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2023-09-17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一、舞蹈教育的定义

文化教育活动中最原始的部分就是舞蹈教育。它是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知识和素质教育, 能够提升舞蹈欣赏的水平, 增加艺术鉴赏力, 提高审美能力。舞蹈教育分为专业与非专业两种, 非专业的教育就是大众的舞蹈教育。在大多数高校中, 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使学习者能够充分的把握艺术的内涵, 对舞蹈艺术的各项特征, 比如时间、力、空间等有充分的了解, 不断提升学习者的艺术鉴赏水平。不仅如此, 舞蹈教育还能不断激发出学习者内在潜能, 使学习者的艺术感情变得更加丰富,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说, 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舞蹈教育。

二、舞蹈教育课程在高校的开设

舞蹈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舞蹈在原始社会中占据着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它作为最先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艺术之一, 渗透于古老生产劳动的方方面面。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受到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影响, 人们认为进入大学就应该踏实学习, 与教室和图书馆为伴, 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机会基础舞蹈, 这成为了中国艺术教育的一种缺陷。[1]

上世纪末, 艺术素质教育得到了国家和各大高校的重视, 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再加上各行各业对综合型人才的渴求, 全国各高校都开始大力发展艺术教育, 为了大规模的发展校园文化, 培养出一批能够满足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构建一个有时代特征的校园, 许多高校都将舞蹈教育这门课程设为了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使得人们的艺术教育意识随之加强,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舞蹈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 最近几年, 许多高校都把舞蹈教育列入了选修课程的行列, 以业余训练或是素质培养的方式加入到课程行列来。许多高校以校园艺术团与舞蹈欣赏课等多种形式在一些专业增加了舞蹈选修课,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对舞蹈有更深刻的认识, 并能参与到舞蹈实践中。舞蹈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让学习者在舞蹈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挖掘自身的创造能力,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标榜以“人”为本的舞蹈教育观, 而非是[2以]单纯的表演训练和传授舞蹈技艺为主要目的。

高校开设舞蹈教育课程的目的并非是让所有学生都成为专业的舞者, 而是将舞蹈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 通过舞蹈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不管是高校素质教育还是舞蹈教育, 都应该秉持着挖掘学习者潜在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 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一批批优秀的接班人。当今社会, 人们的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提升, 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也进一步的彰显出来了。

三、高校开设舞蹈教育课程的意义

第一, 舞蹈教育具有德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我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之根本是道德, 一旦根本变坏, 纵使你满腹经纶, 也无甚用。”通过舞蹈教育能够使人们饱经风霜的心灵得到净化和一丝安慰, 使人们朝着高尚的道德修养境界不断前进, 这也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高校开办舞蹈教育课程的形式很丰富, 最主要的形式是学习者主动的参与、感受和体验, 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舞蹈教育重在参与和寓教于乐的原则, 这种形式给学习者产生的影响是其他形式甚至是书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 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在大体上是一致的, 舞蹈教育成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基本途径。[3]

第二, 舞蹈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校大学生是高层次的“文化型+创新型人才”, 审美修养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不管是在自身修养还是言谈举止方面都应该彰显的更加大气得体。艺术教育的审美性寓于舞蹈教育中, 舞蹈进入高校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 符合现代生活的个性特征, 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并且迅速的被世界接受和认可, 因为舞蹈教育拥有一般体育运动所具备的健身作用, 再加上舞蹈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是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高校舞蹈教学主要以身体运动为主, 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形体美。舞蹈的美分很多种, 有用身体展现出来的形体美, 也有通过情感表现出来的表情美, 还有节奏美、个性美等。花样滑冰、艺术体操、健美操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对美有着严格的要求。而舞蹈作为美中的佼佼者, 经过训练能够让人体外形变得更加匀称和谐, 动作更加优雅, 体态也更加优美。能够使大学生成为他人欣赏的对象, 同时也满足了实现自身美的心愿。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敏感阶段, 在此期间,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处在易变的阶段, 从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 大学时期的学生身体可塑性强。通过舞蹈教育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 塑造他们的形体, 还可以矫正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4]

另外, 舞蹈教育能够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21世纪以来,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 社会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 也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社会发展给人带来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 这些都给在校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出现心理问题并且日渐加剧。这些问题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视, 许多学校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比如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让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还有一些高校通过舞蹈教育让学生认识与了解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真善美, 这一方面能够让人心情变得愉悦, 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另一方面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人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 树立正确的三观, 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发扬良好的道德风貌。舞蹈艺术中常常需要集体的配合,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 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与他人打交道, 还有些学生肢体不是很协调, 对舞蹈动作的接受能力较弱, 从而导致脱群,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舞蹈动作熟练, 还要有集体荣誉感, 团结队友, 并加强自身的纪律观念, 配合好集体行动。[5]

四、结语

在时代飞速变迁的今天, 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彰显,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点体会,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点与面的结合和舞蹈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结合。时代在不断地进步, 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 同样表演艺术也在不断的改革出新, 想要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保持自身的独特魅力, 展现时代的风貌和文化底蕴, 就必须更新自身的观念, 提高自身的水平, 努力在百花齐放的校园中, 彰显出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光彩, 让舞蹈艺术获得更多的艺术生命活力。

摘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将重心放在一专多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目前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 而其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 也彰显出了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作用。笔者从高校舞蹈教育入手, 浅析了舞蹈教育在高校中的开设现状, 诠释了舞蹈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以及对学生德育智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2] 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3] 平心.舞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 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所谓素质教育, 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形成的, 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 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是要全面发展, 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 素质教育具体地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可见, 体育教学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是载知识之车, 寓道德之舍, 不仅可以强筋骨, 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因此,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有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的作用, 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 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主渠道。

2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品德教育作用

体育与德育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体育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道德、智力、体质和审美素质综合地体现在人的行为、意识等方面。在教育中, 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而我们的德育是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的思想要求,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念和道德规范化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本身含有相当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

2.2 具有培养意志作用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 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 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另外, 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使学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 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具有其他学科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具有审美教育作用

体育本身就蕴含着相当丰富的美育因素, 所谓美育就是培养学生理解美、热爱美、创造美的一种教育。而审美的对象是客观的一切事物, 其中体育是客观事物中的一个内容, 在体育运动中, 身体各有关器官和系统都参与活动, 这样就促进了这些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器官成长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体育教学上对学生端庄体态的培养, 教给学生一些优美的动作, 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器官和系统得以协调发育, 形成良好身体姿态。如上体操时, 由于每个动作要求形、神兼备, 所以学生在练习动作过程中, 如头部、四肢、眼神有力配合, 充分展示自己的朝气、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和整体美感,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4 具有提高身体素质作用

这是体育的本质功能, 也是体育能在人类社会中长盛不衰和持续不断存在的原因。通过体育手段来实现增强人的体质的目的,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这正是体育的独特之处, 也是体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和事物对人和社会作用的根本点, 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人的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强盛的基础。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 配德育与智育, 而德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最基本的作用和本质功能恰恰作用于一个人, 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 对人民的健康和身体素质提高以及民族的强盛具有独特作用。由学生大量身体活动和老师适时知识点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 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 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 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良好的体育素质无疑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5 具有智力开发作用

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 调节大脑中枢神经, 改善机能, 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还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通过观察法, 对比法和示范法的作用, 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 体育课件制作等, 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创造意识的发展, 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 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6 具有造就良好的心理素质作用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兴趣及快乐, 让学生喜欢活动, 在满意、快乐及良好情绪中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调节和改善强迫和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交流、互相帮助, 创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气氛, 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提高。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最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是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而且可以提高交际能力, 这对患有忧郁、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的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和调节作用。

摘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品德教育、意志培养、审美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智力开发和造就良好心理素质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学体育在素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目的在于提示教育部门及受教育者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小蓉.体育创新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6.

[2] 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1.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1 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服务于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的改革形势下, 要求学生要不断的提高自我的参与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邬向明提到, 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与任务是在“三维”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体“三维”包括:基础知识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所以, 新课程的改革, 从根本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论是从教育管理, 培养方向等方面都是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任何一种改革都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和困难。新型的合作式学习、独立性学习、开放式学习等一些学习方法很难全面的开展。但是中学的图书馆资源丰富, 是学校信息最为广泛的一个学习场所, 所以我们应该要能很好的把握这个优势, 任何新改革的学习方式都可以在图书馆中找到资料。所以我们应该能够充分的利用图书馆来服务于新课程的改革, 最大程度的发挥图书的效用。

2 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 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的科学知识量的90%, 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有10%。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预测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趋势, 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翻一番, 20世纪初是每10年翻一番, 70年代是每5年翻一番, 而近10年大约每3年翻一番。可见, 信息和知识就象产品一样频繁的更新换代, 如果不能以最有效的方法获取信息, 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 就无法及时地利用这些信息。变化快是信息的重要特点, 稍有延误就会过时, 就会失去利用的价值。面临知识的挑战, 利用图书馆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中心, 它对以信息、知识、科学为内容的各种文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存储、选择、控制、转化和传递并提供给一定读者使用的信息系统。它最基本的特点是中介性, 它的中介性体现在他收藏人类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进行一系列的整理, 再让读者进行利用。中学图书馆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中学图书馆通过报刊剪辑、索引、图书文摘、书本目录、专题资料编辑等方式帮助读者使用最节省的时间查找所需资料。

3 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培养品德、陶冶情操

青少年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 正处于长身体, 长知识, 思想成型的时期, 也正是精力旺盛, 求知欲强烈, 兴趣爱好广泛, 这些特点都是促成了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相对匮乏。所以我们应该适当的引导, 不能忽视他们这些特点, 将他们正确的引导到如何在图书馆里找到适合自己的, 对自己学习有益的书籍。

学生可以通过中学图书馆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这也是个德育教育的最佳场所, 是在向学生传播先进思想意识的重要来源。图书馆的书籍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 使自我思想达到提升, 陶冶情操。有句话说的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恰恰反映了书籍的重要性, 在正在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 思想性格方面还不是很成熟, 书籍对于塑造他们的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本好书可以洗涤一个人的心灵, 净化一个人的心灵, 对其思想也有了较大的改进。所以在当今的社会里, 图书馆被认为是“人类进步的最好的知识库”, 它连接着人类和先进社会的一个重要桥梁, 是人类认识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

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 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物, 重视他们所阅读的每一种读物, 把介绍课外读物变为课外课堂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来讲。或通过一些课外活动, 来宣传一些健康的, 积极向上的, 有启发性的读物来供学生阅读思考, 这将会是对他们心灵的一次洗礼, “读坏书不如不读书”可见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所以, 在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变的今天, 我们要重视图书馆的作用, 要让它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4 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的改革, 在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 仅仅靠学生的努力是不够的, 教师也要从多方面来巩固自我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素质, 更新观念, 以便更符合当今的教育模式。新的教材, 新的课程, 新的思维模式, 新的知识结构, 这些都是需要有更高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师来不断的将其整合融合, 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这句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自身修养, 处世修养, 以及对待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的一个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 中学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场所, 它的意义非同小视。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让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体验学习乐趣, 激发创造的欲望, 积累创造的素材;它为学生探究所选定的课题提供相关的文献信息, 使学生在运用文献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利用图书馆的意识, 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学会对知识或信息的搜集, 选择, 加工, 整理, 利用, 重组, 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同时学会合作, 学会创造。丰富的读书经历对中学生获得知识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可以通过图书馆宽而泛的学习来弥补课堂教学窄而深的弊端。图书馆工作者应相应开展定题跟踪服务:围绕某些主题, 积累相关资料, 让中学生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阅读、对比, 在课堂上展开充分讨论来获取知识;或配合教学进度, 重点向学生推荐既有启发性又能深化课堂学习的书刊资料, 通过对这些书刊资料的阅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堂, 促使学生认真听讲, 同时课内没能得到满足的地方, 也可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寻找答案。课内带动课外, 课外促进课内。

当今科教兴国,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好形势为图书馆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用和地位都提升了, 我们必须把握时机, 勇于创新和挑重担, 通过创办各种活动吸引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更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的职能, 让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 成为教改和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沿阵地,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尽一分力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 中学的教育工作将进行重大的变革, 要求大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并把课外阅读列为活动课程, 成为学生汲取知识, 扩大视野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促进学校教育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 增长才干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1 教育人民遵纪守法, 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任务

法律是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国家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有力工具, 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都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法律规范作用的发挥, 除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外, 更重要的是国家法律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法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社会共同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因此, 维护社会共同利益, 实质上也是维护人民群众个人的合法利益。社会主义法的这种特性如果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认识, 是完全可以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的。法律一旦得到社会公众认同, 人们就会自觉地遵守它, 自觉地维护它的尊严。因此, 加强法制教育, 普及法律知识, 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法的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人民遵纪守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任务, 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教育人民尊重社会公共利益, 遵纪守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已经把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规范和基本原则 (如爱护和保卫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正当利益等) 规定为法律义务。因此, 遵守社会主义法律, 就是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原则。这些基本规范和基本原则, 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义务, 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义务, 是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所以, 只有自觉遵纪守法, 才谈得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宗旨。因此, 教育人民遵纪守法,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任务。

2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法律意识, 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社会主义法制首先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规定, 其次要求全体公民、社会团体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因此, 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就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 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自觉运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 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

道德的基本功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 这种调节主要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方式来实现的。但是, 人们这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 而恰恰是个人对社会约束和社会控制的认同。社会主义法由于体现和维护了广大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并且使个人合法利益的实现获得有力保障, 它所确认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准则可以为广大社会成员接受并认同。所以, 通过法制教育, 使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要求和规范深入人心, 进而将社会主义道德的外在德性要求、外在规范和约束转化为内在德性要求、内在的规范和约束, 将道德义务转化为道德良心, 将道德他律转化为道德自律, 道德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因此,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的基点上。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特点在于它有深刻的道义基础,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类进步思想家多少代人谋求实现的平等、公平、正义、法治、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等原则真正作为指导思想和价值标准的法律意识。它包含着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它培养人们的自觉守法精神, 培养人们的自律能力, 培养人们的正义感和自尊。它使人们意识到违法就是耻辱。因此, 它也是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法律意识。也因此, 没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就不可能有高度的道德意识, 法律意识低下就意味着道德意识低下、思想政治素质低下。所以, 加强法制教育, 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3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内容,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作, 只有做好基础工作, 其它工作才能够有效展开, 才能够发挥作用, 这是不言而喻的。

社会主义法通过惩治违法、打击犯罪来保护和教育人民, 同时, 社会主义法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这同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不仅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方面起着保障的作用, 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方面同样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大致可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社会主义法在这两个方面的建设中都有重大的作用。在文化建设方面, 国家通过立法和执法, 保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科学文化事

(下转1 3 2页) (上接1 3 0页)

业、卫生事业等健康有序地发展, 为人民提供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和体育文化活动, 为人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文化基础。

在思想建设方面, 它通过自己的调整职能和教育职能, 直接实现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的巨大教育作用, 表现在它体现了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的世界观和道德观, 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是非善恶观。惩恶扬善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作用之一, 所以, 人们从法律的肯定与否上, 便可得出判断是非善恶的一个正确标准, 并以这个标准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思想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来教育人民、团结人民, 武装人民的头脑, 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主人翁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等等, 教育人民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这些既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也是社会主义法的思想教育作用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它必然体现这种世界观和科学理论, 并以这种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 它在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方面必然能够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它为培养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信念, 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 我认为, 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教育人民遵纪守法这一基点上, 逐步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 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精神, 进而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意识, 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净化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灵魂, 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法律和纪律教育、约束和引导人们的价值选择和行为选择, 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当然,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不能仅仅限于法制教育, 而应该进行诸如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综合教育, 但这已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了。

摘要: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必须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内容,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作, 只有做好基础工作, 其它工作才能够有效展开, 才能够发挥作用。因此, 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教育人民遵纪守法这一基点上。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一、应用数学对于数学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用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学生可以在打好数学基础学习的情况下, 灵活运用应用数学的思考方法, 自主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全面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因此学生的解题思维就会更加发散,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显示而实用的意义。有利于数学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2、有利于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

应用数学在很多方面能够提供帮助与支持, 保障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应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巩固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 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坚实后盾和支持, 使数学教育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更加有意义。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发展应用数学对数学学科意义重大。

3、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应用数学在生活很多领域的应用会给学生也带来很多便利, 学生在了解应用数学的作用后, 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激发数学学习热情, 为将来回报社会, 为人类创造福祉而加深对学习数学的认识, 努力学习数学, 不断提高自身本领, 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育的任务与目标。同时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

随着教学目标的不断改革与深入, 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要向应用型转变。应用数学作为应用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转变学习思维, 具有现实且有效的意义。应用数学提高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例子, 并且发散思维, 提高其他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了学生把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思维方式的转变,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提高应用, 加深学习。

二、加强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作用的措施

应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应该加强应用数学在数学中的应用, 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通过加强应用数学在数学中的应用的研究, 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手段。

1、加强应用数学与学生素质的联系, 体现数学教育目的

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应用数学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关系, 研究应用数学对未来工作就业的关联, 针对学生, 开展应用数学教育, 保障数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于巩固数学教学成果,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实际意义。应用数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改革, 巩固学生已学到的知识, 并提高应用能力建设, 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 展现数学的魅力。应用数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有实际意义的, 提高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彰显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2、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 提高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社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 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样应用数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活学活用的能力, 符合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应用数学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 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 转变教育教学模式, 转变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倡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打破原有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认清当前社会的性质使数学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符合教学目标改革的大形势。也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预期, 做社会需要的人才, 理解当前社会的内在需要, 提高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 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 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3、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力来源, 教师要经常就学习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 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乐趣。让他们了解数学对于一个人的作用, 数学与未来就业之间的联系,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 对于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 应用数学的教育还应该放平心态, 不要急功近利, 要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 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结合, 调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积极性, 为应用数学在数学中的作用的提高不断进行努力, 为应用数学教育的展开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促进应用数学的发展。

三、结论

应用数学教育关系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教育改革目标的进程。因此, 应用数学教育水平问题就变得极为迫切起来。.我们必须努力立足于现实, 用科学合理的办法, 以此树立应用数学教育的崭新环境, 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 提升应用数学教育水平, 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他们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融入社会, 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更加好的教育基础, 帮助他们提升自我, 做好学生与社会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真正做到为学生负责, 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更加符合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发展新常态, 为祖国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应用数学在学科中的重要性凸现了出来,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应用数学在教学模式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发展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才能使数学教育在当前社会模式下蓬勃发展。本文通过论述应用数学对于数学教育的作用, 并提高应用数学在数学教育的应用的措施, 希望对我国教育模式的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应用数学,数学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邱本花、姚青华, 大学数学在各领域中的作用[J], 中国科技纵横, 2010 (22) :133-133.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6篇

1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1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课本为载体的传统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被动接收方式为主, 先给出一个定义, 再解释这个定义, 对于学生来说, 先看了定义, 老师再去讲这个定义就变得毫无意义, 就像看电视连续剧先看最后一集一样, 长此以往, 学生对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就非常反感。有经验的老师应该深有体会, 学生在接触一门全新的课程时, 兴趣是最浓的, 但渐渐的就失去了兴趣, 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1) 课程的内容显得太难, 超出了该阶段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 (2) 受上面提到的教学方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通过以图像、声音、视频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呈现出来, 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 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 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动态地获取信息, 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 为从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比如, 在讲述二氧化碳的章节内容时, 开始上课时先播放一些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的视频或图像, 使学生从跟他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了解所要教授的课程, 使学生有更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动力, 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2]。因此, 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效益。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化学课中, 有一些仅凭老师口述和板书难以直观表达的知识点,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学习效果也不高。借助信息技术, 有以下几个方法来使教学内容更易理解: (1) 化微观为宏观, 如在讲授分子原子的构造这类内容时, 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视频来演示, 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 (2) 化静为动, 比如在介绍化学制剂的流程时, 可以用动画或视频剪辑把孤立分散的设备连接为一套完整的系统, 并可根据需要对某个具体的环节进行重点演示, 使学生能详细观看、深刻理解生产流程。 (3) 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化学在讲述如CH4等有机化学的分子结构时, 既抽象也难于记忆, 借助多媒体课件让这些分子模型在三维空间中翻转, 可以讲分子的构造和内部结构完美的展示出来。 (4) 模拟实验及生产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很多学校没有条件去实现那些危险性高、重污染、环境要求苛刻的实验, 借助信息技术的模拟手段, 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形象的了解那些化学变化的本质[3]。总之, 对于那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 难以进行细致观察的现象, 不易实际操作的实验等, 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很方便直观的表达出来, 这比仅仅凭着老师的口述和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要有效得多。

1.3 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化平台大大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或欠缺的知识, 在学生放假的时间里,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老师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学课件, 来复习已学的知识或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并能与老师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交流答疑。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 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学生可以灵活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假期过得更充实快乐。 (2) 有效地改善课堂上那种理解快的饿死, 理解慢的胀死的现象,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能力安排学习进度。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更高, 学习的兴趣更浓。

2 应用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2.1 教师的角色依然重要

虽然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逐渐由“教”变为“导”, 但教师的对学生心理的干预、学习方向的把握依然是最为重要的, 在信息技术下的自主学习中, 教师更应该定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巩固记忆。

2.2 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实验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 初中化学是学生初次系统性的学习这门科学, 虽然多媒体动画能展示一些不易口述的化学知识, 也能演示一些不易实现的实验, 并且网络上资源丰富, 基本每个实验都有演示视频, 但是只要是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完成或者教师能够演示的实验就一定要动手实施。毕竟只用靠眼睛获得的体验远远不如亲自动手体验来得实际, 两种情况下学生心理获得的满足度也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4]。

信息技术和化学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内容远不止上面提到这些, 新的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值得探讨和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 信息技术与课程逐步深度整合将是信息时代中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 必将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逐步深入, 作为教育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水平,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进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摘要:新一轮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模式, 而且要求教师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 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建立的帮助。论述了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逐渐整合的教学理念下, 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优点、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丁东伟.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J].化学教与学, 2010, 2:17-19.[1]丁东伟.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J].化学教与学, 2010, 2:17-19.

[2] 马光新.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 2006, 112:12-13.[2]马光新.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 2006, 112:12-13.

[3] 董前荣.多媒体网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J].信息技术教育, 2007, 1:53.[3]董前荣.多媒体网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J].信息技术教育, 2007, 1:53.

上一篇:佛教经典爱情故事范文下一篇:民建会员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