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

2023-03-18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第1篇

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我任教的学校是唯一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能踏进这所学校大门的都是千里挑一,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优秀学生。为了迎接新生,我刻意地将音乐教室用“梅”“兰”“竹”“菊”四张水墨画和一幅芭蕾舞者的剧照装扮了一下,还在一进教室门就能看到的地方用艺术字写上了“欢迎你走进音乐殿堂”,旨在区别于其他教室,营造一个轻松、优美的教学环境。一切准备就绪,门口探出了一个怯生生的小脑袋。“音乐鉴赏课,你是高一新生吗?”我主动地和那伸伸缩缩的“小脑袋”打了个招呼。“老师,我五音不全能听懂您的课吗?”进来的是一位穿着非常俭朴的男孩。“你怎么知道自己五音不全呢?”我笑着说:“我从来没上过音乐课。”看我不是那么“可怕”,“小脑袋”声音响亮多了。“哦,那只能说你接触音乐的时间少了点,老师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学生有“五音不全”的,听你的声音,只要你多听、多练,应该是个不错的男高音哦!请进来”……

那节课我改变了已经准备好的教学计划,把第一节课的简单说教,变成了让大家欣赏非常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从弦乐、长笛、双簧管展示的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百花盛开的画面——草桥相遇、摘草为香、草桥结拜中大小提琴如诉的配合——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情景的演绎——十八相送中休止符对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刻画——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勾勒——代表封建势力的打击乐、铜管乐和小提琴描绘出的抗婚场面——楼台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如泣如诉的对答——哭灵控诉——化蝶。淋漓尽致地将旋律的优美、器乐配合的神奇展现给了学生。课后好多学生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听懂音乐了!”那一天,几个班的语文老师都对我说:“今天学生交的一日一文写的全是你和你的音乐鉴赏课,有时间也让我们感受感受!”平时,我的课时学生从来不许别的老师“擅自借用”;也从来没发现学生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教导主任说我会“哄”孩子,我笑了……后来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我那“五音不全”的学生奇迹般地考进了一所著名的音乐院校。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鉴赏;高雅;水平

1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水平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自身认识不足

主观方面。许多大学生认为他们来这里是为了拿到文凭,属于学历教育。许多学生单方理解他们只需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就好。大学生学习目标单一,不太重视艺术素质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其突出表现是不愿意参加艺术鉴赏活动,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认识到艺术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的地位。此外,客观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我国进入了普及教育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正在为择业所困扰。这些都给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忽视了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水平。

1.2艺术鉴赏学习兴趣低

首先,不重视大学生高雅艺术欣赏水平的科学发展,大学生往往只对专业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其他科目兴趣不高,尤其是高雅艺术鉴赏学习。其次,有的学生的基础不好,对美术学习兴趣缺失。最后,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也是导致艺术鉴赏学习兴趣低的重要原因。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出现缺乏主见、泛泛而谈的假象,没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氛围,影响着艺术鉴赏教学的效果。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对艺术鉴赏学习失去兴趣。

1.3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各专业和学科开设的课程几乎都局限于专业知识学习的范围,而文化艺术素质却很少。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而“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较为突出,忽视了成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按课文灌输知识的方法,以课堂为中心,不以现实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

2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水平的建议

2.1跳出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因此,我们如今是需要去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而对于大学的美术老师是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群等待去发现世界美从而创造世界的初始者,要明确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必要的教学方法。例如《难忘的夏天》的教学,这一篇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夏天的美,阐释出自己对夏天的独到见解。而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每一个人的认知和感受也会大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去鼓励激发大学生们自己的创造力,没有对错,只有自己的创造。创造力的慢慢形成过程,是需要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创造中是需要得到鼓励的,因此作为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激励学生,辅导学生,而不能凭自己的意愿去单方面的阻挠学生,特别是当一些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创造,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里面的作品,可能会并不是很符合,但我们更不应该去批评,而是去表扬鼓励,更大的培养他的创造力。

2.2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能力

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能力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在艺术素质教育中,艺术欣赏比艺术创作更为重要,一般来说,我们在谈论艺术教育时,通常是通过艺术欣赏的方式来指美育。必须每天积累,还有在艺术上的沉淀,才能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提高,每天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大学生来源复杂,年龄差异和审美观念差异较大。不同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审美观念的人在艺术领域共同学习,这就必然需要更好的分析、识别和判断能力,即更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以便在冲突、比较、判断和选择中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而且,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全球互动更加频繁,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变化,使艺术和人文教育的责任越来越大,重要性也不尽相同。

2.3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丰富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

大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基础,高雅艺术鉴赏教育活动要以大学生特有的兴趣为出发点,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丰富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要与社会、科学、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孤立与不相关。在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安排中,课程内容的安排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和需要来安排的。另一种是基于传统文化或地方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需要拥有较高的艺术实践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下一代,影响学生的志向、理想、抱负、意志与情感,这样才是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大学生们多画些素描,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雅艺术鉴赏教育的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从对艺术生进行大学艺术鉴赏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丰富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參考文献:

[1]林平.论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制约因素[J].美与时代,2015(10):55-58.

[2]杨晴.高职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方法[J].科技信息,2019(22):88-90.

[3]肖学健,李田.论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18(09):168-170.

[4]徐海玲.论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6):77-79.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第3篇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学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在在中国引起广泛重视要从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录像艺术展,这次展览室中国第一次举办此类展览。展览包括了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这也是中国新媒体艺术自20世纪八十年末开始到此时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

在课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抽象的说理论、说定义和概念,更多的运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授课手段和媒介。应运而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与新科技相结合,比如教材不仅仅限制于舞蹈视频;教学模式也不限于老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不限于传统的PPT等多媒体教学等等。针对这些教学中的变化,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

一、 教材多样性的转变

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和90后、00后学生的成长,必然学生知识获得的渠道呈现多元化,单一的书本已经不适应公共选修课程。传统的教材或者说书本知识是按体系脉络和发展历程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学内容和设计不够多样性和灵活性。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教科书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提纲式文本,而更多是一种提示或者说参考性的资料,而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比如隐性课程(电视、网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视频、电影、录像、数码照片,三维游戏软件等等把知识点具体化和可视化,使课程尽可能的以多样性呈现,并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进而获得最佳的关注和学习效果。所以在《舞蹈鉴赏》这门课程中,开放性接受多渠道的舞蹈知识,可以是跨艺术门类、跨艺术流派、跨国家文化背景等多元化的立体知识。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结合舞蹈视屏讲解为主,然而新媒体艺术方式融入到教学中来,相应的教学模式也会发生改变。努力发挥学生的自观能动性,让学生被动学习方式转变到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对每节课知识点的理解,自己去收集和寻找相关的资料。这样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实的体验到教学过程的,这样的改变会让学生觉得新鲜又有趣,对于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好的尝试。在讲授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标准时,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舞蹈作品视频和舞剧作品,请他们自己先期观赏,然后对这种舞蹈形式提出自己是怎么看的。老师更多的是提供平台让他们交流,比如利用微信、QQ建群,这样来至不同系部和专业以及班级的学生们就能够更主动的参与到延伸的课堂中来。还有现在的MOOC、翻转课堂的实施,都很好的在给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提示,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移动式学习想结合,或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舞蹈鉴赏》作为文化素质的普及课程,知识点只是提及一些常规基础知识,不会涉及更深层的拓展知识。比如在讲现代舞时,就只会介绍现代舞的发展和流派以及代表人物,但是关于现代舞形成受到哪些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人们对现代舞蹈的欣赏标准有哪些,可能就不会具体展开。如果把这些拓展知识交给学生自己准备(这些知识在网络上都是可以查询到的),再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对于生涩的知识能够接受和消化的更快更好。

三、教学手段的转变

教材和教学模式发生转变,当然教学手段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的。《舞蹈鉴赏》课程不能停留在,PPT讲解,播放DVD这些教学手段上,我想可以运用照片、录像等很普及的手机功能运用到教学中。比如讲解舞蹈造型时,只看舞蹈视频,不能够准确的理解舞蹈的点、线、面的关系,运用舞蹈造型中的定格照片来分析动作的风格会更合適。那么可以教学中现场拍下来,实时互动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都亲身参与和感受到肢体的造型性;在讲解身体的认知上,可以把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实时互动录下来,让学生可以更生动的理解身体和运动规律;在讲解到各国各民族的不同风格和风情的舞蹈时,通过单一的舞蹈视频不能让学生理解舞蹈所展现的内涵,可以通过相关电影更为全方面的理解民族的风俗、风情和地域知识,对于学生思维拓展和知识拓展都是有好处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们身边息息相关的一切事物,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思考怎样把这些新兴的事物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美育功能

音乐是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是审美与情绪表达的过程。音乐同时包括内容美与形态美。音乐本质为欢快、动感、甜蜜、悲伤、柔缓乐音,能够完成人情绪的调节,带给听者美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鉴赏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鉴赏教育能够很好地改善与提升人的素质、人的情操、人的心境。人们在音乐中得到美的感受,能够很好地提升音乐美学鉴赏。所以,高中音乐教育需要做好实践教育,这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一、艺术美的再现

乐调与节奏的价值在于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教师需要选用合适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感悟心灵,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意识与良好的美德修养。音乐鉴赏课程需要做好对各种教育资源的运用,包括信息技术资源,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与学习视野,充分展现音乐本身的意境美与音乐美。如学习《走向新世纪》《京剧》等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再如,学习《拉丁美洲的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对比探戈音乐与桑巴音乐的方式,帮助学生明了这两種音乐节奏的区别、共同点。随后,教师可以用软件将各种场景、各种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根据需要,自行选择音乐画面与音乐。该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充满活力、热情奔放、节奏典型的特征。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这样的环境:学生自行参照情景创作旋律,在学习中感受这些旋律与乐曲的风格。该过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自控力、反应力与感受力,展现了音乐展现目标与要求。学生在自行创作的过程中理解了音乐,感受了音乐作品的美,体会与理解了音乐风格与语言特征。

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师生交流、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习知识、鉴赏作品过程中,不同歌曲会出现不同乐器。所以,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道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之前听到的乐器用了哪些乐器。第二个问题,刚才所听到的乐曲是什么风格,这种类型的乐曲风格乐句有无联系。第三个问题,能否选择几种色彩表达乐曲风格。第四个问题,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与评述对作品的体会与感受。学生在补充、交流与探讨中对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表演形式、风格、音色有了深刻印象。教师教学中需要做好引导工作,点燃学生激情、热情,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言传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该过程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鉴赏与体验音乐美感,将自己培养成能听、会听音乐的人。作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与培养者,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问。这种良性的情感、知识互动,能够帮助学生细致、深刻、准确地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二、情感美的体现

美术、音乐与文学都是情感教育的武器,只有掌握了这种武器的正确用法,体现与凸显艺术的价值,把握并抓住情感元素,才能够呈现出极致、优秀的情感要素。在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细节,处理好教育关系。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音乐情感的过程中再现情感元素,将这种情感元素融入到学生情感当中和学生建立情感共鸣,达成审美观念培养、情操陶冶目标。

音乐鉴赏教育中教师需要做好对音乐鉴赏以及各个学科有关联内容的整合工作,利用其他学科的养分与知识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性与理性认知。该过程能够还学生一片新的视野,提高教育效果、教育有效性。如《茉莉花》是一首在我国各地非常流行的小调,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有着相似、类似、不同的曲调。比如,江苏地区版本曲调细腻与委婉,有着柔美的特性。河北版本的则曲调欢快刚直,有着爽朗风格。教师教学中可以运用地理学知识对比与分析,从语言特点、丰富习惯、地理环境等角度切入,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民歌特征,在该过程中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民歌风格。

需说明的是,学科整合实际上并非单纯的学科与音乐叠加,学科正合适学科的沟通、融合。不论是哪一种学科与音乐的整合,教师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参照鉴赏教学需要与特点开展课堂活动。音乐鉴赏中做好对学科资源的整合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观点,不断学习与探究,开发自身学习视野面才能够更好地达成学科整合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点学习,提高与保障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效果。

三、作品思想美的体现

作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最有效的手段,音乐教育中,作品鉴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思想美、情感感受。这一功效是由鉴赏教学目标所提供的。为了突出与体现作品思想美,教师就有必要参照学生身心特征以及欣赏教学特点开展思想教育。

首先,教师需要把握好作品四项要素,从题材角度出发,做好对教材思想性的引导。如用歌曲《保卫黄河》《长江之歌》《我的祖国》等开展革命教育。当然,教师也可以用音乐课堂开展爱国教育,如用《我们的田野》《沂蒙山小调》,等等。当然,国际主义教育也是可以用音乐鉴赏课程体现的。比如运用外国音乐。教师需要参照乐曲主题与歌曲的出发点制定思想教育目标与要求。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好时机。整体教学中先行介绍创作特点、作曲家生平、作品内容与时代背景。在分析中展开作品的主题与要求提出各种问题,在精讲多听中完成课堂教学。综合性阶段需要做好对各个部位分内容的分析,建立整体性认知。在获得清晰形象以后展开对作品的想象与联想。在情感激发的过程中,加深作品思想、美学的顿悟。

美育教育是学生创造力的来源,美育教育是催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性工具。教师需要用美育教育手段为学生描绘蓝天,培养学生的人格。美育教育作为国民素质的体现,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眼界。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的奠基者与传播者,教师需要主动分析、比较、观察、体验、感受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需要主动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美学因素,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知美、创造美、表现美、掌握美、体验美。音乐鉴赏需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音乐鉴赏的价值与作用,将音乐种子植根于学生心田,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结语

音乐教育不仅有着美育的功效,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洗礼。人类在追求物质生活品质的同时需要关注情感教育。音乐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音乐是释放情绪与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够帮助人们感受其中美妙的旋律,在感知与鉴赏乐器与意境美的同时,实现精神上的放松,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

参考文献:

[1]于海明.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8,(11):101.

[2]孙青睿.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J].黄河之声,2018,(03):107.

[3]张利军.美育与高中音乐教育并驾齐驱[J].北方音乐,2018,(07):164.

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第5篇

一、欣赏园林艺术,学习鉴赏方法和观察角度

1.体察园林艺术构思的精妙

在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我们能够学习到不少园林艺术的鉴赏知识。如果我们把从书本获得的鉴赏知识娴熟地运用到实践中,便会理解这些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妙所在,从而有方向地观察和描摹。

学生在读过《苏州园林》,理解了部分园林艺术的设计构想后,再游瞻园,眼前的景物顿时明朗而鲜活起来。此时便可引导学生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揣其意,品其美,形之成文。

(1)园林艺术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点缀着白墙黑瓦,游瞻园,便可以鉴赏亭台轩榭布局的巧妙。如:

瞻园的布局巧夺天工、精致典雅。四面假山环绕拥簇。大门前“金陵第一园”的遒劲大字后是长长的幽静走廊,竹林掩映下是象征长寿的青瓦黛砖走道,极富“欲扬先抑”之美;艳美的牡丹旁是凹凸不平的斑斓门石,表达对平步青云的向往;小小的水榭點缀在湖边,流露出对比之美;低垂的婉转走廊边是镂空花纹的小窗,为园林平添了一份静美。想必徐达在这里漫步时,一定会惊叹自家园林之惬意明净。

——学生习作《游瞻园》

(2)园林艺术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图画之美。园林中有许多山石与溪流的搭配设计渗透着园林设计者对山水相映之美的热爱与崇尚。游览瞻园,便可以细致探究假山与池沼的布局,感受山水相映的趣味和意蕴。如:

瞻园的假山池沼全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山头山踵都悬挂着钟乳石和石笋,瀑布倾泻而下激起万丈雪白的浪花,如群群小鹅扑腾着莹白的羽毛。苍松翠柏在隐隐冲刷下仿佛洗净铅华,清净丰满。一端以湖石驳岸,一端与清流相接,灵动的活水在广阔的湖面上四溢。湖水澄澈明亮,宛若明镜,与四周奇石相呼应,常有锦鲤在其间盈盈游动,平添一份生机。历代人皆以此为绝。

——学生习作《游瞻园》

(3)园林艺术讲究层次之美。我们游览园林,要具体去感受景致因层次而达到的幽深意境,体会“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妙处。如:

顺着碑廊继续前行,透过碑廊镂空的精致小窗,隐约看见背后的绿波荡漾与碧柳摇曳,转身钻过黑砖砌边的小门,面前那群峰跌宕,洞龛幽深,池水花木相映衬的仙境便徐徐展开。

——学生习作《游瞻园》

对园林艺术的欣赏,由于有了明确的鉴赏方法和角度,文字便有了充实的内容,不仅展现了园林艺术之美,还承载着发现的惊喜和诗意的美感。而将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运用到具体的写作过程,学生不仅体察出园林艺术的精妙,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内容,还能产生文章独特巧妙的构思。

2.创造出文章独特巧妙的构思

扬州个园,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行人游园,犹如穿行在四季变换的中国山水画中。把握这样的园林艺术构思,学生的作文行文也便能抓住四季假山的不同特点,以“走过四季”为线索来安排全文的层次,描绘出个园独特的艺术创造。如:

春山的奇石数样,为十二生肖兽的模样,隐于几根翠竹、芍药之间,或卧或立,嬉戏之态皆有,活泼蓬勃。

夏山中间为一巨大水池,池岸曲折,高低起伏,有嶙峋岩石数件,散落于池水之中。池中有碧荷点点,高低交错,如平静水面上再次涌起的千层碧浪,湖后依假山,乱石堆叠,旁伴巨木一柱,顶天立地,与石山相依相衬,此景实乃夏日激情,壮不可言之势。

秋园无它,唯有一平低的黄石山,片石道道,上生秋草数丛。山上有矮亭一座,低矮的亭檐向四面伸开,努力向下,去感受大地的气息。坐观亭上,秋园枫木,微风拂动,秋叶起舞,回旋于地面之上,微微作声,宛如衷曲奏起。

入冬更简,素石白雕,静卧园中一隅,在阳光挥洒下,泛着淡淡的银光,又见碧竹几株,不为冬日之风所动。透过竹叶间隙,又见花墙一堵,竹叶依旧。原来,春天又已近在咫尺,恍惚间,我竟走过了四季。

——学生习作《个园行》

此时学生鉴赏园内的奇石不再无从切入,而是可以结合四季的不同特点感知古人对自然哲学的理解,从中既赏得山水的外观形胜,更赏得内在理趣。文字多了几分内敛和深沉,且构思巧妙,借鉴个园四季的主题和构思,使文章的构思与园林的艺术构思巧妙地统一。

二、追溯园林历史文化,写出丰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中国园林风景洵美,百看不厌,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有历史文化底蕴。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和联想。

1.了解相应的园林文化

园林之名的由来就值得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汉字的意义、园林内容、主人的情趣、园林设计的背景等去探究园林名称的由来,可发现更多的文化内涵。

例如,瞻园为何取名为“瞻”?有学生说:“瞻者,仰也。或许瞻园的设计者在取名时希望此园能带给游览者仰慕之感。”因此,他的文章便围绕仰慕之情展开。而有学生经过考证,认为瞻园有欧阳修诗词“瞻望玉堂,如在天上”的意境,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他的文章便从诗与画的角度来诠释这种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

又如,留园为何以“留”为名?笔者引导学生探究徐泰时造园时的境遇,发现“生而颖异”“文独称善”的徐泰时当时挂冠回乡,不问世事,“益治园圃”。学生领悟,兴许这样命名,就是为了让拥有这座园林的人的心灵能够永远休憩在这美丽的净土中,自成一片天地,远离外界的喧嚣烦扰。“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也许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徐泰时创造了留园。

再如“逐月楼”,顾名思义,是古人赏月的地方。楼前靠水是高高的戏台,可以想象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戏台上的伶人咿咿呀呀地唱,身后水上泛起圈圈涟漪,水中倒影与岸上燈火交相辉映,一草一木都笼罩在诗意的光晕里。

2.引用古代诗赋

引用诗句是增加文章文化底蕴的一个常用方法。数百年前文人墨客在此地吟出的佳句,既高度浓缩园林的艺术之美,又抒发了诗人的即兴之感。

如西溪高庄楹联上的对联“斯室雅斯境幽斯庄古,其艺精其学博其遇殊”,高度概括了高庄这座园林的特点和帝师高士奇的人格风范。写作时引用这副对联便能作为全文提纲挈领的中心句。全文的构思围绕园林与人物精神的相互濡养,把握“雅”“幽”“古”的园林特征和高士奇“艺精”“学博”“遇殊”的人物特征,就能写出内涵丰富、重点突出的好文章。

3.联系人物与典故

中国园林随处可见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传说等遗存,几乎每一座保留至今的园林都浸润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抒发着文人墨客的赞美和感喟。在作文中适当联系和思考,能拓展文章的内涵。如:

鼋门楼上郭沫若的“太湖绝佳处”,准望亭上刘海粟的“鹿顶迎晖”和“中华游圣”徐霞客的铜像……让鼋头渚充满了历史人文情怀。它们在这一片秀美灵动、风景如画的净土上静静沉淀。

自然山水、江南园林、历史文韵在这颗太湖之滨的明珠得到融合与升华。鼋头渚,是我心之所向的桃花源。……无锡鼋头渚,何日更重游?

—— 学生习作《无锡鼋头渚》

三、体察和感悟园林精神,获得独特而有价值的审美认识

园林艺术家创作时首先会对环境与景物所表达的情意做详细的体察。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进而规划布局、剪裁景物,传达他们心中的园林精神。我们对园林要善于体察和感悟,思索繁复景象之中内蕴的园林精神,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在园林精神的立意引领之下,语言文字不再如风中柳絮漫无目的,而是承载丰厚的内涵,呈现出作者独到而深刻的审美认识,亦能初步展现园林意境之美。

以习作《红楼艺文苑》为例。学生走入红楼艺文苑如诗如画的园林布局中,看枯黄的芦苇掩映着墙外的红墙小楼;看梅树上的花簇拥成团,一点雪白在枝头,浅黄色的花蕊撑起一滴晶莹的露珠;看黝黑的树枝将天空分割成一块块不规则的形状;看远处白色的花朵已然融入蓝天上漂浮的云朵中,虚幻地向天边飞去。他自然联想到《红楼梦》中语:“争似仙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重回原点,抬头见那方匾额“红楼艺文苑”,又一次联想到曹雪芹先生称“红楼”为“梦”,想必园林设计者亦是此想法,游览一圈回到原点,万事不改,只是多了一份理解与享受,倒真如梦初醒一般。

探究园林精神,走入独特的园林意境中,联系古今,让我们仿佛隔着时空与先人对话,而深层次的思考亦将园林精神烙印心灵,无法割舍。

园林艺术探究鉴赏活动,帮助学生突破了在描绘园林的写作过程中辞不尽意的表达困境,让语言文字与客观情景达到统一,追求文美意丰的文学境界。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上一篇:研究生美术论文下一篇:美术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