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物理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物理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物理知识和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就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高一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物理思维品质;高一;物理教学

引言: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物理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要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当成重要的教学内容。物理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物理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教师可以从物理思维品质培养角度来开展物理教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一、高一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现状及原因

高一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在不同的维度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缺陷,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习惯了初中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相比,有着更高的台阶,知识难度更大,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这就是由于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存在这样一定的缺陷导致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各种物理事物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层,以往没有接触物理思维深刻性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面对一些具有深度和难度的物理问题时,常常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和思考[1]。

初中物理知识更多以记忆为主,并且物理习题和物理方法也比较单一,这是导致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缺陷存在的重要因素,会导致学生在物理思维灵活性方面出现缺陷。另外,初中物理实验更多以验证性为主,学生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完成步骤,自主实验的机会和平台比较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大,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不利,导致学生的思维品质出现缺陷。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不要说是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想法,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创性发展极为不利[2]。

二、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重视知识引入,培养思维品质的独创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创性。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直接给出物理概念,而物理概念具有抽象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引入合适的物理情景,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的物理材料和形象的物理事物,并引导学生来观察、感受和体悟,从感性的材料和形象的物理事物中找到共同的特点,然后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得到物理概念。教师创设物理情景时可以创设鲜明并且新颖的情景,比如生活情景、物理事实、物理实验以及生活现象等,引导学生来主动构建知识,让学生自己来归纳和分析,就能够让学生深入把握物理概念的内涵,并形成思维品质的独创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自主构建物理概念时,如果建构的物理概念不规范或者不完整,教师要注重引导,进行有效的补充。比如在学习“质点”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景,比如运动员短跑比赛、地球公转、学生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学校等,然后在具体的情景下引导学生来找出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构建质点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创性。

2.抓住物理规律的核心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达和理解,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物理规律的本质,所以不能灵活应用物理规律来解题,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也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来对物理规律的本质进行剖析,在剖析物理规律本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来对物理规律的表面含义进行分析,要细致到每一个词语,理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来归纳整理物理规律的不同表达形式,包括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达、函数图像表达和公式表达等,要形成完整的表述系统,全方位认识物理规律;接着,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来剖析物理规律的内涵,比如了解物理规律的建立方法,规律的事实依据以及规律的适用范围等,最后再启发学生从整体上来全面认识物理规律。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来分析比较物理规律和相关的物理知识,尤其是要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本质,这样才能形成深刻的物理思维品质。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来把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达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包括总、保持、一切物体、外力、直到、改变、为止等,对牛顿第一定律形成深刻认识,然后从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建立的事实依据和建立的研究方法等来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并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定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

3.反思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实验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给出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来完成实验,虽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有所帮助,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发展不利,学生难以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案和思维[3]。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来对实验方案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批评性。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实验会受到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实验方案进行审视和反洗,要不断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将实验误差控制在最小,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比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对于学生确定的实验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反思,比如是否设计了平衡摩擦力的环节,是否思考了实验原理的严谨性,细绳和木板是否平行等,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实验方案和步骤,并发展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三、结语

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并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廖国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提升物理思维品质[J].教师,2020, 000(006):86-87.

[2]安金凤.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2018,000(047):18-18.

[3]孙 华.运用立体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策略[J].人文之友,2019,000(019):213.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 266700)

物理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和投入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育人上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时代的不同,教育的理念也变化很快,教育质量要提高,需要我们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新的教学新技术。本文对仿真物理实验室的运用进行探究,它与高中物理教学完美的结合,创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表现出教师的才华,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仿真物理实验室与计算机的结合,为教学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1“仿真物理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建立

仿真物理实验室的本质是一个软件,是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而开发的一款模拟实验软件。它能真实模拟出一些教学中无法做的实验,也可以模拟最简单的实验。仿真物理实验室包含很多模块,每个模块又可以独立的设置一些实验器材,设置独立的实验环境。教师可以为学生在实验环境中设置不同的组合,而且实验的环境也可以构建出真实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随意的设置参数,通过对实验动画的对比,在结合数据以达到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

仿真物理实验只是一个教学的平台,实验可以随时进行,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比如实验中对真空的要求,现实实验室的条件不容易满足,但在仿真物理实验中就可模拟出这种效果。实验的条件满足了,得出的数据就会相对准确,缩短实验的时间,失误降到了最低。但是仿真物理实验室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本质上它只是一个软件,是种虚拟的模式,并没有在真实实验中的触感和体验。一些实验的动画表达只是表面上的,没有现实实验的真实感,比如在电子的偏转中,学生是通过动画的形式去理解,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是有一定影响的。总体来说仿真实验室的使用对教学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物理仿真实验的教学建立需要借助“仿真物理实验”在网络的环境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理论主要由基本的四个方面组成:一是依据实验的要求提出问题,二是要引导学生去大胆猜想,提出实验的假设条件;三是对学生的假设进行验证;四是结果和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规律。仿真物理实验室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对物理实验模式的建立。仿真实验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学生观看存储在仿真实验中的动画,然后教师要建立情境提出疑问,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依据实验的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开始实验,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要进行合理的推断,对实验的结论要准确分析,学生可以对参数的设置进行一些改变,实验创新,以此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最后教师做总结,得出实验的结论。

2“仿真物理实验室”的教学运用实例

2.1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仿真物理实验的优点就是没有实物,只是借助里面课件来设计实验学生只要根据需求把实验需要的器材放入设置中。一个实验系统就能组合起来。学生只要操心物理实验的合理性,不用去考虑计算机是如何把它设置出来的。例如在探究“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需要打开电路模块这一项,点击新建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去选取实验所要用到的器材。然后依据实验连接实验电路,然后就可以去开始实验。

在本实验中,首先要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电珠的伏案特性是如何变化的。设置一些假设然后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小电珠的伏安特性借助实验描绘出来,通过对曲线变化的规律的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的原理: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线性的,可是由于受到实际因素的影响,电压和电流的变化不是一条直线。实验过程:在选区里选出实验要用到的器材,然后拖入到实验区里;选择实验器材对上面的数据进行一个属性上的设置,额定电压设置为5 v,额定功率为1 W的小电珠。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20 Ω。设置学生电压为5 V,内阻设置为零,确保电源为理想电源;依据实验图纸把每个器材用电线连接起来,注意不要接错;连接完成后就可以点击开关,开关就会闭合。这时在两个表上就会显示读数,这就是需要测量和计算的电压和电流。把得出的数据放在坐标轴中,纵坐标为电流,横坐标为电压。借助鼠标去移动滑动变阻器,把每次得到的数据记录在坐标轴中,最后通过数据分析描绘出曲线。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去设置一些参数,如电流表的内接和外接,变阻器的阻值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置和变化,也可以很方便快捷地对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和分流的接法、电源的类型进行模拟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育。

在仿真物理实验室中这款软件中,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模块:运动及力学模块、电学模块、光学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分为很多小模块,基本包含了高中物理中所有的实验模型。学生可以利用里面大量的虚拟与元件,随意的组合运用,设置参数,搭建物理模型,收集数据;教师也可以利用它的编程功能做出吸引学生目光的优秀课件。

2.2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知识不是简单的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需要构建一个良好地情境,依据方法才能实现的。仿真物理实验室作为一个简单上手的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去设计实验完成,提高独立意识,选取自己需要的元件,或是自己借助软件创造,而后建立模型设置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把一些问题放到模拟中来,还原一下场景,经过自己独立的探究,对实验的把握也更加深刻,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透镜的成像时,学生可以设置:

情境问题一:透镜的位置和光屏之间的位置会引起像的变化。在仿真物理实验室中建立模型,设置透镜的焦距为30cm,把蜡烛、透镜和光屏按照顺序排好,使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开始进行试验,移动光屏可以发现,透镜和光屏之间的位置变化确实会引起像的变化。

情景问题二:调节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让物距小于焦距的距离。在模型中进行操作,发现当蜡烛的位置小于焦距时,成像为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发生了变化。

情境问题三:调节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让距物距大于焦距。在模型中操作,开始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但在物距的增大中,像在不断地缩小,在某个值成为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测量距离得出物距等于焦距的两倍。在扩大物距,会发现像接着缩小。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知道,物距为焦距两倍时,像为倒立等大的;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时,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情境问题四:如果在透镜上遮挡一个物品,还会有像的出现吗?学生预测不会出现像。在模型中操作,让一个物体一点一点去遮挡透镜,会观察到,像会从亮到暗,到没有。

情境问题五:凸透镜换为凹透镜时,像的变化。在模型的操作中,在光屏上是看不到像的,凹透镜的像为虚像。

对单一模型的条件进行稍微修改就可以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所以学生自主建立模型,设计实验,寻找透镜的成像规律,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仿真的物理实验室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的教学平台,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仿真实验室的作用和内容还有很多,笔者只是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更多的用法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摸索,作为一款跟随时代的软件,还是会有不足的地方,适用的范围还不是很广,但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会得到补充。总体而言,它给教学带来的便利是不可替代的,避免了在真实实验中容易出现的误差,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巨大的飞跃,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构造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和学习。仿真实验室与传统的实验要有利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真正把握物理的根本主旨,为高中物理教学创造新的可能。

物理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 实验教学; 效率

物理虽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但在现实教学中,一直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再加上有些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低,可见度不高,教师便觉得上课做实验浪费时间,学习效果也不佳,学生也觉得看不到实验现象,或者实验趣味性不高,显得很无聊,因此教师认为做实验还不如做几道题实在,训练效果也好得多。所以物理课上,教师大多是“重讲授,轻实验”,“重纸笔训练,轻动手操作”。

一、教师首先要改变实验教学的理念,不能完全依赖实验员设计和准备实验,自己动脑、动手,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让物理课堂更生活化,更显精彩

物理教师做的实验一般都是由实验老师准备好的实验,殊不知有些时候教学生自制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吸管,让学生用吸管做口哨,体会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将吸管剪成3、4厘米长,在吸管一端的两侧再用剪刀剪出1厘米左右长度的豁口,再修整、试吹直到口哨发出声音。再将吸管的另一端加接小药瓶,在不同部位打上孔,可以制成吸管葫芦丝,吹奏时按住或松开不同的孔,还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又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时,展示制作好的“浮沉子”,当学生看到“浮沉子”如此听话的随着教师的指令上浮下沉时,一定会兴趣盎然,教师再适时提醒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孩子们的思维一定会更加活跃。这样的实验,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享受了制作过程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这样的物理课堂才更精彩。

二、将复杂的、费时间的实验替换成简单的易做实验,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的演示实验中有一些实验不仅实验器材不容易准备,而且实验复杂,现象不明显,试验持续时间长浪费课堂时间,造成低效课堂。这就需要老师动手创新改进实验,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的可视程度。例如在学习内能和机械能转化时,老师讲到“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小,温度会降低”这一知识点时,大多数老师都会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有的老师会演示“给装有水的用软木塞塞好的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软木塞飞出去,同时试管口有白汽产生”的实验,但由于加热时间长,且若软木塞塞得太紧而没有教师期待的现象产生,学生如果看不到精彩的实验现象会觉得无趣,从而影响上课效果。所以老师们有的直接通过试题讲解,有的通过动画演示,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效果都不是太好,学生依然只是记住了所谓的现象,对实验的原理也谈不上真正理解。其实这个原理,学生们在平时的游戏中早已见过,但没有将见到的现象与物理联系起来,这个游戏的做法是,把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瓶盖拧紧,尽量将矿泉水瓶扭曲变形,使瓶内的空气尽量压缩,然后慢慢拧松瓶盖,当瓶盖松到一定程度,就会被瓶内的压缩气体喷出,同时出现比较响亮的爆炸声,还会看到瓶口冒出“白烟”的精彩现象。当然证明大气有压强的实验也可以改进为将一个瓶壁很薄的空矿泉水瓶用热水涮一下,然后盖好瓶盖,会发现瓶子慢慢地变瘪了。打开瓶盖后,瓶子又重新鼓了起来。在学生亲眼所见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也感到物理来自于生活,更增加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引发认知冲突,让实验出乎意料,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如果实验现象和结果学生心知肚明,毫无悬念,这样的实验无疑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起不到实验真正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有意设置一些在学生理解上有悖于常理,无法理解的现象,这样的实验现象会让学生尽力百思然后才能得其解,才能起到激活思维,激发兴趣的效果。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时,先串联三只小灯泡,然后用一根导线短路,分别两次短路L1L2、L2L3,学生毫无疑问的猜出实验的结果,两次都只有一盏灯发光。教师再立即断开开关,用两根导线同时短路L1L2、L2L3,让学生再次猜一猜闭合开关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会由于思维定势认为三个灯泡都被短路,一个灯也不会亮。可是当教师闭合开关后,三个灯泡一起发光,而且比原来更亮了,学生一定会非常吃惊,认为不可思议,无法理解这样的实验结果。这样的戏剧性的结果会让学生在经历惊叹、深思、争论之后,真正理解局部短路意义和并联电路的特征,比教师直接展示第二步实验后分析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四、能做的实验不用动画替代,让物理实验现象更明显、更精彩

物理实验中也有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有些教师胆小不敢做,直接放弃,从网上找视频或动画替代放给学生看,例如热机的点火爆炸装置的实验,胆小的老师因为爆炸声大,且装置可能燃烧便不敢演示,选择跳过直接不做,用动画替代。殊不知实验中巨大的爆炸声以及装置中酒精着火的强大视觉冲击,正是动画和视频所不能给学生带来的享受,只有让学生看到真正的实验的精彩现象,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才深刻,学得的知识才更牢固。再例如电学中,电源短路时会产生损坏电源和烧毁导线这一严重后果,讲到此处教师无法演示实验,甚至连视频都没有,只能反复强调让学生记住这一结论。其实这个实验是可以演示给学生看的,用一根极细的裸铜丝(如耳机线中的一根铜丝)短路一节干电池(最好剥开干电池外皮,直接连接金属帽和锌筒,减少电池内阻),在实物投影仪下,学生会清晰地看到铜丝烧红、烧断,实验现象会令学生惊奇不已,这样显示短路导致的后果,学生印象会非常深刻。

物理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新课改的提出,促使高中物理科目教学活动正在发生变革与创新,为了能够促使高中生投入大量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主性,教师必须要探寻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而案例教学法这一新兴教学方法的诞生,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在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了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科目中的实践策略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案例教学法

引言

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讲述,从而引导教学,促使高中生掌握更实际化、具体化、生活化的物理知识,是案例教学法运用的主要目标。教师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探寻案例教学法更加有效的应用策略,是当前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迫在眉睫需要处理的问题。

一、科学分组

高中物理科目在进行案例教学活动期间,为了将学习的质量做出保障,通常,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的方法展开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将每一位高中生的个性、物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作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且保障在每个小组之中,各个学习层次的比例和谐。

其次,教师需要小组中的高中生自主选举出组长,并且将每一位高中生的性格作为依据,将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学习责任做出明确,促使小组中每一位高中生都可以积极加入至案例讨论之中[1]。

最后,教师需要高中生将小组作为单位,开展面对面的方式,对教师所讲述的案例展开探讨与沟通。

二、案例呈现

在整体案例教学活动之中,最关键的便是案例呈现,同样,也是高中生将物理知识获取的一个核心途径。在案例呈现期间,教师最为常用的方式便是将案例情境创设。可以说,通过创设更为生动的案例情境,能够将高中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将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兴趣提升,促使高中生通过案例情境的不断深入,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师在开展《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案例视频,视频中,将一张白纸平等裁为两半,将其中一张白纸揉成团,一张白纸形态不变,通过从高处落下的方式,观察落地的顺序。随后,教师与高中生共同讨论案例,最终得出“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等重的物体落地顺序有先后”的结论。随后,教师围绕案例,做出延伸,提出疑問:“如果将案例中的纸张换成花盆,那么在每层楼高约28米的情况下,下落的花盆何时到地面?到地面的速度为多大?”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

通过案例呈现的方式,教师能够激发高中生的思考,并且对案例做出延伸,从而引出更多的物理知识,促使高中生能够在兴趣使然中,对物理知识有更加充分、全面的掌握,进而达成高效教学的目标。

三、强化理解

案例教学法开展期间,强化理解是最为关键的实践环节,同样,也是将高中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强化的核心环节。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对案例展开延展,促使案例能够在教学中充分渗透,鼓励高中生能够运用案例来掌握物理知识,并且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物理问题做出解决。

首先,教师需要培养高中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促使其能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述案例以后,教师需要引导高中生通过数据、引导性、案例专题等方面分析案例,从而获取自身的结论与观点,并且将案例中的现象与问题作为依据,将自身的质疑提出[2]。

其次,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从而引导高中生展开小组之间的案例分析,一方面,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来将高中生的注意力吸引,将课堂的教学气氛活跃;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引导高中生角色扮演,从而将案例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强化,协助高中生将完善的知识结构建立,将其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强化。

最后,教师需要让高中生采取小组的方式对案例展开总结与分析,促使高中生通过思考与探索,从而对学习物理知识提升兴趣,并且通过小组之间的查漏补缺、相互学习,从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来讲,针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目前属于一种新兴、内容丰富、便于操作的教学方式,能够保障高中物理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率。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将案例教学法合理运用,能够将高中生的注意力吸引,确保其能够积极加入到物理知识学习当中,是为教师带来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高中物理科目高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姜玉梅,倪文露.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尝试——以万有引力定律复习课的实践为例[J].物理教师,2018,39(01):9-12.

[2]闫士海.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4):23-23.

[3]倪文露,谷大贤,禹一凡,张远辉.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30):70+54.

物理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大学物理学是大学理工科学习很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在培养和提供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观念的突破、教学内容与交叉专业的结合和考核方式的改进等方面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进行论述,从而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学改革 概念 物理思维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更新较快,高科技已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1]。如果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变得越为重要和关键。物理学是很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当今绝大部分科学技术,比如量子信息、光电子、微电子、天文学、材料科学等,无一不是和物理学有紧密联系的。正因如此,大学物理课程起着很多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该课程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其涉及面广[2]。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情绪,甚至认为学《大学物理学》没有用处。

本文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物理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3],结合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详细论述。主要涵盖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教学观念的改革

由于经过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学习,大学生在原有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应当不能仅仅溜溜在物理公式、物理定律的条条框框上,不应只是被动的作为知识接受者。首先,大学物理学中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十分重要。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取决于对物理概念所包含物理意义的理解。

比如讲到光程的概念,很多学生容易把光程简单的看作是光传播的路程,但实际上光程的物理意义是光在媒质中通过的路程折合到同一时间内在真空中通过的相应路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能准确讲解物理概念及所对应物理意义,这对学生正确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并且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大学物理学中物理概念的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培养物理思维,是物理教师值得商榷的问题。在教学中展示概念背景,创设求知情景,精确表示概念,解剖新概念,运用新概念等,有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4]。

物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将物理知识灵活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静电现象时,如果单重复课本上的描述,学生反应平淡。教师可以自带一些教具,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一下,这样可以大大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也不会枯燥无味。同时通过现场实验操作也可以让学生留意到实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他们印象更为深刻。

另外,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如果能联系前沿知识或者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学生会更为感兴趣并愿意积极思考。比如说到电磁波,教师可以联系到目前军事的热点无人机,简单描述一下无人机和电磁波之间的关系,这样课堂气氛会活跃很多。

教师还有可以联系一下时事新闻,比如2013年的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物理界最高的奖项,每次发布这个奖项时新闻报纸都有很多报道。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对获奖者的研究领域并不了解。如果能在课堂上将物理学最新的诺贝尔的获奖领域融入到教学中来,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提供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大学物理与交叉专业的结合

大学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而学生专业涵盖数学、电子、土木、计算机、化学、生物等多种理工科专业。如何将大学物理与交叉专业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在课堂上应因专业施教。比如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比较好,如果纯粹做微积分习题,很多学生没有问题。但是如何把微积分应用起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这个涉及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者在教学中发现,即使数学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列举一些其它专业的科学家与物理联系的历史,比如列举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有“数学王子”美称的高斯,他与韦伯制成了第一台有线电报机和建立了地磁观测台,还创立了电磁量的绝对单位制。学生也明白其实数学专业的也是可以学好物理的,甚至还可能学的更好。还有法拉第,他本身也是化学家,能够创造性地提出场的思想,磁场这一名称是法拉第最早引入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一下这段历史也可使得化学专业的学生更为感兴趣。

对应学科的交叉,目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很多创新性的成果很少是由单一学科独立研究得出来的,通常需要相关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扩展知识,激活学习的兴趣。

3 考核的改革

大学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而是要他们为丰富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习。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目前大学物理教学考核模式还是单纯的应试考核。诚然,应试考核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比如,试卷内容重物理公式、概念的记忆,轻物理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这种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往往会限制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大学物理课程考核不应只是对基本公式和规律的考核,避免完全应试的考题,考核内容应体现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这样才能和教学目标相对应。同时对于不同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考核。比如对于数学系,可加大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比重;对于土木专业,可增大力学部分的比重;对应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增加电磁波部分的比重。总之,既要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又要在考核方面与之同步,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大学物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发挥专业之长并融会贯通,这样大学物理课程才能更体现其价值和作用。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更高的高科技创新性人才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主要是根据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学观念、专业交叉结合以及考核改革三方面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进行探析,为实际开展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金兰.工科大学物理教改的方向[J]. 教法探究,2009(153):63-64.

[2] 郭林伟.以新的教学理念推进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榆林学院学报,2010,20(6):82-83.

[3] 刘明贵.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建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J].嘉应学院学报,2010,28(6):66-69.

[4] 李洪涛.注重物理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大学物理教改探索之二[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14(2):31-35.

物理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时代在不断进步,学校教育也逐渐走上新的发展高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且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各种媒体介质优化教学,通过动态的发展过程刺激学生的大脑,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由此可见,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率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是初中义务教学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不仅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还能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各种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方法。信息技术和初中的物理教学两者之间进行整合,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来说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因此,积极探索优化整合的方法,能够促进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优化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优化整合的内涵是指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物理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组合,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目前我国初中物理课程的信息技术运用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能够打破传统的单一性教学,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从而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水平。

二、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优化整合的意义

(一)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将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相整合,使教师可在以课堂中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丰富物理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师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更多探索性研究学习,看到更多物理实验具体变化和过程,并且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增加物理教学的开放性和延伸性,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可以利用关于实验模拟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上输入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学生能对物距、像距、成像的不同规律更加明白,并且通过多媒体课件还能发现“两倍焦距”这一在实验中不容易想到的物距、像距存在的对应范围规律。

(二)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除了可以在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利用教学课件还能够使一些在平常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显示出来。通过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相互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物理内容形象化,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这样,学生在接受课堂知识学习时,更容易对物理的学习产生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授《声音的特性》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在上课前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好的周杰伦、王菲、张杰等时下比较流行的歌手的不同音高的歌曲片段进行播放,运用示波器,让学生观察不同音调下的声波产生的不同变化,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优化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自主探索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中要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和不同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一个课题,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学习资料,还比如,在操作实验模拟软件时可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且在这其中,教师要在一旁引导,为学生指明正确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认真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

(二) 注重整合的同时,重视知识的实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是作为辅助的手段,它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交流协作的工具和手段,既不能过分强调,也不能过分地依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随意滥用信息技术,则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并且过多的让学生接受多媒体提供的外部感光刺激,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分散学习注意力,影响教学质量。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整合要与具体的教学情况相适应,重视课堂教学的需求,重视物理知识的实质,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合适的整合技术措施,不要随意运用信息技术,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例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时,课件要能模拟展现出折射的现象,学生虽然通过实验能得到一些认识,但很难理解其中的物理规律,这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够很好的优化教学目标,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三) 把握课堂教学容量,不能“满堂灌”

信息技术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课堂的学习内容多,上课的节奏快,但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掌握能力有限,若上课的课件过于丰富,教授的信息量过多,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就会像漏斗一样,一边进,一边出。因而,教师在整合过程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律,坚持适量原则,在教学中要有侧重点,把握学习内容的容量和难易程度,不要人为增添多余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还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在注重整合形式的同时重视知识的實质,在课堂上把握教学容量,不能“满堂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后的物理教学质量将会不断提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忠锋,王洪俊.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126-127.

[2]刘寻贝.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5).

[3]郝跃忠.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166.

上一篇:铁路勘察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地质环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