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材论文范文

2023-09-17

物理教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针对初中物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次序和教材的编排内容上给出建议,本文提出按照学科的发展顺序来编排教学内容的次序。在教材中体现人文教育的思想,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由教材向学材过度,使得教材变成适合学生自学的学材。

【关 键 词】初中物理教材;人文教育;学材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分为三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总共分十六章,概括了声、光、电、磁、力、热六大部分。本教材较以往的初中物理增加了很多图片并且这些图片都是以彩色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在看书和学习时增加了新鲜和乐趣。在每一节中都有“想想议议”或是“想想做做”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积极思考和动手,可以开动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并从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本教材较以往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使得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例子和科学前沿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学习物理时更多的联系到生活和社会,体现了STS教育的理念。STS教育重点在于要求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感念。本论文针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一、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编排调整

(一)物理教材内容次序调整的理论依据

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其中一条要求是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也就是说能够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起联系。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之间也要注意这种知识内部的联系,在教材内容安排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的调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了解实验的工具和基本的测量单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与之相关联的章节中讲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较常见的或者是基础的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现。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分为四节来讲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测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是质量;三是密度;四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五是密度与社会生活。但是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级这一册来讲不如放在八年级上册来讲,基本物理量的内容要放在其他内容之前来讲。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态变化分别有以下四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电磁学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内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学部分的内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热学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内容具有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并且第四章物态的变化和第十六章热和能放在一起讲可以使得学生对热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放在一起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学内容按照声、光、电、磁、力、热的顺序依次呈现。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来学习。本教材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而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位于九年级这一册。总体来看力学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来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热是学习电和磁的基础。例如,第八章电功率中第一节能,在這一节中涉及到了机械能、热能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力学和热并没有学习。如果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力和热已经学习了,那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率的学习掌握。但是由于力热部分在电磁学后面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没有关于力和热的整体概念,更不要说机械能和热能的理解啦。当给学生讲到机械能和热能时就比较吃力,并且还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论体系,是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本论文认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编排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承接性,所以本论文认为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该把力热部分放在电磁学的前面。大体上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史上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物理科学发展前后有顺序的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整体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的先后顺序。物理学发展顺序是人类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因为学科内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无论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学学科也好,在编排教学内容是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脉络。

二、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

(一)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自然科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类进一步的大分工,学校教育的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自然科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培养技术工人,科学家时,教育者忽略了学生本身,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人文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世界观。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的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5]

教育本身是关于人的教育,在查尔斯·赛尔博曼的《教室中的危机》提出“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而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学习的自发性、自由性、情感性、向善性。强调教材内容编排上引导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达到向善的目的。所以在教材编排上要体现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编排的观念。[6]

(二)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虽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但是在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也不是不可能。物理学发展史本身无数的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史,每一个新思想、新理论的形成过程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他们奋斗的过程充满了“人情味”他们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

在众多的物理学家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例如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为科学大义献身精神,不畏困难和权威的科学精神等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物理学家的奋斗过程中对学生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理教材中或者是除了物理教材之外另外附加一本与教材学习内容相一致的一些物理学家的奋斗故事。例如在物理教材学习浮力时开始让学生学习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提出浮力时的小故事,起初国王要做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等王冠做好之后,国王认为这顶王冠里掺杂了银,但是王冠的重量和起初国王交给工匠金子的重量一样。国王和大臣們都没有办法了。国王把验证王冠是不是纯金这件事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也试过很多方法,但是都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有一天,当他一边考虑这个另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边洗澡时。他看见浴池里的水由于他的进入而溢了出来,他突然跑了出来大喊“我知道了”。然后他通过验证得到了浸在液体里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以此他验证了王冠里掺杂了银。一边洗澡发现了浮力,这是由于阿基米德对问题专注和对真理的不懈的求解。学生看完故事可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也想做一下实验。这样利用物理学家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的陶冶。还有很多物理学家的精神是我们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牛顿,伽利略,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等等。

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不仅可以增加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优点:第一,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第二,物理学史的融入还可以拉近学科之间的距离。第三,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有力的消除物理课堂中的教条主义。[2]

三、物理教材向学材过渡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教材要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以便于学生的自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二)教材中的问题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不适合学生自学,内容讲述不详细,学生自学有困难。例如九年级全册中第十三章第一节压强,在压强这一节中开始是“想想议议”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还有蝉的口器。接下来就是“探究”这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根据上面提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接下来就讲到压强和压强的应用。我们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形成或者说存在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压力,但是在这一节中并没有对压力做出解释。初中的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概念,这样在学生自学时就会造成困惑。

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物理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他们强调“顿悟”并且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迁移,这种“顿悟”不是靠老师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内化理解从而真正掌握的知识,这种“顿悟”要基于学生的自学。[4]在教材编订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内容编排上把一些需要解释的概念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述说详细以便于学生自学。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孙嵘.转变学科本位思想重视物理教育的人文价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4(4).

[3]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雅士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作者简介:刘晓鸣(1988-),女,河南安阳人,吉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赵义泉(1959-),男,吉林吉林人,吉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教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了STSE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文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中STSE内容呈现的分析工具,利用该工具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栏目内容,比较两个版本教材栏目STSE内容呈现的特点与异同。最后,以加强对学生进行STSE教育、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为目的,提出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STSE;教材使用

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的今天,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1]强调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而STSE教育也成为了“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对中学生进行STSE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莫过于在教材中渗透STSE教育思想。基于此,本文对新旧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2-6]中STSE内容呈现方式进行比较,希望可以对中学物理教师有所启发,利用好新旧版教材,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STSE教育,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的学生。

1    STSE内容的分析框架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包括科学态度、科学本质、社会责任和STSE四个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以及遵循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STSE教育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社会教育与环境教育四个主要要素。四个要素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如表1所示的六个主题及详细的内涵界定。

2    两版教材目录中STSE教育思想的呈现与比较

通过比较两版教材必修部分的目录,新旧两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课程编排顺序有明显的差异,部分章节名字也有所改动,基于STSE教育思想对其进行对比可以得到表2。两版教材在目录中都体现了对STSE教育的重视。而新版教材目录中的修改,多偏向于向STSE教育内容靠拢,向教师与学生展示将物理知识与STSE相结合、应用的重要性。

3    两版教材章节专栏中STSE教育的呈现与比较

两版教材中都设置有呈现STSE内容的专栏。旧版教材中的“科学漫步”与“STS”专栏都体现了STSE 教育的思想,而新版教材在“科学漫步”和“STSE”专栏的基础上,还增添了“想一想”导入专栏。“想一想”专栏中的题目皆以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为背景,这是新旧两版教材呈现STSE教育专栏上最大的差别。

3.1    两版教材中“科学漫步”与“STSE(STS)”专栏的统计与比较

两版教材中的“科学漫步”与“STSE(STS)”专栏篇幅在半页到两页之间,篇幅较长,涉及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联系及生态环境的内容,强调了科技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对两版教材的必修部分中的“科学漫步”与“STSE(STS)”专栏的统计(图1)可以看出,新版教材中的“科学漫步”与“STSE”专栏的数目明显增加,体现了新版教材对STSE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强。

对新旧两版必修教材的STSE教育专栏主题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见表3),可以看出两版教材的“STSE”教育专栏都侧重于物理基础知识与物理学史的扩展,如两版教材中都存在的“流体阻力”和“牛顿的科学生涯”。旧版教材的主题分布却明显不均匀,一是对“前沿技术”“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介绍太少,不利于体现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二是完全未涉及“生态环境”主题,无法体现生态环境对现代技术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生活优化的重要性,无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新版教材的STSE教育内容主题分布更加均匀,明显提高了“前沿技术”“日常生活”的篇数,也增加了“生态环境”主题的内容,弥补了STSE教育维度缺失的不足,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但是,新版教材中“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比例仍然较低,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保护社会生态环境的意识。

3.2    新版教材中“想一想”专栏的分析

除了保留“科学漫步”与“STSE”专栏,新版教材在每节课的最开始增加了“想一想”的导入专栏。经过表4的统计可以看出,“想一想”专栏中提出的问题都是以科学、技术、社会或生态环境为背景,全面覆盖STSE主题。由此可以看出,新版教材更加重视STSE教育。

“想一想”專栏绝大部分以“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为主题(如图2所示),体现了新版教材对物理基础知识重视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中物理学习生活化的观点。

4    两版教材STSE教育呈现的优点与不足

经过对新旧两版必修教材目录、教学栏目及内容主题的比较,可以得出两版教材STSE教育呈现的共同点与区别(见表5)。新版教材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改编,增设了体现STSE教育的新栏目,增大了STSE教育栏目的篇幅与数目,全面化了STSE教育的维度。但两版教材都有其优点与不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两者进行比较,取两者精华更好地教学。

4.1    旧版教材STSE内容呈现的优点与不足

旧版教材在STSE内容体现中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重视在物理知识应用介绍中弘扬爱国精神,在介绍前沿技术应用时都会提及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成就,彰显国家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在“航天实验改变着人类生活”中就提到了太空育种的“航育一号”和“卫星87-2”的优良农产品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巨大发展。二是重视物理学史的渗透,每一个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背后都是科学家们无数个日夜实验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学家们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思想及不惧艰苦的精神更是值得学生学习与效仿。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激励他们学习物理学家们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旧版教材在STSE内容体现过程中却也有不足之处,即STSE教育内容中“环境”维度的缺失。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版教材却没有涉及生态环境的内容,造成了“环境”维度的缺失,这不利于学生认识科技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利于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其次,旧版教材中STSE呈现的素材具有地区偏向性,对学生的学习与理解造成了不公平性。素材大多为新兴科技与技术的应用(如“高铁与自行车速度比较”),然而在较不发达的地区,许多高中生甚至没有见过这些素材,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素材也无法发挥其帮助理解的作用。

4.2    新版教材STSE内容呈现的优点与不足

新版教材在STSE内容呈现中保持了旧版教材重视在物理知识应用介绍中弘扬爱国精神与重视物理学史渗透的优点,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内容涵盖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维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不仅重视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更是培养学生对科技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的意识,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如“汽车与能源”中提到我国通过科技进步开发环保能源。二是丰富了STSE教育素材。旧版教材中只有“科学漫步”与“STS”专栏为STSE教育专栏,但其篇数较少。新版教材除了增加了“科学漫步”与“STSE”专栏的篇幅,同时在每节开篇增设了“想一想”导入栏目,“想一想”中的题目都是以STSE内容为背景,大大丰富了STSE的素材,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科技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密不可分的意识。如《静电的防止与利用》一节中“想一想”的问题,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背景提出为什么在加油站给车加油前要触摸一下静电释放器;《向心加速度》一节中“想一想”的问题,以天宫二号绕地飞行为背景提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大小如何判断的问题。

新版教材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素材、内容仍然偏少。绿水青山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生态环境的保护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在新版教材中已经增设了新的STSE欄目与篇数,但与当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相比仍然有所欠缺。

5    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几点建议

教材是教师进行学校教育的基本依据,大量物理教育专家根据国家最新课程标准,结合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长期编写修订,审查审定,最终出版。教材体现了国家意志,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新课标更是将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项目。新版教材在保留旧版教材在STSE内容呈现上优点的同时也进行了优化,从目录的改变到STSE教育专栏篇数的增设再到STSE素材的丰富,都可以看出新版教材对STSE教育的重视。

对教师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教师在备课时可对比新旧两版教材STSE内容方面的差别,根据学生生源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选择较为适合的素材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如在发达的一线城市,讲解速度可以运用旧版教材中小汽车的例子来进行展开,在落后的贫困山区则建议用新版教材中运动员跑步的例子来进行讲解。二是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可根据实际课程与需要对学生进行STSE的扩展教学。如在《万有引力》一节的最后,教师可选择性地向学生介绍最美丽十大物理实验中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故事。三是对教材中提到的生活应用进行实验重现,加深学生印象、启发学生思考,使STSE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如在学完《电磁感应的应用》一节后可带领学生在课后进行旧版教材中“操场甩绳晾灯泡”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彭前程.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彭前程.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6]彭前程.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7]梁晓,王笑君.对高中教材栏目中STSE内容呈现的研究[J].物理教学,2019,41(6):17-20.

(栏目编辑    刘   荣)

物理教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教材作为最基本的一种课程资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教与学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材实验

高中物理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但如何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而科学地处理教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这是新课程下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要重新认识的问题。教材处理要遵循什么原则?在实际处理时又有哪些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对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做了科学的调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一、利用教材中“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统称人教版教材)选修3-1第二章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材先理论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再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定量解释现象。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按部就班教教材,而是对该实验做了调整和改造,把它作为引课实验来处理:(1)闭合开关S0,读出电压表示数;(2)问:再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变不变?(多数学生回答:不变)(3)实验:电压表示数减小。(学生觉得很奇怪,但又不能解释)(4)教师:解决这个问题需研究整个闭合电路以及它遵循的规律——切入课题。

笔者觉得,这样的调整有以下两个好处:(1)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之后,往往形成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势,即电源给定后,电源两端的电压就是不变的,而实验的结果出乎他们的预料,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2)形象展示教学难点,为后续讨论电源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打下伏笔,使得整节课结构紧凑,前后呼应。

二、利用课后“问题与练习”实验器材引导探究

人教版教材选修3-2第四章第3节“楞次定律”,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它属于一节实验探究课。教材中的实验(见图1)是利用磁铁插入和拔出线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指针偏转而感知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最后再总结出由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去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有颠三倒四之嫌。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很难想到用“感应电流的磁场”这个中介来概括出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形成学生认知上的困惑。实际教学中,结论的得出往往并不能如事先预想的那样水到渠成,而是教师最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强加”给学生的。显然,该实验已成为探究过程中的一个瓶颈,人为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顺利完成。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大胆改用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6题中的器材(楞次定律演示仪,见图2)来进行探究:让磁铁直接靠近或远离可自由转动的闭合铝环,观察闭合铝环被推开(表现为斥力)和被吸引(表现为引力)的情况,依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感知感应电流磁场的存在和方向,再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从而分析得出楞次定律。

笔者认为,这样的调整,不仅操作简单,原理直观、清晰,同时由于学生对“运动和受力情况”知识比较熟悉,也易于分析、归纳,楞次定律的得出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为重要的是新实验的采用,大大节省了探究的时间,从而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显得更加灵活和从容。此外,对于正文中探究性实验的处理,可以将其改成验证性实验,安排在探究结果出来之后让学生通过它再去检验。这样做,一方面既充分利用了原有教材的资源,另一方面验证试验与探究实验两个实验相互映衬,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个相对完整和科学的探究过程,既符合新课程有关“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做一做”中的现代技术实验引入概念

“电容”在高中电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目前的教材当中大都是这样来阐述的:“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但不同的电容器,这个比值一般是不同的,可见,这个比值表征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电容’”。学生得到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能用实验来演示和证明,不仅能增强说服力,更能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中“做一做”栏目,有一个“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的现代技术实验,笔者在教学时采用它来学习电容的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电容充放电时间很短,一般电表存在惯性,无法测量充放电过程的电流。而DIS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利用DIS电流传感器对电流的大小实时跟踪,通过同一个电容器在不同电压下的Q值以及不同的电容器在相同的电压下的Q值的比较,来确定是否相等。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同一个电容器的是相同的,而不同的电容器在相同的电压下是不同的,表征了电容器本身的属性,从而引出电容的概念便水到渠成。

笔者认为,DIS具有“专家开发,采集便捷,计算准确,实时呈现”的优势,用好DIS系统可以填补传统实验模式下无法完成的空白,使说理更具科学性,加深学生对于物理问题的认识。它肯定是实验教学的一个方向,作为物理教师应该熟练掌握。

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其价值绝非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双基”的达成度,而应该体现在是否将“双基”教学寓于一个丰盈的过程之中,学生是否有体验、探索与交流等过程和经历,是否有探索者才能体会到的酸、甜、苦、辣,是否符合认知规律……这有赖于教师真正树立起“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灵活处理教材,真正实现教材上的小改动,课堂上的大收获,从而凸显出教师的大智慧。

物理教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阐述了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指导思想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初步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自然奥秘、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初中物理学知识对学生而言,既有新鲜感;同时,知识的抽象与数学化,给学生学习造成压力。因此,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积极探索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对提升教学水平,打牢物理学习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紧贴初中学生思维、认知实际,创新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初次接触物理知识,理解难度较大,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立足新课标,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知识填压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教育的内涵和作用进一步拓展,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创新初中物理教学,增加学生自我动手、积极参与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可以因人施教,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开展互助式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到小组之中,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与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实施分层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一锅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与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新课程标准广泛应用,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矛盾和问题。

(1)新课程标准要求高教学实践难度大。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理念、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要求,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许多学校在实施新课标之初,都组织了相关培训,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把握上还存在偏差,导致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存在差异。新课标强调物理课堂教学要加强探究式学习,但教学实践中组织实施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组织相对滞后。新课程标准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校相关实验设施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有的学校实验设施还没有得到充实和升级。新教材在“迷你实验室”等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所需要实验设备很难备齐,教师要完全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要在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各种实验设备,分散了教师的精力。

(3)初中物理学科重要性认识有待提升。物理作为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作用重大,但是随着一些地方将物理学科作为等级考试科目以后,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有所降低。特别是由于有些物理知识前后衔接跨度较大,比如电学里的电路故障分析,力学里的受力分析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掌握,导致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往往会成为学生物理学习的“拦路虎”。

三、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实践

初中学生独特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初中物理教学创新必须立足于初中学生实际,充分理解和运用新课标要求,努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理念。新课标体现了更加关注社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思想。比如:使用清洁燃料车,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等,非常切实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物理教学时,要紧贴新课标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打破传统的“填充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作用,大力推广探究式教学,努力实现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2)科学组织开展探究式学习。人类都有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兴趣也是促进人们去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新课标要求,积极创设环境,让学习进行知识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物理现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和探究一些原理和知识,使学生成为物理知识的自我学习者和自我发现者。

(3)积极开展自主式合作学习。合作式学习模式,既可以实现不同程度学生的优势互补,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配合的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性格。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通过知识与技术的互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协作小组,鼓励大家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积极开展自主式合作学习,教师加强对合作学习的引导,让每一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到锻炼,使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物理素养,打牢物理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立屯.如何加强物理探究式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6).

物理教材论文范文第5篇

高一上

第一单元 生命体验

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发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二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当代散文家“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

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当代作家 哲学家 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

第二单元 美好亲情

四 边城(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记》等。风格特征: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的意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样式。他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五 合欢树(史铁生: 当代作家 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

六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

第三单元 人我之间

七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欧.亨利(美):《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莫泊桑(法):19世纪法国批评现实主义代表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契柯夫(俄):《变色龙》、《套中人》

八 邂逅霍金(葛剑雄) (霍金:《时间简史》)

九 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第四单元 诗歌及其欣赏

十 再别康桥(徐志摩: 现代诗人 新月派代表人物 )

十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向太阳》、《旷野》、《北方》等。“自由体诗”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

十二 双桅船(舒婷: 朦胧派代表人物(还有北岛、顾城))

十三 *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现代作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女神》、《屈原》)

十四 *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张同道)

第五单元 树木花卉

十五 蒹葭(《诗经》)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文学源头 (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 诗经六义:按内容:风、雅、颂 按表现手法:赋、比、兴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艺术特色:

1.《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2. 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起到回旋跌宕、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3. 语言上采用叠字来状物、拟声、穷貌。如“苍苍”、“萋萋”、“采采”。描写景物更形象,细致。

4. 采用“兴”的手法,以秋景起兴,营造出朦胧意象。诗中对秋景的描述,这是赋的手法. (吴组缃)

高一下

第一单元 平民生活

十六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柳)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代表作:《永州八记》、《捕蛇者说》、《黔之驴》)

十七 病梅馆记(龚自珍: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主张:人才解放 代表作:《己亥杂诗》

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十八 *诗二首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字太冲 西晋诗人)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东晋诗人,后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代表作:《桃花源记》、《读<山海经>》、《归去来兮辞》、《咏荆轲》)

第六单元 古代小说及其鉴赏

十九 促织(蒲松龄: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二十 香菱学诗(曹雪芹: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长篇名著《红楼梦》。)

二十一 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明末元初小说家 号湖海散人)

二十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

二十三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 老王(杨绛: 剧作家、翻译家、散文家,代表作:散文《干校六记》、小说《洗澡》)

二 项链(莫泊桑: 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三 *当炉女(臧克家)

第二单元 杰出人物

四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现代小说家,著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五 小溪巴赫(肖复兴:)

六 *春天的故事(叶旭全 蒋开儒)

第三单元 为理想而斗争

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八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九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立论之本:人人生而平等)

第四单元 小说及其评析

十 哦,香雪(铁凝: 不回避苦难,但能看到苦难背后作为底色的善)

十一 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变形记》、《美国》、《审判》。)

十二 *微型小说两篇

《在柏林》(奥莱尔)

《走出沙漠》(沈宏)

十三 *《药》评点(原作 鲁迅 评点 吴中杰)

第五单元 亭台楼阁

十四 阿房宫赋(杜牧: 字牧之 号樊川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十五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苏轼弟,字子由,自称颖滨野老,唐宋八大家之一)

十六 项脊轩志(归有光: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唐宋派代表人之一。)

十七 *诗词四首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八声甘州(柳永: 字耆卿,北宋词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稼轩长短句》)

登快阁(黄庭坚: 宋代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宋四家: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秦观,晁补之,张耒,黄庭坚

第六单元 古诗及其赏析

十八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壁。)

十九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十 律诗三首

终南山(王维: 诗佛 山水田园诗派 世称王右丞 “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登高(杜甫: 诗圣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书愤(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 字务观 号放翁本诗抒发壮志未酬的慨叹)

二十一 *绝句三首

塞下曲(卢纶: 唐朝 边塞诗人 字允言)

从军行(王昌龄: 字少伯 “七绝圣手”)

过华清宫(杜牧)

二十二 *诗赋论(袁行霈)

高二上

第一单元 读书生活

一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

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三 *幼学纪事(于是之)

第二单元 书话与书评

四 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写作特点:

1、语言精炼

2、抒情浓郁

3、整散结合 )

五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

六 *密室的生活——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迈耶•莱文)

第三单元 科学与艺术

七 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

八 说数(沈致远)

(主题:按照人类认识数的历史进程形象地说明了数学世界由创立到壮大的过程。

写作特点:大量的修辞手法、说明方法 )

九 *自然笔记(杨文丰)

第四单元 散文及其赏析

十 想北平(老舍: 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主题:这是一篇怀乡之作,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

写作特点: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 )

十一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新原道》、《新原人》等。蔡孑民:思想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主题:作者回顾了自己与蔡元培先生的几件往事,用心体悟了蔡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风范(兼容并包、春风化雨),塑造了一个亲切、自然而又伟大的教育家的形象。

写作特点:叙议结合、以小见大 )

十二 *草莓(伊瓦什凯维奇)

十三 *漫谈散文(季羡林)

第五单元 山水情思

十四 诸子喻山水

文学常识:

一、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孟子的主要思想“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截然相反

二、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

《庄子》

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三、 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学说基础:兼相爱,交相利 主张:兼爱、非攻、非命

四、 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 主张:以法治国

------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重要代表,有“亚圣”之称。

3.老子,即老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4.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经》,《庄子》中有许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匠石运斤》、《庖丁解牛》等等。

5.《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战国人,兵家的代表人物。 6.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曾辅佐齐桓公成立霸业,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

7.韩非,战国末期韩国贵族,荀子的学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

十五 秋水(节选)(庄子)

十六 前赤壁赋(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诗、词、文、书、画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赋,一种讲究词采,体物铺陈的文章 主旨:本文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当中而忘怀了世俗的欢乐心情;再写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阐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永久存在,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写作手法:用散文的笔法纵横自如地写景、抒情、发议论,但是中间主客对话又巧妙地运用了传统赋的表现手法。这种主客对答,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有散曲及元杂剧组成,其中散曲分为小令及套数两种。)

二十 元曲二首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号东篱)

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独白,表达出苏轼思想感情上波折、挣扎、解脱的过程,同时造成了文意跌宕起伏。

十七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号“文”。 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记,一种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的文体

主题思想:作者在此文中所抒发的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六单元 词曲及其赏析

十八 宋词四首

雨霖铃(柳永: 原名三变字耆卿,人称柳七,柳屯田,北宋词人)

踏沙行(秦观: 字太虚,一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

苏幕遮(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婉约派,北宋词人)

声声慢(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北宋婉约派词人)

十九 窦娥冤(关汉卿: 号已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共称“元曲四大家”,且居寺大家之首。主要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字希孟,号云庄)

二十一 长亭送别(王实甫)

二十二 词的起源与特点(夏承焘 吴熊和)

高二下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一 故都的秋(郁达夫: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二 晨昏诺日朗(赵丽宏)

三 *瓦尔登湖(节选)(梭罗: 美国著名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第二单元 名利内外

四 守财奴(巴尔扎克: 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四大吝啬鬼: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泼留希金(果戈里《死灵魂》)、阿巴贡(莫里哀《悭吝人》)、老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 葛朗台》)

五 关汉卿(节选)(田汉: 现代戏剧家)

六 别了,哥哥(殷夫: 现代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现代“普罗诗歌”(无产阶级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代表作有《血字》家、政治家)

“疏”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十七 《新序》二则(刘向: 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十八 *训俭示康(司马光: 字君实,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

组诗。)

七 *告别权力的瞬间(李辉)

第三单元 文化的制约与创造

八 拿来主义(鲁迅)

九 胡同文化(汪曾祺: 现当代作家 代表作:《受戒》)

十 *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

十一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于沛)

第四单元 说明文、应用文阅读

十二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十三 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王磊)

十四 *关于文学名著阅读的调查(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

第五单元 传统美德

十五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四史”之一,“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体例, 用以记叙天子、诸侯以外的人的事迹,其他还有本纪、世家、书、表。

十六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唐代文学

第六单元 古代散文及其赏析

十九 过秦论(贾谊: 西汉文学家、政论家,人称贾长沙,代表作《吊屈原赋》)

二十 师说(韩愈: 字退之,谥文,世称韩文公,又称韩昌黎、韩吏部,“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十一 石钟山记(苏轼)

二十二 *劝学(荀子: 名况,战果末期思想家,儒家学派)

二十三 *古代散文学习漫议(张中行)

高三上

第一单元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

一 雨巷(戴望舒: “雨巷诗人”)

二 荷塘月色(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三 *荷花淀(孙犁: “荷花淀派”创始人)

四 *文学意境的特征(顾祖钊)

第二单元 思想与精神的力量

五 《〈宽容〉序言》(房龙)

“序”分为书序、赠序,本文为书序。

六 《〈激流〉总序》(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著作有《灭亡》、《激流》三部曲、《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

十三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十四 简笔与繁笔(周先慎)

十五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张汝伦)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七 *新时期诗歌二首

相信未来(食指)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八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

人显然是因为思想而生的。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因此,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欧洲三大经典散文集:帕斯卡尔《思想录》、蒙田《蒙田随笔集》、培根《培根论人生》

第三单元 品位与格调

九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十 老人与海(海明威: 美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1954年因《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硬汉精神”:处于困境、绝望、危险、死亡面前时勇往直前,顽强拼搏、永不低头的无畏的可贵精神。 桑提亚哥:勇敢、自信的化身

十一 *谈白菜(李锐)

十二 *悼念一棵枫树(牛汉)

第四单元 论说文及其解读

十六 *漫谈说理文(朱光潜)

第五单元 家园亲情

十七 小雅•采薇(《诗经》)

《诗经》:305篇,又称《诗》、《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内容)、赋比兴(表现手法)

十八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十九 陈情表(李密: 字令伯,一名虔)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

语言特色: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多用四字连用、排比句,语势连贯,节奏紧凑,将作者对祖母的感情、忠孝两难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十 *诗词三首

月夜(杜甫: 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诗圣)

夜雨寄北(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谿生)

水调歌头(苏轼)

第六单元 史传作品及其赏析

二十一 秦晋殽之战(《左传》)

《左转》:即《左氏春秋传》简称。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人物形象:

二十二 鸿门宴(司马迁)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二十三 *《苏武传》(节选)(《汉书》)

《汉书》 纪传体 断代史

二十四 *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和开拓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十五 *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郭丹)

高三下

第一单元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

一 阿Q正传(节选)(鲁迅)

二 哈姆雷特(节选)(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主要作品有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三 *套中人(契诃夫: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四 *典型(傅道彬)

第二单元 艺术与审美

五 画说(张大千: 中国画家。其画风三十岁前求“清新俊逸”,五十岁左右取“瑰丽雄奇”,六十岁后臻“苍浑渊穆”之境。)

六 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朱光潜: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

七 *昆剧的故事(刘厚生)

八 *音乐短章(纪伯伦)

第三单元 走向社会

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十 生命的节日(季栋梁)

十一 *《傅雷家书》两篇(傅雷)

第四单元 戏剧及其赏析

十二 《雷雨》(节选)(曹禺: 现代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原名万家宝,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蜕变》等剧本)

十三 曹操与杨修(陈亚先)

十四 *戏剧知识短文两篇

戏剧文学(谭霈生)

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黄会林 陈刚)

第五单元 浩然正气

十五 《论语》七则(《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十六 《孟子》二章(《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奉为“亚圣”。

十七 *国殇(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是楚辞代表作家,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十八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原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十九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字灵皋,号望溪。清代桐城人。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之一,作品《望溪先生文集》。)

第六单元 人生与艺术境界

二十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侍坐(《论语》)

二十一 兰亭集序(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后人辑有《王右军集》)

二十二 *琵琶行(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篇作品:《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卖炭翁》等。)

二十三 *《秋声赋》(欧阳修: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名篇作品:《伶官

传序》、《醉翁亭记》、《卖油翁》等。)

二十四 *文论十则

《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 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占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国学大师。作品有《静安文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等。 内容概要:七则词话阐说了诗词创作的境界说和诗人修养说。)

上一篇:高三物理下一篇:大学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