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范文

2023-09-16

课堂内外范文第1篇

1 大胆地“放”, 放而不滥——为“绿色课堂”快乐引路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 “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开学前一天, 我布置的预习作业就是让学生熟背第一课, 在此基础上, 我准备一节课上完《老师, 您好!》。

导课, 从九月十号教师节入手, 请学生说说, 你想将自己的祝福献给曾经教过你的哪位老师, 为什么?你想祝福他什么呢? (学生回忆教师对他成长的帮助, 在心理上与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 为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

接着请学生读课文, 看看课文中哪句话, 能表达老师的“好”, 就大声地读出来, 我们要把这句话, 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 (学生将自己的情感, 注入到课文中去, 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更加深了对教师的情感。)

然后请学生读, 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句。在学生讲述原因中, 自然将自己生活经验和诗文的内容联系起来, 这样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诗意。

接着在类似于赛读中, 将情感的涌动推上高潮。

而后, 请学生说说, 本诗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并请学生帮助解答, 同时联系自己经验, 体会情感。此时学生已经将诗意、诗情与自己的情感相通了, 再整体读的时候, 自然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最后, 我入情入境地说:学到这里, 你觉得老师像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动:老师像太阳, 照亮大地, 温暖我们;老师像月亮,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老师像帆船, 带领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老师像大树, 为我们遮阴, 为我们挡雨;老师像树根, 我们像树叶, 源源不断地给我们输送营养;老师像妈妈, 她爱我, 我爱她……

此时此刻, 我只想说——我的课堂, 我的精彩!

2 巧妙的“扶”, 扶而有度——为“绿色课堂”铺架云梯

第七册习作二是请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 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 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 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于是, 我决定试一试我不指导, 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第一轮习作本收上来, 不少孩子两句就写完了。如“我很会踢足球, 曾经参加过足球队”、“我会画画, 美术老师给我打了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 我仔细思索:学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 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面对这样贫瘠的叙述, 我决定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 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再次作文。这次收上来的习作明显在篇幅上增加了, 但是几乎是千人一面, 有画画遇到困难克服的;有妈妈买菜提不动, 而帮助提的……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有自己的话说呢?我进行第三次习作。

首先,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 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这时候学生叙述过程中还是抱住例文不放。于是我们进入例文, 看看例文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 例文《我真棒》中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 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 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 同时和学生一同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 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 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 我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 作为指导例子, 请学生在小组中说说片断, 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 描述清楚动作, 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学生在小组中叙述得精彩层出。

思索: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 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我想这篇习作告诉我们, 学生生活中积累其实不少, 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地表达出来, 于是就开始一味地模仿, 反而失去了自我, 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地复制。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 绝对不是再挖掘生活, 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 将习作的入门方法指点给孩子们, 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 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 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3 扶放结合, 注入活力——为“绿色课堂”增光添彩

只要教师善于倾听, 善于欣赏, 善于引领, 充满活力的课堂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辩论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诵读表演中展示才华、张扬个性;在积累运用中学习“做人之道”……

例如:《田园诗情》课文中的最后一段“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是文本的关键一段。“真正”二字令人产生疑惑, 什么是真正的?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呢?“真正的”这个词, 是要引领学生步入荷兰深处, 步入美景深处, 步入真正的荷兰的。于是开课, 学生朗读课文后, 我请他们说说, 你认为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可以引用书上的句子来说明。不少学生就引用了课文的第一句话“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这句话是全文的一个总起, 同时也是全文的整体概括。但是文中并不是分成这三个方面介绍的, 如何由这句话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荷兰呢?请学生再读课文, 这个“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有什么吸引你的呢?学生都谈到景色迷人, 诗情画意。于是我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段落, 体会景色迷人中独特的静谧, 诗情画意中独有的宁静和谐, 并配有优美的ppt展示。学生在读到夜晚的荷兰时, 就逐步体会到真正的荷兰是“静”的, “和谐美好”的。这份静来自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在教学中就紧紧扣住了这一主题。本文如一首田园诗, 我觉得不用过多的讲解, 而是创设情境, 半扶半放, 引导学生读, 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感动, 在读中深化。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 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 自主互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在课堂中和学生一同成长!只有把握好“扶”与“放”的度, 才能相应生辉, 为绿色课堂增光添彩。

语文教学千古事, 得失成败寸心知。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没有正确答案, 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让我们继续不懈探索, 努力构建与新课标合拍的“绿色课堂”, 让学生在“绿色课堂”中健康成长。

摘要: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引导下, 大胆地“放手”, 巧妙地“搀扶”, 我们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让绿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乐园。

课堂内外范文第2篇

人的感情世界是最为丰富的,只有人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只有人能尽善尽美地领悟对方的感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能荒芜了学生的心田?尤其是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情感教育。

一、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

做老师不容易,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更不容易,这首先就需要教师有过硬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甚至是几桶水。当你让你的学生知道你能“通晓一切”的时候,当学生用崇拜的眼神望着你,认真地听你每一句话的时候,这不正是情感教育的一种体现吗?还记得在给学生讲《最后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想起了余秋雨的《道士塔》,当我将其中的数据一一列出:“1905年10月,俄国人博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帕西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取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还不等我把这些数据念完,下面已经有了小小的骚动,这小小的骚动恰恰是学生爱国情感的流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应该是只关注书本教材,同样也需要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当一个教师的知识面让在座的学生吃惊,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什么都懂的时候,他才会仰起他的头来看你,当他觉得你行的时候,他才会心甘情愿地认真听你上课,这就是所谓的“听其言,信其道”吧。正是这些积累的知识构成了情感教学的基础。

二、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

人的情感是多样化的,对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由于观察者着眼点和自身经历的不同,因而会作出不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遐思迩想,那将是情感世界的一场盛会。这就需要教师融入学生之中,成为他们课堂中的朋友,要成为朋友,就必须以情感为纽带,这就需要师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来促进感情交流。

首先,上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语文虽是汉语言,但学生总是感觉离现实生活较远,往往给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就要对讲解的内容有所选择,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为上课的重点。还记得我在讲《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当时发现这篇文章虽然语言生动,但是内容繁多,各种云的形态又变化多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呢?我从网上找来与本课相关的云的图片及所对应的天气图片,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用天气预报的方式报道天气情况,并提醒大家应注意什么。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看哪一组预报天气最准确。当我班级中那个最不屑于听课的同学第一次站起来时,我充分感觉到他传达给我的情感信息。当我问到大家有没有掌握住看云识天气的本领时,所有学生给了我一个从未有过的响亮的回答。我知道这节课我成功了。那一节课,因为我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师生间产生了共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平时加强师生情感联系

教师情感教学的状态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上,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而一下了讲台就正儿八经,我想这也不会是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如果能做到在平时寻找机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甚至当学生在学习方面或者其他方面有求于教师的时候,我们也能出于真诚地去帮助他,与他们缩短年龄上的差距,身份上的距离,那么就能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施展情感教学的力量。

课堂内外范文第3篇

摘要:当我们在谈及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构建时候,以及在谈及教育的时候,那时我们往往会把这些责任归咎与“体质问题”。当然,中国的教育是时候该进行体制改革了,也是因此一些学校便开始了松绑了,但是体质的改革未必能够“包治百病”,例如,由课堂效率的降低而导致了作业的负担过重,学生出现厌学,而教师出现厌教等等方面的问题。其实,在中国当下中国的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可以概括为“四大难题”:一是素质的教育与升学的矛盾;二是学生自身发展与教师的发展的矛盾;三是个别发展与全体发展的矛盾;四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矛盾。由此可以看来教育方面存在这些严重问题,如果教育不能及时摆脱这些那么就有可能随时会爆发的“病变”,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并在与“课堂”,我们需要抓住这些。因此,对待教育上的诊断处置我们必须“治标治本”回归到课堂上,直接面对解决课堂的问题。我们在追溯根源,我们课堂的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关注全体成员,更加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提高教育的质量,来改变现在的教育学的方式,由此提高学生的质量,从而最终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目标以及国家人才目标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改革;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教育培养

G633.6

一、实施正确的策略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需要抓住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他们的教学的方式的转变。在不断推进的高效课堂的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去推动教师的观念的改变。由此能够进一步的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然后逐渐的地去一点点的去消除教师在课堂中讲的过多,而学生参与的比较少的状况。同时学校也应该依据此方案来对本学校的开展的课堂的教学的改革活动状况来进行检查和指导和质量的考核。在抓住自己学校的研修的同时,必须也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活动。我们要根据真实的教学研究活动,来改变课堂教学的行动,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发展,要广泛的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的经验,来构建自己学校的特有的高效课堂。同时我们要充分的发挥各级优秀教师,积极地让骨干教师主动参与活动,要坚持骨干先行,典型的来引路。我们要学会充分的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且要努力的实现教育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手段以及教育的资源的现代化。我们需要从学校的教育出发,通过改变教学的方式和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方式,以及科学的制定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细则,从而会使得引领高效的课堂教育全新的发展方向。

二、要加强集体的研讨,同时要共享教学资源

当我们为了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研讨时,我们可以以集体为单位来准备教学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言,同时也要畅所欲言。我们在讨论交流时,需要有精心的备课,需要真正的做到人手有一份,一课多备,资源共享。

三、需要落实教学的要求,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

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学校要有一个能够突出自己学校的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当然在学习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要主动的去引导学生去释疑,由此能够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去评价学生,不要去敷衍,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真心实意,从而能够进一步建立了友好的师生关系。

四、要开展教学评估,要落实高效的推进

在课堂的教育不仅是是教学的质量的保证,而且是教师的成长平台。只要能够使课堂能够成为教师提升自己的教育生命的质量的重要阵地。如果教师的生命质量没有得到提升,那么就会使得教育的质量难以提高。如果没有教师自己的主动发展的话,就会很难使得学生有创造的精神。因此,我们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得教师的教育生命质量有一个提升,为了保证“高效的课堂”的进一步的推进,所以才会使得学校需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需要实行领导组和公关组实行推行的听课制度。

2.需要开展一个公示的课程高效的课堂教学评估达标的活动。

3.我们需要打造好一个教研组的研讨课,进一步的实现一个典型的引路,进一步的推进。

为了有一个精品的课,高效的课,那么就需要真实的起到一个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同时也会使得让听课的教师有一个启发,也会使得上课的教师能够得到一个锤炼和健康的成长。无论是在语文,数学,外语等等各科研讨课的课安排需要全部在校园网上公示,同时也会在学校的例会上进行一个总结的汇报。除此之外,教师也是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直接责任人。那么就会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的观念,要能够明确教学的目标,能够深入的去钻研教材,要细致的研究学情,当然也要科学的组织课堂的教学,要努力的去構建高效的课堂的教学的新模式。教师需要坚持学习的教育的教学理论,每一个月都要撰写一篇学习的心得(需要去结合自己的学习进行)。我们要学会去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的一个结合点。同时也要在全校进行交流,去总结规律,推广丰富的经验。

结束语:我们虽然在课堂的改革的道路中会充满很多的艰辛,但是我们一路走来后,我们充满着自信。同时我们也会坚信:我们在未来一定会品尝到高效的课堂的研究带来的硕果哦。

参考文献:

[1]杜涓.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8).

课堂内外范文第4篇

我们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尝试, 成功建构开放课堂, 师生双主体平等和谐互动, 理性回归教育的本有功能。

1新型课堂模式特征

1.1三个模块

自学——学生预习课本、学案, 明确学习目标、提出新课的重、难点或初步完成分工任务。

研练——按预设程序进行, 出示学习目标、典例, 研究、练习, 展示学习成果, 分层施教进行知识的巩固、迁移运用。突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而且对优生拔高。 (主要为课堂研究展示)

反馈——反思和总结, 根据展示时暴露的问题生成练案, 也可对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1.2四个环节

分组合作——可以由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 可以由教师精讲, 学生自学或者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初、中、高三层, 对应训练相应题目。

展示提升——通过进行分层的练习, 或者进行保底不封顶的比赛, 各小组先组内讨论, 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解析, 然后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反馈巩固——根据以上环节生成巩固练习, 强化提高。

明确目标——放在课堂末尾, 教师点拨, 学生预习, 明确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保证新型课堂成功的教学技术。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可操作的技术。掌握上课思维技术, 反复演练成为技能。

构建开放的新型课堂有两难点:一困难是教师由“以教为主”转向组织“以学为主”, 这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二困难是在构建新型课堂初期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难, 这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技术。

互动课堂有若干操作程序、指令, 有若干评价指标。这些都如电脑程序一般, 可操作, 可复制, 可选择运用。关键在于教师不断尝试与实践演练。

(1) 德育为首、知行合一技术。这是教育教学的第一大技术, 是必须掌握的, 否则会产生很多教育次品、废品, 甚至是危险品。我们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并不需要刻意追求德育教育, 而是日常化、生活化, 自然运用教育的机会点, 引导纠正学生课堂行为的若干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身教的力量。

(2) 评价激励技术。教师平等的与学生心灵沟通、不断的激励学生是课堂快乐、课改成功的源泉。满足学生被欣赏的需求, 抓住一切机会点表扬、引导, 让学生从被欣赏中找到自信与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有笑容的与学生交流。

教师注意积累评价激励语言。注意评价激励方式的多样性, 如自评评他, 互相激励。要对学生开展评价激励培训, 激励方式要灵活多样, 课堂形式要活泼多彩。评价的内容与思路可以是对学生增进人文关怀, 或评价学生对文本的挖掘, 也可以从三维目标上评价学生。

(3) 合作与竞争的组织技术。教师不断的指导、引导是课堂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教师真实、鲜明、形象、生动的体现出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对于预习环节, 由教师分发学案、点拨关键, 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表现为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比赛等, 可以先组内合作交流互教, 再上课时集体研练。授课的形式要活泼多变。关键是引发兴趣, 提高课堂活力。

(4) 分层并进技术。依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按照性别比例和成绩差异等因素可以将学生平行分组。对于预习内容、授课内容也要对等分层, 通常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双基训练, 要全员参与, 剩余的少部分时间可以由老师辅导学困生, 中等生与优等生之间可以交流、演练、提升;实验初期要重点培养主讲人。

(5) 指导授课技术。模式逐渐成熟需两个步骤, 逐步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即由教师对学生从若干方面 (学生的交流原则, 评价原则, 研究方法, 讲授规范, 合作与竞争机制等) 的培训引导到学生自动化的研究性学习。要对学生进行讲课指导与学法指导。逐渐让学生取代传统教学中老师的地位与作用。在实验初期注重讲课方案的预设, 指定讲课人。给骨干学生分配任务, 要他们课前给老师说课。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大胆讲解, 老师点评示范纠正, 不断评课, 教会学生语言、教态、提问、规范、动作、互动等课堂教学细节方面, 让生拥有组织教学的若干技术技巧。实验初期的课堂如演戏, 要让学生在演戏中找到快乐, 唤醒学习的内驱力。等到学生拥有了讲课技巧, 模式进一步形成, 培训成熟之后, 要注重讲课方案的即时生成, 即讲课人员由抽签确定。

(6) 课堂流程设置技术。其指导思想应该遵循以问题为主线, 以活动为载体, 以体验为收获, 以情趣为动力的原则, 进行学案导学, 展示激学 (师要求学生课前提前预习完成学案, 通过课堂合作交流展示等手段, 不断激励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生讲式、生练式、讲练结合式等形式授课。教师进行适时“插嘴”点拨导引;要求教师要有导演才能, 导演课堂;要有时间观念, 把握课堂进度;要不断加强生生互动, 调控学生注意力;要对学生不断提出时间要求, 争强时间观, 宏观调控课堂各环节时间 (但要灵活处理, 看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

以生讲式为例说明环节, 可将课堂总任务分成几个部分, 分别由几个小组完成, 按照下面流程顺次进行, 以展示为主: (1) 确定目标 (5′) ; (2) 分组合作 (8′) ; (3) 展示提升 (18′) ; (4) 巩固测评 (9′) ; (5) 预习前置, 预习交流下一节内容 (5′) , 一节课不少于10分钟的书写训练; (6) 评价激励。结合自评互评, 课下向对抗组组长提供得分及各项依据。

(7) 备课授课的操作技术。开放式课堂的主角是学生, 教师是“学、研、导”角色。实验初期教师往往手忙脚乱, 因此要注重导演角色的转换。

教师可以依照以下环节来操作:首先根据课标, 依照分层施教的原则和课堂容量等设计好导学案, 其次对于导学案各个问题依据合作竞争、分层施教等技术选择有效手段, 预设处理方案, 即让哪些学生组织开展活动, 安排那些讲课人员, 如何分配任务, 提问学生的名单与次数等。要明确互动流程的每个环节、时间分配, 一节课对学生发出多少次指令等内容进行记录、提示与说明 (要对学生的指令明确具体到位有效, 否则课堂混乱低效) 。教师根据方案预约指导讲课学生, 要进行课前说课预演, 与排练一场文艺节目相类似。课堂要有时间观念, 注意合理调整时间。教师上课时看着方案有关提示上课, 同时始终手持笔本记录各种“乱”象下面的问题, 实现评、研、导结合。课堂调控方面的问题, 可以在课下思考。师不断反思自己, 运用好德育为首、知行合一技术, 逐渐可以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地导演。

我们虽然进行了几年的操作研究,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们愿以抛砖之举, 引众家美玉。让我们一起集群体智慧, 为尽快践行新课标理念, 催生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奉献自己的一份光与热。

摘要:建构开放课堂, 通过学案导学, 展示激学, 在教学中运用德育为首、知行合一、评价激励等技术, 成功打造高效课堂, 理性回归教育的本有功能。

课堂内外范文第5篇

一是教育理念的“翻转”。

“翻转课堂”外显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和教学内容的错位,但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翻转。教育观念决定教学行为。“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观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是教育工作者的普世共识和追求。“翻转课堂”蕴含的价值在于它对目前颇为迷离的课堂教学走向是一种拨正,也是对课堂教学本原的一种回归。

教育的成功必然是对人性正常需求的满足和不断提升。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可以不被安排在教室里听统一标准的讲解,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实现随时随点随情的自由学习;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由于能自由、自主地学习,可以使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得以充分的实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尊严感和成就感。“翻转课堂”本质上是迎合了人性,顺应了规律。

二是教学观念的“翻转”。

“翻转课堂”是技术进步促发教育变革的产物。要让“翻转课堂”在我们的课堂落户,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翻转,其中教师对信息技术价值的认识和利用,师生的关系及其定位的转变尤为重要。

在“翻转课堂”里,师生身份和关系必须“翻转”。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是策划是导演也是学习伙伴,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啦组织推进,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参与指点都成了教师的主要工襻内容。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知情权、选择权、表达权和评价权,教师的策划、引导、参与都必须围绕学刍酌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而展开。师生关系自然也从原有的从属关系转向平等的互动的伙伴关系。

三是教学方法的“翻转”。

“翻转课堂”的实施,得益最大的是学生,挑战最大的是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教师除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科学深透的把握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要因材施教,为学生作选择,为学生作取舍,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教授方法除了讲究科学、精准外,还必须注重多样和适切。接受者的基础和需求各异,学习注意力的有限,课外时空的控制等因素,要求教师的教授方法适合学生的实际、适合视频课堂的要求、适合课外学习的特点。

“翻转课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由原有的教师教授为主变为学生的学后交流、教师指点解疑和指导作业为主。课堂中的交流和指点建立在学生学习信息准确反馈的基础上,教师要借助技术的力量,通过云平台对喾噩学习信息进行汇总处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组织课堂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学智慧、教学能力和教学民主意识,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

四是学习和评价的“翻转”。

给学生以表达和实现本能需求的机会和可能,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价值所在。当然这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识到学习首先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学习效果的第一责任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培养和激发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翻转课堂”的实施,必然会对教学的评价带来新的改变。对教师的评价除了教学策划、组织、监督、指导、评价的达成度外,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会是教师视频课程的点击率和共享度。由于视频课程的公开和共享特点,优质视频课程的受众面比之前有无法预估的辐射度,这种特殊的评价指标转变,也会强化和促发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尊严、教学智慧能力的内在驱动,从而不断优化教师的专业生态。

上一篇:课堂小游戏下一篇:课堂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