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工作计划范文

2023-05-27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成立了领导小组。

2、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步骤。

3、设计了教职工问卷调查表,并组织调查,经过整理、汇总,现在已写出了调查报告。

4、设计了工作用表。为了深入分析学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机遇,从学校内部挖掘发展的潜力,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成员参与其中,我们分三个部分设计了十二张工作用表,旨在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思路和基本要素。

5、初步完成发展规划的部分内容。

二、主要做法

1、成立领导小组。9月19日,参加了市教育局在教师进修学校召开的发展性评估学校校长培训会议之后,及时向校长室汇报会议精神。林校长非常重视学校发展性评估工作,他当场就说:“这个评估好,比较适合我们民办学校,我们要好好组织,先从初中开始,根据中小学发展情况不同,分部制定发展规划”。中秋节放假回校后,成立了以林方秋为组长的学校发展性评估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含义解析——什么是美育

(一) 美育是道德情操培育的重要手段

美育教育依靠社会生活中的美来熏陶广大学生, 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滋养人的心灵, 陶冶人的情操。美育是道德情操培育的重要手段, 对德、智、体等其他各育具有一定的协调渗透的作用, 具有情感驱动力的特征, 有辅翼道德的天然属性, 对于德育教育及道德情操培养能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人深思, 给予人们深刻的道德启迪, 促进人们形成正确而稳固的道德理念体系。

(二) 美育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

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提出, 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应当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美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美育教育可以挖掘、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和认识能力;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素质能力和主动适应能力;美育教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 美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高职院校是培养高职学生文化认同、促使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 也是促进文化繁荣、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场所。要创新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新局面, 就要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要努力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要努力融入新的时代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高职院校通过美育教育向广大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培养深厚的民族感情, 具有优秀的人文素养, 强化学生建立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与强烈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 美育是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方式

丰子恺先生讲过“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 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 感受其陶冶, 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所谓人格, 是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人言行和精神面貌的品质或品格。而美育教育是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方式, 具有培养审美世界观的作用, 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影响人们的胸襟、气质与情感, 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更加全面、丰富、形象、生动。

二、现状剖析——高职美育教育工作现状

(一) 学校美育工作顶层设计有待加强

美育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做好顶层设计, , 而目前高职院校尚缺乏美育工作全校层面的统筹管理, 没有形成总体规划, 往往重技巧轻素养、重比赛轻普及, 与美育工作目标及规律不相符合。这种现实情况带来的结果就是美育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始终处于附属地位, 教学投入、场地器材等保障不很健全, 第二课堂作用发挥不充分, 无法形成整体规划、协调有序的美育工作体系。因此, 要加强高职院校美育工作顶层设计, 加强政策指引, 建立美育工作总体目标, 科学规划美育工作各项任务, 建立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 形成协同发展的美育教学实践平台, 提高高职院校美育工作整体水平。

(二) 学生美育观念淡泊现象有待改善

美育教育对于学生自身修养的提升、个人魅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了学生素质提升, 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发展, 但由于目前社会、学校、家长仍更关注考试成绩, 因此应试教育在美育教育方面形成的弊端就是很多学生认为美育可有可无, 以为美育就是唱唱歌、跳跳舞、画画画, 对于自身素质提高没有多大帮助, 甚至认为艺术类课程就是在浪费时间, 殊不知这样的认知不仅不利于自己审美能力的提高, 更不利于个人潜力的深度激发。就高职院校而言, 由于很多学生自认为来学校是学技术的,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 部分学生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 忽视综合素质提升, 忽视审美能力培养, 凡事讲究报酬, 唯利是图, 美育观念十分淡泊。

(三) 美育教育教学措施途径有待丰富

在信息化教学手段被广泛使用的今天, 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备受重视。但在美育教育教学方面,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仍然存在教学途径措施过于简单的现象, 美育课程设置往往只停留在只开设公共艺术类课程, 很少进行美育实践的状态;美育课程内容往往就停留在美术设计、文学鉴赏等方面;美育教学形式往往停留在课堂教学讲授的层面;课程安排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美育实践教学比重往往低于其他课程;美育教学设施、师资等保障都有待加强。

三、措施分析——推进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 构建科学美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 统筹美育改革发展工作, 突出所在地方特色文化特点, 关注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 通过开设大量艺术相关课程, 突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在设置美育课程时, 要围绕高职学生的现实特点, 科学定位各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进而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的有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类美育课程体系。同时, 各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规定并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新形势, 及时调整美育课程体系, 更新美育课程教学资源, 丰富学生的美育学习内容, 满足美育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可以依托各学校自身的教学优势、领域优势和所在地方的教育资源优势, 不断完善美育课程体系的架构, 创新美育教学的内容、形式, 增加美育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加强学校美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搭建现代化的开放的美育教学资源平台, 拓展美育教学空间, 体现高职院校的美育教学特色, 逐步培养高职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格调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在美育学习中持续完善人格修养, 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 进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和职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二) 打造优秀美育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要切实采取措施, 满足美育教育师资配备需求, 不断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业务技能精湛、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积极进取的美育教师队伍。

各高职院校要根据美育课程的开设需要, 积极选聘专、兼职美育教师, 充实美育师资队伍, 加强团队建设, 做到以老带新、专兼结合, 并加大对美育教师师资培训力度, 为美育教师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 有重点地加强美育名师培养, 发挥名师的先进示范作用, 不断加快优秀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为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积极有效开展做好师资准备。

(三) 建立美育发展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要统筹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资源, 探索美育教育方式相互衔接, 美育教育课程相互配合, 美育课堂教学、美育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相关元素相互渗透, 学校美育教育与社会美育教育、家庭美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共同推进美育协同创新。

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学科研人员, 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及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体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形成高水平的理论成果, 并通过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应用。通过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指导, 形成高职院校第一、二、三课堂相互配合, 学校、家庭、社会互相融合的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的美育协同育人工作方式, 真正实现高职学生美育素质、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 完善美育质量保障体系

为保证高职院校美育教学改革发展工作的深入落实, 高职院校应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理论, 结合美育教学改革发展实际, 按照规定建立健全美育督导制度, 通过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方式加强对美育工作进行质量监测与评价, 不断完善美育教学工作“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 通过“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方式, 实现美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要求,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全面增强高职学生素质作用尤为关键。因此, 落实“学生中心”理念, 关注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价值, 营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环境, 探索推进高职院校美育工作有效路径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育,学生中心,创新思维,传统文化,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 张团燕, 李宜芳.非艺术类高职院校美育活动课程化实施的现状与建议[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6 (5) .

[2] 王敏, 曾繁仁.高校大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 2017 (8) .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育 艺术教育

如今,在人们大声疾呼素质教育的时代,高校中重文化教育而轻艺术教育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近年来,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题,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作为美育主要途径的艺术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中依然被忽视,突出表现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领导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没给以足够重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然处于附属地位;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器材与教学资料普遍匮乏;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艺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艺术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相对滞后;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尚不健全等。

在这种现状下,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容易流于庸俗,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也很难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这种结果和高校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要解决以上问题,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是前提。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到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艺术修养对于大学生成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深入探讨美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是对审美对象形象直观的情感体验,是采取完全自由、没有任何强制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的教育。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高校美育是切实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美育是实现德育的有效方式

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情感支配的。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的内心信仰和内在需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应该这么做,而且从内心情感上也心甘情愿地去这么做的时候,人们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坚定的、稳固的。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如今的大学生很多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养成了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如果仅靠说服教育和单纯的两课教育是很难真正的转变大学生的某些不正确的观念,道德真正的约束力带有强制或半强制性质,这种理性很难在他们身上发挥效力。而美育将这些理性内容寓于感性意象之中,以艺术教育的形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理智战胜生理需要的低级情感,还能够把它们升华为高级的审美情感与艺术情感。美使主体产生由衷的愉悦,一个审美的人,在令人沉醉、令人激动、令人神往的美面前,是不需要通过意志来观照的。比如,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果学生登上万里长城,或泛舟在西子湖畔,或在草原上驰骋纵横,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那种油然而生的爱国之情还需要通过上课来灌输么?美育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格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灵,对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感受美,学会欣赏美,学会创造美,将有利于树立更从容稳健的自我评估心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树立健康坚定的自信心。

二、美育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其一,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能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形象思维中又以创造性思维最为重要,而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智力是智慧和才能的体现,包括感知能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艺术是人的精神产物,无疑和智力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教育中的很多课程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视觉想象力,非线性跳跃式的艺术思维也能最大限度地突破传统的单向性思维模式,不再只是“非对即错”。很多研究都发现视觉想象能力同工程、设计、事业成功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建筑专业学科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比例与尺度、对照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对称,都需要从美学的角度去考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学家的灵感来源于艺术的美感。

三、美育对于体育锻炼有积极作用

艺术教育与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体育本身就是健与美的结合。因此美育中的音乐和舞蹈对于体育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1.音乐是心灵的“体操”

健康、优美的音乐可以活跃生活,给人们带来愉快和幸福,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声乐教育中,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将对学生的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2.舞蹈训练有强身健体、美化身段、调节身心健康的功能

舞蹈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和身体感觉,矫正人们不良的姿势,不好的体形,不正常的呼吸运动,通过舞蹈这种能力的增强对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更快更准确更优美的掌握各种运动姿态和动作也有很好的作用。而体育运动中体现出来的力量和协调感同样具有一种美学价值,这种审美能让学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的时候增强自身的认同感和愉悦感,从而能够坚持下去。

如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各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而舞蹈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的功能,使潜在于内心的焦虑、抑郁、愤怒、悲哀等不良情绪充分释放,使心理创伤分解、消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美育是提升素质教育效果的一个有效平台,平台的建设越先进越成功,平台上的行动层次才会越高。因此说,高校素质教育,美育先行。认识到美育工作的重要性,才会从思想上重视美育工作,才会在具体的教学资源上给予合理分配、在教学过程中全力投入,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深入的了解美育具体形式的具体推动作用,才会从艺术教育的细节入手,研究方法,将艺术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发挥美育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周星,华进,甄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改革设想[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4):13-18.

[2]侍小玲,张莉萍.浅议舞蹈欣赏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

[3]蔡汝震.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功效[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01):28-30.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音乐是一种美好的东西,而美的事物能感动人。音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属于美育中的艺术美。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具有情感性、技能性和形象性。所以音乐教育能产生以下美育功能:培养审美意识,培养良好的品格,激发创造思维。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它不但能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还能为今后自身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能进一步陶冶自己的情操。音乐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的正确感受和创造,是思想意识、情感、文化修养的表现。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

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包括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它是通过音乐艺术的形式对小学生开展形象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小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感受音乐展现出来的崇高理想,形成高尚的、美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音乐审美活动能够使小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的确在实施美育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从事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

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四、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也就成为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 当今审美新的方式

自从美学引入我国以来, 基本上都是按着西方的模式发展的, 即都是以艺术审美为中心开展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这种以艺术为中心的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出现了新的审美方式, 大众对审美的需求更加符合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需求, 艺术审美只是被作为审美的高级形式而保留下来, 从发展形式上看取而代之的则是和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生活美、工艺美、自然美等形式。

1.1 工艺审美

中国古典美学有深厚的工艺审美传统, 工艺审美因素广泛渗透于古代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国人习惯于美化日常生活, 于日用饮食中讲究审美情趣, 故而各种民间工艺特为发达, 诸如讲究色香味具全的饮食文化, 家居与山水之乐兼顾的园林建筑, 琳琅精致的瓷器与家具等, 这一传统应当能为美学家提供新的灵感。

1.2 生活审美

在人类诸精神性活动中, 审美是最具感性特征, 因而也是最普遍的活动。充分肯定人类现实生活、世俗存在方式的乐世精神, 在现实生存中体验人生幸福感, 充分地肯定和享受现实人生, 当是生活审美的基本理念。

1.3 自然审美

自然审美应当成为当代社会大众审美活动的高级形式。它始之以自然对象的声色之美, 继之以对自然生命的崇拜, 终之以对大自然的精神依恋, 具有极为丰富、深厚的人文价值。某种意义上, 自然审美代表着人类审美意识发展之最高阶段, 是人类审美活动之最高精神境界。同时自然审美更具有大众化的特点。

2 高校美育新方式

2.1 高校领导应重视新形势下的审美教育

今后的社会发展方向是和美学分不开,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存着审美因素, 审美贯穿着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美的事物, 去发现它, 这是高校审美教育的重点。高校领导应重视这个问题, 在教学的方向上, 在课程的设置上等都要考虑到, 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审美教育发展。学生学会了审美从思想上就得到了净化, 对学生的一生是十分有易的。所以说高校领导应该正确确立自己学校的办学思路, 应重视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 把审美教育列入学校办学的重要思路上来, 如:怎样开展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范围和特点, 都开那些课程,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地, 学生学习完后的效果等等。这样高校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2.2 如何开设审美教育的课程

高校以往开设的审美课程都是遵循西方的审美教育程式, 如:西方美术欣赏课、雕塑鉴赏、舞蹈艺术鉴赏、还有音乐欣赏课都是重点介绍西方的审美方式和古典审美方式。都是把艺术审美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学校开设的审美课程也是以艺术审美为重点所铺设的, 一般分为两类情况;一是以艺术专业为基准的必修课程;二是以非艺术专业为基准的选修课程。高校审美教育就是靠这两方面来实行的。对于高校的审美教育采取的这两种形式, 是无可厚非的, 只是在审美教育的内容上要加以修正, 并不是说要取消艺术审美教育内容。是说要加强学生更能接受的生活审美, 工艺审美和自然审美的教育。

学校在开设这类课程时应该注意, 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应开设工艺审美, 自然审美的专业必修课。尤其是工艺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学好这一方面的知识。这对今后走入社会, 参加工作是非常有易的。那么非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学点这方面的知识和发现、发掘美的技巧, 由于非专业的学生上的是选修课, 课时时间较短, 什么专业的都有, 应把重点放到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审美教育上, 教会学生如何发现我们环境当中美的事物, 所包括的范围有: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集体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工作的关系, 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人与体育的关系等等。如:工艺审美课程, 要让学生掌握辨别产品中美的内涵是什么, 产品怎样设计才能体现出它的美的属性, 要用大量各时期美的范例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自觉的在生产劳动中关注审美的问题, 这样使学生即能体会到审美特性, 同时又能提高经济的发展。

2.3 新形势下大学生审美教育预期带来的效果

当代高校的发展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技术, 知识面宽, 多知识层面的复合性人才。那么审美教育在这里面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后的社会的发展与美是分不开的, 人类的发展不光是需要先进的科学知识, 同时也需要美的思想意识, 如果我们的产品只注重它的实用性效能, 那社会就是不健康的, 而是一个畸形的社会。所以说我们的社会是离不开美而独立存在的。今后工艺美学将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 大到自然科学, 小到心理学, 都离不开审美因素的存在。审美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由有意识, 有思想, 有审美判断能力的人所构成, 那么人都是要追求美好的事物, 从我们的日用品、娱乐、体育、旅游等行业到科学技术等都是围绕着这个“审美经济”为主题的发展。

当今高校的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 院校和学生都面临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那么哪个大学办的好,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合理, 那么它就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学生就好分配。否则学生就很难分配出去, 那么审美教育在学生分配这个问题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 通过审美教育的学生, 他们学会了怎样审美, 怎样把握工艺审美, 那么今后就可能把审美引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 那么就会使产品的生产推陈出新, 并且产品的销售就会大大的提高, 同时生活美也可锻炼学生更好的人际关系, 使领导放心, 这样的大学生企业能不会要吗, 这样以来学生的就业问题, 就能够长期的解决了, 自然也就缓解了学校的毕业就业压力, 这不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吗。所以说, 学好审美教育的课程尤其是生活审美、工艺审美、自然审美这些与大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实际的运用, 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3 结语

审美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认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美的事物, 应该教会学生去欣赏它, 同时也要教授学生认识欣赏作为审美的最高形式的艺术审美, 但生活审美是重要的, 应立足于生活审美的教育上, 艺术审美作为指导。

摘要:首先介绍了当今审美的新方式, 然后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 提出了高校美育教学的新方式, 即高校领导的审美教育重视、审美教育的课程开设和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审美教育,生活美学,自然审美,工艺审美,生活审美

参考文献

[1] 卢世林.美育的本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 2005, 1.

[2] 丁永祥.论审美教育中的生态意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2, 4.

上一篇:房产中介工作计划下一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