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优质护理范文

2024-05-01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的真实期望,为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对本校2015级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关于临床实践期望进行访谈,全程录音记录,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访谈资料。结果: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提炼出5个主题即临床实践时间、带教师资、目标与内容、考评方法及待遇。结论: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选拔优质师资,个体化设定时间与内容,给予适当补助,综合考评,提升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的质量。

【关键词】 护理; 硕士研究生; 临床实践; 期望; 质性研究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Expectation of Nursing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in Clinical Practice/MA Meng-ke,ZHANG Pei-li,ZHAO Ji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91-094

【Key words】 Nursing; 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Expectancy; Qualitative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25

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护理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育高层次护理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历史使命。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型应用型学科,临床实践是理论联系实践、知识结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护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对象以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主,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不足,随着院校扩招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在校期间临床实践的必要性不言而喻[1]。临床实践方案亦应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意愿进行改进与提高。本研究通过记录和分析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的真实期望,为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方案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立意取样法于2015年

12月-2016年1月,选取本校2015级护理硕士研究生10名进行访谈,此时他们已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并在2016年3月进入临床实践阶段。样本量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即资料饱和为标准[2]。纳入标准:(1)本校2015级统招全日制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语言表达清楚,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愿意参与本研究。此次研究将访谈对象按照A-J编号,其中男生2名,女生8名;科学学位8名,专业学位2名;读研前有工作经验者1名,无工作经验者9名;第一学历为本科者8名,大专学历者2名。

1.2 方法

1.2.1 收集资料 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的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查阅文献[3-8]后列出访谈提纲,提出问题:你对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有什么样的期望?访谈前进行自我介绍并告知受访者此次访谈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访谈时长,研究过程中为保证个人隐私将用编码代替受访者姓名,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开始访谈。访谈时间与地点以方便被访者为原则,访谈时长约为30 min[9]。遵循自愿保密原则对访谈进行纸笔记录和录音,并记录受访者的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访谈者态度平和真诚,认真倾听,不发表个人意见以防干扰受访者,充分运用Minichiello等[10]提出的引导式有效沟通法,鼓励受访者说出真实想法,并对细节进行澄清与重复,待受访者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再有新内容出现时访谈结束。

1.2.2 分析与整理资料 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及时将录音转为文字材料并结合记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采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11]。认真反复阅读谈话记录,将含义相近的词归类并结合当时语气、表情、动作等提炼出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与标注,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主题概念,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然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2]。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此次研究质量,每位访谈者进行1~2次访谈,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确认与澄清细节问题。资料收集、分析时采用合众法,让研究对象参与到资料分析过程中。请另一位研究者核对主题、编码与原始资料反复进行对比,将得出的研究结果回馈给受访者,核实资料的真实性。

2 结果

2.1 主题一:临床实践时间 临床实践时间要因人而异,根据导师和个人情况设定实践时间并选择集中或分散的实践方式。学生H:“作为科硕,我觉得临床实践3个月就够了,我们主要是要培养科研能力。在理论学习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刚好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也能为下一步的科研选题和实施提供启发。”学生D:“我觉得3个月只能转3个科室,时间太短,转的科室太少起不到多大作用,用1年或1年半时间,分散到每个学期去,到毕业时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都不会差。”学生E:“我是专升本考上来的,比其他同学实践时间长,经验稍多一点,我觉得专升本或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就可以缩短实习时间,半年就行。”学生F:“目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大,不少研究生毕业以后会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尤其是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因此将临床实践安排在临毕业时,那样更有利于应聘找工作。”学生A:“我想集中时间实践,因为每个学期都有一段时间要去医院实习的话感觉容易分心影响课题研究。”学生J:“学校定的时间太死板,不灵活。”

2.2 主题二:临床实践带教师资 学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与个人素质均有要求,但对工作经验与个人素质要求高于对学历与职称的要求。学生A:“根据我工作和实习的经验,希望跟上有工作经验又年轻的护士学习基本技术,年轻的护士好交流,年龄大的老师多从事行政工作这不是目前我想要学习的。”学生B:“可以由高年资护士带教,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其实这些条件也不是必须的,只要有经验,对学生认真负责就行。”学生D:“对职称没有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最好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学生F:“至少得工作5年以上吧,工作1、2年的护士或许还在转科,他们自己病情观察能力就不强,能教的也不多,毕竟就半年时间去实习所以想跟老护士多学学如何观察病情。”学生I:“建立临床实践教师指导小组,跟临床大夫学习,加深对疾病诊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实施护理”。

2.3 主题三:临床实践目标与内容 临床实践目标不清,实践内容守旧。学生A:“找课题,练练手,混混也就结束了,最多了解本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常见病,我觉得应该跟本科实习大同小异。”学生B:“分管患者,锻炼操作能力,参加科室组织的小讲课、知识讲座等,为了找工作对自己的目标定位应是1名护士而不是1名实习生。”学生C:“学习各科室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根据个人喜好着重培养能力,不能强制要求完成某些项目与作业,我比较喜欢学习护理管理的内容以及临床操作技术。”学生F:“学会观察病情和沟通,基本技能和操作肯定要学,可以通过参加医疗查房,护理查房和临床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H:“在临床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提高,打针输液要再练练,但不能跟本科一样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让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缺乏主观能动性,每天只是重复性干活。”学生I:“预期目标应该就是学校的意思吧,学校想让我们通过临床工作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课题,我们又不能自主选择实践内容和科室。”

2.4 主题四:临床实践考评方法 采用多样全面的考评方式,将考评融入到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学生A:“可以通过小讲课的方式将自己在本科室学到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进行汇报,将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交流,考察我们的表达能力、教育能力。”学生B:“实践效果不一定非要通过试卷体现出来,小讲课也不要限制范围和内容,只要和专业相关的都行,患者满意度和分管患者的护理效果就算考评结果。”学生D:“操作技术和个人能力考评可以融入到我们平时管理患者的细节上,全面真实且有效。”学生J:“我觉得科里的理论考试能帮我巩固理论知识,轻松应对各种考试,出科时严格考核操作技术能规范我们的护理行为,也要考虑学生个人素质和人文关怀等各个方面”。

2.5 主题五:临床实践待遇 多数学生认为临床实践就是去做免费劳动力,对临床实践产生抵触情绪。适当的补助会调动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减轻研究生生活压力。学生A:“我们就是免费劳动力。”学生B:“就算有餐补也行。”学生C:“研究生创造出来的价值应该够一顿饭吧,什么都没有的话大家肯定不想去实习。”学生F:“不用补助太多,一个月几十块或给工作餐都行。”学生J:“有时候跟老师干一样的工作却不能享受一样的待遇。”

3 讨论

3.1 临床实践时间和内容要个体化 对于护理硕士研究生而言,临床实践关系到科研选题、毕业、就业、个人成长等方面,如何妥善安排临床实践的时间及内容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护理硕士研究生尤其是专硕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生源不同,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以及专业方向不同等现状,临床实践的时间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针对学生个体需求,以能力为检验标尺,个体化设定实践时间,摆脱教学计划的限制,充分发挥临床实践对课题研究和就业的积极作用。另外学生要明确实践目标,有目的的自主选择临床实践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深化对护理的认知。护理管理者要开拓思维,鼓励学生组织护理查房,参加医疗查房与疑难病例讨论;倡导学生关注护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并积极动手探索新事物;临床实践除了轮转内外妇儿科室外,允许学生依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轮转科室,引导他们走进门诊、手术室、医技等科室拓宽视野,积累工作经验,健全知识体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和单一的床旁式教学,引进师生互动教学、问题导向教学(PBL)、案例教学(CBL)等教育方式[13-14]。亦可借鉴新护士入职培训大纲内容,逐步实现护理研究生培养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衔接[15]。

3.2 临床实践带教师资选拔经验重于学历 优质的带教师资是研究生临床实践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护理学研究生临床带教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历结构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够完善[16]。因此临床实践带教老师的学历与职称可以视为选拔条件,但应以其工作年限及经验为主要参考依据,综合考虑带教老师的个人素质与教育能力,为更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提供教学相长的机会;建立临床带教反馈机制与奖惩补贴机制,督促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通过对带教老师及学生的双重考评,保留或取消教师带教资格;建立临床实践教师指导小组,选拔临床医师带教护理硕士研究生,参与临床医疗轮转拓宽知识,增进医护了解[17-20]。

3.3 考评方式多样化、综合化、日常化 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综合考量护理人才知识、技能与素养[21]。采用教学查房考核护理研究生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亦可借鉴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评方法,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量表、OSCE多站式综合技能考核、模拟标准化患者(SP)、360°全方位反馈评价(多源反馈评价)等方式[22]。出科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出科考核由科室组织,将考核内容融入到日常实习中,而终期考核由医院护理部统一组织,同时考核师生的教学质量。

3.4 临床实践期间适当给予补贴 全面实施研究生自费制度后,使研究生面临着经济和学业两大突出压力源[23]。而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要参加临床实践,经济和学业压力更为突出。临床实践过程中,医院和学校应联合建立临床实践补贴机制,减轻学生部分压力,调动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医院和学校也要积极开导研究生进行心理调适,发现临床实践的真正价值,临床实践并不是无偿劳动。

综上所述,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是护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创新改进固有模式,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的临床实践方案,选择优质的带教师资,重视基础并不断丰富实践内容,通过综合性常态化的考评促进师生的双向提高,从而培养出高层次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青岛:青岛大学,2012.

[2] Britten N.Qualitative interviews in medical research[J].BMJ,1995,311(6999):251-253.

[3]李璐良,赵琳琳,王成林,等.护理本科生成就目标定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98-101.

[4]王彩芳,闫肖卿.应用德尔菲法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71-74.

[5]薛秀梅,王海燕,丁红华.护士轮训规范化管理方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68-69.

[6]王友刚,杜娟,柳韦华.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参与临床实践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4):1057-1058.

[7]范宇莹,赵士斌,郭盈.护理本科生就业期望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07):2-5.

[8]杨巾夏,陈翠萍,段霞,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与就业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7):6-8.

[9]曲成毅,社会心理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24.

[10] MinichielloV,Aroni R,Time Well E Y,et al.In-depth interviewing:principles,techniques,analysis[M].2nd.Melboume:Longman,1995:138-152.

[11]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8-267.

[12]教育部.护理硕士设置方案[EB/OL].[2013-10-23].http://www.cdgdc.edu.cn /xwyyjsjyxx/gjjl/szfa/hlss/265010.shtml.

[13]康艳玲,刘迎春.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845-847.

[14] Kim M,Park S Y.Factors affecting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of students at clinical practice course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e[J].Asian Nurs Res,2011,5(1):48-5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解读[EB/OL].[2007-06-12].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4/201602/b90cabf3478f4761b142819228f5cf68.shtml

[16]张岚,宋婷婷.我国护理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进展及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28-330.

[17]芦山,马玉萍.以德尔菲法构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核心能力框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34-136.

[18]任王丽,商临萍,宋丽萍.导师制在本科实习护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60-61.

[19]赵小凤.关于医师指导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习的思考[J].中国医南,2015,13(19):293.

[20]曾兢,朱京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学位及临床实践培养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10):884-886.

[21]曾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4.

[22]骆金铠,陈静,谷水,等.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29-132.

[23]梁瑶,黄霞,袁玉艳,等.全面实施收费制度后某高校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10):1067-1072.

(收稿日期:2016-03-14) (本文编辑:周亚杰)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8例自然分娩的产妇, 均排除合并有妊娠期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疾病的患者, 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头位。年龄在21~34岁, 平均年龄为 (27.86±4.28) 岁, 孕周在37~41周, 平均孕周为 (39.07±0.75) 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4例,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观察对比2组产妇的疼痛感、产程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组产妇的年龄、妊娠周数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一般护理干预。

1.2.2 实验组

(1) 每一位产妇均由一名专业助产士进行全程的一对一产程优质护理服务, 协助产妇摆放舒适的体位进行分娩, 对不必要的部位进行遮挡, 以保护产妇的隐私; (2) 在全产程中给予产妇心理及生理上的相关指导, 根据具体的产程变化, 及时与产妇进行对应的情感交流及沟通, 在产妇感觉到疼痛时对应给予按摩及其有效呼吸的指导, 尽量使其疼痛减轻, 如:在第一产程中, 可指导产妇采取自由体位, 可选择立、走、卧、趴、跪、蹲等姿势, 并鼓励产妇积极下床活动, 有利于使胎头进一步下降, 充分使分娩的疼痛缓解; (3) 进入第二产程后, 热情地迎接产妇进入分娩室, 用温和的态度, 缓解产妇的焦虑心理。分娩过程中, 多与产妇焦虑和沟通, 重视产妇的主诉。在产妇阵痛时, 给予鼓励。握住产妇的手, 鼓励产妇用力, 如“加油”“你做的很好”“你真棒”等语言, 树立产妇的分娩的信心。向产妇提供产程的进程, 以缓解其内心的恐慌。在疼痛间歇期, 可与产妇谈论些其他的话题, 以分散其注意力, 尽量采取多鼓励及多解释的方法, 保证产妇在温暖、鼓励、关怀、愉快及热情的气氛下顺利分娩; (4) 在分娩中, 积极询问产妇的心情和舒适感, 满足产妇的合理需求, 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 感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使整个产程更加温馨、快乐[2]。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使用NRS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对产妇进行评价, 并调查产妇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共10分, 采用数字分级, 0分为非常不满意, 10分为非常满意[3]。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的数据录入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观察组产妇对比对照组产程明显缩短、疼痛感明显减轻、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文中统计发现, 分娩过程中实施优质服务, 能显著缩短产程, 降低疼痛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工作要求如下: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有同样的相应管理, 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全面提高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主动性。 (1) 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 根据风险系数、工作强度、工作量等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 全面加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主动性, 奖罚分明, 积极地推动优质护理工作良好发展, 尽量完成每个优质护理工作既定的目标, 使之形成习惯, 长期坚持不懈地应用并发展下去。 (2) 加强基础性的业务学习, 针对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不断地学习加强,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并组织不定期的学习进修, 同时定期进行小型的测试, 致力于提高基础的业务学习效果。 (3) 服务思想的全方位转变:将被动的服务观念转换成主动服务, 主动观察询问孕产妇的实际需要及情况, 提供合适并及时的指导与协助。 (4) 进行定期培训, 对健康知识进行学习和加强:应根据产程的变化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针对性地给予产妇的问题进行回答, 并定期经医疗部门组织学习及定期培训, 及时地补充新的相关健康知识。 (5) 开展个性化的服务:针对不同孕产妇的个性特征, 相应制定不同方案去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全面提高孕产妇对护士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产妇在分娩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能够显著缩短产程时间, 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 减轻产妇的疼痛, 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分娩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8例自然分娩的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4例,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观察对比2组产妇的疼痛感、产程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比对照组产程明显缩短、疼痛感明显减轻、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妇在分娩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能够显著缩短产程时间, 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 减轻产妇的疼痛, 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产程,疼痛,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邹才红.全程整体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效果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24) :5163.

[2] 许华凤.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实施[J].医药产业资讯, 2006, 3 (15) :107~108.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80例,在所有患者中,4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其年龄最小的为38岁,最大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5.98±4.24)岁。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各为4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该研究的标准。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治疗上可以相互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颅内压增高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皮肤变化、瞳孔、意识和呼吸的变化情况,对情况作好相应的记录,一旦病情有变,及时通知医生;对患者的尿酮、尿糖、血酮和血糖的观察和护理;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定时的测量,并监测患者的尿酮与尿糖状况,指导患者用药;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观察和护理;对病人尿的性质与颜色进行密切的观察,并记好患者一天尿量的具体情况,对其肾的功能作定时的检测,以防在患者服药过程中服用了对肾功能有损伤的药物;护理过程中预防肺部的感染。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极其重要,在此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保持室内通风,还要采取相关的措施防止患者喉痰於积,引起坠积性的肺炎。

1.2.2 观察组

在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的方式,其主要体现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这3个方面。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的患者身体与心理都受到一定伤害,因此会处于一种消积脆弱的状态中,为了减少急性脑梗塞并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冲击,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加强与病患的沟通,缓解病人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通过有效的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疾病治疗的积极性;饮食护理,由于患者的病理原因,导致患者在饮食上受到较多的限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用餐的合理性与规律性做出相关的指导,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对其食物与食量进行分类与调节,若患者的食量过大,则要相应地调整其降血糖药剂的使用量;并发症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对其临床的状态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与记录,尤其是发生足坏疽、肾病白内障、冠心病和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

1.3 评价指标

对两种护理效果进行情况分析。护理情况如下:观察组:健康饮食总体情况良好、患者血糖得到基本控制、大部分患者积极服从护理人员的服药服务;对照组:饮食状况总体不佳、血糖的控制情况一般、不服从护理人员的服药指示患者居多。患者评价指标:满意:对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一般:护理的过程感到满意,但护理的效果要加强;不满意:对护理的过程和结果都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实验组与观察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对比

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优质护理后,两者的血糖有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服药的积极性也高于对照组,见表1。

通过以上数据的相关信息可以得知,在常规治疗与优质治疗中,患者的饮食、血糖和服药情况都各不相同,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由于对照组实行的是传统的护理方式,这种方式仅停留在患者的基本护理上,并没有使护理的过程和服务全面化;观察组实行更为优质的护理干预,这种护理是立足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传统护理的升级与完善,因此,在患者的满意度上也有极大的差异,见表2。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解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2.5%(29/40),一般满意度为22.5%(9/40),不满意度仅为5%(2/4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32.5%(13/40),一般满意度为42.5%(17/40),不满意度为25%(10/40),这就说明了优质的护理方式更为患者所接受,且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最多发与最常见的疾病,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糖的升高,这种病症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急性脑梗塞更会使患者的病情严重,增加临床治疗护理的难度。脑梗塞患者在疾病发作后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且其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中,尽管没有脑出血的风险程度高,但亦不能忽视其危害性。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后,其护理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的质量影响着病人康复的情况,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后期的康复过程。

该文通过对急性脑梗塞并糖尿病患者的优质护理进行研究,并对其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从上文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后,其患者饮食健康率为75%,而对照组为52.5%;在血糖的控制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45%;患者服药的积极性上,观察组患者为70%,对照组为50%。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得知,优质的护理不仅仅能够使患者的并发症有所减少,还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使患者的心态处于积极乐观的状态,在治疗时不会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且其在临床上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的出院时间。患者在治疗后期的护理中积极配合,还能对其病症进行有效地预防,降低脑梗塞发生的危急程度,给患者有效的时间来进行预防、治疗以及后期的护理。此外,优质的护理方式还能减少病人梗塞区扩大以及许多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数,即使在病人患病期间,也能以轻松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治疗和后期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 该次对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为临床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各为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5%,观察组的优质护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结论对于提高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首选优质护理,其护理的效果更为明显,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比常规的护理效果更优质,服务更到位,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阮春燕,张迎梅,江敏青,等.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8-119.

[2] 努尔比亚·买买提.Ⅱ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25):273.

[3] 牛焱.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5(7):211.

[4] 阿腾图雅.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14(11):94.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服务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样100例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患者行研究对比,研究起于2020.06,止于2020.12,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临床应用价值,随机数组排列分组,对照组/50(常规护理),实验组/50(优质服务),对比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度。结果:(1)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仪表、治疗环境、心理指导、护理服务态度、不良事件管理评分,均改善意义明显,(P<0.05);(2)情绪评分:实验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趋势明显,(P<0.05);(3)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趋势明显,(P<0.05)。结论:优质服务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工作中,有较好应用效果,可提升本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水平,以及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产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服务;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工作;应用效果

本文取样100例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患者行研究对比,研究起于2020.06,止于2020.12,分析优质服务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取样100例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患者行研究对比,研究起于2020.06,止于2020.12,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临床应用价值,随机数组排列分组,对照组/50(常规护理),实验组/50(优质服务)。

对照组,50.00%(25/50)男,50.00%(25/50)女,年龄30~73岁,平均(51.50±0.47)岁;实验组,56.00%(28/50)女,44.00%(22/50)男,年龄31~73岁,平均(52.00±0.39)岁。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签订知情书。(2)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内容。(3)临床资料无缺损。(4)符合研究标准。排除标准:(1)较多临床资料缺损。(2)精神异常。(3)护理配合度差。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流程讲解、引导进行体检。

实验组优质服务:(1)护理人员培训:定期对健康管理中心人员进行护理培训,包含健康管理知识、护理理念、护理礼仪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2)当体检患者进入健康管理中心后,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体检患者信息,并根据患者实际需求、体质、体检项目等,制定个性化体检方案,并与患者及时交流体检注意事项、体检时间以及体检顺序等,做好体检准备。(3)体检期间护理:当患者在体检时,护理人员应对自身语言、行為举止进行规范,使体检患者感受到专业护理服务。(4)体检后护理:体检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体检信息进行汇总,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相应健康计划。

1.3观察指标

探讨患者(1)护理质量评分、(2)情绪评分、(3)护理满意度、(4)护理依从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护理质量评分、情绪评分为连续性变量资料,护理满意度为定性资料,用 、(n,%)表示,t、 检验,若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或P<0.01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89.61±6.33)分、(85.73±6.29)分、(86.25±8.17)分、(89.23±8.75)分、(89.36±3.48)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70.52±7.14)分、(71.26±7.61)分、(74.32±6.67)分、(71.68±6.32)分、(70.32±5.14)分,数据差异显著。

2.2情绪评分      实验组情绪评分(29.20±0.23)分、(20.37±1.15)分,对照组情绪评分(43.13±2.41)分、(33.69±0.31)分,数据有明显改善趋势。

2.3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据有明显改善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健康意识以及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人们也会通过定期健康体检,来关注自身体质健康[1-2]。因此,应当对体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提升患者体检护理感受,以及改善本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水平[3-4]。

综上所述,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服务,服务效果较好,有助于本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水平提升,同时降低患者体检当中不良情绪产生,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亚娅,  冯晓婷.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医院体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005(004):157-159.

[2] 刘丽萍, 刘凤琴, 迟晓华. 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8, v.17;No.174(08):169-170.

[3] 王晶. 观察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009(011):174-175.

[4] 刘倩霞. 研究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v.18(09):152+154.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前后患者各3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评价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有不同程度的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急诊优质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是急诊优质护理的重要切入点,应在急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责任制整体护理;急诊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

引言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多的科室,也是风险较高、医患纠纷较多、护理工作较重的科室,因此对护理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有更高的要求。卫生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探讨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我院急诊科从2012年开始在大力推行急诊优质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前后急诊科患者各300例,其中实施前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88例,女性112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7.2±4.5)岁。实施后患者(观察组)中男性192例,女性108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9.4±6.2)岁。纳入标准:年龄在l6~60岁之间,言语交流无障碍且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住院时间<3d、昏迷患者、病情危及生命患者、精神病患者。

1.2方法

岗位分配:每天除办公室护士和治疗护士各1名外,其余护士均参与管床,将其分成3个责任小组,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4名,责任护士每人分管5~8名患者,全面负责患者的所有治疗和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护理。

工作方式:责任组长在专业技术、质量安全及病房管理方面及时给予责任护士指导,并在护理工作质量检查方面全面配合护士长工作,及时反馈意见、积极整改、使护理工作不断提升。责任护士在责任组长指导下落实全面、连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建立责任护士随医查房制度,责任护士随主管医师一同查房,加强医、护、患三者间的沟通交流,使责任护士更明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更好的掌握治疗护理中的要点,能及时跟踪病情变化提升医护配合。

考核方法: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效绩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评优挂钩。为了有效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护士效绩与分管患者的多少、病情轻重以及患者满意度挂钩,以患者为中心,倾斜临床一线,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直接管床护士按不超过管床护士工作量得分的平均分来计算。夜班护士按相应工作日内的护理工作量的平均分的兩倍来计算。

1.3评价指标

1.3.1患者满意度评价

患者满意度评价是衡量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能够客观反映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该院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出院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3个层面来考察护理工作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控小组结合定期调查和不定期检查,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结果。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分为5个模块,共22个条目,包括服务态度及主动性、关爱与沟通、工作能力、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涉及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1.3.2护理质量评价

护理管理工作的重心是护理质量,护理质量不仅依赖于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也与护理的质量意识和监控有关。以我院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分值标准为准评价,包括5个方面:病区管理、分级护理、急救药品器材、消毒隔离和护理文件。

1.4统计方法

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1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急诊优质护理的患者满意度

责任制整体护理以连续、均衡、层级和责任为原则,分层级安排护士,调整排班模式,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分管患者,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处置、康复指导,而且为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一系列全面的护理。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之前的90.75%上升至96.37%,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急诊优质护理的护理质量

责任护士随主管医师查房,与主管医师沟通,更加明确患者的病情,掌握护理中的要点,及时注意病情变化并反馈给主管医师,增强医护配合,提高护理质量。专业技能培训和定期考核是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急诊科根据急诊护理的数量、特点和技术风险,学习输液技巧、心肺复苏、突发事件处理等理论,并进行模拟操作、实地演练和探讨交流,提高了护士的护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急诊科护理工作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评优及奖金挂钩,激发了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

3.3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完善急诊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急诊科室是医院发生医疗纠纷率最高的一个科室,多为急病、病情较危重的患者,所以急诊护理对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有更高的要求[4]。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护理理念、工作模式、护理内容、护士配备、护理班次及护理管理方面均不同于传统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为中心,责任护士固定床位,全程护理患者,不仅提供基础护理,还在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根据工作年限、经验、专业技能、学历水平对护士分层配置,夜间急诊科高峰期增加护理人员数,白天双线排班,并安排一名机动护士,护士长不定期巡视,对护士进行综合管理。

综上所述,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急诊优质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是急诊优质护理的重要切入点,应在急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伟.在“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叨.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73.

[2] 林兴凤,赵升田.以责任制护理为切人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中国医院,2010,14(11):19-21.

[3] 王林.在急诊科进行人『生化护理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中旬刊):141—142.

[4] 郑春燕.急诊科的人性化护理册.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29(1):149—150.

上一篇:技术创新措施下一篇:高中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