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024-05-05

民族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蒙古族 传统装饰 艺术体系 特征

一、蒙古族图案纹饰的分类

蒙古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装饰艺术形式也极具个性化特征。蒙古族人对与之共同生存的动植物有着特殊的情感。这种与生俱来的情感,象征着蒙古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聪慧的蒙古族人将赖以生存的动植物演化成图案纹饰,并印刻在住所、服饰、工具与食物上。同时,基于民族信仰,这些图案纹饰的使用始终承袭着祖先保留下来的习俗。

蒙古族的图案纹饰主要有三类:其一,自然纹饰。主要包括云纹、山纹、水纹与火纹等。其二,植物纹饰。主要包括牡丹纹、杏花纹、莲花纹与桃花纹等。其三,动物纹饰。主要包括骏马纹、龙凤纹、蝙蝠纹与龟寿纹等。这些精雕细琢的图案纹饰,充分体现出蒙古族人朴素的审美特点。

受佛教与萨满教文化的影响,关于宗教信仰的图案纹饰也成为蒙古族传统装饰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这些宗教图案纹饰也深深根植于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宗教图案纹饰主要包括:法螺纹,象征因果轮回;佛手纹,代表顺遂安康;宝相花纹,代表岁月静好等。

二、蒙古族传统装饰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

(一)刚柔并济的艺术美感

线条是构成形状的基本要素,也是凸显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蒙古族对图案纹饰的理解源自盘羊角,而类似于盘羊角的曲线纹饰也自然成为蒙古族传统装饰艺术的重要内容。乍一看,这些卷曲纹样好像毫无章法,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卷曲纹样是有规律和变换方向的,呈现出极为强烈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从某种角度来说,蒙古族的卷曲纹样与动物犄角是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卷曲纹样的流动方向与长度是随着空间范围而变化的,收放自如,井然有序。卷曲纹样能以极为饱满的状态填充需要装饰的部位,增强整体视觉效果。蒙古族传统装饰纹样既有刚性美,又有阴柔美;既有洒脱美,又有含蓄美。尽管卷曲纹样略显阴柔,但连绵环绕,凸显出蒙古族的豪放不羁与自由洒脱的性格特征。

蒙古族人认为圆是最完美的曲线。蒙古族人认为圆形与本民族的奉天意识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圆形始终被赋予圆满的寓意。蒙古族图案纹饰以圆形为主,寓意完整、丰厚与圆满,而这与中原汉族追求饱满富足的审美情趣不谋而合。蒙古语将纹样统称为“贺乌嘎拉吉”,其中“乌嘎拉吉”有卷曲纹样之意。由此可知,蒙古族人对卷曲纹样情有独钟。

从视觉传达方面来说,圆形极易将人的视线聚焦到中心点。为此,蒙古族多将卷曲纹样作为装饰艺术主题。蒙古族人偏爱的卷曲纹样主要包括花卉纹、祥云纹、犄角纹、蝴蝶纹、龙凤纹、狮虎纹等。蒙古族装饰纹样的线条以卷曲造型为主,而外缘则用规则的直线进行装饰,形成外方内圆的构造布局,体现出蒙古族人外表刚毅、内心细腻的特点。

(二)稳定对称的艺术美感

对称性是蒙古族传统装饰艺术沿袭不变的特点,也是蒙古族的重要民族象征。图案纹饰外观的协调性与内质的坚定性是一致的。这种坚定性代表着蒙古族人刚毅不屈、自强不息的性格特征。从民族信仰层面来说,这也是蒙古族人重要的精神寄托与情感诉求。

在蒙古族文化中,所有事物都应该是恰到好处、条理清晰的,而这种对称性也正是传统装饰艺术的表达方式之一。蒙古族人常年生活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性格勇猛无畏,豪放不羁,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和开放性的文化形态,看似与稳定、规整的构图形式格格不入。蒙古族拥有深厚的游牧文化,事实上,人们对于蒙古族人性格特点的固有思维存在某种偏见,也就是说,蒙古族人也有内敛、沉稳的性格特征。蒙古族人的这种反差较大的性格特征,被形象地称之为“内在的坚定性”,而这种“内在的坚定性”源自蒙古族人对信仰的坚守,对规则的遵守。

对称性是对自然客观规律的总结。当人们观察到心生敬畏的动物,或者心心念念的花草时,会覺得这些映入眼帘的事物是对称的,只有跛脚的牛羊是不健全的。在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人来不及驻足欣赏这些非对称图形的美感,稳定坚固成为其不变的追求。

对称,蒙古语称之为“特格希合木”。在蒙古族传统装饰艺术中,图案纹饰沿中轴线规则排列。对称性是生命体的正常形态,尤其是动物的对称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赋予人们欣赏对称的能力,蒙古族人通过观察自然,探索自然,逐渐掌握了这种客观规律,并将其运用到装饰艺术设计中,寓意完整、健全。

在装饰艺术设计中,对称图案纹饰的加工制作更加简便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与精力。

蒙古族装饰纹样由中心纹样、角隅纹样和边饰纹样共同组成。通常中心纹样都牢牢占据着中心位置,且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角隅纹样又称之为角花,不仅是整体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形式;而边饰纹样,由于受到器物外形构造的限制,游走在外围轮廓,起到衬托中心纹样的作用。蒙古族传统装饰纹样包含大量的边饰纹样,这些边饰纹样既可以分隔实体与外界环境,又可以烘托中心纹样。这种中心突出、四角辅助、四边包围的对称布局,既体现出整体的造型艺术美感,也迎合了蒙古族人向往圆满、繁荣与庄重的精神需求。

(三)饱满圆润的艺术美感

蒙古族的装饰纹样多呈现出丰满圆润的艺术形态。以祥云纹为例,蒙古族的祥云纹相较于汉族的祥云纹,线条更加粗犷,体态更加丰满,给人极强的厚重感。蒙古族的装饰构图也强调饱满性,百花齐放代表着蓬勃的生命力。在一首经久流传的蒙古族歌曲中唱道:“遍地野花是草原的装饰,勤劳的妇女是蒙古家庭的光辉;茂密丛林是山岭的装饰,美丽的姑娘是蒙古家庭的阳光。”由此可见,蒙古族对装饰的饱满性,以及对无装饰的朴实性,都有独特的追求与心得体会。

立体的造型、浓密的线条和饱满的装饰,是蒙古族装饰的鲜明特征。无论是吉祥结,还是哈木尔云纹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审美特质。这种独一无二的装饰特征与蒙古族人的宗教信仰和审美兴趣密不可分。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大自然赋予蒙古族人豪放不羁的性格,而这种饱满的装饰也寄托着蒙古族人对草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蒙古族绣花毡是游牧民族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通常,蒙古族妇女会在毡房上绣出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规整排列的装饰纹样,这使得整个毡房在广袤的草原上格外显眼,并且在毡房边缘会绣上宽窄不同的回纹、卷草纹或犄角纹作为点缀装饰,既美观,又实用。

蒙古族传统装饰纹样在艺术构造形态中表现出对称性、重叠性、渐变性、对比性和调和性等特征,在遵循条理性、规律性与秩序性的基础上,给人完整且和谐的自然美感。蒙古族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遵循构图规律,注重完整性、多样性与协调性,充分彰显出蒙古族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智慧。

三、结语

蒙古族是草原的守护者。一望无际的草原赋予了游牧民族刚毅坚韧、豪放不羁、洒脱自如的性格特征。蒙古族的文化理念、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使他们的符号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装饰艺术形态,而这种民族装饰艺术形态也谱写了壮丽的民族文化篇章。

参考文献:

[1]张妮妮.张妮妮作品[J].美与时代(中),2018(12).

[2]白永泉.蒙古族传统图案对于现代设计的应用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作者简介:陈林,女,硕士研究生,河套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画)(责任编辑 刘月娇)

民族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现代民族绘画艺术中,林风眠和丁绍光两位先生可谓继往开来,二人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融汇多种艺术形式运用到自己民族传统绘画中,寻找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用来表达中国人传统思想感情。林风眠和丁绍光是两个了不起的艺术尝试实践者,这在绘画史上都是非常有思想、了不起的创新;林风眠和丁绍光那种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美术文化、绘画技法,运用到自己绘画创作中,他们的绘画技法都结合了当代新的美术思想,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力,把中国现代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

关键词:各种艺术形式 调和 民族传统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每个国家、地区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如果说哪一种文化是不好的,无非是没有把那种文化研究透彻。每一位成功的艺术家都是深入研究自己本民族的艺术,学习外国艺术吸取其精华,来整理、创造出本民族的、有独特的民族的风格的艺术。中国绘画作为世界艺术史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把中国传统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是我国艺术家不断探索之路。林风眠和丁绍光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他们的独特艺术风格,放射出特殊的魅力。他们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汇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同的题材在他们的绘画中不像传统绘画中有那么明确的分类。

林风眠“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拓展出了中国画革新一条新的路径。在中国绘画发展最为惨淡的时刻,林风眠、徐悲鸿等人走向西方,寻求变革中国画的方法,最终发展出了写实改良与中西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革新途径,使得中国画坛重现生机。在借鉴学习西方的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体系。林风眠作品从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不仅使人感觉到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关于中西融合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传统笔墨观念,将传统水墨画的“墨”拉下了神坛。他在所创作的中西融合的画作中,墨只是作为一种颜色,而不是第一要素,引进的是塞尚、梵高印象派的强烈对比色,还有马蒂斯式的激情,而这些都是超越西方传统的学院派的。林风眠在东西两种绘画体系中的短板让他找到了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交汇之处。开启中国绘画对于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关注及改变,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创作面貌。

丁绍光是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受过多年的学院派艺术教育和工艺美术训练。立足於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点上,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结合具象的表现与抽象地概括,跳脱民族的界限,以世界性的绘画语言,作品成功地融合了东方古典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特色。丁绍光的绘画风格,他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理解,赋予了自己的作品犹如音乐旋律般的线条轮廓,同时吸纳了例如抽象派艺术等诸多西方艺术的要素。大量运用垂直和平行的线条,让作品整体感觉平静、泰然、和平。线条轮廓在丁绍光的每一幅作品中都非常重要,也非常明显。将程式的美感因素和感情因素与特定的自然形象融合,注重精神与情感的内涵对自然形态加以主观的处理。他对空间的理解着重放在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中来处理,重表现图形的大小以及点线面之间的疏密节奏关系。丁绍光艺术不表现物象的写实性,忽略对客观细节的刻画,追求画面整体构成关系,强调对自然物象按照审美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张道一这样评价丁绍光的绘画艺术:“丁绍光先生获得这样高的荣誉是理所当然的

丁绍光创作每一幅作品时首先要画出一幅完整的轮廓,轮廓的线条满意了才会考虑色彩。作品结合了艺术与自然,理解自然界的色彩并融入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色彩是和形态紧密相连的,形态发生变化时色彩必然随之变化。丁绍光在运用装饰画色彩语言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把自然色彩加以强化、变换,以此摆脱对自然色彩的依赖,同时发挥他的主观意愿和感情,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自由的运用色彩。他不仅强调个性化的色调与画面的气氛,讲究色彩的平面化、形象化、夸张性、浪漫性与象征性。

中国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艺术给我们的艺术家很大的启示和灵感,那些世界艺术精华也汇融入画家们的艺术血液之中。因此吸取各种艺术精华调和自己民族的艺术,形成东西方的并融美。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因为画家本人却更是时代的,所以,时代的变化就应当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如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仅仅能够跟着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说是不能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艺术。在林风眠和丁绍光的作品里显示的更为强烈,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绪。画家选择的是讲求形式的现代主义、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画作采用含蓄、象征、维美的语言,忽略具体的事件 ,消弱过于外露功利色彩。林风眠没有抄袭旧的艺术思想,而是创造一种新艺术手法。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把中西艺术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全新的面貌准确表达了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与痛苦。他们共同之处就是对理想中的美的追求,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以美为最高竟界。在现代民族绘画艺术中,林风眠和丁绍光两位先生可谓继往开来,二人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融汇多种艺术形式运用到自己民族传统绘画中,寻找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用来表达中国人传统思想感情。林风眠和丁绍光是两个了不起的艺术尝试实践者,这在绘画史上都是非常有思想、了不起的创新;林风眠和丁绍光那种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美术文化、绘画技法,运用到自己绘画创作中,他们的绘画技法都结合了当代新的美术思想,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力。肯定了林风眠和丁绍光在“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与绘画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林风眠和丁绍光在东西绘画各自的功底没有达到深厚的境界,所以在实践中存在形式语言的浮躁,深度的丧失等问题,受到了许多指责和批评。但他们的“中西融合”之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一座丰碑,把中国现代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译自《丁绍光天堂印象》,Great Events Editions Los Angeles(出版社)1997

[2]郑重.林风眠传[].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第2版

民族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动画艺术中,造型设计直接关系到一部动画能否将人物的个性和特点充分的反映出来,甚至直接关系到一部动画的艺术价值。而民族艺术作为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造型特点在动画的造型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剪纸、戏曲和水墨画为代表,研究了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造型设计;动画;民族艺术;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兴的动画辅助设计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投入到动画艺术的工作者也越来越多,我国的动画艺术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进入新的世纪后,动画市场的增长以及受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动画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民族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艺术元素运用到动画造型设计中,不仅能传承民族文化,并且能够以动画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彰显民族精神。下面将以我国民族艺术中的剪纸、戏曲和水墨画为代表,分析这些民族艺术的特点,以相应的动画作品为案例,研究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1 剪纸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是我国的重要民族艺术之一,剪纸艺术在造型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使用镂空的手法,剪辑出具有特定含义和造型的图案,以代表独特的艺术含义。剪纸艺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其有著独特的特点,在剪纸艺术的造型设计中,使用的图案造型具有独特的造型,并且结构简洁,通过质朴和简约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艺术内涵。在剪纸艺术中,主要使用象征、谐音、夸张、装饰以及其他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手法。在动画造型设计中,运用剪纸艺术元素的代表作是1958年的《猪八戒吃西瓜》。在该部动画中。充分的运用剪纸艺术的艺术手法,将剪纸艺术中广泛使用的象征、夸张和装饰等手法运用到动画的造型设计中,充分的体现了动画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在当前的动画造型设计中,一方面可以从剪纸艺术的创作手法入手,将剪纸艺术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动画的造型设计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剪纸艺术的表达风格,运用简洁的造型表达丰富的内涵,形成独特的审美意韵。

2 戏曲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戏曲艺术作为我国的民族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戏曲艺术与其他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戏曲艺术能通过表演者的表演以及场景设计来表达出相应的故事情节,带有极强的故事性。戏曲艺术在造造型设计中以不同的场景、道具和服装应用表现不同的角色形象,衬托故事情节,表达故事人物的内心感情,对观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在动画造型中,运用戏曲元素的案例中,《大闹天宫》中孙悟空造型设计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设计中,不论是在孙悟空这一人物的面部造型还是服装造型都充分的借鉴了我国戏曲艺术中孙悟空的艺术造型,使观众能够通过孙悟空的造型就能了解这一动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可以充分的使用戏曲艺术中的服装及色彩造型元素,通过不同的服装和色彩造型,反映出动画人物的特点以及内心的感情。

3 水墨画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水墨画运用墨和水作为形式语言,具有线条变化丰富的特点。能够使用丰富的线条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涵义,水墨画艺术拥有丰富的韵味和精神内涵。在动画造型设计中,运用水墨画的艺术元素的代表作品主要是《小蝌蚪找妈妈》,在该部动画的造型设计中,充分的运用了水墨画的艺术手法,使得整部动画风格独到,美学色彩浓厚。在造型设计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小蝌蚪找妈妈》充分的使用了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小蝌蚪的造型充分体现出了水墨画中线条的魅力。整部动画意境悠远,虚实相生,意趣丰富。从该部动画造型设计所取得的成功中,可以看出,在动画造型设计中,水墨画的艺术元素不仅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并且能获得较好的艺术表达效果。在动画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借鉴水墨画的艺术特点,将水墨画的艺术元素运用到动画造型设计中,设计出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动画人物造型和动画场景造型。

4 结语

不论是剪纸艺术还是戏曲艺术或者是水墨画艺术,以及其他民族传统艺术元素,在我国当前的动画造型设计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艺术,由于在不动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艺术类型,这些丰富的民族艺术成为了当前动画造型设计中的重要宝库,在动画艺术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去开发这些民族艺术造型的艺术价值,并积极的应用到动画的艺术造型设计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剪纸艺术、戏曲艺术、水墨画艺术等民族艺术元素在当前的动画造型中的广泛应用,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造型设计,在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将民族艺术元素运用到动画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开拓新的动画造型设计类型。

民族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高校;民族民间美术:教育

文献标识码:A

艺术人类学家格罗塞认为,艺术的起源不是以纯粹审美创作的,而是以实用为目的,审美目的是次要的,一些装饰艺术只是被当作实用的象征和标记。张道一先生称民间美术是“为生活的艺术”。民间美术是以农牧渔民、城市市民以及手工业者为主体创作的。相对于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艺术、宗教艺术以及专业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而言。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民间美术在其产生、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显示出与现代艺术不同的特殊性质。孙建君先生认为它具有原发性、集体性、承传性、区域性和工艺性的多个特征。其中的区域性指民间美术的民族性特征。从艺术人类学角度看民间美术的区域民族特征尤为显著。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民间艺术源于人类早期社会,相对于汉民族民间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属于民族民间美术。

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

依照美术学的基础分类看,广义的民间美术通常包括民间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中的绘画包括历史遗留的岩画、壁画、布画等诸种。现今所发现的这类遗存主要有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广西花山崖壁画和新疆克孜尔壁画,以及藏族唐卡等。民族民间雕塑有各民族用石、材、竹、金属、泥和陶等材质雕刻的神像和装饰雕塑等等。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在我国少数民族造型艺术中占有较大比例,种类繁多,如刺绣、蜡染、剪纸、编织、织锦、竹编、漆器、器刻(刻、骨刻、木刻等),以及金银工艺等等。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实用性强,例如苗族、土家族、侗族的刺绣和织锦:贵州苗、侗、布依、水和仡佬族等的蜡染工艺,以及彝族的漆艺等等,反映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习俗和审美观念方面的特色。建筑方面比较典型的有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苗族、侗族和土家族的吊脚楼,蒙古、哈萨克和藏族的帐篷式和毡包式住宅,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的井杆式和干栏式住宅等等。民族民间美术贯穿于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和风俗民风,显示出各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才情,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艺术资源宝藏。在大量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中,保留着更多的古老式样,原始艺术形态或称之为原生态形态特征显著,是民族艺术的“活化石”,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也是繁荣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民间美术的当代教育价值

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服务,高校专业美术教育承担着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在当代,民族民间美术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保持者的角色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记忆和象征。成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发挥着从经济到艺术的多种职能。从总体上看民族民间美术有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实用价值两大基本价值。说它有文化艺术价值,主要指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而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日渐炙热的今天,民族民间美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是我国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形象大使。说它有实用价值,是因为它属于生活实用艺术,具有发展经济的作用。从我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看。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民族民间美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涵盖了经济的、市场的、产业的,乃至就业和旅游的价值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受到高度关注。2002年10月,“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呼吁当代教育肩负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肩负起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应尽职责。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强调要重视民族民间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把原创艺术作为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民族民间文化在高校深化教育改革中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并越来越全面、积极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中,并在遗产保护工程方面发挥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并组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学科,在更广阔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高校是承担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研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责无旁贷,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必须以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当前,民族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民族地区大量急需的各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有义务通过抢救、保护与教育,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所需要的人才,并把各民族民间美术的“审美”注入到公众的精神世界之中。对于民族高校而言,民族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三、民族高校专业美术教育发展取向

我国民族高校专业美术教育大多自上世纪90年代开殆大力发展,在13所民族高校中12所都开设有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各校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上基本沿袭专业院校、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院校的专业美术教育体系和模式。在专业发展初期,遵循成熟的专业体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雷同的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体现民族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办学宗旨,不利于专业发展竞争。民族高校专业美术教育理应探索走适合自身规律的发展道路。

广义的高校专业美术教育主要包括以绘画、美术学、雕塑和艺术设计,以及新兴的动画等专业教育,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专业美术教育都开设了这样的专业,有的专业艺术院校还可设立了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我国现代的专业美术教育从上世纪初的新式美术教育发展而来,当时洋务运动以“实业救国”宗旨实施实用美术教育。设立图画手工科: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术教育以“纯美术”的美术创作人才培养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20世纪90年代全国高校扩大实用美术教育,普遍设置工艺美术、装饰艺术或装潢等专业。受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影响,自1983年1995年,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转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并且以艺术设计教育为主。培养社会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确立了艺术设计在专业美术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现代艺术设计以现代工业生产与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

的设计内涵为主线,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艺术素质、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传统的以手工技艺教学为主的工艺美术教育逐渐被边缘化乃至消失殆尽。

民族民间美术的大部分属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凝聚着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智慧,成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以工艺美术行业的传统技艺、生产工艺、创作设计的传承和发展为主线,在技艺和文化积累意义上的价值是在任何时代都无法替代。现代专业美术教育已经开始承担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把教育的本质思考与民族美术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思考紧密结合。民族高校进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既符合这一趋势。又弥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教学的缺失。

民族高校进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诸多优势资源。首先。民族文化研究具有学科资源,各民族高校均设有民族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其次,民族院校大多建有民俗博物馆、区域民族美术研究所、学报、民族文献资料库信息资源;再者,民族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有关于民族文化的基础必修和选修课程及民族地区的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此外,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还形成了民族文化艺术研究的平台优势。因此,依托区域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深入挖掘研究,普及民族民间美术知识,强化民族民间美术的专业教学,最大程度突出社区民族民间美术的特色,形成特色优势专业,是民族院校专业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改革思路和选择。

基于以上理由,各民族高校已初步探索了民族美术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发展思路。如青海民族学院和西北民族学院依托西北藏民族传统美术唐卡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下分别开设“民族工艺美术方向”和“藏族唐卡艺术方向”。青海民族学院艺术学院坚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本着挖掘、抢救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宗旨,率先将民族文化遗产“热贡艺术”融入到高校专业教育体系中;而云南民族学院的专业美术教育则“以主流化为基础,突出本土民族艺术教育的特色学科”,使美术学专业“立足于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教学和研究”,走艺术创作与本土艺术相结合的特色办学思路,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民族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能力: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下设“民族民间美术设计方向”,着重以贵州区域的民族染织、扎染和蜡染等民族美术资源,建立特色学科专业: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依托湖北地区的漆艺、土家族传统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在美术学专业下开设了民族民间专业方向。

四、强化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深入民族民间美术研究实现教学成果转化。加强区域民族民间美术的学科研究和教学研究。培养具有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关于民族民间美术的研究,首先是从艺术形态学的角度考察民族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以及历史演变等元素,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将民族民间美术放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表达方式的背景中考察,尤其是其与少数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设计文化的研究。此外还要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渗透、融合和影响下,民族民间美术产生的新现象和新趋势。某类民族民间美术无论是作为学科专业或课程内容,需要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历史演变、审美观念、民俗文化等理论内容,才能作为专业或专业方向而纳入学科教育。有些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源于传统的家族或师徒式传授,使其技术作为秘笈很难被多数人了解和掌握,而有些传统工艺由于起源历史久远,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出现了断层现象,这些就需要我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工艺技术重新进行细致的研究梳理。可以利用大量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和整理。为教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工艺技能技法。

增强教师的民族美术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把民族民间美术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研究民族民间美术与专业有机结合的教学范式,是实现依托区域民族美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方面与西式教学和现代专业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是民族美术进入专业教育体系的瓶颈,如何突破单一的西方化的教学模式,科学探索与实践,对确立民族民间美术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用重大。

2.分类施教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强化少数民族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第一步。对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与现代专业教育中的课程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如民族民间美术的分类与现代美术的分类都不一样。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民艺学家廉晓春先生在《当代中工艺美术》一书中,为突出民间美术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的规律与表现形式,在广义上将之分为日常生活、节日喜庆活动和叙事抒情色彩等三种类型的民间美术;而由王朝闻先生主编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从民间美术自身的功能特性出发将民间美术归纳成民俗信仰、建筑陈设、农饰穿戴、生活用器、生产劳动、传统商业、环境装饰、戏曲表演和游艺竞技等九个方面的民间美术类型,张道一先生则认为对民间美术应实施“二分法”,即作为“美术学”的基础的一般分类法和作为“民艺学”所使用的“民间美术应用分类”法。怍为民族民间美术突出在少数民族特征上,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看,民族民间美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各类民族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工艺技能、发展发生、审美心理和民俗信仰各不相同,要充分了解把握这些特点。必须具有充分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作支撑。没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是无法认识的。在这一方面,各民族高校普遍开设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除此之外,在专业课程中还需开设相关少数民族美术理论和相关民俗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人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素养,达到专业创意实践能力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有机结合。

3.拓展民族民间美术实践教学。作为美术教育,实践教学始终贯穿在专业教学中,是提高学生专业创意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作用重大。民族民间美术具有很强的人类学特征,它体现在少数民族人民的衣、食、住、行、宗教、游和艺等各个方面。以孙建君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教程》中对民间美术的分类方法为参照,民俗信仰中的民族民间美术表现了各少数民族广大民众对于神鬼、祖先的信仰和崇拜现象,主要从其祭祀活动中的神像、贡品、用具中加以考察;生活器皿用具中的美术类型,主要从生活中的茶具、酒具、烟具、食具、炊具、卧具和妆具等方面加以考察:建筑陈设中的美术类型主要从不同地域中的少数民族的宅居、村落、牌楼、祠堂和桥梁等方面加以考察;服饰最能代表少数民族特点的民族民间美术类型,如服装、鞋帽、染织面料和首饰、佩饰等装饰品和织绣工艺,能较集中反映各民族的风情和服饰文化,等等。教学过程中宜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民族学博物馆、民俗馆、实验室(传习工作室)、民族地区实习基地和民间工艺美术企业等资源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把课堂教学、实践、实习和课外创新,以及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大学生年度科研基金项目和寒暑假社会实践考察项目)充分结合,深入开展学生在民族地区的写生考察、素材搜集和生活体验等。培养学生田野考察基本能力。通过办讲座、作品展示、民间艺人技艺传习和交流等形式,营造氛围。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全方位多渠道感受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底蕴,激发他们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爱好、创作热情和奉献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民族民间美术元素进行专业创作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民族民间美术的现代艺术转化水平,达到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目的。

民族高校在专业美术教育改革深化中,充分把握时代需求,面向未来,更新理念,通过深入挖掘区域内民族民间美术特征与生产、生活、民俗所产生的必然联系,将由此形成的多种美术形式、工艺特色、手段、方法与各美术专业知识相融合,为学生创新意识与文化的植根性有机结合,在借鉴、传承与发扬中成就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民族文化素质。这也是民族高校专业美术教育强化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意义所在。

民族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民族声乐演唱能够带给人们美感、情感以及灵感。因此,要想将作曲家写出来的音符与文字变成优美的旋律,并且深刻地表达出歌曲的美好感情,就必须在演唱当中合理利用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纵观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古典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民族声乐吸取传统戏曲艺术精华,并推动了传统戏曲艺术效果的发挥。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传统戏曲艺术;影响

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民族声乐演唱注重表达演唱者的内心感受,在表演的同时,也会由演唱者进行再创造。[1]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深刻地受到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并且在吸收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

1 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1.1 歌词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字正腔圆”以及“以字带情”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由此可见“字”是传统戏曲艺术的核心,而“字”的各种吐字发音正是传统戏曲艺术的演绎精髓。戏曲演绎过程中,演员通过自己对“字”的吐字发音掌握程度来影响民族声乐的表现效果,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表现状况。[2]详细的解释来说,现代的民族声乐也是通过追求吐字“准、正以及清”,将情感有效地融到民族声乐的表现过程当中,并用不同的“吞吐”词语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而提高现代民族声乐的感染力。

民族声乐在表演当中是通过吞吐词语表达演唱者的主要情感,然而演唱者吞吐词语的方法也应该是从表演者的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这点正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从古代戏曲艺术中吸取的理念,再经过表演者自己的再创造之后,才能更好地将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真实性通过独特的吞吐方式表现出来。[3]简单地说,就是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时候,必须认真地找到演唱当中的核心亮点,从而提高演唱曲目的情感高度,才能演唱出打动人的曲目。就拿我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老师演唱《我的祖国》这一曲目来说,歌曲中“宽”以及“河”这两个字被郭老师运用合适的吞吐进行表现,融入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大大地将整首歌的艺术魅力提升了一个层次,最终促使这首歌成为人人传诵的一曲经典。

1.2 演唱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表演者进行现代民族声乐表演时,“气”的功力也对演唱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深受古典戏曲的影响。[4]传统古典戏曲艺术中,表演艺术家们普遍将“气”作为唱歌的根本,而“运气”则是民族声乐演唱者以及戏曲演唱者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民族声乐表演者以及古典戏曲表演者都将学习掌握“运气”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运气”主要是演唱者首先“气运丹田”,然后利用自己的腹部运动来唱歌,同时,运气的方式要和表演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一致的。另外,不同的民族声乐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演唱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运气”方式,从而演绎出最佳的表达效果。

1.3 唱腔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唱腔”也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我国传统戏曲中有许多不同唱腔的曲调,演唱者也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唱腔曲调演绎着不同的人物个性。我国传统的戏曲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拖腔”,主要是指拉长腔调,通过在相应的地方增减艺术表达词语来提升戏曲的艺术效果。二是“润腔”,主要是指在戏曲演唱的过程中对腔调进行润色、修饰,从而提高表达效果。三是“甩腔”,主要是指借用唱腔的快速变化来提升表达效果。[5]以上三种唱腔都对民族声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演唱者大多都是采用不同的唱腔来表达唱歌者的不同情感变化。

现代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唱腔有着较多的表现技巧,并且也主要通过演唱者的不同的选曲来体现的。作为一种取材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的演唱过程主要是表演者对自己生活中不同情感的传达和演绎,而种类丰富的唱腔正好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提供了许多演绎的题材。另外,民族声乐演唱者更需要关注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各种情感元素,并且能够将这些情感元素进行多样化的处理,从而能够达到传情达意的一种新高度。

2 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促进作用

2.1 把握演唱节奏

要想将演唱者的个人情感与演唱很好地进行融合,演唱者就必须很好的掌握演唱节奏。同一首歌,但是由于演唱的人不相同,也将会演绎出各不相同的风情,这一切离不开演唱者的个人修养与审美观点等的影响。然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使是同一个演唱者,在不同时期也会因为自己不同的经历、情绪、环境的变化等各种原因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会迅速的投入演绎中,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一旦把握不了情感的变化,就会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个性以及情感很好地融入自己的演唱当中,就能够顺利地打动听众,让朋友们喜欢他的演绎。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的个性演绎是声乐演唱过程中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

2.2 把握情感变化

与传统戏曲艺术表演一样,民族声乐演唱者也非常重视演唱曲目的旋律变化,并根据旋律变化选择最佳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声乐演唱必须要有能够打动人的情感和内容。要想感染听众,首先必须得感动自己,演唱者也许有高超的技巧以及高亢的声音,但是技巧和声音是只是演唱的一种形式,可以吸引到听众的注意,但是真正想打动听众还是必须借助情感的传达。只有将演唱者的情感很好地融入表演的曲目当中,才能打动听众,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情感融入得过于浓厚,就会影响表达效果,也许不但打动不了听众,反而会让听众觉得做作。因此,情感的恰如其分的表达,正是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重点把握的能力。

2.3 运用想象

作为一门艺术,声乐演唱的表演最终也离不开演唱者的丰富想象,因为只有丰富的想象,才能表达出演唱者丰富的情感。演唱者的想象越丰富,情感传达的就会越恰当。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音乐的魅力,民族声乐演唱者应该借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为表达的曲目营造良好的意境,从而使整首曲目表达的更加生动。然而,声乐的想象并非是胡乱想象的,而是来源于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实际生活,然后经过演唱者自己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演绎,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进行传达。

3 结束语

演唱曲目的内在情感因素是民族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表演的过程就是将这种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听众的一个过程,而对我国古典传统戏曲艺术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帮助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者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带入曲目的演绎当中。因此,对于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而言,深入探讨传统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保荣.论传统戏曲在当代民族声乐创作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3):128-129.

[2] 杨柳,谢莉.浅谈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4):77.

[3] 张世文.浅谈戏曲的咬字行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音乐创作,2013(9):131-132.

[4] 张文君.民族的心声,时代的呼唤——注重戏曲艺术学习,提升民族声乐艺术[J].大家,2012(18):53-54.

[5] 常晓虹.论民族声乐对戏曲声乐的“拿来”[J].作家,2011(10):200-201.

民族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钢琴伴奏作为器乐演奏中气氛的烘托、铺垫以及渲染上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它经常与声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钢琴伴奏不仅仅是声乐演奏的首选,同样与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也有着良好的化学反应,钢琴伴奏的演奏技巧及演奏重点的变化可以与中国民族器乐取得珠联璧合的良好搭配。本文将对民族器乐演奏中钢琴伴奏的艺术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得到钢琴伴奏在民族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及问题,使民族器乐演奏与钢琴伴奏在实践与探究中得到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民族器乐;钢琴伴奏;作用;问题

众所周知,钢琴演奏在西方音乐界的应用是作为主导来演奏的,其余其它器乐的配合能够取得很好的演奏效果。针对我国器乐演奏的现状进行探究,会发现我国在学习吸收了西方世界的钢琴演奏艺术之后,如何将它与我国民族器乐进行完美结合,会使我国民族器乐演奏取得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成果。

一、钢琴伴奏在民族器乐演奏中的作用

(一)钢琴伴奏与民族器乐教学

与演奏表演场合不同,在民族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解的是如何将民族器乐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对民族器乐的学习离不开钢琴伴奏的指引与铺垫。比如说在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通过对钢琴伴奏节奏的调整、音律的变化等来引导学生对民族器乐进行演奏学习,钢琴伴奏在这中间会取得良好的桥梁作用。钢琴伴奏在民族器乐教学中还具有渲染气氛、为学生带来音乐启迪等作用,可能在平常的民族器乐教学中钢琴伴奏是司空见惯的,但一旦离开它,学生们将会有强烈的不适应感,从中也可以看出钢琴伴奏与民族器乐教学的作用。

(二)赋予演出与艺术实践能量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是具有气氛的设定、铺垫、渲染以及为之后民族器乐的演奏作指引的功能的,良好的钢琴伴奏可以是以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的配角出现在民族器乐演奏的场合中的。钢琴伴奏过程中音准、速度的确定是对民族器乐演奏基本意境的定位,也将一直在民族器乐演奏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钢琴伴奏能够赋予演唱的艺术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在不断的实践与磨合中,钢琴伴奏与民族器乐的搭配功效也将却得良好的效果。

二、民族器乐钢琴伴奏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民族器乐的表演过程中,钢琴伴奏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有助于表演效果的提升与协调。

(一)音量平衡与控制

在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中,比如说二胡与古筝,其音效与响度相对钢琴来说是较弱的,如果将钢琴伴奏的音量调整不当,就会影响二胡与古筝这类器乐的表演效果。所以说,将音量进行适当的平衡与控制,在伴奏的同时,并不影响到民族器乐的演奏效果,与它们取得良好的配合将是一件完美的演出。

(二)伴奏音色与想象力

民族器乐一般是以演奏我国传统的歌曲为主,在这样的形势下,有时候也需要钢琴伴奏者参加演奏民间音乐,这就需要伴奏者将音乐的音色加入更多的想象力进去了。弹奏时钢琴力度、手法、节奏的变化随着自我的想象力变化,在与民间音乐的交相呼应中将会却得完美的表演效果。

(三)主奏与伴奏的良好配合

在民族器乐的演奏中,一般是以民族器乐的演奏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钢琴伴奏就应当定位好自身的位置,在作为伴奏的时候与主奏却得良好的配合效果,这也是钢琴伴奏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伴奏者应当注意主奏的节奏与拍子,在韵律与节奏的变化中与主奏走在一条线上,在主奏节奏不稳时,钢琴伴奏也可以适当调整加大弹奏力度,帮助主奏克服一些失误。

三、优秀的民族器乐钢琴伴奏艺术表演者具备的能力

民族器乐演奏中钢琴伴奏艺术表演者具备的能力是多样的,其基本要求也是相对其它演奏者更加难以掌握的,但他们也是中西方间器乐文化交融的传递者,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一)基本的演奏技巧与修养

钢琴伴奏作为器乐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器乐的演奏中与其它器乐演奏也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基本的演奏技巧与音乐修养是必须具备的。与声乐演奏不同,民族器乐的演奏具有篇幅长、时间跨度大等特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具有全面的艺术表现力及演奏能力。一些演奏者具备操作节奏快、歌唱性强的作品,对于颗粒性之类的作品就缺乏表演力,这是在民族器乐表演中必须克服的,也是在民族器乐演奏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民族器乐的熟悉与了解

在民族器乐的演奏中对民族器乐的熟悉与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钢琴伴奏者熟知钢琴的特点是基本功的话,熟悉民族器乐的特点将有助于他在与民族器乐配合、衔接的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比如说在二胡演奏中,对于二胡的特点,手指触键的力度与角度的了解有助于钢琴伴奏者掌握其节奏进而进行配合与协调。了解民族器乐的音乐特点,在其演奏中将会出现的节奏变化、手法技巧的转变了熟于心将是一名优秀的民族器乐钢琴演奏者的必需技能。

(三)视奏能力与即兴演奏能力

优秀钢琴伴奏者的必备技能还应当有准确的听觉能力与视奏能力,在对钢琴伴奏部分的曲谱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主奏的曲谱同样不可忽视,在了解主奏配合主奏的过程中,一旦缺少相应的了解,想要及时配合也将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演奏的教学与实践的过程中,编写曲谱的能力与即兴演奏的能力将是决定一名钢琴伴奏者在民族器乐演奏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将影响最终的演奏效果。

四、结语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民族的乐器都具有其独特的一面,音乐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在这样的情况下,钢琴伴奏作为西方乐器的主导与其它民族国家的器乐进行配合协调,在文化交融中一起演奏、克服困难,将会推动世界音乐的不断向前发展。在我国民族器乐中,拥有二胡、古筝、琵琶等器乐,在少数民族中也具有其它器乐,与它们进行合作与搭配,钢琴演奏者应当具备多样的演奏能力与文化感知力,对其艺术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本文对钢琴伴奏在民族器乐中的应用、问题及注意事项都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在其艺术研究上也展示了钢琴伴奏的独特与美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民族器乐的世界化与时代化,才能有利于它们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华.民族器乐钢琴伴奏艺术研究[J].音乐时空,2016,(02).

[2]汪茜.初探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中钢琴伴奏的运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3]施咏.谈钢琴为民族乐器伴奏的艺术[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03).

作者简介:唐伟 (1982—),男,辽宁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伴奏。

上一篇:临摹美术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企业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