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范文

2023-09-23

世界贸易组织范文第1篇

[摘要]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每2年对世界最大的四个贸易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其他主要贸易国家每隔4年审议一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而中国自2001年入世以来已经5年了。2006年3月份,世界贸易组织按例对美国的贸易政策进行了审议,紧接下来的4月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也进行了入世以来的第一次审议。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贸易政策审议来比较分析两国的总体贸易政策趋势。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贸易政策 关税 市场准入 贸易壁垒 进出口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范文第2篇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心所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的运行与实施。但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今天,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被削弱,WTO面临前所未有的法律制度问题,WTO改革迫在眉睫。通过总结WTO面临的问题,总结WTO改革的中国方案以及中国在WTO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作为全球变化发展中的新兴力量,一直积极推动WTO改革并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力量。

[关键词] WTO;多边贸易体制;争端解决机制;谈判机制;透明度

一、WTO现状分析

目前,加入WTO的成员工共有164个。作为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它不仅是贸易制度建立的强大支柱,也能为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并起到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WTO自成立以来,对削减、取消贸易和关税壁垒,解决贸易争端问题,以及推动和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WTO的辉煌成就是全球各国有目共睹的。但由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有许多人对WTO提出了质疑并对WTO的作用持消极态度。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020年在哈萨克斯坦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12次部长级会议取消,“多哈回合”谈判迄今无法完成。但相信多边谈判的僵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世界贸易组织将会继续起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长足发展的作用。WTO作為唯一提供自由和非歧视性贸易体制的多边机构,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组织,世界经济的发展还需要WTO的支撑和维护[1]。

二、WTO面临的法律制度困境

(一)上诉机构停摆,争端难以解决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WTO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认可度,并有WTO“掌上明珠”的美誉。上诉机构隶属于WTO,对国际贸易争端享有最终审判权。自成立以来,上诉机构共处理了近两百起争端,不仅确保了世贸组织成员方的合法权益,也起到了维护世贸组织规则实施和运行的作用。

上诉机构常设七个法官席位,法官遴选程序依照世贸组织成员协商一致原则,即在所有成员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法官才能入选。但自2019年12月开始,上诉机构仅剩一名法官,所有争端一律暂停受理,争端解决机制和多边贸易体系遭到破坏。上诉机构停摆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出于对上诉机构的不满阻止上诉机构法官的遴选。美国的不满表现在以下方面:1.指责上诉机构未经案件有关当事方的同意审理超期。2.指责上诉机构超越审理权限,WTO上诉机构错误地将成员方国内法视为法律问题审查对象,有损美国利益[2]。3.上诉机构对非歧视义务范围的裁决过宽。4.上诉机构将其以往的判决视为具备约束力的先例,而美国认为这些“先例”仅具有说服力的价值。基于对上诉机构的种种反对意见,美国多次阻挠遴选,频频使用一票否决权,致使上诉机构由于法官数量严重不足而停摆[3]。

而在2020年11月30日,赵宏法官任期届满,其作为最后一位法官的离职标志着WTO上诉机构再无在任法官。一个正常运转且公正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是WTO的支柱,上诉机构的职能缺失会破坏WTO的整体性,贸易争端难以解决将会成为WTO面临的巨大危机[4]。

(二)谈判机制存在问题,立法功能陷入停滞

WTO一经成立就天然地具有管理和组织职能,其理应为多边贸易体制制定相应规则。但实际上,WTO制定规则的立法功能处于缺失状态[5]。“多哈回合”谈判是WTO于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至今未能完成,也就造成了多边贸易缺少新的适用规则,难以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7]。

结合WTO谈判机制的特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商一致的决策程序效率低下,谈判难以进行。随着WTO成员方逐渐增多,要想取得协商一致的结果变得越来越困难。谈判效率低下,无法达成谈判结果。“多哈回合”谈判也是由于谈判机制本身问题难以完成。并且虽然表面上各国是平等的,都享有一票否决权,但本质上各国由于其国际地位或综合国力不同,所具备的牵制力是截然不同的[8]。大国具有强大的市场规模,在WTO谈判中,就意味着存在较多的交换条件和更强的谈判影响力,因此,对谈判进程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2]。民主的背后也存在不公和差异。纵观当今世界,随着新兴力量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不同类型的国家都想在WTO框架内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导致协商一致原则的实施难度加大,阻碍了多边贸易谈判的发展,谈判难以进行。2.WTO回合式谈判的“两分格局”受到挑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难以协商一致。“两分格局”是WTO谈判的特点之一,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9],二是指因为发达国家承担了更多义务,因此在谈判中享有更多话语权。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势力国家在国际多边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分格局”受到挑战。发达国家希望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进一步区分,有能力的新型国家应当承担更多的市场义务,特殊和差别待遇也应做相应区分;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追求更多的话语权,希望谈判结果能更符合自身特点和利益,由此造成成员方内部不同国家类型的争议,难以形成适合全体的谈判结果。3.谈判议题存在分歧。WTO多边谈判旨在促进多边贸易自由化,建立惠及各国的非歧视性规则,推动多边贸易发展。而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各成员具有不同特点,差异较大,因此想要在众多成员之间找到共同利益需求的难度增大[10]。

(三)透明度规则的实施和成员通报义务履行存在问题

透明度规则是WTO规则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透明度规则的规定,各成员方必须公布并且以正当方式实施相关贸易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目的是保证贸易公平,消除歧视,消除障碍,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11]。

透明度规则实施不佳,成员履行通报义务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履行通报义务能力不足。各成员国行政能力不同,部分成员贸易部门人手不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完成通报所需要的各项工作[12]。2.成员通报意愿不强。首先,部分成员由于通报能力不足,因此怠于通报;其次,由于通报会涉及一国相关政策和信息,部分成员担心会遭到批评或卷入贸易战,因此故意不通报。3.通报义务过重,成员通报压力大。通报程序繁杂,效率低下,并且缺少约束未履行通报义务的规定,強制力较低。透明度规则是WTO维护多边贸易的重要规则之一,因此解决透明度相关问题十分重要[13]。

三、WTO法律制度改革的中国策略

(一)中国与WTO

2021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20个年头,20年的风云变幻中,中国既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也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推动者和坚定维护者[14]。

中国为WTO多边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多边贸易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参加WTO以后一直坚决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承诺。中国一直以重承诺、守信用、负责任的形象,积极参与WTO的各项贸易活动。第二,中国在享受WTO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带来优惠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多边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颁布了《外商投资法》,提出了WTO改革的中国方案等,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三,中国的数字贸易领先发展,推动了全球贸易转型。中国的数字贸易、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最快,已经占有领先地位[15]。

经济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必将是适应全球变化发展的经济体制。随着全球经济力量多极化的变化发展,中国已经从最初的遵守者,逐渐变为倡导者和引领者。中国将继续发挥大国力量,促进世界贸易稳步发展,推进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16]。

(二)中国关于WTO改革的建议

中国已经认识到WTO在争端解决机制、谈判机制、贸易规则等方面存在的危机,中国支持WTO进行改革。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应当从以下四个领域入手:一是解决危及WTO生存的关键和紧迫性问题;二是提升WTO在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相关性;三是提高WTO的运转效率;四是加强多边贸易体系的包容性[7]。中国提出的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方案涉及WTO的规则、机构、运行等各方面,强调从“动”和“静”两方面入手:“动”是指WTO具体运行的活动和贸易体制运作;“静”是指WTO各项规则、准则及纪律约束问题[17]。

首先,在WTO运行及体制方面,即“动”的问题上,中国提出以下改革建议:第一,谈判机制作为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应当恢复和加强多边谈判活动的运行,更新和丰富谈判议题。完善与渔业补贴相关的谈判,促使电子商务谈判的稳定开展[18]。中国指出,谈判议题应当切实回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体现包容性的多边贸易理念,建立专门的磋商机制,以发展为核心,推动新议题的展开。第二,应当加强WTO成员通报义务的履行,各成员应当做到善意、诚实、准确、及时、全面地履行通报义务。WTO成员需要加强通报经验交流,并且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对于难以履行通报义务的发展中国家,WTO秘书处应当给予技术支持和援助,提高通报效率。

其次,WTO的多边贸易规则及原则,即“静”的方面,是组成WTO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基石。对于该方面,中国提出以下改革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贸易经济领域的有关规则,对WTO补贴及反补贴等规则做出明确的规定,完善现有规则,消除歧视性规则,保障发展中成员方、中小型企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第二,WTO应当始终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在世贸组织涉及的与补贴有关的改革中,不能对国有企业设立具有差别性和歧视性的补贴规则。第三,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WTO改革应当继续朝着维护发展中成员国家利益方向努力,尊重发展中国家成员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的权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将始终代表发展中国家成员维护自身合法利益[19]。

中国始终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贸易规则及制度,也一直是多边贸易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提出的WTO改革方案不是针对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也不是单纯以自我利益为基础,而是真正以多边利益和发展利益为目标,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为标杆所考虑的全面合理的改革建议。中国始终坚信只有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为出发点的WTO改革才是正确的改革之路。

四、结语

中国已经认识到,WTO改革并不是某一国自己的内部改革,也不是其他国家针对某一国的改革,而是全方位、多领域,更具包容性和发展前沿性的改革,应当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进行。无论是WTO面临的法律制度危机和难题,还是当今世界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问题,都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凭借自己的力量所能够妥善解决的,只有世界各国团结统一、携手努力,才能顺利解决危机和难题。尽管受到多重挑战,WTO仍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石和支柱。WTO改革应当尽早展开,以使WTO多边贸易体制更加公平、更加包容,促进多边经济贸易体制稳定、持续发展,维护世界经济全球化。

参考文献:

[1] 崔向程.WTO面临的难题及改革对策[J].北方经贸,2020,{4}(07):19-20.

[2] 宋瑞琛.美国关于WTO改革的主张、措施及中国的策略选择[J].国际贸易,2020,{4}(08):48-55.

[3] 丛琬晶,贺平.日本对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政策取向[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0,{4}(01):111-127.

[4] 陈曦.WTO补贴改革背景下中国贸易救济应对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424(04):26-43.

[5] 崇泉.新冠疫情对经济全球化与WTO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建议[J].国际贸易问题,2020,{4}(06):19-25.

[6] 方元.在WTO谈判及WTO改革中,中国的作用非常关键[N].中国对外贸易,2020,{4}(10):34-35.

[7] 韩立余.世界贸易组织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8] 荣民.WTO改革要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为基础[N].中国贸易报,2020-06-23(001).

[9] 廖凡.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全球方案与中国立场[J].国际经济评论,2019,{4}(02):32-43+4-5.

[10] 李杨,尹紫伊.美国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不满与改革诉求[J].国际贸易,2020,{4}(07):72-79.

[11] 刘斌,宫方茗,李川川.美日欧WTO补贴规则改革方案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国际贸易,2020,{4}(02):57-63.

[12] 裴长洪,倪江飞.坚持与改革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使命——写在中国加入WTO20年之际[J].改革,2020,{4}(11):5-22.

[13] 石岩.欧盟推动WTO改革:主张、路径及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19,{4}(02):82-98.

[14] 石静霞.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的危机与改革[J].法商研究,2019,36(03):150-163.

[15] 屠新泉,杨丹宁,李思奇.加入WTO 20年:中国与WTO互动关系的演进[J].改革,2020,{4}(11):23-36.

[16] 姚铃.世贸组织的欧盟改革方案及我国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2019,{4}(05):4-9.

[17] 张玉环.WTO争端解决机制危机:美国立场与改革前景[J].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9,{4}(02):105-119.

[18] 张生.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背景下发展中成員的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J].太平洋学报,2019,27(11):65-77.

[19] 张乃根.关于WTO未来的若干国际法问题[J].国际法研,2020,{4}(05):3-19.

世界贸易组织范文第3篇

摘 要:文章从绿色壁垒含义与成因分析入手,结合WTO协定,分析由绿色壁垒所突现的我国面临的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冲突,提出了基本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壁垒;自由贸易;环境保护;冲突

贸易过程对国际贸易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1995年WTO成立了环境与贸易委员会,这是一个用贸易组织解决问题而不是用环境保护组织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自此,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重要。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和成因

什么叫做绿色壁垒呢?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环境贸易壁垒,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绿色壁垒通常是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法规和标准等,也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这其实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种不正当的贸易手段,他以一种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义,事实上是通过蓄意制定一种不正当的手法,制定很苛刻的标准,来限制以及禁止外国的商品的进入自己的国内市场,来帮助自己产品在国内的销售而制造的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第一,由于发达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才导致了绿色壁垒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发达国家实施绿色壁垒的客观因素也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产品成本明示造成的。发展中国家较为基础的国家政策的环境保护标准也是被认为是对发达国家极其严重的“生态倾销”[2]。第三,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差距是导致绿色壁垒形成的根本原因。各国基于对自己国家的利益制定出了形形色色的评定体系,形成了对其他的国家的歧视,推动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由此发达国家才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第四,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便是WTO贸易规则体系的疏漏之处。

综上所述,绿色壁垒实质上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是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所发展的自卫工具,是环境保护大问题下滋生出来自由贸易的矛盾产物。

二、绿色壁垒的发展现状及我面临的相关问题

自由贸易的持续高亢的发展使人们更多的关注贸易行业所带来的利润。许多国家通过贸易手段夺取其他国家的资源,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因此,众多学者呼吁应对GATT和WTO进行体制改革,使得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能共同、和谐地发展[3]。

(一)绿色壁垒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领域越来越广泛

环境贸易壁垒在最近十年的国际交流以及贸易的过程中被使用的频率越加频繁,并且成为了反倾销措施以后的又一贸易措施。现在据统计在全球4917种产品中,受环境贸易壁垒影响的3746种产品的贸易额达47320亿美元,占1999年世界进口额的88%,其中直接受影响的达6790亿美元,占13%。全球共计有137个进口国采用了绿色壁垒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贸易壁垒越来越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泛,包含了动植物,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

(二)进口产品与产业缺乏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保护

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以及发展程度不一样,很多发达国家把一些产业就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一般都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产业。这种潜在的不良环境效应也会通过国际贸易行为进行转移,并且这种转移也在不断的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对环境效应的认识还不足,直接表现在进口产品或产业缺乏技术性贸易措施保护上[4]。

(三)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不断提高导致出口产品的成本增加

发达国家凭借其国家地位以及强大的影响力制定了许多环境技术和法规[5],并且这种手段来提升我们的出口产品的成本,从而是我们出口的产品,在国际贸易过程的竞争力减少。比如在食品方面,发达国际制定有农药残留物检验标准、以及冰箱和空调等制冷产品的氟检验标准等。发达国家还制定了相关法律禁止其他国家含有某些化学成分的纺织品进口,对我国服装和纺织品出口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通过这些国家制定的标准,出口贸易企业需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及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甚至还对我国征收绿色关税,使得我国产品失去了价格优势。

三、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对于我国来说,加入WTO对环境保护是非常有利的。为了避免入世对我国造成的短暂的不良影响,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我国自由贸易健康稳固的发展。

(一)建立绿色贸易战略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进入国际贸易的准入证,需要我国遵守的强制性规则。我国加入WTO需要建立健全的绿色贸易措施体系来应对一系列挑战,同样也是为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和人民安居乐业健康长寿的保证。建立绿色贸易措施体系涉及到经济管理、对外贸易、科学管理、技术监督、商检、海关等政府各有关部门,国家要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国际市场上各种竞争。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研究、制定和协调国际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等工作。

(二)发展绿色经济体制

发展绿色产品是将来贸易行业的主流发展。因此我们要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大力发展可替代的绿色能源产品,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我国企业及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更好的条件。除此之外,要对国外引进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检验,防止污染项目进驻我国,危害生态环境。

(三)我们国家必须要增加我们环境政策的普适性以及透明性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一些有关环境的政策不仅需要体现国际环境协议当中规定的义务,同时需要考虑遵守WTO的一些原则和规定。在我国的部分地区,有些企业家为了引进外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要求反而低于同类国内企业,因此我国必须建立一个透明的环保政策法规政策。

(四)我们的国家可以利用自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利,跟踪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贸易和环境的谈判,关注有关于环境管理的国际化的标准的制定以及其实施情况

在这个谈判的过程中,我们要联合别的国家的一起抵制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并且积极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条件和待遇,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经验。在国内建立好标准,并且用政府的力量把关好企业,帮助企业建立好的环保系统。(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维.WTO怎样处理相关的环境问题.中国环境报,2001-4-27(3)

[2] 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1997: 427.

[3] 张若思.重新审视自由贸易)世界经济组织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J].国际贸易, 2002, (11): 47-48.

[4] 谭黎华.论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107~113

[5] 魏龙,徐茜.环保时代的国际贸易前景与策略.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9,5:84~87

[6] 张伟年.现代企业与ISO1400认证.商品储运与养护,1999,4:16~18

世界贸易组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快了金融业开放的脚步,金融开放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并从中获得启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大力度进行金融监管,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进而确保金融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开发;金融监管;影响;建议

当前,每个国家都形成了基本的经济全球化格局,而金融一体化也是各个国家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正在不断影响着各个国家,很多国家都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陆续实施金融开放。随着各国大型金融集团的出现,促使各个国家金融业都在快速发展,但所潜藏的金融风险对传统金融规则和秩序却带来了很大冲击力,再加上各地区金融危机中频频爆发,直接阻碍了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如何才能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加强金融监管这是世界各国都应重点探讨的课题。

一、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影响

1.不可控性增强

随着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我国市场内已涌入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再加上国内金融机构和境外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关系,不但会增加更多的监管对象,而且也会转变原有监督管理对象行为。另外,外资金融机构的大量涌入,可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实施金融创新,在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基础上,创新金融业务,转变经营行为。但同时全球频繁爆发金融危机,致使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金融监管,这需要我国探讨和研究出可行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金融业的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

2.综合化的金融监管体制

在金融开放之后,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业务往来越发密切,后续出现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业经营趋势越发明显和加快。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沿袭分业监督管理机制,不但会产生较高政策协调成本,而且也会出现监管缺位的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工作效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构建起健全的金融监督管理机制。另外,金融监管体制的综合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导致在监管中出现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那么很容易引起其他领域的问题,甚至会导致经济崩溃。

3.复杂化的金融监管内容

传统金融监管主要负责审批业务、合规检查、发行执照等工作。这种传统金融监督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缺陷之处,难以满足现代金融监工作的要求,其原因包括如下两点:一是,外资金融机构根据当代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监督和管理,这样能够很好的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但传统金融监管对其却没有任何约束力;二是,外资金融机构通常都是以国际金融市场为主,如果过度监管,那么很容易导致其取代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溢出效应。根据这两点原因,可制定出解决传统金融监管问题的方案,并将方案付诸于实践,并确定出方案是否可行、有效。

4.金融监管的专业化

在开放条件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等特征,很多国际金融机构都普遍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尤其是一些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市场风险。这就要求各国应加大力度加强国际金融组织和金融监管当局的联系与合作,并制定出统一健全的风险控制监督体系,以此来提高各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效率,确保全球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唯有金融体系顺利运行,才能做好金融监管工作,进而推动金融业的长远发展。

二、金融开放形势下做好金融监管的几点建议

1.构建多样化监管体系

金融业混合经营作为金融自由化发展主要趋势,金融监管模式应从分业监管模式转变成为混业监管模式。另外,在不断加强法定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应高度注重行业自律监管、社会监督作用,并构建成多方位、全系统的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但要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某种监管模式是否有效、合理,与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薄弱期,其综合竞争力也较弱,从分业监管转变成混业监管是必然选择。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混业监管作为各个国家金融业监督管理的主要趋势,我国也毫不例外。国内金融改革脚步逐渐加深,政府连续颁布了多项与金融改革有关的法律法规,从实际情况上而言,我国已在政策上突破了银行、保险、证劵、基金四业间的限制,并且四业之间的合作和业务有着明显的进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也在互相融通,资金具有的渗透性、流动性和补充性越发增强。

2.完善金融业内部控制制度

(1)构建起科学有效的内控组织管理机构,每一个金融机构都应构建起与自身相符的稽核部门与审计部门,进而审查和监测金融机构的风险,这样可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既可实施稽核处罚制,也可实施稽核告诫制,并告诫或者处罚有关单位负责人,并制定出具体监督标准,确保内控监管制度全面执行。(2)增添内控设备。对内控控制系统和硬件进行完善,并使用网络系统对各个机构的负债和资产情况进行监测,并预防发生违规事件。如果一旦发生违规事件,应及时查处,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做到奖惩有依据,这样才能让整个金融系统有效的进行。

3.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综合素养

金融监管工作者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金融监管水平,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拓宽金融监督人员的知识视野,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并对监管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和管理,避免出现徇私舞弊、以公谋私等不良现象,树立起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的形象。可采用如下几种措施:(1)通过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整合监督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体系,确保能够满足现代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多样化需求;(2)金融危机会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可考虑从欧美发达国际引进一些高端人才,这些高端金融人才已对金融业发展形势充分了解和掌握,这样可帮助我国快速建设金融业监管体系;(3)可从国内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部门引进高级人才,扩大金融业队伍,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水平,时刻准备着化解金融风险;(4)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金融监管质量。

4.加大各个国家金融监管的合作力度

目前,金融风险国际传递速度越发加快,其影响面也越发增大,可见全球化监管已是势在必行。在最近几年来,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国际金融监管做了大胆的尝试,为其他各个国家摆脱金融危机做了榜样,提高了金融监管的预见性、前瞻性,为监管政策国际协调和合作提供了依据,想要在全球范围内做好控制和预防金融风险工作,就不得不加强金融监管国际交流和合作。(1)与其他国际签订双边谅解协议,可在技术合作、提供信息、相互协商等方面进行合作,在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中,充分发挥各种国际组织与区域性组织的作用。(2)大范围、大规模推行金融监管国际化标准。采用如下几种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的评级机构和信用评定体系,规范一系列中介服务,如:律师服务、审计服务、会计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不断涌入大量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推进了国内外金融工作的融合,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也影响了金融监管的方方面面。可见金融监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无论哪个国家的监管经验,都需要在本国监管实践中逐步发展,所以,想要建设好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就必须要从实践出发,通过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等,不断提高金融开放形势下的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曹胜亮.金融开放、金融安全与涉外金融监管[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3):79-84.

[2]张明珅.金融开放进程中的金融安全分析[J].上海金融,2014,(03):73-76.

[3]洪波涌.基于自贸区金融改革风险防范的金融监管制度研究[J].经济师,2016,(02):173-174.

世界贸易组织范文第5篇

2、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特点及中国对策

3、论图书馆的变迁与馆员素质建设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5、技术贸易壁垒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6、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推动政府采购发展

7、强化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竞争中的几种途径

8、会计学发展60年的回顾与展望

9、环境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10、河南省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11、大学生校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12、让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紧跟英语词汇的新发展

13、关于国际政治的社会性

14、规范在职研究生教育 提高培养质量等

15、关于加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16、浅谈特殊的国际法主体

17、新自由制度主义视野下的经济外交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

19、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建党百年来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逻辑与演进创新

22、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23、三类学院国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4、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5、关于地理信息理论的几点认识

26、各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比较分析

27、浅析多边贸易体制下国家权力的变化

28、BBNJ国际造法中的“一揽子交易”:作用与局限

29、浅析新时期公路工程监理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30、高校精品课程投资效益实证分析

31、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书法艺术刍议

32、试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33、经济法教学的改革与分析

34、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35、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研究

36、我国行政改革背景、历程与经验总结

37、国际贸易电子化进程中的物流瓶颈

38、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南 优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思考

39、知识产权与我国外贸的关系

40、中国公共服务标准化成效与困境

41、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法保护的基本理念

42、论政府间国际组织功能的局限性

43、修身齐家治国:“政法”专业一览

44、WTO基本原则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改革启示

45、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初探

46、我国绿茶标准管理现状研究

47、区域公共管理的概念辨析

48、基于国际教育的国际贸易学教学改革

49、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

上一篇:国际贸易下一篇:贸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