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艺术论文范文

2024-02-10

后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扎染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具有独特的染色技艺,经过折叠、揉压、缝制等步骤对布匹实施捆扎后染色,之后将已经捆扎好的线等拆除掉,就会形成十分好看的花纹和图案,可以把十分丰富和美丽的图案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因为捆扎的方法不同,呈现出来的图案与花纹也有所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因此,在幼儿园教学的时候,可以在环境创设中运用扎染艺术,增加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

【关键词】扎染艺术;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意义;策略

引言:

扎染艺术以一门传统的手工技术,不管在图案、花纹、色彩、工艺以及肌理等方面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和艺术气息。把扎染艺术运用到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实施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高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为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

一、扎染艺术在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扎染艺术因为它的个性化的技术手法以及丰富创新的图案与色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为了可以充分的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运用环境创设的方法,将扎染艺术逐渐的渗透到其中,使幼儿们对扎染艺术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比较小,身心发育不健全。扎染艺术是一项需要手工制作的技术,将其运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可以不断丰富幼儿们的成长环境,实现幼儿各项素养的提升。现阶段,很多家长都具有环保观念,要求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运用的各种材料都是安全的,这样的观念就和扎染艺术的天然和健康的觀念相符合。另外,扎染艺术还能够激发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等。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手部肌肉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在捆扎和制作的时候,能够不断地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和力量,提升他们身体的协调性等[1]。

其次,将扎染艺术运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术。幼儿们是祖国和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可以不断地欣赏丰富多彩地扎染艺术,能够真正地基础扎染制品,使他们体会到扎染艺术中的文化气息,教师们也可以鼓励幼儿们学习扎染,进行简单的制作。在制作扎染制品的时候,幼儿们会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向往,活跃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幼儿们会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体会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使幼儿逐渐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扎染艺术在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创新策略

扎染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不但能够运用到幼儿园的走廊、大厅等位置,还可以运用到班级内部等。在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区域,可以运用扎染艺术做墙面装饰,制作一些精巧的造型,悬挂在室内,当然可以垂直形式悬挂,也可以采用弧度的形式悬挂,这样会使公共活动区域具有层次感,创设出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教师们可以创新一个情境,运用长条形式的扎染制品,将其捆扎成波纹的形式,就像海浪一样,运用环形或者圆形再捆扎成水泡的形式,用浅蓝色作为整体的基调,呈现出大海的清澈,再运用波浪形式悬挂到大厅或者走廊上,之间可以点缀上一些海底的生物,比如小鱼、海草等,这样就可以为幼儿们创设一个海底世界的神秘场景。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在其中穿梭,就好像在海底漫游一样。

扎染艺术还能够运用在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作环境装饰,这样可以突出班级的特点。幼儿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也会体会到扎染艺术为他们带来的视觉享受,幼儿们也能够直接参与到制作扎染制品的过程中。比如在幼儿们的休息区域,可以为幼儿们作各种角色扮演的扎染制品。教师们可以制作一些扎染艺术品装饰幼儿们的家,比如可以制作有各种小花的床单,有星星月亮的窗帘等。这样幼儿们在睡觉之前,也会感觉到十分美好,有自己家中的温馨感。

阅读区域是一个十分安静和舒服的场合。为了可以使幼儿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加的专注,教师可以在阅读区为幼儿们准备上一些具有扎染艺术的坐垫或者靠垫,让幼儿们用自己喜欢的舒服的姿势去阅读书籍。教师们能够在坐垫或者靠垫上扎染上一些幼儿们喜欢的卡通图案,也可以将坐垫或者靠垫制作成幼儿系喜欢的外形等。比如小猫、小兔子等,这样不但能提升阅读区域的童趣,还能使幼儿们对各种动物产生识别和认知。

美工区是幼儿们都十分喜欢的区域,在美工区,幼儿教师们可以先带领幼儿们对扎染艺术产生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再引导他们自主的进行制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幼儿们能够运用捆扎的不同形式制作一些小手绢等,在捆扎之后,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上色,幼儿们会充分浓厚的好奇心,期待自己的成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但对扎染艺术有了深入的理解,还体会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

扎染艺术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创新。在进行捆扎和印染的时候,都需要大胆的进行创新和突破等。在选择的材料上,可以依据环境创设的实际需要,选择一些薄纱或者棉布,不同的质地制作出来的成品会有不同的艺术气息。在设计图案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创新,可以选择一些幼儿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比如小猪佩奇、喜羊羊、灰太狼或者熊大熊二等。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挑选一些明艳的色彩,依据环境创设的需要,选择冷色调或者暖色调等,充分满足幼儿们的审美需要。在染色的时候,需要明确环境创设的主色调,之后再进行与之相匹配的颜色,以免产生混乱的感受。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运用扎染艺术,可以激发出幼儿们的潜力,锻炼他们的审美观念,实现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他们对美的感知力,推动幼儿们学会创新,更好的将扎染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王肖玲.试析扎染艺术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与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12):50.

后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意识领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设计领域,我们发现在新的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其中环境艺术设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地去追求设计的个性化,更多地突出个性化的风格和内容,极大地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改革开放;环境艺术;艺术设计;个性化

一、环境艺术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

环境艺术单从这个名词来看,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点陌生,但究其内容来看,它与我们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于环境艺术的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下文是笔者对环境艺术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环境艺术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高度重视环境与人关系的具体体现。在整个社会中环境艺术受到重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环境艺术是绿色的艺术和科学,是将艺术和环境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是对艺术的一种创新。在我们生活中,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雕刻壁画等都是环境艺术的内容。

(二)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简单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之下,科学发展观应用而生。环境艺术设计在新的时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1.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出现,而且发展十分迅猛。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并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更是一门学科,在众多高校内部,将环境艺术设计确定为一门科目,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为社会培养相关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城市艺术环境设计对于人类居住以及社会环境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创造中国当代环境艺术、保障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空前,城市建筑面积在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城市内部的各种基础设施,比如说城市广场、居民住宅、绿地等得到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中出现众多高级住宅区、一些沿海城市推出海景房……在此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行业领域,还是相关学科内容,都受到社会的重视,可以说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景十分可观。

(三)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算太久,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高度重视,因而其发展的前景十分可观,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相关意识树立不到位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在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人员没有相关意识的。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全面地了解其真正内涵,导致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地落实到其中,从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2.缺乏相关的专业型人才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知识的竞争是整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我们在调查分析之后发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虽然在高校设立的有相关学科,但是其为社会培养的人才多数缺乏实践经验,空有一身理论知识;而且就现在社会中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来说,其自身相关知识存在陈旧、落后的问题,导致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不高。

(四)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是新时期的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是设计和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创新。在新的时期,其自身具有的特点十分明显。

1.人文性与自然性相结合

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宗旨。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其主要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十足的人文性,而且环境艺术设计的使用性能得到大大的增强。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还充分体现出自然性,而且在新的时期通过有机设计将自然性和人文性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合理的作品。

2.保护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的社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部分,也随着社会发展的潮流而不断发展。从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现状来看,设计的作用表现社会中积极的一面,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进行正面的展示。在选择材料方面,一般都会选择一些无公害的材料,一方面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提高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3.审美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整个社会中我们发现,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不断发展,在新的时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为社会服务,而且受到新时期社会需求的推动,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迎合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其设计的形式和种类多种多样,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审美情趣多元化发展倾向的发展,还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五)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在新时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其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其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1.表达不同的艺术情境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建筑功能结构在不断完善。人们生活的环境是由经济、商业、娱乐等场所构成的,各种场所组合在一起给人们构建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空间。这种空间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创造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充分发挥智慧的力量,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艺术情境。

2.环境艺术设计的媒介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的媒介作用容易被人忽略,因为很多人都不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媒介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它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可以实现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人与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向世人展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信息,使社会达成共识。

二、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

(一)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简单介绍

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下面是我对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简单分析:

1.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内涵

个性化,其与大众化相对,一般是指个体的个性需求和服务,用来形容事物的独特性。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追求个性化的东西,满足人的个性追求。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符合社会审美多元化的趋势。

2.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思想不断解放,开始追求个性化的东西。此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工具的进步为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出现创造了机会。

(二)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来源

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不是设计者凭空想象得来的,更多地是取材于客观实际,在尊重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出一些具有个性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设计者智慧的结晶,都是其对一种设计理念的全新认知,极大地丰富了百姓大众的审美志趣,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风景。

(三)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其在新时期的设计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注重环境与人的有机结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群众的需要,会设计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方案,以此来提高建筑的实用性,满足业主的以及城市的不同需求。

(四)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认知

在新的时期要充分使用相关的媒体设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介绍,提高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知水平,从而使更多人可以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趋势,最终促进社会审美趋向多元化。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鼓励相关设计者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同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扩展个人知识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此外,加强学习还可以使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为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环境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其并没有多么遥远,实际上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环境艺术的出现甚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面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品质。在新的时期,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社会审美变动的影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个性化的倾向,使环境艺术设计的种类和形式变得多样化,促进了社会审美的多样化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虹钢.手绘快速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及其发展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5.

[2]刘淑艳.如何能够更好地将禅学思想引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的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康萌萌.环境艺术设计中感官体验的应用研究[D].海南大学,2016.

[4]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5]张凯.新技术新材料催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09).

[6]俞明海.周波.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

[7]张瑜.废瓷片介入环境艺术的审美价值[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

[8]张琪.浅析陶瓷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

作者单位: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后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松江本身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应该进一步保护和发展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并赋予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以新的内涵,丰富和充实“完好保存”的理念和措施,使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代代相传。

关键词: 松江民间文化艺术 现代设计 再创作

一、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现状。

“上海之根”是历史赋予松江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松江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上海之根”亦是历史对于松江的馈赠,无论是从上海的发展历史还是松江的历史文化,抑或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来看,今天的松江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历史文化的遗存,同时优秀的文化传统仍然在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府城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书画艺术、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并仍然在上海和全国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和作用。

目前松江地区较为著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代表主要有:松江顾绣、古乐《十锦细锣鼓》、松江剪纸、松江皮影戏、松江丝网版画等。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如搓绳、草编、竹编工艺等。这些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名声远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但随着城市化进程,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在艺术传承方面已后继无人,濒临消失,更谈不上发展。

比如松江地区著名的皮影艺人有九亭陶鸿儒皮影戏班(已故,毛氏第四代徒),洞泾陆留其皮影戏班(毛氏第五代徒,现年83岁),泗泾余友三皮影戏班(毛氏第六代徒1921—2008,6),还有九亭毛耕渔的嫡孙朱国明(又名毛宝祥,1927—1993)。83岁高龄的陆留其老先生是上海地区健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皮影传人之一。其他还有79岁的朱锦洪(后场和绘制皮影)、孙品同(79岁,乐队)、吴厚生(90岁,乐队)、唐洪官(69岁,副手)。这些皮影艺人们大多已步入高龄,有的已经去世,松江皮影艺术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又比如松江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传统功能在不断减弱。一直以来,松江的民间剪纸艺人大多是凭个人的喜好,或者是家庭的影响在继续着剪纸手艺,手工艺者之间缺少交流和创新,只是艰难地维系着剪纸血脉,在传承和发展方面亟待突破和创新。

二、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不足及逐渐淡化的原因。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松江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重视,自2000年起,在松江区文广局文化馆的积极倡导下,松江区每年举办松江迎春剪纸展,有很多民间艺人积极参与和支持。时至今日,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剪纸展。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在文化功能上仍然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一是地面文物、历史遗迹在传播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发挥有限。二是硬件设施相对不足,缺乏标志性的和较为完备的文化设施,使文化魅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三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缺乏有力的支撑。四是整合融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缺乏传承、逐渐淡化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缺乏现实基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载体不复生存,如:修祠堂、修家谱、祭祖等习俗未见延续,使得文化基因难以传承。二是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缺乏重点倾斜扶持政策。各类描写相关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展演活动等都极其稀少,或影响较小。三是人们普遍对此类文化价值缺乏认识,缺乏自觉发扬光大的传承责任意识。

三、科学系统地展开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让代表松江地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以现代的方式继续“活”在大众的生活中。

上海松江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对传承上海历史文脉、推动上海发展、全面展示上海悠久的历史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文化艺术研究所与地方政府、民间艺术团体应该联合,改革现有的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统宣传、教育模式,以艺术与科技手段重塑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双向交流、培养兴趣、鼓励探索和促进动手动脑的展示和活动内容,使大学生、普通公众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自动自觉地关注和传承。

具体可以利用科学的产学研方法,系统地展开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让代表松江地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通过现代设计来进行再创作。

(一)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与保护

我们认为,应当立即着手对松江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以避免因为民间艺人数量的急剧减少而导致松江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消失。可以充分发挥松江大学园区学生群体优势对松江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收集、调研;将大学生“走出去”与民间艺人“引进来”相结合,推动民间艺术走进校园,与学生形成面对面的有效沟通。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学生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现状进行收集和调研,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2.通过采访民间艺人,以文字、录音、摄影、影像等方式记录和整理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工艺流程和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特征。

3.将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与其他地区相关艺术形式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在内容取材、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二)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

松江正全力打造“上海之根”旅游休闲文化品牌,市场定位是以山水风光、老城古建、民间文化融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型旅游。到目前为止,松江旅游主要以古建筑、余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现代观光农业见长,缺少了松江地域长期积淀并能突出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的文化性内容。对于松江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抢救和保护,正是为了让公众真正关心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积淀及其内容的文化价值,让公众了解目前松江民间文化艺术濒临失传的现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使公众树立传承和发展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责任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定期组织大学生与松江民间艺人的交流活动,比如举行大学校园的人文素养讲座、松江民间艺术品鉴和交流活动、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类剧目欣赏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增强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感性认识。

2.组织学生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统技艺进行临摹复制,提取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核心元素,进行再创作。

3.不定期在大学校园、居民社区等场所策划举办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系列展览活动。

4.组织学生以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进行校园创作活动,比如组织剪纸图案设计竞赛、松江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等。

(三)将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以新的艺术形式导入群众休闲娱乐生活

松江大学城的师生、松江地区不断膨胀的常住人口,具有接受和传承文化的数量基础,地铁9号线和发达的现代媒体是这一基础不断辐射扩大的有利条件。应整合具有推广和发展潜力的松江民间文化艺术,提炼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结合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和体验式的活动组织,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地辐射松江地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如下。

1.搭建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体验平台。通过民间技艺与大学校园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怀疑探索和促进传承,体现科学的人文精神、方法和过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全面影响,发挥终身素质教育服务场所的重要作用,展现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精神魅力。

2.让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教育场所,借助年轻人之间更加直接有效的沟通链条,将丰富的调研体验与青少年分享,使松江“上海之根”的品牌建设与青少年的爱家教育相结合,同时也是伴随上海国际都市化进行的文物博物馆知识的科普宣传。

3.把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开发的系列成果,通过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运用社区文化交流、展览和体验等多途径手段的实际操作活跃群众文化(包括特色地方节庆活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形成深入学生和群众生活、丰富文化生活内涵、具有当代浓厚文化氛围的松江文化特色风貌区。

(四)发掘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经济功能,发展松江文化产业。

松江民间文化艺术除了急需保护的工作之外,亟待寻求一条适应现代审美需求的新型发展道路,只有在新开发的道路下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承。可以依托松江区文化馆的政府资源和松江大学城高校的专业设计资源,合力开发和推广创新型的松江民间艺术产品,把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充实到松江旅游休闲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利用现代宣传和营销手段,扩大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影响力,打造松江民间艺术文化品牌,为后期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寻求可开拓的依据。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调研,针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背景、工艺流程、传承方式、表现手法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合新的表现载体、创意设计、创新形式等手段,开发出多个有内涵传承、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原始元素和构成结构。研究开发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作品,包括影视、书籍、书法、礼品。

2.将广富林、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博物馆五个文物遗址(包括松江十八景、松江新十八景)等特色景观,通过提取松江民间文虎艺术的独特技艺并进行再设计,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一系列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旅游休闲产品。

松江这方享誉“上海之根”的文化热土,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我们应该依托政府民间合作,大力保护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松江民间文化艺术,注重文化内涵,注重保护传承,确保文化有传人,特色能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军.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云间文博(第四卷),2010.

[2]程志强,沈伟,王春雷.上海之根:松江文化建设的战略品牌.云间文博(第五卷),2010.

[3]沈玉亮.松江皮影戏.

[4]吴志辉剪纸作品集.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硕士研究生)

后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湖南长沙是我国重要的汉简牍发现地之一,于2004年长沙东牌楼七号古井中挖掘出的一批东汉末简牍尤为引人注目。这批简牍墨迹五体皆全,其中早期楷书墨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大亮点,为追溯楷书的起源、形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当今楷书书法艺术的创作发展也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东牌楼东汉简牍;楷书;价值;书法创作;影响

1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的概况

2004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五一广场东南侧的古井群进行了考古挖掘,在编号为J7的古井中发现了一批东汉简牍,这批简牍中有9枚写有年号,东汉汉灵帝(168~189年)时期的:建宁、熹平、光和、中平的年号都有出现,故将这批简牍的时代定为东汉后期灵帝时期,属于东汉后期少有的手书墨迹。

2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存在的历史背景

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东牌楼简牍存在于东汉后期灵帝时期,这一时期东汉王朝内忧外患,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在社会无序、天下即将大乱的情况下,传统文化在东汉末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从而呈现出多种文化齐头并进的状态。长沙东牌楼汉简以书体的丰富多样和自由潇洒的面貌为我们提供了当时人们追求多样化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们自由潇洒的思想促进了长沙东牌楼汉简中书体的多样化发生与蓬勃发展壮大。

3 东牌楼汉简中的早期楷书墨迹艺术分析

被后世尊称为楷书之祖的钟繇是汉魏时期的代表性楷书家。其实早在东汉中后期,早期楷书就已经出现在社会俗写中。处于这一时期的东牌楼汉简墨迹五体皆全,其中亮点之一就是早期楷书。刘涛先生在其《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的书体、书法与书写者》一文中也曾说过:“东牌楼汉简书迹中已经存在非常接近后世正书的形态,是比‘正书之祖’钟繇正书书迹还要早的正书形态”,“联系传世的钟繇(一五二—二三〇年)正书来看,《荐季直表》结字平稳,《贺捷表》字势‘横斜’,翻挑之笔显著。东牌楼汉简1105号木牍的书写年代早于钟繇两表,而书法状态居于两表之间。”

据统计,在东牌楼汉简中早期楷书简牍有14件,被运用于日常公、私文中,如简一二、三〇、三五等。此时正是早期楷书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早期楷书新秩序并未完全建立,因此字形、结构、态势、点化均尚未成熟,即结字散漫,字态欹斜,笔画部件尚未完全脱去隶意。虽然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但总的看来,东牌楼汉简早期楷书墨迹已新意盎然,与东汉前、中期墨迹相比,可以说是有了质的飞跃。东牌楼汉简早期楷书墨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3.1 从点画细部分析

(1)横画。早期楷书的横画可分为重顿型横画、轻按型短横和柳叶型短横等几种,在东牌楼早期楷书中以第一种重顿型横画为典型。重顿型横画又可以分为两种:左尖细、右粗顿和两端皆重顿,如简100正面“三”字,表现出明显的左细右粗并略呈向右上斜倾之势;简130正面“五”字两横两端双顿、用笔藏锋明显。

(2)点画。东牌楼早期楷书中有些点笔还尚未完全脱去隶意,点画偏向于短横,如简100正面“湘”字;一些点因书写时追求快捷而连成了讫端顿势明显的横画,如简12正面“无”字;一些点画从左上向右下的运笔方式与顿笔似成熟楷书,如简100正面“平”字。还有的点画似坠石般无动势,如简36背面“恃”字。

(3)竖画。较粗且末端出勾有连笔之势竖画很多,如简12正面“不”字;更似成熟楷书的悬针竖也不少,如简100正面“仲”字。

(4)撇画。东牌楼早期楷书撇画与隶书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呈现起笔重收笔轻末端露锋之态,如简130正面“人”字。

(5)捺画。捺画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隶书中的波势,有些不与其他笔画相连时略有“蚕头燕尾”之态,如简12正面“吏”字;有些还带有隶书中的“竖波挑”如简50正面“迫”字;有些捺画已简化为顿点,如简12正面“今”字;但更多的捺画已呈成熟楷书之态,如简12正面“道”字。

(6)折画。折画主要为横折,东牌楼早期楷书中含顿笔的方折增多,但体势宽平缺少右上拱起之态,如简100正面“桐”字。

(7)提画。东牌楼早期楷书中提笔样态丰富,有些未完全脱去隶意呈弧转横势,如简100正面“子”字;有些似提非提略见提笔端倪,如简39背面“时”字;有些已呈上挑近似成熟楷书之态,如简50正面“内”字;还有的因快写而呈现上提之笔,如简35正面“顿”字。

3.2 从整体笔势分析

东牌楼早期楷书墨迹中笔画间顾盼、牵连增多,单字末笔有下引之势,上下字呼应,纵向连贯性强。例如,长横画收笔处顿按并含下垂之势,有些略带勾连显然有助于和下一笔或下一个字顺接。隶书中长而厚重的波磔捺笔也简化为短点或反捺有助于与下面衔接。竖画收笔也常向左或右出锋,有牵引连带作用,进而提高书写效率。

3.3 从笔法上分析

东牌楼早期楷书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提、按、顿、驻的笔法,主要集中于横画与折部。长横画右端顿驻、下坠,左尖细、右粗顿的长横画成为楷书形成期的标志性笔画。折部含有明显换锋提按动作,折角有的呈方形棱角有的则内收显得更为尖锐,具有整体感与连贯性。可以说,早期楷书中的折部提按与之前均匀绞转或断为两笔搭接组成的隶书折部相比是一种简化、一种新创造。其次,捺笔是早期楷书中保留了隶书波磔笔法最多的笔画,顿驻更加明显、无势波磔更为减省。另外,东牌楼早期楷书中的笔画的形态是一端尖细、一端重粗,起笔重、收笔轻或者反之的“钉头笔画”也可算作顿驻笔法的產物。

4 东牌楼汉简中的早期楷书墨迹艺术意义及其对现代创作的启示

东牌楼早期楷书墨迹,虽然很多遗存了旧体痕迹,但它比旧体更加简化便于书写,在使用书写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东牌楼早期楷书墨迹与其他新体在汉简中大量出现,也说明了早期楷书在东汉末期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实用书体之一。东牌楼汉简出土前,东汉末早期楷书手书墨迹实物很少见到,导致东汉中期至东汉末三国间有一段手书墨迹空缺,也是导致当年“兰亭论辩”王羲之书《兰亭序》真伪辩驳的原因之一。东牌楼汉简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段手书墨迹的空缺,并反映了当时的民间实用书写状况,对研究考察早期楷书在汉末的发展与应用,对整个楷书书体发展演变成熟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料。

真正的书法艺术应是手书墨迹,简牍就给当代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东牌楼早期楷书墨迹,对当代小楷创作及手卷的创作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东牌楼早期楷书书写随意,因势而发,烂漫自然为临习者提供了较多的取法空间。大半生都生活于东汉末期的“正书之祖”钟繇也无不受着东牌楼早期楷书的影响,后经自己的总结、修饰、规范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宣示表》《贺捷表》碑刻小楷文字。张邦彦、徐祖蕃等近现代著名书法家均对简书墨迹进行了细致的摹写研究,运用于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如今的小楷创作更提倡古拙、有神气,而东牌楼早期楷书墨迹则能更好地让我们揣摩其中的古质天真之美、气格充盈之态,不论从其用笔还是结体造型或整个章法布局我们都可以汲取营养,并且努力将其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小楷创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涛,王素.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书法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2]华文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晓光.新出汉晋简牍及书刻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3.

后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创新能让高校美术教育保持活力,也能满足社会对于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社会要求多元化美术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对于创作有独特的见解,富有创新精神,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样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美术;艺术素质;创新能力;培养

1培养高校学生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1.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强化各项技能

(1)透过美术中的文化内涵感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我国美术教育经历了较长的蜕变历程,当中自然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单单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性的美术知识点,同时更能够深入理解并主动传承这类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经过一定时期艺术感染之后,懂得更好地和其余人员乃至社会相处。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美术教师,理当实时性挖掘教材中最富含美感又保留艺术熏陶力的内容,教会学生在平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发现美,进一步塑造出健康向上的人文素养。

(2)紧密贴合实际,辅助大学生锻炼基础性技能。经过一定时期的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在细致观察和体验生活的前提下,了解到更多的文化遗产和发展背景,明确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和生活等的关系,随后配合独立分析来深入把握美术的发展脉络和各类风格特征。因此,教师须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社会艺术实践项目,令他们从中锻炼审美技能、学会尊重科学与人格,最终成功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范畴。

1.2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水平

高校美术教育主张以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以及文化程度为基础,灵活借助直观的教材内容和具备连续性特征的艺术作品,来引导个体认证对应的创作渊源,为这类群体日后艺术修养提升、审美情趣调动等提供保障。

(1)呈现富有艺术熏陶力的亮点,为大学生今后美术实践提供指导依据。高校美术教育拥有较强的艺术熏陶作用,要求教师配合生动化的演绎方式将教材中有魅力的亮点呈现出来,令学生借由此学会挖掘、欣赏、感悟美的技巧,掌握更加完善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认识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辨别不同国家和各个学派的美术风格,为日后及时锁定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及积极展开多元化的美术实践等奠定基础。还有便是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社会中参与不同类型的美术类实践活动。如定期去参观画廊和画展、去名家那里拜访和虚心请教作画心得、参与不同类型的艺术表演活动。这样一来,大学生才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大幅度提升审美能力,形成更加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

(2)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索,随后配合适当的方式展开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的核心点就在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即要求学生时刻保留情趣去观察周边充满魅力的人和事物,随后融合个人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将自己复杂的感受配合自由的绘画形式呈现出来。

2高校美术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2.1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教育将学生作业主体展开教学,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的去找寻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注重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生多加鼓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勇于地参与到想象和创新中去,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在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就是让学生在创作时遇到困难不退缩,更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感受到知识的获取所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传统的美术独立的观念,整合艺术和其他的资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质发展,将美术教育作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桥梁,注重对于其他学科资源的利用和获取,让美术教育更加具有实用性,也能丰富美术教育内容。结合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这就需要将学术资源进行相互融合,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促进学生的艺术素质综合发展。

2.2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般在美术教学中,很难会受到传统规矩和逻辑的约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美术教师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師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的吸取,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身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采取开放性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自身的创新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情感体验在美术学习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定位,放弃自身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尤其是将自身的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信息的收集和获取,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教学反馈,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更加的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先进教学方法的获取,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展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注重对于创新氛围的培养,根据学生本身的审美取向和观念的不同,从平等的角度加以对待,包容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接受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缺点,积极地挖掘每一位同学的优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快乐。鼓励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勇于创新,善于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讲座等文化活动,这样,通过艺术讲座能够从从外部环境对学生艺术素质的熏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到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通过高质量的讲座能够让让学生理解到教师的独特见解,通过这些独特见解去活跃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让学生能提供写生来欣赏沿途不一样的风景,在户外写生时得到进步,激发其创作灵感。同时,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也融入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学生对于美术的检索和创作需求,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网络展开艺术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将自己的作品在一些平台上加以展示,和其他人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交流,能和他人在艺术碰撞时,找到更多的创新方向。在美术教育中,应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学会和其他学科相互学习借鉴,这样能够进一步拓宽创新视野。在美术教育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需要展开一些绘画和美术鉴赏课程,美术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将自身的智慧通过技巧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自主创作和学习。

3结束语

在高校美术课程开展时,需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美术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艺术体验,进行文艺鉴赏,在欣赏中找到创新的路径,在美术作品创作上注重创新,避免照搬照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艺术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大学生艺术素质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8(12):92-93.

[2]张瑶.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大学生艺术素质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19.

[3]耿伟.浅谈高校美术教育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拓展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7,30(10):391.

[4]黄经庭,杨绍梅.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大学生艺术素质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126.

上一篇:自由主义文学论文下一篇:写作提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