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的贵宾客户,开启了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民生财富”俱乐部的“草原牧歌 镜下张北”自驾游摄影之旅。

为满足民生银行客户的兴趣爱好,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民生财富”摄影俱乐部于2012年9月15日正式成立并举行了首站活动。在俱乐部的倡导和安排下,俱乐部会员乘坐越野车穿越群山,前往张北草原感受自然、淳朴的景致,并将其记录在自己的镜头中。

山路、碎石、泥泞、山岭重叠、沟谷纵横,这里人烟稀少、山路崎岖,却独有蒙古高原向华北绿林过渡带的多种地貌和风光。途经燕山余脉桦皮岭时,摄影俱乐部的会员们纷纷将相机聚焦成片的莜麦田,一位会员兴奋地喊道:“这种成片的金黄田地搭配着远处的草原、群山,中间还有红白相间的房屋,太有画面感了!”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李树峰受邀与“民生财富”俱乐部会员一起体验了张北草原的迷人魅力,并与会员交流心得、分享摄影经验。“此次乘坐越野车穿越群山,前往人力难以到达的地方感受自然之美,给我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摄影体验,希望‘民生财富’俱乐部未来能举办更多非同一般的摄影活动。”李树峰说。

金融服务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营销效率;提高

作为电力营销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电力营销工作一方面要查处电力营销中出现的差错,另一方面要负责查处电力营销中的责任事物以及违章现象等,此外监督国家电力政策的执行情况也是其负责的主要内容之一。利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可以对营销工作的进行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对营销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一些严重影响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问题,必须给予重视和解决。在对如何解决电力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深入了解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内容。

(一)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详细分工

1.内部检查工作内容

漏抄、错钞、代抄用电额、截留电费、虚拟电量等,是电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电力营销稽查的内部监察要除了包括流程时限、电价电费、装表接电、营销业务外,还包括用电检查、电能计量、抄核收等。在这几项业务中电力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是电力稽查部门负责监察的主要内容,且在发现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后一定要做出相应惩罚,最大可能地保证电力营销工作质量。在用电检查过程中、电价电费收取过程中、电能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以权谋私行为,电力营销人员在稽查过程中必须重点监察,并对这些人做出严厉的处罚。

2. 外部检查工作要求

查看用电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违规现象,是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外部检查工作中的主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治安问题在大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一些用户为了自己的利益致使偷电窃电等违章用电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一些电力设备经常被人为破坏,这些违章行为都会给电力供应和电力销售带来重大损失,在外部检查工作是必须加强检查力度的重中之重。企业和居民在用电过程中是否存在违章、违法用电的现象,是外部检查工作的重点,在检查中同时还要对企业用电进行核算核实。

(二)提高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效率和营销服务水平的策略

1.不断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稽查体系

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要顺利展开,对营销稽查体系进行建立健全是必然要求。电力供电系统中的小组成员必须以工作能力强的专职人员为主,以确保营销稽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加切实有效。营销业务、流程时限、用电检查、装表接电以及电能计量、电价电费、抄核收等各项流程都应该列入稽查的重点名单中,对其进行逐项检查和督办,且必须保证工作的专业和质量性,及时发现营销工作各个环节中违背工作规范和要求的行为,并及时纠正这些背离行为,促进电力营销稽查体系的不断完善。

2.按月对稽查计划进行制定,建立快速的信息反馈制度

作为项动态的、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营销稽查工作在进行中必须有一定计划,对稽查计划按月制定能更加保证营销稽查工作长效、有序进行。在制定时应在上一月的工作开展实情上制定每月稽查计划,在制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当时的工作重点,为了给电力营销稽查人员提供更准确的方向和重点,稽查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定性、定量,只有具有规划性和执行力,稽查小组成员才能根据稽查计划对当月工作计划有效安排和执行。营销人员必须对反映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采取有效纠正措施。因此,建立能有效反馈信息的网络和制度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能及时传递发现工作情况中的问题外,通过这种信息网还能让被稽查的班组或个人及时收到自己工作的偏差信息,让这些人员及时了解自己工作中出了了什么差错,错在哪里,以后应该怎样加强防范等。

3.在对稽查人员进行选拔时必须严格,针对问题调整稽查人员结构

相较其他电力工作人员而言,在素质要求方面,电力营销稽查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这是因为在电力执法机构中,电力营销稽查人员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注意电力稽查人员的素质问题。电力营销稽查人员高素质的要求,使其在选拔中必须制定严格的标准和具体步骤。在选拔内容上,学历也是其中必须重视的要求点,可优先录用在日常工作中成绩优异、有突出表现、责任心强的员工。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建立健全合适的电力营销稽查体系,并立足当前变化对电力营销稽查人员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为促进稽查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电力营销稽查机构还应该开发专用的营销稽查系统,保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落到实处。

4.严格制定电力营销稽查的行为规范

着装混论、手段单一,标识不明显,是当前电力营销稽查人员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也导致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过程中工作形象问题的频繁发生,所以一定要系统规范电力营销稽查人员的工作行为。在服装上,可以给电力营销稽查人员配备统一的工作服装,改变工作人员着装不规范的形象;对稽查人员进行日常礼仪培训,纠正稽查人员的讲话和仪态,提高其本人反射到工作中的气质;让稽查人员对基本的服务规范加以掌握,使稽查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不良形象能够转变和挽回。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电话回访,尤其是在电力营销稽查中发现并处理的当事人。增强对当事人的监督,对一些违法犯纪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要系统规范稽查行为过程,促进稽查工作单据化、规范化的实现。

5.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度

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无论从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性质上来看,都是一项比较繁杂、精细的工作,“复杂性”和“隐藏性”是当前电力违规事件的显著特征。所以,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中,必须首先认识到它的复杂性。但实际工作中,很多电力监察人员将其当成普通的工作,从不深入考虑,看不到其复杂性,因此经常在工作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吗,即使面对存在一些疑点的偷电行为也不做深入追究,简单地一刀切了事。这种做法往往会让当事人对处罚的程度更加不满,同时也会丧失电力稽查工作在周围群众心中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发生,当前电力营销稽查部门首先必须立足自身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行事,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度。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允许存在不同声音的制度,是指在制度保障下当事人可以对电力稽查的结果提出反对的意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人员必须给当事人提出反对意见和理由的机会。针对反对意见,稽查人员应该给当事人逐条解释自己的稽查依据,直至当事人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处罚当时人的过程中,稽查人员应该告诉当事人享有异议的权利。在这样的工作程序和制度的支撑下,电力稽查将会更加公正、公开,具有更大的说服力,不仅能促进电力稽查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能大幅度改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在人们心目简单粗暴的常规印象。

【参考文献】

[1]毛江勇.对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分析[J].广东科技,2011,10(20):33-34.

[2]李绍飞.电力营销稽查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6(12):129-130.

[3]张曦.基于电力营销稽查的营销效率改善措施分析[J].机电信息,2013,12(12):70-71.

[4]宋玉坤.探讨如何把握电力营销的战略与战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18):68-69.

[5]潘敏.强化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思考[J].云南电业,2011,5(10):154-155.

[6]涂娟.利用电力营销稽查 促进营销管理工作[J].中国能源,2010,11(11):96-97.

金融服务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与适合其发展的保障体系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站在功能层面和系统论层面,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可以将区域性现代金融服务的保障体系划分为三个维度:强化区域金融、推动区域金融的创新、预防和处理区域金融风险。本文针对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具有何种保障机制及其构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金融服务;保障机制;区域

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能提供给用户多层面、全方位、效率高、稳定、创新的金融服务综合体系。其组成主要有结构科学合理、层层递进的金融市场,功能齐全的基础金融装备,类别全面的现代金融机构三方面。该体系展示给用户的是一个立体的理念,重视金融服务在动态发展层面与经济主体的相互融合,其中以金融结构作为支撑点,突显空间布局与金融产业之间的最佳结构,推动金融产业的集成,为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和发展做贡献。

一、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存在的瓶颈和困难

虽然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但是在人才培养计划、区域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信用保障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当代金融服务体系中保障机制还具有一些困难和瓶颈,具体如下:

(一)在防范地区金融风险上,区域金融监管机制存在缺陷。现今中国金融行业执行的是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这些都给区域金融的监管带来一定的阻碍,具体表现在各地区派出部门之间的高成本投入、低效果显现。而就我国现有金融业“一行三会”的机构之间的合作,不仅在工作内容上存在缺陷,就连工作频率上也存在不足,最终导致区域金融监管出现真空区域的可能性极高,严重时会让区域金融不能及时的辨别和预防风险。

(二)在推动区域金融创新上,区域金融监管机制存在缺陷。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和进度存在差异,因此每个地区对金融监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对于经济发达的区域如京津唐、上海、深圳等地区,金融发展都处于较高位置,因此往往都会在这些区域设立一些金融运行试点区域,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突显出传统的金融监管对区域金融的创新存在缺陷,所以维持和处理好区域性金融与全国统一监管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的金融监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在强化地区金融工作上,区域金融监管机制存在缺陷。因为区域金融的发展是为了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地方政府与区域金融监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 “一行三会”内部中不仅存在沟通问题,在地方政府创立的各地级金融办在日常的工作中,每个部门之间也出现因地域利益产生的问题,沟通自然也存在阻碍。再者地区的金融监管因是“三会”设立的机构,因此要受到三会的直接领导,但是它在地方,又与地方政府有数不清的关系,所以它的多重身份就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

二、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机制

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机制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完善的区域金融监管体系,完备的信用保障机制和立体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的三方面内容与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多向关联和相互作用。需要因地制宜,构建符合地方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机制。

(一) 重视金融要素的市场化,推动国内资金流向的健康创建

(1)要推动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欢迎多元化社会资本的加入,不仅要处理好进口问题,加快资本市场布局的完善,也要提供最优的退出路线,处理好“出口”的问题。(2)同时推进股权的融资,让融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还要为创新公司提供更合适的产品,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3)可以试探性的进行一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结合。借鉴国际上通用的信用评级办法,建立一套科学和全面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反映投资风险和收益总体状况,为广大居民和企业提供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信用评级。加快以场外交易(OTC)市场、金融期货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为核心特色的金融要素市场化进程,建立创业投资体系与新型市场载体,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着力将天津市打造成为国内资金导流的重要枢纽。

(二)全面激励高级金融人才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加快金融行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承认标准,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再者站在政策角度,要努力聚集高端人才,完善所需配套设备,逐渐开展金融人才的高端化、国际化。在人才引进方面也要加大政策力度,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来留住人才,也可通过其他途径收揽人才;创建有效的金融人才基金库,鼓励国内外有经验的高级金融研究人员对区域金融发展出谋划策。鼓励高级金融教育的创建,多为本市区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要充分调用高校资源,为新区的金融发展和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最后为了保障新地区金融行业的顺利发展,比较本市金融教育与国内外先进区域的金融教育之间的差距,并从中查找自己的生长点和位置,从而能找到自身新的竞争力,这才是保障本市金融教育建设和发展能够持续存在的根本。

(三)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完善金融风险预防和金融创新两者能在一个更好的金融环境中生存,不仅能轻松应对内部问题,还能对外部的阻碍和挑战进行解决,让金融环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优的恢复基本功能,也能应对一系列的创新变化,并抵抗因金融创新而带来的风险,所以创建健康、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在更高层面解决金融风险防范和创新之间的问题。而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也要求地方政府、企业、银行之间的相互合作,完善诚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大中小型企业和个人之间健康的诚信系统;强化金融监管机构的法律建设,创建中介服务和信息共享等体系,这样才能搭建公平、公正、共享、竞争的金融服务环境。

近年来,随着不断创新的金融行业,促使金融风险表现出复杂,但又相互作用和集成的特点,无疑都给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创建新时代的金融服务体系上,要完善原有的组织结构,突显出现代金融服务机制在风险控制、政府监管、自我管理等优势,让三位一体能够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优势。

(四)对金融服务形式和产品实施创新

以各企业合理授信为立足点并结合各自融资的特点,发布具有特色的、简单的快捷贷款等各方面的新产品;如农村的金融机构要具有消息灵通、准确、面广等优点,高度集合起企业、农民或城镇居民多余资金,可推荐选用风险低、收益较高、手续简单的投资理财产品(保险、证券、基金、债券等产品),此外还可提供给客户投融资顾问、信息咨询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业务;其次为农村地区金融业务的用户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产品;对现代农业、外向型企业和边贸企业提供本外币一体化服务,为提高其抗风险能力,为农产品提供套期保值、进出VI 风险对冲等风险管理产品,帮助企业管理和对冲各方面的风险:为产业链企业群及集团客户提供账户管理、现金管理、票据融通、应收账款融资等系统联动服务, 提升县域整体金融服务水平。

结论:

现代金融服务体制保障机制的前进动力就是推动区域金融创新,并将保障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各种金融资源的汇集为目标,创作性的转变金融资源的工作形式,促进区域金融创新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其次保障机制也是为了保证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在创建的历程中更好的表现出对经济的有利作用,实现金融自身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是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根本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周建松,姚星垣. 区域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浙江经验[J]. 浙江金融. 2010(08)

[2] 黄磊. 论金融创新保障制度体系的构建[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01)

[3] 陈晶莹. 区域金融创新体系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08(11)

[4] 张玉喜. 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创新需求与供给研究[J]. 学术交流. 2008(10)

[5] 阮德信. 区域信用体系与和谐社会构建路径[J]. 求实. 2005(06)

[6] 张本照,孙悦. 论区域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风险控制[J]. 现代管理科学. 2005(02)

[7] 李炜. 关于区域金融行为与区域经济技术结构形成的研究[J]. 金融研究. 2000(06)

(蔡佳烨:华泰长城期货有限公司)

金融服务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虽有所增长,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进出口差额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和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都比较小,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根据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金融服务是指由一成员方作为金融服务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方面的服务。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性服务,其中其他金融性服务是指证券业和金融服务信息。金融服务贸易可分为四种模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2001—2010年间,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由3.26亿美元增长到30.5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24%,2002年比2001年下降6.6亿美元,除2006年有较小幅度的变动外,其他年份都处于增长趋势。在同一时期,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也由27.88亿美元增加到171.4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2.36%,2009年比2008年下降12.74亿美元主要是保险服务进口额下降所致。从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除2009年比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在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3.09%,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十年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2010年逆差达到最大,为140.84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需求大于出口需求。从金融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看,其比重比较低,一直在4.2%—5.6%范围内波动,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在进出口规模上虽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服务行业中仍然缺乏自身的竞争力。从金融服务贸易占世界金融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看,其比重在经历了2002年的微小下降后,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此后,2007年又比2006年下降0.4%。2008年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占世界金融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仍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为了反映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选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三个指标,并选用世界上八个主要经济体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是指一国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出口在该国出口总额(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与世界上该产品或行业的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之比,在金融服务贸易中,用来反映一国金融服务在世界金融服务中的竞争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RCA=(Xij/Xi)/(Xwj/Xw)

公式中,Xij表示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Xi表示i国的出口总额,Xwj表示全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Xw表示全世界的出口总额。如果一国的RCA>2.5,则表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1.25≤RCA≤2.5,表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0.8≤RCA≤1.25,则认为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平均一般国际竞争力;RCA<0.8,则表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该指数剔除了国家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反映一个国家金融服务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相比所具有的相对优势。

我国2001—2010年的金融服务贸易RCA指数始终小于0.1,2006年在0.05以下,是所有年份中最小的,2010年突破0.09,其他年份都在0.05左右的水平上,这说明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我国的传统弱项,目前仍处于较大比较劣势,基本不具竞争力。美国的RCA指数在2001—2005年连续五年呈稳定上升趋势,2006—2010年在2.15附近波动,说明美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英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所以RCA指数比较高,在所选的八国中最大,一直在4.0水平之上,反映了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法国、日本和韩国2001—2010年的RCA指数均在0.8以下,说明这三个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但仍比我国的RCA指数高。德国只有2002年的RCA指数大于0.8,其他年份平均只有0.5,说明德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也较弱。印度的RCA指数在2003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由于其服务外包对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使得其RCA值在2008年突破1,并在2010年达到1.226。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已位于全球金融服务出口的前列,具有平均一般国际竞争力,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与印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CA)是由沃尔拉斯(Vollratlh)等于1988年提出的,是指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某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该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CA=RCA-(Mij/Mi)(Mwj/Mw)

公式中,RCA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Mij表示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Mi表示i国的进口总额,Mwj表示全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总额,Mw表示全世界的进口总额。CA>0,说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比较优势;CA<0,说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不具有比较优势;CA=0,则说明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中性的国际竞争力。指数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该指数综合考虑了金融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比较优势,较RCA指数更全面、更真实。

我国2001—2010年的金融服务贸易CA指数始终小于0,2003—2006年随着保险服务进口的增加,CA指数不断减小,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也不断减弱,2007年保险服务出口又有明显增长,使得CA指数由-0.543增大到-0.445,平均CA指数为-0.5,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出口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美国的CA指数从2001—2005年不断增大,2005年达到0.969的最高水平后又逐年下降,2010年恢复到0.507的水平,平均CA指数为0.6,这说明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英国的平均CA指数高达3.9,这说明英国不管是在金融服务出口还是在进口方面都显示出了最强劲的竞争力。法国、日本和韩国2001—2010年金融服务贸易的CA指数都在0上下较小幅度内变动,可认为这三个国家具有中性的国际竞争力。德国的CA指数2002年最高,为0.542,2004和2005年的CA指数为负,其他年份在0.15左右,可认为德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中性国际竞争力。印度2001年的金融服务进口远大于出口,这使印度2001年的CA指数只有-1.746,随后在2004年有较小幅度变动后逐渐增大,2008年CA指数为-0.002,印度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明显好转,而我国还处于劣势状态,在短期内不易扭转。

(三)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e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NRCA)是由巴拉萨(Balassa)于1989年提出的一个改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用一国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例与该国该产品或行业的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例之差表示该产品或行业的贸易竞争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NRCA=(Xij/Xi)-(Mij/Mi)

公式中,Xij表示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Xi表示i国的出口总额,Mij表示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Mi表示i国的进口总额。NRCA>0,说明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存在竞争优势;NRCA<0,说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存在竞争劣势;NRCA=0,则说明i国贸易自我平衡。指数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该指数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反映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用该指数判断产业国际竞争力要比其他指数更能真实反映进出口情况。

我国2001—2010年的NRCA指数在-0.01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很小,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存在竞争劣势,在国际市场上只有很弱的竞争力。美国的NRCA指数都大于0,平均为0.012,英国的平均NRCA指数为0.075,是美国的6.25倍,可见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法国的NRCA指数都小于0,日本的NRCA指数除2005年是正数外,其余年份也小于0,而韩国的NRCA指数在2002年略有下降后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又有所降低,但整体上较法国和日本具有竞争力。印度的NRCA指数在波动中增长,2007年大于0,可见印度的金融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竞争力有所提高。

(四)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判定

利用以上三个指标的计算分析得出,我国的金融服务出口不具有比较优势,金融服务贸易存在竞争劣势,国际竞争力很弱。其中利用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计算的我国2001—2010年CA指数值最小,且在-0.6—0.4内波动,而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计算的我国2001—2010年RCA指数值都大于0,并从2006年以后有缓慢增大的趋势,可认为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一定好转,但当把出口优势考虑在内时,就没有这样的规律,即CA指数的值是波动的。利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计算的我国2001—2010年的NRCA指数值最平稳,但都小于0,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总额比较小,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得到较大提升。

三、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加大金融机构资本投入,规范金融市场

通过政府的政策性倾斜,增加对金融和保险服务行业的财政拨款,改善金融企业的软硬件设施,提高金融机构的贸易实力,优化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提高资本市场交易的透明度,规范市场投资行为,通过吸引优质外资,提高国内金融和保险机构的盈利能力,扩大自身资产规模,在立足本国市场的同时,逐步对外开放资本账户,真正实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打破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通过培养多元化的金融企业,像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促使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减少对国家的依赖,从而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抓住机遇,提升金融服务贸易的市场营销力

在全球金融服务贸易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应抓住机遇,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增强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展人民币离岸存款业务,努力推进中资银行向海外扩张市场,获取新的客户资源,同时注重提升金融服务贸易的营销能力,采取差异性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客户为本,针对不同的市场推出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完善营销渠道,加强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化海外市场的金融产品组合。

(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金融产品创新

学习和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成功经验,包括制度、方法、技术、人才和管理。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研发投资,加强国内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高技术、高知识、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金融,推动金融服务信息化发展,拓展金融服务的范围,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形象和金融服务水平。

(四)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通过建立和完善专业的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和职工培训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优化我国的金融人才资源结构,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一方面要重视学校教育,鼓励高校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借助海外机构地处金融中心的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工培训基地,培养复合型的金融人才;另一方面要学习先进国家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引进先进的激励机制,吸引国际优秀的金融人才,防止我国金融人才的流失。

(五)加强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尽快建立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和金融企业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协同监管,利用市场约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保障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安全发展。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我国金融业防范风险的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①秦嗣毅,杨浩.金砖四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68—69

②陈慧. 全球金融危机下增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9(6):25—26

③董小麟,朱征兵.论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J]. 岭南学刊,2008(3):44

④韩景华.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9(12):9

⑤邹晓辉,陈亚珊.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时代,2010(24):37

〔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发展服务行业国际贸易隐形和显性壁垒研究”(项目编号:2008RKB171)阶段性成果〕

(杨杰,1989年生,山东新泰人,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与管理。张吉国,1972年生,山东五莲人,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金融服务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普惠,大而言之来自天下大同的人类理想,小而言之来自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人伦关怀。普惠金融倡导人人具有同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这不是简单的扶贫,是将对贫困人群的援助与商业可持续结合。援助体现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即强势群体给弱势群体以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转移支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和法令程序的力量弥补,但是因为转移支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制度成本和组织成本很高,对此,群体间的交叉互助更可行,农村合作金融和新型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与政府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不足,所以必须构建市场、政府、农村合作金融密切结合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金融伦理 农村合作金融 互联网金融

1 农村普惠金融的内涵

1.1 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会上提出的,其含义是能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服务的金融体系,所以建立为全社会所有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是普惠金融的宗旨。这个体系可以使企业和家庭只要支付合理成本就可以获得金融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同时普惠金融体系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以政府援助和市场机制两个方面为内生动力完成的,在商业上是可持续的。因此,从市场上要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从政府层面要进行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政府干预,从金融机构层面要确保内控严密稳健运行,从监管部门层面要进行审慎性监督。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金融服务的可获性不断得到提升,保证贫穷人口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另外,普惠金融体系提供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不是一时的,是确保能够长期提供金融服务的。

1.2 农村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细化

农村各群体基本都是弱势群体,由于地理限制、受教育程度以及观念落后等因素使这些弱势群体缺少足够的途径和方法接近金融机构,在利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排斥。农村金融排斥是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挑战,所以农村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所在,是普惠金融的升级和细化。农村普惠金融强调能为农村广大居民提供有效的、低成本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主要通过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物理的、有形的服务网点、多层次的服务产品、优质的服务方式,同时通过宣传丰富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启动农村居民金融理念、拓寬农村居民金融理财渠道等。

1.3 建立完整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目标

首先,完整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和广覆盖的,要能满足或者适应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所以应保证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获得基础金融服务的程度,体现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广化和深化。其次,完整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要能使农村各群体特别是贫困、低收入农户获得合理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成本。最后,完整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要使农村各类金融机构在商业上可持续,并将对农村各群体的金融援助与商业可持续相结合。

2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2.1 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上有偏差

我们对“普惠”的研究往往是要如何操作普惠金融,也就是为了让弱势群体能均等地获得金融服务,那么我们要研究如何设计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那么这就会使普惠相对于市场的某种矫正,也就是市场有普惠的也有非普惠的,将非普惠的矫正成为普惠的或者直接规避非普惠的就叫做“普惠”,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这样普惠金融观念落实到实际中时会迅速异化为非普惠金融。另外,普惠是覆盖所有人,但我们对普惠的理解往往是针对弱势群体去设计金融服务和产品,认为弱势群体是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的,但当我们推行这种普惠金融时往往会牺牲另外一些群体的利益为前提,那么这样的普惠是不可持续的。

2.2 禀赋差异导致农村获得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不足

人生而不同,禀赋差异的客观存在会势必造成要素分配、收入和财富的差异。这种不同,先天会造成价值观及偏好不同,后天是在一定游戏规则下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均等性。所以,农村各群体在获得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都不足。

2.2.1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要求的一些抵押担保物品农村各群体没办法满足。许多农业大户的经营效益很好也非常有市场发展潜力,但比较缺乏资金,因而缺乏符合要求的抵押物,就没有办法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首先由于诸多政策法规的约束,农村土地使用权、收益权等权益在进行抵押贷款时还会受到限制;其次在法律上,农产品、林业资源因为自然风险较大,所以不能作为抵押物,那么虽然规定贷款扶持农业、林业,但是符合要求的抵押物很难选择。最后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落后,信用档案建设信息不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养殖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户个人在信贷时很难实行信用担保。

2.2.2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在农业保险经营实践中,无论是植业保险还是养殖业保险,都是大规模或大面积投保与承保,一旦危机发生,需要大范围承保才能分散,也要投入大量精力处理,这就需要既有农业技术知识又有农业保险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农业保险的技术人员非常缺乏。农业保险在实践中,由于农民保险意识相对淡薄,保险热情缺乏,经济损失承受能力弱,对政府救济过度依赖,需要更艰巨的改进才能建立正式的保险关系。

2.3 商业上不可持续导致实行普惠金融的动力不足

普惠如果等同于扶贫或者特殊照顾,那么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应会出现说得多做得少,或者是试图去做,但因为各种问题无法真正推行的问题。另外,如果普惠等同于扶贫,那么这相当于将一部分群里的福利转移给弱势群体,这势必影响这部分群里的利益,如果转移的成本较高,那么商业上是不可持续的,动力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

2.3.1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

理想的发展普惠金融的环境建设成本较高,比如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置,相关基础设置的全面建设与完善,网络的全面覆盖率等,所以目前这些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都还在理论层面建设,实际推行的还较少。

2.3.2 提供金融服务及产品开发的动力不足

从商业角度看,金融机构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农业经济因为受自然因素影响大、资金周转慢、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等使得贷款的风险较高,这就导致金融机构进行支农贷款的内在积极性不高、缺乏开展涉农业务的动力。另外,农村主要金融机构为农村各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以信贷服务为主,缺乏很多创新业务,产品种类较单一,很难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2.3.3 建立农业保险机构难

农业保险机构一般经营投入都比较大,所以开办保险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农业保险的理赔涉及农业上的很多技术,比如种植和养殖技术,所以必须具备农业生产技术背景的人才,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奇缺。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保险机构开办得较少,已开办的农业保险机构赔付率也比较高,在经营中常常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境地。

3 完整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策略

3.1 基于对普惠金融的正确理解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完整普惠金融体系框架的设计应基于对普惠金融的正确理解,普惠金融不是针对弱势或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是覆盖所有人的,更不是基于抑制某一群体以保护另一群体的狭义普惠。所以普惠金融不是矫正非普惠,其实现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这是资源配置的普惠;二是要素收入的公平性,这是收入分配普惠;三是像再融资或反哺机制的补充性金融投入,这是再分配普惠。

3.2 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多层次和覆盖性

3.2.1 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统一的涉农各群体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农业企业、农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户等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建立信用档案进行信用管理。二是要建立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分散农村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

3.2.2 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发展

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风险较高,因为其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慢再加上市场变化快,所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应该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首先,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是发展农业保险的关键,所以应成立专项风险基金,对此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资金。其次,为了解决商业保险机构因为趋利性而导致覆盖面窄的问题,应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最后,农业保险机构要探索开发新的农业保险产品,如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等。

3.2.3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在信贷产品、信贷模式及信贷流程上有所创新。首先大力推广信贷产品创新,建立多层次的信贷产品,符合农民多层次的信贷需求。其次是优化业务流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流程不能像城市商业银行一样的信贷流程,应该简化贷款手续,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方式,丰富涉农贷款可抵押的资产种类,解决农村各群体贷款时担保抵押物不足问题。最后是加快涉农金融服务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3.3 建立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3.3.1 引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制高点,因此,完善普惠农村金融体系的重点是使农业产业发展获得金融支持。但农村大量的闲散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流向了非农部门及城市,这主要因为农业风险高回报低,而非农部分及城市的风险相对较低,回报率高。因此要使农村的存款用在农村,就必须引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点上浙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不是简单的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再生产进行信贷支持,他们注重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支持,注重优化品质、注重综合性金融服务。浙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积极培育专业金融服务团队,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优化了农业结构,凸显了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新格局。

3.3.2 引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普惠金融

具有相同禀赋的人具有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伦理前提,弱势群体间通过互助、合作、众筹成为农村普惠金融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有助于摆脱对财政支付的依赖性,实现真正的普惠金融。供销社具有遍布全国基层的网络,金融机构可与供销合作,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点,加快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这样农民客户通过服务点非常方便地就可以获得金融服务。

3.3.3 推广互联网金融为载体的农村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共享信息、提高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与普惠金融有共通之处,互联网金融作为载体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具有先天条件。互联网金融是信息化金融、数字化金融的集中体现,所以将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载体,必须加强产业引导和业务监管,加快推进在个人信息保护、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等方面的立法。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助农取款终端和移动支付,解决农村地区物理网点不足等问题,提高农户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加强信用管理、风险管理和客户体验管理。

3.4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配套政策扶持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需要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发挥力量。政府要强化其引导作用,用一定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金融投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监管部门要发挥政策优势,支持金融机构发挥融资作用。

3.4.1 发挥金融监管部门政策优势

为加大对农业经济及农民的扶持,中央银行进行差异化币政策支持,如支农再贷款、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银监部门建立差异化监管政策,如对农村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探索更加灵活的信贷管理和责任考核机制,设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及风险容忍度。

3.4.2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首先地方政府应对涉农金融机构进行有效激励,比如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奖励考核等方式进行激励。其次是现在还有一些农村的工商户厂房、农民住宅资产等产权不明晰,政府应积极引导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加速产权明晰工作,为涉农群体创造抵押贷款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颖,曾康霖.论普惠:普惠金融的经济伦理本质与史学简析[J].金融研究,2016(2).

[2] 谭文培.基于“三位一体”视角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3] 杜晓山.构建完整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金融世界,2016(2).

[4] 焦瑾璞.普惠金融六大计策与技术变革[J].中小企业金融, 2016(10).

[5] 李巧莎,赵英英.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SJD409),项目名称《互联网金融视角下苏北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上一篇:三农发展论文下一篇:金融控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