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际论文范文

2023-03-17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体验

一、注重数感的培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愿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在教学中找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遇到问题时能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量化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家里有几个人、你今年几岁、你的身高是多少、教室里有几盏灯。然后找出这些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教学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时,可让学生报出自己的学号,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此外,还应注意使学生对常见事物在量的方面有正确的概念。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

尽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生活不等于就是数学。所以在教学实际中,首先应积极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去理解生活情景,发现数学。然后让学生通过联想与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弄清较难理解的容易混淆的内容。教师应力求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可以把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引入课堂,可以把学生熟悉的“课间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生活有趣,数学也有趣。从而引导学生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作为学习研究的材料。寻找生活化的素材可以从这三方面考虑:(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材料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选择学生亲身经历的材料。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经历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学习中去。(3)选择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材料。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生活所必需,是他们内心需要,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由于教材人为编造的题目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自然没有什么兴趣,教师就作了这样的处理:(1)指5名学生说出各自的身高;(2)说说谁最高,谁最矮,大概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3)想办法试求出5人的平均身高;(4)根据平均身高说说他们的身高范围;(5)估计一下其他同学的身高大概是多少。由于题材完全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由学生参与材料提供,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他们密切相关,乐于去钻研、探索、实践,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三、注重生活实践,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一个人的数学素养,最为重要的是能以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如现代社会中的利息、股票、概率、税收、保险、贷款等问题。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他们更深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力量,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紧扣现实。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点也有很大帮助。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

地理是一门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自然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更加丰富的地理知识点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也为了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教师必须注重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本文结合本人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经验,就有助于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师生关系要融洽

在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国教育界有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对学生更加信服教师、积极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很大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愿意亲近教师,教师将一些有助于调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也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反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疏远,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有一种畏惧心理,教师即使将一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更多的关心,同时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愿意亲近老师,才能为营造趣味地理课堂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教学方法多变化

在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教师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十分重要。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流动性,学生在有效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更好的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教师在通过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变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通过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有些教师为了更好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往往注重运用一些有助于营造热闹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例如:采用游戏教学法等。虽然整个课堂教学变得十分热闹,但是却降低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性,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教师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知识点学习,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快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有效实现知识点拓展

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实现知识点的拓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地理课堂教学的乐趣,也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地理知识板块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我国最新的航天成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研究自然地理,并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实实在在的去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并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教师在讲解人文地理板块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效的实现知识点的拓展,例如:学生在学习一些地区的文化时,可能会感觉枯燥无味,教师如果能够穿插一些有趣的當地风俗习惯,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通过知识点的拓展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为了有效实现知识的拓展,还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多下工夫,多方查找资料,将一些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也是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能够有效应用多媒体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并通过多媒体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高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国地理,而且要学习世界地理,地理教材上会描述很多世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这些内容大多数是学生从未见过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个人的语言进行描述,既影响了学生有效的理解,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于多媒体将一些画面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死海具有较强浮力时,学生会觉得十分抽象,为什么人们在海里却没有沉没,如果教师能够将一些人们在死海海面看书等画面、或者相关的视频展示给学生,那么,就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学生也感觉十分有趣。多媒体能够声情并茂的将很多画面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与听觉冲击,较之于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语言的描述,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

五、引导学生发现地理学科的魅力

教师在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借助于外界因素,另一方面要注重借助于内在的因素,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通过外在因素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而让学生个人真正体会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乐趣,才能使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长久的乐趣,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呢?本人经常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教材上知识点的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地理学习的意义,同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的结合,对提升学生应用地理理论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使学生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能够很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快乐。

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够引起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视,并积极的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不断探索。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统计数据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

其质量的高低将成为信息发挥作用成败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统计数据在宏观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发明显,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实践历程;信息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政府统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大规模统计数据搜集日益系统化、制度化;统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统计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作用日益显著。因此,统计数据质量可以看作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的成败。

一、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

统计数据作为统计工作的产品,从统计工作过程来看,统计数据质量是“符合标准”,要准确的反映客观现实;从统计数据的使用看,统计数据质量是“满足需求”,即满足统计工作服务对象的需求。因此,统计数据质量首先表现为与真实情况接近程度的误差,即准确性;其次表现为统计工作所要满足的需求,即适用性。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需求,从不同角度看待统计数据质量,逐渐发展为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适用性、经济性、可得性和保密性等,其多维特性逐渐被学者们所认同。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及时性是统计数据发挥信息功能的必要条件,经济性和保密性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外在约束机制,可比性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可得性和适用性则是针对统计数据的最终使用提出的特性。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统计数据质量的完整内涵,充分体现了统计的科学性。

二、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实践历程

(1)完善统计标准、统计法制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保障。统计标准的编制是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统计标准编制的科学与否、执行标准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的质量的可比性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统计工作的质量,政府部门陆续制定了多项国家统计标准,为统计数据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基础:统计法制建设为保障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规范统计行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为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增强统计数据的公信力,2009年最新修订的《统计法》更加强调了统计工作的科学性、独立性,突出明确了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追究和惩罚力度。(2)统计工作方法的科学化、系统化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统计工作的不断创新。在数据搜集方式上,国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的统计调查工作过程中开展了质量控制和管理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对普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通过普查事前大量的宣传,用以保证普查的顺利实施;在普查过程中对误差来源进行详细的分类控制,制定详细普查方案,通过方案试点控制设计误差;进行普查人员培训和制定各阶段验收标准,通过对填报登记结果进行层层质量审核控制登记误差;在数据处理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分析软件,用以控制处理误差。在普查结束后,将抽样调查与普查进行结合,实现对普查数据进行事后质量评估和数据修正的目的。

三、统计数据质量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1)我国统计数据质量所面临的挑战。一是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经济行为多种多样,调查对象的配合意识日趋淡薄,采集真实数据越来越困难;即使获得了真实的数据,但由于政绩考核等因素,难以完全避免外部干扰从而使最终的统计数据面临失真的可能。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不到位,一些实际统计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理论支撑,无法对统计数据质量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二是统计体制改革仍不完善、统计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统计工作薄弱,调查资源严重不足,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够强,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对于学术界来说,如何将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广泛研究与政府统计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来解决现实问题。其次,有关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缺乏与具体统计数据的结合。针对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大多研究针对统计调查制度、统计体制进行定性研究,而结合具体统计数据进行定量研究的不多。最后,目前有关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评估的技术方法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多数技术方法研究分散于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缺乏一条研究的主线,还没有形成全面的控制与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国内的技术研究大多停留于传统的技术方法,或者是借鉴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方法创新。(2)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的成败。统计数据质量要想面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必须时刻把握好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认识。尽管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还存在严峻的挑战,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为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对统计数据的需求,我们应当把握一切机遇稳步推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一方面,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推进与完善,采用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技术手段,通过逐步建立起统计数据质量全面管理体系,促进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达和完善,需要继续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完善统计法律体系建设,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制度和法律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建.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4)

[2]刘宪平.如何提升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

关键词:方法;生活化;探索

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活动本身的需要,是现实生活本身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回顾以往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的几点感悟。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机械记忆、死战题海、“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等成为最受青睐的方法方式。教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相脱离是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抑制这一现象产生的最好方法。同时,21世纪又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剧烈震荡、疾速变化的环境中。数学教学只有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才能在教育领地上立于不败之地。数学教学要将所学知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1.精心选取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意义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现实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比如:在二年级“时、分、秒”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放一分钟学生喜欢的音乐,让学生有的跳绳、有的拍球、有的读书、有的写字,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会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从而比较直观的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从小学会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在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产生亲身感受的体验,将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化难为易。

2.精心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能有效帮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样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

3.注重活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他们肯定是十分乐意的,这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比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了平均分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一个“坐船方案”:二年级(一)班要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载4人,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4人4人地站在一起,有6个4人,要租6条船;想,几个4是24?四六二十四,要租6条船;……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故意搬进一只破凳子,放在显眼处。学生顿时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不需任何语言,学生已兴趣盎然。这时我故作坐下状,学生立刻喊住张老师“不能坐”。见时机成熟,我便问:“老师给你们一根木条和一些钉子,你们能把这破凳子修好吗?”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破登子人坐下去要摔跤的事实,使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当我提出能把这破登子修好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每位学生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达到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知道“比”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渴望,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以研究的发展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注入五彩缤纷的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新鲜与活力。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第5篇

编者按:江西作为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立足实际,借力于“农远工程”的实施,积极建设省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通过精心打造省级网络平台,有效地推进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

本刊特邀江西省电化教育馆为我们介绍了该省近年来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以南昌市、永修县、新余市渝水区为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江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亮点,以期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

自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通过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根据我省中小学电化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我省确立了积极建设省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通过精心打造省级网络平台,有效带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稳步实现全省电教工作重心的转移,推动电教事业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江西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共计15512所,累计在校生6806135人,其中:小学12890所,在校生4239268人;初中2082所,在校生1744883人;高中540所,在校生821984人。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共计36028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98005人,初中专任教师113254人,高中专任教师49024人。

我省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为26∶1,其中:小学为45∶1,初中为19∶1,高中为10∶1。我省中、小学校已建校园网2063个,其中:小学1098个,初中632个,高中333个。

2005年我省开始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至2007年底,中央和我省累计总投入3.87亿元,全省农村中小学共装备农远工程项目三种模式15627个,其中:装备农村初中的计算机教室(即模式三)1642个,乡镇中心小学的卫星地面接收站(即模式二)7579个,村小和教学点的光盘播放点(即模式一)6406个,覆盖了全省近90%的农村中小学,极大地改善了我省广大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条件。

二、顺势而为,积极推动省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由于有了国家资源中心所提供的资源支持,在资源共享方面已从源头上得到了较好解决。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调动广大学校、教师参与资源的共建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和急需做,这项可以做和急需做的工作必将带来我省电教工作重心的转移,成为新形势下开创我省电教工作新局面的一个最有力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

为此,在江西省教育厅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2006年3月,江西省编办正式批复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增挂“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牌子,主要职责是组织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工作,为全省中小学提供网络资源服务。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一是在资源建设方面,通过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并辅以积分激励,发动广大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共建活动,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真正成为全省以向中小学校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业务的资源中心,更好地实现资源免费共享。

二是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依托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种交流与学习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真正成为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中心。

三是积极构建全省基础教育的管理数据中心,努力拓展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整体提升全省电教系统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2006年以来,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用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设备购置和资源建设,新建了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机房,购置了20余台专业服务器,配置了100T容量的网络存储设备和100T容量的磁带备份库,增加了一条与中国电信的100兆光纤的互联网链路,先后组织开发了可以容纳3000人左右同时在线的远程互动视频教学系统和网上直播系统,开发了教师培训远程报名系统,开发了可以支持1000人左右同时在线考试的考试系统,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镜像站点。

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及其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镜像站点和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建成,为有效构筑从省到市、县和乡镇学校的稳定通畅的网络远程平台、从而有条不紊地部署开展各项教育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条鲜明的主线。

三、上下齐心,点面结合,共同建设全省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资源建设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一是组织开发精品课程;二是教师个人上传资源;三是购买引进部分素材等。

1.组织开发精品课程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成之初,在省教育厅的重视和关心下,先后投入近200万元相继组织开发了《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音乐》、《初中音乐》等成系列的网络精品课程,全部上传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供全省中小学教师免费共享使用。

为积极服务于江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需要,江西省电化教育馆作为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资源建设的成员单位,于2008年、2009年共投入近200万元组织开发了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资源,主要包括:《高中新课程培训》、《高中新课程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及示范》、《高中新课程网络课堂》同步辅导教学光盘、《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示范课》等。

其中,《高中新课程网络课堂》同步辅导教学光盘由全省七所省重点中学的一线知名教师担纲主讲。2009年6月底完成了高一上册九门学科的摄制工作,总共308节课,于今年新学期开学初在全省高中推广使用,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目前,《高中新课程网络课堂》同步辅导教学光盘高一下册九门学科的摄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2.积极鼓励教师上传个人资源

通过建立教师上传个人资源的积分激励机制,以及在开展县区电教工作考核评比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重新评估定分等工作中,将教师上传个人资源列入对县区和学校的考核项目,采取行政督促和积分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多管齐下,充分调动了教师上传资源的积极性、持续性,从而为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资源的有效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力保障。

为保证网络资源的质量,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还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和网上投票评选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大部分县区均设有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学科版主和论坛版主,负责对教师上传个人资源的审核和网站论坛的维护,较好保证了教师上传资源的质量。

3.购买引进资源

通过发挥江西省中小学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各学科专家库的作用,组织对各类电教教材的审查引进、择优购买,上传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供教师免费使用,重点是引进素材资源等。

截至2009年10月30日,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拥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总量达971500余条,全省实名注册的教师308500余人,注册学校近8500所,网站总访问量接近4500000次,教师日均上传资源600余条。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以关键字“基础教育资源”进行检索排名,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站在同类网站中的排名列全国第二位。一些教师还在论坛上热情留言,称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是真正的“教师之家”。

四、以实施“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为突破点,积极打造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

江西省目前已建设“农远工程”三种不同模式的农村中、小学校共计15600余所,约占全省农村中、小学校总数的90%,全省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如何进一步发挥“农远工程”的教育教学作用,使农村学校所有教师都能通过培训,整合利用“农远工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帮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较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关系“农远工程”能否持续发挥效益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学校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江西省电化教育馆依托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平台,通过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网络”培训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了对各地学校教师的远程培训和指导。

所有的培训和考核都放在网上进行,通过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上的教师培训栏目,把由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制作的网络教学课程录像和相关教材放到栏目中供各地教师下载,教师可以通过网上的教学资料进行自学和集中学习。每个设区市、项目县至少设立一个考试中心,并选拔一批辅导教师分片负责培训点的辅导。学员考试通过计算机操作进行,由市、县电教部门具体组织。

这种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网络”培训的方式,既有效解决了教师工学矛盾,又为学校节约了一笔培训经费,而且学校参与面之广、教师培训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全省已报名参加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79896人。

五、不断拓展信息化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全省基础教育的管理数据中心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作为我省基础教育的资源中心和教师远程教育的培训中心的作用和地位,正在得到我省越来越多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广大学校、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同时,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业已建立的全省中小学校基础数据库和较为完善的网络平台,以及在“农远工程”的实施工作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基层电教技术骨干,使我省电教部门不断开辟信息化服务新领域、积极寻求事业发展新突破成为可能和必须。在江西省教育厅领导的重视和厅有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1.全力做好全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的技术准备工作

配合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起草了全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的各项技术文件,先后赴湖北、吉林、辽宁等省考察、学习他们的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的实施及应用情况,起草了《江西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等技术方案,制订完成了江西省高中阶段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招标技术方案。

2.积极配合做好全省大中专院校校内上网场所安全管理工作

根据江西省教育厅的要求,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负责全省大中专院校校内上网场所视频监控技术设施和安全保护监控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为保证这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江西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制定了《校内上网场所安全保护技术系统安装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

此外,在江西省教育厅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处的指导下,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具体承担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的选题策划、组织编写工作;承办了首届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安全知识说课竞赛活动。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发展、完善,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按照我们所预期的那样,正在逐步建设成为我省基础教育的“三个中心”(即资源中心、远程培训中心、教育管理数据中心)。立足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络平台和我省一支健康稳定的电教队伍,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西省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阔。

上一篇:诚信社会论文下一篇:保险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