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

2023-03-21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基于绿色理念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出现的问题,然后给出了我国基于绿色理念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理念 技术创新 战略实施

绿色技术创新就是通过在生产、消费、产品回收等领域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非技术方法的创新,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消耗资源最小化、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最小化和对人体危害最小化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总称。基于绿色理念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是把绿色理念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中,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朝着有利于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一、基于绿色理念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缺乏。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就企业方面而言,存在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等3个主要方面的障碍:一是资金缺乏。从企业角度来深入分析的话,造成企业创新资金缺乏的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没有一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难以取得较好的技术创新收益,更别说绿色技术创新收益,从而难以继续下一步的创新活动,无法步入“创新—积累—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水平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创新失败的重要原因。加之企业中技术人员普遍没有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难以发掘绿色浪潮给技术领域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三是缺乏信息。绿色技术信息的缺乏,使我国企业难以把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而会影响我国企业绿色技术成果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也会影响创新和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R&D的相关指标和国外有较大差距。研究与开发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使得我国的R&D资金的来源及使用结构不合理。同时政府由于受资金限制,加上法制的不健全,导致投入引进的技术间歇性及不平衡相当明显;另外企业由于缺乏创新的利益机制、动力机制和控制机制,加上自身资金的不足,因而不能保证绿色技术创新获得足够的动力和压力,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所需的良好的外部环境。缺乏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进行激励、扶持和优惠的环境、经济、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及措施;环境成本的价格体系尚未建立,环境资源生产要素化进程缓慢,各种资源比价不合理等,使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扩散应用在经济上缺乏吸引力,阻碍了创新和扩散。

二、基于绿色理念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对策

1.增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家要有长期的战略眼光,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失去长期的战略地位。要想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企业必须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资金都比较缺乏,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因此除了企业自身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以外,还必须引入其他投资主体(如风险投资机构、政府资金支持等)。二是企业应加强创新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高知识密集型的活动,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企业的创新人员不仅要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还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意识。这样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就有一定的知识作保障。三是技术联盟。从组织安排角度看,企业通过缔结技术联盟,可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和创新技术扩散提供组织保证,有利于克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面临的组织缺陷,突破企业规模现有技术基础、人才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限制,有助于利用聚合知识,激发创新灵感,分散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风险。同时,利用技术标准联盟,制定行业标准,可以构筑静态技术壁垒,争取战略主动权。

2.实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少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它可以使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将其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实施清洁生产,可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清洁生产采用绿色技术和生态工艺,遵循生态规律、模拟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包括从原料的选择、开采、运输、加工到产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消费,直至产品报废后的资源循环利用这一完整的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态综合效益。

3.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运行的环境、经济、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法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企业技术创新绿色化最重要、最有效的外部强制力量,因此,国家应在经济、财政、税收、融资、信贷、政府采购等方面,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尽早制定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约束、制度管理等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政府应不断严格环保法规和标准。

4.实施绿色GDP核算。绿色GDP,从最简单的意义上就是从现行统计下的GDP中扣除自然部分和社会部分的虚假进步和外部化成本。其中自然部分的虚数,包括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自然资源的退化与配比的不均衡,长期生态质量退化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资源稀缺性引发的成本,物质和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导致的损失等;而社会部分的虚数,包括由于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所导致的支出,由于失业所造成的损失,由于犯罪所造成的损失,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和文盲状况导致的损失,由于人口数量失控所导致的损失,由于管理不善(包括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实施绿色核算可以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J].未来与发展, 2006(6)

[2]李保宁:国外绿色文明的十二种趋势[J].外向经济,1998(5)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创新科技人才是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文章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科技人才开发的关系出发,概括了创新科技人才的特点与需求特征,提出了激励创新科技人才不断创新的激励体系。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创新科技人才;激励体系

文献标识码:A

1 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科技人才开发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社会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快速变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创新型企业的支撑和驱动。人才尤其是创新科技人才更是推动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因此,有效利用激励策略,充分调动创新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创新型企业的内涵

2006年国家启动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旨在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对于创新型企业的定义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健全的持续创新机制、企业家精神、创新管理文化以及高素质人才,根据国家和技术市场发展的战略导向,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改进技术和市场条件,取得技术优势并持续优化创新成果的现代企业。

目前国家已为两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共202家进行了命名,基本上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中信息产业,资源、能源及加工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化工产业,汽车产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企业约占试点企业总量的93%。

1.2 创新科技人才的内涵

创新科技人才是具有强烈探知欲与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坚持企业家精神,根据前沿动态与现实需要,运用科学的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科学技术的创造、传播、应用和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创新科技人才,是新技术的发明者、新产业的开拓者和重大科技项目的领导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与竞争实力的提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1.3 创新科技人才与创新型企业的关系

创新型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力军,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及科技人力资源潜能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较之2000年,200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了17460个,R&D机构数增加1466个,科技人员增加26.7万人,发明专利数增加30837件。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人员数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8.9%和290.2%,科技人力资源得到了迅速的开发。同时,创新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作为创新型企业能动的生产要素,创新科技人才是创新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如表2,平均每个R&D人员为当年总产值贡献1681.37万元。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服务于产业、經济与社会的发展。

2 企业创新科技人才的特点和需求特征

2.1 创新科技人才的特点

创新科技人才通常具有较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环境变化和不确定的工作模式,具有较高的工作、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工作态度上较为主动、有主见、不愿被他人和传统做法所左右;在工作方式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重视企业的支持但又不愿受到较多的控制和约束;在个人成长与发展上具有较高的自我实现需求并乐于将实现挑战性的目标视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此外,创新科技人才作为优秀的高绩效群体,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相对于其他职工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流动意愿。

2.2 创新科技人才的需求特征

需求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在某种必不可少的事物匮乏、丧失或是被剥夺时的一种内心感受。创新科技人才的特点以及我国创新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科技人才的需求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质需要。物质需求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等,主要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对于创新科技人才来说,他们期望获得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并分享自己创造的财富。物质回馈或奖励被视为衡量自我价值和地位的尺度。

二是社会声誉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原理,当生理、安全、情感的低层次需要被满足后,个人会倾向于更高的尊重需要,希望自己的成就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声誉需求主要涉及员工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三是工作成就需要。相对于工作的外部性奖酬,内在的工作内容与个人价值观、兴趣爱好的匹配程度才是创新科技人才获取工作兴趣、职业能力和个人满足的源泉。与兴趣相符并能在工作中感受到挑战性带来的成长机会,往往能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其中。对于目标和挑战,他们更强调按照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出色地完成任务,从中获得挑战的成就感。

四是成长需求。创新科技人才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为推动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和服务更新,他们对知识更新有着持续不断的需求。此外,他们还较为重视所在企业的成长潜力,以求在更广阔的平台,利用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是组织环境需要。创新科技人才需要组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满足他们对知识更新和事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他们希望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和制度等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业绩水平的环境支撑。

3 推动创新科技人才不断创新的激励体系

3.1 建立科学的创新行为激励机制

创新是一个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等活动的系统工程。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不仅包括技术创新的投资与激励,还要重视对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组织激励、文化激励和制度激励。科学的系统激励为科技人才的持续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是创新型企业创新动力的源泉。

3.2 激励性薪酬体系

创新科技人才是企业中拥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关键人力资源,薪酬制度要把握好外部竞争性与内部公平性、激励性的平衡。从创新科技人才的稀缺性和需求特点入手,采取领先型薪酬战略,推行以技能为导向高弹性的薪酬结构以及个性化的福利方案。实施知识产权入股等利润共享措施,充分尊重员工的自主权和个性化需求,体现知识产权的应用价值,构建企业与人才的生命共同体。

3.3 创新环境建设

在有不同背景、观点和动机的个人中,分享隐性知识是实现知识集成与技术创新的关键步骤。因此企业需要营造一个使个人相互影响的环境,从内在激发员工的兴趣、挑战欲望和成功需求,促成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生成与转化。

从外部来讲,企业创新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与用户、供应商的互动平台以及对世界领先水平产品的交流平台,确保企业知识技术的及时更新与市场需求和技术方向的前瞻性把握。就内部而言,企业除了正式研讨,更要重视企业诸如咖啡屋交流、电话交流、E-mail交流、小集团聚会等非正式研讨的频度,有研究表明,非正式程度较高的创新组织在激发创新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

3.4 建立企业大学,实现多样化、系统化的员工培训与开发

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创新科技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企业就需要针对自身的战略及员工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征,制定相应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计划,企业大学将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创新科技人才以及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一起纳入学员体系当中。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教育手段,提高了不同领域隐性知识交流和集成的频率,增强了与同行及供应链节点单位的交流学习,能够对创新科技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激发创新灵感,实现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教育培训作用。

3.5 职业生涯管理

创新科技人才往往比常人占有更多“知识”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方法。通过职业生涯管理将国家战略规划、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互为动力的综合发展路径,可以将员工与企业捆绑为利益共同体,增加了整体的凝聚力,也对创新科技人才形成了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激励。

3.6 强调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为达成组织发展愿景,完成企业使命而做出了一系列精神承诺,对工作氛围和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在以创新科技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型企业中,不仅要营造宽松、自由、兼容并蓄和创新的文化氛围,更要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深入人心。

企业家精神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风险承担精神为支撑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具有创新和学习的意识、发现机会的能力、承担风险的偏好以及良好的沟通、合作、经营和管理能力。创新科技人才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对同领域甚至跨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实现各要素新的组合。这不仅需要对专业技术进行精深钻研、与相关领域人员的思想碰撞,更需要结合市场和用户需求,敏锐地发现和把握机会,并有能力承受失败的打击。因此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科技人才是企業实现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精神保障。

4 结语

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发与激励关系到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是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智力保障。创新型企业需结合国家、行业、市场的战略与需求转变,通过全方位的激励措施引导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集成效率,在满足他们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物质、精神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同时促进企业技术的创新与不断升级,提升我国科学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时椿. 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娴初,王大成.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薪酬激励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财经,2011,(7).

[3]李永周,官媛媛,张雨.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分层递进激励模型及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0(20).

[4]陈劲. 集成创新的理论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2,(12).

[5]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6]张向前.知识型人才及其激励研究 [J].预测,2005,(6).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江苏外贸增速进入下行通道,贸易商品结构、方式、流向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运行态势。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美国家重回制造业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是导致江苏外贸增速放缓的外部原因;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则是其内部原因。面对外贸增速放缓,江苏可以从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并进、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江苏外贸;增速放缓;原因;对策

中国加入WTO后,江苏外贸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7年,其外贸年均增速达到37.7%。但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起点,江苏外贸正经历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在增速换挡期认清形势、有效应对,实现江苏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江苏外贸发展现状

以08年为界,江苏外贸出现明显的转折,在经历剧烈的震荡后,近期处于低位徘徊。2011年之后三年,外贸增速分别只有15%、05%、23%。2015年江苏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4561亿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33867亿美元,下降09%;进口20695亿美元,下降67%。横向来看,江苏进出口总额降幅比浙江、上海深11个百分点,比福建、广东、山东分别浅03、18、95个百分点。就贸易商品结构而言,2015年,作为传统出口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分别为81429亿元和139555亿元,同比上升25%和26%,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钢材、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增长与同期相比均出现了下降。从进口来看,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56376亿元,同比上升15%;机电产品进口额为78784亿元,同比下降07%。就贸易方式而言,2015年江苏一般贸易进出口金额为338706亿元,同比下降29%;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达到142557亿元,同比下降15%。比较二者后发现,一般贸易外贸总额降幅比加工贸易深了14个百分点。就贸易流向而言,从出口来看,贸易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对欧盟、日本、香港、台湾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43、90%、02%、30%。相反,江苏对新兴市场的出口贸易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以印度和墨西哥为例,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18%和106%。从进口看,江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负增长的情况更为普遍,贸易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有九个同比出现下降。

二、江苏外贸增速放缓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相继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经济结构等深层次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加之全球市场信心尚未恢复,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1%,2016年和2017年的预期增长率分别为34%和36%。在188个有统计数据的经济体中,2015年,有115个经济体经济增长预估值低于1980-2014年的历史平均水平,有107个经济体增长预估值低于2014年;全部经济体增长预估值低于历史水平的平均幅度高达107%。在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意愿和进口能力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江苏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2、欧美国家重回制造业。随着欧美国家中高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回流,江苏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欧美国家的产品出现“高端重合”,使得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关系由互补转向替代。欧美国家在科研基础、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制造优势将对江苏出口产品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增加江苏中高端制造业出口难度。同时,江苏外贸面临失去外商资金、技术支持的风险。江苏外贸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产业升级依赖技术购买和引进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而此次欧美重回制造业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来振兴国内制造业,其必然会利用相关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构筑技术壁垒,对高端技术的出口采取更为严格地控制。

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2015年大宗行业是继1937年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全线滑坡。彭博大宗商品指数显示22种原材料期货价格累计下跌24%,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年度跌幅。南京海关数据显示江苏进口的大豆、纸浆等商品与同期相比,交易数量的增幅明显大于交易金额的增幅。如大豆,同比进口数量增长1131%,而进口金额同比只增长了636%。更有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塑料、乙二醇等商品同比进口数量分别增长156%、77%、74%,而进口金额同比却出现296%、98%、84%的负增长。江苏对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进口大幅下降就是基于此类原因。

(二)内部原因

1、生产要素成本提高。随着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高收入国家,传统意义上的廉价劳动力供给已经告罄。更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不及人工成本的上涨,劳动工资增长幅度并不能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面冲抵。同时,由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商业银行对制造业领域的信贷投放持谨慎态度。供需双方的差异加大了出口企业的融资缺口和融资困难。此外,包括土地、能源、环境在内的瓶颈约束,也合力推动了江苏外贸企业的综合成本持续上升。

2、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江苏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各个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江苏696个工业企业问卷调查,2015年以来江苏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389%,与8205%的合理水平相去甚远。其中钢铁、水泥两类产业的利用率分别为7316%和668%。与此同时,企业预期短时间内产能利用率并不会提高,认为今年下半年行业利用率“缓慢上升”和“大幅提升”的企业占比不足四分之一。在此背景下,企业产品出现积压,库存高企,从而导致进口需求下滑。

三、江苏外贸失速对策建议

(一)积极拓展外贸新空间,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一是开拓国际市场。发达国家出口空间难以进一步拓展,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大量需求处于起步阶段,江苏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二是扩大国内需求。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的推进,都为大规模消费需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增长短期难以改善的情况下,充分吸收全球优质生产要素,向国内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商品是江苏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欧美一些拥有知名的品牌、强劲的研发实力的大企业出现了暂时性的经营困境,收购的难度在下降。而这些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恰恰是江苏所欠缺而又急需的。江苏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进行收购兼并,以资本的控制力为突破,有效提升对海外经济要素的整合能力和掌控高度,争夺利润丰厚的价值链高端环节。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化解江苏钢铁、水泥等产业的过剩产能,加快去库存化进程。

(三)加强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打破融资瓶颈。简化管理部门的审批流程,加快外贸企业的资金周转。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充分的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拓展银企合作方式,避免信贷限制“一刀切”,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增加人民币在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结算规模,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和货币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增加国际资产中人民币定价的份额,稳定江苏企业外贸预期,避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

(四)提高自主创新力。一是将增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通过科技研发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制造业非价格竞争的能力,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大胆创新。二是培育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和品牌网络等高附加值环节。培养处于创新价值链高端地位的跨国公司,形成具有市场控制的大型企业。鼓励高端制造业实现产业链全球布局,培育自己的价值链“链主”。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2015(5):4-19.

[2] 盖锐,吴敏.后危机时期江苏外贸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2011(5):126-129.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从论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谓语技术创新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企业 技术创新 模式 问题 发展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是创新,而创新又以技术创新为关键。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创新及其转化为生产力。因为技术创新既可以为企业对现有的业务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增加产品或服务的购买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谁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谁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多,谁就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是我国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

1.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研究开发一门新技术,并先于他人首家将这门新技术用于创造价值。一门技术的整体内部构成包含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基础技术层次上的创新可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或产品产生小的差异。然而基础技术毕竟科技含量较低,这种创新容易被竞争者模仿或突破,故基础技术层次上的创新只能短期凸现企业的技术优势,并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大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创新,核心技术是一门技术中的骨干部分,科技含量高,核心技术层次上的创新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或产品的差异化扩大,并能应用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从而掌握市场主动权,占领市场的制高点。由于核心技术的科技含量高,一般企业难以模仿或突破,因此,只要企业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就等于把握了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2.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学习借鉴他人自主创新的成果,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先进技术,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模仿创新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风险小。市场需求已由率先创新者开拓出来,尾随的模仿者只要按照顾客的要求,不需过多地努力就能占领一块市场,大大降低了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风险。二是投入少。率先创新者要投入大量的技术研究费用,而模仿者只要投入对率先创新者的技术进行工程化移植、生产化和市场化推销的费用,前者的费用投入往往是后者的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三是见效快。率先创新的过程长,而模仿创新过程通常较短,这样,模仿者能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市场,分割先创新者的超额利润,尽快收回投资。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莱维特所说:“模仿者有时也像率先创新一样获利”。

模仿创新通常会涉及专利技术、技术秘密、商标、著作等四类知识产权,因此,模仿者应根据相应的产权法律,按照适当的形式给率先创新者予以符合法律、双方认可的物质和精神补偿,被模仿者就会乐而为之,这样才不会构成侵权行为。

3.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是企业特别是落后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捷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要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开发各种技术,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只有采用引进先进技术与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相结合的方式,才是迅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最佳途径。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引进关键技术并进行整合,形成技术优势。这种方式的技术引进成本相对较低,并可根据自己的技术、资源、环境条件的特点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整合,形成适合于本企业的技术优势。二是购买专利。知识产权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而专利技术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占领市场和保护市场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企业技术联盟

企业技术联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新形式,是由若干个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加盟联合开发的新产品。由于科技向高科技和复杂化快速发展,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同时,产品要依赖越多不同技术,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技术领域都保持尖端的优势,没有他人技术的加盟,单独依靠自己某一方面的技术优势,一些技术含量高,适合当代新潮流的新产品就很难开发成功。因此,企业技术联盟已成为一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新招。企业技术联盟把企业的技术竞争推向更高的层次,使单一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演变成企业联盟之间、单一企业与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显然,联盟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没有加入联盟的企业在竞争中则处于不利地位。

对于企业来说,并不存在绝对的可以比较的最佳技术创新模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创新资源和战略目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创造竞争优势。

二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按国际惯例,技术创新资金只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6%的企业可以维持,占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而我国多数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额比例在2.6%以下,这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得许多企业无力开展技术研发,或者只完成了初步的研发成果,没有资金投入到推广环节,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的决策者不敢冒风险,一味追求平平稳稳,因为技术创新的失败率较高,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平均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且投入也较大,害怕创新失败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二是我国企业的负债量大都很高,企业根本无力投入。

2.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专业水平不高

技术创新人员是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科技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应在15%以上,但从总体情况看,70%以上的企业达不到这一科技人才含量的比例水平。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一是一些有专业水平的科研人才通过各种关系调到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不愿意留在企业,因为那些单位更具研究氛围,容易出成果。二是企业自身不重视人才引进和自我培养。三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到位,技术创新奖励与业务业绩奖励不对称。

3.技术创新低水平重复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盲目引进国外即将淘汰或已经淘汰的技术;二是多企业一窝蜂上马某项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三是立项前缺乏信息检索导致创新起点低;四是研究过程中不注意对信息的动态跟踪造成重复建设。从目前我国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整体水平来看,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技术创新资源,严重的还会弱化企业的竞争力。

4.技术创新成果闲置或使用低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是自身原因。我们有的企业热衷于技术研究开发,而对于已开发的新技术商业化推广重视不够,造成技术创新成果闲置或使用率低下。二是技术资产的部门所有制导致创新技术的流动不畅。三是技术市场不发达,缺少多样化的技术创新产权流动形式。技术创新成果闲置或使用效率低,不仅使技术创新成果失去价值,而且也浪费了技术创新资源。

5.技术创新产权流失

由于我国产权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又加上有些企业对技术创新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造成了企业许多技术创新产权流失。

三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思路

1.技术创新要有强有力的机制作保证

这些机制应包含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规划、科技人员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经营投入相适应机制;技术创新评价监督机制。有这些机制作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才能做到有钱、有人、有序。

2.企业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

技术创新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技术成果应深受市场欢迎。技术创新要从市场需求去考虑问题,以技术高起点占据市场制高点,否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往技术创新的经验告诫我们,凡是认真研究市场,以市场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凡是不以市场需求为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的效果就不理想,甚至失败。

3.技术创新要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

产学研联合技术就是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向企业转让成果或联合创新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模式。产学研联合要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相结合,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组织科研院校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相结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产学研联合要与技术引进消化相结合,组织科研院校的科技人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共同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产学研联合要与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采取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以兼并收购、技术人员入股、共同研究开发机构等多种形式,把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引入企业,增强企业的开发能力。

4.技术创新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技术创新的效率高低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效率的高低。技术创新的开展需要激励机制,其过程也需要监督与协调。这些激励、监督、协调机制的形成离不开管理创新的实践,通过管理创新,形成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决策程序,从而确定技术创新的促进与激励机制。而且管理创新可以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加快技术创新的进程。

5.技术创新要以高新技术为方向

以高新技术为创新的方向,对技术创新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传统产业需要不断吸收高新技术,不断改进原有技术体系,提高技术层次,才能保持生命力。二是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体系也需要借助国际高新技术力量,引进与自创相结合,进行跳跃式发展,迎头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三是可以避免技术创新的低水平重复。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从研究开发起就有强有力的机制作保证,则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方向,走产学研联合开发的道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大大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及创新的效率,尽可能避免技术创新活动出现问题。如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得当,企业依靠技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怀特、布鲁顿.技术与创新的管理:战略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

[2]王伟光.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与公共政策——基于政府作用的一种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

[3]司春林.企业创新空间与技术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责任编辑:陈晨〕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分析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制药企业借助技术创新提升企业价值提供建议。[方法]以我国上市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66家样本企业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与结论]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对企业价值产生积极影响;技术创新的不同子能力要素对企业价值产生的作用不同,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企业价值产生积极作用,创新环境支撑对企业价值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价值;医药;面板数据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健康需求的增加,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制药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但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也给我国制药企业带来了空前的竞争压力,国内制药企业与跨国制药企业的差距逐步显现,我国制药表现出明显的创新不足、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竞争能力较弱。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发掘企业新的价值增长点成为当前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开发和利用各种潜在价值的有效方法,与企业价值关系密切。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能够开发和引进新产品,降低现有产品生产成本,抢先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这对融合了多学科先进技术和高科技生产手段的制药企业来讲尤为重要。然而,制药企业技术创新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有效性究竟如何,需要进一步实证检验。

目前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的研究大部分只关注技术创新能力的某一方面对企业业绩和价值的影响,如从研发投入能力的角度研究其对企业业绩和价值的影响,或从专利产出的角度研究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对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期为制药企业借助技术创新提升企业价值提供建议。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价值管理思想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管理,企业价值代替企业利润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成效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如何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成为企业战略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极为复杂,受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因素之一,其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资源基础论的有关观点来看,在企业诸多资源要素中,只有异质性的、稀缺的、且难以被模仿的资源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获取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而特殊资源的培育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且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本身也会形成一种难以被模仿的竞争优势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

从价值链理论的有关观点来看,技术创新作为企业一项有效的价值活动,能够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多个环节,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工艺流程再造、技术设备的改进等。技术创新一方面能够丰富企业的产品种类,使企业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来持续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通过优化产品工艺流程,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产品成本,使企业获得成本领先优势,实现价值增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关系密切,一般来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企业的发展潜力越大,其价值应该越高。同时,企业的综合技术创新能力会受各子能力维度的影响,本文将医药制造企业综合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创新投入、创新环境支撑和创新产出三个子能力维度。另外,企业价值也可能会受到前期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技术创新能力与制药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2:技术创新投入能力与制药企业价值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效应。

假设3:技术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与制药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4: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与制药企业价值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效应。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窗口期为2009-2013年,根据2014版的申万行业分类,选取沪、深两市医药生物行业上市企业,并按以下标准进行筛选:

(1)剔除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制造和医疗服务企业;

(2)剔除2009年12月31日之后上市的企业;

(3)剔除在2009-2013年间出现过ST、*ST的企业;

(4)剔除本文所需指标数据不完整的企业。

经过筛选,本文最终选取66个研究样本,其中化学原料药企业14家,化学制剂企业13家,生物制品企业11家,中药企业28家。

本文所用指标数据取自国泰安数据库、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上海和深圳证券交场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历年财务报表及附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查询系统和soopat中外专利搜索引擎。

2.2 指标体系与变量设计

本文研究制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基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兼顾数据的可获性和可靠性,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支撑和技术创新产出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创新投入作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资金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本文采用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来反映企业创新资金的投入能力,采用技术人员的比重来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能力。创新环境支撑是指企业内外部环境在经济及科研方面给予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本文釆用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补助力度和设备资产净值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支撑能力进行衡量。基于专利与制药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本文选择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来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对于企业价值指标的考察,本文选择具有相对指标性质的托宾Q作为价值测量指标,托宾Q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另外,相关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和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企业规模和资本结构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具体的变量测量指标及定义如表1所示。

2.3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熵权法对样本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及各子能力进行评价,然后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来研究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熵权法是一种根据指标变异性大小来确定权重的客观赋权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熵值大小来对指标反映信息量大小进行衡量,熵值越小,说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高,能够提供的信息量越大,权重越大,反之,赋予其较小的权重。

熵权法的计算步骤:

以上模型为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面板数据模型的最终设定形式需要经过相应的检验确定。

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对2009-2013年我国制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普遍较低,多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足5%,且企业间差异明显。从纵向来看,这一状况有改善的趋势,投入强度超过5%的企业有所增加,但增长缓慢。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总体研发投入强度不足。

对2009-2013制药企业获得政府研发补助的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制药企业获得政府研发补助的金额呈逐年上升状态,2013年政府对制药企业的研发补助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两倍。

从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两个方面对我国制药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量在经历了2012年的高峰后,有所下滑,企业间在专利申请量上差异显著,且有企业出现了报告期无专利申请的状况。2009-2013年制药企业的平均专利授权数量呈逐年递增的状态,但企业间在获取专利授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2 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及子能力评价结果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按年份进行赋权,得到如表5所示结果:

根据指标权重,加权计算得到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及各子能力的评价值,表6列示了2013年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及各子能力评价值排名前十的企业。

3.3 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利用SPSS19.0进行变量的相关性检验,以Pearson相关系数来反映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并据以初步判断相关研究假设是否成立。结果见表7。

结果显示,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及各子能力与企业价值在5%置信水平下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与假设3不符。

3.4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有多种形式,本文使用eviews6.0,在对固定、随机和混合效应3种模型进行回归的基础上,根据F检验、Hausman检验的结果来选择样本数据的适用模型。对于研究假设的检验,先研究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和各子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然后将滞后变量和控制变量引入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8-表11。

根据表8,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对企业价值有显著影响,加入控制变量后,模型的拟合优度提高,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率由0.648提升到0.756。

根据表9,企业当期和前一期及前两期的技术创新投入均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积极作用。加入控制变量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说明创新投入能力在企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低于企业规模和资本结构。

根据表10,技术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对企业价值的作用并不显著,加入控制变量后,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系数进一步降低。

根据表11,企业当期创新产出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积极影响,但前一期和前两期的创新产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显著。加入控制变量后,企业当期的创新产出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率由0.862提升为1.720。

4 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的积极效应,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越强,企业价值越高。(2)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对企业价值产生积极效应,且存在滞后性,但其对企业价值增长的贡献不高,可能与我国制药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有关。(3)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支持能力对企业价值的作用不显著,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建设有待提升。(4)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的积极效应,但滞后性并不明显。

基于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制药企业应合理配置企业的创新资源,加大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技术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注重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现有创新支撑环境进行改善,重视研发及生产设备的引进和更新改造,通过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来提升企业价值;积极寻求政府的研发资金支持,以增强创新投入力度;重视对专利的保护工作,积极实施创新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陈旭.R&D投入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J].财会月刊,2011,(12):20-23.

[2]朱艳梅,徐丹妮.专利产出与上市医药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44(2):209-213.

[3]王世权,王丽敏.竞争战略、企业边界与竞争优势—基于资源基础论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8):86-89.

[4]王丽娜.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1.

[5]王金湘.基于熵权法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4,(1):103-105.

上一篇:项目团队管理论文下一篇:效管理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