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范文

2023-09-12

电子信息工程范文第1篇

信息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在长期的通信工程实践中,与通信技术、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相结合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信息论中主要的概念包括信息,自信息,互信息和信息熵。本文介绍了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简要介绍了信息论几个主要概念的定义和推导,重点介绍了信息熵,最后讨论了信息论相关知识在机械工程专业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论,信息熵,机械工程专业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不能离开信息的,人类不仅时刻需要从自然界获得信息,而且人与人之间也需要进行通讯,交流信息,离开信息,人类就不能生存。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即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耳闻、目睹、鼻嗅、口尝、体触等直接了解外界情况;一种是间接的,即通过语言、文字、信号„„等等传递消息而获得信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只应用语言手势直接交流信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学水平的进步,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发展要求,人类开始探索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的方法,从而导致了一门新的学科——信息论的诞生。

§1-2 信息论

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的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学科。 1-2-1 信息论的诞生和发展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香农(C.E.Shannon1916——),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1948年香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其实,1922年卡松就提出边带理论,指明信号在调制(编码)与传送过程中与频谱宽度的关系。1922年哈特莱发表《信息传输》的文章,首先提出消息是代码、符号而不是信息内容本身,使信息与消息区分开来,并提出用消息可能数目的对数来度量消息中所含有的信息量,为信息论的创立提供了思路。香农创立信息论,实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在信息论的发展中,还有许多科学家对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国物理学家L.布里渊(L.Brillouin)1956年发表《科学与信息论》专著,从热力学和生命等许多方面探讨信息论,使热力学中争论了一个世纪之久的“麦克斯韦尔妖”的佯谬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释。英国神经生理学家(W.B.Ashby)1964年发表的《系统与信息》等文章,还把信息论推广应用于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领域,也成为信息论的重要著作[1]。这些科学家们的研究,以及后来从经济、管理和社会的各个部门对信息论的研究,使信息论远远地超越了通讯的范围。 1-2-2 信息论的发展现状

信息论近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向多学科结合方向发展,其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如下几种:

(1)信息论与密码学

通信中的安全与保密问题是通信编码问题的又一种表示形式,由香农提出的保密系统模型仍然是近代密码学的基本模型,。

(2)算法信息论与分形数学

由于香农熵,柯尔莫哥洛夫与豪斯道夫位数的等价性在理论上已经得到证明,从而使信息论,计算机科学与分形理论都找到了他们的汇合点。

(3)信息论在统计与智能计算中的应用

信息论与统计理论的结合已经有许多突出的成果出现。其主要特点是统计理论正在从线性问题转向非线性问题,信息的度量可以作为研究非线性问题的工具,如果用交互信息来取代统计中的相关系数,更能发现二维随机变量的相互依赖程度。

智能计算中的信息统计问题,信息量与统计存在许多本质的联系,在微分流形中,Fisher信息矩阵式Kullback-Laiber熵的偏微分,由此关系而引出的信息几何理论是智能计算的基础[2]。

§1-3 自信息与互信息

香农在《通信的数学理论》引言部分就提出“通信中的基本问题就是在某一点精确或近似的再生另一点选择的信息”。未解决这一问题,他在这篇论文中开创性的利用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建立了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自信息、互信息、信息熵等概念,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自信息与互信息,信息熵留待下一部分具体描述。 1-3-1 自信息

用I(xi)=log(1/pi)表示信源发出的符号xi的自信息。自信息具有两个含义:当符号xi输出前,表示符号xi被输出的不确定性;当符号xi输出后,表示符号xi所含有的信息量[3]。 1-3-2 互信息

互信息有三个不同角度的定义。

从信源出发的定义:站在信源一端,当信源没有发送时,信息发送方对信宿收到符号yi的不确定度是I(yi);而当信源发送符号xi后,信息发送方对信宿收到符号yi的不确定度是I(yi|xi),从这个意义上定义互信息。

从信宿出发对互信息的定义:站在信宿一端,当没有接收时,信息接收方对信源发送符号xi的不确定度是I(yi);而当信宿接收到符号yi,信息接收方对信源发送符号xi的不确定度是I(yi|xi),从这个意义上定义互信息。

从整个系统出发对互信息的定义:如果从整个系统的全局出发,通信前,信源发送随机变量X和信宿接收随机变量Y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关系,即X,Y统计独立:P(xi,yi)= P(xi)·P(yi)

此时,有关符号xi和符号yi的联合自信息量: I’(xi yi)=log[1/ P(xi)P(yi)]=I(xi)+I(yi)

通信后,信源发送随机变量X和信宿接收随机变量Y之间由信道的统计性相联系,其联合概率密度:

P(xi,yi)= P(xi)·P(yi |xi)= P(yi)·P(xi |yi) 此时有关于符号xi和符号yi的联合自信息量: I(xi yi)=log[1/ P(xi)·P(yi |xi)]=log[1/ P(yi)·P(xi |yi)]

通信后的互信息量,等于前后不确定度的差。 事实上,以上三种互信息的定义是一致的[3]。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大略概括了信息论的基本知识,介绍了信息论的发展过程,信息论中常见的名词定义,重点介绍了信息熵的概念和推导公式(以离散信源模型为例),以及相关的条件熵,联合熵等概念。并对信息论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做了大概说明。

第二章 信息熵及相关概念推导公式

信息熵是1948年香农( Shannon) 在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中引入的,解决了对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他对信息的定义: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

在香农一开始寻找信息量定名称时,数学家冯.诺依曼建议称为熵,理由是不定性函数在统计力学中已经用在熵下面了。在热力学中熵是物质系统状态的一个函数,它表示微观粒子之间无规则的排列程度,即表示系统的紊乱度,维纳说:“信息量的概念非常自然地从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古典概念——熵。

§2-1 信息熵

基于Shannon 创立的信息熵理论,信息是不守恒的、无序的,它可以共享、传递、储存、转换,系统要向有序方向发展必须有负熵的输入[4]。信息和熵有内在的联系,一般地,信息量越大,熵就越小,系统就越有序,结构性就越强;反之,信息量越小,熵就越高,系统就越无序,结构性就越差[5]。信息与熵是一个相反的量,它表示系统获得后无序状态的减少或消除,即消除不定性的大小。

§2-2 信息熵公式推导

离散信源的模型:

定义1[6]:设某一概率系统X中有n个事件(X1,X2,„„,Xi ,„„Xn),第i个事件Xi产生的概率为pi(i= 1,2,3,„„n),当事件Xi产生后, 给出的信息量就称为自信息:I (Xi )= log2(1/pi)单位为bit。自信息的数学期望即平均自信息量,它的值称为信息熵,简记为H( X),则有如下公式:

由公式推导可以得知:(1)信息熵的大小可以用来描述信息系统的平均不确定程度。若某一信息系统中某一知识产生的概率为1,其他事件产生的概率为0,由上式计算后可知,该系统的信息熵H = 0,它就是一个确定系统,不确定度为0。(2)如果某一信息系统中,其等价类是均匀的则表示系统中每一知识产生的分类基数相等,该系统的信息熵具有最大值(在相同对象数的情况下)即该系统的不确定性最大。根据信息熵的定义可知熵值越大看,不确定性就越大。那么,搞清楚它所需要的信息量也就越大[7-8]。

§2-3 条件熵

在信源X输出Xi的条件下,信源Y再输出Yj所能提供的平均信息量[6],称为条件熵。记为H(Y | X)。条件熵有如下公式:

§2-4 联合熵

两个互相关联的信源X和Y的联合信源的信息熵为信源X的熵加上在X已知条件下信源Y的条件熵,称为X Y的联合熵[6]。符合记为H(X Y)或H(X∪Y)。

公式表达: H(X∪Y)= H(X)+ H(Y|X)

第三章 信息理论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应用

目前,信息理论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应用并不普遍,这个结果通过论文搜索就可以看出,大概每搜索6篇有关信息论的论文,只能找到一篇论文与机械工程专业相关。

从目前论文检索情况来看,信息论的应用和它自身的特点有很密切的关系,常应用于信息量大,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整理,需要对信息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工作的领域,土地和城市规划常用到信息论的有关知识。

机械工程方面的应用,一是集中于传感器的信息处理方面。例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这些传感器研究的特点都是有大量信息需要接收,而接收之后必须筛选抛弃或放大部分数据。已经开始初步探索的是机器人的语音识别,主要研究方式依旧是模板匹配,音频对比[9]。

二是在产品检测,测量领域的应用,例如目前的表面粗糙度Ra(算术平均偏差)往往只出检验的结果,而没有考虑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为了保证Ra测量结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有论文提出了一种表面粗糙度Ra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依据表面粗糙度最小二乘检验的基本原理计算检验结果,并根据信息熵与不确定度的关系计算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从而减少产品的误收和误废[10]。

第四章 结论

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三大要素,因此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构成了世界发展的三大支柱。信息论是信息科学中最基础的理论,由香农在1948年正式提出。信息论中最基础的概念是信息,信息论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中重要的组成概念包括自信息,互信息,信息熵,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其他的相关概念。信息论目前在机械工程领域应用还不是特别普遍,因为信息论本身是基于数理统计的学科,它的研究目的是收集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甄别计算,得出整体结论而不是讨论个体情况。信息论的这一特点意味着它将主要用于需接收大量数据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应用传感器的研究领域,尤其是视觉图像采集,嗅觉,听觉语音辨识等,还有质量检测领域。

参考文献

[1]韩晓平. 当能源充满智慧——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中外企业家,2009(5)

电子信息工程范文第2篇

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 电子信息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就是电子与通信技术的衍生品。电子信息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持续发展, 继而推动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持续发展, 信息传达的便利性以及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从而对信息能够更好的进行控制和处理。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我们必须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学习国内外高端先进的工程技术, 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业的未来提供知识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运用现代化技术来处理、控制电子信息技术的一门高新技术, 目前以信息获取和处理作为发展目标之一, 电子信息技术的以开发、集成、设计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等等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当今社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运用在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得到提升。许多新兴技术产业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息息相关, 其发展潜力无限。

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成熟, 越发智能化及小型化, 同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应用于各类信息技术平台,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新型的产业链和技术核心, 我们必须要通过对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以及为其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 使其更好的发展, 更好的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发展, 扩大生产规模, 完善产业结构发展链, 实现产业化及高科技化。

三、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

(一) 电子信息工程在工农业方面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电子信息产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稳固。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不仅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还达到了优化配置的作用。在农业方面, 主要应用于农业机械, 通过对程序的优化升级, 促进农业机械化。

(二) 电子信息工程在交通运输上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对当前路况、自然环境等人们无法及时预见、分析的状况进行准确分析并建立信息数据库为人们所做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方案和依据参考。比如, 电子系统会根据当前的天气状况实时传递给正在航行的交通工具, 并提供解决措施以免发生危险。其在铁路部门应用的也十分广泛,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收集各列车的行驶路线和行驶情况,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相撞。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 电子信息工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提高,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电脑、手机、冰箱、电视等电子设备都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的体现。在教研教学领域, 电子信息工程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电子信息数据库, 方便查阅。同时在论文发表时, 检索功能的日渐强大也比手工检索更加方便和准确, 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以及日常生活里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说电脑手机等, 如果没有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 那么势必会有各种局限等问题, 难免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随着时代的供求和发展, 展示了其强大的优势, 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许许多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跃进, 信息的共享程度也是越来越高, 信息的透明化也越来越快,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要想加快发展速度, 达到和发达国家相当的程度与水平, 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的挖掘就非常重要。

(一)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改善发展环境

在世界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人才是强国之本。我国一直都在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为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重视教育过程, 企业要建立并发展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始终保持向上的动力, 还要拥有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为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与前进, 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跃进, 信息的共享程度也是越来越高, 信息的透明化也越来越快, 在这种背景下的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要想加大发展力度, 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平, 那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改善发展环境就非常有必要, 技术人员不仅要学习好自身的理论知识, 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也要适当借鉴和应用, 以此更好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

(二) 加大投入力度, 促进信息化建设

要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 就应该加强支持力度, 以促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发展。第一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不断的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 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第二要加强技术改进, 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 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智能转型。第三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制度, 确保市场平稳健康的运行。第四要进行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产业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只要不断创新, 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

(三) 促进产品服务创新, 培育电子信息经济增长点

为了更好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 就要促进产品服务创新, 培育电子信息经济增长点。当前国内外竞争激烈, 电子信息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创新。电子信息企业可以与其他有关企业达成合作共识,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使得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都得到实现, 进而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 打响知名度, 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结束语

结合以上的论述,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在随之不断发展。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不断的提速, 科技发展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互联网的利用率也越来越大, 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等都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分不开了。目前的情况来说, 电子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电脑, 手机等都有利用到电子信息技术, 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满足,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有了要求。因而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其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 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持续成长, 拥有驱动力。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新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大金.电子信息产业与现代化农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性探究[J].南方农机, 2019, 50 (3) :92.

[2] 王子安, 朱旭东.我国交通信号控制灯的应用与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例[J].电子世界, 2019 (3) :81+83.

[3] 王博.2019年第2期全国电子信息青年科学家论坛——“精准医疗”在富阳成功举办[J].电子世界, 2019 (3) :4.

[4] 白文亭.做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推动者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数据中心工作组组长钟景华[J].电气时代, 2019 (2) :6-8.

[5] 金晅宏.新工业形势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研究[J].计算机时代, 2019 (2) :101-104.

[6] 高玉玲, 王璇, 尹玉军.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实训环境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9 (8) :248-249.

[7] 刘小莲, 岳磊.“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9 (8) :162-163.

电子信息工程范文第3篇

对于航空电子领域的入门者而言,拥有一本有助于他们理解现有的和还在不断发展之中的航空电子系统的工具书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地,对于这个领域的从业者而言,在进行设计时拥有一本阐述该领域成熟方法的概论性手册也是十分必要的。航空电子系统导论至今已是第3次修订出版,在全球各地受到工程师的广泛喜爱,被许多大学定为航空电子学领域的教材。吴文海等本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努力服务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建设,为航空装备研制和技术保障尽一份微薄之力的目标,曾将本书的第2版译为中文,在中国读者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从第2版发行的2003年至今,元件级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因此作者在第3版中进行了详细的修订,介绍了自第2版出版以来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革新。

本书阐述了现代民用和军用飞机的核心—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涉及到飞行员的头盔显示器、数据输入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惯性传感器、大气数据系统、导航系统、自动驾驶仪和飞行管理系统等方面。为了满足高度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这些系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集成。本书运用诸多专业领域知识,使航空机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电子(控制)系统成为一门引人入胜、充满挑战的学科领域。本书第3版对诸如直升机飞行控制、电传飞行控制等方面做了修订和更新,并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改进,增加了系统的覆盖面,直升机飞行控制中增加了新的一节。

本书共分10章:1.绪论,包括航空电子学的重要性和任务、航空电子环境和单位的选择等;2.座舱显示和人机交互,包括平视显示器、头盔显示器和显示技术等;3.空气动力学和飞机控制,包括空气动力学基础、飞机稳定性和飞机动力学等;4.电传飞行控制,包括电传飞行控制的特点和优点、控制律和数字实现等;5.惯性传感器与姿态控制,包括陀螺仪与加速度计和姿态测量等;6.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7.大气数据和大气数据系统;8.自动驾驶仪和飞机管理系统;9.航空电子系统集成;10.无人机。

本书工程实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辅以严谨的解释,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应用。本书既可用作航空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与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作者R.P.G.Collinson致力于航空电子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个人努力完成了这本紧跟技术前沿的权威性著作。

孙培培,博士生

电子信息工程范文第4篇

我叫***是一名好范文,就读**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微电子专业。大学的三年里,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老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刻苦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电子信息工程范文第5篇

而我对“工程”二字的理解也不再只是从前所认为的建房子,明白了其实工程的实质内涵之一是某种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是特定形式的基本要素集合、技术集成过程和技术集合体,在这种集合、集成的过程中也蕴含着科学问题-----即工程科学。因此,工程不应是简单的科学的应用,也不是相关技术的简单堆砌、拼凑,工程在对技术集成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大时空尺度上的工程科学性质的问题。工程科学将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联系起来逐渐形成,如何把工程实践经验条理化、科学化,导致了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的产生。而工程科学是以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学和数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的,因此工程科学在整个科学体系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立在“工程”二字之上的“电子信息工程”就更加的深刻。电子信息工程是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的紧密结合,电子工程是使用电子效应和行为的科学知识,来设计或开发元器件、系统或设备等,应用领域包括通信、计算机、控制、工业设计、家用电器、航空航天乃至农业、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而信息工程是指广义上基于计算技术的信息提取、处理、管理、开发和应用的工程技术。因此,总的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处理的学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都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其涉及领域范围之广泛,几乎包括了整个现代工程技术。

因此,学习这门专业的我们无疑有着很好的出路,但是同时,学习的压力之大也在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行。

从古至今,人类的通信方式在不断的改变不断的进步。古时候人们不管是通过击鼓、鸣锣、礼炮的声音来传递信息还是通过鸽子、风筝、烽火台所放的狼烟来传递信息,范围小、速度低、可靠性差、有效性低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从1838年德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开创电信号传输的新时代开始,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以及移动通信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后,近代的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也有了长足进步。在1980年以后以光纤通信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建立为标志所开创的现代阶段中,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程控交换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通信、Internet网、个人通信、智能通信、微波通信、公共电话、交换网、图像通信等多样的通信手段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不难想象那些前辈开创出一个有一个新纪元的不易。光看看激光和光纤的发展历程就能明白其中的艰辛。从1917年爱因斯坦确定激发射线开始,到1957年吐温,戈登和宰泽首次制造了激光器,1960年马曼制造了首个应用固体红宝石的激光器,1961年霍尔制造了首个半导体激光器,1970年莫莱尔设计和制造了首个光导纤维。而1975年更是一个跨时代的年份,在这一年首次出现了能在室温下连续运行的光导纤维。在这不到六十年中,无数的科学家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在付出了汗水之后所获得的成果更是举世瞩目。用微波通信来说,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在京津之间同轴电缆全部断裂的情况下,六个微波通道全部安然 无恙。1998年特大洪灾、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中,微波通信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

通信方面的巨大发展无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信息系统的三代更迭更是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从1978年日本、瑞典、美国开通了大容量小区蜂窝移动电话试验系统,到1990年的GSM系统,再到最后具有频谱效率高、话音质量好、掉话率低、基站覆盖面广、保密性好等优点的CDMA,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加的便捷。在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同时,四位因特网之父列奥纳德·克莱因饶克、劳瑞·罗伯茨、温顿·瑟夫、罗伯特·卡恩将因特网带给了我们,才有了如今“地球村”的形成。

同时,信息科学技术在经济的增长、社会形态的变化、思想文化的演进、教育模式的影响、政治的民主化五个方面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是同时提高了人们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作为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旋律的融合化就包括了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和三网融合。信息与通信的融合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快速发展,融合正成为信息通信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宽带化是通信技术发展大趋势,它预示着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也是网络宽带化的发展趋势。当今通信业所产生的信息垃圾也是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恰恰绿色化就是通信技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绿色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提供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通信服务,即在为人们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实现对于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的监控和过滤正是当务之急。

与我们学科所息息相关的通信产业主要包括同等重要的生产通信设备的制造业和使用通信设备的运营业。通信学科从知识和人才两方面支撑了通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通信产业向通信学科提出对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需求,其本身的创新成果也丰富了通信学科的内涵。

我想在百年以前的人们一定不会想到如今的社会是这样一个便捷、快速的信息社会,而我们也无法料到接下来的通信技术会有怎样的飞跃。那么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时刻紧跟潮流,了解信息发展的最新动向,做好准备,时刻应对挑战。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物理和数学的学习就尤为重要。我们更是需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同时,只有掌握好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贝尔实验室的成功告诉我们自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宽松的研究环境也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北邮学子,身处被誉为“工科小清华”的北邮,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学习是我们无限的骄傲,但是同时,我们身上也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创建于1955年的北京邮电大学研制成了一整套黑白电视设备,承担并成功完成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中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研制任务。在1986年,北邮更是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DS—200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

在北邮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扮演的是不断奋进、为校争光的角色。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

上一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下一篇:公益海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