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本科论文范文

2023-03-19

机电本科论文范文第1篇

工程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教育以培养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现场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是一种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突出表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实、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它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对于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创新思维, 但必须具有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创新能力, 具有运用知识、技术、技能进行创业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1,2]。

我国大量以教学为主的高等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目前主要存在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鲜明、教师缺乏工程经历、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实习等方面的问题, 进而造成了工程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偏低、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人才培养现状, 致使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的增加与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不高、就业率低的矛盾更加突出。实践教学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缓解矛盾, 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3]。本文针对机电大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实践。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面向现代制造业, 坚持“感性认知基础化, 基础训练技能化, 综合设计自主化, 开放实验创新化、社会实践多元化”的基本原则, 构建了“大平台、多层次、阶段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工程认知、基本技能、综合性与创新性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多层次纵向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平台就是树立大工程背景的概念, 对所有的实践教学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层面上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多层次指将实践教学体系总体分五个层次:工程认知实践, 工程技能基础实践, 工综合能力实践, 综合创新专题研究及社会适应能力实践。

2.1 工程认知实践

工程认知实践教学主要针对学生进行对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的认知性工程训练, 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奠定学生工程知识背景为目的。主要利用入学教育、认识实习和专业介绍的形式完成, 主要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制造技术:工业生产发展与现状 (观看录像) ;制造技术方法与设备的现场讲解与演示;参观实验室与实习过程。 (2) 典型机械装置的拆卸, 自行车机构的拆装练习。 (3) 电控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拆装练习;工业机器人认知练习;电机控制认识;简单气动与液压回路设计与调试;物流系统认知。

2.2 工程基础技能实践

第二层次工程基础技能训练, 使学生学习简单的制造基本技能和科学实验操作能力,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工程素质。本层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制造工程技能训练和验证性实验两个模块。制造工程技能训练工种主要包括:车削训练, 铣削训练、刨削训练、磨削训练、钳工训练、技术测量训练、电气控制训练、数控加工训练、特种加工训练、铸造训练、焊接训练、热处理训练等工种。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机械基础实验、机电基础实验、控制基础实验等。

2.3 工程综合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践

第三层次为工程综合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训练, 结合学生的专业教学, 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的工程实践训练, 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层次训练主要以课内或课外实验、开放实验、和实验课程的形式, 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和学生兴趣组织实践教学, 在进行该类实践教学时, 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通常由多个实验题目供学生选择,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进行适当的辅导完成, 每个实践教学项目进行的时间相对较长, 实践表明, 对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显著。

2.4 综合创新专题研究实践

第四层次为综合创新专题研究训练, 提供创新工程训练平台, 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 进行综合设计创新性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内容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 主要包括学生创新教育、各类竞赛、毕业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该层次实践教学旨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优秀学生为榜样, 利用其影响辐射大部分学生参与,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5 社会适应能力实践

第五层次为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指各种社会实践训炼, 包括自主创业训练、学生社团活动、社会调研、下乡服务、爱心帮扶等项目。该实践教学主要帮助学生深入基层, 了解社情民意, 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团结协作, 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使其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迅速成长, 该层次实践教学主要组织学生在假期完成,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

为有效实施该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整合原有的实验室与工程训练中心, 成立了实践教学与研发中心, 对实践教学的方式、手段、师资培养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已经形成了实施该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有力保障系统。实践表明, 在该实践教学体系下, 自应用以来, 成效显著, 已经培养出一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取得了以下应用与实践效果: (1) 学生能力强, 工程综合素质高, 能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就业率超过96%以上, 就业层次高。 (2) 学生创新能力强, 成绩显著。在机械创新大赛、力学竞赛等多次大赛中获奖, 发表论文, 并申请批准了多项专利。 (3) 辐射面广, 其教改理念和教改实践带动了整个理论课程的改革进程, 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得益彰。社会评价优良, 受到多位同行专家的好评。

摘要:实践教学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工程应用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 面向现代制造业, 构建了“大平台、多层次、阶段式”的机电大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应用表明, 该体系培养的学生能力强, 工程综合素质高, 能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2] 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机电本科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几年来,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煤矿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方向。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关系着煤矿企业能否进行安全生产,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及运输隐患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该文首先介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及运输面临的隐患,重点论述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及运输隐患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煤矿机电 安全管理 运输隐患 预防

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煤矿企业大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因而使得煤矿机电的运输和安全管理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煤矿生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但会给煤矿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对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造成威胁。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煤矿机电的安全管理和运输,也相应制定、颁布了安全条例。作为煤矿企业的机电运输员理应牢记相关的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同时积极接受机电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隐患,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1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及运输面临的隐患

1.1 缺少较强的安全生产观念

现下,大部分煤矿企业管理者还抱有“注重效益、轻抓安全”的传统观念,甚至安全意识严重匮乏,安全忽略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往往缺乏“安全至上”的管理理念,只是一味的、盲目地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在实际的生产中,不完善的安全制度根本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此外,煤矿企业的机电工作人们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因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

1.2 机电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根据相关规定显示,各个煤矿企业都应按照标准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但是,有的煤矿企业却没有构建相关制度去落实考核,有的企业即便是构建了相关制度也不过是做样子,并没有进行真正的落实,最终导致现场管理呈现出混乱的局面;有的煤矿企业的机电管理检查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较强的责任心,检查力度、深度、广度不符合检查标准,检查往往过于表面性而不够实质性,即便是查出了实质性的隐患,也只是走流程式的填写隐患单子后不了了之,或者是轻松的放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导致隐患长期存在煤矿机电的运输工作中,同时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事故根源。

1.3 运输系统不科学

目前,部分煤矿企业的硬件设施给煤矿开采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问题,有的机电运输系统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了诸多隐患。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煤矿企业普遍存在井下轨道铺设质量偏低化,且井下掘进斜井也没有配备规范的、安全的防护装置。同时,使用频率较高的刮板输送机未进行启动停止的操作信号设置,且皮带输送机的阻燃实验也未得到落实,因而不能明确其操作状态,更不能将安全管理的重点落到实处。最值得重视的是,井下操作运输机车的工作人员未能达到“一人一证、一人一岗”的基本要求,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无证上岗,由此就给企业的机电安全管理和运输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此外,在机电设施的排查隐患、维修维护方面,很多矿井并未构建完善的验收、维护、维修制度,因而就无法针对机电设施的性能做科学化地检查工作。最后,在井下设施的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很多煤矿企业目前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无法正确掌握安装的要求和位置,未能做好安装、维护前的准备工作等,这些问题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2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及运输隐患的预防对策

2.1 注重煤矿安全方面的教育

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素养、技能水平的高低对矿井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在多数煤矿企业普遍缺乏安全意识的情形下,各煤矿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展开矿井安全教育,注重加强管理层的安全生产意识,有效保证决策内容更符合安全生产。第一,重视安全教育,努力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一些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不规范操作一定要明确指出,用安全意识强化员工行为。第二,注重提升基层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规范他们的个人行为,最终实现自觉性,自律性。第三,注重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的操作和生产。

2.2 创建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煤矿的安全运行。因此,各煤矿企业要重视完善机电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结合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的安全管理现状,建立健全矿井机电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以充分发挥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为目的,并运用系统、规范、科学的安全管理条目,落实到机电安全管理和运输工作的各方各面。与此同时,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也应渗透可行性的、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执行效果进行严格监督和审查,争取为企业塑造更好的矿井作业环境。

2.3 重视安装以及验收机电运输设施的事项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机电运输设施的安装和验收是重要的工作环节,也是机电安全運行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保证矿井生产经营的关键所在。因此,各煤矿企业要重视机电运输设施的安装和验收工作。一方面,重视安装机电运输设施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严格按照机电运输设施具体的、规范的安装流程进行操作,为其能够安全地运行做好基础保障;另一方面,规范检验标准、强化验收流程。构建系统的、全面的验收流程和制度,注重提升验收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使其认真对待验收工作,针对机电运输设施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细致的验收,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运行,进而避免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建构科学的运输系统

煤矿企业建立科学化的运输系统,可以更好地避免运输隐患的存在,提升矿井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科学化运输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要重视矿井运输系统中的轨道铺设质量,严格按照验收标准来要求轨道的铺设质量,为实现科学化的运输安全奠定基础;第二,注重对机电运输设施的定期保养和维护。鉴于机电运输设施的复杂性,在安装后还要定期保养和维护。首先,要充分掌握设施和零部件的运输、保养和维护需求;其次,定期检查零部件的老化、磨损、破坏等问题,并查找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发生点,有效提升设施的安全性能。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机电运输设施的安全运行,进而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设施的安全管理和运输隐患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它们不但会对煤矿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力,还关系到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我国各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策略,排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有效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巩胜华.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及预防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4(7):124-125.

[2] 李利勇.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及隐患预防策略探究[J].知识经济,2014(5):145-146.

[3] 苟栓喜,曹建英.探究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及解决方法[J].电源技术应用,2013(12):90-91.

[4] 赵甲兵.谈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及解决措施[J].门窗,2012(6):102-103.

机电本科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企业要发展就要生产产品,而设备是生产的基础工具,因此设备管理工作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工作,设备技术性能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高低,还关系到生产的成本和效益,更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成本,促进煤矿企业的生产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设备管理用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获得最佳的设备效率,从而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好地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安全生产

一、当前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无问题不检修,影响正常生产

部分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对机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不认真,不严肃,对设备的包机制、点检制、完好率等基础工作做得不规范。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认识不到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该现象的存在也反映出部分管理者对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在思想上的不重视。管理人员的管理作风不扎实,也是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工作发挥不了重要作用的问题所在。

(二)机电设备防护不完善

因为企业的性质不同,所以机电设备运行环境也会有所差别,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受到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例如,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性与锈蚀性,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但是许多企业对此却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甚至视而不见,任由问题继续扩大,直至引起故障再加以处理。

1.煤矿机电设备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煤矿、工区的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工作,在认识上存在错误观念。他们没有树立“安全为主,质量第一”的意识,而是草率敷衍,只凭经验工作,不注重生产过程中的小细节、小差错。甚至有些带班工长为了赶进度、超计划,置安全生产管理规章不顾,指挥操作人员违章工作,并人为地屏蔽机电安全保护设备。他们这种不按标准化要求操作的行为,是对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最大的威胁。

2.煤炭企业机电设备处于超负荷工作

由于煤炭企业的管理重点都放在产量上,导致设备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耗损十分严重,而且为了保证生产的不间断性,这些设备都没有定期进行相应的维护检修,通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故障随时都会发生。

(三) 机电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1.机电设备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专业机电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操作维护不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执行。大部分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维护人员不重视,认为其只是辅助性的职业,待遇不高,因此许多技术人员都选择跳槽,导致人才资源短缺。有的企业甚至招聘一些农民工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从事机电维护工作,造成维修团队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普遍较低,技术操作不熟练,对一些机电设备发生的故障无法及时处理,不但耽误生产,而且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提高机电设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刻不容缓。

2.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煤矿行业发展不平衡,所以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落后。目前国内大多数煤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低下,管理上也缺乏与信息化的融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各项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以及信息技术与管理的再升华。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并不重视信息技术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一直沿用老一套传统的管理理念,旧的僵化管理模式,使得信息化建设只是图有其表。

二、促进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改善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的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因此当设备进入到企业时,就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其正常的使用。同时,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也是指导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合理有序使用机电设备的导向性文件,便于规范内部使用流程和提升工作人员爱护设备的意识。建立维护、检修、操作机电设各的相关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制度而前人人平等,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度,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二) 执行设备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要维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除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还需要专业的维护和合格的操作人员,以及相应的责任意识,只有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机器设备才能维持的正常运营。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机电设备维护和使用与相关人员的业绩挂钩并量化,使权责明确;其次,加强机电设备的定期检查并制定奖惩措施,对于抽检中出现问题或维护不合格者,进行一定惩罚,多次不合格者,参与设备管理维护培训或直接开除;对于检测表现优异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再次,把既定的责任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如有违纪者,必须追究相关责任,不可姑息。

(三) 提升企业管理团队的的整体素质

由于机电设备在企业的生产中发挥着作用且一般价格昂贵,因此需要有高素质、强技术强、多经验的管理团队、操作团队和维护团队,在这三者之中,管理团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或从社会招聘符合需求的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素养和高度责任感的管理团队,才能确保机电设备处于安全保护之下。同时,企业需要给予管理人员相应的职权,使之掌握设备管理的主动权,但也要加以绩效考核,达到双管齐下的目标。

(四) 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运用到了各个行业。因此,在企业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中,也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而且,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再到报废的动态化信息管理。对于选择好、使用好、维护好设备,起了重要性作用。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入相关信息化设备并培训相关使用人员的正常操作技能;其次,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从设备的采购、数据的运行、数据的检修到数据的维护,全部输入到数据库中以便于日后的调用,提升工作效率;再次,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数据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禁违规操作导致数据安全受到威胁。

三、 结论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后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操作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到机电设备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之中。对于企业来说,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有据可依;对于员工来说,要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履行自身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机电设备研究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这也使得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井下和基础管理的重要环节,若管理不力,轻则停产,重则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在煤矿企业中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实现安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切实提高对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加强机电设备管理的力度,遵循科学有效的指导方针,积极的探索研究,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减少机电设备故障,使机电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效率,确保煤矿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机电本科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当中,要想保证相关的设备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行,运用良好的接口技术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进步,机电一体化的接口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效率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对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研究。

关键词: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运用;研究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项科学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机电一体化也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接口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1.接口类型与接口连接方式简述

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是指采用特殊的连接方式,将机械设备的工作与相关的电子系统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的提高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而要实现这种有效的连接,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的组建过程中,所选择的接口技术是否合理,对于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具有重大的影响。

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不同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所采用的接口技术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建过程中,根据实际所需,选用合适的接口技术,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将接口技术分为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两类。人际接口指的是工作人员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这种接口能够将工作人员所发出的指令,通过计算机编码形成有效的信息数据,并通过相关的接口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完成相关指令的传递,实现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机电接口指的是传感器与执行机构驱动系统的接口,它可以进行模拟信息的输入、输出,并能够提供保障机电一体化系统正常工作的平稳电流。

2.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2.1.接口技术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接口技术是随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其主要的作用是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各个组件、设备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良好的性能,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的信息、数据的转换与传递,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发挥出更好的性能,这极大的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向模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对于生产生活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2.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对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应用接口技术连接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该应用中,接口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开关通道的作用,通过接口技术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化的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各子系统中的数据的传递与转换,通过运用接口技术,工作人员能够执行相关的操作,为整个系统提供连续、稳定的电流,从而使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电子系统的控制下进行正常的工作。

2.2.2.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接口实现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时控制,在人机接口中,又有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的区别,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输入接口输入相关的控制指令,系统就能够按照需要将指令编码成机电设备能够识别的信息数据,并通过相关的输出接口传递给各个受控子系统,从而完成工作人员对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控制,并且,通过运用接口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远程控制。

2.2.3.接口技术的应用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输出信号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接口技术由于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使得信号的传输质量并不是很好,随着接口技术研究的深入,接口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有效的改善了信息的传输质量,并且通过人机接口,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

2.3.接口技术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随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进步,接口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使用接口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

2.3.1.工作人員在采用接口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的接口连接时,要注意接口的选型,所选择的接口设备及技术必须要能够与机电设备的性能参数向匹配,必须要在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满足相关的系统性能要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进行接口设备及技术的选择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2.3.2.接口的安装过程中,要对接口的使用性能进行调试,以保证接口的可靠性、合理性,当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接口进行安装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进行接口的智能调试及系统的智能调试,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予以处理,保证系统能够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安全、可靠的运行。

2.3.3.人机接口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接口,这种接口在实际的应用中,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效的调节的,因此,工作人员在选择人机接口的过程中,要综合的考虑实际的生产需要,注重接口技术的各项指标的可调性,保证所选择的接口能够根据实际的生产所需,随时的进行调控,以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使接口技术的运用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项技术都在不断的进步,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接口技术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就对常见的接口类型及接口连接方式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简单阐述了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以及接口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技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宪武.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4).

[2]王维君.浅谈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运用[J].河南科技,2013(1).

作者简介:

黄健(1972.1-)男,重庆市涪陵区,专科,工程师,电力设备(变压器、电机、开关柜制造工艺技术及运行检修研究)。

机电本科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机电事故;措施

前言:随着煤矿机电事故发生频率的提高,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煤矿事故的有关新闻,所以煤矿机电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越来越大[1-2],煤矿机电事故发生是制约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引发煤矿生产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面对这种情况,对煤矿机电设备加强管理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是有效减少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3],只有提高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才能为工作人员生命和安全提供保障[4],避免给煤矿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煤矿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设备检修工作落实不到位。随着煤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具体的采煤工作中应用了大量的先进设备,比如运输机、采煤机和掘进机等等,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促进了煤矿生产企业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转变,然而在具体的设备应用过程中,由于运行时间过长,技术人员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设备部件的损坏。所以引发了一些安全问题,在具体的设备应用和管理工作中,要求设备维护人员定期的开展维护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运行故障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降低机电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目前我国很多煤矿生产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机电设备。这些设备在长时间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老化和陈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煤矿企业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另外,很多企业是私有企业,无力承担新设备的经济压力,在设备更新换代工作中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陈旧落后的设备仍在运行和使用,因此,造成了一些设备安全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电事故发生的几率,对煤矿企业健康与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设备型号与工作要求不匹配。目前煤矿企业应用的机电设备中,由于设备的种类和质量较差,很难满足目前矿产企业生产的工作要求。另外,一些新引进的设备仍然处在调试和适应过程中,很多技术的应用仍然在尝试和试验阶段,所以也造成了一定的机电安全事故发生风险,在具体的煤矿生产工作中,由于技术人员对设备的型号选择不够合理,与煤矿工作生产需求不匹配,同样也造成了机电事故发生风险。

技术人员匮乏。煤矿生产工作通常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进行,环境艰苦,同时相关福利待遇很低,在工作中还具有一定的风险,属于高危行业,所以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另外,从事机电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不足,在具体的工作中很难高效的完成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导致整个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发挥管理工作的效果和作用。

2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设备维修和检修机制。煤矿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和检修工作机制,在具体的检修工作中,需要注重细节检修,对一些重要的结构和元件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发现零部件出现了磨损和损坏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更换,保障机电设备运行性能满足煤矿生产工作的要求,另外,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查计划,定期的对机电设备进行停产检修,检修工作应该按照每日检修的频率开展,检修工作不能松懈,特別是需要对一些关键的零部件的使用状态和运行情况进行掌控。另外,需要做好设备的清洁工作,比如除锈、换油、清除集煤、集尘、杂物和防腐等等,在检修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步检查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拆卸的设备零件要按顺序逐一进行编号,甚至某些零部件的安装位置拆卸前也要刻印定位。然后,编写检修报告和档案。

(2)增加资金支持,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矿山企业应该注重设备的更新和换代,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一些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换,目的是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机电事故发生。在当前的设备使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安全标准,并判断其是否满足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要求,只有各项安全技术指标的检验结果符合安全生产标准,才能将设备投入生产和使用。

(3)对设备的使用和运行进行科学的现场管理。完善的机电设备现场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具体的煤矿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现场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的管理标准,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现场管理规划,并全面落实规划的内容,作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对设备以往的问题发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控制。另外,在具体的设备现场运行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流动检查的方式强化工作流程监控。

(4)引进技术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煤矿企业应该大力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和岗位竞争机制,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并对现有人员进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可以进一步促使员工在工作中提高安全意识,注重设备的科学使用和规范使用,避免由于人员操作不当造成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专业人才的引进能够进一步提升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促进煤矿生产企业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结论:本文对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和减少机电故障发生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要求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设备检修、维护以及人员培训等层面,有效的减少机电事故发生,对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杰. 如何减少煤矿机电事故[J]. 石化技术,2020,27(06):252-253.

[2]李瑞刚.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减少煤矿机电事故[J]. 当代化工研究,2020(16):127-128.

[3]陈晨,曹西鹤.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减少煤矿机电事故[J]. 科技风,2019(16):180.

[4]任双换. 增强机电设备管理 减少煤矿机电事故[J]. 内燃机与配件,2017(15):111-112.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山东唐口煤业有限公司机厂,山东 济宁 272055)

上一篇:教育装备论文下一篇:机械发展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