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核心论文范文

2023-03-20

环境核心论文范文第1篇

一、新媒体环境概述

新媒体环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 其概念的确定具有相对性。这是因为, 新的概念是相对旧而确定的, 新媒体一直处于变化中。当前我国的新媒体主要是指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与移动技术的发展为依托, 以电脑、手机与数字电视等终端的普及为基础而出现的新的媒介形式与传播形式。目前, 我国的新媒体主要包括微信客户端、微博客户端与微视频客户端等。我国旧媒体形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等, 采用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具有单向性与灌输性的特点。传统媒体形式的优势在于传播内容更加权威、更加专业、更加系统。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是传播形式更加便捷, 更具时效性, 具有更好的渗透性, 同时增加了人们的参与性。但是新媒体传播形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新媒体传播内容具有碎片性的特点, 其中可能包含一些虚假信息与低俗的信息, 同时还有一些功利化的价值倾向等, 使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可信度、合法性, 甚至是规范性都较低, 没有权威性, 不能让人完全信服。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 新媒体也有了显著发展, 早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再只关注于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与形式, 更重视的是新媒体的传播观念的革新与效果的提升, 以及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因此, 应实现新媒体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首先, 是实现新媒体文化传播功能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推广目标的有机融合, 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其次, 还应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对新媒体的指导规范, 用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 确保新媒体技术能够扬长避短, 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策略

1、大力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与融合是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措施。由于新媒体的出现, 改变了原有的以传统媒体为主的传播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覆盖更全面、个性更鲜明、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效果更好且更加开放的传播模式。因此, 社会主义价值观应借助新媒体这一具有显著优势的传播模式, 实现主流价值观的有效建设与传播。但是新媒体也有着明显缺陷, 那就是缺乏权威性, 同时也严重缺乏规范性。而传统模式的优势则是传播内容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其缺点主要在于传播模式的局限性, 不够灵活, 人们不能有效的参与进去, 时常会陷入形式主义, 不能将内容彻底贯彻落实。因此, 必须大力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 使新旧媒体实现优势互补, 实现出传播技术与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优化, 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普及, 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建设。

2、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管、规范和引领

同时还应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督管理,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于规范新媒体环境, 对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同时新媒体环境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发展还不成熟, 需要人们具有较好的文化自觉性与价值自觉性。特别是新媒体的普及度较高, 也就为监督管理新媒体环境增加了难度, 但是决不能任由新媒体自主发展, 必须对其进行有组织, 有目标、有计划的引导, 确保新媒体能够发挥出最好效果的同时, 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 确保新媒体环境能够更规范。政府有关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管, 确保其整个传播流程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具有合法性, 让新媒体传播更具权威性, 确保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效建设。

3、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媒体环境的对接

此外, 还应实现新媒体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由于新媒体环境具有与传统媒体环境截然不同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形式与方法, 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 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必定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相关职能部门应搭建一个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平台, 增加交流, 推动思维的变化, 并不断的开发应用新技术, 并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 同时还应制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法律保证。此外, 还应提供必备的财力物力保证,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与内容进行创新, 使其更能被人们所接受, 促进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格局, 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的主流传播模式。同时, 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增加了新的挑战。因此, 必须大力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 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管、规范和引领,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媒体环境的对接, 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立。

摘要:新媒体作为现阶段我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充分展示了当前我国的时代精神, 是当今人们主要的文化生活维度, 是主要的文化生活来源。而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了一定难度。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 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规范监督,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新青年[J].求是, 2015, (5) .

[2] 董杰.情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 (3) .

环境核心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文化;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附海初中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实际,总结多年以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征询多方意见,集思广益,精心制定了《附海初中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校情简介与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办学已有近60年历史,最初由山海民办中学、附海公社“五七”中学和东海公社“五七”中学发展而来,几经周折、演变,最终于1997年8月由附海镇海晏庙初中和附海镇中心初级中学两校合并而成现在的附海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749名,教职工57人。学校占地近70亩,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是一所视野开阔、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学校。

学校大力弘扬“海纳百川 容则极远”的校风,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标率达100%,有本科学历教师54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人,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21人,市级以上教坛新秀13名,学科骨干教师10名,宁波市名教师1名。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铜牌学校、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宁波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宁波市数字化校园达标学校、慈溪市文明单位、慈溪市首届“清风校园”、慈溪市师德师风示范学校、慈溪市“平安校园”(5A级)等,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

1.学校有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领导班子团结,工作合力较强。

2.有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教师,他们能吃苦、肯吃苦,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3.德育工作扎实、规范,尤其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校风正、学风浓,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4. 学校已逐渐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坿”文化。我校根据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要求,结合我校近60年的办学历史及当地近千年的地域文化(慈孝文化、移民文化、围垦文化)特点,提炼出“感恩、包容、进取”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并以此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近十几年来尖子生流失比较严重,现有学生基础薄弱,能力较差。

2.我校目前的生源一部分来自附海中心小学(有一大部分是外地民工子女),另一部分来自东海民工子弟学校,因此现有学生中外地民工子女占比较大,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学生的学科基础、生活经验、个性特点等差异很大。

3.教师勤于埋头教学,教科研的意识不强,教学改革的理念相对滞后,措施、方法、手段不多。

(四)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家长的需求,是学校在管理方面面临的一大挑战。

3.文化育人的功效如何进一步体现,如何让学校文化来引领德育工作、教学工作、课程改革等,是学校在内涵建设方面面临的一大挑战。

4.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还要进一步学习,特別是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方法。

二、办学理念与目标

学校根据教育部“立德树人”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和学校实际,确定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如下:

(一)办学理念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办学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根本,创建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优质农村初中。

(三)培养目标

培养知恩明理、善于包容、敢于进取的附中人。

三、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宁波市教育局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慈溪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制订本校课程建设推进方案。

2.基本原则

(1)全面均衡原则。切实落实各级文件精神的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均衡设置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2)以校为本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立足学校已有的课改经验、师资力量,构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程体系。

(3)自主选择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4)循序渐进原则。对课程的开发、开设进行三年一个周期的探索,逐步推进,每个学年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既要长期规划、統筹安排、提前准备,又要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5)科研引领原则。注重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加强对课程实施效果的监控,形成科学化的课程管理机制。

(6)统筹合作原则。课程改革既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又关系到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及时地做好统筹安排,整合校内外资源,并加强合作。

(二)课程理念

学校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根据教育部“立德树人”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学校核心文化,提出了如下课程理念:

1.培养感恩意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学校对自己的栽培之恩、社会对自己的关怀之恩,领悟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2.塑造包容情怀,提升学生人文底蕴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理解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在竞技比赛或日常生活中尊重对手、欣赏别人,来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与跨文化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担当能力。

3.培养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拼搏的精神,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事实上,“懂感恩、善包容、敢进取”首先是一种品德,是“明事理、讲奉献、宽待人、严律己、肯负责、敢担当”的良好品性;其次“善包容、敢进取” 反映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其中“善包容”需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开放的国际视野,而“敢进取”又包含了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最后“敢进取”又是自主发展的前提,是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的必备条件。

(三)课程结构

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和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和办学实情,确定学校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如下:

1.课程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品行、扎实文化基础、能够自主发展的健全的人。

上述课程目标中,“良好品行”是“健全的人”的前提,它的核心是感恩和责任,“文化”是基础,它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是最终目的,它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同时又促进良好品行的形成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三者相辅相成。

2.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为“一点三层四维”的金字塔结构(如下图)。“一点”是指以“健全的人”为顶点的课程终极目标。“三层”即把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整合为感恩课程、包容课程、进取课程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分别包含两个领域。其中感恩课程包含道德与行为两个领域,具体包括基础性课程中的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和部分拓展性课程,它重在养“德”,即培养以感恩和责任为核心的良好品行,是培养“健全的人”的前提;包容课程从狭义上说,主要包含语言与艺术两个领域,具体包括基础性课程中的语文、英语、音乐、美术和部分拓展性课程,从广义上说又涵盖全部三类课程,它重在育“文”,即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底蕴,提高文化水平,是培养“健全的人”的基础;进取课程包含科技与健康两个领域,具体包括基础性课程中的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和部分拓展性课程,它重在“促发展”,即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同时又促进良好品行的形成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培养“健全的人”的有效途径。“四维”即基础性课程、知识拓展类课程、兴趣拓展类课程和实践活动类拓展课程四个维度,它们涵盖在感恩课程、包容课程和进取课程中,是课程结构的骨架,和以培养“健全的人”为顶点的课程终极目标一起构成附海初中“一点三层四维”的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

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校实际,我校着重加强三个层面六个领域的课程群建设。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三类课程中,感恩课程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重在引导学生知恩明理、诚信友善、勇于承担、乐于奉献,培养学生以责任和感恩为核心的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包容课程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进取课程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依托校外培训机构,充分挖掘学校资源,积极开发、实施了极限飞盘学校特色课程。该课程与拓展课、体育与健康课相结合,鼓励师生全员参与。它一方面旨在培养全校师生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对手的包容情怀。同时,它还可发展学生尊重规则、管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设置

学校严格遵从国家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要求,设置学校课程,每课时45分钟。具体如下:

2.信息技术、劳动技术7-9年级每周各1课时;

3.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艺节等举办时间机动,包括拓展性实践活动,每学年安排2周;

4.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主要安排在双休日和寒暑假。 历史与社会 7-9 3/3/3 包容课程 语文 7-9 5/5/5 经典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为了有效落實学校课程目标,推动三类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从组织形式、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上进行改革,探索研究有效的策略办法,以保障学校课程整体有序推进。

(一)课程实施

1.在组织形式上,实施分层选课走班教学

(1)基础性课程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考虑到我校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经验上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从2017年初开始,对七年级部分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我校分层走班教改路径是:①由点到面:即部分学科→全部学科;②课程设计:从几门差异较大的学科(数学、科学、英语)和容易产生分化的不同年段(八、九年级)着手;③教学组合:在考虑师资等因素情况下暂定AB型,即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等因素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具体实施中,我校将行政班与教学班分离,学生按正常课表上课,遇到分层科目时,自然分成AB两个层次,进两个分层班上课。

我校分层走班教改推进时间表如下:

在分层走班教改过程中,我校遵循“三到位”原则(宣传到位、指导到位、意愿到位)和“三规范”原则(教学规范、管理规范、评价规范),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A班和B班学生,在教学策略上,具体包括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校建立了分层走班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分层教学评价体系,以保证分层走班教改工作有序、高效地推进。

(2)拓展性课程实施选课走班教学

为充分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从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我校全面实施拓展性课程选课走班教学,每周6课时。我校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在拓展性课程中,确定感恩课程主要为感恩教育、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类),与日常的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融合;包容课程主要为七、八、九年级的经典歌曲、经典电影、世界文化(均为英语知识拓展类)鉴赏,每周1课时;进取课程主要为七年级的科学探究,八、九年级的数学探索,七、八、九年级的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课程,每周3课时;同时,融感恩、包容、进取为一体的12门兴趣拓展类课程,每周2课时,统一安排在每周四下午。通过选课走班教学,把课程体系有选择地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过程和每一个时间点上,给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另外每学年中的2周机动时间以及双休日和寒暑假,分别安排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以及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和拓展性实践等活动。

选课走班教学的课程开设流程如下:

①申报。学期末教师申报下学期拟开设课程名称,教研组长协调后填写本组所有课程汇总表,上报教务处。

②初审汇总。教务处初审课程申报资料,汇总制作下学期拟开设课程目录,并确定各门课的课时、人数限定、上课地点、任课教师。

③审核。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讨论确定下学期拟开设课程目录。

④公布。教务处在开学前3天,公布课程目录及课程的详细介绍信息,供学生预选。

⑤指导选课。开学后一周内,由教务处牵头,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安排专门时间指导学生选课,学生填写统一的选课单,签名确认,上报教务处。

⑥确认。教务处汇总选课单,符合开课条件的(规定开课人数不低于应报人数的50%)确认开课,并进行相关安排,编制学生花名册,通知任课教师。

⑦开课。一般从每一学期第2周起正式开课。

在选课走班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第一,优化课时安排。即根据课程类型与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程教学时间,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深挖课程资源。包括多方整合课程辅导力量,积极拓展课程辅导场地,借助现代网络资源等,从而保障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第三,做足整合工作。比如把地方课程与历史与社会课相整合,把德育课程同其他课程、活动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地方课程中的社会实践要求和专题学习内容加以整合等,进一步推动课改工作的高效进行。

2.在教学方式上,探索自本导向课堂教学策略

为切实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我校努力探索自本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自本课堂,是继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的传统的师本课堂向以学为主、关注教学意义的生本课堂转变之后的又一次“华丽转身”或“痛苦蜕变”。因为我们认为,生本课堂中的“生”,大多指的是班级学生这个群体,即生本课堂是以群体学生为本,以假想化、符号化的抽象学生为本,对每一个性格迥异的鲜活生命的关注不够。而自本课堂,是从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进入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不分彼此的“第三种教学关系”,它是一种能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关系。这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重心更加明确。目前,我校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学习兴趣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鼓励学校教师积极探索实施差异教学。我校通过差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校实施差异教学的步骤如下:

(1)进行差异评估。即根据初中学科的特点,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乃至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进行考察评估。

(2)实施动态分层。即在差异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动态管理等方式,使学生充分适应分层分类教学活动。

(3)开展差异教学。即通过制定个性化目标、设置多元化任务、开展合作性学习、进行差异化指导,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4)实施多元评价。即通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

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要转变教学理念,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甚至将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利用。

(2)要重视认知基础和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帮助学生做好必要的课前铺垫。

(3)开放与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分层与分类的学习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教师协作与学生合作,大面积的及时反馈与多元评价,多种学习机会与平等和谐环境,可选择的多种类型的作业,都是差异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程评价

1.对分层走班教学的课程评价

对分层走班教学的课程评价,我们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教师方面

①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听课评课、查阅资料、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价教师是否按要求制定教學计划、编写教案,其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

②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随堂听课、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

(2)学生方面

①学习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所提升,参与度是否有所提高,在学习中是否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②学习结果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考查、作业观察、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习成绩和相关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掌握了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选课走班教学的课程评价

对选课走班教学的课程评价,我们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课程方面

①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结合课改领导小组与学生、家长、教师等的反馈进行,评估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课程规划是否符合国家课程的要求,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课程资源与条件是否充分,课程组织与实施是否合理有效等。

②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认真检查、随堂听课、巡课记载等方式进行,关注教师是否按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巡课记载等方式,关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课堂参与是否充分,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

(2)学生方面

①学习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问卷调查、巡课记载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对该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否充分,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团结合作的意识等。

②学习结果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关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相关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和家长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

3.需要说明的情况

(1)对其他课程的评价主要参照国家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进行。

(2)为与感恩课程、包容课程、进取课程相协配,我校同时建立了“感恩”“包容”“进取”系列评比机制,比如“感恩”系列,在班级层面评比“感恩标兵”,在学校层面评比“感恩之星”,再推荐到市级层面评比“十佳慈孝好少年”等。

(3)学校目前正积极探索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五、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管理工作,学校成立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建江

副组长:王仲仪 岑立军 陆孟乔

组 员:徐利波 章建平 蔡炉杰 刘建设 郁燕旦 胡威聪 张 鑫 张赞赞 孙福来 刘煜华 毛国永

课改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由其他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教学副校长任执行组长,负责课改领导小组的具体运作。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成。课改领导小组常务工作由教导处负责,包括召集、协调、保障等工作。除共同进行商议、评审、决策外,分工如下:

[成员 分工 组长、副组长 把握方向,负责决策。 执行组长 负责课改领导小组的具体运作。 教导主任 负责课改领导小组的常务工作。主管二类课程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包括课程申报、学生选课、教师管理、课程实施过程监督、资料收集等具体事务。 政教主任 负责学校德育类校本课程的申报工作,提供相关课程需求。 教科室主任 负责学生、家长课程需求调查,以及学生课程评价的调查工作,负责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问卷分析情报。 教研组长 负责本组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等的组织和辅导。 年级组长 负责本年级课程实施的管理,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参与相关年级的课程评价及审核工作。 ]

(二)制度管理

制定并完善课程改革相关的配套制度,如课程申报审核制度、三类课程的管理办法、课程实施评价制度与奖励制度、学生课程选修管理制度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课程保障

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各方条件保障和专业指导。

1.改革学校管理,为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与管理保障。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课程实施提供后勤保障。

3.重视师资培训,加强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为课程实施提供业务保障。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环境核心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金融行业的资产交易面临着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变革,金融行业已经进行了很多结构性调整。雇佣大量交易人员进行金融操作的时代结束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技术研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在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下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展望了智慧金融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慧金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银行管理

一、人工智能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证券以及保险行业都已经大量融入,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工作成本。例如,摩根大通公司的一款合同分析软件能够代替36万小时的人工服务,而且错误率大大低于人工领域。①

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是深度学习算法以及大数据,而深度学习算法的基础是大数据,能够源源不断产生大量数据,同时依赖这些数据的行业将会需要人工智能的介入。跟保险与证券业务有关的行业很早就已经介入自动化的研究,在数据采集、存储以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内这些行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规划建设大数据处理系统,如今已经能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真正的核心技术构造方式,由于金融市场存在大量数据噪声,并且具有多维度特征,可以用非线性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弱数据维度和噪声,相比起传统金融模型,非线性方法可以利用大数据训练来改善模型,使之更接近实际情况,从而可以动态预测市场,增加预测的精确性。

在传统金融行业,人们已经习惯于技术分析人员的传统处理方法,根据数据发明简化的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情况不断改进,使之适应新出现的情况,不管这些模型有多出色,毕竟只是对多维度的数字空间的模拟,只是对发生在数字世界的规律的近似,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产生很大偏差。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很好规避这些传统方法带来的不利影响,能比传统人类分析员精确几个数量级。

比如对于股票行业来说,股票经纪人最多只能熟悉几百只股票的涨跌规律,根据自己熟悉的数据制定出简化的交易策略。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化交易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加入上万个变化因素,同时还能考虑到场内外的各种影响因素。既可以注意全世界每只个股的交易情况,又能关注各市场的整体变动规律,能够多维度地计算股票发展走势,找出人类交易员难以发现的股票交易规律,获得普通交易员难以企及的交易收益。

二、金融领域中最适合应用人工智能的行业分析

在金融领域中,客户的数据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强特征数据只占总量极小的一部分,而弱特征数据则是海量的,比如电子商务数据、设备数据、位置与行为数据等。金融行业与社会各行业都存在着巨量的交互作用,產生了大量未经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缺乏结构性组织,难以用传统方式进行分析。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训练出有用的风险控制模型,为决定是否借贷给客户提供重要依据。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用在量化交易领域,可以应用的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券、期货与外汇等方面,量化算法基于大数据建模,能够为机构和个人提供详尽的投资建议,能最大限度地使金融资本收益最大化。

密歇根法学院曾经做了一个估计:现在股票市场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交易由计算机完成,同时,计算机运算还带给期货市场60%的收益,在国债市场则产生有50%的收益。并且,在对冲基金领域,人工智能的表现也胜过传统对冲基金。

从2013年开始,资产管理公司Castle Ridge Asset Management在股票管理中使用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学习系统,其回报率可达到每年32%。这样的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在一项公司收购项目中,该系统赶在24项收购计划公布之前就做出了成功预测。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蛛丝马迹的数据异常找到内部交易信息。

在信用风险防控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能有所作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公司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个行业需要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精准地估算,以确定其风险程度,由于客户量大,涉及的数据量也异常庞大,用传统方法很难估算,而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却大有用武之地,能对大量参数的多维度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得出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能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还有安全防护中的身份认证系统。近年来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银行安防体系获得了很大发展,现在使用支付宝或者手机银行时都要用到脸部识别技术确定身份。而且银行还可以对进入银行的人员进行甄别,确保没有危险人员混入保密区域。

金融行业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人工智能成功应用案例。目前,美国的Wealthfront、德国的Finance Scout24都已经在投资理财中大量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基金Rebelion曾经提前计算出2008年的股票市场崩盘。惠普按照传统方式给希腊债券评为A级的时候,Rebelion就已经给出了F级这样的评价,比官方最终决定降级处理提前了一个月。基于人工智能的Cerebellum拥有900亿美元,自2009年以来一直没有亏损。

国内应用人工智能比较成功的是蚂蚁金服,目前涉及的领域包括互联网小额贷款、资产配置服务和保险客户服务。智融金服的风险控制体系每月能放款120万笔,使用机器审核只需要8秒的处理时间。招商银行也早已开通了可视化柜台。旷视科技公司的核心技术是机器视觉,利用这项技术可以为金融领域提供身份识别与验证解决方案。

三、量化交易应用实例分析

人工智能在量化交易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量化交易的根据是已经发生的历史数据,但证券的特点是当前价格多数情况下不代表价值,而是对该证券的预期。未来的价格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消息层面,历史数据上并未包含这层信息,这被称作过拟合现象,是量化交易中的典型问题。

当然,事实证明光考虑历史数据是不够的,正确的预测还要考虑到消息层面,需要从人类的社交网络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需要解读大量网络文本,处理很多人类语言,将这些数据转换成能分析的数据,抽取影响市场关键因素。传统的量化交易模型从其本质上来说是静态的,如何交易都被事先编程所限定,例如利用动量原理来做交易策略,在一定时期内会起作用,但时间一长就可能失效,而基于人工智能的交易策略则会随时根据市场信息调节策略,实现动态交易。

比如文艺复兴科技是一家使用量化交易的对冲基金公司,其中的大奖章基金表现极为出色,年平均回报率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②。大奖章基金的预测模型就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系统。大奖章基金的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被认为是对冲基金界的王者,同时也是量化交易的鼻祖。西蒙斯的投资理念与传统方法不同,主要依靠数学模型,而数学模型的运算完全依据电脑。数学模型可以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再综合历史信息做出交易决策,西蒙斯相信电脑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传统的投资策略倾向于定性分析,而让电脑代替人工进行分析,就可以在整个市场中寻找投资标的物,投资的理念需要转化成具体指标和参数,并按照程序去运行,能实时跟踪市场的变化情况,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处理投资指标,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使收益达到最大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可以大规模处理堆积如山的历史数据,使得投资以远超传统方式的规模发展起来③。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进行大量短线交易,充分利用大数据捕捉股市上微小的波动。该公司招募了大量拥有数理背景的博士毕业生作为研究团队主要成员,每周需要像开科研会议一样,聚集在一起分析模型的优劣。机器决策一旦完成,交易员会迅速投入操作,充分利用短线交易获取利润。由于交易量过大,有时候甚至占到纳斯达克整体交易量的十分之一。

四、国内金融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前景

根据原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全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备开始实施新的数据管理方法,以此提高机构内部经营管理效率。中国的金融行业目前面对海量的金融数据还存在着处理能力低下的问题。我国的银行机构很早就开始实施电子化应用了,数据管理的资金投入也不小。但是,各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流还存在很大障碍,只有系统整合各机构的数据管理能力,才能实现数据的顺畅流通以及合理分析处理。基础银行网点装备的智能设备需要大数据分析的支持。人工智能中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大数据的积累和管理。这就需要各相关机构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合作。

2018年年初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金服合作,尝试着在电子支付领域实施深度合作。金融机构本身也在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组建金融云公司,用于承接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批量上云的服务。目前银行业数据进行云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很多银行已经逐渐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力度,并在各个业务环节中都加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运营效率。

原银监会早在2016年就对国内金融机构提出,银行业需要实施云计算技术应用,并且要逐渐完成行业结构转型。在“十三五”结束之前,所有基于互联网的数据系统都要转移到云计算平台④。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是大势所趋,各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将深刻影响未来金融业发展。

五、制约应用人工智能的因素以及解决方案

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数据资源方面产生的问题最多。很多时候,银行内部的已保存数据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原因是数据过于分散地保存在不同系统,而且这些数据没有做结构化处理,只不过以各种业务凭证的形式存储起来,难以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无法发挥其潜藏的价值。另外,银行以外的数据包含着客户的重要信息,如果能适当整合,就能建立关于顾客真实情况的评估体系,目前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目前国内数据交易市场还没有达到规范水平,主要表现在相关的行业标准还没有完全确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还没有相应的国家职能机构制定出合理的监管规则,来监督规范市场的实际运作,行业无法健康顺利发展。数据交易中还存在着交易形式混乱,没有统一定价标准的问题。不同来源的数据在格式上没有统一起来,内容上还存在不完整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数据的分享与交换。

在技术支持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一些商业银行中从事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技术人员数量较低,还远比不上社会上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从事数据分析的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是缺乏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目前供职于商业银行的技术人员多为软件开发和系统运营维护人员,进行一些日常的数据库管理,能进行系统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人员非常缺乏。

人工智能应用于银行业还需要统一的标准,但在我国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于金融机构还需要探索,因为人工智能本身也处于研发阶段,需要机构以外的厂家协调合作,共同开发,以期能建立起合理的行业规范。

在数据安全方面也面临着重大挑战。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业务数据,而网络平台可能存在技术性漏洞,容易招致网络攻击,造成内部与外部的数据泄露与篡改,导致银行与客户蒙受损失。人工智能技术为银行业服务的同时,也为黑客提供了攻击金融网络的工具,黑客可以借此攻擊网络贷款的访问接口。人工智能能够提供各种智能服务,比如智能理财顾问和智能客服等,在银行的运营过程中,智能服务可以应用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但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以模型为基础的,模型本身也会出现漏洞产生错误,这也是风险之一。

最后,对人工智能的监管也存在困难,人工智能的运作依靠数据模型,要通过深度学习来产生决策方式,这个过程难以准确追踪和做出评价,是个黑箱问题,而金融机构的数据经常需要追溯来源,两者存在矛盾。人工智能的权利与责任如何定义目前也还不明确,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成本。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充分地挖掘出数据中存在的商业价值,需要把金融机构的内部与外部数据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整个行业中建设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在数据处理方面应该给出统一标准,数据模型应该能融合处理各种数据,全面处理来自银行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社交平台、购物平台、电信网络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相关数据,完成数据结构化处理,为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学习所需的规范数据。另外还需要认真拓展数据来源,理顺行业内部各系统各部门的数据储存与交流方式,拓宽银行业以外的数据来源,为大数据提供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还需大量高端人才的加入,商业银行需要调整技术研发人员的构成,加大对数据处理人员以及高级算法工程师的引进与培养,同时要建立起人工智能专家团队,进一步加强与银行业以外的人工智能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项目完成培养银行技术人才的目的。结合银行已有的知识技术,帮助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优化自己的知识构成,在技术应用中更好地定位自己。在引进人才方面,变革已有的人事制度,采用有利于优化人才构成的机制,拓展引进人才的渠道,采用合理且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建立利于人才发展的内部机制。

注释:

①英途微信公众号,2017.3,华尔街失守,摩根大通的AI将36万小时的工作缩至秒级。

②http://en.wikipedia.org/wiki/Renaissance_Technologies。

③https://mp.weixin.qq.com/s/IB3uL2ouf6U9XjuY3W5kNg。

④https://mp.weixin.qq.com/s/9cgJiRPZw9eFC1fTrAKeBg。

作者简介:周爽,学历:本科,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职务:专任教师,研究方向:营销;刘赟,学历:博士研究生,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职务:专任教师,研究方向:认知科学

环境核心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藏;藏中核心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

一、有关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文献综述

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自29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了不断调整,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开发战略。20世纪80年代末,西藏自治区提出了优先开发“一江两河”流域的战略,并于90年代初正式实施这一开发战略。在西藏自治区“九五”计划中,提出了“以沿边、沿路、沿江为开发轴线,实施据点式开发,轴线延伸,建成中、东、西、北四大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在西藏自治区“十五”计划中,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级决策的构想,提出了“一点三线四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西藏自治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根据西藏现实条件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先开发、重点开发的不同要求,提出了构建各具特色的中部、东部、西部三大经济区,并进一步指出要把藏中经济区建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核心经济区,推进三大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对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孙勇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实施中心开花,一点、两面、三线,由南到北的大三角形发展极方案。洛桑·灵智多杰和张可云教授(1997年)根据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确定了西藏增长极的基本等级体系:第一级为拉萨市,第二级为日喀则市、昌都,第三级为那曲、泽当、八一、下司马·帕里、樟木·充堆等共六级体系;并指出了西藏区域经济增长轴主要以雅鲁藏布江和318国道(林芝-聂拉木段)为主。王天津、罗绒战堆、格桑卓羁(2002年)指出:应当选择关键性区域,相对集中布局生产力诸要素,建成若干具有较高投入产出效益的规模经济基地;并进一步指出“一江两河”和“三江流域”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重心战略。赵曦教授(2005年)提出了支撑西藏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的生产力布局战略结构,即以纵向的青藏铁路和横向的拉萨至日喀则、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形成“丄”形生产力布局骨架,以城市发展为依托,构建以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极,以“丄”形轴线和交叉节点为中心构建完善的区域经济网络和城镇发展体系,带动整个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西藏“三大经济区”为视角,以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产业集群化理论和区域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以拉萨带动日喀则、拉日领跑藏中、藏中辐射全区的总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进一步对积极构建藏中核心经济区,推进西藏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和对策进行探讨。

二、构建藏中核心经济区的可行性

1 藏中经济区的基本概况

藏中经济区是西藏开发历史最早的区域,该经济区除那曲外,气候较温和、地势较平坦、海拔较低,具有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从表1表2数据可以看出,藏中经济区是西藏经济区域的主体部分,是西藏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其在经济地理位置的临近性,决定了构建藏中经济区极具可行性。事实上,藏中经济区在西藏区域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是西藏区域经济的“心脏”。

“注:本文中涉及到的图标、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2 经济基础设施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经济基础设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藏铁路的通车、林芝机场的正式通航以及印度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开,通,使藏中经济区基本上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以青藏铁路为主导,以川藏、青藏、中尼公路为骨干的交通运输网。随着拉萨至日喀则然后通直亚东、拉萨至林芝铁路支线的开工建设以及贡嘎、邦达、日喀则和平机场的改造,这种包括铁路、公路、机场、管道、普通运输干线在内的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必将促使区内、外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核心经济区域集中,以便发挥出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3 资源禀赋方面

藏中经济区内,尤其是“一江两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富,是西藏粮油的主要产区。区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拉萨地区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铜、锌、大理石和地热等20多种;日喀则地区已发现铁、铅、云母、水晶等14种矿种;那曲除拥有丰富的畜牧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钾、锂、硼矿、天然碱、湖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林芝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此外,藏中经济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些具有独特优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加快藏中经济区的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带提供了先天条件。

4 科技教育方面

藏中经济区内的拉萨市的科技教育水平在西藏自治区中是最高的。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西藏自治区在6周岁及6周岁以上受教育人口中。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分别是9962人、340人,其中藏中经济区分别是9144人、296人,仅拉萨市分别拥有6406人、217人,分别占西藏自治区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总数的64.3%和63.82%。藏中经济区几乎拥有了全西藏绝大部分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这对加快藏中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创新能力强、辐射面广的经济区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 政策方面

签于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乃至低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中央给予了西藏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从1952年至2004年,国家给予西藏财政补助为9697544万元,占西藏财政总收入10337496万元的93.81。尤其是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加速器”作用。

三、构建藏中核心经济区

1 规划为先,加强协作

其一,大胆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的成功经验,尽快成立藏中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委员会或协调小组,就该经济区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特色产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区域市场体系建设等重大项目进行协商规划,其二,依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科院、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等科研院所,就关于藏中经济区外内合作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为藏中经济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提供长期的交流平台。

2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特色产业建设

(1)藏中经济区拥有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藏”字号产品,把产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最佳途径

就是发展特色产业。根据藏中经济区的区情,以特色农畜牧业加工业、特色旅游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和优质矿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形成几条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业带,如青藏铁路牦牛产业带、“一江两河”流域优质粮油产业带等。

(2)加快藏中经济区的第一产业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农产品行业协会+基地+农户”为依托,将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农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延长农牧产品的产业链条,促进农牧业走上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藏中经济区的第二产业发展要抓重点。主要是依托经济区内的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一批竞争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高原绿色生物产业、藏医药业、优质矿产品业等,形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拳头”产品。

(4)藏中经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是旅游业的大发展。必须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依托西藏文化资源的神秘性、原始性、高原性、宗教性等特征,走出一条“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文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道路。不断开放旅游市场,拓宽旅游区域,形成高原品牌形象突出、设施配套齐全、服务水平高的大旅游产业体系,以带动藏中经济区的相关产业发展。

3 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藏中经济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从区内生产要素分散、市场规模小、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的区情出发,积极构建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交通枢纽型、农牧业综合型、特色旅游型、边境口岸型等多元化的城镇体系,特别要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步伐。要坚持规划为先,在规划时要与新农村建设和农牧民定居工程、生态搬迁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要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特别要不断增强拉萨市、日喀则市两个双核城市在藏中经济区内的辐射能力,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文化流为纽带,实现资源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4 坚持制度创新,为藏中核心经济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构建藏中核心经济区必须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进行创新。藏中经济区非正式制度的创新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藏中经济区各族人民的商品经济观念、市场竞争观念有所转变,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距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在藏中经济区内必须进行思想大解放,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西藏区域经济的大发展。

“注:本文中涉及到的图标、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责任编校 夏 冬)

环境核心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写作;练笔教学

作者简介:彭香玲(1981.03-),女,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龙山街道百花完小,中小学一级教师。

一、引言

小练笔教学是指通过让学生进行短小的写作练习来培养其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的实施形式较为多样,便于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设计写作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有显著的效能。教师可将此方法积极应用到小学写作教学中,以持续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二、小练笔教学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小练笔的篇幅一般较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借助短小的写作行为,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应用外显的平台。相较于常规的写作,这种小篇幅的写作不会给学生带来负担,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对优美的文本内容产生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深厚的文化素养,达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效果。

小练笔教学耗时比较短,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加快学生的写作知识积累,并持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此外,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可以将注意力聚焦于话题分析,更加仔细地处理自身的思维过程,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三、小练笔教学的运用原则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应用小练笔教学法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趣味性原则。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涵,对此内涵的阐释可以借用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小练笔教学中秉承此项原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第二,生活化原则。教师应将小练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化品位,提高核心素养。

第三,以逻辑能力培养为重的原则。培养逻辑能力是写作教学的核心目标。写作教学的初衷就是锻炼学生能够针对某一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运用逻辑能力将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逻辑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从核心素养角度来看,写作练习过程又可以视为语言技能的培养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写作锻炼本身来说,还是从核心素养培养来说,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都应当是小练笔教学的重点。

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论小练笔教学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小练笔仿写教学的应用

1.句段仿写

从本质上看,人的学习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获取语言等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模仿他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因此仿写是一个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写作练习途径。在小练笔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仿写为依托,让学生对句段、篇章这种短小的文本进行仿写,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经过筛选的用词优美的文章,教师可以将这些文章作为仿写的案例,摘选用词优美、修辞精致的句段让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逐步掌握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强化其写作能力,同时借用美文熏陶学生的人文审美,发展其核心素养,深入优化小练笔教学的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句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作为写作案例,让学生运用该句段的句式“有的……有的……”让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此句式,提高写作技能,并学会从句式运用的角度欣赏文字的美感,提高學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篇章仿写

篇章是较长一些的文本,其能够完整地展现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将篇章仿写作为小练笔教学的应用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自身的写作思路,使写出来的内容更具逻辑性,顺利表达出内容,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在语言技能层面的发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引领学生学完一篇有题材代表性的课文之后开展小练笔教学,让学生进行同题材的练笔,强化学生对某一题材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内的植物,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并运用比喻等手法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核心素养。

(二)小练笔续写教学的应用

1.找准续写切入点

在写作教学中,续写也是一种常见的小练笔教学应用策略,此项策略对于强化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具有显著的效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留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留白展开想象,以课文内容为背景进行续写。通常来说,这些留白伴随着相应的标点符号一起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为省略号。教师可以将省略号出现的位置作为续写切入点,根据课文整体思路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找准写作中心和方向,顺利完成写作。

2.结尾写作锻炼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作者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提高文章的艺术塑造效果,通常会采用开放式的结尾。教师可让学生基于此展开想象,续写一小段结尾,发展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让学生续写的内容更加合理,教师需要先对文章内容进行细致的剖析,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课文中的人物、事件和事物,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创作。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小练笔改写教学的应用

1.缩写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小练笔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学生创作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发展。小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有限,不具备足够的文学创作能力,难以独立实现写作创新。对此,教师可以考虑采用缩写的方式实现小练笔改写教学。从本质上看,缩写是学生基于既有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此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创作,启发其创新思维,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因创新能力不足而无法顺利完成写作创新任务,深入优化小练笔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优美的课文段落缩写为诗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通过仔细品味文章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和改写再创作,强化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与文学品鉴能力。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太阳也不知道这个”这一段作为文本,让学生将其缩写成为一首诗歌,使学生仔细品味这段文本的语言运用,体会语言的美感,强化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实现核心素养教育。

2.扩写

除了缩写以外,扩写也是锻炼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扩写中,学生需要先深入体会文章内涵,然后用语言将自身对内涵的理解表达出来,由此锻炼语言技能,发展写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部编版的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内涵丰富,用词优美。学生对这些诗歌进行扩写,可以更加深入地品读诗歌内涵,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同时,大多数诗歌的内涵表达较为含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扩写空间,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以《稚子弄冰》这首诗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诗歌的含义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扩写,描述出诗歌中阐述的“脱冰作戏”的童趣场景。学生在扩写中调动自身的创作思维与知识积累,实现知识、思维的外显,锻炼创作能力,同时能加深对诗歌的审美理解,优化核心素养[1]。

(四)小练笔感悟总结写作教学的应用

1.语句感悟总结写作

在文章中,一些语句会发挥升华主題的作用,合理运用语言总结此类语句,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文章更有质感。帮助学生学会组织语言升华主题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主题升华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小学生通常无法准确地理解,这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不能有效组织语言完成主题升华的描写,影响了写作质量[2]。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对课文中升华主题的句子进行感悟总结写作,深入思考品读此类句子的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内容,从而逐渐理解主题升华的内涵,并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主题升华,提高小练笔教学法的应用效果[3]。

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一些小学生可能无法独立找出文章中升华主题的句子。因此,教师需要在小练笔环节之前,引导学生寻找出文章中升华主题的句子,帮助学生清晰感悟、总结写作的对象,为后续的写作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小练笔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升华主题的句子,再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明确升华主题句,最后要求学生仔细品读该句,并写出一小段感悟,进行感悟总结写作。

2.主题感悟总结写作

主题感悟总结写作,即文章的读后感。在写作教学中,读后感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强化学生的写作功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读后感写作任务可以引领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进行深度剖析,发展学生的文学审美、文学感悟等方面的核心素养,让写作教学更加迎合全人教育理念。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上述练习,教师可运用小练笔教学法,缩短读后感篇幅,灵活地将此环节安排到各类课程教学方案中,优化写作教学效果。在小练笔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在课堂上抽出一小段时间,让学生用几句话描述读后感,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完毕后将读后感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灵活地运用小练笔教学,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核心素养。

(五)小练笔教学应用的注意事项

1.适当降低自由写作难度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待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写作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知识与素材积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将小练笔教学应用到自由写作教学中,使学生的写作环境更加轻松。

一般来说,小练笔自由写作训练仅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写作方向,如写一篇记叙文,写一篇说明文等,需要学生围绕自身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写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知识运用等能力,提高写作教学效果。但应当注意,考虑到部分小学生的创作力、知识积累极为有限,往往难以独立完成自由写作,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练笔自由写作教学时,要做好前期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顺利完成小练笔自由写作任务。在前期引导中,教师可以考虑采用问题导学这类启发性的教学措施,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清晰写作思路,强化文学创作能力,使自由写作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2.优化教学评价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建设中,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各项教学措施的落实效果,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推动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教师在开展小练笔教学时,可以基于核心素养内涵,建立配套的教学评价指标,如文化素养、学习习惯等,以评估小练笔教学手段的实施效果,并明确此教学法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然后科学地设计小练笔教学的应用方法,推动写作教学的优化。应当注意,教师要采用多评价主体的形式完成教学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具体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多主体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参考价值,为优化小练笔教学应用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小练笔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效能,有助于小学写作教学的发展。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借助科学的小练笔教学方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丰富文化积淀,形成人文情怀,达到核心素养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见,小练笔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明娜.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J].文学教育(下),2021(03):124-125.

[2]文泽兰,倪喜凤.“练笔”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5):123-125.

[3]王建峰.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197-198.

上一篇:环境控制论文下一篇:环保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