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07

情境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理论;实践;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和情境化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应用能力。教师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在英语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注重趣味性和生活化,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发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营造高效英语教学课堂。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需求,创设和教学内容相互关联的氛围和情境,也可以称为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情境教学的主要特征有情境性、自主性、参与性,教师要把教學信息资源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情境活动中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一个英语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环境、语言中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具备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氛围较为枯燥,而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积极研究、探寻、了解,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中。

3.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无法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开展情境教学能够把英语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建多种教学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知识,并且得到一定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例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教师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组学生书包里的东西进行猜测,猜对的学生可以继续参加游戏,而猜错的要进行旁观,这样学生既感受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充分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学好英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How can I get to...”这个句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来举例子,教师可以提问:“学校到你家的路应该如何走?”这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把答案说出来,通过此句型的练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其实很简单,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3.情境教学法不能局限在课堂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中,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知识,也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其他同学互通电话,用所学的英语交流,以此总结自身英语的不足,然后针对不足的地方加以巩固。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宽自身的英语知识面。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QQ群,课下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一些优秀的英语素材让学生学习。

在初中英语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英语教学有浓厚的兴趣,愿意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师生之间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艳.发挥信息辅助作用 夯实情境教学效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4):88-89.

[2]邹华.初中英语讨论式教学初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75-77.

情境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些新的教学模式逐步走进课堂,比如情境教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典型模式。本文围绕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一主题,重点从引用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用故事情境激起求知欲,引用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引用操作情景让学生动起来,引用游戏情景让学生活起来,这五个层次进行阐述,用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G623.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引入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又怎样将情境引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引用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有效推动思维活动的根本性的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出极具启发性的问题,进而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问题之中,在强烈的探究欲望支配下,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思考。比如在教学“统计”知识内容的时候,就是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明天是圣诞节,我班为此准备开一个晚会,好不好?”一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以后,乘热打铁地接着说:“为了明天的晚会,该准备什么?”然后要求每一个学生对晚会中需要多少苹果、李子……进行统计,在问题情境中,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在这种问题的情境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问题不要太难或者太容易,太难会让学生丧失信心,太容易则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引用故事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故事由于具有情节性,继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论那种年龄阶段的人,都喜欢故事,小学生同样不会例外。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情境进行教学,这有助于激起小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比如在教学分数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这样给小学生讲故事:“三只小猴子在回家的路上摘到6根香蕉,它们平均分吃了。但是又发现在路旁还有一个西瓜,这个时候它们不知道如何平均分,同学们,谁能够帮着三只小猴子分一分西瓜,如何分均匀?”这样一来,通过故事情境的情境创设,一下子将小学生们问住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办法。其教学效率必然要比教师直接讲述要高的多。其根本因素在于有效激起了学生参,有了了参与,就会有思考。再比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节的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在乌鸦喝水中,让学生明白物体的体积概念。

三、引用生活情境,引发小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给予解决。鉴于此,就是可以通过引用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数学教学。由于生活中的情境能够促使小学生在内心里产生一种熟悉感,继而引发小学生希望解决问题的欲望。只要学生融入到了情境中,会全心身心地投入到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其收到的效果必将事倍功半。比如,在教学到“超市购物”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模拟模式的“超市”,通过超市模拟出一个生活场景。在这个模拟超市中,有顾客和售货员,然后进行买卖交易活动。这种引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促使小学生对所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也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实际上就看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也说明生活同样也不能够离开数学。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段进行“连加连减”的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在班级中找一个学生扮演司机,再找几个学生扮演旅客,在“车”上原有3个旅客,在行到第一个站口的时候,上来了5人,在第二站的时候有上来了1人,而到了第三站的时候,下去了2人,到四站的时候又下去了4人,问这个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在这个生活情境中,学生一边活动一边计算,小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被引发以后,其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率必然很高[2]。

四、引用操作的情境,促使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引用操作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地动起来。在操作的“动”中,进而实现对数学规律、性质、概念的更好地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出一些操作的情景,让学生多动手进行摆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从中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质等,与此同时促进他们的思维發展。所以,在小学数学过程中,不宜将知识直接给小学生进行传授,而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反复地剪纸、拼图、量数、折叠凳一系列的动作的演练,将知识内化成他们自己的知识。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的“角的度量”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几个具体的操作情景:先分给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角,让学生对不同的角进行比较,看哪一个角大。学生通过对角的进行重叠比较以后,就懂得了如何比较不同的角的大小。在实际的重叠比较操作过程中,学生同时也明白了,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长短无关,而只跟两条边展开的度数有关。第二步,让学生用量角器来对不同的角进行测量,然后确定角的大小,进而在操作中将教学目标实现。只有这样,通过操作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引用游戏情景,促使小学生活动起来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大量的游戏情境,促进小学生活动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地考虑学生能不能进行学习活动,还要充分地考虑小学生乐不乐意学习。所以,教师在态度上要和蔼,在语言上要精炼和准确。尤其要做好\"导演\",充分地诱发学生快速地\"入景\"。比如在教学第一册中的“迎新年”一节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游戏活动——掷沙袋,看哪个组沙袋投掷得多,多者为胜。然后对数据进行收集,并根据数据进行提问,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3]。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引用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用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引用生活情境,可以引发小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引用操作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引用游戏情景,可以促使小学生活动起来。相信只要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献:

[1]乔军美.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学周刊,2016,08:118.

[2]熊有模.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3]孙春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A].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2.

情境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好的特定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活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程序化和固定模式,情境教学更强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本文主要探讨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希望教师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再现情境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的情境有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两种,直接情境是指直接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利用实物创设情境。间接情境是指在没有情境的情况下,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与此相关的虚拟形象来创设教学情境。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直接的教学情境,就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對学生来说更亲切,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知识的学习也就更高效。当生活当中实在找不到可开展情境教学的素材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图片、声音、语言、文字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间接情境,有利于给因繁忙的学业而缺乏情绪体验的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表达的欲望并使抒发的情感更真实。语文教师必须综合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立体多元的情境,使学生有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欲望。比如教学《蓝蓝的威尼斯》,由于课文描述的威尼斯在海外,学生仅凭自己的生活积累难以深切感受到威尼斯的美丽风光,于是笔者在导入的时候播放一段有关威尼斯景色的旅行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统一的美感,生动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住了学生,之前他们的心态是老师要求我学习,但在多媒体导入的吸引下他们的心态变成了我要跟着老师一起学。多媒体创设的情境真实生动有趣,其教学效果远远地超过了传统教学,学生在教师创设好的艺术情境中能更好地把握内容和情感。

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使视觉、听觉、感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得到综合,教师要学会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创设好这种密集型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的角色扮演中,吸引学生主动融入情境、参与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课文内容以课本剧形式表演出来。运用此方法时,也要注意基于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避免出现为了表演而表演的状况,在基于大纲、教材以及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以便于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抓住文章主题。比如笔者在教学《将相和》的时候,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于主人公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也就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对于他们理解蔺相如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性格也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三、生活展示情境

学生是社会中的人,生活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灵感素材,教师将生活的某个场景或物体作为观察的客体和写作的对象,让学生从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比如《秋天》这篇课文,在学生学习课文前,我先布置了一个观察任务,要求学生搜集秋天风景的代表性物品,比如落叶,下节课上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落叶都带到了课堂上,落叶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和形状,有像羽毛一样的红叶,有淡粉色的黄栌叶,有金黄色的银杏叶,圆形的,椭圆形的,五角形的,星形的,鸡爪形的......各种叶子汇聚在一起,课堂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秋日展览会。展示完实物后,同学们展示了以秋天的落叶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每副摄影作品的小作者都要担当演讲任务,要绘声绘色地向班级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的时候同学们踊跃发言,同学们的脑海中对秋天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抒发的感情也就更能真实可感。

四、实物演示情境

利用实物演示情境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方式,况且知识性较强的课文中的物体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事物,实物呈现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呈现,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寻找相关实物进而在课堂上呈现。比如笔者在上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时候,课前先让学生交流有无游览黄山的经历,有一部分同学是有相关的旅行经历的,我就让他们把照片带过来,上课的时候投影展示,也有一部分同学去黄山旅行的时候带了很多黄山的纪念品回家,我让他们把纪念品也带到课堂上。导入环节学生们七嘴八舌地交流着去黄山旅游的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丰富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力。

五、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字与图画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利用图画再现情境能使课文具体化且形象化,在观看图画的过程中,学生能从画面的颜色、线条、明暗中感受到画面背后作者要传达出的思想感情,对于学生来说这比直接的文字呈现更容易理解,学生也能体会到图画转变成语言文字过程中的创造性,教师也要有感情地引导描述图画,使学生对图画与文字的关系产生联想,便于学生感受形象并进入到相应情境中。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在屏幕上投影几副秋雨中的美景并配上意境类似的音乐,让学生在屏幕上图片的翻转中感受秋天的意境:缓缓飘落的枫树叶子,金黄色的麦田,丰硕可口的果实......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和联想想象能力都在图画的渲染中得到了美的陶冶熏陶,没有相关生活经历的学生在图片的带动下一下子就走进了秋天的美景中,感受到了秋景的娴静之美,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图片的变化中情感逐步发生着变化,对于图画的共鸣也不断加深,情感上得到了升华,最终让他们在书写的时候有情可抒有真实可见的景物可描绘。

六、音乐渲染再现情境

音乐和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有关,作者往往也是借助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来揭露某种社会生活,如果把音乐和文字结合起来,教学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在这种联动中能舒缓学生由于长时间的的文字刺激而产生的大脑和身心的疲惫之感,特别是在文学类文本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的方式用得比较多,比如在教学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时候,本诗写了寺院的静谧雅致和诗人淡漠宁静隐逸山水的高雅情怀,因此在朗读的时候可以配上灵动的古筝乐《空山鸟语》,用音乐来烘托气氛,让学生在旋律意境类似的古筝乐中与作者一起赏景共情,在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后再讲授知识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陆佳玲(1998-),女,江苏南通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20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情境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情境创设;语言描述

所谓的情境化语法教学在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其主要是指在英语语法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能借助生动直观的环境将抽象晦涩的语法知识和语法规则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语法探究兴趣,使其在情境参与中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语法应用水平。情境化语法教学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出符合教学所需的语法情境。语法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本文中,就三种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利用语言描绘情境

众所周知,语言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常用到的工具,也是教师创设语法教学情境最容易简单的工具。在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借助语言形式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一一交代清楚,还可以将所要讲授的英语知识置于一定的情境背景之中,使学生在情境感知中自主地体会语法意义。我在组织英语语法教学活动的时候发现,大多时候我们无法有效地搜集到与所要讲授的语法知识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这就影响了语法情境的创设。此时,我会直接利用语言描述的形式将学生所要学到的语法知识以情境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在此需要注意一点,在利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是学生熟悉的,以学生学过的词汇和句式为主,在简单的语言描绘下,辅之以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学生会不自觉地进入到教师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情境中理解语法知识。以“过去时形态和用法”这一复习内容教学为例,我借助语言形式向学生描述了这样的情境:

Have you heard that?There was a robbey in our multimedia classroom last night. The police thought that some student had seen the thief. Therefore, a police officer was asking questions to some students and asking them to explain what they were doing at 9:00 last night, what they haven seen and what they haven heard. One of the students was passing the multimedia classroom at nine o’clock. He saw a man wearing a black t-shirt carrying a black bag and walked into the toilet. This man’s bag was full...

语言描绘的情境是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为背景的,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简单的语言描绘是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情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过去时形态和用法进行回忆,还可以激发其情感,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如此自然而然地实现对过去时这一语法知识的应用。

二、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工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英语语法教学活动开展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需要立足教学所需和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实际情况,为其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答案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法知识。我在创设英语语法问题情境的时候,会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景和学习资料,将数个问题纳入其中,引导学生在问题串的驱使下,自主地解答问题。以“情态动词”这一语法知识教学为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立足该语法内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T:Su Bingtian used 9’92 seconds for the100 meters running. We all know that he has talent. But getting a gold medal is extremely difficult, and he definitely needs to work hard to get a gold medal. What do you think he should do?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给建议”的积极性,而且,学生通过自主地思考会主动借助目标语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利用角色扮演情境

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角色扮演受到了廣大教师的青睐,在组织英语语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倘若能创设角色情境,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语法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加深其对语法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创设角色情境的时候,一般会引导学生模仿真实的场景,使学生在互动沟通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为其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名词性从句”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几组不同的发生在餐厅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扮演顾客、服务员等角色,应用名词性从句进行对话。

总之,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法,将抽象晦涩的语法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在情境参与中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提升其语法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彩虹.情境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3):143.

[2]李峰.关于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95.

编辑 鲁翠红

情境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已经非常普遍。通过情境创设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才能让美术教育不断进步。文章围绕“以有效情境营造高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这一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有效情境;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策略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构建高效的课堂,能够让美术教育改革得以深入发展。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应该重视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与美术这种视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都是人们表达内心感受,传递美与正能量的一种方式。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音乐元素,通过音乐旋律去启迪学生的心灵,产生艺术上的共鸣,有助于高中学生美术学习体验的升级。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播放去创设对应的情感情境,让美术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感受到美术作品之美。以情感共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美术作品类型较多,每一种美术作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与不同的情感要素。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美术鉴赏的意义”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引导学生观察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美术规律,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古罗马建筑等,这些艺术来源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和音乐,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欣赏本节课的艺术作品。在欣赏古拉斯科岩画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作品特色,给学生播放美术家的自画像,配备相应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自画像的造型特点,随着音乐作品,走进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不同的音乐作品,能够给学生不同的支撑,让学生更好地与美术作品的作者互动,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同时,能够关注每一个美术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知识,积极了解与美术作品相关的社会文化,以此来解决美术教学难题。

二、创设探究情境,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提升美术教学的层次。以美术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具有个人美术创作意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人才。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学有宽广的拓展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与个人情感,融合到美术学习内容中去,才能让学生的艺术能力得以提高。要丰富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内涵与人文知识。高中美术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创新与探究情境的打造,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将美术知识与学习情境结合在一起,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效率。

比如在讲解“人间生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认知欧洲文艺复兴画坛三杰及其代表作品,并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代的背景知识和欧洲艺术特点,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在这一课引导学生分析《最后的晚餐》这幅美术作品,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感受到人文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是教学难点。打造探究情境,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积极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像“关于《最后的晚餐》这幅美术作品你了解多少?”引导学生观察三幅不同画家所画的《最后的晚餐》进行比较,探究其在构图、人物表情刻划、透视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探究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专项知识。

三、创设游戏情境,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在创设课堂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高中学生的需求。具有娱乐性的游戏情境,还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游戏去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比拼以及真实化的参与,都能让美术学习过程变得多元化。

比如在学习“审美自律”这一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及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了解中國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像文人观看新的文学作品一样去点评,去欣赏。通过古人观赏艺术作品行为模仿氛围的营造去打造情境,让学生以文人骚客的形式发表自己对于《兰亭序》的看法,有助于课堂游戏情境的形成,更能让学生之间开展竞争,纷纷发表新的观点。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能够让中国书法之美得以展现,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文人骚客的体验感。

四、创设实践情境,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之所以利用情境教学法组织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真实的体验,推翻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活跃课堂氛围。在先进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之后,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去组织教学。但开拓全新的教学空间,促进学生体验与实践,是打造情境的另外一种方式。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生活。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真实性,有利于学生将美术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推进美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莫奈的《日出印象》这个作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郊游的形式去观看日出。看一看生活中真实的日出与美术作品中的日出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艺术家对大自然的表达方式。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情境教学法得到青睐的近几年,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究情境教学法与各个学科的结合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美术教学,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欣赏,一边提高,才能促进学生成为美术艺术的追求者,在美术学习实践中获得更多艺术感触。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J]. 夏海龙.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0)

[2]谈提高学生对高中美术学习兴趣的方法[J]. 庞海东. 中国校外教育. 2017(31)

[3]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 夏天. 美术教育研究. 2017(24)

上一篇:教学科研论文下一篇: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