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范文

2023-05-07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才能够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1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工作有着很高的重要性,以下从提升环境保护全面性、防止环境质量下降、明确环境保护实质、完善环保基本职能等方面出发,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1.1 提升环境保护全面性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保护的全面性。众所周知随着当代科技的持续进步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时期的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在这一阶段里,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充实,包括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工作在内的检查内容都开始构成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由于这几项环保工作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这一前提下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发展,实际上为更加优秀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与基础,这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1.2 防止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切实的防止环境质量的下降。通常来说法制化的迈进对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系统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由于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从保护环境这一点上着眼,这意味着有关部门可以根据项目本身具备的特点以及其应对的问题来制定出必要的保护措施。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用到的监测手段通常包括了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等可以对于环境质量进行表述的内容,因此这代表着检测的对象应当包括了空气与水,还有与之对应的生物个体。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判定分析时,应当确保考虑的全面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防止环境质量下降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并且密切的监控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减少环境质量下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起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明确环境保护实质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质所在。有关部门在明确环境实质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深刻贯彻环境监测是为环境执法服务原则,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为环境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在明确环境保护工作实质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对于必要的监督职能起到履行的目标,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举证工作起到相应的助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选择以环境监测工作来为进一步的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保护做好基础,最终能够长期为环境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4 完善环保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工作可以有效的完善环保基本职能。有关部门在完善环保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环境为对象的原则,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灵活的使用包括物流理论、化学方程式在内的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来对于污染物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工作。其次,有关部门在完善环保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例如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统计学作为研究的基础,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影响

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着诸多意义,以下从现状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与跟踪评价、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关系、具体影响分析、环境监督工作等方面出发,对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2.1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进行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于项目的监测工作起到帮助,这实际上是高效预测与评价工作开展的基础,从而能够以此为前提来制定出更加细致的监测技术。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当在项目已经建设且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继而判定这一项目建设后对于这一地域的环境是否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有着足够的了解,从而能够将其划分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2 预测与跟踪评价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起到预测环境和环保追踪的效果。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预测和环保追踪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对于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都有着足够的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诸如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其次,工作人员在进行跟踪评价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在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对于评判制度进行相应的反省与改进。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项目建设后应当对于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进行细致的判定,并且以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判定结论的可靠性。

2.3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关系

工作人员在理解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这两项工作的关系时首先应当对于其体制有着深刻的了解,即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因此这意味着这两项工作可以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其次,工作人员在理解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这两项工作的关系时需要注意到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环境监测应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环境监测所得数据应按监测报告相关要求的形式出具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环境监察的职能。

2.4 具体影响分析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关键在于具体影响的分析。工作人员在对于环境监测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时首先应当考虑到不同的建设项目的影响要素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在内的生态要素都是不容忽视,并且起到重要影响的因素。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影响分析时,还应当对于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承载力也要有着明确的判定。,最终能够达到良好的预期环境监测工实效。

2.5 环境监督工作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后续是环境监督。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判断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这必须进行环境监测。其次,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是否改变环境现状。与此同时,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监测工作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3 结 语

结合环境监测始终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应当全面的结合环境监测工作,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J].环境科学文摘,2013,(20).

[2] 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传授环境监测技术[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4,(25).

[3] 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J].环境监测 管理与技术,2014,(1).

[4] 周涛.论环境管理启动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J].陕西环 境2015,(1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范文第2篇

1.1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明确评价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分析论证本项目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指出现实存在与潜在的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本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目的,同时也为做好新孟河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目标任务

(1)针对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结论。

(2)提出符合当地环境特征的环境对策、环境管理模式及环境监测方案。 2.编制依据

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4月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2月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修正;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2.1-20

11、HJ 2.2-200

8、HJ 19-2011);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新孟河的通知》(国办发[2004]1号);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于2008年8月修正;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11月国务院令第326号修正 2.2 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环境》(HJ/T19-1997); (4)《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3.主要工作内容 3.1工作内容

(1)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资料收集

a.项目情况系统了解,包括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包括工程量和工程布置,工艺设计等。

b.新孟河拓浚工程项目区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气象条件、植被状况等。

c.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对当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拆迁情况、对当地植被水系的影响和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d.新孟河拓浚工程目前建成的绿地系统、排水系统,及其效果分析。 (2)通过现场踏勘进行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a.主要施工内容(施工期间地表面大部分裸露,对此是否会导致水土流失)

b.项目场址附近主要是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分布,主要污染源调查 c.生物多样性调查,如鸟类、爬虫类、小兽类、两栖类、昆虫类种类及数量 d.本项目运行后排放的污水去向,是否达到对应的排放要求,对周围水体水质有无影响。

e.果岭等植草养护是否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杀虫剂,是否造成面源污染

f.草坪修剪及各类水泵、送排风机采取适当的减振、消声、隔声措施后是否会对周围居民产生不适感(噪音)

g.项目运营后,废气来源

(3)进行建设项目对环境介质(空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4)提出合理、实用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对策; (5)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7)编制环评报告书。

注意:公众参与贯穿全过程:征求公众对于钟山新孟河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及重点关心的环境问题,以完善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

4.工作进度安排 分为4个阶段:

(1)资料收集、分析阶段,2012年10月8。

(2)前期研究阶段,2011年10月9。

(3)环境影响分析、评价阶段,2012年10月8日至2010年10月10。 (4)报告书编制阶段,2012年11月以后。 5.保障措施

(1)为确保新孟河拓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方参与此次工作的环评技术人员会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文件(包括最新公布、实施的技术导则、环境标准),对涉及评价的行为负起责任,全面履行委托合同要求。

(2)我方环评技术人员会尽快熟悉工程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提供的所有施工图纸及各有关工程资料),并就对其中技术细节的疑问(涉及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面)坦诚求教,与贵公司做好适时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我方会适时召开环评工作开展的会议,对已完成部分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认真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同时做好书面交底工作,以便工作程序有据可查。

(4)如在某一阶段发现问题,导致工作无法按照预期开展,我方会应灵活调整工作进程,合理利用时间,按要求完成工作。 6.可达性分析

我方在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与委托方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此次钟山新孟河拓浚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该工作方案内容紧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且与环评报告书要求相契合。工作进度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 综上所述,该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可行性。 二. 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在小组的组织下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2.成立技术小组,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技术小组主要负责规划大纲、文本、图件的编制。及时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协助各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确定工作管理制度、原则等,参考相关规定,注意征求有关人员意见。

建设一支专家团队,将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方案具有科学专业的依据。 3.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工作人员开展环境法制、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环境规划与标准、重大国际环境问题与履约等环境战略和理论方面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 4.及时开展工作会议

在各部门的协助下进行工作分析,交流现阶段工作方案的实施进度,提出讨论并解决工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工作心得,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工作计划进行合理的修改,确保工作更有效、更及时的完成。 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使工作小组有充足的经济基础,免去后顾之忧,排除经济限制的难题,作出更好的规划。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逐步增加投入,强化监管,发挥环保投入主体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把环保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正常支出科目,并逐年有所增加。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利用市场和开放的机制,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不断拓宽筹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 6.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规划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名的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开展环境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把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作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环境宣传教育要向农村扩展,逐步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7.合理分配任务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范文第3篇

(一) 建设项目的意义

(二) 工程概况

1、 黄河水院新校区规划概况

2、 黄河水院新校区环境因素分析

(三) 周边环境现状

1、 自然环境现状

2、 社会环境现状

3、 环境污染现状

(1) 水环境境污染现状

(2) 噪声环境现状

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4号)

二、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130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北京百花山等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国办发[2008]5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4号)

三、部门规章与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环境行政复议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4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 第2号)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再次登记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43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 2008年第35号)

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行政区域范围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30号)

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时间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28号)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95号)

关于印发《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通知(环发[2008]92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环发[2008]69号)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关于印发《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环发[2008]15号)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89号)

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30号)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发[2007]10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

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有关“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及相关法律责任适用问题的复函(环函[2008]308号)

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的通知(环办[2008]92号)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85号)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

四、产业政策与强制淘汰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

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35号)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产业[2008年]第15号)

黄磷行业准入条件(产业[2008年]第17号)

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26号)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14号)

关于《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和《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修订公告(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13号)

关于停止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生产流通使用的公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2008年第1号

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8]1752号)

关于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8]98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外资[2008]1773号)

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08]61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485号)

关于印发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07]3662号)

关于降低畜牧业生产建设项目环评咨询收费加强环评管理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8号) 关于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含氢氯氟烃生产项目的通知(环办[2008]104号)

五、名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1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8年第36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范文第4篇

(一) 建设项目的意义

(二) 工程概况

1、 黄河水院新校区规划概况

2、 黄河水院新校区环境因素分析

(三) 周边环境现状

1、 自然环境现状

2、 社会环境现状

3、 环境污染现状

(1) 水环境境污染现状

(2) 噪声环境现状

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4号)

二、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130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北京百花山等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国办发[2008]5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4号)

三、部门规章与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环境行政复议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4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 第2号)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再次登记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43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 2008年第35号)

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行政区域范围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30号)

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时间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28号)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95号)

关于印发《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通知(环发[2008]92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环发[2008]69号)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关于印发《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环发[2008]15号)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89号)

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30号)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发[2007]10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

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有关“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及相关法律责任适用问题的复函(环函[2008]308号)

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的通知(环办[2008]92号)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85号)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

四、产业政策与强制淘汰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

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35号)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产业[2008年]第15号)

黄磷行业准入条件(产业[2008年]第17号)

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26号)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14号)

关于《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和《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修订公告(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13号)

关于停止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生产流通使用的公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2008年第1号

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8]1752号)

关于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8]98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外资[2008]1773号)

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08]61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485号)

关于印发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07]3662号)

关于降低畜牧业生产建设项目环评咨询收费加强环评管理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8号) 关于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含氢氯氟烃生产项目的通知(环办[2008]104号)

五、名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1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8年第36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范文第5篇

(一) 建设项目的意义

(二) 工程概况

1、 黄河水院新校区规划概况

2、 黄河水院新校区环境因素分析

(三) 周边环境现状

1、 自然环境现状

2、 社会环境现状

3、 环境污染现状

(1) 水环境境污染现状

(2) 噪声环境现状

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4号)

二、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130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北京百花山等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国办发[2008]5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4号)

三、部门规章与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环境行政复议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4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 第2号)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再次登记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43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 2008年第35号)

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行政区域范围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30号)

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时间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28号)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95号)

关于印发《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通知(环发[2008]92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环发[2008]69号)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关于印发《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环发[2008]15号)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89号)

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30号)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发[2007]10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

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有关“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及相关法律责任适用问题的复函(环函[2008]308号)

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的通知(环办[2008]92号)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85号)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

四、产业政策与强制淘汰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

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35号)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产业[2008年]第15号)

黄磷行业准入条件(产业[2008年]第17号)

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26号)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14号)

关于《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和《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修订公告(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13号)

关于停止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生产流通使用的公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2008年第1号

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8]1752号)

关于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8]98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外资[2008]1773号)

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08]61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485号)

关于印发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07]3662号)

关于降低畜牧业生产建设项目环评咨询收费加强环评管理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8号) 关于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含氢氯氟烃生产项目的通知(环办[2008]104号)

五、名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第1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8年第36号)

上一篇:综合素质自我评价下一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