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2023-03-08

农业生物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分析了跨国农业公司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和国际投资规则对跨国农业公司规制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跨国农业公司规制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跨国农业公司; 粮食安全; 投资规制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agricultural corporations;Food security;Regulation on investment

近年来,农业跨国投资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跨国农业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规制这种不利影响以确保粮食安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投资不断增长已经引起投资主体的广泛关注。围绕农业领域跨国投资的潜在收益与风险的研究日益增加。从具体实践看,诸如世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倡导下的农业领域投资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粮食安全、环境污染以及就业等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以跨国公司为主的私人投资主体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则存在较大的争议。如何看待跨国农业公司的投资效应并评价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韩国学者尹炳先等[1]在美刊《每月评论》上发表的《谁正在威胁我们的餐桌?——跨国农业公司的力量》认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农业投资导致中小型的农场和农户破产,依靠资本的力量和农业技术的垄断控制了全球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导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等社会问题加剧。印度学者范达娜·席瓦[2]的研究成果《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引用大量数据验证了发达国家的农业跨国公司以发展中国家的日趋贫困和环境恶化为代价操控了世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促使国内外学者关注发展跨国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农业或粮食安全问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了农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快速增长趋势,合同农业成为跨国公司农业投资的主要方式,提出了促使东道国发展利益最大化的几点建议(例如关注国内法律框架及东道国与跨国公司的投资合同)[3]。国内学者围绕该问题展开的研究较为丰富。尹成杰[4]在对农业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策略与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这种战略布局在农业贸易、东道国农业产业自主发展、风险转嫁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完善、建立农业产业合作监督机制以及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周伟等[5]发现,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大豆的主要产区、种植以及控制粮食价值链的育种和加工2个高端环节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白梦娇等[6]对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垄断的路径、对我国市场和粮食安全带来的威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利用农业贸易规则、产业链整合以及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农业企业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任静等[7]从农业生物技术垄断,林文维等[8]从控制粮食产业链等具体路径角度探讨了这些路径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总体看来,既有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清晰地认识跨国农业投资影响东道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及应对,但对从应用农业贸易及投资规则应对跨国垄断对粮食安全不利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不够深入。探究当前农业贸易及农业投资的规则发生的变化,以及這些变化对消除农业跨国垄断以及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借鉴意义等,对于我国未来农业投资政策改革以及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1 跨国农业投资影响粮食安全的路径及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1 跨国农业公司影响粮食安全的路径

农业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因此对一国农业的控制力往往意味着对该国经济的控制力。而跨国农业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

1.1.1 通过控制和延伸产业链加强对粮食供给的控制。

跨国农业公司对农业产业链的渗透日益强化。跨国农业公司依靠其强大的技术和研发优势,控制了粮食产业链上游环节中的农作物育种、农业投入品研发环节。在农业领域,农作物育种环节基本被以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和杜邦先锋为代表的跨国种业公司控制,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作物转基因种子市场上占据70%~100%的市场份额[9]。作为农业投入品的农药、化肥研发环节则被孟山都、先正达、陶氏益农、加拿大钾肥等农化公司所控制,跨国公司在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大量购买土地等生产要素,增强了其控制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企业则被锁定在种植、简单加工生产等低端环节。农业产业链下游的农产品和粮油加工基本被ADM、邦吉、路易达孚、丰益国际和嘉吉等跨国公司所控制。以大豆行业为例,国际四大粮商控制了大豆加工行业全球市场的80%以上份额。跨国农业公司还通过独资、合资方式加强对东道国企业的实际控制[10]。

1.1.2 通过操控粮食定价权影响粮食安全。

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不单纯取决于实货的供求关系,还具有金融化的特征。我国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粮食需求具有刚性特征,全球四大粮商是包括大豆在内的主要农产品的定价者,大宗农产品商品期货交易所成为农产品价格的国际定价中心,这些定价中心主要位于发达国家,上述因素导致了我国对农产品定价权的缺失。

1.1.3 通过粮食安全政策制定对一国施加影响。

跨国农业公司与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美国孟山都、陶氏益农等公司的高管人员在政府部门任职,一些政府要员退休后进入孟山都等公司董事会对政府粮食安全政策审批产生影响[11]。不仅如此,跨国农业公司对国际农业政策制定也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农业协议草案起草中跨国公司也发挥了主要作用。跨国农业公司还通过与东道国政府要员保持直接或间接联系对东道国粮食政策产生影响,孟山都公司的农药获批进入阿根廷市场就是此战略的成功应用。

总体而言,跨国农业投资在扩大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以及保证食物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业跨国公司投资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农业领域良好的国际和国内法律规制对于保障东道国粮食安全不可忽视。

2 跨国农业投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规制现状

当前关于跨国农业公司威胁粮食安全的规制可以分为国际和国内2个层面进行分析。

2.1 农业国际投资规则及其影响

国际范围内,对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具有规制作用的规则主要包括经合组织(OECD)制定的《跨国企业指导原则》、国际劳工组织(ILD)制定的《关于跨国企业和社会政策的三方宣言原则》、联合国倡导的《全球契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可持续发展投资框架”等文件。上述文件构成了目前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部分,适用于所有行业的跨国公司经营行为。对于跨国农业投资行为而言,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和世界银行(WBG)于2010年提出并共同推进的《负责任农业投资原则》[12]。该原则具体包括尊重土地和相关自然资源权利、投资应确保粮食安全、负责任的农业企业投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等7项原则。该原则提出后,2010年的G20首尔峰会把该原则作为共识的一部分,并倡议各国积极支持该原则。然而,上述国际组织关于跨国农业投资规制国际规则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从而影响了其进程和效果。

2.2 我国国内法律的规制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其修订在体现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同时,对外资在农业育种、种子生产等领域的进入进行了规制。2017年6月,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版)》发布,该《目录》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涉及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鼓励类措施条款共有10条;第二部分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细分为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两大类,外资进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领域必须是中方控股,而外资进入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领域虽然是限制,但缺乏具体限制措施。新《目录》发布后禁止外商进入的目录只有3条,具体条目参见表1。

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和弱化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市场垄断,保护我国粮食安全。反垄断法律旨在预防和制止市场垄断,保护公平竞争,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然而,反垄断法只适用于对跨国并购整体行为以及市场垄断行为的处罚,对于打破跨国农业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作用甚微。我国投资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促使了更多跨国农业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不过扩大农业投资领域开放对我国农作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所起作用有待更深入地探讨。

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确立对于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始于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埃克森-佛罗里奥修正案》,2007年《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英文简称为FINSA)对其进行了完善,后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外国人合并、收购和接管规定》作为FINSA的实施细则。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始于2011年颁布的《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表2对中美两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从审查范围、审查内容、审查机制、审查程序以及审查中的信息披露和保密性要求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审查范围和审查内容方面,我國国家安全审查侧重于外资产业控制力是否增强,基于战略性部门以及本国生产者竞争力方面原因的审查比较弱。而对于粮食安全而言,农业部门的战略意义以及我国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竞争力应给予重点关注。

现有的与农业有关的法律和部门规章制度有助于约束跨国农业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201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在新品种保护、种子引进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有助于保护我国国内种业市场有序发展、鼓励我国育种和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跨国农业公司在扩张过程中,开办了大量农场和与种植育种基地,使用了大量新型的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破坏。国家林业局、环保部在气候、土壤环境保护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相关的立法和规章制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国内关于跨国农业公司环境规制中,以政府为中心的单向规制占主导地位,法律行政手段为主,税收等经济手段使用较少。在相关法律制定过程中,国际组织、产业协会、企业、消费者组织等影响力薄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法律规制的效果。

可持续发展或者负责任的农业投资政策及其原则在我国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中鲜有体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跨国公司进行负责任的农业投资虽然成为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共识,但在我国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中很少涉及相关条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多数双边投资协定签订时间较早,集中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当时农业可持续发展尚未成为投资政策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协定中上述有关条款对我国有利有弊,因为它不仅意味着要求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要求,而且也意味着我国农业企业对外投资中应遵循相关规则,从当前我国农业和粮食企业“走出去”实践看,要做出上述承诺的条件还不很成熟。

3 完善农业跨国公司规制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3.1 继续完善跨国农业公司的市场准入相关制度

各国针对跨国公司投资政策的改进提高了投资政策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透明度,降低了跨国投资的成本,同时东道国对跨国农业投资的监管权利应适当保留。具体的实施方法包括:继续完善针对外资并购或接管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执行细则,适当保留部分涉及农业跨国投资的前置审批环节,特别是加强跨国农业投资项目对环境、人体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及评价。

3.2 防止和减弱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力量

我国的《反垄断法》已经将境外的垄断行为纳入了规制范围,从法律上确保了我国对可能造成垄断、对市场竞争带来不利影响的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及其项目的管辖权。但是实践中反垄断执法力度和执法能力弱,缺乏统一的、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为保证对垄断行为特别是跨国农业投资的垄断行为的执法效果,应尽快设立统一的、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保证该机构执法过程中的独立性。

3.3 完善我国国内农业相关环境规制和劳动用工法规

通过加强与FAO、ILO等国际组织及机构的合作,加强与产业协会及消费者团体的合作,把握国际环境规制发展趋势,并依据可行性原则修改和完善相关的国内环境和用工法规,同时应保证相关法规在执行中内外资标准必须一致的原则。

此外,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双边或区域投资协定中加入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的劳工、环境等条款也成为部分发达国家追求的目标,我国正在和美国商谈双边投资协定,与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协商包含投资条款的自贸协定,因此未来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条款可能纳入部分投资协定或自贸协定的协商范围,对此要加强研究,科学论证,以确保投资者保护和东道国监管权利的合理平衡。

3.4 增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实力,积极推进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

我国的农业企业在同跨国农业公司合作中应重视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企业可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以及自身的全球战略需要收购国外的土地或并购一些有潜力的国外农业企业,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

参考文献

[1]尹炳先,王得忠.跨國农业公司对全球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破坏性影响[J].国外理论评论,2007(8):44-47.

[2] 范达娜·席瓦.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M].唐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9[R/OL].[20170820].www.unctad.org.

[4] 尹成杰.农业跨国公司与农业国际化的双重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0(3):4-10.

[5] 周伟,BOULANGER MATHIEU,吴先明.农业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84-93.

[6] 白梦娇,贾利军.跨国垄断下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与保障[J].农业经济,2017(3):120-122.

[7] 任静,刘丽军,宋敏.跨国公司在我国农业领域的技术锁定策略与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39-46.

[8] 林文维,谭砚文.农业跨国公司产业链布局的现状与成因分析[J].世界农业,2011(11):15-18.

[9] 余莹.跨国公司控制粮食产业链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14(6):146-148,251.

[10] 朱考金.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垄断以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6(9):30-35.

[11] 王宏.跨国农业公司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理与政策[J].甘肃理论学刊,2013(1):118-122.

[12] IAWG. Responsible Agricultural Ivestment[EB/OL].[20171010].https://responsibleagroinvestment.org.

农业生物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张娣,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生物技术专业。

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了非常多的改变,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生物技术的应用都是非常广泛的,对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应该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不断的推进和深入,无论是在技术的研发上还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生物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发掘生物技术的潜在应用前景,实现对生物技术的更长远的发展,拓宽生物技术的发展渠道。

关键词:生物技术;应用前景一、生物技术应用现状

生物技术实际应用非常的广泛,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食品加工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对于生物技术的公众认知程度正在不断的加深,研究生物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需要对其概念、应用的领域和发展的困境进行具体的把握。

(一)生物技术的概念界定

生物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生物技术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在行业的竞争和参与的过程中生物技术能够作为重要的发展因素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是将生命有机体通过一定的改造和加工,实现对生命体的充分的利用。生物技术不仅仅是一门研究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应用。

(二)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

在食品、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等领域随处可见生物技术的身影,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的广泛。在农业生产领域,通过生物技术的改良能够大大的提升作物的产值,通过新的品种的研发,实现农业技术的发展,实现资源最有效合理的利用。在食品行业中,生物技术通过对生物特性的把握,利用发酵保鲜等技术实现对食品的味道的处理保存等日常难题。在医疗卫生领域,生物技术在制药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制药工艺、原料的改变研制出新的药品,攻克各项医学的难题。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的应用上,生物技术能够在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改变工业化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污染,降低对环境的透支程度。

(三)生物技术应用困境

尽管生物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生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例如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生物技术的发展涉及到人们的切身的利益,生物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支持,生物技术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利益和风险。公众对于生物技术的信任程度和认知程度决定了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可能。因此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的非常有必要的,将生物技术的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二、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泛,生物技术想要拓宽发展渠道,实现技术的产业增值需要在技术创新、发展机制、产业合作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生物技术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生物技术存在很大的发展潜能,尤其是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上不能是一层不变的。生物技术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性,切实的解决人们生活实际中所涉及的问题。每个国家生物技术的发展都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上一方面应该注重对本国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就是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借鉴和学习,注重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功夫,积极的开展经验交流和学习,实现生物技术发展的国家化的合作。在生物技术创新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性和规律性,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发展,不能一触而就,追求平稳的发展,实现生物技术有效的利用。

(二)生物技术的评估机制的完善

生物技术的評估机制包括对市场的把握、对技术应用的前景分析、和对社会认知程度的调查。在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双向的参与,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提供大力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同时完善监督机制和法律体系,在生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对生物技术行业发展的规划,保障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维护企业和公众的利益。另一方面应该不断的提升对于市场的感知能力,对于生物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技术风险,社会的道德接受程度有深刻的认知。生物技术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投入和产出应该是成正比的,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如果没有达到市场需求的程度就会带来技术的危机,而公众对于生物技术的伦理道德标准没有给予认同也会造成生物技术发展的不顺畅。给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生物技术的评估机制需要不断的完善,为生物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生物技术的产业合作的实现

生物技术的发展最终是可以实现产业化的,生物技术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因此存在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生物技术应该形成产业的规模性,实现在产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形成坚实的产业合力,最终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资金、市场等重要保障。生物技术的产业合作应该突破行业、地域的界限,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发展的小圈子内,长远的市场战略发展的眼光是决策者应该具备的。生物技术的产业合作和发展为未来市场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非常长远的发展前景,并且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改变。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把握好发展的方向,实现对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的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卫莉,李光,论信任与公众对风险技术的认知与接纳[J]M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12).

[2]韩根,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

[3]高云,王勇,徐英黔,胡君一,何璐.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技,2012.

[4]唐琼,李正山等.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前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10).

农业生物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现代农业技术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农业现代化由于日益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得到广大进步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能更大程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并且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农业技术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并且相关的制度跟方式都不够完善,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改善。

关键词:新型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发展;技术推广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对我国农产品造成了巨大影响。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快推广农业技术的步伐,将农业技术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在推广农业技术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因此,笔者针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

1  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

简单来说,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在农村对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教育的社会活动。根据各个地区,不同农业发展的情况为农户量身定制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农业技术的推广能保证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掌握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当前我国推行的农业技术主要是对于种植技术与种植方式的指导,是以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水平和投入产出比为目的。

2  现代农业技术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2.1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不足

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时需要有新的推广手段,才可以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影响,但是就现在而言,农业技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得到改善和运用,但是他推广的措施缺乏创新,仍采用以前挨家挨户推广的手段,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才存在不足,并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以及微信等社交软件和信息技术,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实施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经营管理水平低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方面,大多采取粗放经营和经验管理等办法,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致作物产量不高。例如:我国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水果,室内设备简易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年产量也只有10~15吨/亩,且生产出来的蔬菜水果质量相对较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而发达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技术,还有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管理办法,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销路非常看好。

2.3  相关制度与措施不完善

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与农村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农业经济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得到很大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整体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也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持稳定发展的状态。完善激励机制以及规章制度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就现在来说,农业技术推广制度还不够完善,工作也由于规章制度无法发挥主要作用无法有效的提升。

3  现代农业技术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重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农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对农民进行培养。因此,有效的培训使很有必要的,如函授、夜大学、远程教育、网上自主学习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增加培训,使农民能够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操作技术和标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着重于现代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广和运用,同时可以进行农业种植。除此之外,要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对实践的训练,在生产实践中有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3.2  健全现有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环节中具有重要保障意义,农业技术人员如果缺少农业生产设施的支撑,则会导致无法全面实施农业生产技术,造成农业生产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增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就是要合理优化现有的农业生产运行模式,按照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实施思路来进行优化调整。农业部门对于当地农民必须给予全面的农业技术资源扶持,投入充足的前期资金成本用于购买机械化农业设施,确保实现机械化的基层农业生产转型目标。为此,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基础设施必须得到充分地完善。

3.3  适当增加相应资金投入

要提前做好资金投入的准备工作,通过推广农业技术的要求,科学的计算资金投入的比例,努力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可以帮助农业促进经济提高。通过实际情况和科学的依据来安排资金预算计划,通过计划资金的合理安排来实施计划,确保有相应的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人员工资支付。并且要增加资金预算和审计,注重监督资金使用的整个过程,保障资金的使用,每一笔支出都要落实到位,避免资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防止资金被挪用。

4  结语

为了更好的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工作,就需要做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新型农业技术的作用有充分的了解,并合理进行应用,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妥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还要做好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定期开展培训工作,让农民对新型农业技术有所了解,从而使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使農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建军.“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2):42-44.

[2] 李定国,黄春露,江成为.关于现代农业技术使用与需求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湖北省阳新县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3(1):69-71.

[3] 朱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农业生物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水平提升是紧紧相连的。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所采用的技术和仪器都在与时俱进,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水平。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是由于使用者大多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难免会出现对农机的错误使用,本文正是对当前农业服务的推广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工作;问题;对策

我国的经济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对于农村生产方面的改革非常重要,它关乎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质量,帮助农业经营模式逐渐转型发展。政府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推广非常重视,并且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和惠农方针。伴随着农业投入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农业技术的更新发展也非常地迅速,但是在近些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急需相关的应对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由于基层管理组织缺乏执行能力,导致相关的管理工作没有被落实,改善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  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出现了哪些情况

1.1  在推广环节出现了资金匮乏的情况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对于农村发展也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的新农村发展建设。如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生产的话,会导致农业生产的成本过高,对农民们的生产收益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最常见的还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由于农民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不敢去尝试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态势。即使研发出了生产效率很高的新型技术,但是想要在农村基层推广也是非常困难的。在现阶段农业技术服务的推广过程当中,资金的不足带来了非常多的限制,甚至推广人员的工资都得不到落实。尽管政府每年都会拨发一定的资金进行推广,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导致了部分资金并未落实,在推广环节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状况。

1.2  推广人员的素质没有达到标准

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以推广人员为中心展开的。而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其知识水平和推广能力会直接决定农业推广的效果。在现阶段的农村基层当中,大多数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并没有工作经验,而且没有得到专业的系统化培训,会在的推广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偏离政府开展相关工作的初衷,

1.3  推广工作并未考虑到农民的接受程度

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都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对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设置了障碍。然而在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都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虽然推广内容的专业性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大都没有考虑到农民的理解吸收能力,导致了后续推广工作取得的效应大打折扣。

2  如何更好地在基层完成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工作

2.1  不断强化对科技的普及力度

农业技术的推广是长期积累的工作,它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偏远农村。因为这些地区的发展非常落后,而且周围的交通也不便利,更不用说科学技术的普及了。所以农业技术的推广要与科技普及相结合,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开展工作,借助对群众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另外基础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地去反思和总结,通过参与相关的职业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推广时要帮助农民制定季节性的培训计划,让农民能够切实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增收效益,帮助农民群众普及相关的科技知识。

2.2  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它所涵盖的包含的知识面是十分丰富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但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内容与实际操作存在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工作人员要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例如增加新型农机技术指导部门与农业机械设备厂商之间的联系,然后派遣工作人员带领部分农民进入工厂进行学习。这种形式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在提升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的实操能力。

2.3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形式对其进行强化

我国很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农业方面的专业,而且在近些年开发出来非常多的农产品。因此国家要重视这种研究的形式,增加相关的财政拨款数目,让科研人员有更充足的资金开发新型的技术。科技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如果要将其应用到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当地的高校进行技术研发,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支持。

3  结语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一定要从问题的根源处进行改善,这样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相关。对于相关的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就是一种有效方式,这样能够保证推广人员具有最为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进一步推行农业生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万波.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3):28.

[2] 王聃,张海钟.白银市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7(23):3-6.

[3] 张景东.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3):35-36.

农业生物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是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是各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基于生产供给侧入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究制约新疆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投资能力、农业技术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四个方面的要素与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关联度最强是主要因素;政策保障和自然资源方面的要素关联度最小是次要影响因素。据此,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建立标准化经营管理体系、增强产业链条纵深能力、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建设与构建新型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对策建議。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因素;新疆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Xinjiang

PENG Xinzhe,GUAN Quanl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Key words: agricultur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influence factor;Xinjia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1]。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虽提高了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开展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农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释放供给要素的活力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致使农业总体经济收益增长趋向不够强劲。因此,本研究选定新疆2014—2018年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实施前后的数据,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开展研讨,推断出生产资源供给与产业结构间的关联程度,最终联系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完善新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对策建议,为新疆拟定相关农业发展策略提供参照。

1 文献综述

关于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学者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王一鸣等[2]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处理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不对称的问题,如何使有效供给与市场需求变化同步,让供需实现新的平衡关系;张社梅和李冬梅[3]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指围绕市场主体对农产品和服务的各类需求,从农业供给侧切入,通过改革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推进生产经营制度革新,不断提升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许瑞泉[4]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从农产品供给侧入手,通过自身调整来重组、优化生产要素,使农产品在质量、数量这两方面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促进农产品供给结构优化,实现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无缝对接。

关于如何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张蓓[5]认为,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农业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并提出要从农产品、劳动者、科技和资金等方面进行改革;龙通平[6]认为要从资本、劳动力、土地和制度等方面入手,优化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我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林惠虾[7]从改革主体的视角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认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够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2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处理与协调好各方因素间的关系。而找出制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提升产品供给品质效益。因此,参照符华平[8]、任海靜等[9]、王波[10]、杨淑杰等[11]研究成果,根据新疆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考虑到研究数据可获取的难易程度,从投入和产出2个方面选取新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因素的指标因子。以生产资源中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农业技术水平、自然资源、政策保障和投资能力等6个方面的要素作为比较序列,来探索制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的影响因素。

2.1 指标选取

农林牧渔总产值是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间里农业产出整体情况和成效的体现,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后所产生的结果。而资源配置收益的增长是指生产资源要素投入到达一定程度时,通过整合资源配置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资源配置收益难以用固定值来估量,只能凭借经济增长理论从整体经济增进来估量,而农业经济增长可以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权衡。因而,采用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的参考序列Y。

劳动是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存在的本源,农业的发展与劳动力的应用不可分割,而最符合权衡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是从事农业劳作的劳动力数目的总和,因此选取农业从业者人口总数,作为比较序列X1。

受教育人口比重是人才储备的最直观体现,人口受教育水平的程度比例,决定着人才储备是否充足,对产业布局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效用,因此采用农村人口未上过学、受过小学教育、受过初中教育、受过高中教育、受过大学专科教育和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作为比较序列X2、X3、X4、X5、X6、X7。

农业技术水平是农业生产历程中使用器具及其他资料的统称,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选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以及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作为比较序列X8、X9、X10、X11。

自然资源在本研究中是指灌溉面积和农用地,土地和水是农业生产中最基础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源的配置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产业调整的难度,因此选取农业用地和灌溉面积作为比较序列X12、X13。

政策保障在本研究中是指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用于农业生产建设投入资金,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选取农林水事务支出作为比较序列X14。

投资能力是指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已有研究表明农业资金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为正相关关系,而农业资金广义分类较多,因此本研究从狭义的方向选取了农户人均消费支出作为比较序列X15。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自于《新疆统计年鉴》,以2014—2018年为时间段,如表1所示。

2.2 引入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因素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4—2018年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均值化结果,如表2所示。

2.3 影响因素的测算

根据表2数据,确定参考数据为:

Y{0.901 6, 0.928 8, 0.990 6, 1.040 9, 1.138 2 }。

各影响因素ΔX值公式为:

ΔX=|Y-Xi|,i=1,2,…,15(1)

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求ΔX最值,得到:

ΔXmin=0,ΔXmax=1.138 22

2.4 影响因素测算结果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其他因子关联系数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关联系数大于0.9的因子有6种,分别是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受过小学教育和乡村从业人员数。而关联系数在0.7~0.9之间的因子有灌溉面积、受过高中教育、未上过学、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受过初中教育、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农药使用量、农用地以及受过大学专以上教育;关联系数在0.5~0.7之间只有受过大学本科以教育这一因子。

关联度系数计算公式:

根据公式(3)计算得到新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如表5所示。

关联序为ξ15>ξ8>ξ9>ξ3>ξ1>ξ13>ξ5>ξ2>ξ11>ξ4>ξ14>ξ10>ξ12>ξ6>ξ7。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农林牧渔产业总产值与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受过小学教育>乡村从业人员数>灌溉面积>受过高中教育>未上过学>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受过初中教育>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农药使用量>农用地>受过大学专以上教育>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2.5 实证结论

从计算结果来看,此次研究所选取的15个指标中,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间关联序最强的前6名为: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受过小学教育和乡村从业人员数,其关联值全部在0.9。由此得出,关联度最强的5项指标,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投资能力方面,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体现出农民的投资能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重要。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农民的投资方向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结构。而农民收入水平下降,直接导致农民消费支出水平下降,造成产业发展投资的选择性较小,从而加剧产业发展向主导产业倾斜,影响农业整体经济增长。而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则会提升农户的消费支出能力,使得农民在产业发展的投资上选择性更广,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由此可知,农户投资能力的提升,对提升新疆农业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技术水平方面,机械化程度与化肥的使用量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用机械得到了广泛使用,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化肥的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可以有效补充农作物在生产中缺少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對土地集约化利用,提升产值效益。而机械化投入范围有限,则造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间效益差距较大,影响经济收益的增长;化肥施用量未得到控制,则会造成土壤肥力过高或过低,破坏生产环境,造成作物减产,从而影响产业产值。

受教育人口比重方面,总体呈增长趋势,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向小学文化水平倾斜。由于小学文化水平人口比重的升高,且受学习能力因素影响,使得整体人口素质下降,从而加大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与技术推广运用的难度,农业现代化发展受阻,最终影响农业产值的增长。由此可知,提升人口素质水平刻不容缓,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力方面,农业从业人员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非常高,说明劳动力对于农业发展也有着较强的影响。劳动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没有农业劳动,就没有农业的存在与发展,而劳动力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主体。从业人口总量过高,会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竞争压力较大,劳动力过剩,从而影响社会发展;而从业人口过少,则会造成资源闲置,劳动力匮乏,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农业从业人口数量的增加,虽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但要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才能促进产业有序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3 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稳定发展

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设备建造的梳理排查,提升以水、电为主的基础设施建造与维护能力,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准确投入到具体项目,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加强对农户相关操作要求的宣传力度,农户作为设施设备的直接操作者,应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和简单的维护技巧,将设施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合理反馈,保障设施设备稳定运行。同时,提高对农田水利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视程度,稳步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3.2 提高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改变农户的思想观念,对农户加强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的宣传力度,并建造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分享高质量农产品的供需信息,形成良好的产需对接,以此增强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户的培育力度和范围,提高农户的相关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正在从事或有意从事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的中青年劳动者,加大培养力度,使其向专家型从业者发展,鼓励组建农户自己的技术服务队伍,提高技术推广应用范围。

3.3 建立标准化经营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

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农业最新生产工序,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农业发展。在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后,加强对农户培训的力度,让其尽快掌握新型种植管理技术,并引导农户建立产业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载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植保类农事活动,提高农户的产品质量意识和成本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重点检查农药、化肥和其他药物成分是否符合标准,形成常态化管理。

3.4 增强产业链条纵深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投入

巩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相关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改造并提升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成立以县、乡、村为联动的农业服务系统,形成由各县区的农业局为领头单位,乡镇农业服务站为支柱,村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与农资店铺为具体实施的农业服务组织机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力度,扩大农业技术对农户的覆盖范围,保障每个农户都能受到技术指导。同时,加强运输线路建设和技术设备向农村流动,增强产地与外界联系,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运输存储技术的研发,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货运能力。

3.5 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自治区政府需保持财政支农的资金稳步增长,提高财政支持力度,与各地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建立与其相匹配的财政支持机制。明确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增强财政支出的指向性,确保资金准确落实到农业产业发展,并加强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扩大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记录好资金的使用明细,及时做好评价与反馈。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率,细化分配比例,促进财政资金良好循环。同时,进一步推进融资渠道与保险服务的建设,运用政策引导正规金融机构拓展在农村的经营规模,加强对农业发展的贷款扶持强度。

3.6 构建新型经营模式,提升协调发展能力

提高普通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引导农户参与到企业组织的生产中来,和企业组织共同经营管理。打造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普通农户为主要结构的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增强农产品质量和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业与农户的经济收益提升到最大化。扩大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推广范围,加强对普通农户的技术支撑,有助于增强农业整体生产能力,减少企业组织与农户之间矛盾冲突,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增强政策对农产品品牌建立的引导作用,建造农产品的品牌培植、发育和维护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指导和农户等多方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并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发展潜力较好、带动能力强和公信力较高的特色品牌,促进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向高端延伸,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万鹏. 习近平: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J]. 唯实:现代管理, 2016(2): 4-6.

[2] 王一鸣,陈昌盛,李承健.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 人民日报. 2016-03-29(007).

[3] 张社梅, 李冬梅.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及推进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 38(8): 59-65.

[4] 许瑞泉.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6): 178-183.

[5] 张蓓.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镜鉴[J]. 改革, 2016(5): 123-130.

[6] 龙通平. 农业供给侧如何改?[J]. 农村工作通讯, 2016(1): 1.

[7] 林惠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漳州为例[J]. 经济师, 2016(10): 187-188, 194.

[8] 符华平. 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的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8.

[9] 任海静, 丁生喜, 李燚.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张家口农业经济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J]. 价值工程, 2017, 36(34): 27-30.

[10] 王波. 基于农业生产效率DEA评价的洛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D]. 洛阳: 河南科技大学, 2019.

[11] 杨淑杰, 李玉波, 许请涛. 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 40(8): 208-213.

收稿日期:2021-02-26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19BYJ049)

作者简介:彭鑫哲(1994—),男,河北唐山人,在讀硕士生,主要从事农业管理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关全力(1972—),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教学方面研究。

上一篇: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下一篇:农业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