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论文范文

2023-05-12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懂、抽象等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使用一些语言艺术,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的宝库,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弛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物理教师的亲切感。物理学的许多内容已给我们提供了风趣幽默的材料,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

二、充分挖掘物理自身的美

物理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之美。教师要努力去发掘,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将它艺术性地展现给学生。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欣赏物理的美的话,物理学仍只是一堆事实和公式的堆砌,物理学习也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物理学习终究是索然无味,学生最终的体会也只是物理难学。只有教师通过一些美的物理活动,在知识教学中融合美的发现、美的表演、美的意境,使学生在一种主动探究的愉悦心境中学习,使物理教学成为求真与美的统一。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去展示这些美。

例如物理学中的对称美。许多物理问题中存在着各种对称,几何光学中成像规律的对称,物像互换对称是一种美;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类似;天体运动和原子核式结构的相似;直流电路与自来水供水系统的类似,水向低处流,电流向低电势流,自来水厂内水往高处流,电源内部电流也是由低电势向高电势处流。如此的相似对比也体现了一种对称美。而许多物理问题中同样存在着对称性,给我们带来一种利用对称来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美感。

三、做一些小实验,以提高课堂的艺术气氛,展示物理的真实美

现代的实验仪器可以演示出精确的结果,但有些仪器太复杂,直观性、学生的参与性又较差,实际效果不一定好,而一些简单明了的小实验可以起到演示实验现象、揭示物理规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

另外,现代媒体的出现,又给我们增加了一些现代教学的艺术,如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某些小设计、小发明直接展示给学生,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成功感受,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材;比较;共性;差异性;借鉴

教材是教与学的中介,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课程设计者在编制教材的时候会尽可能地将其教学理念通过教材文本传递给师生。一直以来,我国的课程发展希望能够从各国经验中汲取养分,但有能力对众多国家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进行概述的毕竟是少数,且庞杂的信息可能影响我们对所需求的信息的筛选。因此,选取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以获得对国外物理教育的一些切实的观感业已成为一种必需。

一、美国、日本高中物理教材简介

(一)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介绍

美国高中物理课程注重科学探究、密切联系实际。本文以《实用物理活动》(Hands-on Physics Activities)①一书为例介绍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如表1所示,《实用物理活动》主要由8个单元,34节构成。

该教材包含了166个知识点,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趣探究活动相联系,比如“钢球赛跑”、“电梯里的力”、“对正在弹跳的篮球能量的分析”等,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非常重视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二)日本高中物理教材介绍

日本高中开设的13个理科科目中,学生至少要从带Ⅰ的科目和综合理科中选学两科,物理Ⅱ是在原来的物理Ⅰ(B)中较难内容的基础上扩大补充而成的,属于学术性理科,其特点是对Ⅰ(B)科目的扩充和加深。物理Ⅱ阶段共有7套教材可供选用。本文以《物理Ⅱ(修订版)》②为例介绍日本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

表2中呈现出日本教材注重学科体系的构建,希望能够通过教材明确学习课题与学习阶段的特点。尽量避免了百科全书式地罗列学习项目的做法,以基本概念为学习的主线,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具体解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以“科学专题课题”的方式穿插于教材之中的探究活动,编排生动丰富,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观察与实验。

二、美、日两国物理教材之比较

(一)共性分析

1.注重科学探究活动

《实用物理活动》中每一个知识点均设计成一个实验或调查研究活动,整个教材有166个学生活动。课程设计者期望通过活动为学生和他们的周围世界提供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每一个活动包括:“探究的概念”(concepts to investigate)、“材料”(materials)、“探究的原则”(principles to investigate)或“原理和程序”(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等项内容。低成本仪器能在科学实验室中方便地找到。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既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又能深刻领会科学的“方法维度”(process-dimension)。

《物理Ⅱ》教材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强调科学的系统性和方法、能力的培养[1]。每个专题包括:“案例提示——呈现野外进行探究活动或进行课题研究的案例,使学生把握探究过程和方法”,“研究目的——从事物现象中提示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及猜测结果的情境”,“基本操作——使学生彻底把握观察、实验的基本技能,并充实记述实验器具、坐标图等的基本操作”,“总结——实施观察、实验、解释结果、发现规律性、总结及发表等学习活动案例”,“资料来源——在地层、地震、标本、气象等图中明确记载日期、地点及比例尺等,并在卷尾记载提供插图、相片、资料的单位”。

2.吸收了物理学科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物理学科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物理课程之前就已经具有某些先前经验,只不过这些经验可能是与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错误概念或者不完整概念。物理学科学习一般具有四个认知过程:识别现有概念不足以解释的现象,形成新的概念以更好地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应用这些新概念来解决新的科学问题,形成科学推理的专长[2]。

《实用物理活动》的课程设置者摈弃了“传统的物理学习就是在个人的记忆里填加越来越多的概念信息”的行为主义学习观,采用了“学习是指个体的知识结构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的“认知—转变”理论学习观,强调学习物理的目的是解释自然界,而不只是描述自然界。例如对于“功和功率”这个知识点,《实用物理活动》给出需探究的概念是“可操作性的功率”,需要预测的是“影响功率的各个因素”,需解释内容是“力、距离、功、时间、功率等的数据”,活动器材包括“一段楼梯、米尺、砖块、弹簧秤”,需学生讨论的内容有“列举三件你能做的、使你登楼时功率增大的事情”等。

由于日本的物理I阶段以日常的事物和现象为中心,课程内容比较浅显易懂。《物理Ⅱ》则以形成系统的物理学基本概念为中心,设置了“课题研究”的大项目。这种设计可以让学生结合各个项目内容的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假设和模型、推论、控制条件、测定、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发现规律等,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写出有创作意义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对自然的综合见解、分析考察能力及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态度。对要解决的课题,可以适当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计算、测量、结果的综合、处理等。

3.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同时对学生的学术水平抱有高期望

美国和日本教材都强调为学生提供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大量的、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实用物理活动》中包括了SUV的稳定性、跑鞋的学问、地震保护、混合动力型汽车、自行车的齿轮变数器、信用卡读卡器、热核聚变、第五种物态、人工智能等知识的介绍。《物理Ⅱ》共收录的13个研究专题涉及力矩、向心力和离心力、惯性矩、铁锤的转动、非线性电阻、电磁感应、电磁波的偏振、光电效应、氢原子轨道模型、中子的存在等。丰富而且贴近现实生活的知识材料储备就是为了吸引那些好奇而且独具个性的学生,希望教材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但是美国和日本都建立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学术标准以保证本国学生的学术水平不低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美国在1991年《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在核心科目领域开发新的“世界级标准”并筹划建立了全国教育标准和考试委员会(即NCEST),建立了全国性标准、州一级标准和学区一级标准三级体系来保证学生学业水平[3]19。日本1993年3月公布的高中理科《学习指导要领》中指出,高中理科改革的基本方针是“更加重视科学探究学习,培养探究自然的能力和态度。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适应性、兴趣关心、进取希望等,培养丰富的科学素养”。通过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分三个层次来保证学生学术水平逐步提高:理科综合——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理解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和认识人类探究和阐明自然规律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的发展过程,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关心,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方法;物理Ⅰ——通过对物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对自然的关心和探究心,培养探究物理的能力和态度,同时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科学的自然观;物理Ⅱ——通过对物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课题研究,提高对自然的关心和探究心,培养探究物理的能力和态度,同时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科学的自然观[4]。

(二)差异性分析

1.教材内容差异

美国和日本的物理教材编制都着力体现该国的科技专长,并应工业发展之需调适课程内容的比例。美国物理课程偏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新实验计划的研制能力和新实验器材的开发利用能力,这与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保持的不断变革精神一致。日本的物理课程偏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强调电磁学和原子物理学部分知识的传授,源于其电子工业高度发达,高能物理研究以及原子能应用在全球处于的领先地位。

2.教材编排结构上存在的不同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存在体系不够清晰的问题。美国课程标准由全国性标准、州一级标准、学区一级标准构成,且其主要内容是关于认知结果的规定,灵活性大,但是减弱了教材的结构[3]23。日本物理教材的难度偏大,是因为日本只有国家课程标准(学校有开发学校课程的自主权,但是不存在学校课程标准)。文部省对某个阶段学生学业水平的要求一致,把一直作为最高上限标准的新学习指导要领变成了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要求教师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补充超出教科书内容和新学习指导要领规定范围的学习;在教科书审定标准方面,允许教材超出新学习指导要领范围编入发展性学习内容等。

3.学业评价体系的不同

美国物理课程评价围绕学生在三个主要目标上的进步,即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探究的理解。因此教材中设计了档案袋评价、实验表现评价、知识评价和技能评价四个方面。日本在学业评价方面比较看重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包括“动机和态度”、“利用资料的能力和方法”、“思考与判断”、“知识与理解”四个方面,除去第一项在学习活动中考查外,其余都要求定期考查。

三、对我国物理课程的借鉴意义

1.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发展兴趣的机会并鼓励学生主动进取

美国和日本的教材都呈现出一种模块化倾向,学生通过灵活选择课程实现兴趣的发展。我国现行物理教材也采用了物理1、物理2和选修物理1、2、3模块的组合,其主要着眼点是消除学生在物理学科课程学业成就上的差异,但是没有解决让学生学好物理和减轻课业负担的问题。

2.教材应能支持教育改革所提倡的理念

基本的四类教学方法——“信息加工类教学、个性发展类教学、社会交往类教学、行为系统类教学”③应与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相匹配。中国物理教师,特别是高中物理教师,常常面对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的双重标准。要求教师以个性发展类教学模式实现信息加工类教学目标容易让教师无所适从。

3.教材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延续和支持

在美国物理教材中特别醒目的一个板块就是“物理学在线”,例如physicspp. com/internet_lab这样的网站,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测量的重力加速度贴到数字地图上去,不同位置、区域和海拔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一目了然。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实验室的推广可以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便捷的服务,教师通过自己的个人主页也可以与学生实现资源共享[5]。我国现在的教学科研网站比较侧重于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的交流,若能在中学物理数字实验室方面有所发展,将会为师生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

总之,我国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发展方向是不再追求物理学科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而是选择最有价值和学生终身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作为教材的内容,把教材的中心价值转移到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上来,且赋予教材内容以更多的价值观,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徐杰.美日港典型高中物理教材评介[J].物理教师,2002,(5):7-10.

[2][美]迈耶.教育心理学的生机:学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M].姚梅林,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2):202.

[3]陈霞,赵中建.中英美三国的课程标准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7).

[4]徐杰.新世纪中日两国高中物理课程比较[J].物理教学探讨,2005,(4):31-34.

[5]赵忠贤.美国科学教育改革“万花筒”项目(Project Kaleidoscope)简介[EB/OL].(2003-01-15).http://hanbo.ci123.com/article_604.html.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注:

①James Cunningham, Norman Herr. Hands-On Physics Activities with Real-Life Applications: Easy-to-Use Labs and Demonstrations for Grades 8 - 12[M]. Th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 West Nyack, New York, 1994.

②近角聪信,田沼静一,长谷川博一.(新课程)教科书[物理II][M].东京:东京书籍株式会,2001.

③参见: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2-144.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新高考改革以来,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的有效衔接成为许多大学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和类化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生源地差异、使用教材差异、专业差异等因素对大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有效衔接问题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化学课程;衔接教学;高中教育;大学教育

一、前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攸关每个考生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浙江作为试点,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改革考试科目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考科目组成,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据报道,从2019年秋季起,全国31个省市将全部正式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改革方案中较为明显的就是不分文理、选科考试。国家对于高考的改革一直在不断尝试,努力切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高考科目的不断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相关科目的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兼顾学生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确保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内容的有效衔接是近年来许多大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有许多教师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以紹兴文理学院化学和类化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生源地差异、使用教材差异、专业差异等因素对大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有效衔接问题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二、化学教学中几类典型问题的讨论

(一)学生选考科目存在的差异性问题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招生以浙江省生源为主,面向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就无机化学(基础化学、普通化学、大学化学)课程而言,授课对象包括化学、应用化学、药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生物科学、环境科学、酿酒工程、科学教育、临床医学和物理等11个专业的400多名大一新生,是一门涉及面广的专业基础课和大类课。作为面向新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要与高中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续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结构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对大学专业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以学生为本,上好新生“第一课”,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对本校大一新生的前期调研,由于各省之间高考要求不一样,试卷不统一,特别是不同学生选考科目差异度很大,导致同一个专业学生化学基础相差很大,甚至有个别学生基本没有高中化学基础。这样的情况给大学化学课程的开展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在正式授课前,需要对全体学生做个基本情况调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高中化学基础,确定授课的进度,另外还要照顾到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尽量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尽快补齐短板,使其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要求。

(二)高中教材差异性问题

无论是高中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要以教材为依据,因此教材的编排和选择非常重要。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主要教材除了人教版外,还有苏教版、浙教版等教材。高中化学教材基本由必修加选修组成,但不同教材间其内容编排、知识点、风格等都有所不同。例如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总共5本,2本为必修,3本为选修,以专题系列形式编排,必修内容包括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8个专题;人教版化学必修内容包括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8个章节。对于选修内容,不同生源学生学习的内容差异性更大。

(三)教材内容重复性问题

目前高校教材种类繁多,但基本内容相似。以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写的《无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例,教材内容包括气体、热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固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元素化学等内容。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大学化学教材内容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有许多重复的地方,但实际上在教学中不论从教学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应该彼此有很大区别。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与高中课程脱节,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一些简单的知识是否和高中课程存在无谓的低级重复。例如原子结构、焓变、熵变、化学反应方向、沉淀溶解平衡、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化学平衡等内容在高中阶段都有所学习,大学课程中也基本是必修内容。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避免知识点的无谓重复,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不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炒冷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论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化学是在中学化学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不能脱节,做到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作为大学教师,不仅要熟悉大学课程,而且要清楚高中相关课程的内容,做好大一学生学业基本情况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内容,以生为本,科学规范地开展大学化学教育。

致谢:本论文得到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课题(SXSKG2017013)支持,在此感谢!

参考文献:

[1]漆文胜,李红梅,孙俊梅,张云峰,王萍,张艳华.大一化学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2):60-63.

[2]朱娱.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浅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7-8.

[3]刘松艳,王宝珍,金爽.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274-276.

[4]丁伟,陆靖.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J].大学化学,2014,29(1):11-20.

[5]董美花,魏志方,赵莲花.基于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2):161-164.

[6]刘士荣,朱裕贞.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考[J].大学化学,1998,13(1):16-18.

[7]任红.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关于平衡理论教学的衔接问题[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6):57-60.

[8]尚国香,张欣.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有机化学性质主题[J].大学化学,2016,31(2):15-19.

[9]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五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第4篇

“概念教学”在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标”简称为“物理新课标”。在“物理新课标”内容中明确指出“深入学习高中物理学概念,熟知物理学规律,让高中阶段求学的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本文拟结合高一年级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向大家介绍物理学科“概念教学”经验。

一、选取常规物理现象,科学合理导入概念

高中一年级学生在接触物理概念之前,在大家的脑海中已初步形成了对物理现象的观点。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时,在讲解概念时,切记要选取常规物理现象,以便科学合理将概念导入。物理教师可选择以下两种策略来进行物理概念导入:

1.选用感性材料导入物理概念策略。物理教师在应用“选用感性材料导入物理概念策略”时,需要从常规事件、具体事物、或物理实验作为出发点,使高中一年级学生对物理现象取得清晰认识,而后通过联想对比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使学生从对概念的直观感性认识提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在头脑中对物理概念形成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因此,物理教师需要在物理概念教学实践中注意选用常规感性材料来作为授课范例。教师必须从和物理概念紧密联系的大量范例中,精选那些和物理学本质明显接近,能引发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典型范例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学生头脑中对概念的记忆十分深刻。

例如,在导入“时间与时刻”物理概念前,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引入以下范例:每天早晨同学们为了不迟到,可设置两个不同时间段的闹钟。其中一个设置闹铃为早晨6点,另一个闹铃设置为早晨6点30分。每天早晨,两个闹钟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响闹铃。常规范例很轻松就引出“时间和时刻”概念。相反,如果高中物理教师在讲授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时,只是单纯的讲解概念,任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很难有比较直观和深刻的体会和认识。高中物理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的物理现象只有常规化,才能将物理概念本质属性最充分展现出来,且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

2.摒除错误前概念和认知偏差,科学准确导入物理概念策略。①摒除错误前概念。对物理概念进行系统学习前,高中一年级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前概念”,即同时存在着正确的概念和非正确概念。不正确的“前概念”通常会严重干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因此,物理教师进行概念导入时,应从班级内学生原有“前概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架构物理概念和前概念的联系,运用科学合理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祛除错误前概念,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牢固树立科学正确的物理概念。②摒除认知偏差。物理教师应帮助学生摒除认知偏差,正确把握物理概念本质意义。要想摒除认知偏差,教师可预设三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是什么——“引入物理概念的物理事实是什么?”、干什么——“引入物理概念究竟在实际应用中都能干什么?”第一个预设问题“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明确指出了引入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和原因。第二个问题“引入物理概念的物理事实是什么?”明确指出了物理概念所存在的意义,此问题囊括了:物理概念定义、是否为矢量、定义式、决定概念的条件、计算单位都分别是什么。第三个问题“引入物理概念究竟在实际应用中都能干什么?”明确指出要熟知概念的应用。例如:对于“参考系”的概念,要弄清:“为什么要引入参考系概念”、“引入参考系物理概念的物理事实是什么”、“引入参考系物理概念究竟在实际应用中都能干什么”三个问题得到解答,参考系概念就不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因此,摒除认知偏差是掌握物理概念知识的关键所在。

二、重视物理概念应用,稳步形成科学概念体系

物理概念并非孤立,而是环环相扣。很多物理概念是以其他物理概念作为基石构建而成的,且此阶段概念又是下一阶段概念形成的重要基础。如果前一阶段物理概念未能稳固熟知,势必会对后一阶段物理概念的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高中物理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物理概念体系,让学生的物理概念全面系统化。因此,在对新概念进行学习后,高中物理教师应通过“概念应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且通过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稳步形成系统化的物理知识体系。通常物理概念应用可一分为二:一、利用概念化解教材所列任务;二、利用概念在实际中解决问题。

在开展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时,教师可结合教材所示物理概念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还可将物理概念和实际应用进行联系,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灵活应用、熟练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解静止和加速度概念时,教师可通过“轿车起步时,车辆静止,但是同样具有加速度”这一事实,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物体静止并不代表加速度为零,从而加强学生对静止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总之,高中物理概念知识点繁多,高一年级学生思维也颇具特点。在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常规物理现象、摒除错误前概念和认知偏差、重视物理概念应用、选取灵活多样的物理概念教学途径,势必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物理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学生难以驾驭的学科。对于物理的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于懂物理、能够深入探究物理的学生而言,物理是一门极具吸引力的学科;对于那些无法真正理解物理的学生而言,物理就像是泰山压顶,时刻让人喘不过气来。很多学生在备战物理学科时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够理想,如何备战高考物理就成为很多学生的困惑。

关键词:物理基础;学科分析;心理素质

数学是一切理科的基础。但是物理题目与数学题目并没有很多共同点,想要更顺利地解决物理题目就需要学生首先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掌握物理题目的意思。随着新课标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的高考题型越来越注重创新思路,因此,教师在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模式。本文旨在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三物理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愿与同仁探讨。

一、夯实基础篇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够精益求精。物理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想要真正提升自身的物理学习水平,首先要夯实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依据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三物理学科的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就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复习,主要依据的就是课本的教学内容。当把课本完完全全搞懂的时候,学生的基础也就夯实了。我们都知道,物理这门学科涉及面广泛,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利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例如,鸟兒为什么能在天上飞?为什么下雪不冷消雪冷?光的折射是怎么形成的?等等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自然现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物理知识后就可以解释清楚了。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除了表面的物理现象,还要深入探讨各种神奇复杂的实验过程,从中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物理定律。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认真记忆了。但同时要注意传授给学生记忆的技巧,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记忆,保持记忆的延续性。教师要注重对物理定律的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许多难题其实都是建立在基础习题之上的,所以将基础题吃透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非常关键的。

高考物理命题一贯注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综合考查。当前的理综试题并没有脱离高中所学的各种单学科的知识内容,而是以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为平台,提供新的情境题目,考查学生分别运用已掌握的各个单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样的命题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习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活学活用,从而让学生在物理考试中能够得心应手、百发百中。

二、方法提升篇

1.注意理论联系生活

物理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总结提升的各种经验的综合,其题目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高三物理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在提问的过程中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提问的环节为助力,增强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近几年的物理高考题型中,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题型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深入学生生活常识的题型大大增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理论的深入讲解。这种专注于理论的讲解,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理解,更不利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正确把握题意,合理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知识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夯实学习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吸收和了解与物理学科相关的信息,多关注社会与生存的环境,多了解最新科技的发展前景以及取得的成就。那么,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更加注重将现代科技知识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同时结合一些日常生活甚至于结合科学事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习题的选编,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例题图解的讲解方法

高中物理的总复习,包括考试中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的考核,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例题讲解方面。但是在物理试题的讲解方法中,哪一种是最利于学生理解的呢?显而易见是图解的方式。在图解的过程中,可以将理论化的知识平面化,使学生能够轻松解决。类似于数学中的函数讲解,图解法是解决物理题目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因此,教师要着重教会学生这种解题的方式以及技巧,让学生尽早地适应考试环境,适应高中物理的答题规律,以便在高考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高的学科。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同时,物理教学更要循序渐进,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高考备战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教学的改革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尽心尽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对祖国建设有益的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春华.有效教学的本体论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0.

编辑 温雪莲

上一篇:养殖论文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