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师述职报告范文

2023-05-19

中医医师述职报告范文第1篇

2018年1月11日在******的带领下,*********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就*********执业登记进行现场验收检查。专家组听取了*********对医院建设情况汇报,查看有关资料,对照一级中医医院基本设置标准逐项进行现场验收,现场考核医务人员诊疗知识等。现将现场验收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理位置、面积、床位

医院位于********。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规划开放病床50张,目前开放床位30张,每床建筑面积40平方米左右。

二、科室设置

(一)医院设置有三个中医一级诊疗科目,中医内科、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康复科;

(二)设置有化验室、B超室,X光机检查等影像诊断与随州市中医医院签订有“*******与市中医医院关于X光机检查设备合作协议”。

(三)设置有中药房与西药房合并药房,有中药饮片150余种,自制膏药2种。

三、人员配备

医院提供拟注册专技人员资质证书11份,其中中医师3名, 西医医师2名,中药师1名,B超技师1名,护士4名,具备一名中级职称主治中医师。

四、设备购置 医院按照一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购置了大部分基本设备,配备有康复科用牵引床、牵引椅、推拿床、神灯、针灸、火罐、针麻仪等诊疗设备,妇科配有妇检检查台,外科配有治疗室、小型无影灯、清创包等;急救用给氧装置、洗胃机、吸引器、急救车等,检验科用显微镜、离心机等。病床单元配置符合要求。

五、制定了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人员专业知识考核基本合格,医疗废物处理与一片净环保有限公司签订有“医疗废物处置合同书”。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1.门诊和住院急诊室共配备了一套急诊急救设备,急救推车急救药品管理欠规范

建 议:在门诊急诊室按规范配备吸氧装置、吸引器、洗胃机、呼吸球囊、急救推车等急诊急救设备及药品,并按要求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建立医院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并上墙,人员培训掌握到位。

问题2: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配套设置欠规范

建 议:1.尽快完善污水处理设置建设;2.完善医院感染控制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并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培训;3.完善紫外线使用登记;4.消毒供应工作委托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5.检验科、妇科须建立对医源性废物进行暂存和专用的转运通道或分时段密闭运送,暂存间(地);6.门诊、住院护士治疗室、外科处置室、妇检室须配备医疗废物桶和专用垃圾袋,并按院感要求标识和分区;7.医院洗手处应配备快速手消等洗手装置;8.建立中医诊疗器具清洗消毒流程;9.建立中医针灸针具清洁、消毒灭菌流程。 问题3:医院基础性设施设备有待完善

建 议:病床单元、诊室等应加设保护患者隐私的屏风或隔帘;检验科配备高压灭菌锅;急救设备配备简易呼吸气囊;消防设施配备须增加灭火器等消防装置,应急灯按消防通道规范布置。

问题4:医院制度和诊疗规范性文件有待完善

建 议:1.编写医院常见病的中医诊疗规范、中医护理常规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等,各自装订成册并组织人员培训到位;2.按要求完善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等并组织培训到位;3.制定医院医疗护理和非医疗的各项应急预案并组织培训演练到位。 结 论:朱元义一级中医医院按照开放床位30张配备,布局基本规范,基础设备基本完善,人员配备基本到位。专家组建议给朱元义中医医院试营业许可,在试营业期间进一步落实整改,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强化员工培训,按照诊疗范围规范开展执业行为;引进和注册医务人员要符合依法执业要求,并按照开放床位比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医院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知识学习,逐步完善医院内涵建设。

专家签字:

中医医师述职报告范文第2篇

1中医师定期考核档案

姓名 :医师执业机构、科室 :医师定期考核类别 : 医师定期考核级别 :医师资格证书编码 :医师执业证书编码 :

填 表 时 间 :年月日

安徽省卫生厅监制

填表及归档说明

1、根据《安徽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医师定期考核实行“医师个人考核档案管理制度”。

2、本档案供取得临床、口腔、公卫或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在执业期间首次定期考核时使用,第二次以后的定期考核仅使用《医师定期考核表》。

3、一律用钢笔填写,内容要具体、真实、字迹要端正清楚。

4、封面、表1-4由本人填写,医师执业机构核准并加盖公章。

5、表内的年月时间,一律用公历阿拉伯数字填写。

6、医师定期考核类别请填写临床、中医、口腔或公共卫生类别。

7、医师定期考核级别请填写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

8、本档案表一式二份,一份存入本人人事档案,一份存入考核机构本人医师定期考核档案。

9、医师定期考核档案内将以下材料归档:

《医师定期考核表》、《医师行为记录表》、《医师定期考核执行简易程序申请表》《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医师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医师资格认定申请审核表》原件或复印件(限直接认定医师资格者);医师授予资格表原件或复印件(限通过医考取得医师资格者);按照医师执业岗位需要,必须具备的岗位培训或考试取得的各类证书复印件(如:全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母婴保健合格证)和有关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获得奖励、处罚记录等。

中医医师述职报告范文第3篇

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试卷

医院:

1、 和

2、中医的四诊是指:;五行是指:。

3、中医辨证主要是辨、、

4、血证的治疗原则:。

5、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

6、当患者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时,空腹血糖超过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7、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是:一般是:次/分;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8、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级;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小时内据实补记。

9、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常用量;其他处方不得超过常用量。

10、《执业医师法》中所称的医师包括和。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的指导下按其执业;执业助理医师在乡镇医疗机构可根据需要从事一般执业活动。

11、诊断为,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分为、、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中医医师述职报告范文第4篇

关于修订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做好医师执业注册工作,经研究,对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卫医发〔2001〕169号)中中医类别(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范围进行修订,在原有的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中增设“全科医学专业”。

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或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或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者,方可申请注册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中的“全科医学专业”作为执业范围。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二○○六年九月四日

主题词:中医 医师 管理 通知

中医医师述职报告范文第5篇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 血热型

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

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

3)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2)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

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

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

2)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

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

二、胎漏

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

三、胎动不安

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

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

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

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

四、滑胎

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

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六、子淋

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清心汤

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

七、难产

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

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

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

三、恶露不绝

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

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

四、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

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

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血府逐瘀汤

五、产后身痛

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瘀:养血活络、化瘀止痛-生化汤

3)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妇科杂病

一、徵瘕

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

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

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散聚汤

4)毒热:解毒除湿、破瘀消徵-银花蕺菜饮

二、不孕症

1)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归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肺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百灵调肝汤、开郁种玉汤

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

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三、阴痒

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

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

方剂索引:

1.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黄柏. 茯苓

2. 两地汤: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

3. 清热调血汤:牡丹皮. 黄连.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红花. 桃仁. 莪术. 香附. 延胡索

4. 清热固经汤:生地. 地骨皮. 炙龟板. 牡蛎粉. 阿胶. 黄芩. 藕节. 陈棕炭. 焦栀子. 地榆. 甘草

5.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6. 顺经汤: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7. 完带汤: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苍术. 甘草. 陈皮. 柴胡. 车前子. 黑芥穗

8. 止带方: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赤芍. 丹皮.黄柏. 栀子. 牛膝

9. 寿胎丸:菟丝子. 桑寄生. 川断. 黄芩. 黄柏. 甘草

10. 天仙藤散:天仙藤. 香附. 陈皮. 甘草. 乌药. 生姜. 木瓜. 苏叶.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11. 生化汤:当归. 川芎. 桃仁. 炮姜. 炙甘草

12. 解毒活血汤:连翘. 葛根. 柴胡. 枳壳. 当归. 赤芍. 生地. 红花. 桃仁. 甘草

13. 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 鹿角霜. 杜仲. 川椒

14. 启宫丸:制半夏. 苍术. 香附. 茯苓. 神曲. 陈皮. 川芎.

15. 阴痒外治法:

1)塌痒汤:鹤虱. 苦参. 威灵仙. 归尾. 蛇床子. 狼毒.

上一篇:全科医师述职报告下一篇:药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