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方面论文范文

2023-03-05

经济方面论文范文第1篇

2、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促进经济有效发展

3、浅谈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4、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重要性分析

5、“她经济”背景下女性体育消费助推经济发展的策略

6、新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探讨

7、淮河生态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与经济实力增长研究

8、把握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四梁八柱”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9、市场经济下国企经济成本管理研究

10、经济法视角下共享经济法律规制与问题分析

11、刍议经济转型、经济创新与经济法的“刚柔并济”

12、基于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的思考

13、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中心地位

14、论益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助推经济发展对策

15、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长江上游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耦合与互动

16、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职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17、加快发展新经济意义重大 新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趋势。

18、经济自由——经济全球化的最基本经济伦理原则

19、浅析韩国经济发展模式 对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借鉴

20、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21、共享经济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路径选择

22、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国际经验及政策建议

23、从县域经济到都市圈经济:浙江县域经济转型研究

24、助推工业经济服务经济文创经济“三级跳”

25、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策略探析

26、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优化研究

27、时间经济、空间经济“两位一体”流通经济

28、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29、基于低碳经济的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策略

30、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的发展策略研究

31、对经济法理念与经济法原则的理解

32、数字经济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内涵比较

33、新经济常态下加强职业院校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市场经济中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35、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之间的关系

36、线形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37、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辨析

38、“数字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对衡阳数字经济发展的启示

39、关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电网经济调度

40、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房地产经济管理探讨

41、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路径探析

42、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动效应研究

43、论范围经济、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相容性

44、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45、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探讨

46、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电力经济运行优化策略分析

47、经济法角度下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策略

48、浅析经济法视阈下的经济自由与经济效率

49、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经济方面论文范文第2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坚持民主集中制;

(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经济方面论文范文第3篇

损伤识别是基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自然的对结构进行研究, 根据数据使用性质的反馈, 损伤识别方法可以分为两类:静态和动态。前者采用自然等动态特性频率, 模态, 模态衍生, 小波分析动态信号, 谐波。最近概述的基于动态的方法是可用的。尽管基于动态的方法有成功的局限性, 当这些具有挑战性的严重的问题出现方法应用于实际结构, 因为它通常是不切实际的激发全面结构控制的方式。相比之下, 基于文献损伤识别方法静态反应相当有限。例如, Banan等人提出两个方法估算本构关系需要校准结果与有限元模型测量已知的静态载荷作用下的位移。作者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最小化之间的误差模拟位移和现场测量, 提出了一个相似的方法, 而是使用了静态应变测量的位移, 使用一个合适的成本函数用于应变测量和遗传基于最小化算法来识别损伤梁。Choiet等人, 提出了一个基于共轭的解决方案;由于破坏位移导致共轭梁弯矩的影响线形状位置的改变。其余的工作包括定位通过小波分析的裂缝静态偏转概要。

基于静力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是考虑是否问题制定来定位和量化局部的损伤形式的离散裂缝或重建空间分布式的损伤场。大多数现有的损伤检测方法, 其目的是确定局部损伤区和量化其强度。在这种方法, 裂缝通常参数预先, 假定结构刚度分布的是准确已知的。处理分布式刚度的识别方法, 问题包括使用实验数据恢复一个连续分布的梁的刚度。在数学上, 问题涉及一个最小化的功能, 这是更加困难比离散裂缝的识别。

成功的损伤识别和刚度恢复需要有效的结构响应的测量技术。传统的测量技术使用线性可变差分传感器和应变仪只允许局部测量, 因此传统技术提供的信息太少。由于图像处理技术和数码相机的最新发展, 允许连续偏转轮廓测量梁。这种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结构参数识别与损伤定位。不像局部测试传感器, 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相关和近距离数字摄影测量) 能够提供一个大的空间分布测量数。连续测量的实验数据的形式的偏转轮廓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输入的损害识别问题。

在本文中, 对欧拉-伯努利梁中的静态挠度测量提出了一种损伤识别的方法。谈论了两种配方技术:第一种方法使用平衡间隙的概念, 第二个方法采用伴随优化技术, 以尽量减少一个数据差异的功能表示的失配测量和基于模型的挠度。为了克服这些类型的配方, 提出总变差正则化技术。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使用两个合成数据的已知损伤位置和水平的梁。在第二阶段在验证中, 一系列的实验描述。

摄影测量梁的变形量, 这里所描述的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个数值技术来定位梁的静态负载用于挠度测量, 一种高效发展测量技术是这项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在这一部分中, 一个简单而准确的方法, 使用近距离摄影测量准连续梁的挠度曲线被描述。

摄影测量是一种从数码照片中测量物体的技术。它允许测量应采取不与样品直接接触;此外, 连续测量可以在视野中获得, 而不是用经纬仪或传统的测量技术, 如LVDT和位移计得到的逐点测量。在过去的二十年, 由于数字偏向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摄影的迅速发展, 利用CCD相机的光学测量引起了实验力学的兴趣。它正成为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测量与廉价的消费者彩色相机, 而不是专业化的 (专业) 相机。方法通常采用数字图像相关 (DIC) 表面。基于边缘检测的近距离数字摄影测量是这两种极端可能性之间的一种选择。这种技术是实现比DIC更简单和更广泛的数据提供了多目标跟踪方法。

结束语

将测量和模型基本变形量数据相差函数最小化。最理想化的解决方案是用渐变的最小化的算法和调节方法来计算雅克比矩阵。并讨论了通过近距离摄影技术测量一个梁的挠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算法, 用于准连续挠度测量。提出的识别方法通过了实验数据的验证 (这种识别方法是可以用实验数据证明的) 。在各个情况下, 位置跟损伤等级的重建有着良好的精度。然而, 结果表明, 一般情况下基于平衡间隙法比数据差异法更容易成功, 所提出的方法有可能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长期健康监测和损伤评估。

摘要:提出了两个计算过程重建刚度分布来识别损伤欧拉伯努利梁.本文建立了损伤识别方法使用静态挠度测量 (研制出一种用静态响应的新方法来识别损伤) 。构想是基于有限元离散化的均衡裂缝原则, 导致一个超静定线性系统, 通过用 (TTV) 计划的最小正则化得到。

关键词:平衡间隙法,伴随优化,反问题,损伤识别

参考文献

经济方面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1 舞蹈常识

1.1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1.2 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照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①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自娱性舞蹈剧具备广泛的群众性,例如,人数、场地、时间均由大家自己选择决定,同时更以群众舞蹈娱乐活动为互相交际为手段而到达交流感情的特殊性。②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这种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规范性,除了在个别的场合由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即兴表演之外,大多数一般都在舞蹈编导的精心的编排下,提炼出主题思想、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塑造人物,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娱悦观众,让观众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2 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2.1 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2 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灵》《踏歌》《丝路花雨》《云南印象》等众多经典作品。目前社会提倡的是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一个能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读出文化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作品,这个舞蹈作品就更多得起到了社会的作用,让人们沿袭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利用好这种广泛而又直接的艺术形式继续创新发展。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舞台上是让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这样的场面和舞蹈的编导有直接地关系,这种舞蹈缺乏知识,是一个浮躁的表现,以一种功利的表达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离艺术的本质。现在的状况更可悲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泛滥——搞自己的艺术,这些舞蹈编创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知识的缺乏,盲目抄袭一味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识型。

2.3 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当前舞蹈创作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摩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

2.4 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临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3.1 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改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3.2 学会体验感情

舞蹈《牵手》打动了很多的观众,这个舞蹈来自生活,我们没有把它放在舞蹈来源于生活着个章节中讲,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两名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她(他)们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挑战残疾,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们表演过程中,将他们的情感通达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是两位演员的倾情演出打动了评委和众多的观众,我们从他们的舞蹈中读出了真心真爱和真诚,我们用一个演员参加一个访谈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个舞蹈的成功。

4 其他外在条件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具备好的舞蹈演员的情况下,还要取决于其他的条件,例如音乐、舞美、服装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数码技术。音乐深化了舞蹈形象。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舞者必须有旋律感。旋律感不只是舞蹈形象所需要的速度和节奏、空间和时间,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张艺谋的舞剧《图兰朵》和世界著名舞剧《阿依达》他们的舞美都做到了世界一流,让观众迅速地融入到舞蹈的场景中,可以加深观众对舞蹈本身的理解,观众朋友对他们的服装服饰印象一定很深刻,这些服装和道具都充满了冲击力。

经济方面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规划;就业

青年人不是不能就业,关键是如何就业与就业之后如何发展。就业问题并不仅仅是学校与社会的事情,青年朋友应当树立起就业中的主体意识与职业规划意识。

1.职业教育心理学概述

职业教育心理学,又称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职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生职业技术知识的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的科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概括起来包括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职业心理以及教育社会心理理论等。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极其明确的研究对象与特点、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的应用学科[1]。

2.以开放的心态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人是社会的动物,如果你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只从个人愿望出发,而不考虑社会和企业环境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也不考虑过来人的忠告,只一味闭门造车,别说规划目标无法实现,单就执行规划中的可能遇到的那种强烈挫折感都会让你沮丧不已的。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对主客观环境认真分析,广泛听取领导、同事、家人以及职业顾问的意见之后,才制定出来的。而且,需要与社会及组织的需求变动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而绝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一份好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切实可行、适时严谨、弹性适度和可持续的。

3.个人职业规划的内容

3.1 确定志向

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这部分内容依赖家庭与学校教育。

3.2 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这部分内容可以借助职业心理测评来实现(具体测评流程如下),更多的是在实践生活中体验。

3.3 测评分析报告(以图1为例)

图1 测评结果

3.3.1 兴趣特征

被试者兴趣分布比较广泛,同时对很多方面都很感兴趣,这样很有可能会分散来访者的心理资源,如果调节不当,有可能会妨碍来访者的成就。

3.3.2 能力特征

被试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研究能力比较突出,但艺术能力、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足。

3.3.3 人格特征

非常喜欢交际活动,善于和人打交道,同时富于同情心,对人友善热情,具有相当强的耐力和韧性,富有责任感,在工作中擅长与人合作。

4.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5.职业的选择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

6.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

在职业确定后,向哪一条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选择。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事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需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7.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的目标作出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1至2年,短期目标又分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3至5年。长期目标而一般为5至10年。

8.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变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9.评估与反馈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参考文献

[1]刘重庆等.职业教育心理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2]杜咉梅编著.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3]雷五明.绝不迷茫[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邹永红,大庆技师学院,综合干事兼教师。

张利,吉林白城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箱庭疗法和职业生涯规划。

苏兆斌,黑龙江大庆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

上一篇:经济分析论文下一篇:经济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