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育的德育功能

2023-02-17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然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五育”德育为首, 因为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灵魂和核心。美育则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 美育

据人考证, “美育”一词, 最早是由蔡元培先生从德文中翻释过来的。他强调美育, 是继承了我国礼乐教化的传统, 又着重汲取了西方近代教育的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 加以融会贯通。他说:“美感者, 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 介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 而为津梁。”因为人的心理品质包含知、情、意三个方面, 健全的人格要求三者和谐一致地发展。德育、体育主要与意志相关, 智育主要增长知识与智力, 而美育则直接与情感相联系。美育作为五育的独立一育, 是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所难以取代的。

2 为什么美育能陶冶人的感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首先, 美育可以使人获得心理平衡和在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青少年是形成生理机能的时期, 美育要求许多心理机能协调参与, 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间的相互关系, 使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协调发展, 增强大脑两半球活动的功能, 有利于知情意的完满发展。

其次, 美育对人的品格情操具有潜移默化地陶冶作用, 可以培养人的坚韧精神, 使人有追求的目标, 有上进心和对事业的自信心。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它不但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而且可以净化人的情感, 使人的品格情操高尚起来。

美育之所以有助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是因为审美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意志的因素, 人们恰恰是在自由感受的审美境界能够实现道德自由即意志选择自由。人在审美状态中对人生价值的领悟可以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崇高境界。这种经验一旦在内心巩固下来, 就会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显示出一种定势力量, 就会对道德意志的形成产生一种有选择而又有推动的作用。通过美育对低级情欲的净化和对高级社会情感的强化, 有助于从道德规范的硬性要求转变为意志自由的培养, 在个体心理中, 道德规范的强制性将逐渐为意志选择的自由所取代, 道德的他律将日益转化为个体的自律。

从美育本身的职能来看, 它也有着促进德育的功能。

第一,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审美不是自然现象, 而是社会现象, 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也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获得的。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客观事物和客观的活动过程之中。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线条、形体、色彩、表现方法的知识、技巧, 必须训练他们的视觉器官, 提高其视觉感受力;要让学生学会识谱, 懂得节奏、旋律, 提高他们发音、吐字等表现声音之美的能力, 必须训练他们的听觉;引导学生接触英模人物的事迹, 领略名山大川的奇异风光, 参观科技成果的展览……都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人类生产劳动的伟大。

第二, 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美育的又一职能, 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鉴赏美丑的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 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 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这种对于事物美丑的鉴别力, 同样并不是先天具有的, 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人们常说, “爱美是人的天性”,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但事实表明有爱美之心, 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

第三, 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创造美的能力, 是美育的又一重要职能。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同样地人们感受美是为了创造美, 为了创造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美好生活。德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解决世界观, 人生观的问题, 体现“善”的要求。比较而言, 德育主要使人对善恶原则界限加深理解, 偏重于说教, 要求人们以系列道德规范要求自己, 约束自己。美育则主要靠美的形象打动人, 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 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教育, 使人乐善好为。

3 怎样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美育以达到德育的效果

前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么是不可思议的。”既然美育可以辅助德育的完成, 那么怎样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美育以达到德育的效果呢?笔者以为可以循序渐进做好下面三方面工作。

3.1 以欣赏美为主题开展活动, 充分引导同学们如何去欣赏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美无所不在, 我们可以以身边的事物来挖掘美,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人生的情感。以教室和校园环境为素材, 让同学们说说我们的教室和校园环境美在哪里?有同学说:“教室地板清洁干净, 书、桌排列整齐, 教室两边挂有名人名言牌, 窗户光洁透明, 洁白的墙上衬托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使我们的教室显得特别宽畅、明亮、庄严和美丽。”对周围环境美的发现, 可以激发同学们爱班、爱校的情感。

3.2 以鉴别美为主题,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世界观

学生对善恶、是非的分辨, 往往依据对事物美丑的鉴别。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美丑鉴别活动, 能使同学们的心灵得到美的洗礼、熏陶、升华, 使同学们的审美标准、审美情趣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分清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 从而使个别同学的行为由丑变美, 使绝大多数同学能自觉地在行动上维护集体的利益, 在思想上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营造轻松愉快的鉴别氛围, 既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又能实现德育目标。

3.3 以创造美为主题,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品质

美的创造并不神秘, 如写一首诗、画一幅画, 只要有诗情画意;唱一首歌, 弹一支曲, 只要能声情并茂, 就是一个很好的美的创造。美的追求, 美的实践, 美的创造, 能激发同学们对美的热爱,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塑造美的心灵。

4 结语

学校美育的完满实施, 关键在于教师, 因而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 又是实施美育中的关键之关键。笔者认为教师: (1) 应广泛阅读文学著作, 培养审美情趣; (2) 要有一种艺术爱好和专长, 以增强审美体验; (3) 要有组织学生文娱活动的能力, 做学生文娱活动的带头人。这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也是师范学校在办学方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不同特点。但目前我们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这不但影响到师范生的文艺修养, 同时也不利于师范生专业思想的巩固。

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 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 并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陶养, 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 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 养成美的情操, 形成美的人格。

摘要:本文阐述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以及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美育, 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美育,陶冶,鉴赏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2] 张翼星.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价值及魅力[N].南方日报, 2000-10-08.

[3] 刘叔成, 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12Cr1MoV小壁厚钢管国标热处理工艺的探讨与优化下一篇:探究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