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公司与民生银行范文

2024-03-03

民生公司与民生银行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区围绕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真正让群众拥有幸福家园。

第一,在民生工程建设上: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增收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等六难问题,重点实施就业服务“全覆盖、零盲点”工程,扩大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覆盖面,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完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等,使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第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一是抓文化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抓环境治理。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打造生态埇桥、美丽乡村。三是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等各项事业,确保可持续发展。

民生公司与民生银行范文第2篇

中国化工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型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亟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的生产、清洁的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民生公司与民生银行范文第3篇

粮食检验工作是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检验和监测, 通过相应的仪器和检测手段来分析粮食的质量、营养价值以及含有的有害物质的水平。其中粮食检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感官检验

通过人的嗅觉、视觉等来观察粮食的外在的特征, 如颜色、气味、味道等, 以判断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掺假等。该检测方法是最快的判断方法, 也是准确度最底的一种检测手段。

1.2 物理检验

根据粮食的物理特征, 例如纯度、硬度、出糙率、相对密度等, 采用物理方法对其检验, 鉴定其使用价值, 进而评定其品质优劣。具体方法有类型及互混检验、不完善粒及纯粮率等。

1.3 化学检验

通过化学方法检测粮食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成分的含量, 用以评定粮食的品质。具体方法有电测法、加热烘干法、核磁共振法等。

1.4 微生物检验

在食品检测中, 通过一定的手段与技术, 发现、观察食品中含有的微生物的种类, 以及其结构形态、排列等, 以此鉴定食品的质量。具体方法有显微镜检测、生化检验、染色体标本检测等。

1.5 仪器检验

粮食检测的仪器有水份仪器、种子净度工作台、天平仪器等等, 通过这些仪器对粮食品质进行物理检测或化学分析, 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对粮食进行质量鉴定。

2 我国粮食检验与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粮食检测现状, 我国粮食检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食品安全标准总体水平偏低

粮食检验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等, 这些标准是并存的, 在我国这些标准之间存在着重复与矛盾, 甚至有些重要标准是缺失、不完善的。例如按照不同的质量标准, 就有不同的含量限度要求, 检测相同的粮食用不同的检验方法, 检测的结果就有所差异了, 这个差异可能非常大, 导致食品加工生产者进行生产加工以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检测监管时感到困难。

2.2 全国粮食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粮食检测与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全国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展不够平衡。具体表现在不足的机构数量、条件简陋、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较低等等。这些都不符合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 对未来展开工作造成影响。

2.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1) 由于粮食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条件较落后, 出现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的现状。

(2) 有些质量监测部门对粮食质量检测与监管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依法履行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3) 粮食流通经过购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粮食安全检测工作没有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出错, 将会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 粮食检验与监管工作的加强方法

3.1 分段监管与品种监管相结合

就是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 这样各个部门就能明确自己的责任, 从而做到有咎追其责。具体案例有:粮食质量监管的环节有生产、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 环节不出现重复的部门, 即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监管, 例如粮食部门负责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检测与监管, 而粮食销售环节的监管可由工商部门负责。

3.2 统一食品安全标准和粮食检测标准

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我国粮食检验检测方法, 并统一粮食安全标准和粮食检验检测标准, 避免众多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 含量限度要求等问题,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体水平。

3.3 完善粮食质量检验体系

建立健全粮食质量监测体系至关重要, 也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粮食质量监管职责的重要标准。该体系建设需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基本要求, 并从财政政策层面和法律制度层面上加强与完善。例如薄弱地区的粮食质量监测建设更需要加强, 完善辖区内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布局规划。另外, 完善粮食质量检验体系还需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壮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人才队伍。

3.4 粮食质量检验能力需要提高

完善、提高粮食检验的仪器设备条件加强粮食安全检验能力, 并且提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法律、思想道德意识以及检验能力, 避免出现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的现状。

3.5 建立合法、公正的质量监管制度

建立合法、公正的质量监管制度是粮食质量监管的重要保障, 也是执行粮食检测与监管工作的法律依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需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标准以及质量的知识, 需通过行政执法培训, 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公正、严明、行之有效, 不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 不越权越位行使监管权。同时, 我国还需提高粮食经营者的法律、思想道德水平,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粮食经营者思想道德水平。这样能建立起良好的粮食安全检验的环境, 保证了粮食的质量, 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服务, 进而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的, 对于我国,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加入WTO, 粮食质量检验工作面临着新形势, 由于要遵循国际法则、国际市场规律, 以及需要引入国际市场的各种机制, 例如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等, 这对我国粮食检验工作会造成巨大冲击, 所以我们需要完善国内粮食质量检验体系, 这个任务迫在眉睫, 需要加快对粮食质量检测工作调整和变革的步伐, 才能使我国经济不受到国际的冲击, 保证我国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建立完善的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并实施有效, 这个任务是艰巨, 其所要走的道路也是坎坷的, 这需要我国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探索, 建立高质量的食品安全标准、完善的体系、健全的机构以及高水平的检测队伍, 并使粮食检验与监管体系社会化, 保证我国粮食质量安全, 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

摘要:民以食为天, 粮食问题是民生问题, 粮食的质量关系于国民的健康水平, 所以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目的粮食质量检验和监督工作也就显得至光重要。针对我国粮食质量的现状, 以及结合我国现在粮食检验工作, 分析现在我国粮食检验与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加强粮食监管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建议。

关键词:粮食质量问题,民生,粮食检验,监督

参考文献

[1] 袁向星.粮食检验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

[2] 张红蕾.浅谈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J].北京:粮食加工, 2005 (1) .

[3] 沈朝, 黄海涛, 李家勇.浅谈加入WTO对粮食检验工作的冲击及其对策[J].湖北: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3, 3.

民生公司与民生银行范文第4篇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了解到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这些留手儿童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甚至一年才回一次家,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我们也觉得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政府要有所作为,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收获颇多。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的七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做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民生公司与民生银行范文第5篇

一、民生新闻的基本内涵

民生新闻脱胎于社会新闻, 发轫于二十一世纪初期, 民生类新闻节目在一经播出后受到地方受众的热捧, 成为地方电视台获取高收视率的重要节目类型。民生新闻不错的市场反响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民生”二字在我国新闻史中, 最早出现于1927年成舍我先生创办的《民生报》, 这是“民生”旗帜第一次在新闻中被高高举起。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晚报和生活报成为报道城市民生新闻的重要阵地, 强调地域性、生活性、服务性。1995年北京电视台《点点工作室》 (后先后改名为《元元说话》《第七日》) 的板块设置基本具备电视民生新闻的雏形。2002年江苏广电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高举民生新闻大旗, 被业界认为是国内电视民生新闻的先驱, 此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当前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 广泛认为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 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 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 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 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二、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电视媒体作为党的喉舌, 肩负政治宣传和社会教化的重要责任。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成为传递老百姓诉求的绿色通道, 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 让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在新闻制作层面真正实现大众传播。以民为本的创作理念、本土化特点以及口语化的叙述风格, 为民生新闻输入长久发展的血液, 提升了民众的公众参与度, 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

(一) 坚持以民众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按照“三贴近”原则选择民生新闻的报道视点

在新闻报道上, 民生新闻要坚持以民众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要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以民众为本不是空口白话, 而是在新闻采制中去到民众的身边, 贴近人民群众, 感受人民群众的生活, 用脚走出来新闻, 用笔和摄像头记录新闻, 而非道听途说, 把新闻发掘的重点放在网络新闻上。贴近生活也不是“有闻必录”, 街坊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不停报道, 不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刻意发掘危害社会公德的个体事件, 而是善于从小事之中挖出背后的深层社会问题, 做成相应的深度报道, 触及到新闻表象背后的社会公德、公共意识等。

(二) 在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的契合点选择民生新闻的报道“视点”

电视民生新闻在新闻源主体、传播体以及受体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关系, 以民众为本就是新闻源自广大的人民群众, 新闻的收受主体也是群众。民生新闻作为连结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 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及时向社会公开, 并且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 两者都是民生新闻的工作重点, 民生新闻要做好信息的交换, 以民生视角来报道新闻, 坚持主流媒体的高格调。

三、把握民生新闻发展方向的思考

在融媒体的媒介传播环境下, 传统媒体新闻挖掘的功力愈显重要。民生新闻要从街头巷尾、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发掘事件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 做好新闻选题策划和连续报道、深度报道。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拥有全媒体采编技能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才是电视民生新闻适应多媒体融合趋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新的传媒环境中, 电视媒体原有的“信息收集——拍摄——剪辑——播出”的制播流程已无法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视听需求, 传统的采编模式很难突破电视媒体时效性较弱的短板。只有打造全媒体采编团队, 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加速电视媒体人的角色转型, 才能实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与新媒体的无缝衔接。

为适应媒介融合趋势, 首先必须培养一批掌握全媒体采编技能、能够独立负责文、图、音视频采集发布的全媒体记者, 不仅能够胜任民生新闻日常选题、采集与编播业务, 更能承担突发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除此之外, 媒体人尤其需要重点掌握新媒体技术、数据分析、营销策划等业务, 全面掌握全媒体制播的技术技能, 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在多媒介融合浪潮下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民生新闻一改传统新闻的生硬呆板面孔, 以生动的趣味性和鲜明的地方性吸引了本土电视新闻受众的眼球。以平等视角体察民情, 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传递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特点, 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民生新闻面临更严峻的市场挑战和创新转型压力, 如何在融媒体的环境下坚持初衷, 把握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民生新闻,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曾欣瑜.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与传播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 2014.

[2] 柳溪.“新”媒体“新”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J].电影评介, 2013 (01) .

民生公司与民生银行范文第6篇

一、抓好扶贫工作,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1、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提升谋职求业能力。劳务输出是现阶段扶贫工作中较为有效的一种形式,但由于输出劳务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加上无专业技术,因此去做的多为重活、粗活、苦活,技术要求不高,工资因此也不高,盘点下来,结余不了多少钱,对家庭的帮助不大,在村里的影响也小,达不到输出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方的目的,更说不上成为品牌,有的甚至因工资低,吃不了苦等原因中途返乡。因此,

我镇可以大力依托职业教育通过村校联动、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培训、选派干部到村担任经济特派员、科技辅导员等形式,采取经常性教育和专业性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按照因人施教,按需培养的原则,抓好劳务输出前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德育工作,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培养他们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良好行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让用人单位放心、舒心,为家乡人外出谋业提供良好机会。

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是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运用财税、金融政策,通过政府贴息,农信互助等形式,帮助群众筹集资金,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扩大就业容量,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前提和基础。二是有资源优势的地方,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吸引资金投入,努力倡导投资方与当地群众和谐共建,投资方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当地群众为投资方提供良好投资环境,使双方互利互惠,和平共处。

3、充分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捆绑式扶贫。以往的扶贫项目种类多、资金分散,加上追求覆盖面,这里投一点,那里用一点,处处费事,遍地开花。钱花了不少,但由于涉及面广,每个项目所得资金并不多,不能带动创业,偶遇天灾人祸便随着返贫。我认为在项目扶贫方面应将各种资金集中起来,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实行重点投放,我镇可以依托有利地势整合部分资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实行重

点投入,促使每个项目实现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强化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用创业带给更多人就业机会,真正使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局面,预防和抑制返贫现象发生,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着力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1、要完善民政保障救助体系,确保应保尽保,该济应济。关注民生,是我党宗旨的体现,是十七大要义之一,民政部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在民政工作中自觉地、自始自终地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关注民生对民政工作而言,就是要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军人优抚、高龄老人补助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工作。我镇现救助城市低保242人,每月发放资金28930元;农村低保924人,季度发放资金104940元;我镇今年新增农村低保120人,在此次农村低保新增人员的工作中,我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本着公开、公正的精神,严把救助对象入口关,严格按上级规定确定救助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同时我镇现阶段正在坚决贯彻上级指示,对残疾人员、精神病患者、智力缺陷人员及白内障患者进行普查登记,对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进行及时救助。同时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低保户、优抚人员申请的医疗救助及时给予审批报销,从实际上解决群众困难。同时我镇及时准确地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救灾救济等物款及时发放到应得人群,充分体现我党执政为民的思想。同时我镇加强了对敬老院的管理

和服务,使五保老人真正实现保食、保衣、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目标,要让他们住得无忧无虑,生活顺心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还要加大对低保边缘人群的救济力度,确保实现温饱。低保的数额必竟有限,有些人虽没达到低保条件,但仍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对这些人,应采取政府投入,公众参与,结对帮扶、倡导社会救济等形式多方面筹集资金,实行定期补助或救济,使他们能解决温饱问题。

2、加大合作医疗参合资金收缴及帮扶力度,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一是要作好宣传动员工作,要将政策讲清讲透,要以具体事例说服群众,积极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合作医疗。二是医疗服务机构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热情、精心地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要严格执行合作医疗的有关规定,严禁弄虚作假。三是要加大投入力度,为困难群众代缴参合资金,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医疗保障。

民生问题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也是现在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把生活在底层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好我镇的经济建设。

三、强化惠农政策落实,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降低群众办事成本

1、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确保群众得到实惠。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补贴、种粮直补、农村合作医疗、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政策的落实。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加强监管力度,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确保公平、公正、公开,要认真抓好一卡通的执行力度,

使各项补贴能切实直接的打到农户帐号上,尽量方便群众。

2、简化办事程度,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服务。一是推行乡村一体化办公机制。规定每逢场天各村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到镇政务大厅参与办公,为本村村民办事,提供现场咨询和答疑。二是推行党员承诺办事制度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即由党员向群众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为群众办理某一事项,群众找乡村干部办事的,由乡村干部为其到乡里办理,办理结束后在24小时内将办事结案送达当事人。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从而减少群众办事差旅费、生活费等费用,降低办事成本。

3、加强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推行领导责任工作制,联系村领导按地域管理权限,全权处理该村一切事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处理的问题要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反映,凡拖延不理或不及时上报的一律追究联系村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做到真正让干部沉下去,想问题,办事情,切实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上一篇:模联主新闻中心介绍范文下一篇:马铃薯种植收购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