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12

电子行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电子商务的税务筹划空间

[摘 要] 将商业活动予以电子化和网络化的电子商务在日益受到普遍关注的同时,由于其商品交易的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目前税法对其规定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这些都为开展税务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企业注册地的选择、收入性质的确认、转让定价政策的制定、投资地的选择等为切入点论述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税务筹划。

作者:王美田

电子行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大数据时代给我国电子政务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电子政务管理的发展,提高政府工作的实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政府收集、分析信息资源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电子政务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重新审视目前存在的不足,实现自身改革创新。

【关键词】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电子政务;运用

引言

政务建设是衡量政府高效廉洁、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政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在优化办公流程、提升办公效率、节约管理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国内电子政务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设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电子政务系统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研究了融合信息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相关技术,能够为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1电子政务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后衍生而来,即政府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及思维,在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前提下,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取得历史新高。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升为0.9059,指数排名提升至全球第9位,国家排名位居第12位,在线服务达到全球“非常高”的水平,而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大力推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决心与行动。

2电子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成为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的信息,因此信息安全在各个行业尤其是社会、军事方面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因此保障信息安全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电子信息安全技术营运而出。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包含了信息安全设置、安全漏洞处理、防火墙策略与实现等不同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成熟的电子信息安全技术一般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以及合法使用性。数据完整性是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任务,主要是保证数据数据单位序列完整性和单元完整性;数据可用性就是保证数据无论是传输过程中还是经过修复之后都不能使得数据不受损坏,信息必须是可用的;数据保密性是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必须要保证的,尤其是针对一些较为敏感的信息,只有得到信息持有者的许可才能够将信息公布;合法实用性就是要保证所有合法用户得到正常的服务和信息使用权。

3电子政务面临的安全问题

3.1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有待加强

俗话说:“没有網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尽管近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互联网安全性的法律法规,软件公司也推出了大量保护性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来保护网络安全,由于互联网的隐匿性加上技术上的难题,仍有许多不法分子经常性地对政务网站进行大肆攻击和破坏,严重干扰到了“网上政府”的正常运行,加上地方政府平台的安全技术相对薄弱,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危害了群众的利益,给信息化安全建设设置了重重阻碍。

3.2内部管理松散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时常发生主页被篡改、信息泄露等问题,政府门户网站也经常遭到攻击。经过分析发现,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较差,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泄露一些信息,从而导致门户网站的信息安全指数下降。因此,只有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规避政务系统的安全隐患。

3.3信息内容威胁

信息内容威胁主要是一些不知名的网站利用淫秽信息或者赌博信息的广告或者邮件吸引人们点开,进而对这些用户的信息进行窥探,并依赖这种违法手段牟利。当然这种威胁一般不会出现在电子政务系统界面中,但是我们还是要对这种信息内容威胁提起足够的重视。

4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运用

4.1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

应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数据安全体系。第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加强现有数据安全体系建设,规范数据资源采集、传输、整理、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行为,严厉打击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为数据开放和数据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第二是进一步加强数据软、硬件保障。推广应用保密存储介质,提高数据安全度;通过日常数据攻防演练,提升应对网络入侵的软硬实力。第三是要不断加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增加经费投入,加强技术研究开发,鼓励相关单位研究开发和掌握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项目,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相关企业研究开发更先进的核心技术,减少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为中国电子政务提供坚实可靠的“防火墙”。

4.2加强政府间信息共建共享,打破信息壁垒

在推进电子政务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制度间存在的障碍和不同部门的利益纷争成了政府间数据互通的最大障碍。各有关部门应改变传统的封闭思想,提高政务服务的共享意识。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标准化建设,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将不同地方的政务信息进行整合与梳理,以此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加大对政务信息数据的开放程度,实现数据的充分流动,强化信息资源的附加值。

4.3逐步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要有效地提高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就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应用安全技术,但特别重要的是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完善这些安全措施的实施;了解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法律不仅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防线,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威慑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最终手段,而潜在的犯罪心理也是对违法行为进行法庭审判的证据之一。当今,影响信息安全的社会、文化、人际互动、政治事件、政党等因素,往往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如果电子政务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网络秩序一旦受到破坏,就会直接成为现实社会的发展阻障。在此基础上,必须确保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在以下方面得到完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地方电子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改革也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方部门应该进一步优化升级基层电子政务平台,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参考文献:

[1]苏芹.数字时代下电子政务治理方式研究[J].农村青年,2019(12):73-75.

[2]靳瑞敏.浅析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内网安全保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12):134-136.

[3]潘思伟.电子政务系统风险分析及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6):268-269+274.

[4]郭兵.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安全方案设计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36.

[5]刘春.大数据背景下政务平台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9(12):87-89.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行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通过分析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结构。综合核心处理机是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比较SMP结构与MPP结构在综合核心处理机上应用的特点,得出了MPP是未来发展方向的结论。

【关键词】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SMP;MPP

1.引言

现代航空电子系统是一个由多个系统、多种环境、多项任务、多种资源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相互集成和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具有多目标、多信息、多专业、多任务、多功能、多资源和多过程支持的显著特征。在这个前提下,如何满足复杂系统功能、品质、能力、成本等要素的综合优化需求,是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航空电子系统在第三代战机中基本使用联合式架构(又称属地管理架构),在第四代战机中又提出了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化技术。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技术就是针对复杂系统特征,根据系统目标、信息、任务、资源、过程特征和一体化思维,通过各自能力的权衡与系统能力组合,通过各自过程效率组织与系统效率集成,通过各自数据融合与系统信息效能合成,实现系统能力、功能、品质、效率和成本最优化的系统技术。

2.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

2.1 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基本结构

第三代战机的航空电子系统多使用联合式构架。在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架构中通信、导航、探测以及飞行控制系统等功能子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和操作均由各自的专用机载计算机完成,各子系统作为功能部件连接到机载多路数据传输总线(1553B)总线上。显示和控制的信息通过数据总线与各子系统进行交换,所有信息由一个平视显示器和若干个多功能显示器显示。飞行员通过座舱控制系统输入控制信息。

2.2 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存在的问题

航空电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资源独立配置,各系统独立管理,各个系统使用通信总线进行交互。这样的结构造成了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系统中资源使用频度不同,各部分资源分时使用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各系统中的资源多数时候被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任务构成专门化。由于任务需求不同,各航空电子系统中的机载计算机多为专用定制设计,研发成本高,研制周期长。但是功能构件不能通用或公用,而是只针对特定系统而设计使用。

3)子系统独立构成,存在大量的计算重复,各子系统之间计算结果(最终结果和中间结果)共享度较低。

4)系统组织固态化,任务、功能、状态、资源构成固态化,缺乏管理与调整空间。随着系统规模以及复杂度的提高,故障、失效、异常等带来的系统可靠性问题非常严重。

5)信息能力与处理模式固化,缺乏融合与固化的空间。

3.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

系统综合化技术不但解决了联合式架构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拥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集成各子系统的优点和能力、增强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和支持、提升系统处理的品质和效率。它是面向复杂系统组成与特征形成的系统优化技术。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基本结构。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包括综合化的射频与传感器单元以及综合化的核心处理单元,其中综合核心处理机具备数据、信号、图形图像视频的综合处理能力,综合的飞机管理单元、任务管理单元,综合显示单元等等;由统一的高速航空电子网络将各部分连接起来。这样的结构节省了系统资源,提高了处理能力,增加了系统可靠性,降低了研制成本和维护费用,射频与光电孔径综合还提高了战机的隐身能力。

4.综合核心处理系统

在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中综合核心处理系统是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也是航空电子系统任务和功能运营与管理的平台。综合核心处理系统是指:利用一套通用模块(软件和硬件),通过接口和外部非通用的传感器前端、效应器、接口、显控设备、应用软件等组合,能够被使用到任何一个航空电子系统上,满足降低生命期成本,提高互用性等要求。综合核心处理系统包含了飞行器最主要的处理功能,包括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图像处理、海量存储、通信网络、电源供给等等。当前航空电子系统对综合核心处理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在美国第四代战机F35的航空电子系统中,其综合核心处理单元总的数据处理速度为40.8DMIPS,信号处理速度为75.6G每秒浮点运算次数(FLOPS)。如此高的性能要求对于传统的单机处理模式已经无法完成,需要引入并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

5.并行计算技术

当前并行计算技术中有多种体系结构:对称多处理机SMP、并行向量机PVP、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和集群Cluster等。

其中SMP系统与MPP系统结构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相对于其他并行结构更适合在机载环境下使用。SMP系统与MPP系统结构在航空电子处理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很多不足。

5.1 对称多处理机SMP

SMP系统使用商业化微处理器(具有片上或外置高速缓存),它们经由系统总线(或交叉开关)连向共享存储器。这种结构中,多个处理器运行同一个操作系统,并共享计算机上包括存储器、系统总线在内的一切资源。每个处理器通过系统总线平等地访问共享存储器、I/O设备和外部中断。

对称多处理系统技术成熟,实现起来比较容易,系统处理规模也比较适合当前航空电子系统的性能要求。但是SMP系统所有处理节点共享一套总线(或者交叉开关),由于这两种网络互连方式传输带宽有限,当处理器数增多时,访问贮存的冲突概率会加大。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处理机数目限定在2-16个之间。这决定了SMP系统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未来航空电子系统发展的要求。另外SMP结构的扩展性能差,系统使用动态互连技术(总线或交叉网络),在互连网络中实现cache一致性等功能,整个系统一旦做成很难再扩展。SMP结构中所有处理机共享一套总线设备、存储器和操作系统,如果这些设备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可能崩溃,这对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航空电子系统是无法接受的。对于SMP系统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级交叉网络替换总线或者交叉开关结构,提高互连网络的可靠性,同时多级交叉网络还可以增加互连网络的传输带宽,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子系统多余度设计技术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冗余度和可靠性,使其可靠性满足航空电子系统要求。

5.2 大规模并行计算MPP

MPP指使用专有的非商品化的硬件和软件,耦合紧密的分布存储多计算机系统,系统中多个处理节点通过高带宽低延迟互连网络紧密连接,使用专用或非专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定制网络。系统中的互连网络是与处理机的I/O相连,实现节点间的通信,而共享存储并行计算机系统中的互连网络是与处理机的局存相连,每个处理机都能直接访问其他局存单元。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相对于共享存储结构,MPP系统扩展能力强,计算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未来航空电子系统发展的要求。其系统内部各节点独立工作,冗余度高,模块化强,适合航空电子系统中应用。互连网络采用静态网络或者交叉开关、多级网络等形式,可靠性高,一个处理节点发生异常并不影响整个系统正常工作。

相对于共享存储器的紧耦合方式,MPP结构中为存储器松散耦合,处理效率低于SMP结构等共享存储模式。此外MPP系统规模一般比较大,计算能力强,当需要处理的数据达到一定规模时MPP系统优势明显。

6.结论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需要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支撑,综合核心处理系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而随着航空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综合核心处理系统处理能力不断调高,采用MPP结构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MPP系统结构的小型化也将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国庆.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国际航空,2011(8).

[2]袁晓晗.航空电子综合核心处理技术研究[J].航空电子技术,2004(3).

[3]熊华钢,王中华.先进航空电子综合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

[4]陈健,郑卫华.高速互连技术综述[R].2008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

作者简介:李乔杨(1985—),男,陕西商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航工业第631研究所,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行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一线生产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双线并重。文章针对如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中将理论与实践应用进行整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问题,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的重新开发和设计为例,探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电子技术课程

[作者简介]田秀红(1959- ),女,吉林农安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高芳(1972- ),女,辽宁盖县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技术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王屹(1964- ),女,吉林四平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技术分院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吉林长春130033)

电子技术作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直接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技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尝试,在教学中重点采取以实例贯穿,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中应用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应该是建立在经过企业调研和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对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再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电子技术课程重新开发和设计时,先调研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职业岗位群,归纳职业岗位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明确电子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紧紧围绕电子技术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电子产品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系统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电子技术课程定位

我们由企业调研和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并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构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和课程体系可知,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通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知识和技能。因此,确定的电子技术课程核心能力目标为:仪表、工具使用能力;元器件检测能力;电路分析、识图、读图能力;电路装配、调试能力;电路故障检修能力;专业资料使用、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

三、基于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载体的选择,既要满足专业知识的要求,还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的特点,打破学科体系,重新序化课程内容,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系统化的改造,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从现象、产品入手,引出系统的知识,再以直观、具体的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提升,从而实现知识、技能、实践一体化。

通过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加工,我们归纳出小型电子产品装配的教学过程。通过一个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不仅应用到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训练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我们以产品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境。我们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择典型的、涵盖电子电路知识点的代表性产品作为学习载体,并根据每个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构建了六个学习情境(见下图)。

学习情境的设计重新序化了课程内容,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系统化的改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支撑知识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中的电子产品选取具有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行性,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电子产品从设计、组装到调试和检修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舍弃复杂、烦琐的理论推导和计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枯燥的理论学习于趣味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结和提升,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四、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每个学习情境按照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得到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锻炼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课程的教学过程采取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建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评价体系

由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由知识培养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采用,我们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基于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学习评价由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组成,使他评和自评相结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不但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考勤、课堂表现、单元考试);(2)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工作计划、作业、产品制作);(3)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4)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5)综合能力评价(操作考试)。

六、关于进行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1.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教授,还要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因此,教师是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础和关键,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确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选择、设计到实施全过程的工作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正确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础保障。

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的,学生要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主动完成工作任务,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重构,逐步形成职业能力。因此要建设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打破教室和实验室、学校和工厂的界限,形成“动态的教室”与“开放的实验室”,使课程在虚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施,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教、学、做等活动同步进行,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电子行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就业冲突现状;社会就业要求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为学生毕业后能拥有在电子行业的就业技能而设立的,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电子行业工作的就业前培训,所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结合电子产业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确定合理的课程内容,才能将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办好,办出特色,办出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专业,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要。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为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供需反常 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出现了怪现象,一方面,企业无人可聘,另一方面,学生无业可就。大批的电子应用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难以谋得理想职业,即使找工作也往往只能干普通工,只能干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电子技术应用人力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

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差 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分数过低,致使部分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文化理论知识不足,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接受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与实践对接慢,实际操作能力差,如看不懂电路图,不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等。绝大多数电子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甚至不符合整个行业的要求,与实际脱节严重,导致应届毕业生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新毕业的学生。

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自身素质薄弱 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近几年虽然加大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怕吃苦,眼高手低,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具备较强的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不能吃苦耐劳,缺乏与他人相处的协作能力,对生产管理制度的约束、流水线作业的节奏、上班制度、工作反复操作的单调、生产中的奖罚制度等的适应能力差,往往将企业所给的薪酬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正确选择职业,以至迷失就业方向。

导致电子应用教学与就业冲突的主要原因

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电子产业本身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然而,电子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却滞后,教育观念陈旧,沿用“旧中专”的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忽视技能实训,教学手段简单,专业场所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缺乏必需的实训设备,没有设置技能实训项目,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专业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 很大一部分职校教师都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具体的操作能力,本身与专业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能力指导学生实训。

重专业教育,轻德育 日常教学的重心偏于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品质、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没能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就业要求的措施

电子应用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有时代特色 电子应用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就必须使课程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详尽具体地体现当前社会实际的技术水平,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跟随经济形势,也要跟随政策形势,尽可能地对最迫切需要的技术做最有效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以致用,突出时代特色。因此,应按照时代特点重新编排课程内容,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电子产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精选专业必需的知识、技能,选择与电子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点,如条件许可也可以让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使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性课程相辅相成,在课程内容上充分反映各生产企业专业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新内容,使整个课程稳定而富有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同时,必须选择最新、最具当代技术特征的教材。

注重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打铁先要自身硬”,可以采取将教师派出去培训的“走出去”和邀请部分一线技术人员的“请进来”的方法,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可以安排在编电子应用专业课教师到电子产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电子产业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电子应用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必须在电子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每5年去电子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确保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电子企业,了解电子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请电子企业的人员到学校来,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电子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可以改善高职教师结构,适应电子产业人才培养和电子专业变化的要求,使电子应用专业教学更贴近社会需求。

模拟就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增强实践操作的实训力度,把握重点和重心,突出电子应用专业的应用技术。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办学机制,完善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电子技术应用特色的教学体系,营造校园与工厂“零距离”的教学环境。一是可以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室,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改变现有教室和实训室单一功能的格局,整合教学资源,在普通教室里增加实训教学的功能,完善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功能,把单一的理论教学的环境改造成具有多媒体等综合教育功能的平台。可在教室展开工作场景,把模拟的工作岗位搬进专业教育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生产实作的氛围,提升专业教学的效果。二是校内实训场所可以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标准进行建设,设立诸多实训岗位,编制生产工艺文件。学生在校内参加实训,模拟生产管理机制,要求身着工装,在生产工艺文件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这些手段可增强学生对电子企业文化、电子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端正学生的就业观 一流的专业技术并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唯一条件,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才是电子应用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要素。电子应用专业教育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首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课列为必修课,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案例和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其次,学校要坚持按照“诚实、扎实、朴实、创新、活力、尊重”十二字方针开展就业教育,以就业与创业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组织学生参观具体电子行业企业,参加简单的电子生产实践活动,了解电子行业各岗位的工作意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忠诚企业、讲究诚信、服从管理,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能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就业观。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产业专业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电子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水平的电子产业高级工人。因此,在平时的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充分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企业用工特点、社会发展需求等,究原因,找对策,并在电子应用教学上采取积极主动、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亚秀.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2]张耘.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J].商场现代化,2008(36).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刘红.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意见[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

[5]黄尧.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作者简介:

沈志琼(1972—),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从事电工与电子类专业课教学。

上一篇:创意家居设计论文下一篇:电子信息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