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辅导范文

2024-04-05

基础会计教学辅导范文第1篇

摘要:《中国新文学大系》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收获,它巩固了新文学的发展成果,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为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畅销书,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不惜成本,邀请当时最有名的学者,采用最精美的工艺,并在各大报刊登广告,印宣传册,为其出版发行宣传造势。然而,成本增加的直接结果是图书售价高昂,使它几成奢侈品,既增加购买者负担,又限制了普通民众接触。此外,通过宣示版权,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靠同业公会几乎杜绝翻印和盗版,但也导致更廉价的版本并未出现。原来试图保证《中国新文学大系》顺利出版,扩大新文学影响的措施,最终却成了阻碍传播的重重障碍,该书并未到达新文学作家试图启蒙的对象手里。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大系》;图书出版;社会影响;限度

对于《中国新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研究者都给出极高评价。他们或根据赵家璧等人的回忆,对《大系》的历史地位给予肯定;或从《大系》的导言出发,阐述各导言在新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这对于认识《大系》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不容忽视的史实是,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大系》的出版传播不仅是新文学作家和启蒙者的事业,也是新文化运动主将、新文学对立阵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编辑赵家璧、各类读者等多方博弈的产物。出于不同目的,为了各自利益,原本关联不大的机构和个人奇妙结合在一起,共创了《大系》这一经典样本。究竟有哪些力量参与这项复杂的文化事业?各种力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作为新文学运动乃至新文化运动的物质载体,《大系》的读者究竟是谁?它在多大程度上到达了启蒙思想家想要启蒙的对象手里?影响的深广度又是如何?这是以往研究者较少关注的。在《大系》说了什么之外,我们更关心新文学作家的声音究竟被多少人听到并接受。聚焦于新文学运动的物质层面,梳理《大系》的出版过程,从图书这一物质载体的角度,可以重新认识《大系》在当时的影响及其限度。

一、《大系》出版前良友的经营状况与危机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它以专业彩印起家,后来逐渐涉及图书出版。较有知名度的是它出版的《良友》画报和赵家璧主编的“一角丛书”,此外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等刊物,也由良友图书公司印刷发行。借此,《大系》出版前后,赵家璧在《人间世》刊登诸多广告,为之做宣传。从总体上说,作为一家中型印刷企业,良友的营业额比不上商务印书馆等大型企业,企业的知名度比商务印书馆等也相差甚远。因而在官方备案中,良友不过是一家印刷公司,而不是图书出版机构。抗战前的调查资料显示:“本埠印刷事业之盛,为全国之冠。工商业之商标、广告、账册、簿据以及大小学校每年所用之书籍、报章等均需印刷出版事业为之供给。该业因其效用之不同,又可分为彩印与出版两项。后者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前者如良友、徐胜记等。两者虽属同业,但其营业情形则颇有不同。”① 之后,该调查列出战前印刷业范围较大者19家,其中并无良友图书印刷公司。这说明在出版印刷事业兴盛的上海,良友的营业范围并不是很大。然而,与商务印书馆等大型出版印刷企业相比,民营中型企业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出版业常受政局之影响而荣枯,而彩印业则随工商业之盛衰而进退。在战事爆发之前,该业之从事于彩印者因工商繁荣情形尚属良好。至出版事业则因教科书屡须修改,境遇仅属平平。”② 商务印书馆等大型企业,由于处在严格限制下,受政局影响较大,因而通常情况下出版策略中规中矩,甚至偏于保守。在这个层面,中型印刷企业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良友是一家民營企业,因而受政局影响较小;它的营业额度不算大,影响也不是太大,在众多出版印刷企业当中并不那么“耀眼”,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少,出版策略相对灵活,出版图书也相对自由。这就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大系》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这毕竟只是相对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是一家经营多年的企业,《良友》画报、一角丛书,以及《人间世》的印刷业务,都为良友带来不少利润。作为一家正在盈利的公司,良友又不可能像许多刚成立的小出版印刷公司一样孤注一掷,要么大赚一笔,要么关门倒闭。从长远利益来看,这也为良友在出版《大系》时所采取的出版策略埋下伏笔。

《大系》出版前,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已面临严重危机,这是因丁玲被捕后,由鲁迅建议,良友于1933年出版丁玲的自传体小说《母亲》,并且大力宣传,引起暴徒注意。不久,良友门市部的一块大玻璃窗被击破,作为对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警告。“‘良友’大玻璃窗被暴徒击破后,已逐渐成为经常被国民党反动派注意的书店之一”。③ 不仅如此,“击毁大玻璃窗后,文化特务头子(名义上是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潘公展还亲笔写信给良友经理,召见谈话,施加压力,要把赵解雇……”④ 良友的图书出版事业已受到诸多限制,面临重重危机。

为了留住图书编辑赵家璧,“武联德、余汉生两先生主持正义,不为所屈,并请甘乃光先生转请南京粤籍国民党左派人士,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潘公展见风转舵,不了了之”。⑤ 当然,事情也并非不了了之,为了“改正”赵家璧和马国亮的错误,潘公展要求赵家璧和马国亮用真实姓名在他主持的《晨报》副刊《晨曦》上“写些有民族意识的题材”。为避免失业,赵家璧和马国亮接受了条件,作为收场,赵家璧写了《谈邓南遮》,马国亮写了《谈马赛曲》的杂文。至此,经过一系列博弈,《大系》的主编赵家璧终于保住了编辑的地位。

为保证《大系》的出版发行,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也颇费心思。不仅调整了《大系》部分编选者的人选,还以作者鲛人的名义出版了一本精装的几万字的短篇小说集《三百八十个》,并送了五百大洋的稿酬。

由此可见,借助《大系》出版之机,良友利用自身优势,与各方力量进行了博弈。这次博弈不仅给《大系》出版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以后的出版事业铺好道路。“此后,一九三五年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和《良友文学丛书》等等都顺利出版,未受干扰”。⑥ 良友不再是处处受限的出版印刷机构,《大系》的出版也已顺理成章。

二、《大系》的出版成本核算与定价策略

在《大系》的版权页,有“导言版权所有不准翻印”字样。赵家璧是编辑,同时也是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一名员工。作为公司的职员,赵家璧必须为良友盈利,否则就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同时,为了保护良友的利益,《大系》必须面对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其他书商,尤其是小作坊的盗版和翻印。因此,《大系》必须寻求同业公会的保护,而其首要条件,是自己必须先遵守同业公会的法则,注意版权问题。因为如果侵权,良友就可能被其他图书出版公司告发,《大系》就可能摊上版权官司,面临禁售和被没收的风险。为此,《大系》不收任何涉及版权的作品,向培良的作品就是一例。鲁迅在给赵家璧的信中表达了对版权问题的担忧:“向培良的《我离开十字街头》,是他那时的代表作,应该选入。但这一篇是单行本(光华书局出版),不知会不会发生版权问题。”⑦《我离开十字街头》最终因版权问题没有被收入《大系》。与作品文学价值无关的版权问题,也成为作品编选的标准之一,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大系》收录作品的客观公正和代表性。另一方面,《大系》还要防止非法书商翻印和盗版,因而申请版权保护是必须的程序。有了版权,就意味着得到同业公会的保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翻印和盗版,保证了图书出版发行方的利益。

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图书出版公司盈利的方式当然是多卖书。书卖得多,读者自然就多,读者多,自然影响就大。《大系》的发行量大,影响范围广,自然就意味着新文学的影响扩大,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在80多年前,赵家璧就学会了利用广告扩大《大系》的影响,算盘不可谓不精。为此,赵家璧请来当时文坛大家撰写导言,刊发推荐语和书评,靠名人效应做宣传;印精装本,将图书做成工艺品,吸引眼球,并在各种杂志上广登广告,还专门印刷了《大系样本》,其手段不可谓不高超。但也应看到,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大系》的出版成本。虽没得到《大系》准确的成本预算表,我们通过当时的材料和编辑赵家璧的回忆录,大致可进行推算。下面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为例,估算《大系》一册的出版成本。

赵家璧在《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一文中明确说明:“我在编辑计划略有头绪之后,就同管理印刷、纸张、成本会计的同事进行出版业务方面的估价工作。预计布面精装,三十二开本,印进口米色毛道林,每集五十万字,包括略高的稿酬、编辑费和规模较大的广告费用(印送样本等)。”⑧ 那么,《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首印2000册,成本究竟有多少呢?

1930年,沪上诸多书店发布通告,“说是因成本的关系,不得不把书报的价格暂时增高”,一位读者非常气愤,发表了《出版家的趁火打劫》一文:“现在把书报初版的成本公开的宣告一下,可以明白出版家在普通的书上要得多少利润。”⑨ 作者以一本32开100页左右的图书为例,展示了2000册图书出版发售时的具体成本和利润(见表1):

由于没有其他具体精确的调查统计数据,大多数据无法印证是否完全属实,只有道林纸的价格有据可查。统计资料显示,1936年江苏省南京市60磅道林纸批发价为每百张2.40—2.67元{11},计每令约为12—13.35元,这和《出版月刊》的数据是一致的。以《出版月刊》提供的数据为依据,《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印刷2000册的成本计算如下:

《大系》“约编辑十人,每人编辑费三百,序文每[千]字十元”{12}。《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一万字,计支100元,加上编辑费300元,计支400元;

大系印三十二开本,用进口米色毛道林。从纸张使用上来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共用纸约60令。每令12元,计支720元;

排工每千字0.75元,《中国新文学大系》每集50万字左右,计支375元;

印工每令2.2元,计支132元;

订工每万字0.80元,计支40元;

纸板计支12元;

封面约计支30元(精装书以普通书籍双倍计)。

经以上统计,《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出版成本共计1709元。由于鲁迅的导言较短,只有一万字左右,其余导言大都在两万字左右,洪深的戏剧导言甚至写了六万字。平均下来,《大系》每册导言两万多字,序文稿酬还要增加100元。另外,为了使读者了解《大系》的基本内容,赵家璧至少还编印了两种《大系样本》。1935年《大系》发售预约时的样本厚40余页,不仅印上了《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缘起》,介绍了十大卷的内容,还加上了十位编选者的编选感言;在发售纸面精装普及本时,又印刷了《大系三版本样本》,“这个厚六十页的样本中,除分别介绍十个集子的内容外,又加了《舆论界之好评摘录》”{13},还将9卷的全部目录(除《史料·索引》)编入。仅印刷两种《大系样本》一项,支出就颇为可观。再加上刊登广告、请名人写感言、帮助出版书籍和支付稿酬、编辑的工资、邮寄费用等,《大系》一册的发行成本肯定要远超2000元,甚至可能接近2500元。这就意味着,如果《大系》首印2000册,每册实际收益1元都是亏本的买卖。如果想要《大系》出版不亏本,每本的实际收益肯定要在1.5元左右。如果是读者直接预订,还要给予7折折扣,这样算下来,《大系》定价2元,才能保证不亏本。

实际结果确实如此,《大系》“全书十大部售大洋二十元”,“定价每册二元,十卷一套二十元。估计能销二千部可不亏本,再版即有盈余”。{14} 从图书出版印刷公司的经济利益考虑,布面精装版的《大系》每册售价二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出版社无奈的选择。

三、图书售价对《大系》发行传播的影响

《大系》的版权页明确标示“全书十大部售大洋二十元”,即每部售价大洋二元。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售价,对于上海市民乃至全国的市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大部头的《大系》究竟到了哪些人的手中?《大系》的读者究竟又有哪些?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1930年代上海市民的工资收入水平有所了解。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并没有各种具体翔实的普查统计资料,我们并没有得到确切的收入数据,因而只能从经济学家和当时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大致了解当时的情形。

1947年,著名经济学家巫宝三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探讨国民所得的专著《中国国民所得》,利用“公私各方发表的调查及统计”{15},对1931—1936年各年的国民所得进行了估算,这批数据中,尤以1933年资料最为翔实可靠。在此基础上,李敦瑞、朱华对1936年上海人均GDP做了推算,通过对1936年上海工业、手工业、营造业、农业、商业、金融业、住宅业、公共行政、交通运输、邮电、文化产业、自由职业者等总产值的统计,他们估算1936年“上海人均GDP是408.7元”{16}。若以这个估算结果作为1936年上海人均收入,《大系》全套20元,占上海人均GDP的4.9%。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这恐怕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当年,“全国人均量是60.1元”{17},购买全套《大系》,要花费一个成年劳动力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恐怕已经是奢侈品了。《大系》由于出版成本高,因而定价过高,这肯定影响了书籍的销量和传播。

数据是冰冷的,我们可能感受不到2元在1930年代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作用。通过相对真实的报告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得到对2元价值的直观感受。1936年,茅盾主编了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记录1936年5月21日这天全国各地人民的真实感受,其中的内容可以与经济学家的数据进行对照,说明《大系》价格的昂贵。在《灶披间嫂嫂》一文中,丈夫在银行工作,银行停业后,“今天那边已经送来六块钱,总算是银行停业了后,六個月的看门工钱!”{18} 6个月的工钱,原本该有的60元,变成了6元钱,而这6元钱最终还被房东拿走,交了两个月房租。上海普通市民每个月房租3元,而《大系》一本的售价,足足可以支付20天的房租!《大系》全套十本的价钱,足够支付一个上海普通家庭半年的房租!或许有人会怀疑,认为这是报告文学作者为了体现劳动大众生活的艰辛,有意地夸张。然而,调查统计数据却完美地支持了这一结论。从1929年4月开始,到1930年3月止,上海市社会调查局对上海市305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显示,在这一年中,305户家庭“平均每家的生活费支出为454.38元”{19},这基本是上海平均工资水平。其中,“房租37.83元,占8.3%”,计算下来,上海普通市民每月房租3.2元左右,这基本与报告文学作品中每月房租3元的叙述相一致。另一篇《一个纱厂工人的话》中,工人每天工作16小时,但是国内纱厂依然由于竞争不过日纱而破产。“当工友们反对关厂的要求失败而要求给点解散费时,厂方还说:‘我们关厂,你们工人不过每月损失十余元,我们每月要损失好几万呢!’”{20} 上海纱厂工人每月只有十余元的工资,这和经济学家陈达对1930—1936年上海各行业工人每月实际收入状况的推测是一致的。{21}

但是这样的情况,仍然不能代表1936年上海经济的全部,因为以人均收入作为指标,忽略了上海市民收入的差异性,实际上仍然不能回答《大系》的读者问题。《大系》 首印2000部,“在全书没有出齐时,因预约户超过初版印数,又把精装本再版两千部。1935年9月,为适应学生读者,加印白报纸纸面精装普及本二千部”{22},前后有6000部的销量,每部10册,实际印刷了60000册之多。虽然无法确定加印的2000部和纸面精装普及本是否全部售出,但是从这三个印次来看,这样大部头的图书,其销量还不算差。那么,究竟是哪些人购买了《大系》,成为了其忠实读者?这些读者又从《大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可以找到1935年和1936年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预约名单,对这些预约者的职业和个人收入进行分析,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遗憾的是,我们同样没有发现这些档案材料。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上海经历战火,“良友图书公司因地处战区,损失惨重,随即宣告破产”{23}。据赵家璧回忆,日军曾经到企业大楼查抄,将赵家璧等人装订好的十五卷《良友》画报,“下令捆成一束,说明次日来车时连同其他应没收的抗日读物一并拿去”{24},最终还是一个年轻同事冒险在当天半夜设法“偷”了出来才得以保全如此珍贵的纪念品,可见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材料曾经遭受洗劫。再加上良友图书公司经历上海重组,接着又先迁桂林,后搬重庆。即使这些档案材料曾经存在,在战火中几经辗转,它们恐怕也早已随着历史灰飞烟灭。良友图书公司当时负责《大系》出版营销工作的编辑赵家璧业已仙逝多年,在他留下来的诸多忆旧文章中,多篇提及《大系》及其出版发行,但是我们在其中只能发现少数订购者的名字,如“今天查阅《日记》,鲁迅曾把这套书分送给黄源、李霁野、台静农等;还代台静农、增田涉各预定《大系》一部。他又送了一部《大系》给王冶秋”{25}。但是,与《大系》前后总计6000部的销量相比,这毕竟只是九牛一毛。大系预订者的名字,除了少数人之外,恐怕成了永久的谜团。档案不存,斯人已去,这给了解《大系》的读者带来了困难。面对历史的迷雾,我们是否真的束手无策?当然不是。虽然无法得知《大系》的读者究竟是谁,但是,借助经济学家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推测究竟是哪部分人拥有购买《大系》的经济能力,最有可能成为《大系》的忠实读者。

经济学家杜恂诚对1933年上海各阶层的人数和收入比做了一个大致的推算,将1933年上海市社会阶层分为五类,经过统计和计算,各等级人均收入及倍数(如表2):

我们可以看到,在1933年的上海,社会贫富分化之大。1933年到1936年间,上海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物价总体波动不大。我们有理由相信,1933年的经济状况,基本代表了1933-1936年几年间的基本状况。处于第四和第五阶层的上海市民,每月收入只有8.4—16.8元,他们一个月的工资甚至不足以购买一套《大系》 !这些为温饱问题奔波的底层民众,他们自然不会购买《大系》 。第三阶层每月收入33.3元,这只够一个普通家庭的开支,显然他们也没有剩余的收入用来购买书籍。有足够经济能力购买《大系》的上海市民,大概只有经济收入较为宽裕的第一和第二阶层。

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有哪些人呢?第一阶层主要是特权官僚与上层工商业者,他们属于社会上层。特权官僚主要是政府高官,而上层工商业者主要是指大中型企业的创办者,这些人占据着大量社会财富。一般工商业者、一般政府职员和中高级专业人员作为第二等级,属于社会中上层,他们收入较高,工作也比较稳定,属于高收入群体。办事员和低级职员是第三等级,属于中下层。收入最低的工人和城市贫民分列第四层和第五层,都属于社会下层。各阶层人数和收入占比(如表3所示):

在整个上海市民当中,具有经济实力购买《大系》的总人数只有24.2万人左右,占整个上海市民人数的12.82%。广大的普通市民,即使识字,具有阅读能力,想要阅读《大系》恐怕也是奢望。

在这具有购买能力的24万多人当中,恐怕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大系》感兴趣,这是因为《大系》不符合一个猎奇的市民社会的审美趣味。

首先,《大系》是一套资料合集,只有导言是拥有版权的作品,除此之外没有新的内容,然而其定价却奇高。《大系》所选的文章,都是曾经在各大杂志公开发表过的作品,读者想要阅读这些作品,大可订购价格更为低廉的报刊杂志。此外,与同类图书相比,《大系》的价格也是昂贵的。1936年生活书店出版的《中国的一日》,皇皇巨著,全书80多万字,总页数是《大系》一册的两倍,每册实价也才一元六角;《文学》月刊全年定价是三元五角,还赠送一本《中国的一日》。《大系》售价奇高,连鲁迅在给王冶秋的信中都要特别强调:“《新文学大系》是我送的,不要还钱,因为几张‘国币’,在我尚无影响,你若拿出,则冤矣。”{28}

其次,比纯文字书籍更加直观有趣的画报大量出现,更能吸引读者购买。《良友》画报热销,即是一例。另外,电影这一比书籍更加直观的艺术形式已经出现,并且在中上层市民社会中颇为流行。而《大系》显然是与市民生活追求感官刺激的审美趣味格格不入的。《大系》有些“曲高和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大系》 在上海市民社会中恐怕缺乏吸引力。在所有有能力购买《大系》的人群中,工商业者恐怕对《大系》的内容不感兴趣。愿意为《大系》破费的,应该只有某些政府职员和中高级专业人员。这些人中,政府文化机关的职员、大学教授和新文学作者应该占据了大部分。《大系》的购买者,就是鲁迅和他在信中提到的台静农、增田涉等人。然而,这些人毕竟人数有限,并且许多人都是《大系》所选文章的作者,也是新文学运动的参与者,他们是启蒙者,而不是新文学运动试图启蒙的对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那些原本试图保护《大系》,扩大其影响的措施,最终却成为了阻碍《大系》传播的重重障碍,这恐怕是新文学运动的主将和《大系》的主编赵家璧所始料未及的。为了保证《大系》的顺利出版,良友公司和赵家璧进行了一系列妥协,但是这不仅增加了《大系》的出版成本,而且減弱了《大系》在一个猎奇的市民社会中的吸引力。为了使《大系》成为当之无愧的畅销书,良友不惜花费巨额稿酬,邀请最有名的文学家,采用最精美的工艺,并不惜成本,在各大报刊刊登广告,印刷宣传册,但是成本的增加,其直接结果是图书售价的增加,最终为这些宣传广告买单的,不是良友和赵家璧,而是《大系》的实际读者。为了宣传而额外增加的成本,最终平摊到了每本书上,成为了购买者的负担。为了保证良友和诸位作者的利益,《大系》宣示了版权,这导致《大系》编选者在选择作品时不得不考虑文学本身价值之外的问题——版权问题,间接影响了《大系》编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引来了一些批评。此外,通过宣示版权,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依靠同业公会的力量,几乎杜绝了非法的翻印和盗版。《大系》昂贵的价格,成为无可奈何的事实,并且没有回旋的余地。

向民众传播启蒙思想是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即使阿Q们接受教育,能够识字,《大系》也没有到达阿Q们的手中,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购买《大系》的经济能力;《大系》也没有摆到赵太爷们的书架上,尽管《大系》印刷精美,堪称艺术,但是他们对此毫无兴趣。中国新文学作家千辛万苦写出的伟大作品,经过编辑、排版、印刷、装订、广告,又以高昂的价格销售,转了一个圈,最终又以《大系》的形式回到了他们自己的手上。在知识分子的启蒙对象中间,《大系》甚至没有激起任何涟漪。

注释:

①② 郑成林选编:《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汇编》第12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522、522页。

③⑧{13}{14}{22}{23} 赵家璧:《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编辑忆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13、112、128、112、128、130页。

④⑤ 赵家璧:《编辑生涯自述》,《马国亮与赵家璧》,青岛出版社2014年版,第21、21页。

⑥ 赵家璧:《追怀良友创办人伍联德先生》,《书比人长寿:编辑忆旧集外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9页。

⑦ 鲁迅:《致赵家璧》,《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6页。

⑨⑩ 元功:《出版家的趁火打劫》,《出版月刊》1930年第7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物价局编:《抗战前价格参考资料》第4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版,第218—219页。

{12}{28} 鲁迅:《致王冶秋》,《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97、597页。

{15} 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5页。

{16}{17} 李敦瑞、朱华:《抗战前夕上海GDP及结构探析——以1936年为例》,《史林》2011年第3期。

{18} 雁云:《灶披间嫂嫂》,《中国的一日(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280页。

{19}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近代中国物价、工资和生活水平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20} 方根宝:《一个纱厂工人的话》,《中国的一日(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410页。

{21} 陈达:《上海工人的工资与实在收入(1930—1946年)》,《教学与研究》1957年第4期。

{24} 赵家璧:《重印全份旧版〈良友〉画报引言》,《书比人长寿:编辑忆旧集外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8页。

{25} 赵家璧:《鲁迅怎样编选〈小说二集〉》,《编辑忆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48页。

{26}{27} 杜恂诚:《1933年上海城市阶层收入分配的一个估算》,《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左安秋,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300071。

(责任编辑  刘保昌)

基础会计教学辅导范文第2篇

摘 要:基础会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这一课程的基础学习部分,这一部分不仅能够为学生讲述会计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方式,还能够为学生未来关于会计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笔者通过对中职会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目前中职会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需要改革与创新。笔者从中职会计教学现状入手通过对中职会计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然后笔者就中职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将中职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归纳与介绍。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内容; 改革创新

一、中职会计教学现状

(一)中职会计教学现状

在中职教学中,授课教师通常会因为这一学科对于教师会计教学的重要性与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而较为重视基础会计这一学科的教授与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关于会计基础这一学科的关注度往往会在会计基础的第一节课讲述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与学习方法,这对于学生学习会计基础与学生关于会计的整体学习效果与能力的提升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与帮助。会计基础任课教师同样基于对该学科的关注而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与记录分析。

但任课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解时经常发现学生关于基础会计这一学科的学习效果长时间呈现出较为差的一种学习效果。这样差的学习效果既包括学生对原本应当掌握的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也包括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于实践中。学生对原本应当掌握的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主要包括学生无法通过课前预习将教材知识进行提前学习与理解,与学生无法将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予以充分理解与学会。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于实践中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学生通过对会计基础的自学无法将通过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任课教师为其讲授基础会计这一学科的相关知识时,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仅仅是非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并且仅学习了指定知识并未学会如何应用知识于实践中。

(二)中职会计教学出现的问题

中职会计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原本应当掌握的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与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于实践中。笔者针对这两种问题开展详细分析与研究学生对原本应当掌握的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主要包括学生无法通过课前预习将教材知识进行提前学习与理解,与学生无法将教师上所教授的知识予以充分理解与学会。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于实践中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学生无法将自己对会计基础的这一门课程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实操;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任课教师为其讲授基础会计知识时,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度较低尚没有达到能够将相关知识应用于实操的程度。

笔者就学生对原本应当掌握的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与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笔者认为出现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程的教材并不适用于中职的学生使用,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中职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程。下面笔者就这两方面的原因展开详细分析。

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程的教材并不适用于中职的学生使用这一方面的具体状况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其并不具有多年的学习经历,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为一般,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所使用的会计基础讲授的内容理论性较高的教材,在讲述中较多采用较为专业的词汇,这样专业的词汇对于专业学者不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为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

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適用于中职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这一方面的具体状况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任课老师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程的讲授中依旧采取单调的教学方式,即仅就理论部分对学生进行详细讲授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既使得学生对老师的讲授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不够高,也使得学生仅仅掌握了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部分并没有掌握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如何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与措施。

二、中职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作为教学内容的依据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选择基础会计这一科目的讲授内容时存在较多的问题,并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其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所选取的会计基础所讲授内容并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所学习。关于会计基础这一门科目的教材讲授内容,仅仅实现了与教材高度契合但与学生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但目前较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制定会计基础这一科目的讲授内容时出现了两个较为常见的错误做法,一个是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仅仅将教材作为为学生讲授的全部内容,将教材的内容一一讲授,关于上次教授内容中学生的熟练度反馈并不注重,这样是极为不妥当的,即使是为学生毫无遗漏地讲授教材内容,但不重视学生的反馈这样无法实现学生对讲授知识的真正掌握另一个是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仅仅将讲授内容的理论性看得较为重要,反而使学生因未从课堂获取实践技能而出现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确定会计基础教授内容时应当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作为教学内容的依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可以较好对会计基础的学习与相关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基础会计知识进行实践与应用。

(二) 设计较为合理的教授内容

任课教师在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所讲授基础会计这一科目的课程时应当设计较为合理的教授内容。设计较为合理的教授内容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师应当将根据教材的具体状况对学时进行调配,为学生将最新的行业政策进行适当解读,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的培养。

教师应当将根据教材的具体状况对学时进行调配。有些学校将基础会计这一门课程的课时平均分配至每一个课节,并不区分重点与非重点。而有的教师因为认定这一单元的学习是不重要的,因此将这一门课程简单快速的讲解,选择在其后的会计课程中将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重新讲授。毫无疑问的是前面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授课教师应当依照教材的难易程度对课时进行相应的合理分配,这种做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

教师为学生将最新的行业政策进行适当解读。会计是一个政策性较强的专业,若会计的学习过程中脱离了相关最新政策的影响,不仅可以说这样的会计学习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这样的会计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是毫无用武之地的,这对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为不利的影响。并且教材的编写往往处于行业新政策出台之前,在教材编写之时无法预料行业政策的动向因此教材中一些内容的变化需要基础会计的任课教师结合最新出台的会计政策对教材中相矛盾的地方进行更改,对教材中尚未细化但新政策已经明确细化的部分予以释明,使得学生因教师对最新的行业政策进行适当解读而对会计基础的账务程度得以提升。

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的培养。会计这一行业因其具有极高的保密性与较高的专业性而使得行业道德成为这一行业从业人员最为重要的紧箍咒。因行业道德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较为正确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观念并不是在学生进入工作领域才开始培养与训练的,应当在学生刚刚开展对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程时开展。并且在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程中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开展职业道德介绍中应当以诚信作为核心与关键,应当引当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的教学方法创新

现今,较多中职会计的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准,由于传授实质从书本到应用操作的转移存在较大的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减弱对理论基础的重视。若将会计理论知识完美得运用或流畅得应用,却没能很好地明晰资金流转法则,使得有关复式记账、账户与复式记账形式的实操等和会计分析密不可分的部分,汇总的结论并不尽如人意,特别针对会计计价和总计方面,学生的理解效果一般。 学生表示在传授知识结束时,普遍无法整理出较全面的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也不能独立整理出系统的现金流量表,尽管在进一步传授中会有涉及,但无法触及问题根本。过去传授模式中,首先基本所有课本关于凭证、账簿通常为简单说明缺乏实操训练。其次一般的讲解模式为“填鸭式”,偏于技巧,参与感和互动感不强烈,忽视因材施教的宗旨,难以锤炼受众的个人技能。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讲授相应课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最后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回归理论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二)采用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

过去的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通过板书与照片的展示为同学介绍相关知识,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可以針对学生现状开展适合的、全方位的讲授方法。例如通过多媒体传授手段,利用投影仪将不同种类的发票、单据等原始凭证、各种账簿的格式进行投影,更直观的表现给学生,加深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印象。更新一般的传授模式,将现代化传授装备最大化地投入到会计理论培训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固化学生的认知,使得会计基本体系的掌握更详细、更直观、更符合逻辑性,全面优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创新

过去的讲授方法是以把“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就是 教师为学生毫无遗漏地讲授教材内容,“以教师为中心” 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为学生授相关知识,上述的两种教学方法都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够接受或较为喜欢、学习效果较为突出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为授课教师提供更好的授课方式。

结语

笔者以中等职业会计教学现状与问题作为依据,对中等职业基础会计这一会计领域的基础课程提出相关建议,笔者希望任课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内容的革新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能将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该领域的相关专家与学者研究相关问题提供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2]吴教华:《会计教育体系有待改革》,《中国信息报》2005年第11期。

基础会计教学辅导范文第3篇

[摘 要] 当前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素质普遍下降,会计专业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消化理解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少部分学生在踏入社会时,又会遇上不能将学校所学转化成实践所需的困惑。提出了在职业中专《基础会计》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以达到提高教学实践水平的目的。

[关 键 词] 职业中专;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体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教学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的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从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是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应用在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掌握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由教师给予评价引导。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认真备选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案例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目的性,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2)选择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案例的选择要新颖,可以根据社会的热点经济问题编制,可以结合教材、练习册等相关资料自己编制,也可以选择以往经典的案例进行加工改造。总之,所选的案例是学生所关注或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够激发讨论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正确恰当的解决办法。(3)选择的案例应贴近生活,所选案例的内容要与现实会计职业中的实际情况相连,以保证学生在案例描述中能够顺利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课堂精心安排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中职学生本来基础薄弱,而财务会计专业内容又较难,一些案例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复杂,所以:(1)教师应提前将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或采用投影、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案例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固定资产的取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业务案例:甲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800 000元、增值税税额136 000元、支付安装费20 000元,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企业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再引导学生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交税费等会计账户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理解,从而对企业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核算进行理解掌握。(2)在讨论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可以采用分组形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交流意见,提高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分组讨论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培养。(3)教师在讨论中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要营造热烈的讨论气氛,要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学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教师这时要指导学生相互尊重,运用会计专业知识选择正确合适的方案。

(三)课后展示成果并总结

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已经有了基本正确的观点,但还有待完善和补充,所以有必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具体可以在学生讨论后,先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以提高其展示效果,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再让小组之间评价各自的成果,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评价总结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要鼓励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应该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对一些好的想法和獨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同时也对一些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行纠正或补充,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做得更好。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助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其应用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案例,使之得以更好的应用,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会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红霞.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6(8Z).

[2]黄丽红.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29).

基础会计教学辅导范文第4篇

摘    要: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全面人才,融入“课程思政”的“基础会计”对会计人才全面培养十分重要。文章以基础会计为对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及“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指熟练掌握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一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人才类型。显然,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是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什么人”的具体要求。

一、基础会计教学及“课程思政”融入问题

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理论、实践和德行操守三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德育教育被理解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往往“各行其道”,部分学生虽专业能力强但行为方式、做人做事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大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专业教育过程中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价值引领和引导。

基础会计以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主,同时其理论知识体系和操作原理也是会计证考试和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核心内容[1]。与其他专业课不同的是,基础会计教学除了帮助学生搭建会计知识的基本框架,同时还需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质,这对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与思政理论课的价值导向在逻辑上也保持了一致。

高校基础会计专业较长时间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偏传统观念,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网络时代的教学理念存在差距;内容更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不足;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变化,部分内容陈旧,教学内容缺乏“课程思政”设计,缺乏与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虽然有接近“课程思政”的“课前五分钟”,但多是课前专门介绍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割裂,形式较生硬,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依然是两股道,对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思想道德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融入“课程思政”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当前,基础会计课面向00后的大学生,作为触屏一代,学生均比较追求个性,他们对教学有更高的要求,因价值观受网络影响比较大,更需要正确的价值引领。根据学生特点、教学中的不足以及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各环节,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

“课程思政”简言之就是围绕育人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的思政教育。基础会计学作为基础课,在给学生传授基础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使学生从接触会计基本知识起就注意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比如通过我国古代会计发展历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四柱清册”“龙门账”等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要认识到会计学是随着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发展的,“经济愈发达,会计愈重要”,通过会计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会计研究的是微观企业但实际上是随宏观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告诫学生重视专业学习不仅能核算微观经济更能对宏观经济有所贡献。在会计目标的学习中融入个人发展规划教育,告知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树立远大理想[2]。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部分,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重视事实依据,态度严谨、诚信为本。在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部分,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环节,适时加入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在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为将来创业做准备。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将诚实守信,不做假账作为“课程思政”主线,融入教学各部分,引导会计人才在学习中就牢记要遵纪守法,诚实做人。

(二)合理设定包含“课程思政”在内的教学目标,

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是教学预期要达到的效果。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大学生的发展规划,基础会计课面向低年级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除了以会计职能、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账户及复式记账原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设定合理的知识目标外,还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实践要求,将制造业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作为实践技能训练目标,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不同部分,提出对应德育素质目标。教师将会计基本技能、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并重,才能培育出勤勉、尽责、合格、诚信的会计人员。

(三)线上线下结合,以“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品质

互联网时代, 将传统的课堂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学生课前完成任务学习,将关联知识点衔接,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引出一个“知识链”,学生可以沿着“知识链”逐渐掌握教师在理论课上列出的知识点。教师以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探究,开展深度学习,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挖掘学习潜能。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有效引导和督促,教会的不仅是知識,更是教会学生会学习,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任务驱动中,可以分小组也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任务,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这不仅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教育学生要树立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小组集体学习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责任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就是让“课程思政”在无声的自我实践中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和精神塑造。这种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教学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举一反三,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为参与会计学科竞赛奠定基础,还能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自觉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自己。

(四)发挥案例教学优势,以专业有关案例引导提升学生能力,启发学生注重职业道德

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低年级学生尚且不具备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量实践技能更多依靠在课堂或实验室实现。在实验实训中,教师在课堂上将一个包含制造业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综合案例引入,根据每个业务核算过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完成案例企业的业务处理。 根据会计单项实训的流程,同时熟悉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结账、对账,再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教师从旁指导,同时训练学生对业务的辨识分析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中,借助于案例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转化。教学中借助一些会计舞弊案教育学生要坚守职业操守。

(五)课—证—赛融合教学中加强正能量教育,提升人才质量和就业水平

应用型本科教学要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需要教学中不断加强“本科职业能力”的培养。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基础课,具有专业基石和职业引导双重作用[3],这需要课程教学中重视理论、方法和原理的介绍和理解。鉴于目前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课题组选择以初级会计师证书、女排精神、励志故事、历史典故等鼓励学生要勇于挑战,敢于拼搏,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收获,激励学生在考取不同会计资格证上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教学中将初级会计资格证考试内容与教学配比,课证融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并积极开展初级会计资格证学习,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设计各类型竞赛性习题或练习,以小组竞赛方式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在职业上也能获得认可。同时,在教学中要更多把“从理论到实践”变为“融理论于实践”中,鼓励学生参加财会技能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竞争模拟大赛、金融挑战赛等大型学科竞赛,实现在练中学,赛中学,以赛促学,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行知合一。

三、小结

任何课程都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专业课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进行思政教育。在当前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大环境下,应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4],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和价值引领相融合,培育出德才兼备的财会人才,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莉崟.基于“课证赛融合”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改研究[J].财会月刊,2016,(23).

[2]贾兴飞,徐奕蕃.“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元素挖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9).

[3]李慧敏,胡珊珊.论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3,(26).

[4]王小春.“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6).

编辑∕丁俊玲

基础会计教学辅导范文第5篇

A.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会计”一词

B.中国西周时期形成专职的“司会”官职

C.意大利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

D.英国首创了执业会计师制度

2.( )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A.会计职能 B.会计本质 C.会计对象 D.会计方法

3.下列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

A.财务费用 B.待摊费用 C.预提费用 D.制造费用

4.(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费用

5.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采用( )确认收入和费用。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6.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 )。

A.其他业务收入 B.投资收益 C.营业外收入 D.补贴收入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阶段的是( )。

A.供应过程 B.生产过程 C.销售过程 D.分配过程

8.企业受到购货单位汇来的前欠货款100万元,此项业务使得( )。

A.资产增加100万元,收入增加100万元

B.资产增加100万元,负债减少100万元

C.资产增加100万元,负债增加100万元

D.资产项目一增一减,资产总额保持不变

9.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是(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复式记账

C.登记会计账簿 D.编制会计报表

10.算账是指在( )基础上,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会计要素进行计算。

A.会计报告 B.会计凭证 C.记账 D.会计主体

11.企业购买的三年期到期还本付息国库券,应在( )科目核算。

A.短期投资 B.长期股权投资

C.长期债权投资 D.应付债券

12.企业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科目转出时,应通过( )科目核算。

A.其他业务支出 B.固定资产清理

C.长期待摊费用 D.营业外支出

1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有( )。

A.5步 B.6步 C.8步 D.9步

14.账户是根据( )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A.会计要素 B.会计科目 C.会计主体 D.会计信息

15.假如某账户本期期初余额为5600元,本期期末余额为57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为800元,则该账户本期增加发生额为( )元。

A.900 B.10500 C.700 D.12100

16.企业下列在主营业务中应计交的税金,( )不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A.营业税 B.消费税 C.增值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17.“预收账款”账户的期末余额等于( )。

A.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C.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D.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18.某企业负债总额为1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50万元,在接受80万元的投资后,资产总额为( )万元。

A.130 B.230 C.180 D.150

19.“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出于( )。

A.《周礼》 B.《孟子正义》

C.《大和国计》 D.《元和国计簿》

20.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登记总账的依据是( )。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日记账 D.科目汇总表

21.账户余额试算平衡公式是根据( )确定的。

A.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B.经济业务的内容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

D.“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22.某企业材料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为16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15000元,其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发生额分别为:甲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3500元,贷方发生额4500元;乙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10500元,贷方发生额9000元;则丙材料本期为( )。

A.借方发生额13500元,贷方发生额14000元

B.借方发生额2000元,贷方发生额15000元

C.借方发生额1000元,贷方发生额2000元

D.因不知各账户期初余额,故无法计算

23.某工业企业出售一项专利权,款已收到,出售收入扣除专利权账面成本和应交税金后为净盈利,处理此项业务时,净盈利应贷记的账户是( )。

A.本年利润 B.营业外收入

C.其他业务收入 D.主营业务收入

24.结算分配企业基础生产车间管理人员本月应付工资,此项业务应借记的账户是( )。

A.财务费用 B.应付工资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25.期末,某工业企业计算结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此项业务应贷记的账户是( )。

A.其他业务支出 B.劳务成本 C.主营业务收入 D.库存商品

26.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反映( )。

A.本期计入成本费用的提取数

B.本期实际支付数

C.提取大于支付的数额

D.支付大于提取的数额

27.某企业“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的本月月初借方余额为28000元,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有三个,其中:甲公司明细分类账户月初借方余额为6000元,乙公司明细分类账户月初借方余额为9000元,则丙公司明细账户月初借方余额为( )。

A.借方15000元 B.贷方15000元

C.借方13000元 D.贷方13000元

28.企业以现金交纳小额的印花税,一次性列支。此项业务应借记的账户是( )。

A.其他业务支出 B.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C.应交税金 D.管理费用

29.会计凭证按其( )不同,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A.反映业务的方法 B.填制方式

C.取得来源 D.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30.职工出差的借款单,按其填制手续和内容属于( )。

A.自制原始凭证 B.外来原始凭证

C.一次凭证 D.累计凭证

31.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张凭证上连续纪录若干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是( )。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累计凭证 D.一次凭证

32.下列明细分类账中,应该采用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是( )。

A.原材料明细分类账 B.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

C.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账 D.预提费用明细分类账

33.在月末结账前发现所填制的记账凭证无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时,将1568元误记为1586元,按照有关规定,更正时应采用的错账更正方法最好是( )。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平行登记法

3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是( )。

A.不利于会计核算分工 B.不能进行试算平衡

C.反映不出账户的对应关系 D.会计科目数量受限

3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现金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簿

B.产成品明细账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C.生产成本明细账采用三栏式账簿

D.制造费用明细账采用多栏式账簿

36.现金清查中,无法查明原因的长款,应记入( )账户核算。

A.其他应付款 B.其他应收款 C.管理费用 D.营业外收入

37.下列报表中,能够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是( )

A.利润表 B.现金流量表 C.资产负债表 D.利润分配表

38.资产负债表的右方项目一般是按照( )顺序排列的。

A.求偿权先后 B.收款时间先后 C.发生时间先后 D.流动性大小

39.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期末数应根据( )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之和再减去“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填列。

A.“应收账款”总账和“预收账款”总账

B.“应收账款”总账和“预付账款”总账

C.“应付账款”总账和“预收账款”总账

D.“应付账款”总账和“预付账款”总账

40.企业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用额调节表的保管期限为( )。

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二、多项选择题(20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应选择两个以上答案)

1.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 )。

A.劳动计量单位 B.实物计量单位

C.货币计量单位 D.技术计量单位

2.以下关于会计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B.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C.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D.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提前

3.所有者权益一负债有本质的不同,下列有关二者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所有者权益字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归还其投资者

B.在企业清算时,负债拥有优先清偿权

C.企业使用负债形成的资金,都需要支付资金成本

D.企业使用所有者权益形成的资金无需支付资金成本

4.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

A.复式记账 B.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C.登记会计账簿 D.财产清查

5.流动资产包括( )。

A.现金 B.原材料 C.应收账款 D.预付账款

6.下列存款中,不在“银行存款”科目核算的有( )。

A.存入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B.银行本票存款

C.银行汇票存款

D.信用卡存款

7.企业因销售商品向购货单位收取的下列款项中,应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的有( )。

A.商品货款 B.增值税销项税额

C.出租包装物押金 D.代垫包装费、运杂费

8.会计分录包括的有几个要素是( )。

A.应记账户 B.应记方向 C.应记金额 D.应记日期

9.“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在( )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A.销售商品 B.提供劳务 C.让渡资产使用权 D.对外投资

10.( )的说法是正确的。

A.本期的期末余额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B.如果账户在左方纪录增加额,则在右方纪录减少额

C.账户的余额一般与纪录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D.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的项目名称

1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有( )。

A.合法性 B.相关性 C.实用性 D.永久性

12.借方记录减少发生额的账户有( )。

A.“预提费用”账户

B.“累计折旧”账户

C.“营业费用”账户

D.“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13.企业报废一台机器设备,设备的账面原值4万元,累计折旧3万元,残体变价收入1.5万元,清理费用0.6万元,应交税金0.2万元。结转固定资产出售净损益的会计分录所涉及的账户为( )。

A.待处理财产损益 B.营业外支出

C.固定资产清理 D.营业外收入

14.某企业月末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因“现金”账户的余额计算不正确,导致试算平衡中月末借方余额合计为168000元,而全部账户月末贷方余额合计为160000元。则“现金”账户( )。

A.为借方余额 B.为贷方余额

C.借方余额为8000元 D.借方余额多记8000元

15.下列记账错误中,不会影响试算平衡表的账户平衡关系的有( )。

A.将借记应收账款10000元,误为借记应付账款10000元,其他无误。

B.从银行提取现金,误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现金,金额无误

C.某记账凭证漏记

D.将贷记固定资产50000元,误记为5000元,其他无误

16.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汇总原始凭证有( )。

A.工资汇总表

B.一次销售多个产品的销货发票

C.发出材料汇总表

D.差旅费报销单

17.实际工作中,采用三栏式账页格式的账户通常有( )。

A.总分类账

B.债权债务明细分类账

C.存货明细分类账

D.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

18.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正确的是( )。

A.由出纳人员进行登记

B.其借方根据银行存款的收款凭证或现金的付款凭证登记

C.其贷方根据银行存款的付款凭证登记

D.出纳人员应定期与会计人员登记的银行存款总账核对相符

19.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有( )。

A.能大大减轻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B.能够反映账户间的对应关系

C.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量较大

D.不利于日常核算工作的合理分工

20.资产负债表的下列项目中,可以根据有关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有( )。

A.应付票据 B.应收票据 C.短期借款 D.长期借款参考

三、判断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判对得分)

1.我国历史上,最早在西周时期出现“会计”一词。( )

2.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分期核算的会计期间是人为划分的。( )

3.权益是所有者权益的简称。( )

4.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报表构成的基本单位。( )

5.财务成果的具体表现是利润或亏损。 ( )

6.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总额等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

7.对于工业企业,发生的所有费用最终都要计如产品成本,以便正确计算产品销售利润。( )

8.备查账簿与分类账簿都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的。 ( )

9.凡是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原短期股票投资,都应转入“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核算。( )

10.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具有相同的格式和结构。( )

11.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计价进行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不设置"物资采购"科目,但应单独设置"在途物资"科目进行核算。( )

12.企业未使用。不需要以及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

13.“利润分配”科目的年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历年积存的未弥补亏损。( )

14.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如果试算不平衡,则账户纪录或计算肯定有误;如果试算平衡,可大体推断账户纪录正确,但不能绝对肯定记账有误。( )

15.有关货币资金收付的原始凭证如果填写错误,绝不允许在凭证上进行更正,职能按照规定手续作废,重新填写。( )

16.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相对独立地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

17.发生应借。应贷关系的账户,称为账户对应关系。( )

18.任何一笔经济业务,无论是否涉及明细分类账户,都应该进行平行登记。( )

19.对于会计账簿的更换,一些变动较小的明细账,可以连续使用,不必每年更换。( )

20.企业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充分发挥会计工作效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采用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 )

21.记账凭证可以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原始凭证则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

22.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静态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动态报表。( )

23.各种会计账簿都应具备封面。扉页。账页等基本内容。( )

24.财产清查不仅包括对实物资产的盘点,也包括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的核对。( )

25.红字更正法,就是用红字书写编制一张与原来错误的记账凭证相同的凭证进行冲账的方法。( )

26.银行余额调节表调节后双方余额相等,表示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企业应根据银行余额调节表调节后余额调整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纪录。( )

27.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按照项目重要性的顺序排列的。( )

28.不按规定管理会计档案,致使会计档案毁损。遗失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

29.采用永续盘存制,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地盘存,以查明各项存货的账簿记录与实有数量是否相符。( )

30.企业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应当口径一致,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则不一定要相互可比。(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C 3.A 4.B 5.B 6.A 7.D 8.D 9.B 10.C

11.C 12.B 13.C 14.B 15.A 16.C 17.D 18.B 19.B 20.B

21.C 22.B 23.B 24.D 25.D 26.A 27.C 28.D 29.D 30.C

31.C 32.A 33.A 34.C 35.C 36.D 37.C 38.A 39.A 4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BCD 7.ABD 8.ABC 9.ABC 10.ABCD

11.ABC 12.ABD 13.BC 14.AC 15.ABC

16.AD 17.AB 18.ABCD 19.CD 2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基础会计教学辅导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差和主动性不够、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信息时代潮流、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欠缺等问题,提出实施包括张贴板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在内容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基础会计 行动导向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通信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引发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也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育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分析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阐述基于行动导向的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前期准备,探索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为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中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基础差,主动性不够。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抽象,对于零基础、零工作经验的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往往难以充分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没有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养成不良习惯,如厌学、怕读书、不听课、意志薄弱等,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后,依然存在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弱、缺乏自主学习能动性等问题。

(二)会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信息时代潮流。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 2000 年后出生的孩子,随着网络通信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移动网络通信工具、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博客、社交网络平台越来越普及,中职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生活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会计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欠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由于教学的手段欠缺,老师通过板书、口述和肢体语言等传统教学方法直接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普及,PPT 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仍不能满足课程需求,因为 PPT 内容基本上是将教材直接搬上去,虽然解决了老师板书问题,但是由于 PPT 播放会让学生眼睛倦怠,不能像板书那样随着老师的思维走,出现走神现象,不利于学生思考,难以解决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还带来负面效应,有时 PPT 播放速度快,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由于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下,直接影响了听课质量,因而出现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进而影响老师授课的热情和质量。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应用中的困惑。近年来,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授课,尽管采用分组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任务书下达等方式,学生按照引导文法完成有关工作项目,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常常出现教学进度安排不紧凑、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混乱等问题。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引导,所以出现盲目性和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中,教学过程虽然完成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但是缺乏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是一味照搬,缺乏教学活动设计。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前期准备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源于德国的双元教学,它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在获取资讯后,独立思考做出计划,小组讨论中做出决策、独立实施计划,最后经过自行检查,独自评价完成情况。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形成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把握这一完整的动作,然后建立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一个好的教学法的实践和应用,关键是老师的认可,愿意采纳并付诸实施。许多老教师在经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后,尽管感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比较轻松,但是看到在备课时所花费的经历,既要思考这一节课要培养学生的何种核心能力,如何创设教學情境,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又要搜集大量的案例以组织教学项目,无疑备课是辛苦的,所以不想改变现状。因此,要把行动导向教学应用到课堂上,首先要改变老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二)具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互联网时代下的职业教育,应该以学生学什么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的,建立与工作岗位匹配的教学情境,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选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独立获取一定的知识并构建本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也是教师开展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因此,教学设计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技术,也是教师应必备的技艺。

(三)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2014 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规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在学生具备互联网环境或移动终端设备的条件下,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是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学评价信息、开发商信息教学研究人员、网络学习模式和个人知识管理大师。

在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利用 QQ、微信、云平台、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辅助课堂,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例如,微课的制作,单靠教师个人来制作耗时耗精力,外包制作学校没有经费的支持,难以运作。然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必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

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

(一)课前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错账更正”这一内容在两个平行班级做课堂实践对比,对比情况如表 1 所示。

通过实践与对比,有无教学设计带来两个不同的教学结果,无论是课堂活跃度、学习氛围、知识掌握程度都不一样,有教学设计的班级整体技能掌握比较,自主学习能力强。

课前教学设计对老师来说无形中会增加老师工作量,教师是辛苦的,但是在课堂实施中就减轻上课的压力,同时经过教学设计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畅通师生信息交流,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教师乐教、轻松的教。

(二)课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包含多种教学方法,如张贴板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笔者从基础会计课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归纳出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应用与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1.张贴板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开篇章——会计的概念与特征,这一章书的概念多而抽象,中职学生没有社会阅历,如何让学生掌握和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征?笔者应用张贴板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出要讨论或解决的课题,学生把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讨论、添加、移动、删除、分组和分类,对卡片进行分类、整理、系统化处理,得出必要的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写卡片、贴卡片、研究卡片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集思广益和系统思维,解决教师上理论课采取“满堂灌”的问题。张贴板教学法实施从“教师准备—课堂开题—收集意见—加工整理—共同总结”五个环节实施。

2.情景模拟法。在基础会计的第六章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种类与填制审核,由教师营造模拟财务处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会计员和报账员的角色,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报账手持不同原始到财务处报账,通过会计审核,明确不同原始凭证填制要求。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自主探究原始凭证相关知识,从而掌握原始凭证分类、填制的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通过对现实生活情景的模拟,教师对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3.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的会计恒等式中,教师创设一个案例——奶茶店建立与经营,从奶茶店的籌资、建立、经营的过程,思考在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在会计恒等中是如何体现的。

教师案例设计如下:

案例问题一:创建奶茶店,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案例问题二:启发学生分析:奶茶店资金来源:

一是资金投资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权益)

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

案例问题三:拥有资金后奶茶店应如何运营?

案例问题四:讨论结果——购买(租入)店铺,奶茶机、咖啡机、起名注册商标(无形资产)、买茶叶、牛奶、糖等原材料

案例问题五:教师启发学生,奶茶店从购买(租入)店铺,奶茶机、咖啡机、起名注册商标(无形资产)、买茶叶、牛奶、糖等原材料所花费款项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而这些资产又为奶茶店所拥有,故而得出结论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案例教学中,案例选取一是应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是学生熟悉而喜欢的;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成整个案例分析,只有通过学生自行实践和摸索而获取的理论知识,才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只起到引导者角色的作用。

4.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方法,从学生课前预习,到课中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基本上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如何将这一方法运用得当,而不是传统布置作业这样简单的形式,这要求授课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把教学内容内聚任务以微妙混合方式出现在任务表单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又巩固旧有知识、掌握新学技能。

在基础会计的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这一教学内容中,在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书和教学微课以及相关学习网站,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直接获取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课中,教师通过学校现有会计教学平台,发布测试任务,通过任务完成结果,呈现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错误点即为老师本次课程突破点,再由教师进行讲授。而后学生再次接受任务,此时是为了检验学生听课质量。经过三次任务完成,旨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中最典型的地方就是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的课后实训,将一个企业一个月的主要经济业务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通过企业的业务信息的收集,来确立整个月记账的方案的设计(包括采用什么样记账方法、账页格式,采用什么会计科目等内容)、学生分岗位进行项目实施,在完成项目后自行做出学习评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了解会计工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不仅理解和掌握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也体验项目的艰辛与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

(三)课后教师自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室、云班课、创客空间和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时代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削弱,而是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想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要有愿意学习和努力进取之心,主动参加培训,参与信息化技能比赛。其次,持续关注国内比较活跃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的博客,订阅国内比较活跃的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类微信公众号,选修信息化教学相关慕课。教师通过课后自主学习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教师教学信息化技能比赛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实践和检验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总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会计的学习乐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授课老师乐教、轻松教,那么就要推动教师自愿参与教改,同时在教改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技能、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Z].2014

[3]郑小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新角色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

[4]郑小军.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

(责编 江月阳)

上一篇:基础生命体征维持范文下一篇:交叉检查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