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论文范文

2023-03-26

材料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运而生,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本文就国际工程中新型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国际工程 新型建筑材料 应用

tional engineering.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日益紧张,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节能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世界各国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建筑节能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筑节能产品的认证和管理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环境,降低了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现就国际工程中新型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国际工程中新型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情况

1.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的生产工艺采用现代技术,并将钢铁的耐磨技术移植到墙材生产设备中;生产向大规模、集约型方向发展;生产方法自动化程度更高,普遍采用电脑控制生产全过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砖产量已基本趋于稳定。在产品技术方面主要向大孔洞率、薄壁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粘土砖已成为一种高档装饰材料,点缀于建筑的内外墙。混凝土空心小砌块主要向装饰、轻质、保温、隔热方向发展;加气混凝土制品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国外加气混凝土容重普遍在400-500kg/m3;非承重产品容重降低到300 kg/m3,且原材料大量采用工业废渣。国外建筑复合墙体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隔声效果好等特点。

2.高分子化学建材

国外高分子化学建材发展迅猛。发达国家化学建材产值已超过水泥。欧盟12国化学建材年产量达1000万吨,其中塑料门窗在德国、奥地利的市场占有率为55%;美国、韩国为37%。塑料管在德国的年产量达70万吨;美国PVC管广泛用于冷热水、 煤气、地下暖气、压缩空气和化学液输送等方面。建筑涂料在工业发达国家占其涂料总产量的60%左右。新型防水材料的市场占有率为90%,主要有改性沥青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及高弹性密封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已生产出一系列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塑料门窗隔音、隔热、保温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品种规格多样化(全塑窗、复合窗、聚氨酯窗、玻璃钢窗等);色彩丰富美观、手感舒适、耐久性好、多功能化。塑料管注重提高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使用安全性;注重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研究与建筑的协调、美观;安全防火、使用寿命长的塑料地板在公共场所的使用量日益增加;重量轻、装饰性强、耐腐蚀、施工方便的塑料板材大量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屋顶采光、高速公路隔音墙、公交候车棚等,且品种多样化。国外建筑涂料种类丰富,包括有机的水性涂料和溶剂类涂料,也有无机涂料。就有机涂料的成膜物而言,油脂涂料、天然树脂涂料、酚醛树脂涂料、沥青涂料等为低档涂料。醇酸、氨基、硝基、过氯乙烯等树脂、聚酯、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有机硅橡胶等树脂类涂料即合成树脂涂料为高档涂料。美国建筑涂料以成膜物分类,主要由丙烯酸系列、聚醋酸乙烯系列两大类树脂构成,也有少量的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涂料。高低档涂料的比例通常是反映涂料工业发展水平的尺度,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合成树脂涂料比例都占90%以上。发达国家建筑涂料朝着低污染、水性、有机无机复合、多功能,高性能、装饰效果好的多样化方向发展。功能性建筑涂料由于不仅有保护和装饰建筑物的功能,而且具有其他方面的特殊功能,也成为国外建筑涂料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兴起,对建筑涂料的耐候性要求越来越高,高耐候性涂料树脂的研究开发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涂料研究的活跃领域。目前,最活跃的领域是含氟树脂和有机硅改性树脂的研究。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在国外竞争激烈,产品更新快,向高分子树脂和高分子改性沥青为基料的方向发展;沥青油毡胎基向玻纤胎基、 化纤胎基或树脂薄膜胎基方向发展;屋面防水构造由多层向单层、双层方向发展;施工技术由热熔粘结向常温、自粘、机械固定等方向发展。

3.保温隔热材料

国外矿棉和玻璃棉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率超过50%;泡沫塑料超过40%;硅酸钙和膨胀珍珠岩为5%左右。矿棉及其制品使用先进的摆锤技术。玻璃棉及其制品生产工艺采用一窑多线、一线多头、一头单一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废水、废物回收处理,循环使用,达到零排放,采用碎玻璃作为主要原料。泡沫塑料制品在建筑和工业保温领域应用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主。产品向轻质化、高强度、更长使用年限和更低的导热系数发展。

4.复合材料

以纳米材料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传统材料刚性与韧性难以相容的矛盾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总体上看,复合材料就是将现有的植物、矿物及塑料等材料有机结合,使之展现出更优异的理化性能。在建筑和公共设施领域中广泛应用。如阴井盖、纤维增强树脂筋,混凝土结构修补材料、透明天棚、建筑模板等。复合材料将向着价廉、适用、耐久、成型方便、投资少、材料本身兼容性好、工艺合理,并能尽可能回收利用,以减少环境压力的方向发展。

5.高新技术玻璃

平板玻璃向着控制光线、节约能源、安全可靠、减少噪音等多种功能方向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建筑使用安全玻璃、中空玻璃和镀膜玻璃。英国中空玻璃在新建筑中应用率达100%,在旧建筑的改造中应用率也达70%。

6.高性能混凝土

在欧洲矿渣硅酸盐水泥用量占水泥总量20%;荷兰矿渣掺量为50-70%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占水泥销量的60%;在日本矿渣掺量已占水泥的25%。高强度水泥基材料(MDF、DSP)复合配制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将使混凝土行业能更好地适应建筑施工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要求。

结束语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工作,强制建筑业在新建建筑中执行节能标准,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整个国家的建筑能耗大幅度下降。建筑节能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最基本的条件,各国在建筑中均采用了大量的新型建材和保温材料。如丹麦2005年比2000年采暖面积增加了25%,但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后,能耗却减少了220万吨标准煤,采暖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也由29%下降为16%。由此可见,国外的建筑节能材料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子江.国外节能建筑[J].房材与应用.2003.05.

[2]康盛君.国外建筑节能的实践[J].山西建筑.2009.27.

(作者单位:大连建发建筑设计院)

材料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安全工程;工程安全;施工安全

引言

伴随着我国各项安全管理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在工程施工中,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已成为施工人员的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施工企业的生产设备的临时性,工作环境的多变性,多工种立体作业,人机的流动性,都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因此,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是获得效益的前提和保障。

一、安全工程概述

安全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领域,指在具体的安全存在领域中,运用种种安全技术及综合集成,以保障人体动态安全的方法、手段、措施。安全工程的实践,为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生命和健康得到保障,身体及其设备、财产不受到损害,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安全工程领域尽管涉及面十分广泛,但主要涉及领域限定在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水利工程、公共安全、火灾与消防、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石油化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林业工程等学科领域。安全工程领域研究上述涵盖学科的安全规划与设计、安全施工、安全评价、安全监管、公共安全应急、安全技术与准备等相关的前沿新技术,新课题。

二、安全工程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越来越重视。实现人类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其根本的保证。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从事安全工作。高等院校在此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从事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工作和研究建立、健全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同时,还要为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培养高素质专业安全人才,对改善我国各企业的安全状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分析事故的原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非正常行为,施工机械、物料、生产对象等生产要素都有释放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百分之十左右的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不可抗拒的和原因不明的在百分之五以下,由此可见,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我们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依据。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思想上简单化,依赖性,选择性。经验主义,简单的推断和马虎的工作态度。第二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操作水平,熟练程度不一致,操作水平低,操作不熟练,经验缺乏的人就会较多的出现不安全行为。第三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如超体能,超负荷上岗,饮酒,内心压抑,精神过度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反应迟钝而作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安全的行为。第四是由于外界环境刺激出现行为偏差。第五是非理智行为的原因,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投机、逆反、赌气等心理支配,在生产中表现为违章作业,冒险蛮干,违纪现象等;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那么,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和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四、针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制定安全措施

第一是建立各级安全领导机构。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安全员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在各自范围内要求安全生产。第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进行人的行为的控制的重要办法和手段,项目部要根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素质的高低安排相应的岗位。并让操作者在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后能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接受安全技能训练后能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并能自觉的坚持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接受安全教育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劳动岗位。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技术制定安全教育内容,巩固学习成果。第三是坚持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各级安全组织必须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各方位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果断的消除,不留一丝隐患。安全检查应采用多种形式,如专业检查、突击检查、定期检查和节假日前后检查等。安全检查的重点是劳动条件、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人的工作状态。通过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是使安全管理自始自终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第四是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利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的不安全的行为中,由于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坚持自己的操作习惯等原因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必须根据操作的具体对象制定操作标准,对操作者反复训练,达到安全生产目的。在施工开始时,要把施工方案设计思想、内容与要求向操作者充分交底,着也是安全教育的过程,同时也确定了安全技能教育的时间和目标。第五是正确的处理事故。一旦发生事故,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总结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情节处理责任人,要做到“四不放过”。使每个职工引以为诫,对未遂事故也要同已发事故一样对待,要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制定整改措施,整改要落实到人。

结束语

总之,安全问题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工程建设中,只有保证了建设安全,消除了工程的安全隐患,才能够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为工程的投放运行提供保障。安全问题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要求提高安全意识,重視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科学的制度等来切实保障,才能够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等。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2004~2010)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何学秋等主编.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3]王福成.《安全工程概论》.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材料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金属材料;焊接

引言

金属材料加工在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中是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中的难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現实意义。因此,它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金属材料的成型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家层面也将受到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最终使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新的创新与突破,这对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非常重要。

1金属材料加工现状分析

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和未来的使用过程中都需要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金属材料,这一要求给材料的成型工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为了使成型后材料的质量、硬度及相关指标满足施工和使用的要求。我国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首次加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性能,采用不同的技术对策,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考虑到金属材料加工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各种因素,有必要在满足相关化学和物理性能的前提下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在最终材料成型和加工过程中,需要添加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复合材料。因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求所生产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还要求其硬度满足相关要求。此外,材料的工程性能还必须满足生产的相关要求。企业对材料的各种要求无疑会给材料的成形过程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保证材料成型后的质量,企业一般采用金属复合材料,通过复合材料内部的金属纤维来满足一系列生产要求,同时也满足材料成型后的性能要求。然而,目前金属材料的成形过程中往往涉及到挤压、焊接等相关技术,因此细致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小错误或工作失误都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材料的塑性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在材料成型过程中,我们必须有一个透彻和深入的了解,并在塑性加工成形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复合材料来满足一系列加工性能要求。

2金属材料加工中的问题

2.1焊接质量差

在材料焊接成形过程中,焊接质量是材料成形是否满足质量要求的关键,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对焊接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机械设备的加工和材料的成型都离不开焊接工艺的支撑。然而,目前许多材料成型过程中使用的焊接工艺及相关设备往往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焊接质量往往不到位,影响整个材料成型的质量。此外,在焊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不到位,也会影响整个材料成型的最终效果。

2.2加工和成型中的问题

目前,在材料成形过程中,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是机械加工成形技术。这项技术是用金刚石或硬质金属工具切割材料,并用这种方法切割或研磨铝基复合材料或其他金属复合材料,使其形状和尺寸满足成品零件的要求。它也是中国最常见的材料成型技术。然而,由于金刚石或硬质合金刀具在切削过程中会对金属基复合材料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整个产品形成后会有差异。此外,即使在材料切割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这将对员工和设备造成非常严重和无法估量的后果。

2.3材料选择中的问题

因为在材料成型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在原材料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复合材料,虽然这些复合材料的添加将大大提高材料的强度,更好地优化材料的耐磨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一系列相关要求。然而,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增加材料二次加工的难度系数。因此,目前,不同材料的成型将选择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添加复合材料的影响依然存在。

3提高金属材料加工水平

3.1提高焊接质量

上述焊接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材料焊接质量是否合格。因此,除了在焊接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外,还必须严格控制所有焊接环节,规范工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导致质量不合格的各种因素。同时,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只有重视这一点,才能避免因焊接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最后,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计划。一旦焊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迅速选择最合适的相应措施,及时处理焊接质量问题,并能及时有效地对工艺问题或操作问题做出相应调整。这不仅可以快速调整工作状态,而且可以优化整个流程,对于这方面,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都应该高度重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焊接质量和焊接工艺,从源头上保证材料成型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和专业标准。在焊接过程中,焊工是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它对材料成形过程的安全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加强对员工标准化操作的监督和考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工人能够准确、熟练地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满足材料焊接成型的相关质量要求,从而保证整个成型过程和效果。

3.2精加工

对于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加工。用金刚石工具加工铝基复合材料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车削、铣削、刨削、磨削和钻孔,通常称为车削、铣削、刨削、磨削和钻孔。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加工方法。此外,应特别注意在机加工过程中使用硬质合金刀具进行切削。在这个过程中,刀具与材料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将对产品的成形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个工作步骤中需要添加适量的乳液,主要目的是有效地冷却它。同时,控制刀具的切削速度,以控制刀具与材料的接触面不会产生过多热量,影响切削质量,但切削速度过慢不会影响生产进度。

3.3复合强化工艺的选择

虽然在材料成型过程中加入金属复合材料可以对材料成型产生很好的效果,但也会给材料加工过程带来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相关人员需要能够根据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处理流程和方法。例如,在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形过程中,只能通过添加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复合材料来成形。然而,在某些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形过程中,需要添加各种技术手段,最终才能成形。这些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成型技术实践和相关人员对其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最终得到正确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发展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和加工技术,提高其质量和性能指标。此外,员工还需要严格控制金属材料的选择过程。他们必须高度掌握所选材料,准确掌握添加材料的添加量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控制添加量,以确保复合材料的强化过程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加工属于材料成型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加工难点。本文剖析了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难点,对这些难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在材料成型和控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艺,闫拓,杜鹏.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7):32.

[2]甘隆昊.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18):124.

材料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控制工程造价是提高房建工程建设方、施工方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优化房建工程的造价以及提升房建工程效益,本文分析了工程造价的作用,包括有利于提升房建工程经济效益以及有利于顺利开展招标、投标工作;并探讨了房建工程造价的优化措施,包括强化控制工程设计方案,从根本上优化房建造价;完善工程施工工作,有效控制房建成本及优化造价;强化控制工程审计工作,为工程造价的优化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房建工程;成本;造价;优化措施;作用

房屋建筑工程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控制好房建工程的造价将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以及对工程各方利益进行调节[1]。房建工程造价主要指的是建设施工过程中所花费的资金总额,在管理造价时,通常需要对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材料以及机械费用等进行预算,以优化工程造价。本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工程造价的作用以及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控制房建工程造价的目的。

1、工程造价的作用

1.1有利于提升房建工程经济效益

在对房建工程进行施工之前,通常需要开展造价预算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施工方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也可以起到顺利筹集资金的作用。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预算,可以将材料用量以及机械设备用量等计算出来,施工方就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安排施工进度以及开展相应的核算,从而确保有效控制成本以及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1.2有利于顺利开展招标、投标工作

招标以及投标是建设公平、公正市场机制的必要条件,在房建工程的投标以及招标工作中,投标报价以及招标标底是两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保证报价以及标底的合理性,则在进行招投标之前必须编制造价预算计划[2]。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必须重视工程造价控制以及预算工作,从而保证有效开展招标及投标,并由此提升工程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竞争力。

2、房建工程造价的优化措施分析

2.1强化控制工程设计方案,从根本上优化房建造价

工程设计是房建施工的依据,只有对施工方案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合理控制,并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才可以从根本上优化房建造价。为了通过控制设计方案来实现优化工程造价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审查施工设计图纸,以保证图纸质量,避免因图纸质量问题引起施工中断、返工等不良现象,对工程造价以及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2)根据房建工程实际施工情况控制限额设计,并制定出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是否合理,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的设计标准已经逐渐变得多样化,只要制定或选择适合的标准,才能够确保工程施工方案以及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要注重控制限额标准。(3)有效控制预算设计方法,保证预算设计工作实现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例如,在执行设计预算之前,必须将设计方案报送至造价管理部门,并由管理部门进行审定,以确保预算与标准定额相符。采用以上控制方法的目的在于预防设计单位擅自将建设规模扩大而产生超出设计预算的费用。(4)对设计方案进行控制时,应运用以下标准进行评估,即是否采用新工艺,是否使用新材料以及新设备,是否应用新技术,以便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施工工作,并由此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工程当中的各项经济控制指标。

2.2完善工程施工工作,有效控制房建成本及优化造价

房建工程的施工工作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将会对造价的优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对此,应完善工程施工工作,以便可以降低成本,达到优化造价的目的。(1)运用先进理念对造价控制措施进行完善。例如,可以在充分了解房建施工情况之后,建立起相应的责任管理制度,落实造价管理责任,并将目标管理理念融入到造价控制工作当中。具体的管理方法为分析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造价控制任务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以便可以确保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参与到成本控制以及造价优化工作当中。(2)根据工程施工条件制定标准成本。工程取费、材料结算、预算单价、预算定额是计算造价的主要依据,为了降低成本以及优化造价,则应参考以上计算依据制定方案,并根据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条件制定标准成本[3]。标准成本被制定出来之后,应严格执行标准中的控制方案,以便可以优化施工造价。(3)完善施工过程考核机制。房建工程的施工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进行施工时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如工程设计变更以及进度变更等,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缩小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则可以实时考核施工情况,并收集成本差异信息,从而根据信息对施工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便可以有效优化工程造价。

2.3强化控制工程审计工作,为工程造价的优化提供保障

对房建工程造价的审计环节进行控制,能够为工程造价的优化提供良好的保障。在进行工程审计的过程中,应注意有效结合核算体系与工程施工特征,并确保核算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要采用分阶段、多角度以及全过程的方法进行审计,保证各类工程款项使用的情况得到有效监督,从而为降低工程造价提供必要的条件。为了强化控制审计工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在进行预算结算审计的过程中,应将房建工程具体的施工情况作为依据,把握好施工特点,以保证预决算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当施工阶段不同时,要注意调整审计方法,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满足造价控制要求。(2)在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以及验收阶段当中贯穿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的全面性以及全过程性[4]。(3)综合运用分组计算审计、标准图审计以及全面审计等方法,以便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从而优化工程造价。不同的审计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以及适用范围,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审计速度以及确保工程分项目的造价得到优化,则应在充分调查工程设计特点以及建设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3、结语

房建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能否得到提高,主要取决于工程造价的优化情况。对此,应不断强化控制以及管理工程造价体系当中的各项内容,从而保证工程造价得以优化。此外,还应充分认识到造价优化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控制好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造价优化经验,积极总结对造价控制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以便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本平.浅谈施工组织设计优化与降低工程造价的关系[J].房地产导刊,2013,(10):218.

[2]倪成钢.金华园(南园)小区降低工程造价的几项技术改进措施[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3):105-106.

[3]饶远文.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及其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29(9):160.

[4]张仕廉,徐姣姣.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建筑节能设计对造价的影响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5):61-63.

材料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体外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以生长状态良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制备好的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支架上,进行体外联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组织工程皮肤结构。结果: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传代扩增容易,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去细胞完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脱细胞真皮基质中生长良好,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结论:利用体外扩增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制备的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以体外联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皮肤

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尽早在功能和外观上修复创面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但由于自体皮源不足和取皮本身又造成新的皮肤缺损等原因,限制了自体皮移植的应用。组织工程皮肤的研制和应用为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存在着种子细胞来源不足和理想的支架材料没找到等问题。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项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在皮肤创面微环境下,它可以分化为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另外,它还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有望成为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是一种新开发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适于组织再生等优点。本研究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以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为支架载体,体外联合培养,以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SD大鼠(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1.073g/ml,购自美国Pharmacia公司),DMEM-F12培养基(购自美国Sigma公司),胰酶(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犊牛应用研究所),超净工作台(Nuair),CO2孵箱(Nuair),倒置显微镜(Olympus)

1.2 方法与步骤

1.2.1 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在无菌条件下,将BAM用醋酸溶液溶解后,加入1/10体积的胎牛血清和10X的DMEM培养基,调节pH值为7.2,加入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使终浓度为106个细胞/ml,再将BAM—细胞悬液加至培养皿中,在37℃、5%CO2条件下固化30min,再加入器官培养液;每天换液,37℃条件下连续培养10天。取出培养好的组织工程化细胞外基质,PBS清洗后置于-80℃条件下反复冻融3次,每次30min,使细胞完全破裂崩解;最后将其置于冷冻干燥机内冻干。60Co消毒,无菌封装。取部分材料做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观察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的颜色、结构、空隙分布、细胞残留情况。

1.2.2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扩增:取120-150g雄性SD大鼠(4周),将大鼠断颈处死,70%乙醇消毒,无菌条件下取股骨、胫骨,剔出周围肌肉组织,剪去两端骨骺,抽取5ml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含青霉素、链霉素各100U/ml)冲洗骨髓腔,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注入含有5mlPercoll的分离液于离心管中,离心半径8cm,2000r/min离心20min,收集离心液界面上乳白色云雾状的细胞层,先后以PBS和DMEM-F12漂洗,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重悬细胞,计数5×106个/ml后即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95%湿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分别于1、3天半量换液,以后每3天全量换液1次。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全过程。待细胞长满瓶底80%时进行传代培养,以1×104个/ml传代。

1.2.3 复合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取冻干、灭菌过的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用DMEM—F12培养基浸润12h,后把培养基吸干,置37℃孵箱中4h。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胰酶消化成细胞悬液,800r/min离心5min,DMEM-F12重悬,以105/cm2的密度接种在自制的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上,培养体系为DMEM—F12培养基,补充10ml/L的胎牛血清,置37℃、5%CO2、95%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每2天换液一次,连续培养12天左右,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有无污染及细胞生长情况。

1.2.4 组织工程皮肤的检测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在体外培养12天后,取材,并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颜色、柔韧性、组织工程皮肤的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的结合以及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中的生长、伸展状况。

2 结果

2.1 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大体观察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呈乳白色,微泛红色,柔韧,厚度为2500μm左右。HE染色显示胶原呈无规则排列,存在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腔隙,未见任何细胞碎片。扫描电镜观察在其表面和内部均有大量的宏观孔隙,形态不一,分布较均匀,且孔与孔之间成三维连通结构,孔隙率较高。

2.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原代培养的BMSCs于1天开始贴壁,细胞伸展成梭形、椭圆形或多角形;2天有细胞集落形成,贴壁细胞增多;4天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10天细胞集落逐渐扩大融合成单层。传代细胞生长较原代快,6天即铺满培养瓶底,传代细胞保持原代细胞的形态特征,随着代数增加细胞得到纯化,梭形细胞占95%以上。

2.3 组织工程皮肤的结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化脱细胞基质共培养12天后,大体观察组织工程皮肤柔软,乳白色,随形性好。在倒置显微镜下选择透光性好的部位进行观察,发现细胞在支架上呈梭形排列,生长良好。HE染色可见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在表面形成了有3-5层细胞的类表皮结构,在下层,骨髓问充质干细胞较均匀的生长在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中,形成类真皮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在表面的孔隙中有大量的细胞附着生长,细胞突起伸入四周孔隙。

3 讨论

近年来,皮肤组织工程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外已有多项产品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疗效,组

织工程皮肤研制的根本问题就是三维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问题,寻找合适的支架材料和理想的种子细胞是研制组织工程皮肤的关键。

自1995年,Livesey等首先报道制成脱细胞真皮基质(A1lograft dermal matrix,ADM),Wain-wright行异体移植用于烧伤患者Ⅲ度创面的覆盖取得成功以来,作为皮肤替代物的脱细胞真皮以其合理的结构,相对坚韧的机械性及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1995年美国Life-cell公司生产的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lloderm)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成为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Takami等将大鼠的ADM异体移植,发现术后1-2周完全血管化并伴随成纤维细胞的浸润。脱细胞真皮依其材料和加工途径可分为天然皮肤中获取的脱细胞真皮和组织工程化的脱细胞真皮。脱细胞真皮去除了细胞成分,而保留了胶原成分,具有抗原性弱,生物相容性好,血管化速度快,可诱导自体组织细胞再生及减少瘢痕形成等优点。而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较天然的脱细胞真皮的最大优势就是其ECM结构与天然结构接近,而组织相容性较天然的脱细胞真皮好,由于我们在制备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过程中,使用了人的成纤维细胞,在此过程中,牛皮来源的基质蛋白逐渐得到降解,而同时成纤维细胞自身又分泌了胶原基质,如果应用于临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来因不同种属所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且人的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容易,利用本方法可以得到大量的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将解决临床上大量需要的问题。因此,它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构建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的真皮支架。种子细胞的研究是皮肤组织工程的基础和前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基质内的非造血细胞来源的细胞亚群,属成体干细胞,它们可以在体外经诱导后最终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细胞、肌管、神经细胞。最近研究表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皮肤的表皮细胞、皮脂腺、滤泡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付小兵等研究证实自体移植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可提高皮肤创面的修复质量。Yongbo Liu等用RT—PCR和ELISA等方法检测了在创伤微环境作用下生长因子在BMSCs中的表达,显示在创伤微环境作用下BMSCs可分泌TGF-β1、EGF、VEGF、PDGF、KGF、FGF、HGF等,而这些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另外,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取材相对简单,体外培养扩增较容易,不存在伦理学的问题,如果采用自体移植的方法,还可以避免异种异体细胞的免疫排斥问题,因此,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可作为良好的皮肤组织工程的潜能种子细胞。

本实验利用在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上接种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探讨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脱细胞真皮中生长良好,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HE染色可见表面形成了有3~5层细胞类表皮结构,下层细胞较均匀的分布在组织工程化脱细胞基质的孔隙中,形成类真皮结构。进一步,我们可以尝试利用人自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用于临床皮肤大面积缺损的治疗,期望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但有报道表明,脱细胞真皮在应用中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排斥等问题,虽然我们用的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的抗原性比天然的脱细胞真皮小,但还是应该尽量降低它的抗原性,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另外,它的机械性能略差。因此,在脱细胞真皮研究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尽量降低其抗原性,并增加其机械性能。另一方面,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尚无或未找到其完全的特异性标志,所以目前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特征性描述都是以一个细胞群体的形式进行,因此,进一步确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的表面标志和研究更有效地分离纯化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上一篇:地质工程论文下一篇:安徽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