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法制教育范文

2024-05-04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第1篇

摘 要: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学校作为进行系统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针对不同学科开展不同的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各个环节中,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增强高中生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语文课堂更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高中语文;法制教育;有效渗透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自从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来,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被摆上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增强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对高中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抓好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指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习近平主席更是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开发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与高中语文课堂相结合,已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情境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各学科课堂。当然,高中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存在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相关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展示相关图片、播放视频等,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讲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时,在讲到“十四年前……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电影《东京审判》《南京!南京!》《美丽人生》,通过典型片段,精彩影评,在拓展課本人文内涵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师生在共同回忆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战争暴行和中华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不堪往事,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二、重视课堂提问艺术,引导深入思考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较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提问的艺术,创设提问的教学情境,从而避免学生的敷衍,吸引他们真正投入在课堂中来,引发他们用心思考,有利于学生接收和理解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

例如在讲授《氓》这篇文章时,在讲到“女也不爽……二三其德。”“三岁为妇……至于暴矣。”教师可以设置情境问题:如果诗中的女主人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可以怎样保护自己?讨论交流后,本文告诉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结合现在的法律谈谈你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十三条,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三、注重故事的运用,聚焦注意力

对于学生而言,相对于枯燥的法律知识讲解,他们更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将课堂内的知识故事化,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这样得到的知识可以较长时间地保存在学生的记忆之中,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讲故事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这样能对学生起到思想启发的作用,让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广阔,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制素养。

例如在讲授《陈情表》这篇文章时,在讲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余,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教师可以通过讲“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等孝敬长辈的故事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参考文献

[1] 盖京菊.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J].华夏教师,2018(29):27-28.

[2] 杨永寿.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88.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第2篇

高一物理

邓德安

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做好认知与心理准备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与听课中,发现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教学引入却不算多,现将自己的所见一二交与同事们交流汇报。

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2、“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 案例二:在《自感》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请一位同学进入设计的电路中(学生有点紧张,有点悬念),闭合电键(电源是两节干电池),该学生没有感觉(有点放松),突然断开电键,学生瞬间有被电击的感觉(惊讶万分),并向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断电反而有电击的感觉,强烈的肢体语言表明回路竟有如此高的电压,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呀!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极了,此时就是引入新课的最佳切入点,被激活的思维、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

3、“猜想比知识更重要”。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做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或提出预期的看法。综观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猜想思维在基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天文学中太阳系起源假说;地理学中的大陆漂移说„„伟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非胡猜瞎想,同时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它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严密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猜想思维的倾向,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往往从问题、猜想开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让思维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知识圈,强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不失为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好方法。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第3篇

我们都已经是高中的学生,高中的学生已经不是小孩子,要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没有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中生是不合格的高中生,是没有前途的高中生。每一个考取大学的高中生都是具有很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事实证明,几乎是毫无例外。国际歌里有句唱词“我们不靠神仙皇帝,我们靠我们自己”,说的多好啊。我希望同学们不靠老师的约束,而是靠自己的自律、自强。

自我教育的方法是,经常反省自己的习惯好不好,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不科学,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合理不合理等等。自我教育是一个习惯,是一生的习惯。我们现在需要自我教育,到大学需要,走入社会更需要。自我教育会让我们任何一个人受益无穷。

我们今天讲纪律整顿,这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的纪律带有强制性,因为学校是一个最讲规范的地方,对学生的表现要求也就特别细致,管理特别严格。但是,强制出来的习惯总不如自我教育出来的习惯更能让人进步。学生的层次分三种:第一种,自我教育好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他们根本不用老师去批评,他们的进步靠的是自己。他们是前途无量的学生。次于第一种的,是那些要靠别人管教的学生,他们在老师的教育管理下恪守学生的本分,虽然无大的过错,但一生会平平庸庸。最后一种是,不知道什么是自我教育,又不能够听从老师的管理,他们几乎无法在学校立足,他们同时也无法在社会立足,一生一事无成。我希望,第一种学生越来越多,后两种学生越来越少。

我同时要特别提醒属于第三种类型的学生,任何无耻的行为都将遭受无情的处理。今后的高二(2)班绝不容忍胡作非为的学生。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第4篇

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第一个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他所创建的“阿南达村”学校开始践行生命教育的理念,引起世界的关注。对生命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国家文化传统以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生命教育的关注点不同,其涵义也不同。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青少年生命观念淡薄,缺乏对生命基本的尊重和珍惜。当务之急,作为生物学科正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

1 生命教育的缺憾

由于吸毒、凶杀和青少年自杀案件频繁发生,生命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仍然有很大的偏差。

1.1忽视其他生命的存在及其权益

生命教育关注的焦点只局限于人类的生命,生命好像成为人类的专利,把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完全隔离开,甚至把其他生命“物化”,以满足一时的好奇私欲,忽视了其他生物生命活动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

1.2把生命教育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

现实社会把生命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混为一谈,过于偏重道德教育。“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儒家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一代一代影响着人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也在浇灌着幼小的心灵,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献出自己的生命。看看评价道德的最高水准吧:舍生忘死、奋不顾生、视死如归,而面临危险时有效保护自己则被视为贪生怕死,被戏称“范跑跑”的范美忠就是典例,可悲!“埋儿奉母、割股奉亲”几千年来被褒扬为孝道之举,可笑!难道这不是对生命的蔑视自虐吗?

1.3生命是否平等仍未达成共识

对于生命的认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把人类以外的生命“物化”,与人类生命完全分开;二是生命完全平等。由此,人们产生了困惑:人和其他动物怎么可能平等呢?人们一边吃着动物性食品,一边却又倡导、高喊人与动物平等,滑稽!人类以外的生命应该拥有哪些权益,现行生命教育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2 生命教育的渗透

2.1 认识生命的神奇

新个体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不同的生物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往往不同。例如,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然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假如花朵的雌蕊受到伤害,或没有传份,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粒饱满的种子仅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内在条件,种子要顺利地萌发,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再如,对人类来说,男性每次产生几亿精子,而真正能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并最终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胚胎又需要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长达10个月的时间,一个新生命才得以诞生。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体会到了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容易!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2.2 感受生命的珍贵

教材中,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珍贵的素材非常丰富。例如“细胞的增殖、衰老和凋亡”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物都要经历一个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人也有生老病死,人死后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最终会被分解成无机物重归大自然。这是规律,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世界正是在这种生与死的不断交替中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死并不神秘,正因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才彰显出生命的珍贵,才促使我们对生命进行认真的思考,珍惜并积极创造自身生命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再如,介绍细菌的微生物的生态作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他们虽然个体微小,却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能在人类都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和繁衍,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重要角色: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没有这些微小生物体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尸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命也就无法生存。可见,任何生命个体,无论形体上是大是小,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价值,任何生命都是珍贵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开展挫折教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的期待、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关系,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导致自杀或他杀行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乐观向上。如高中生物必修2中有一段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概率计算,学生经常出错,有的产生心理恐惧,担心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相关题型,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适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2.3 体验生命的和谐

长期的进化,造就了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体现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教学中要善于渗透生命的和谐美,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例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既表现为种内关系,又表现为种间关系。种内个体的互助关系屡见不鲜,可通过蚂蚁、蜜蜂、狼群等种内互助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明白个体的价值及分工合作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学习种间关系时,举例不同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实例,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等。

通过生物间的这种和谐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生命息息相关,人类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珍爱并善待生命。在学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将各系统的功能联系起来,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分别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循环系统承担运输职责,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则发挥调节作用。正是各系统的协调配合,才保证了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由此体会到各系统在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

2.4 感悟生命的价值

恩格斯把生命定义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环境的不断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从生物学角度定义:“生命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从生命的定义可以看出,人的生命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并没有差异,都是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能因为人有理性,就认为人的生命尊严高于其它生命。例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提到:首先,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如药用价值(红豆杉、金银花、蝉蜕等)、工业原料(芦苇用来造纸)、科学研究价值(基因库的研究)、美学价值(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等)等等,其次是间接使用价值如生态功能,最后还有人类尚未明确的潜在使用价值。还有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自然界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引导教育学生去尊重和珍惜。

另外,科学史也走进了我们的生物教材,也是我们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科学史即把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与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远比只了解科学的结论及技术的成果重要得多,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用科学家的故事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从而能促进学生进步;而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人生追求是十分珍贵的榜样素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激励示范作用。如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瑞士生物学家米舍尔发现核酸,林奈和双名法等。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今生物学事业伟大成就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报国之志。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大分子物质合成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等„„。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聪明才智的、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5 畅想感恩 学会感恩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词里这样写道:“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不论是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不应完全属于个人,人的躯体作为生命系统的承担者,本人没有生命的处置权。从生命的生殖发育过程、衣食住行等方面知识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你成人要

付出多少艰辛,社会多少人为你服务,我们应该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母亲的怀胎十月呵护着你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在关注你的成长,社会尽可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多少人对人的生命孕育、诞生、成长付出心血和劳动,当你失去生命时又有多少人为之痛苦。乌鸦尚能反哺,羊尚能跪乳,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善待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生活既是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也是回馈父母及其社会的一种社会责任。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德育教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它与智育教育、美育教育、体育教育等一起组成了高中阶段的整体教育体系,对于发展学生良好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探究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问题、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的主要策略,主要策略包括德育理论结合相关实例、做好示范以及创设良好集体、树立榜样和进行评优选优等。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德育教育   自我示范   集体   榜样   德育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推行,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班主任除了加强对班级的学习、纪律与卫生管理外,还应该应用各类资源、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对于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个人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高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良好品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的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德育教育效果,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创新德育教育策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一、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而这些德育教育内容又包括很多方面,通过综合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更好发展。对于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应该结合高中阶段的教学需要、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等,优化和调整德育教育内容。一般而言,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教育,二是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三是个人自信、崇高理想、意志品质和榜样教育,四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承教育等。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问题

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总结如下:一是德育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由于一些高中班主任在前期没有做好严格规划部署,不太熟悉学生的基本状况、个性品格等,导致德育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无法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德育教育策略,无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二是德育教育的内容枯燥陈旧,不管是智育教育、美育教育,還是德育教育,都应该突出时代性、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落实教育目标,但是很多时候德育教育的内容较为枯燥陈旧,多是老生常谈,无法针对现实情况进行教育;三是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高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人格,所以高中班主任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加强与其交流和互动,但是很多时候由于时间、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制约,高中班主任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三、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的主要策略

(一)德育理论结合相关实例

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进行有效创新,高中班主任首先应该从改变德育教育内容开始,在德育理论教育中融合相关实例,并运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育,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兴趣,让学生更好受到德育教育的感染,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在有关诚信教育中,高中班主任可以结合“诚信为做人之本”的主题,开展相关主题教育班会,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社会生活中的诚信正反实例,让学生深入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关于正面例子可以选择企业诚信经营、赢得良好口碑的例子,关于反面例子可以选择个人由于赖账不还、影响征信的例子,通过有效分析和对比,提高诚信主题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做好示范以及创设良好集体

高中班主任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也是高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因此应该做好相关示范。德育教育还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应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指导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创设良好集体,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更好地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高中班主任应该从个人的言行举止出发,注意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的说话和做事方式等,为学生做好示范,打好德育教育的基础。同时,班主任应该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级部和学校组织的文化和体育活动,比如学科知识竞答比赛、诗词朗诵大赛、校园文化节、春季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文体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更好创设良好集体。

(三)树立榜样和进行评优选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高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应该在班集体中进行评优选优,树立各类道德模范,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道德模范,提高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例如,高中班主任可以在教学伊始设立各类有关德育教育的奖项,根据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设立“关心集体”、“奋斗之星”、“环保卫士”等各类道德模范标准,通过日常监督,以及对班级学生进行定期考核,采用量化计分的模式,选出若干个得分比较高的学生。在此之后,高中班主任可以将这些得分比较高的学生名字写在黑板上,让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投票,选出符合德育标准的道德模范,以此更好地树立榜样,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策略,教师应该在探究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以及明确传统德育教育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在德育教育中落实:德育理论结合相关实例、做好示范以及创设良好集体、树立榜样和进行评优选优,更好地提高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效果,培养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邱丽颖. 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J]. 新课程.教师, 2015, 000(005):P.13-.

[2]孙权. 关于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的探讨[J]. 新校园:中旬刊(5期):176-176.

[3]吴健.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 000(022):76-76.

上一篇:税务征收管理下一篇:条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