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美术论文范文

2023-03-18

研究生美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



近年来,伴随着美术类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0年仅迎接大学毕业生就有近600多万人,加上往年失业毕业生,大概700到800萬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甚至是首要位置。2009年4月,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政策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提供了五种就业途径(自主创业、基层就业、参军入伍、从事科研、考公务员),但就业难的问题仍日益突出。

一、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几大就业问题

(一)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脱离市场需求

在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飞速发展,在要求良好的专业知识;道德和精神的基础上,对于具备创新、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美术教育专业目前还是以专业理论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轨。就本人而言要在校学习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需求较远,创新能力匮乏,所学技能与社会较远。

(二)美术类扩招与社会普遍需求的对立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2009年毕业生数量已接近2003年的3倍,而可供就业的岗位却没有相对增加。与此同时,应届毕业生就业还面临着就业毕业生等其他就业人员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式下,就业岗位与就业毕业生形成了一比几十或几百甚至上千人的状况,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确实加大了。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师范院校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之间存在着很大距离。通过参加几场人才招聘会,学生对人才市场很失望,基本上没有行政事业单位或教育单位招聘专科毕业生,大都是企业招工。学生都普遍认为,自己上了三年大学,基本具备了胜任中小学教师的条件,而且为了上学几乎花尽家里的所有积蓄,而最后还是和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人一样去企业打工,心里无法接受。最终出现师范类专科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三)一些毕业生专业素质不高

一是专业知识不扎实;二是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好的锻炼;三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四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还有就是毕业生对企业招聘的诚信存在太多的顾虑,担心上当受骗,不敢踏出第一步。

二、传统美术教育在现今市场中的形式

教育本应当与现代社会紧密融合,然后随着社会进步而变。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文化新时代的到来,教育的本身不仅要理解和顺应,还应具备一种积极的前瞻思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立足于此,笔者就高等美术教育的实际与走向,提出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与设想,以求引起同行的关注与探讨。

人人皆知,纯艺术人才在当前社会饱和程度已经很高。更何况目前的经济形式对于追求纯粹的自我价值艺术价值很难实现,像一些大城市,单单从各大企业工作单位,这个层面来分析,单是国、油、版、雕等纯艺术工作有100人专门从事,基本上就足够了,毕竟还会有大学教师等这类半职业化的艺术家人群存在。根据本人了解的情况,目前仅在黑龙江省的几家画院及雕塑院等纯艺术类别机构的专职美术家总共加到一起的职位也不过才几十个,而且绝对不会单单因为某个天赋异禀的毕业生的加入而废旧立新。由此可以推断,仅在我省,艺术类的教育与纯艺术类的专职人才有一千人也基本就饱和了。而单纯的我省各类高等美术院校现在每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却数以千计,而且这个数量只会逐年增加。仅鉴于此,不少人认为艺术类专业不必扩招。但是扩招是个大趋势对于学校建设专业的进步是不可缺少的。

与此相反,其他领域行业对于美术人才、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还未能满足,尤其是对于需要新技术含量的人才的需求,整伴随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而呈上升的石头。传统意义上的设计领域,比如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等,因有新技术的参与,对于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知识掌握与技能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使得艺术类设计行业的细致划分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此外,新技术突破传统教育的革命也使得个人可以跨领域创作出来,产生的新型艺术品,本身就是一种无法界定与归类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发展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产业与教育产业链条的目标就更加明确。

以教育带动发展,以营业带动教育,用固有师资力量开展艺术类的各项新兴产业内自主教学教育运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即使再小对于教育本身的收益也会扩大迄今与将来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从现在许多院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上,不难看出,其追求目标已经不是培养纯艺术人才。我们要与时俱进地调整与改变我们的既定目标与方向!而新方向就是美术教育系未来的自主产业链条,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同时也导致了教学技术和方法的深刻变革。

三、美术教育产业化的利弊

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实行的被称为“单纯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即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为弥补经费短缺,围绕着学校创收、经营、转制、收费、产权等问题,以增长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教育改革。如今泛指利用市场手段扩大教育资源、利用市场机制“经营”教育的各种举措。

对于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本来就已经是“产业”,又如何提及“产业化”的争议?部分人会担心把教育“产业化”,会导致教育这项使命也成为利益推动驱使的“奴隶”、一切都变成单纯的以赢利为目的地“负面市场交易”,进而会损坏了“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育人”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技能的培养有了质的变化。高等教育当然不能完全围着市场转,超于市场是大学的一个功能。但是如果完全不管市场,缺乏财政纪律,久而久之会腐化,但是对于“市场交易”的担心基本是多余的。例如我国的农业产业化也正是开放了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交易”,从而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有对教育服务的市场需求对于“富裕”的含义也会有所变化:人才的培养与可靠的市场创造。而对于教育服务的市场供给,更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显然教育产业对于“市场交易”不排斥,不可能会产生对于“市场交易”的完全依赖。因为“市场交易”并不能解决教育产业中的所有问题。而我所说的美术教育的自主产业创造是利用“市场”这一美术教育毕业生终究要面临的事物来进行更好的教育培养与集体个体的深层次的发展。一般来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全部活动或者绝大多数活动,以及第三产业中许多领域的活动,能够在“市场交易”中完成。但教育产业化的不少功能和活动却不能再“市场交易”中得到实现。“产业化”意味着“市场交易”的不完全变革。如果赋予“产业化”这样的含义,那么“教育产业化”的命题就不能简单成立,至少是不能完全成立。教育产业,无论中外,尽管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国家的严格控制或主导下的产业。

四、美术教育就业市场的转变趋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课程实施国际化的基础。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以教师、教科书为中心,通过班级授课批量生产大学生,学生缺乏主体性、个性;后者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鲜明的个性,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体现个性化培养、创造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面向“市场”的产业来带动基础的美术教育。鉴于整个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更加切合现实与人性化,更好地让学生融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本人提出的一些想法与设想:目前的扩招产生的“入学门槛”的下调,唯一的对策就是自我改变与创新培养;本科培养的改变,是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中心;打造出一套崭新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制度;要摆脱纯艺术教育纯学习的观念的束缚,特别需要削弱对于基础学科的纯粹的统一性教学;面对新的时代,需要一种冷静与前瞻的态度;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学生在校就能上岗毕业直接教学为目标,开展更多一美术教育传统与非传统的技能培训。

强化实践训练,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讲授是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示范与观摩是让学生对绘画、工艺的表现方法有直观的了解。但实践训练才是技能获得的主要途径。

增强创新能力,对于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设实习基地,针对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实际,学校应建立更多的教育实习基地或工作室,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与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使其对口实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在校外或校内,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到位。

我国的传统高等美术教育,目前已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一个新时代新机遇的大发展的时期,对各类众多新事物,已不再是停留在讨论有与无的进程中了。而是该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变适应为领用的时候了。时代的变迁人在于其中的感悟并不强烈,但是态度决定效果。时机已经来到接下来就在于如何继续保持合理与可行的传统模式。同时,怎样不失时机地、主动积极地解放思想。以变应万变,以创新引领美术教育的主流趋势。探索出一套时效性的办学模式。人类进入21实际,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必须要面向市场面向时代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拥有尽可能多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就会落后与世界发展之林。美术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对于美术类教育者的培养。因此,培养大批能够参与市场竞争、具有市场合作能力,对于市场的拥有长期的掌握与习惯性的时效性高素质人才,是增强美术教育的重要举措。校内产业链条的发展与建立不仅会提升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更会对人才的培养产生更深层次的进步影响。美术教育拥有目前创办自己教育实习产业园区的核心力量——艺术类人才与教师,而新时代的各类新型产业缺乏的就是此类人才。所以,对于美术教育的教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希望再进行研究,本人仅对于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阐述自己的想法与理念,许多实际上的问题与需要可能无法理解,望各位读者与老师多加指点。

[责任编辑:杜红艳]

研究生美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不同的民間美术形式,对小学美术教学有着不同的效果,为此研究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本文提出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兴趣,形成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结合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美术形式,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期推动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教学;美术形式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我国民间美术受到了巨大冲击,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丰富民间美术的形式,可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使他们积极传承民间美术。小学阶段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重要阶段,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国内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应用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大多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缺少新意,内容较为单一。其他国家在民间美术的应用研究上,主张利用当地民间美术的多种文化资源,使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图书馆等联合,从而拓宽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一、形成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民间美术形式,在实际利用民间美术创作时,采用表现形式密集的物象,激发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表现欲望和冲动,吸引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在实际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考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接受程度,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设定不同层次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成为民间美术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增强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理解,设定个性鲜明的教学内容,利用独特的教学方法,使用学生喜欢的材料设定小学美术的授课方式,时刻关注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变化,不断改变实际的美术教学方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灵活变换民间美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形式,综合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开发形式成熟的民间美术应用资源,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2]。

民间美术汇聚了民间艺术家的思想,体现了民间艺术家对于事态的看法以及社会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民间美术了解到丰富的文化,感知到美术的魅力。民间美术的教学不只是技法上的教学,更是通过该种艺术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丰富他们的艺术感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增强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不同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刻的民间美术形式,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所以在形成教学资源时,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美术欣赏方式,在民间美术丰富的表达形式下,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帮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重视民间文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民间美术不同的表达形式,有着不同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设定不同难度的实践教学,配合不同课时的色彩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民间美术。由于不同时代审美会变化,教师应依据现代人的审美观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融合民间美术,并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下,完善美术教学策略,为民间美术的塑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二、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民间美术有着极强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在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接受能力,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设定符合学生发展阶段性需求的教学策略,并以该教学策略为基本参考依据,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变化,适当调整不同阶段的教学方向,解决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避免全盘吸收以及拿来主义的形式,筛选优质的民间美术作品,并结合小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扬弃某些不合适的艺术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创新,形成易于小学生接受的教学作品[3]。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多方面收集民间美术资料,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小学美术教师应建立与民间美术艺术家之间良好的沟通,更加科学细致地学习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学校硬件设施,合理安排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民间美术极其丰富,但小学美术教学课时是有限的,所以在实际应用民间美术时,应考虑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应用范围等,设定单元学习的形式,连续性、有梯度地进行美术教学,高效利用美术教学时间,增强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性,结合不同民间美术作品,以不同的美术形式为立足点,最大化地挖掘民间美术中的视觉图像因素,让学生感悟到民间美术中的文化和艺术形象[4]。评价不同民间美术作品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民间美术的色彩造型形式,引导学生的欣赏方向,结合不同民间艺术家的传承故事,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好奇心。要布置教学问题,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民间美术作品。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要设置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民间美术的特点进行涂色练习,最终形成形式丰富的教学策略。要依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形式丰富的教学策略,激发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三、培养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时,应调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设定从易到难的审美鉴赏课程,体现更多的民族艺术形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美术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受到不同美术形式的启发,能够让学生学会大胆、夸张、学会更多色彩线条的搭配方式,增强艺术创造能力。要准备丰富的民间图片素材,区分民间美术造型,分析民间美术的构图样式和造型方法,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美术创作风格,拓宽美术视野,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

以不同民间美术的表达形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民间美术形象,为小学生提供选择素材,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突破常规思想。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配合不同的创作背景故事,调动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增长学生的美术知识,净化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的黄金时期,要以不同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5]。要配合不同的线条表现形式,发挥学生美术课程中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以及绘画表达能力。在民间美术丰富的线条的搭配下,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热情,通过解读民间美术作品的不同色彩搭配,引导学生创作,提升学生色彩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创作出和谐色彩的作品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可以增强小学美术教学的魅力。作为多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可以丰富小学美术的表现形式,将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美术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更好地传承民间美术。

【参考文献】

[1]程新元.基于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乡土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

[2]刘桂珍.论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运用——评《美术教育学》[J].染整技术,2018(40).

[3]徐晶,陈一.慎思明辩:研讨式教学在民族民间美术课程中的运用[J].装饰,2018(4).

[4]张凯.论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结合[J].包装工程,2019(40).

[5]陈小克.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的可行性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

【作者简介】

段彩萍(1978~),女,汉族,青海乐都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小学美术教育。

研究生美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幼儿教育教学中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幼儿基层美术生活化认知的基础上,明确生活化背景下,创意美术活动资源开发的途径,不断探寻活动中的生活化元素的应用,以希望借助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不断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

关键词:生活化;幼儿;创意美术

引言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作为当下幼儿美术活动实施的一种新方法,其能帮助幼儿发现美术具有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不断加强美术活动与生活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方面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加强幼儿在活动资源创设中的资源探索。

一、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教学意义

(一)增强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我国传统背景下的教学对幼儿的美术学习非常不利,其甚至会扼杀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喜爱,传统化教学背景下往往将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各项能力,设定为幼儿教学目标的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幼儿的美术评价过程中,固化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想象,现阶段虽然很多的教师重视美术教学的实施,但在对幼儿的作品评价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非黑即白的方式,来实现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

创意美术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幼儿通过自由的形式实现对自身的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得到发散,其自身想象的奇怪点子也会被认可,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使幼儿产生极大的创作欲望,使幼儿近距离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和乐趣,从而,被美术所吸引,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促进幼儿在创造力方面的发展

1.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能促进幼儿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氛围的构建,不断发散幼儿的思维,将幼儿想象的大门打开,通过引导幼儿在美术中细心观察,不断参与实践,促进幼儿的思维的逐步提升,针对幼儿自身的见解表达适当鼓励,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

(一)实施教学观念更改,以幼儿发展作为中心

1.依据幼儿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教学中的细致观察、日常生活等清楚了解每一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在实施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长處发挥,弥补幼儿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缺点,不断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每一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材施教,设计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幼儿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2.教师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美术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创造性,创意美术更是将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挥至最大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实现对幼儿的思维发散,引导幼儿的想象和联想,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创作,在实施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采取低空性的原则,基于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减少教师对幼儿创造力发挥中的干扰。

幼儿与成人的创造力存在一定差别,幼儿具有极强的创造力自发性,因而,教师应正确的认识这一问题,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遵循幼儿大班的认知水平发展,为幼儿营造一种以幼儿为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不断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最大程度的享受创意美术活动,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创造美。

(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幼儿创作兴趣提升

1.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内容

幼儿的生活与美术学习存在一定联系,通过大量对生活的观察和情感的体现,使幼儿能汲取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灵感,不断实现幼儿在美术能力、情感方面的丰富。当下的生活中幼儿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幼儿在实施创意美术活动时的直接题材,在创意美术的题材选择中,应紧密贴合实际的生活需要,构建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联系的搭建。

幼儿由于与成人发展的不同,因而,其看到的世界与成人相比是不同的,幼儿对某些事物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幼儿会将星星想象成眼睛等。而成人往往会被固化的思维方式蒙蔽双眼,对幼儿来说生活充满无限的可能,每一天都是非常精彩的。他们好奇的心灵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神奇,借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探索这世界的一切精彩之处。

2.从自然中选择优美的动植物、景色

大自然作为幼儿创意美术教学内容选择的宝贵资源,其通过自身蕴藏的无限美术素材,实现对幼儿的创作灵感的激发,使幼儿对自然充满无限的好奇,在幼儿的世界中,一堆沙子、几只小金鱼其就能玩一下午,通过亲近自然的方式,带给幼儿无限的快乐和新奇,实现了幼儿的情操陶冶。除此之外,自然界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均可作为创意美术教学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借用生活化的视角,实现对花草树木各方面的观察,使幼儿在欣赏与感知大自然的过程中,实现审美情趣的提升。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生活化视角的发展背景下,创意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了对幼儿思想的发散,实现了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对以往思想的革新,实现学生思维能力拓展。

参考文献

[1]郭菁.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家长(上旬刊),2021(10):143-144.

[2]顾英.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师,2020(4):122-123.

[3]徐英.试析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9(31):185.

[4]张倩.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9(19):175.

研究生美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美育

引言

由于当前部分教师对于民间美术资源如何開发以及利用的认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导致小学美术实际课堂教学成果较差,需要我们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于小学美术课堂便成为了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职者不容推脱的使命所在。为此,选择小学美术课堂融入民间美术资源为文章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间能够相互融合的机制,探索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课堂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吸收效率,以及创建高质量美术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事实上,民间美术与我们寻常记忆中所认知的落后的、封建的、糟粕的艺术刻板印象有着截然相反的差异,其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样有着雅俗共赏的特性,参照于国外对我们中国风格的美学艺术的狂热追捧程度来看,我国民间美术的价值便已无须赘述。参照素质教育中施以“美育”的教学原则,小学美术课堂应将教学侧重点放置于培养学生美术兴趣以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之中,为此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二、小学美术融入民间美术资源的方法

(一)结合美术教材,调整民间美术内容

首先,民间美术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具体化的特点,美术教师若想在美术课堂中发挥其真实效果,便需要将其调整为与美术教材一致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巧编妙织》一课时,该美术教学的重点便是要让学生掌握编织技术。而我国民间对于编织艺术的研究可谓是已接近于炉火纯青的境界,教师可选择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诸如藤编、竹编、草编等编织工艺品以作艺术鉴赏,因编织工艺所涉及的理论因素较少的缘故,教师过多的讲解反而容易出现降低学生美术兴趣的反作用,为此,待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便可直切主题,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视频中形式多样的编织作品不仅精美且实用,而我们这节课要挑战编织难度较高的中国节,大家有没有信心跟着老师一起完成它?

其次,因学生年龄较小的缘故,教师所布置的编织任务要进行适度调整,并按照分层教学的原则把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并进行逐步展示。此外,因有些学生进度较为缓慢容易产生焦躁心理,教师应当将关注重点放置于其身上,以此来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二)引导学生鉴赏民间美术资源,扩大其审美视野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心智极为稚嫩,对于事物的评价判断多来自于直观性的视觉冲击,学生们凭借感性认知的特征恰巧也决定了美术教学得天独厚的重要地位。民间美术资源大都拥有着其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其中更是包含了大量的美好寓意于其内。这便启发我们在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开发过程中不能仅仅将视野局限于如何应用方面,也应利用其所蕴含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通过开展民间美术资源鉴赏活动,不仅能够起到强化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作用,同时对于帮助学生养成细腻的情感也有着重要成效。例如同归属于编织艺术的乌毡帽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而有关于其的传说故事则是一名金性的猎人在追捕一头受伤的老虎时偶然获得。而随着历史潮流的变迁,乌毡帽也被党和人民所喜爱,其不仅满足了各个时代人们追求保暖时尚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是那个艰苦奋斗年代的见证者,是我们不可多得的专属时代记忆。教师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诸如乌毡帽类的民间美术作品,以此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三)结合传统节日,做好课堂教学延伸

民间美术从字面意义来讲既是大众的美学艺术,其必然与百姓的生活习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贴近于生活的特性容易使人产生亲近感,用于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着天然的共通之处。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同样包含了大量的美术元素,教师不仅要依附教材开设美术课堂,同时更要尝试脱离教材融入于生活之中。以我国元宵节教学为例,其节日最为显著的外在特征便是光彩夺目的花灯,教师可在美术课堂正式进行前便安排学生准备好彩纸、胶棒、剪刀等工具,而在上课时便安排学生按照绘制花灯图形、涂抹花灯颜色、制作花灯结构顺序进行开展,不仅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认识,可谓是两全之策。

结论

综上所述,为使得民间美术资源能够于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更为融洽,本文主要提出了结合美术教材,调整民间美术内容、引导学生鉴赏民间美术资源,扩大其审美视野、结合传统节日,做好课堂教学延伸三点作为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韩凤莲.浅谈如何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2020(76):153-154.

[2]苏德禄.关于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8):31-32.

研究生美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民间美术有着本原文化的生命意识,蕴含着无穷的民间文化,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与浓郁的乡情,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回归。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间美术作品与新时代技术缺乏融合,其模式化生产亦使其失去了亲和力。新媒体时代民间美术作品的发展偏向数字化及数字应用化,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推进与调整,构建完善的民间美术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民间美术数字博物馆,探索民间美术原始根源并以新媒体形式呈现,以把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美感展现给大家,使其得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新媒体技术;民间文化;本原文化;原始艺术;数字博物馆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悄然到来,各类数字化艺术相继诞生,这标志着数字化艺术正在走向成熟。作为数字化艺术的母体——民间美术则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革新与挑战。正如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者杨圣敏所说:“民间美术必将迎来一场脱胎式的蜕变,这场变革的主因是时代的洪流倒逼着它推进的。”一直以来,民间美术自成体系,与民间文化相关的相类艺术作品均与民间美术相关,如年画、剪纸、皮影、刺绣、编织等物品。近年来,民间美术出现了传承危机,其原因有西方文化的介入、网络化快速发展的冲击、商品批量化生产等因素。然而,更为主要在于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与融合的缺乏有关。笔者试着从新媒体时代的视角入手,对民间美术的价值、时代挑战与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一、新媒体时代民间美术的独特价值

民间美术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构成,有着时代性、民间性、民族性等诸多方面的特点,是一个区域、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与浓郁的乡情易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回归。

(一)民间美术有着本原文化的生命意识

民间美术从传统中走来,从乡土中走来,大多富于“生命”意识,人们常将民间美术称为有灵魂的作品。各时期的民间美术作品都有着一个主旋律——即是对“生命”文化的追求,主要体现在族种繁衍与保护上。诸如在“繁衍”的主题上,民间美术作品大多会以“物”写生,表征对生命的向往与期待,南瓜、老鼠、葫芦等物品皆可作为艺术的主体来表征“生命”的意识。对生命的保护与庇佑是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另一个主题,民间美术作品中时常会有“生命树”“智慧果”“白菜”等艺术作品的呈现,其寓意诸多,但其寓意大多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浓郁情感。民间美术作品会让欣赏者时常感受到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人们可以从作品中领悟到自然哲理与事物规律。从更为深层次上来看,民间美术作品一直保持着生态美观与民族精神,产生着无可限量的价值力,人们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中获得自信、愉悦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对生命的认知与慰藉。

(二)民间美术蕴含着无穷的民间文化

民间美术作品种类繁多,生态各异,大多源于生产与生活。例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贴的剪纸,即是人们对未来年景的期待,是对“年”文化的愿景与企盼。而北方的剪纸与南方剪纸又有着诸多区别,北方剪纸相对简单,体现出北方人粗旷的性格,更体现出北方辽阔地域所孕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的特征。而南方剪纸则相对较为精细,也背后也彰显出南方阡陌交通、湖泊交接所孕育出来的南方民族的细腻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民间美术作品作为前代人与后代人信息记忆、沟通的重要媒介,民间美术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思想与文化精神。正如民俗学家刘铁梁所说:“民间美术的起源大多与民间民族民俗的日常起居、岁时风俗以及人生礼仪等方面有关。”其中,民族本土文化更是民族特质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体现的“活化石”。

二、民间美术在新媒体时代的表现

新媒体时代,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媒体的冲击下,民间美术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弱点,其根本原因与“模式化生产”有关,同时,也与民间美术自身的保守性有关。

(一)民间美术作品“模式化生产”使其失去亲和力

在当下,机器大工业与商品全球化日益广泛,全面改写与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商品竞争压力与利润的驱使下,大部分工艺品制造商为了扩大影响力,不断地提高机器制作工艺,手工艺制造不断地被置于生产末端。大批量化生产的商品带来了民间美术工艺产品的泛化性生产,原本处于单一样态的民间工艺品一时间被复制生产无数。机械化生产的民间美术作品充满着冰冷的工业气息,被人们称之为没有“灵魂”的作品。工业化机器的批量生产,也使得民间美术作品变得毫无个性化,使得民间美术作品失去风格与特点而“千篇一律”。在这种冲击下,人们对纯民间工艺品的情感越来越淡薄。很多民间美术家也因市场效应不好,而放弃了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制作,以至于部分美术作品的发展变得停滞不前。

(二)民间美术作品与新时代技术缺乏融合

民间美术艺术家大都是民间“师徒传带”的方式成長而来的,基本上是属于“一元”化的成长方式。大都数民间美术艺术家对传统技艺相对娴熟,而对现代的跨学科知识与技术则较为缺乏,对新媒体技术不敏感,缺乏对新媒介技术与民间美术作品的融合性认知。因此,国内民间美术作品的数字化艺术作品科技含量不高,甚至达不到作品本身的创意诉求。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单一化“师徒传带”导致传承个体的知识“窄化”的原因外,同时也与国内的教育结构相关。目前,国内艺术类专业学生教育,仍以传统艺术的教育为主,文科学生相对较多,而工科学生相对较少,在教育教学上偏重于文化教育,而对涉及到技术应用与创新方面的课程时,部分学生则表现得相对冷漠,从而导致现行教育培养出来的民间美术传承者亦多是偏重于民间传统艺术,而缺乏将民间美术进行技术转化的能力。

三、民间美术作品在新媒体时代的内在发展需求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媒体已经渐进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也对民族民间文化提出了诸多发展的新需求,为了促进民间美术的活化与发展,紧随时代步伐,透析其内在发展需求则是十分必要的。

(一)民间美术技术发展偏向数字化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与信息化是其基本特征,亦是未来时代的重要趋势。民间美术作品虽然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民间智慧,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民间美术正在被边缘化,或者说正在被新兴艺术所取代。新媒体时代,大量文化的存活是离不开媒介技术的发展的,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重要事实。纵观民间美术发展全局,与新媒体技术融合较好的民间美术均发展相对较好。透析其发展较好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民间美术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字化媒体技术于作品之中,如三维技术、录像摄影技术等等,以及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归类、整理与发布的,甚至形成了互动性网络平台,供人们查阅、查看与应用的,这类民间美术作品则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民间美术作品若想让外界所知晓,那么,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则是难以避免的。从局部设计到作品整体的推广,从局部出新到整体创意,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则是越来越重要的。

(二)民间美术作品发展趋近于数字应用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美術作品也越发为人们所关注。各类技术设备也为民间美术作品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触摸式数字皮影交互网络平台的出现,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皮影戏作品则是将皮影表演网络数字化,运用人机交互技术来掌握模型的行为及运动方向,再运用游戏、动画等技术对皮影技术进行特效展示,构成了带有皮影特征的表演形式。表演者则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手持道具对皮影进行操控,加上视听觉的针对性渲染,使得数字化的皮影与传统皮影相比,其效果更为逼真。与皮影相类似的民间美术作品诸多,充分体现了民间美术作品数字化的优势性。显然,新媒体时代,民间美术作品除了要保持其传统文化风格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地包装自己、革新自我,与新时代的媒介技术相融合,构建起有时代性特征的民间美术作品,才能在商品化迅速发展的当下生存或被认知,否则,则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四、新媒体时代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只有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融合现代技术,才能促进民间文化的长久不衰,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构成,自然也不例外。民间美术则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推进与调整。

(一)构建完善的民间美术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

新媒体时代下民间美术离不开数字化理念,民间美术的加工、推广都需要数字化手段进行推进。当前,部分民间机构与人士已经意识到民间美术的数字化发展与保护的重要性,正在着手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民间美术资源与体系。然而,由于各类民间机构与体系相互之间缺乏协调与配合,致使部分信息与资源的建设呈现碎片化、重复化。显然,构建民间美术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是极为必要的。从民间美术的信息化资源的深层出发,有效挖掘新媒体与民间美术的契合性,借助新媒体手段全面、系统化地来剖析民间美术工艺,传承民间美术艺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民间遗忘的民间美术、艺术作以梳理,通过信息化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将其保存、保护与记录,建构一套完整的、可共享的美术信息与资源库是当务之急。

(二)建立民间美术数字博物馆

从民间美术的发展来看,大量民间美术作品产生后,一时间难以为人们所熟知或观赏。因此,为了扩大民间美术的影响力,对民间美术进行数字化展示是极为必要的,让一些传统的民间美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正如当下世界上一些大的博物馆一样,可以专门为家庭、节日等特殊的人群或民族进行一些专门设计的产品制作,让人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到博物馆来体验民间民俗的美术作品。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除了美术作品化和实物展示之外,还可以通过数字影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对民间美术的制作流程、制作技巧等进行图文并茂的演示,让体验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些民间游戏美术馆,通过各种民间游戏活动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在我国西部的一些民族地区,每年都有很多重大的民族节日,如春节文化、二月二文化、端午节文化等等,可以通过数字动画和影像的形式将这些活动与民间美术相融合,可以让更多人随时体验到民俗节日的快乐,同时,也让这些民间美术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三)探索民间美术原始根源以新媒体形式呈现

在研究民间美术的文化观念和根源的同时,要充分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民间美术,千姿百态,显示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这是和民间美术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分不开的。从其根源上来看,民间美术有很大的原始艺术形态,其在原始艺术形态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保持着浓厚的原始艺术风貌。要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就要注重对其原始艺术风貌的挖掘,同时,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对其创新与转化,使其以更加丰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从当下民间美术的发展来看,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因为缺少创新,面临着一系列消亡的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在倡导“创新”。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提醒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灵魂,缺少创新就不会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科技创新,经济创新,文化也需要创新。显然,民间美术在新时代下要结合现代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创新,只有这样,民间美术才能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能让人们更加了解它。因此,要对民间美术进行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推广创新,才能把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美感展现给大家,使其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蕾.新媒体介入雕塑在互动化参与方式中的有效运用及意义[J].美术大观,2018,(03):50-51.

〔2〕胡永亮.绘画创作中的新媒体运用及语言探索[D].北京服装学院,2018.

〔3〕刘莉,周琼怡.新媒体交互艺术的传播方式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1):1-3.

〔4〕王霄.新媒体视野下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师资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94-96.

〔5〕宋厚良.新媒体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7.

〔6〕秦成.民间美术与新媒体艺术的有效结合[J].艺术科技,2017,30(02):132.

(责任编辑 姜黎梅)

上一篇:美术研究生论文下一篇:艺术鉴赏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