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测评范文

2023-09-18

职业测评范文第1篇

一、兴趣、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人对需要的情绪表现,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

第二,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第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

二、职业兴趣测试

1.职业兴趣测试的含义

职业兴趣测试(Vocational Interest Tests)是心理测试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表明一个人最感兴趣的并最可能从中得到满足的工作是什么,该测试是将个人兴趣与那些在某项工作中较成功的员工的兴趣进行比较。

2.职业兴趣测试的方法

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 , SVIB)和库德兴趣记录(Kuder Preference Record , KPR)等兴趣测验通常列出众多的兴趣选择项,涉及运动、音乐、艺术、文学、科学、社会服务、计算、书写等领域。

3.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

1927年,斯特朗(E. K. Strong)编制完成了第一个正式的职业兴趣量表这是最旱的职业兴趣测验他的方法是先编制涉及各种职业、学校科目、娱乐活动及人的类型的问卷,然后取两组被试,一组代表专门从事某种工作的标准职业者,另一组代表一般人,让两组被试接受测查,将两组被试反应不同的题目放在一起,构成职业兴趣量表当时仅适用于男性,专门为女性而编制的量表则于1933年出版1968年坎贝尔(D. P. Campbell)主持了对该量表的修订工作,增加了基本兴趣量表(BIS)和一般职业主题(COT),更名为斯特朗一坎波尔兴趣量表(Strong Cambell Interest Inventory,SC II)这是国外流行的职业兴趣测验,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人才测评中,对个人职业选择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讯息,为企业的选拔提供了非常有益的信息。

4.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

1934年,库德所编制的一些兴趣量表也经历了与SCII差不多长的历史最旱的这类量表是库德偏好记录一职业篇(Kuder Prefer-ence Record-Vocational)库德采用的是三择一的强迫选题,所得的分数不是描述在某特定职业上得分的多少,而是10个广泛的兴趣领域分数这10个兴趣领域是:户外活动、机械、计算、科学、游说、艺术、写作、音乐、社会服务和文书,然后确定与之相应的10个同质性量表,被试的结果按这10个量表记分,通过得分高低决定重要的兴趣领域每个量表上的题目大致按其内容效度来拟定和分组,但最后的选定是以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程度及与其他量表必须由低的相关值而定的。

三、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置业专家通过大量的调查,依据价值观不同将职业分为九大类。 1.自由型 2.经济型 3.支配型 4.小康型 5.自我实现型 6.志愿型 7.技术型 8.合作型 9.享受型

第二节 职业万花筒与职业理想

一、职业万花筒

1.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职业具有专业性、多样性、时代性、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等6个特征。

2.职业分类

所谓职业分类,是指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3.职业分类的作用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分类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对劳动者及其劳动进行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及系统管理的需要同一性质的工作,往往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把性质相同的职业归为一类,有助于国家对职工队伍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采取相应的录用、调配、考核、培训、奖惩等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具针对性。

4.职业代码和分类

参照国际标准和方法,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B6565-86),并启动了编制国家统一职业分类标准的宏大工程这次颁布的《职业分类与代码》将全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3个中类、303个小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1995年2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中央各部委共同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组织社会各界上千名专家,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于1998年12月编制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于1999年5月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

二、职业选择

1.职业选择的内涵

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是人们从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理想出发,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等自身索质,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职业选择包括从业以前的选择和从业以后的选择,前者通过选择实现就业,后者通过选择实现职业变换一个人职业选择是否恰当,不仅关系到个人意愿和兴趣的满足,也关系到自身才能的发挥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2.职业选择的具体决策步骤

(1)探索。即根据自己的常识、经验和能力,来收集各种感兴趣的有关职业信息。

(2)成形。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定向主要考虑所确定的职业生涯方向的价值、目的和能够获得的报偿等因索。

(3)选择。就是分析、考虑并初步选择确定具体的职业目标。

(4)澄清。就是在初步选择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自我质疑,最终确定好具体的职业目标。

(5)就职。即按照既定职业目标会计实施,走上工作岗位。

(6)坚定或矫正。这是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如果所选择的职业目标是正确的,那就坚定地走下去,努力走出点名堂来;二是如果所选择的职业目标是部分不正确或完全错误的,那就适时部分地更正,重新选择更合适的正确职业目标。

(7)总结提高。对也好,错也好,都得不断地自我总结,积累职场智慧,丰富精彩人生。

3.职业选择的意义

职业选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较好结合。第二,有利于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职业选择有利于优化社会风气。

第四,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认知与职业定向

第一节 传统职业、新兴职业与热门职业

一、传统职业与新兴职业的更替

1.新兴职业的产生及其特点

随着历史的前进,新技术的诞生,人们开始从事一些新的职业,技术仅仅是驱使新的职业产生的力量之一。消费者需求和日味的转变、商业趋势、新研究、高水平教育、移民的增加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索导致了新类型职业的出现。

2,怎样界定新兴职业

职业研究者试着将已经存在的职业同相对新的、正在出现和形成的职业区分开来,但是模糊的定义使得对二者的区分变得困难。新职业指的是新近出现的,有着与众不同的工作活动、技能和知识的职业,这些职业不包括在最通用的职业分类系统之中。

3 专业技术人员在选择新兴职业时应注意什么

在一个新的行业建立一种新的职业是一种冒险事业,因为在新行业的稳定性极不确定而且它的特性可能使它比其他已确立的职业更不安全可靠。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在许多不同行业中都有用的技能来减少风险。同时,由于新兴职业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并且让人振奋,在其他人员得到充分培训之前可以利用新职业中可能存在的劳动力短缺现象使这个新兴职业的专业技术从业人员获得高工资。

二、热门新兴职业简介

下面在新兴职业中选取比较典型的十大热门职业做简单介绍。 1.职业规划师 2.理财规划师 3.管理咨询师 4.物流师

5.网络媒体高级编辑

6.企业高级策划、公关经理 7.游戏设计工程师 8.精算师

9.电子商务工程师 10.心理咨询师

第二节 当代职业发展趋势

一、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几个新概念

1 无边界职业生涯

国外学者Defillppi和Arthur将无边界职业生涯定义为“超越单个就业环境边界的一系列的就业机会”。

无边界职业生涯发展的观念是对传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挑战和发展,它标志着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企业内部发展到超越企业的边界;员工的流动跨越了组织、职业、部门等的界限,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2.易变性职业生涯

易变性职业生涯是指由于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及工作环境的变化,组织经营环境和内部政策的变化,使得令业技术人员会经常性地改变自己的职业。

易变性职业生涯和传统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令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动态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依靠吃老本。

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应对这种越来越显现的职业危机,需要不断地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的价值和“可雇佣性”。

3. 无边界职业生涯与易变性职业生涯的关系

苏利文认为,所谓“无边界职业生涯”实际上是一个误称,因为系统为区分其自身与外界环境,其实是需要“边界”的因而,事实上,职业生涯不是也不可能是无边界的相反,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文献研究的主题恰恰是如何使边界变得更具穿透性进一步而言,无边界的观点其实仍然是肯定组织而非个人拥有边界因而与传统的职业生涯联系在一起的。

二、职业生涯理念的新发展

1.职业成功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新的职业生涯的目标是心理成就感。

2.雇佣心理契约发生了变化

传统职业生涯是以工作安全感为主的心理契约,而新的心理契约以增强令业技术人员的受雇能力为基础。

3.职业生涯流动发生了变化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组织结构的日益扁平化也使员工的职业流动模式发生了变化。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分析与定向

一、职业定向的含义

职业定向即是明确末来的职业方向,就是就业前筛选并确定行业范围或目标职业的过程。成功的职业定向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及主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

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定向的意义

1.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2.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职业定向的步骤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定向也是一个人职匹配的过程,通过认识自身条件和相关职业环境来实现。

1.搜索信息

2.职业岗位分析

3.信息整合

4.确立恰当的职业期望值

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定向的策略

1.试探性策略

当对末来的职业选择缺乏信心时可以运用试探性策略。

2.弹性策略

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职业定向时,应有相对灵活的余地,职业匹配不可能是绝对的。

3.过程性策略

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匹配的过程,某种程度上,目前的职业可能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桥梁。

4.恒定性策略

职业定向是需要相对恒定的过程,总体目标和方向应保持相对一致性。

五、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及其调整

1.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

职业定位中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信息存在的认识不完全、不准确的问题,会引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自我期望与环境需要之间的矛盾,产生职业定向的偏差。

2.克服职业定向心理偏差的心理调适

积极调试你的心态,用积极去应对挑战,战无不胜。

第三章 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制

一、基本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

二、理论基础

理性决策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人职匹配理

三、职业生涯规划分类

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限一般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为3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中期目标一般为3至5年,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其规划时间是5年至10年,主要设定长远目标。

四、职业生涯规划八条原则

利益整合原则,公平、公开原则,协作进行原则,动态目标原则,时间梯度原则,发展创新原则,全程推动原则,全面评价原则。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每个人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在后期的发展当中能够突破生活的限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个人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能够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扬长避短,发挥职业竞争力;了解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事业成功最大化。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如下:

(1)自我评估;

(2)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3)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4)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5)制定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

(6)评估与回馈

第二节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基础与具体方法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分析个人三个方面的基础情况。

(一)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

研究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1)自己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2)自己的职业性向(就是职业类型)

(3)自己的技能(也就是我们的自身本领)

(4)自己的职业锚(就是职业动机)

(5)自己的职业兴趣

(二)自己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

除了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之外,还要考虑本人所在的公司可能给您提供哪些岗位,从中选择那些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

(三)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

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把目光投向末来研究清楚本人现在做的工作,10年后会怎么样?自己的职业在末来社会需要中,是增加还是减少自己在末来的社会中的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断加强还是逐渐削弱?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等等。

第四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

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中的种种挑战

一、来自环境变化的挑战

(一)职业基本性质的变化

过去专业技术人员进人到组织中并工作很长时间的模式已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各种兼职、临时与弹性的工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应运而生,同时也使得职业生涯发展的复杂性日益增加。

(二)组织结构的变化

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和变化,高度竞争的环境对组织的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很多组织便会采用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比如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事业部制与项目制的引人等这些组织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也会使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心理契约”发生改变。

(三)职业生涯管理观点的改变

经济、技术、社会、政治等的变化在动态的职业系统中都会有所反映,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职业生涯发展参与主体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生涯发展的参与主体(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各类组织等)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主动积极地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自身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在就业及生活的压力下,往往不得不主动迎合组织和社会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来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其末来的发展变革,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经济与社会运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个体实现职业愿望的主要体现,不口1避免地会受到时代发展等多种因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专业技术人员又将如何去应对即将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去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并实现职业上更大的发展;组织在新的变化中又能够做些什么等等都值得深思。

三、来自个体意识的挑战

时代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状况,必然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可避免地影响职业生涯指导建立在正统的学科基本假设上,忽视了个体意识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影响,从而将职业生涯发展视为封闭的体系,与职业生涯实践的无边界与易变性相脱离。

四、来自组织与个人职业发展契合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组织变化地更加迅猛,组织的职业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因而组织自身也很难预测末来;即使能够很好地预测,也会很容易从组织外部找到合适的人员,不需要对个人做长期的规划反之,长期规划后,如果个人离开组织,组织的损失会很大因而有学者探讨了职业生涯发展在组织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主张以修正职业生涯的定义来适应现代组织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职业素质和能力概述

(一)职业素质和能力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索质与能力与其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是个人因索和组织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职业素质的分类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索质的总体可以分为显性的索质和尚末表现出来的潜在索质两个部分。

(三)个人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生涯与其个体发展的索质潜力息息相关,良好的职业索质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获得高绩效的根本保证从运用个体发展潜能的思路出发,不仅可以对外部的学习条件、实践机会等方面进行很好的弥补,而且还可以将束缚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的思维局限打破。

二、影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

(一)个体基本因素

1.教育水平

2.家庭情况

(二)个体心理因素

1.个体能力

2.人格特质

3.职业适应性

4.其他心理特质

(三)外部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一般来说主要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涉及各种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职业管理体制、社会文化与风俗、职业的社会认知与评价等。

2.机遇

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意料之外的事情,而机遇就是一种随机出现的具有偶然性的事物。

三、成功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质

(一)成功职业素质的特性

成功的职业索质具有着广泛的含义,成功职业索质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而是一个具备着多种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集合性的系统。

1.差异性与共同性

2.稳定性与可塑性

3.内在性与外在性

(二)成功职业素质模型

可以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索质和能力划分为4个维度,一是个人能力维度(包括洞察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二是人格特质维度(包括质量导向、激情活力、自信心、主动性等),三是理念索质维度(包括独立性、竞争意识、诚信正直、自我调节能力、团队合作等),四是健康与环境索质维度(包括个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第五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职业素质培养

第一节 维权、知识产权与法律素养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格特质方面的匹配,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维权、知识产权与法律相关的索养。

一、维权素养

(一)维权素养概述

维权即某一客观主体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行为。

(二)维权素养的培育

中国的社会劳动问题,本质上是劳动者的权利保障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更好地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权素养,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维权观

2.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3.加强与组织和其他个体的沟通

4.善于运用多种维权途径

二、知识产权素养

(一)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支配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商业标志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主要包括下面4个方面。

一是控制权。

二是使用权。

三是处分权。

四是收益权。

(二)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1.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非物质性的信息

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性具有不同于物质财产的以下重要特点。

(1)是一种精神财富,具有永久存续性。

(2)具有可复制性。

(3)具有可广泛传播性。

(4)可以同时被许多人使用。

(5)不能用控制物质财产的方式控制。

2.知识产权是对世权、支配权

(1)知识产权是对世权。

对世权又称为绝对权,是指权利的效力可以对抗一切人,即除了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犯 干涉其权利的消极义务,而没有协助其实现权利的积极义务。这是知识产权与属于相对权的债权的一个重要区别。

(2)知识产权是支配权。

支配权是权利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对权利的保护对象进行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3.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取得和行使

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取得分地域取得指同一信息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同时或先后在不同的地域分布取得相应的知识产权这是由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性决定的。

既然同一项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法域内分别取得多个知识产权,而且各个法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权利人可以在取得权利的不同地域范围内分别行使专利权。

三、法律素养

法律代表着一种秩序,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有时会产生很大影响,因而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培育法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法律概述

1.法的分类

(1)法的渊源

(2)法律的其他分类

第一,国内法和国际法;

第二,根本法和普通法;

第三,一般法和特别法;

第四,实体法和程序法;

第五,成文法和习惯法。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二)宪法

1.宪法概述

(1)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2.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几项:

(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3.我国的基本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体。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三)民法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索或条件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民事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第二节 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在职业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行为规范,广泛渗透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具有调节和约束作用。

一、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和职业活动实践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壮大的职业活动的相对稳定和复杂化,使得人们在各自的职业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与职业相关的道德责任感,形成了本职业的道德理想、道德准则、道德习俗、道德心理等等。

(一)职业道德内涵

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职业的责任心

2.职业良心感

3.职业的业务能力

4.职业的纪律观念

5.职业的理想信念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生活领域中道德要求的显著特征。

1.稳定性和连续性

2.职业道德的专业性和有限性

3.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1.调节职业交往中专业技术人员内部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职业道德素养与规范

(一)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所谓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要遵守的标准和准则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矛盾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是评价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职业行为好坏的标准。

(二)规章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权利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根据《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三)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劳动者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从业规则和程序,它是保证劳动者执行职务、履行职责、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的行为准则。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知识素养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素养

一个人的知识素养也叫做知识素质,就是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与其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素养的特点

(一)明确的目的性

(二)学以致用

(三)内容的丰富性

(四)结构的层次性

(五)内容的动态性

三、科学知识素养概述

科学知识索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票特质前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后者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科学索养是人们能够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特质。

四、人文知识素养概述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具备人文知识

2.理解人文思想

3.掌握人文方法

4.遵循人文精神

五、培育知识素养的途径

作为未来可靠之人、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懂得获取知识,懂得得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如下:

(一)不断向书本学习

(二)积极向网络学习

(三)与能者交流学习

(四)实践出真知

第六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职业能力培养

第一节 竞争与压力管理能力培养

一、竞争与压力概述

职业压力是在职业活动和职业竞争过程中为了实现个体职业目标而产生的紧迫情绪。

适度的压力是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也就更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而长期过度的职业压力会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人的创造性。

二、竞争压力产生的原因

职业竞争压力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事件、目标、能力、环境、感受。

职业活动过程中,以下事件常常会增加职业压力。

(一)工作负荷

(二)人际关系

(三)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四)管理角色

(五)个人责任

(六)日常烦扰

(七)职业发展

(八)组织气

(九)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

(十)工作自主

三、培养竞争与压力管理能力

压力管理可以分为问题取向和情绪取向两种方式。

(一)问题取向方式

第一种是问题取向方式这一方式是钊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的。较为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冷静面对并加以解决。

(二)情绪取向方式

第二种是情绪取向方式无论问题处理的结果如何,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压力对于身心都会造成明显的反应因此,如何适当地处理身心的反应,也是压力管理能力提高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第二节 职业沟通与协调能力培养

在本节,我们主要来介绍如何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沟通与协调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沟通概述

(一)沟通过程的要素

人与人的沟通过程包括输出者、接受者、信息、渠道等4个主要因素。

(二)沟通的作用

沟通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1.传递和获得信息

2.改善人际关系

二、非语言沟通

(一)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和进行沟通的过程。

(二)非语言沟通的方式、特点与功能

1.沟通方式

(1)标记语言;(2)动作语言;(3)物体语言

2.沟通特点

(1)无意识性;(2)情境性;(3)可信性;

(4)个性化

3.沟通功能

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就是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三)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区别

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相互加强,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语言沟通在词语发出时开始,它利用声音一个渠道传递信息,它能对词语进行控制,是结构化的,并且是被正式教授的非语言沟通是连续的,通过声音、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渠道传递信息,绝大数是习惯性的和无意识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结构的,并且是通过模仿学到的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非语言沟通有时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和更多了解非语言沟通。

三、人际沟通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更为简单、方便和快捷.

(一)电子邮件与人际沟通

使用电子邮件沟通的10个注意事项:

1.沟通的对象问题

2.电子信件标题问题

3.邮件的内容设计

4.邮件的写作风格问题

5.写作中的情绪问题

6.情绪程度的判断问题

7.阅读信件时的问题

8.谨慎处理恶意中伤的邮件

9.电子邮件的基本礼仪

10.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

(二)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是指借助带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电话或移动电话、传真机、语音信箱、互联网、电子邮件和音频视频会议软件等工具,在传统办公地点范围之外进行协同工作的新型办公方式.

四、沟通中的障碍

(一)沟通障碍

所谓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

(二)沟通障碍的来源

1.语言障碍

2.观念障碍

3.传统文化障碍

4.时间限制

5.过去经验的影响

6.距离的障碍

7.地位障碍

8.环境干扰

(三)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人际沟通效果的提高有赖于有些影响人际沟通的障碍的消除.为此,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好好把握沟通的实质,摆正沟通的心态,掌握沟通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同时也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第三节 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就是个体通过内在自我变革,从而提高其内在索质、驱动个体获得更多的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性的能力,这种差异性最终表现为个体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和个体绩效的提升,创新能力包括洞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等。

(二)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能力是指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的内在整合体,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和关键,创新智力化能力是基础和手段,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动力和方向。

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特征表现

(一)思想敏锐

(二)独立思考

(三)目标专一

(四)敢当风险

(五)好奇心

(六)触类旁通

(七)幽默感

三、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

(二)正视创新内核:创新思维

(三)生活中有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四)永远学习是不变的真理

第四节 学习与研究能力培养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概述

学习的本质是创新,学习是人的本性。

学习与实践密不可分。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能力概述

调查和研究是两个环节概括地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调查研究工作是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础,不论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三、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习过程

2.个体学习模型与学习能力要素分析

学习大致可以区分为“学”和“习”两个过程,它们既有所区另别,又紧密联结,很难清晰地划分或截然分开。

(二)研究能力的培养

1.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2.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普遍调查

(2)重点调查

(3)典型调查

(4)抽样调查

第七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职业继续教育

第一节 职业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

一、职业教育的一般含义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二、职业继续教育

1.含义

第一,职业继续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

第二,受教育者在学历上和专业技术上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第三,职业继续教育的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

第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

2.历史渊源

3.发展过程

(1)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创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

(2)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职业继续教育理论及研究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继续教育学科得到建立和发展;二是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组织;三是其研究受到了各国普遍的重视和支持;四是国际间的继续教育比较研究广泛开展。

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继续教育通常是已经脱离专业技术人员之前的正规教育,是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专业技术人员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

5.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继续教育的规律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本质至少应该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

二是因材施教,

三是与时俱进,

四是技能提升与管理能力发展相结合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崛起及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崛起的实践需求及各类保障

1.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其理论研究的外部需要和发展动力

2.继续教育实践领域的扩大是继续教育及其研究的实践基础

3.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其研究发展的外部保障

4.继续教育专业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继续教育研究的内部保障

5.继续教育中心及专业研究组织的发展是继续教育及其研究的组织保障

二、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保障和持久动力

1.更新知识和提升深度技能

2.通过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学习型人才,不断提升职业生涯发展的层次

3.拓展相关技能适应跨领域技能能力要求

4.促进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克服部门壁垒与界限

5.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提升人力资源核心效能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实施重点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 1.继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2.资格认证继续教育与非认证教育 3.脱产教育与在职教育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

1.专题讲座

2.业余学习

3.专业性短期培训班

4.在职学历学习

5.自学

6.导师制

7.企业大学

8.参观见学和标杆学习

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重点

1.提高认识,创新观念

2.优化课程设置,拓宽知识结构

3.严格管理,有效监督

4.宏观架构,服务战略与职业生涯发展,平衡工作与学习

第八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现代社会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

一、全球社会的时代特征

1.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2.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3.政治民主化和普遍参与 4.社会结构日趋分化

5.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6.城市化

二、工作环境与职业生涯面临的主要时代特征

1.工作职位的减少

2.国际化

3.技术

4.变革中的组织结构 5.工作性质的变化

6.多样化文化背景下的劳动力 7.工作与家庭生活平衡

三、我国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

(一)我国现代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二)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治理优化

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应抓好以下方面的改革。

一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推进要索市场化进程。

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三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四是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三)现代公民社会与民生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时代生活的平衡发展

一、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冲突的模型

1.时间上的冲突是工作与家庭生活冲突中最普通的一种 2.产生于家庭范围的时间冲突也能导致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3.情绪紧张造成的冲突会影响到另一种角色 4.工作家庭融合

二、双职工家庭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 1.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2.职业生涯受到限制 3.竞争与嫉妒

三、组织应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1.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

2.职业生涯管理应对专业技术人员面临的工作生活问题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同步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基本内涵

2.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3.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4.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解决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突出问题

3.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推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与职业发展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索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来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索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打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因素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索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四、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一)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二)促进国际分工

(三)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四)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

(五)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六)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七)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八)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九)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十)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节 职业发展

一、职业发展的简介

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

二、职业发展的类别与准则

一种是自然顺势的发展

另一种则是人为努力的发展

职业发展应把握以下五条准则:

(1)把握机遇;

(2)掌握成功的标准;

(3)发挥自身优势;

(4)学会与上司相处;

(5)理解企业文化

三、职业发展的意义

从组织的观点看,职业发展能降低专业技术人员流动带来的成本。如果组织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制定职业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与组织密切相连,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就不大可能离开。

四、经济全球化下的职业发展

(一)就业机会变多

(二)国外新职业发展思维的冲击

(三)竞争压力变大

第三节 国内职业发展与国外职业发展

一、职称的含义

职称,指的是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

二、职称的种类

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技术员级5个级别。

三、公务员

(1)国家级正职:一级;

(2)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3)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4)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5)厅局级正职:十=级至八级; (6)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7)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8)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9)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10)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四、高校职称

高等学校教师担任的教学、科研工作水平和能力评定的专业职称也称学衔各国划分的名称和级别不一中国从上至下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五、其他职称明细

六、职称制度的沿革

(一)从“职名”到“学术称号”(1949一1977年)

(二)从学街称号到职务(1977一1993年)

(三)大职称和小职称(1994年以来)

七、职称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造成职称问题复杂化的一个客观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职称制度在自身探索和改革的同时,还需要走出体制内的束缚,适应体制外的社会需求在政府主导的制度体系下,政府如何顺应环境,明确定位,转变职能,成为职称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第四节 国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一、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体系

1986年成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统等领导全国职业资格制度,负责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职业资各评价工作,为NVQ制度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二、澳大利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体系

90年代中期成立了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委员会,正式采用国家资格框架体系(AQF),AQF制度整合了各级各类证书,取代了长期以夹多多元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十章 职业生涯规划动态发展与管理

第一节 终身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职业测评与修正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动态性

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由简单的直接建议,到尊重个体的个性,再到生涯辅导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最后到强调就业指导贯穿个体一生的全过程我们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就业指导理论的同时,更应该看到这些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再结合中国当下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所处行业、环境特点,进行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化创新。

二、职业目标确定的动态性

处理好“立长志”和“常立志”的关系,就要弄清楚“立长志”属人生观、价值观的确定,是实现个人理想、个人价值的基础,占础不能变“常立志”是自己在实践职业目标规划时,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依据客观实际不断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在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最佳方案掌握好这一动态性原则,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目标的确定。

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动态根源—需求的层次性

职业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在确定了职业规划的目标后,要通过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修整,这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并不是规划一次,就可受用终身。

第二节 职业测评与动态修正

一、职业生涯规划动态管理的必要性

(一)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管理是组织战略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针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1.初步定位,尽快融入

2.职业生涯初期—明确路径,定向培养 3.职业生涯中期—寻求突破,克服高原

第三节 职业生涯管理的阶段与任务

一、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一般发生在20 -30岁之间,是一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变成雇员由单身生活变成家庭生活的过程一系列角色和身份的变化,必然要求经历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阶段,个人的组织化以及个人与组织的相互接纳是个人和组织共同面临的、重要的职业生涯管理任务。

1.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个人特征

(1)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

(2)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心理准备

(3)开始组建家庭,逐步学习调适家庭关系的能力,承担家庭责任

2.职业生涯发展早期的特点

从职业发展方面看,员工在确定了职业生涯领域后,开始接触职业生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逐步尝试在所确立的职业生涯领域积累经验,角色身份主要是新手,学徒,缺乏经验如果进人组织,除了对工作岗位缺乏经验外,对组织的文化也比较陌生,对周围的工作环境也不熟悉,需要逐步的适应大环境、小环境,上司等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

3.职业生涯早期的任务

(1)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2)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3)适应组织文化

二、职业生涯中期管理

1.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个人特征

职业生涯中期是个体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个人职业生涯周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人生命周期和个人心理特征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2.个人的心理特质

正在走向成功的人,专业水平已达到一定地位,与年轻人相比竞争力越来越差,可选职位越来越少,平日工作平稳的人,出于某种变化想调换职业工作,这些都会产生焦虑。

3.个人能力和职业生涯特征

第一是职业能力稳步提高,并逐渐成熟。

第二是创造力旺盛,工作业绩突出。

4.职业生涯中期的任务

第一,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

第二,为面临新的职业与职业角色选择决策

第三,成为一名良师,担负起言传身教的责任

第四,维护职业工作、家庭生活和自我发展三者的均衡

第五,注意身心保健

三、职业生涯后期管理 1.职业生涯后期的个人特征 2.个人职业特征 3.职业生涯后期任务

第四节 精彩职业 精彩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S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职业测评范文第2篇

人生如同棋子,要想胜利与成

功,一定要做职业生涯规 划!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阶段划分

?职业初期 1-10 年

?职业中期 11-20 年 ?职业晚期 20 年以后

职业初期

注意 ? 热爱学习,快速成长; ? 学会独立务实做事,增加经历; ? 不管成功失败要有良好的心态,培养强烈 的企图心; ? 工作要挑战自我,在某个领域成为佼佼者; ? 学会面对失败,处理混乱和竞争; ? 寻找有远大目标的领袖,拥有成功平台;

生涯规划

?职业中期

? 能力更新,永立于不败之地; ? 学会用人,打造成功团队; ?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全方位的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晚期

? 计划退休,从权力转向咨询角色; ? 确认培养继承人; ? 从事公司以外的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

?职场新人如何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 选择职场规划成功这个平台是否是你的终生追求? ? 能否和职场规划成功有共同的愿景? ? 能否与职场规划成功有共同的使命? ? 能否和职场规划成功有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

? 能否和职场规划成功有共同的行为?

? 能否和职场规划成功有共同的行动并坚持到底? ? 创造机遇把握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

?

一、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目光短浅

心态良好 金钱 急攻近利 失败 事业 成长很快 机会很多 真正的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

?

二、选择职场规划成功是否是你终生的追求?

全力以赴 是 坚持到底浪费你的时间否 面临第二次选择职业生涯规划

三、能否和职场规职

场 规划 成功近期 中期 远期 50年目 标 50年1年

3年

10年

职业生涯规划

? 原景:让天下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人!

? 使命:运用职场规划成功哲学精神、教导型组织

理念,让天下员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人 ? 信念:只要活着,就把职场规划成功进行到底!

? 奉行:讲我所做、做我所讲!

? 宗旨:五爱——爱祖国、爱成功、爱学员、爱亲友、爱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

四、能否和职场规划成 功有共同的使命

职业生涯规划

五、能否与职场规划成功有 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观

?所有人类的突破,都是信念的 改变,因为是你的看法左右你 的结果; ?改变你的信念,就会改变你的 生命。

职业生涯规划

六、能否与职场规划成功有 共同的行为

? ? ? ? ? ? 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统一标准; 严格训练; 每天誓言激励; 每周分享经验; 清除消极员工。

职业生涯规划

行为决定命运

职业测评范文第3篇

1、仪容规范

头发(梳理整齐)、面部(保持清洁)、手部(清洁,指甲修剪整齐,男士不留长指甲,女士不涂鲜艳指甲油)

2、举止规范

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张开,手指落在腿侧裤缝处,在特殊的场合两手可以握在背后或两手握在腹前,右手在左手上面,两腿绷直,腿间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外微分)、就座(女士就坐的时候应该两手将裙子向前轻拢,以免坐皱或出现不雅,两手平放在腿间,不要托腮,玩弄任何物品或有其他小动作。)、手势、行走(步伐适中,女性多用小步,切忌大步流星,严禁奔跑,也不可脚擦着地板走)

3、表情规范——通过PPT学习

微笑、眼神(注视礼:阿拉伯人在跟尊长或宾朋谈话时,两眼要直直的注视着对方,以示尊重) 注视时间、注视位置

4、个人卫生规范

5、服饰要求

着装职场六忌;(1.过分杂乱。比如有的同学穿了一身很高档的套装和套裙,一看就是职业装,你总觉得她不够味。为什么呢?凤凰头、扫帚脚,穿很高档的套裙,却光脚丫子穿双露脚趾的凉鞋,不合适

2、忌讳过分鲜艳。

3、暴露,不暴露胸部、不暴露肩部、不暴露腰部,不暴露背部,不暴露脚趾,不暴露脚跟,六不露

4、过分的透明

5、过分短小

6、过分紧身

着装的TPO原则;(TOP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代表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即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场合和地点相协调。

佩戴饰物的原则

西装的穿着要求(西装需要熨烫平整,要扣好钮扣,要不卷不挽,袜子的颜色应比西服深。一忌西裤短,标准的西裤长度为裤管盖住皮鞋。二忌衬衫放在西裤外。三忌衬衫领子太大,领脖间存在空隙。四忌领带颜色刺目。五忌领带太短,一般领带长度应是领带尖盖住皮带扣。领带夹的位置放在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粒钮扣处。六忌不扣衬衫扣就佩戴领带。七忌西服上衣袖子过长,它应比衬衫袖短1厘米。八忌西服的上衣、裤子袋内鼓囊囊,两只侧面的口袋只能够放纸巾、钥匙包或者碎银包。其后侧的两只口袋,则大都不放任何东西。九忌西服配运动鞋。十忌皮鞋和鞋带颜色不协调。)

服饰与形体

6、化妆礼仪(

1、要因时、因地制宜。化妆要做到“浓妆淡抹总相宜”, 就要注意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特别是白天,不能化浓妆。粉底过厚, 口红过艳, 是不合工作礼仪的,但在正式场合, 最好还是适当化些淡妆, 尤其是参加一些外事活动, 因为在国外,正式场合不化妆, 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是不礼貌的行为。

2、不能当众化妆或补妆。公共场合是不能化妆或补妆的。职业女性切忌在上班时间或一些公共场合化妆、补妆。上班前或参加活动前就要化好妆, 其间需要补妆要到洗手间或化妆间进行, 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当场表演。)

第二章 交际礼仪

1、交际礼仪的基本要求

遵时守约是最基本的要求

 尊重对方,一视同仁

 不卑不亢,和谐适度

 自我约束,容忍他人

 全面周全,系统整体

 尊重习俗与风俗禁忌(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使用筷子进食的东方国家,用餐时不可用一双筷子来回传递,也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中间;保加利亚、尼泊尔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称赞,点头表示不同意,等等。)

2、邀请与应邀礼节

3、见面礼节

 握手礼仪、鞠躬礼仪(握手礼:初次见面不应该握全手,仅握手指部位;握手时伸出右手,上身直立微向前倾,目光平视对方,点头致意;握手力度要适中,力度太轻显得没有诚意,力度太大显得鲁莽;握手时间一般在三秒钟左右,握一两下即可。鞠躬礼:行鞠躬礼时面对客人,并拢双脚,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1.5米处(15度礼)或脚前1米处(30度礼)。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 拥抱礼仪、致意礼仪

5、介绍的礼仪

6、宴请及参加宴会

7、馈赠礼节

8、给客户奉茶的礼仪

9、陪客人搭乘电梯的礼仪

10、使用名片的礼仪(1. 首先要把自己的名片准备好,整齐地放在名片夹、盒或口袋中,要放在易于掏出的口袋或皮包里。不要把自己的名片和他人的名片或其它杂物混在一起,以免用时手忙脚乱或掏错名片。

2、除非对方要求,否则不要在年长的主管面前主动出示名片。

3、递交名片要用双手或右手,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执名片两角,让文字正面朝向对方,递交时要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可顺带一句“请多多关照。”

4、接名片时要用双手,并认真看一遍上面的内容。如果接下来与对方谈话,不要将名片收起来,应该放在桌子上,并保证不被其他东西压起来,使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5交换名片时如果名片用完,可用于净的纸代替,在上面写下个人资料

第三章 语言礼仪

1. 谈话礼仪、招呼礼仪(谈话时,用柔和的目光注视对对方,面带微笑,并有点头表示理解客户的主题或内容;站立或坐姿时,要保持正确的站姿或坐姿,切忌双手叉腰插入裤袋,或双手交叉胸前或摆弄其他物品;他人讲话时,不可整理衣物、拨弄头发、摸脸、挖耳朵等;严禁大声说话或手舞足蹈;在客人说话时,不得经常看手表,三人交谈的时候,要使用三个人都听得懂的语言;不得模仿他人的语言、语调、手势及表情;讲话时,请、您、谢谢、对不起、不客气要常使用,不准使用带侮辱性和蔑视性的言语)

2. 电话礼仪、演讲礼仪(所有电话,必须在三声之内接听;通话时,手旁必须备好纸和笔,记录下对方的重点,对方讲完简单的复述一遍;通话时,如果中途需要与别人交谈,要说对不起,请对方稍候;对客人提出过火的要求时,应耐心解释,不可发火或指责客人,也不可不理睬客户,任何时候都应该不失风度,妥善冷静的处理;做到五声:迎客声、称呼声、致谢声、致歉声、送客声,禁用四语:蔑视语、烦躁语、口头语和否定语。)

3. 谈话的忌讳

4. 与不同部门人员沟通原则

第四章 个人素质

1. 客户第一

 尊重客户,随时随地维护公司的形象;

 微笑面对投诉和受到的委屈

 主动承担责任

2. 团队合作

 积极融入团队,乐于接受同事的帮助,配合团队完成工作

 决策前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充分参与团队讨论;决策后,无论个人是否有异议,必须从言行上完全予以支持;

 积极主动分享业务知识和经验;主动给予同事必要的帮助;

 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和困难;

 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同事合作,不将个人喜好带入工作,充分体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 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正面地影响团队,改善团队士气和氛围

3. 诚实守信

 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流程,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 表达批评意见的同时能提出相应建议,直言有讳;

 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背后不负责任地议论事和人,并能正面引导;  对于任何意见和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 对损害公司利益的不诚信行为正确有效地制止;

4. 工作敬业

 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

 遵循必要的工作流程

 持续学习,自我完善,以结果为导向;

 根据轻重缓急来正确安排工作优先级,做正确的事;

 遵循但不拘泥于工作流程,化繁为简,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工作成果;

5. 拥抱变化

——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 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

 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

 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能自我调整,并正面影响和带动同事;  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

 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地提高;

6. 注重沟通

 与上司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与同事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 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 遵守时间

 节省别人的时间

职业测评范文第4篇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试验,对自己的人格特点及一般职业能力(包括资料分析、逻辑、语言等)有初步的认知。

二、实验步骤

1、进入,点击“学生”,用户名是“学号”,密码为“123456”.进入开始做试验。

2、系统自动测试并显示结果测试报告(pdf格式)。请保存。

三、实验要求

试验完成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试验情况写出实验报告(200字左右,电子稿;12月15日前各自汇总至班级学委处),内容包括:

1、实验结果。

职业测评范文第5篇

无论在生产部门还是服务部门中,新型的职业和职业活动都不断地涌现出来。

1.1 在生产领域

尽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职业数量在减少,从业人员总量和比例也在减少,但由于在这两个产业中生产的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的提高,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职业或者职业群。典型的有第一产业中的基因和转基因工程师、遗传工程师、细胞工程师、生态农业技师和技工;第二产业中的加工中心工程师和技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和技师(CAD)、计算机辅助制造技师和技工(CAM)、纳米材料生产技师和技工,以及航空航天材料技师和技工等。

1.2 在服务领域

由于生产活动方式的变化,以及生活活动内容的增加,新产生的职业数量远远大于生产部门。这些新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和社会服务业三个主要方面。

(1) 信息服务业:信息产业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与信息产业相关的职业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职业群。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信息职业”已占各种新生职业总和的40%以上。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急剧扩张,导致了对计算机工程师、计算机系统分析师和计算机基础科学和各个领域的应用专家和操作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

(2) 管理和咨询服务业:由于管理和咨询活动对于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甚至个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它们已成为第三产业领域另一个发展最快的职业群组。在这个职业群组的发展中, 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咨询服务人员的功能划分更加细化, 在社会组织中的责任、地位和声望日益提高。金融分析师、投资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保险评估师、保险精算师等现在都已成为最新的热门职业。

(3) 社会服务业:在第三产业领域,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服务性职业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家政服务、旅游、康乐、健身、医疗、以及其他生活服务领域都有许多新职业涌现出来。家政服务助理、养老护理师、育婴师、健身教练等职业的出现, 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服务性消费需求越来越丰富化。

2 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职业变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 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导致职业变化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变化, 必然对为经济发展服务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在目标、内容、手段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必然对职业教育课程提出新要求。因此, 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通过课程改革, 加强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使职业学校的学生, 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拥有者, 还应成为知识、技能的转换者, 成为具有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1 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对学生是单工种培养的终结教育, 强化对单一工种的技能训练, 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的相对缓慢的要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召开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 有的学者指出, 平均50%的职业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发生变化, 每3~5年就有约50%的职业技能需要更新。随着职业内涵的变化, 不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再就业就很难, 就要被社会所淘汰。职业荣衰, 变化多端, 今天是“热门职业、炙手可热”, 明天就可能是“门可罗雀, 无人问津”。这就需要学生不但要对这种社会现象有心理承受能力, 而且应该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为学生职业晋升、学历深造、转岗就业奠定能力基础。随着劳动分工逐渐由简单工种向复杂、复合工种的转变, 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劳动者具有综合化的知识技能和横向拓展的能力。因此, 职业学校要通过实施相应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念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此, 职业教育要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应以社会和经济需求、职业资格为导向, 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 从分析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入手, 以能力为本位, 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以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使用新的课程模式, 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并强化毕业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2“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对人才能力水平要求的提高, 职业学校必须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通用型人才着眼来进行课程改革。集群式模块课程是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符合中国职教特色的一种课程模式。

“宽基础”阶段有利于学生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形成。“宽基础”由四大板块组成,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符合国家标准的文化基础, 具有现代社会必备的外语交际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并为职业群奠定基础。“宽基础”第三板块, 以公关能力为主的社会能力形成为主线, 综合了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礼貌礼仪、公共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 找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点, 将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综合成一门课程, 既可以减少教学科目, 克服课程分科过细的弊端, 又节约了教学时间。四大板块体现了一群相关职业岗位的未来需要和基本素质培养, 有利于学生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形成, 既为提高岗位技能水平打下基础, 也为终身教育、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活模块”阶段有利于学生及时学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是针对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标准的学习内容。“活模块”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实现一种职业多个岗位的复合型训练, 学生能够通过掌握几个模块, 具备更多的岗位技能。以模块的形式组合课程, 每个模块教学目标明确, 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也便于调整相应的模块, 使培养的人更贴近于市场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劳动者。模块化教学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给毕业生在岗位的选择与流动上留有较宽的余地。这种在学习前期学会通用性知识和技能, 可获得广泛的就业基础, 增大了适应性, 而在学习后期有针对性地学会某一特定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 使他们成为“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 面对劳动力市场具有弹性的适应能力。

摘要:职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演变, 导致职业变化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通过深层教育改革, 培养具有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变化,职业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葛恒双, 李克.经济和科技发展引发职业之“变”[J].职业, 2005 (9) .

[2] 宗寒.按照职业变化的规律培养人[J].求是, 2004 (5) .

[3] 王建国, 郝平.近代士人职业流动述略[J].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0 (1) .

上一篇:数学探究下一篇:人才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