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

2023-05-15

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教师应更多地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幼儿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每日点人数时,可先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本班总人数,然后再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数,五个、五个数数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轻松掌握数数的技巧,激发他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又如,孩子们通过观察会发现,汽车的轮胎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动物园的各种动物有多有少。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在上下楼梯时数一数台阶,进餐时将勺和碗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学习应积极发挥趣味游戏的作用

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教学中班数学——守恒教育的内容时,笔者用自制的扑克牌,通过玩“抽牌配对”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守恒的相关内容。对于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给他们的是同一花色的扑克牌,形状和颜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较规则和单一。让幼儿彼此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牌大或谁的牌小,对于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使用不同花色的扑克牌。由于这些扑克牌中花色、形状、颜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们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向的思维,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去正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牌中花色图案的数量,使每个幼儿在不同起点上都得到发展。再如,笔者设计游戏《铺路》的主要意图就在于,使幼儿在铺路的过程中,掌握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游戏《逛超市》中,幼儿通过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的途径,轻松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的数学知识。玩水、玩沙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来感知容量守恒。此外,沙子和水泥合成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抢椅子游戏,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三、数学学习应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几年的教学经历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数学很难,存在害怕心理和畏难情绪。作为教师,有必要及时发现幼儿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的障碍,予以点拨排除,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喜欢上数学。如教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中,大多数幼儿由于缺乏经验而难以掌握应用题结构,常常出现编题错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此时,笔者改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从感性入手,用描述的方式开始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又如,学习描述生活情景,让幼儿不仅要描述情节、数量,还包括描述答案:昨天自然角开了6朵花,今天有开了3朵,一共开了9朵。这样描述,暂时回避了幼儿较难掌握的提出问题这一要求,幼儿比较容易掌握,学习兴趣很浓。接着,再让幼儿学习看图编题,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达到正确自编口述应用题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但不害怕编题,还常常脱口而编,互相纠正编题中出现的错误。对于幼儿的书面练习,也要细致了解,把幼儿容易产生的错误一一做好记录,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如幼儿学习减法难于加法;在加减运算中,逢“7”是孩子容易错的。教师应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平时训练中多出这方面的习题,帮助幼儿排忧解难,增强自信心。

四、数学学习应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内容

各领域的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的内容。例如,在体育活动中,以幼儿熟悉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为基础,改变原有的一些规则,把教学目标寓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还分单数、双数排列,针对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整个活动过程理想地实现了教学游戏化。另外,还可以通过手工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序数。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着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蕨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五、数学学习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真实地与物体打交道;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操作中理解数学,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使幼儿获得真实的认识与体验,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他们统计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有多少个,8点至9点到园的有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有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有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有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有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孩子过集体生日时,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怎么切才能每人分得一份,怎样才能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幼儿教育阶段,数学与科学的有机融合会自然地将儿童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引向正确的方向。幼儿数学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生成,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幼儿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生成一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或教育活动。这也是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在数学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区别。

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2、日常生活的文艺学如何可能?

3、日常生活视域下文艺书店审美化现象考察

4、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边界问题

5、艺术美学与生活美学的审美关系

6、论图书编辑活动的美学意蕴

7、日常生活审美化:精神迷失下的视觉盛宴

8、浅析王维的禅悦诗创作

9、文化研究的合法化进程与学科化冲动

10、有人说过“大他者”吗?

11、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12、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旅游活动实践

13、机械复制,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狂欢化

14、设计“中国风”的问题与对策

15、面对“审美化”的当代美学文艺学

16、设计回归日常生活趋势研究

17、作为社会感性表征的审美文化

18、文学性真在疯狂扩张吗?

19、倾城之恋“关”看上海

20、论汪曾祺小说中的小城文化

21、审美主义、消费文化与当代日常生活实践

22、艺术与生活的双螺旋逆转

23、关于后现代主义美学发展趋势的思考

24、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25、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

26、新世纪文学研究:如何面对“文学性”

27、“新世纪文艺理论的话题性系列笔谈”综评

28、农家乐:一个当代审美文化的文本

29、日常生活、手工快感与艺术中的享乐主义——关于西南当代架上绘画的初步研究

30、日常生活审美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31、文艺民俗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32、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都市女性服饰描写

33、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视野中的审美——论转型期美学理论建构

34、户外真人秀电视美学的思考

35、辉煌与缺陷:论消费文化对当代文艺的影响

36、西方近代审美经验与理论缺陷

37、论新世纪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日常生活叙事特征

38、浅谈“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思考

39、浅谈杜威审美教育思想的宗旨

40、斋藤百合子的日常生活美学:一种人类学式的美学理论

41、中国文化研究两种维度反思

42、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与审美救赎

43、当代生活审美化与人的发展吁求

44、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45、汉画像石艺术的审美文化意义

46、微信分享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47、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社交中的自我呈现与身份认同

48、对《经济数学》课教学感想

49、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

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征,从其生理机能衰退的实际情况和现有居住环境实态的照明光环境状况出发,把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使用需求融入智能家居灯光控制系统设计中,为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家居生活。

关键词:老年人;光环境;智能家居;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1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企业在灯光控制方面起步较晚,一些灯具企业开始推出一些简单实用的智能灯具。但大多数产品都是独立的、零散的,无法与其他家居系统组合衔接。

然而,欧洲、美国、日韩等地区的智能灯控产品已经在业界声名显赫。这些品牌中比较突出的产品大多价格偏高,主要是针对高端地产和豪华别墅市场。

本文针对目前灯光智能控制的发展特色,结合老年人这类特殊人群,统筹优化智能家居灯光控制的应用,为老年人打造适宜、安全的光环境。从无障碍角度出发,灯光控制最重要的是以实用为核心,应该从功能角度出发,以实用性、标准化、易用性、人性化和可靠性为主,为老年人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家居生活。

2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方式与特征分析

2.1 睡眠質量

夜间起夜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起夜时光源、色温升高的问题会使大脑兴奋度加剧,不利于起夜后恢复睡眠。因此在老人居室设计中,应当对灯光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选择,既要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又要避免灯光对老人复睡带来不利影响。

2.2 视觉系统衰退的方式与特征

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其视觉系统逐渐衰退,导致水晶体透光能力减弱。所以老年人的“夜盲”现象发生率较高。

人到了50岁,由于水晶体和视网膜功能的衰退,眼睛受到眩光影响后的恢复能力减弱(表1)。

2.3 骨骼肌肉系统衰退的方式与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不断萎缩,骨质疏松易骨折,肌肉弹性、耐力等萎缩,身体灵活性降低,导致老人的行动能力衰退。日本九州岛大学医学院的高杉绅一郎调查发现:在一年里,10%~20%的老人都会摔倒1次以上,其中5%~10%的人会骨折。所以在夜间的辅助照明是智能家居灯光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

2.4 记忆能力衰退的方式与特征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衰退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老年人易患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影响脑细胞营养的供给,使脑细胞活力不足,智力逐渐衰退。而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老人因为忘了关灯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3 老年人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策略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在智能家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对老年人住宅照明智能化的控制,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便利,解决无智能化时所遇到的难题。让不同居室、不同灯光、不同智能控制模式进行巧妙搭配,形成不同的灯光场景,既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又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

3.1 主要空间的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策略

(1)卧室灯光控制系统。卧室的灯光系统主要有3种功能:休息照明、起夜照明、阅读照明。休息照明区域应采用触控记忆模式。起夜照明区域具有人体感应功能和软启功能,微波红外感应器能让老人起夜时不需要开关控制灯光就能及时亮起,而软启开、关功能使灯光可渐渐亮起,渐渐熄灭,不但解决刺眼灯光影响老人再次入睡,而且保护了老人的眼睛,延长了灯具的使用寿命。阅读区域用遥控和红外感应可以方便老人自主调控灯光明暗,坐在阅读区域时灯光可以自动亮起。在卧室安装感光控制,根据不同的天气,灯光控制系统可自动调节光色和照度,能够自动补光,既能节约能源,还能让老人眼睛保持舒适。(图1)

(2)起居室灯光控制系统。起居室具有休闲娱乐和会客的功能。在休闲娱乐区域采用微波红外感应和遥控,并且控制面板具备多种模式,如会客模式、影院模式、回家模式,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模式,营造气氛。会客区域采用语音记忆模式和控制面板,方便老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由设置。(图2)

(3)餐厅灯光控制系统。就餐光环境分为普通的就餐照明和家庭聚会照明。触控记忆模式满足老人平日就餐时的需求,简单、节能,能自由控制开关。而控制面板和语音控制记忆模式可以自由改变光环境的氛围。

3.2 辅助空间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

(1)玄关灯光控制系统。玄关照明处于进门的区域,当门打开或关闭发出声响时,以及人进门时,红外感应和声控能够让灯光自动亮起,节能又方便。在门上安装门磁传感器,老人离家时门磁传感器发送信号,家中灯光控制系统自动进入“离家模式”。

(2)卫生间灯光控制系统。洗手间分为普通照明和淋浴照明。普通照明区域是触控和红外感应,当老人夜间进入洗手间时,红外感应和软启功能使灯光自动亮起。淋浴照明空间采用智能化的触控记忆和温度检测器,当淋浴区域温度过低时,浴霸灯将自动亮起。(图3)

(3)厨房灯光控制系统。厨房区域装置感光控制和照度监测控制在白天需要使用厨房时可以自动补光,夜晚时红外感应系统启动,老人进入厨房灯光自动亮起。

(4)阳台灯光控制系统。据调查,阳台灯光的使用频率较低。从节能角度出发,采用触控模式搭配红外感应最为合适。

(5)夜晚辅助照明控制系统。在连接每个空间的通道区域,离地高0.4米处安装低温暖色光源灯光照明,增加老人夜间行走的安全感。当整个住宅的主要照明关闭,夜间进入“睡眠模式”时,走廊的微波红外感应和软启功能自动开启,这样老人再也不用担心起夜或者夜间活动造成磕碰。

4 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和调查,基于现有的智能家居平台,整合和优化一套智能灯光控制系统,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能够切身为老年人服务,营造适合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各种光环境。目前的智能家居系统并没有完全适合于老年群体的灯光控制系统,大多数都适合于熟练操作智能系统的年轻人。我们希望这套系统能够服务于老年人,并且拥有记忆能力,自动调整灯光环境,处理室内冷暖光源,使得老年人无须烦琐操作,更加便利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炜,杨春宇,陈仲林.老年人住宅照明光环境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01.

[2] 李凤鸣.眼科全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吴淑英,庄以庶.天津市“九五”期间低视力康复调研报告[J].眼视光学杂志,2001.

[4] 刘炜,刘波,王晓静.住宅中老年人生活区域照明光环境设计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

[5] 魏娟娟.基于老年人生理衰退的卫浴系统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2.

[6] 张玉芳.老年人室内照明光环境实验及研究[D].天津大学,2007.

[7] 原林.脑电仪检测数据分析在老年人卧室照明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7.

作者简介:江林颖(1998—),女,安徽安庆人,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6级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通讯作者:刘珊(1981—),女,山东青岛人,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环境设计。

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关于酒精和药物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某种疾病,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病方式。但是药物的食用需要注意不少的安全事项。服用抗生素期间,或者在服用后较短的时间内饮酒,容易引起致命的不良反应,导致心脏衰竭。这是一个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安全问题,在化学上,这是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是一种催化剂,主要应用于橡胶的硫化。如果接触了这种物质之后,再接触酒精,就会使人出现头痛、恶心、胸闷气短以及面部潮红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发生了双硫仑样反应。比如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等[1] 。除此之外,像甲硝唑、酮康唑等药物也会产生这种类似的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的主要原理是,乙醇进入人的身体之后,会通过身体里的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成乙醛,之后再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转化成乙酸。在这过程中,如果乙醛在人的身体内部堆积,就会使其产生不适的症状,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哪怕接触的乙醇很少,也会使乙醛在身体内堆积造成不良反应。对于敏感的人,就算只是用酒精涂抹皮肤也会出现这种不良反应。有些喝酒脸红的人,也是这种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吃了药,一定不能喝酒。

2 关于香烟

我们都知道,香烟对人体是有害的,很多人并不了解这种危害的缘由。用化学知识就能够轻松解释。通过化学的分析,能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香烟的危害性,从而保护身体,戒除香烟。在人们吸烟的过程中,香烟会产生多种有害的物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对二手吸烟者造成影响。香烟点燃后,会产生尼古丁类物质,尼古丁具有挥发性,气味刺激,能够麻醉人体的中枢神经,过量的尼古丁会造成呕吐、晕眩甚至中毒死亡[2] 。还会产生氰化物、氨类以及重金属毒性物质。香烟烟气中存在氰化物,它具有纤毛毒性,而且是无色气体。在烟雾中,有辐射离子,这种辐射离子能够杀死人体的细胞。在燃烧中,烟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具有毒性,不溶于水,而且无色无味,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大量的一氧化碳降低了血红蛋白和氧气结合的能力,让人产生气喘、呕吐、憋闷等反应。除此之外,香烟在燃烧中还会产生氮化物、醛类、酚类化合物以及其他的放射性物质等,其中放射物质可以致癌,甲醛和酚类化合物可以加速癌变。因此,吸烟容易出现冠心病、高血压、肺癌、心肌梗塞等疾病。

3 关于醋和盐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经常会食用醋,醋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在化学中成为乙酸。醋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在制作肉菜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醋,能够促使骨头中的磷脂和钙软化,溶解在汤里,促进人们对这些营养的吸收。蔬菜中加入醋,能够避免维生素被破坏,很好地保护维生素,而且使味道更加鲜美[3] 。醋有杀菌的作用,尤其是肠道内的痢疾性病菌。在流行性感冒多发的季节,可以在室内煮醋,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人体胃中的胃酸液分泌过少,容易出现萎缩性胃炎,可以经常食用醋,能够辅助治疗。如果不知道如何保养皮鞋,可以滴一滴醋,保持皮鞋鞋面光亮。醋酸与金属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恢复光泽,如果要消除金属容器里面的污垢,可以用醋煮沸或者浸泡。

盐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调味品之一,从化学上来说,盐不仅有调味的作用,还有其他重要的作用。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它在人的身体里能够跟多种元素发生反应,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里的电解质平衡。对控制身体里酸碱的平衡,以及血液的正常流通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辅助机体内的神经适应水平。氯化钠和氯化钾可以调节血液的粘稠度。除此之外,盐对治疗喉咙,维持口腔健康有重要作用。人体内甲状腺的生理作用必需用碘,碘在人体里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通过甲状腺形成甲状腺激素。通过食用含碘的盐,满足了身体对碘的需要。如果缺乏碘,就会造成生理功能异常的现象,出现一系列疾病。

总之,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充分利用化学知识,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解决一些生理上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做好化学实验,要积极观察生活,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问题。

摘要:化学是高中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回归于生活。学习化学的根本目的,是对日常生活问题的处理。学习化学能够对日常生活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并成功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本文主要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化学知识。

关键词:日常生活,化学知识,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 钱昱先.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5(3).

[2] 吴岩.浅析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27):172-172.

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 的150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3~13岁,平均(7.9±1.2)岁;空腹血糖平均(8.4±0.9)mmol/L。 对照组75例 ,男47例,女28例,年龄3~14岁,平均(7.6±1.0)岁;空腹血糖平均(8.3±0.7)mmol/L。 38例患儿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65例患儿有家族遗传史。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干预。 包括:1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首先向家长讲解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预防,使其正确对待本病,并针对饮食、运动、心理这几方面的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加以说明,得到家长的配合[3]。 由于儿童糖尿病需终生服药, 不仅给家长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负担,对小儿更是带来极大的负担,甚至排斥用药。 护士应主动与患儿接触,安慰、鼓励患儿,了解并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用其能听懂的语言讲解本病,增强对本病的了解,如通过与患儿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改善患儿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日常运动干预:运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脂和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尤其对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和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 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长讲解运动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使患儿自觉遵守;护士可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指导做适宜运动,如行走、慢跑、做操、骑车等有氧运动,注意运动应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缓慢进行;运动前可适当加餐或随身携带糖果、饮料等,当患儿出现饥饿、头晕、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服用。 每周检测体重、身高、血糖,随时了解患儿身体及病情改善情况。 3日常饮食干预:饮食是糖尿病控制的最主要内容,也是护理的重点、难点[5]。 由于糖尿病患儿都处在生长发育期,其对饮食的需求较成人有很大的特殊性。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生长需求向患儿及家长讲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告知家长饮食控制不等于忌口,是要求营养素合理搭配,以使患儿均衡的摄入养分[6]。 可嘱家长根据患儿的生长情况给予丰富蛋白质、纤维素、低糖饮食,保证每餐的热量供应。 并嘱患儿饮食要定量定时,尽量少吃额外食品。糖果、冰激凌等甜食要少用或放在两餐之间;定时检测血糖、体重,以便随时了解血糖、体重的变化。

1.3 观察内容

观察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和护理依从性, 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血糖平均(6.0±1.1)mmol/L,对照组患儿血糖平均(7.2±0.5)mmol/L,观察组患儿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t=4.871,P<0.05)。

2.2 患儿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为97.3%(73/75),对照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为74.6%(54/7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5,P<0.05)。

2.3 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78.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多发生于5~6岁及10~14岁儿童,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后期可发生血管、眼及肾脏病变。环境因素、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基因等被公认为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也有学者认为,儿童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7],尤其是遗传因素 , 有资料统计[8],双亲中有一人患糖尿病,子代的发病率为3%~7%;双亲均为糖尿病者,子代发病率可达30%~50%。 大量临床报道[9],儿童期糖尿病发病多以酮症酸中毒为早期表现,多为初次发病,其患儿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机率越高,误诊机率也越高。 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患儿进行更科学、更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干预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活动,进而促进患者心理和生理功能恢复健康,提高满意度[10]。 对糖尿病患儿来说,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心理、运动、饮食等日常生活护理干预,一方面提高患儿及家长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更规范、合理的、科学的生活;另一方面也缓解患儿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和免疫能力,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对本组患儿进行分组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血糖平均(6.0±1.1)mmol/L,对照组患儿血糖平均(7.2±0.5)mmol/L,观察组患儿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为97.3% , 家长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为74.6%,家长总满意度为7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儿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运动、饮食等日常生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自控能力和依从性,以更规范、科学的生活要求自己,控制血糖在良好水平,提高患儿生活和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该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糖平均(6.0±1.1)mmol/L,对照组患儿血糖平均(7.2±0.5)mmol/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为97.3%,对照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为74.6%,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78.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儿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运动、饮食等日常生活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将血糖保持在良好的水平,提高患儿生活和生命质量。

上一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下一篇: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