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范文

2023-04-14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通过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和政治意识、法治意识、警察意识和诚信廉洁意识等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培育了具有“政、法、警、廉”特色的“中国梦”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践行“中国梦”的自觉。

【关键词】中国梦;校园文化;培育

根据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党〔2013〕2号)的具体要求,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扎实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政治主题教育、“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教育、“奉献司法、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警察意识教育和 “敬廉崇洁 诚实守信”反腐意识主题教育,积极探索具有“政、法、警、廉”特色的“中国梦”校园文化培育机制。

一、围绕学生“成人 成功 成才”,大力开展中国梦政治宣教活动

围绕学校人才教育和培养目标,本着学生“成人 成功 成才”的科学发展,不断创新中国梦政治宣教活动平台,创新活动形式,强化学生对“中国梦”时代内涵的理解和共识,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敏锐性。

1、强化政治课“中国梦”宣教功能,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学校始终把政治合格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史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求将“中国梦”相关内容融入政治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中,安排相关教学内容,重点强化中国梦的发展历程、动力源、深刻内涵、实现目标、时代特征、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方式和充分必要条件,引导学生们明确中国梦的启示、意义和影响。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微博、微信、视频等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增强学生学习“中国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中国梦”教学实效。

2、积极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巩固拓展课堂教学实效

根据河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政治主题教育探索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我的中国梦”主题宣讲、主题口号征集,“中国梦”书信文化活动,主题摄影及微视频创作比赛。

在“我的中国梦”主题宣讲、主题口号征集活动中,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警察意识教育活动的政策和相关成果,创作出具有“政”、“法”、“警”特色的“我的中国梦”原创性主题口号作品进行评比,对获奖口号作者在全校范围内予以表彰,积极引导全校同学以受表彰的同学为榜样,不断学习、继续进步,进一步巩固、深化对“我的中国梦”的认识。

中國梦“家书活动”,通过引导新生把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对亲人的爱,在校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自己的“中国梦”、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和成才规划,以书信的形式传递给故乡的亲人来分享自己成长的喜怒哀乐。家长们回信教导明确,条理清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通过写一段人生经历,寄一份殷切希望,使同学们加强了与家长之间亲情的沟通和交流,坚定了忠诚、奉献司法行政事业的决心,增强了“中国梦”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梦”主题摄影及微视频创作比赛活动,主要是通过在各院、系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广大摄影及微视频创作者,围绕“发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主题,进行摄影作品和微视频创作。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们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发现社会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强化他们爱民族、爱国家、爱学校的情感,进一步坚定他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二、强化法治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素质

1、以学生违纪案例为戒,引导学生遵规守纪

针对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校在进行法学专业课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发生在学校学生身边的违法违纪案例为主要教育内容,形象直观的传达是与非,使学生们能够易于掌握法纪法规的关键点和风险点。以案例为戒教育学生,能够促使他们深刻反思,知荣耻,树正气,促和谐。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们把法律价值、法律规范内化为自觉意识、观念,外化为行为,增强了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通过法制征文活动,巩固“法治意识”教育成果

学校为了更好的巩固、拓展“法治意识”教育成果,在全体学生中积极开展“做司法卫士 与法制同行”主题征文活动。学生通过查找身边发生的典型法律案例,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在用法的过程中知不足,激发学生“学法、用法、懂法、知法、守法、护法”的热情,不断强化、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自身修养。

三、突出政治育警,健全警察意识教育的科学长效机制

1、突出政治育警,培树警察意识

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突出“政治建校、政治育警”,培养“讲政治、通法律、精专业、高技能、奉献司法、服务社会”的人才。

(1)政治育警。作为警察院校,学校始终把“忠诚奉献”教育贯穿于教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全过程,把政治合格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在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政治素质考核机制。在学生评奖评优和毕业考核过程中,将政治是否合格作为重要指标。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学生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学校党校和业余团校也不断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团员进行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

(2)警察意识教育。通过法治理念教育、特色的警务化管理等形式,增强学生的警察使命感和荣誉感。学校创建了“以教学为中心,教育、管理、服务三者并重,学风、班风、校风三风互促”的特色警务化管理模式,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和警容风纪规定,进行规范的德、智、体量化测评,使学生做到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行为规范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通过警务化管理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警察职业道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以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健全警察意识教育工作机制,拓展教育成果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断改进警察意识教育工作。学校通过警务化管理,严格学生警容风纪、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良好的警察行为习惯。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实现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积极营造警察意识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学校制定下发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促进学风校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学生政治意识 警察意识教育培养的意见》等文件。

(2)针对性地制定开展警察意识教育,增强警察意识教育实效。在通过警察行为习惯养成内化为学生警察意识的过程中,针对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我们积极开展直面学生的警察意识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对“警徽”、“警服”、“警察法规”的讨论和深刻认识,使学生的警察意识教育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实现了警察意识教育内化和外化的有机结合,增强了警察意识教育的实效。

四、以敬廉崇洁、诚实守信为抓手,大力推进反腐意识主题教育

1、加强学管队伍廉洁意识教育,健全拒腐防变机制

(1)加强对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廉洁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增强学生反腐教育身教和言教实效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学校学生管理干部培训经常强调防止公权力的私有化倾向,强化了学生管理队伍拒腐能力和廉洁意识。学管干部诚信廉洁的示范作用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的诚信、廉洁意识教育。

(2)建立内控机制和部门内部监督体制。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科学分析、准确判定廉政风险点,健全以领导带头、权力公开、流程监管、节点控制、制度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部门内控机制。以学生入学教育、奖助学金评选和学生申诉环节为切入点,联合学院纪检监察、财务部门,严格执行制度规定的程序,接受来自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的监督,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履约践诺”。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把反腐倡廉理论渗透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中,提高学生诚信廉洁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控能力。

2、创新学生“敬廉崇洁 诚实守信”主题教育形式和内容

(1)在新生中以树立诚信、廉洁意识为主。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履约践诺”、崇尚简朴、艰苦奋斗,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诚信、廉洁意识,杜绝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逃课、考试作弊、拉关系竞选学生干部等不良习气。

(2)二、三年级学生组织开展了“以德养廉、依法保廉、以廉立警”格言征集活动。学校在二、三年级学生组织开展了“以德养廉、依法保廉、以廉立警”格言征集活动,格言要求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旋律,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警察意识教育和廉政教育的政策、活动和相关成果,突出以德养廉,依法保廉、立警为公。党委学生工作部将获奖格言汇编下发各院系,要求在各年级学生中开展广泛宣传,保证获奖格言“进宿舍”、“进班级”、“入耳”、“入脑”、“入心”,掀起巩固、深化学生守法、诚信、廉政的新高潮。

(3)毕业生中开展了廉洁意识和珍惜职业生涯教育。以毕业班為单位,重点讨论腐败产生的原因,腐败年轻化的根源和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迈好职业第一步,科学规划、保护好职业生涯”,通过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廉政意识是自觉遵守职业纪律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将“敬廉崇洁、诚信守法”化作自觉行动,坚定政治立场,加强自我修养,陶冶道德情操,自觉地端正自己的从政行为,从而有效地抵制和防止腐败。

【作者简介】

李双印(1979—),男,河北雄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苏丽亚(1980—),女,河南许昌人,博士学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院办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意识形态、法哲学研究。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范文第2篇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给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古田会议继承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总结了红军两年多的建设经验,形成了《古田会议决议》,解决了长期处于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农民、小资产阶级占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把党建成无产阶级政党、如何使军队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

井冈山会师后,随着根据地的不断发展与红军的日益扩大,部队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造成部队和党的干部队伍组成较过去变化很大,使得错误思想有一定的市场,另外红军中相当一部分成员来自旧式军队等原因使得红四军党内出现了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与非组织观点以及绝对平均主义与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与流寇思想等错误的思想观念,针对这些错误的观念及种种问题,毛泽东根据中央的“九月来信”于1929年11月28日在福建长汀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共同研究了党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并决定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以便正式解决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问题。

1929年12月底,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的古田村,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简称《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共有九个部分,分别是:(1)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2)党的组织问题;(3)党内教育问题;(4)红军宣传工作问题;(5)士兵政治训练问题;(6)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7)废止肉刑问题;

(8)优待伤病问题;(9)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这九项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规定了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对部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原则与方法;阐明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规定了正确处理红军内部、外部关系的原则;规定了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论述了红军政治工作的作风和方法,及对主观主义的批判等。其基本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部队,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把红军建设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在学习贯彻古田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毛泽东为了解决部分干部对部队的管理

教育缩手缩脚,甚至不知该从何处入手的问题,提出了七条方法,即:

1.干部要深入群众,要群众化,毛泽东指出,当了干部就高人一等,那是旧军队的作风,是不可取的。

2.干部要关心、体贴战士,毛泽东指出,这是检验每个革命干部有没有群众观点的标准。

3.干部要以身作则,做战士的表率,毛泽东指出,这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

4.干部要学会发动战士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毛泽东指出,要充分的运用群众的斗争经验,用群众的创造来教育自己,管理自己。

5.宣传鼓动重于指派命令,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士是有高度阶级觉悟的,我们用不着“激将法”。

6.说服教育重于惩罚,毛泽东强调,革命要靠自觉,不能强迫命令。

7.赏罚要分明,毛泽东指出,应赏必赏,该罚则罚。

毛泽东的这七条方法,对贯彻古田会议精神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学习古田会议决议的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运动,从而使干部、战士的无产阶级思想觉悟有了普遍显著的提高,不可否认,它是中国共产党一场非常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对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

1.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古田会议之前还有一次鲜为人知的“新泉整训”。毛泽东集中精力搞调查研究,他召开党内军内各级别、各阶级的座谈会,在轻松坦诚的会议气氛下,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揭露了很多问题,也讨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最终由毛泽东执笔,起草九大的决议草案。可以说古田会议决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遵循了实事求是的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个决议透露出朴实无华的文风,认真分析问题的研究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纠正方法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解决党内矛盾,实现党内的大团结 古田会议是党内团结的典范,当时红军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尤其是在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问题上党内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经过“中央九月来信”的肯定,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达成一致并分工合作,从而为统一党内

各种思想做出了良好的榜样,热烈、紧张、团结、和谐的氛围激发了与会代表畅所欲言,所以解决党内矛盾,还是应该以团结教育为主。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也在会上带头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问题。我们要多向革命老前辈学习,“因为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纠正党的错误思想和不良作风的有力武器,是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重要法宝,也是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武器。”

3.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古田会议根据当时的革命斗争环境,强调要特别重视做群众工作,不仅消灭敌人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战争之外,还要领导群众学习。在《决议》中阐述红军宣传工作意义问题时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还有如上门板、捆禾草等项是从行动中扩大红军影响、增加群众对红军信仰的良好方法,应当好好地去执行。以上都体现了党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因为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党放在心上,党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坚持对广大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范文第3篇

我始终觉得,对像我这种读书不勤的人来说,与一本书的相遇很需要缘分,就像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尽管粗略知道钱穆先生其人,但却是前不久才接触他的著述。而每每凭借这一点浅缘,却能领略往者光辉厚重的思想,于我真是平凡生活中一大乐事。虽常觉相见恨晚,但更多是"毕竟没错过的"喜悦而知足。

这本书很薄,是钱穆先生将其在一九五二年三四月间所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讲演整理而成,择汉、唐、宋、明、清略举大纲,陈述历史上传统制度的机理和演变。本是闲闲地翻看,越看越入神,态度也愈发郑重。一是自感之前所受教育,将自秦至清的政治传统用"封建专制"四字一笔带过,是如此轻率取巧,粗暴斩断传统文化根基,抹煞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智果,实则这"故纸堆"中有于今很多领域都可以借鉴的大智慧。二是感佩于钱穆先生平心客观的历史态度,讲史条理性极佳,文字不锋芒,却让人觉得从容大气,诚恳宽厚。虽非学术专著,但也叫人如灌醍醐。

历代政治制度,这一题目已极宏大,又与文化、人事相连结,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本书单就制度,从四方面限定在一个范围去研究,其余不再涉及,我觉得是相对谨慎合理的,有其内在结构机理。一是政府的组织,也即政府职能分配的角度,二是考试与选举,政府与社会连结流动的角度,三是赋税制度,财政经济的给养角度,四是国防和兵役制度,军事的保障角度。四个角度不是单独割裂,而是互有连接影响,用连系的角度看待问题。

(一)政府的组织

自秦至清,一共同特点是都有皇帝,若因此即判定其专制黑暗,未免武断,因一制度的由来和形成,都是要结合其国情来讲。如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市民集合至广场民主公选领袖,有其现实的可行性。而中国立国规模大,小农经济发展早,散布全国,当时要来推行民选制度几乎不可能,况且民众是否真能有效操纵政权,民意多大程度上切实还另当别论。

就中央政府来讲,历来有皇权与相权之争的问题,因自大一统局面开始,皇室便和政府是分开的。从历代相权的演化过程,我们也能看出皇权地位逐渐提高,相权逐渐衰落的局面:汉制宰相作为政府领袖,掌握政府实权;唐宰相由领袖制变为委员制,分而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已分割相权互为制衡;宋撤门下尚书,仅留中书在内廷,军事财政用人全不在宰相;明则中书亦废,六部分头而治,形成多头政府;至清军机建立,六部仅作执行机关,无权对下直接发命。这也与上述皇权世袭相关,皇权世袭宰相却非世袭,皇权地位尊严不断升,政府的权不断降。这也是中国政治史上一大问题,制衡越来越薄弱。

就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来讲,自汉代官级扁平,转换灵活,至清中央在地方层层下派官员,不许地方有真正权柄,则是中央日益集权,地方政权逐渐衰落。这从某一程度是好的,由四分五裂至统一集中,有一凝固的中央,利于政令集中高效,保障执行。然而极而复衰,地方政权衰微也带来地方发展滞缓无持续性,不利于长远。

(二)考试与选举

自汉以来,除皇权世袭为制度正统外,政府里便无世袭制,可以说,历代政府是崇尚文治的士人政府,中国历史上"考试"与"选举"两项制度,其原旨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自汉举孝廉,至唐将进士之门扩大打开,凭事实讲,其显然是在开放政权,这也是科举内在精神。一项制度能延续存在几千年,必有其生命力,但运行越久,也像机器年久折耗一般,有其积弊。一方面,形成重文求仕的社会风气,加之传统政治"节制资本"的政策,引导民间才智竟求政治发展,抑制工商资本发展,造成政治上的臃肿病。另一方面,进士及第即可入仕途,人人有入仕的希望和机会(虽不论这机会大小与公平),再加上刻意地重农抑商,逐渐形成一平铺的社会,无法形成有力的团体组织,这于中央加强统治自是好事,但却使得社会没有力量,长久下来不利于推动社会的总体发展。

(三)赋税制度

财政经济是政治制度得以存立和延续的养料,自是有其重要地位。中国自来是农业社会,土地制度又可以说是经济制度的根基,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紧密相连。汉井田制已废,对土地采取自由买卖,轻徭薄赋却未能平均地权,无法抑制土地兼并之风,贫者无立锥,使减轻租税政策失去功效。汉扩大版图需财政支持,由此衍生出"盐铁官营"的政策。唐由租庸调到两税制演变,虽方便了征收,但一任农田自由转移,失却为民置产的精神,亦造成重复征收随地摊派现象,致使贫者愈穷。宋明清以下也基本沿袭两税,政府多在税收制度上着眼用心,而把整顿土地制度这一本源问题放弃了。土地制度的变迁改革本书未多加涉及,感觉也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

(四)国防和兵役制度

养育政府靠经济,保卫政府靠武力。如前所说中国社会崇尚文治,以文统武,但历代大多对军事这一块亦重视亦注意限制军队权力,尤其唐藩镇割据安史之乱以后。汉全农皆兵,分为卫戍,属民众对国家担负的义务。唐全兵皆农,府兵自给,武官立功,以功名奖励无实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中央文臣兼地方事,军权则集中中央,募兵制与长期防御政策不匹配,导致冗兵冗吏,加重财政负担。明卫所制度重归唐制,军队自给,但承平太久,军队制度亦有松懈衰落。清朝由于满族民族特性以及部族政权的巩固需要,初期军事力量较强盛,然也有和明同样的问题,国运隆盛,承平太久,有的八旗子弟一辈子不打仗,优渥特权自然会滋生松懈偏废。这个话题又是好大,强军事、定军心,在当代也是个重要议题吧。这块自己懂得实在太少,不能强加议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范文第4篇

一、学校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形成能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管理系统。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组成由政教处(学生处)扎口,政工、团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为主体的基本队伍。

三、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使全体教师做到为人师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四、重视培养和提高政工干部特别是班主任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的能力,开展创文明班,做文明人的活动。

五、学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人生观等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六、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建立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七、充分发挥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利用本地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运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宣传橱窗、班会等各种形式,形成丰富多彩的浓厚的政治思想教育氛围。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范文第5篇

一、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不仅能够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而且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颖的内容及方法载体, 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文化根基和精神保障。

(一)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资源。

新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我国带入了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加强与网络的融合与发展, 实现了自身的途径创新。但思想政治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力的开发仍然处于被动阶段, 未能充分挖掘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优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功能,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深刻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 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相结合, 从而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途径, 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综合进步和发展。

(二) 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全面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将学生培养成能为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味着当代中国要实现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这就要求新时代建设者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 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 就要不断突破自我, 实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的全面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历史的积淀和升华, 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寻求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 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根基,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用丰富的传统文化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促进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实现传统思想的传承和升华,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为我国受教育者综合道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而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进而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 价值导向功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经过了历史的检验, 具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创新的根基和遵循的根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见证, 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积淀, 为中华民族塑造了共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自身教育内容相结合, 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 并将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在两者的融合创新中实现价值理念的升华和发展,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二) 民族凝聚功能

中华民族是崇尚团结、爱好和平的民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感, 民族“大一统”思想深深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由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无论身在何处, 都会很自然地对祖国具有亲切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这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 是中华民族爱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就要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 进一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文化并将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 潜移默化的强化受教育者的爱国情怀, 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三) 精神激励功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递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 体现着中华儿女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情感思想, 正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 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才得以传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 强大的理论支撑, 多样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 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精神品格, 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形成新时代建设者特有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品质,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精神支撑。

三、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 科学认识, 取其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但由于传统文化有其特定的历史局限性, 需要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实现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就需要科学认识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传统文化中经历过时间和社会实践的检验而保留下来的, 能够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效发展, 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促进社会发展的优秀文化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受了时代的考验,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中国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功能。要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就必须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 辩证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作用。既要看到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针对落后文化的影响特点和作用方式, 有针对性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从而有效去除落后文化对社会及人发展的迫害作用, 又要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而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提供强大的理论资源和方法指导。

(二) 充分挖掘, 古为今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精神源泉, 更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 实现自身新的进步与发展, 真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精神源泉, 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继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分享、传播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积极向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这一德育资源, 为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指导, 为其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实践”、“注重陶冶教育”、“注重内省”、“注重情感教育”等方法都值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借鉴吸收、完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充分挖掘传统教育中的优秀教育方法, 更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因此, 要在学习中国优秀文化中优秀教育方法的同时,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特点,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三) 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众多, 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方式表现出来, 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和进步。一方面:网络是当代社会交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用创新的网络形势表现出来, 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 在欣赏、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文化自觉性。明白中华文化的由来、形成过程, 内在结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等, 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不断丰富文化宣传形势, 引导受教育者主动自觉地吸纳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加文学名著导读、文学作品欣赏、专题论坛、学习座谈交流、文化宣传展示等文化活动, 将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可以通过组织受教育者观看有关传统文化主题的电影、电视纪录片、录像资料等, 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精神熏陶, 以多种有效途径引导受教育者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和学习热情, 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思想、道德综合素质, 从而打下坚实和丰厚的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 从而培育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浩瀚而深远, 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力量源泉和文化基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 更要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本遵循, 并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 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相关链接】

要真正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就必须切实重视公民的人格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但是, 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 花在外部灌输上, 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 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

因此, 必须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这里仅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提出几点应当注意的方法, 以引起大家思考: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 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 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 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 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 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实现了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方法的创新和变革, 形式的与时俱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不容小觑, 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中, 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也得到丰富和发展, 因此, 二者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新的进步和发展, 需要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上一篇: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下一篇:思想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