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范文

2023-09-23

人文关怀范文第1篇

无意中读了这个小短文,颇有感触,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在接触那些怕压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地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人文关怀是什么?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也是最近常常被提起的话题,人是一切的根本,一切以人为中心,人的生命、思想、理想、应当受到尊重和关爱。小时候父母、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善良,要有爱心,那么爱又是什么呢?爱,即人类主动给予的幸福感,是指一个人主动地以自己所能,无条件尊重、支持、保护和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爱的基础是尊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而非索取和得到。

生活中,我们要常怀一颗关爱之心,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工作中,我们也要有着一颗关爱之心,特别是护士这个职业,护理专业的核心和精髓是关怀照顾,美国学者Leininger(莱宁格尔)博士就认为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的本质就是关怀。它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要关注患者,关心患者,重视患者的个性,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尊重患者的隐私;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不仅是对我们职业形象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我们职业素质的要求。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人文修养,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仁、义、礼、智、信”,仁是第一位的,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人文关怀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文关怀在“90”后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实践方法,针对“90”后护士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素质、创造和谐氛围等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实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管理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人文关怀 “90”后护士 护理管理 应用

根据相关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有95.5%的护士希望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人性化的关爱,同时也期望在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规范要求的同时,能够将人文关怀也有所加强。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下,简单、粗糙的管理模式使护理管理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护理管理需求,近几年的医院新入职的“90”后护士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因此在对她们进行护理管理时更应当注重人文关怀。据此本文针对“90”后护士的特点关于实施人文关怀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实践方法,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更新管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注重单一的管理质量,主要的方式就是对护士及其工作工程实行监管,使护士成为被监管、被惩处的对象,忽略了人文主义关怀的重要性。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护理管理需求,近几年的医院新入职的“90”后护士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因此在对她们进行护理管理时更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应当从护士们的情感方面入手,为她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才艺学习、交流、展示的舞台,从而达到创新护理管理模式的目的。不断深化护理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对于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护理管理工作的思维理念。

二、提升管理素质

人人公平、平等是推进人文关怀的基础。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护理管理观念应当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管理双方的地位等级都应当是被视为平等的,双发一起共同参与护理管理这一工作过程,双方都具有参与规划、实施、评估的责任及义务,双方的根本性目标也应当是完全相同的。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尤其是以护士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员,若想管理好科室内的其他护士,仅仅依靠自身手中的权利是远远不足的,只有通过持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专业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够在各个被管理的护士心目中建立起威信,提高整体的凝聚力和团结性,使每一名被管理的基层护士都能够真正从内心里感到佩服,并服从相应的管理工作,纠正“90”后护士存在的缺点。

三、创造和谐氛围

由于目前护士岗位严重缺乏编制,而其日常工作内容又较为繁重和复杂,“90”后新入职护士往往由于年纪较小,没有工作经验,就会感到工作压力成倍增加,因而就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或是一个善意的目光,都能给护士巨大的心理慰藉与信心。普通的基层护士应当同管理人员之间是一种互帮互助,互相协助的合作关系,她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帮助患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恢复健康作出相应的贡献。营造出和谐的护理管理氛围,首先必须要使双方建立起足够的互相信任,尊重并理解对方,必要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进而通过营造出的和谐氛围,使护士对于病人也能够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加深护患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能够为医院建立其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发扬人文,关心护士

由于护士日常工作较为繁重和复杂,所需要面对的患者众多,难免会导致体力和精力应接不暇,护理错误时有发生,而此时“90”后护士往往由于年纪小,工作经验积累不足,往往在护理出现错误时会导致心理畏惧。对于此类情况管理工作者不能一味的简单苛责,而应当给予她们足够充分的人文关怀,加强同她们的沟通,实际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并解决她们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共同营造出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

对于护士护理管理而言,人文关怀首要是建立在对于护士的尊重基础之上,进而再在日常工作之中通过对于护士的关心和爱护,从情感的角度去激励护士工作的热情,发掘护士对于本职工作的潜在能力,从而使护士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工作价值,因而人文关怀在现代护理管理中是发展的核心也是必然趋势。通过对于管理实践方法创新,本文提出了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素质、创造和谐氛围等管理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加强人文关怀在“90”后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为相关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曾玲玲.人文关怀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8).

[2]杨青,邓懿文,韦凤媛等.谈谈零度宽容与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9, (6).

[3]袁文华.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意义及其具体体现[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5).

人文关怀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对于大学语文课程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一直在继续,本文就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程 人文关怀 教学模式

1 缺乏“人文关怀”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知识传授和讲解,忽视学生情感,教学缺乏活力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工具性”的教学观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标榜知识目标的至高地位,对于语文知识的记忆、解题的技巧极为重视。教师更多侧重于“课文”而忽视了“人”,教师把重点、难点及知识点作为自己的兴奋点,忽视了学生们的喜怒哀乐。授课老师在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时候往往采取劈章斩句的方法,其逻辑推演过程似庖丁解牛般,使得整个课堂生活的内容充斥着单调乏味的理性色彩,忽视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使得教师的个性遭受到了磨灭,造成了“教”非教师所愿,“学”非学生所想的尴尬境地,最终导致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1.2 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维被僵化,缺乏情感养成

受“工具性”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顺理成章地成了绝对的权威,所有语言上的问题均被视为技术性的问题,通过简单的灌输教学方法,即“你不懂,我教你”。无论是从时代背景到作者简介,还是从内容分析到写作特色,均由教师一手掌控,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气遭受到压制与扼杀,学生的思维大多存在着肤浅性、依赖性、无序性。受此影响,学生往往过于重视分数与歪曲知识的功用,没有意识到语文知识的精神价值以及感情、意志与高尚情趣的自我培养的重要性。

2 构建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2.1 语文学习与人的思想感悟相结合

通常来说,感悟式的语文教育模式是十分有助于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的,它是一种较为符合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就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感悟性教学是一种采用自觉文化主体来实施的方式,它具备强大生命活力,是一种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建构活动。感悟性教学的目的旨在教人体悟人生的真谛,追求人生的至高理想,使得生命精神获得充实,进一步把生物学上的个体生命演变为文化学上的,具有独立尊严的自由价值主体。经由感悟,对生命形成一个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对生命的执着,使得人生充满意义与精彩。而感悟式教学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把对人的生命内涵与意义的追求作为目标,历经积淀并巩固为学生主体的精神根基,这一价值取向直接促使人们思想的形成。

倘若教师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学工作,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展开对作者感情的分析,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而记忆文章的核心思想,然而这依然还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无法在学生的内心生出任何波澜与新意。只有经过了老师与同学的一起理解与感悟,再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与体验,才可以内化为师生自己的有生命情感的、可以丰富生命情感与意义的文化知识。

2.2 语文教学与人的发展相结合

高校语文教师不单单要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经过如此成长的学生才有可持续发展性。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改变高校语文单单重视教师分析、学生记忆的单一模式,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一方面,在研究性的思考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住作品的内涵特点,形成对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起到好的培养作用,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和研究这一好的习惯,最终使大学语文教育成为学生学校学习转入终身学习的起点,担当着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发展的桥梁,逐步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过渡至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口才将能得到出色的锻炼,思辨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在应用这一模式时,我们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讨论,达到方便学生间的交流,增加学生发言机会的目的。

2.3 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与生活相结合的模式,即实践型的教学模式,是指在适当的情况下,能够把学生的高校语文教学与他们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的文学社团,展开诸如诗文朗诵比赛,或者演讲辩论比赛等等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来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以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地乃至外地的文化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使他们由厌学逐渐转向乐学,而且能使得学生在缅怀古人,游览名山大川的过程中,将人类与生具有的文化精神、智慧力量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内化为他们自觉学习的动力,倍加珍视中国古代文化遗迹,更好地激发彼此心中的奇气、志气。与此同时,在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同时,使他们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萌生出热切关注和热爱之情。将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语文的学习更加具有生动活泼的生活色彩。

2.4 建立互动型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具有独特情感的个人、大学生不是一味的被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他们是能动的潜能器,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所以,我们应当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互动型师生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的目的是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引导或者设置情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得到更好的激发。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为探究某一问题,会出现师生进行对话。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彼此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通过自己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通过彼此心灵间的沟通、彼此不同意见的交流、或左或右的思想碰撞,促成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在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中,彼此的知识经验、学习态度观、逻辑思维、言语表达、团结合作等诸多方面得到检验,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3 结束语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学科,它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不断开展基于“人文关怀”角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是目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所要面对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推动大学语文新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艳军,季红艳.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 汪梁,鲁洪伟.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5).

[3] 刘晓梅.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对策[J].华章,2010(22).

人文关怀范文第4篇

摘要:在当前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管理体系的创新优化对于促进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可发挥重要作用,是加强辅导员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人文关怀对于绩效考评工作的内在价值,从人文关怀维度深入探究当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人文关怀;辅导员;绩效考评;管理

高校辅导员在学校中担当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性角色, 是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对辅导员工作成效开展合理评估,优化创新其考评体系,加大人文关怀力度是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有力推动辅导员个体素质完善、发展,从而促使辅导员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能量与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中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

1.融入人文关怀是增强高校辅导员考评工作实效的现实需要

人文关怀是指肯定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和重视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因此,在辅导员考评中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受考评辅导员的情感和内心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其内在需求,能增进高校辅导员对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角色模型认同,群体心理达到和谐、平衡状态,考评工作的实效性才能逐步呈现,才会顺利实现考评预期目标。

2.实施人文关怀是辅导员绩效考评方式创新的重要路径

人文关怀是一种充满爱和情感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是一种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的管理理念,有利于考评主客体双方协作状态的达成。2014年5月,刘延东副总理参加中国年度大学生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座谈会时强调,高校辅导员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广大青年师生值得信赖、大有可为、堪当重任。随着高校辅导员工作形势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工作绩效考评方式必然要相应做出调整与创新。在绩效考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运用人文关怀,能使其对考评工作的认识更加理性与客观,同时也使考评组织者更趋向于改进创新考评程序,从而进一步体现和维护被考评者权益。

3.加强人文关怀是科学考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有力保障

在考评的过程中强调人文关怀并形成具体要求加入考评机制中去,可以通过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体现了科学的行政精神。同时上级主管部门用人本思想指导和开展对高校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将直接影响和规范参加、配合考评的各级部门与人员的考评工作态度,有利于克服考评工作中的随意性,防止刻板效应,能有效控制考评偏差幅度,可形成考核与反馈的有效互动,确保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实绩得以准确衡量。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管理过程人文关怀因素的缺失

1. 绩效考评过程人文关怀价值“被边缘化”

目前在高校辅导员考评过程不少高校是以“唯任务论”的价值导向定位贯穿始终,而对于考核中发现的所涉及到辅导员带有普遍性的工作困难与问题常被忽视,考核结果回馈环节缺失,往往会使得辅导员群体感觉是生硬、被动地接受“上级检查式”的考核,工作强度与上级的关怀重视不对称,容易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前途希望渺茫等问题产生。

2.绩效考评指标设置功利性倾向较为明显

人性化考评是以人性为根本,尊重被考核人的个性特征,重视人的价值,以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考核模式。但是不少高校在对其实际工作考核中却显现出部分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如忽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管理事务之间时间占有比的冲突与矛盾,对辅导员工作考核对于业绩的追求过于宽泛与理想化,要求教育、管理、服务、开发、研究、指导样样齐备,又要求其作为教师、管理者、专家、学生朋友角色不可或缺,工作弹性较大,工作量难以有确切标准度量,管理效果难以量化考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难以有效结合。而在辅导员的考评内容与方式方法上,各高校普遍参照管理干部考评办法,即是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测评,这四项测评条件往往定性指标多,定量考评缺乏,同时因为主观评价居多会造成测评结果难以公正。运用高校管理干部考核的惯性思维易引起人本化考核范式的缺位,将导致辅导员校园实质工作角色的功能性失调。

3.绩效考评主体安排不够合理

当前不少高校在辅导员考评的主体安排中客观上存在与人文关怀理念相悖现象,主要表现为考核主体一般为学校人事部门,高校人事部门事务繁多,平时其与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队伍二者本身就存在着交流、关怀、沟通频率等方面问题,加之年终考评往往按照生硬设置的考核指标进行“盲考”,将促使考核过程中实质上的二者疏离环境的加速生成。而平常指导辅导员业务与工作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却并无发言权,在没有细致调查与平时熟悉了解的考核基础上,人事部门对于辅导员队伍的考评难免在精细化、层次感、个性化方面呈现明显缺陷。

三、基于人文关怀向度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管理路径创新

1.创建人本化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制度

“人本”是在组织活动中,按照人性的特点建立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是科学管理的核心。着力把考核制度的完善以“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核心。考评主体部门要把“人本”思想确立为绩效考评的基准性因素,确立考评制度“双赢”理念,注重辅导员对于公平的主观感受,激发其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潜能的发挥。让辅导员参与考评的互动过程,使辅导员与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学校组织管理的目标一致并在制度设计中得到应用。考评制度的建立在完成组织战略目标的同时,把辅导员工作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兼顾其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规划。如南京大学的辅导员考核,在具体制度设计中明确了其培养与发展方向,考核评优与补贴费用金额明细全部“纸面化”成为制度内容,人本化与激励效用明显。因此,应建立激励效能明显,紧密结合辅导员角色定位与角色行使,具有普遍约束力、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考评制度。

2.设置个性化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指标

评价指标要注重弹性设置,把常规指标和重点指标相结合,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统一,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对应。建立高校辅导员差异性指标体系,使考核评价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作内容相符合。注重考核高校辅导员潜在成绩与长期效应。辅导员考核既要看其的可见性强的“显绩”,同时要联系实际看辅导员工作的对于将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有着长远价值“潜绩”。 一方面,考评指标体系设计可参照结合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指标体系》,以及2014年4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同时,设计指标要紧密贴近其鲜明的实际工作特点,如是否能够精于网络媒介运用、参与等因素应纳入进考核体系,减少事务类的指标,突出工作创新驱动方面的考核,调整“显绩”与“潜绩”在考核指标中的所占比例,给其充分的空间与时间,支持、释放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创造的激情。

3.构建立体化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范式

360度反馈法(360-degree feedback)是一种绩效评价方法,结合360度反馈法创新和完善辅导员考评方式方法就是要从多个视角开展考核评价,从与辅导员发生工作关系的多方主体收集相关信息,信息源来自辅导员本人、上级、平级、下级以及服务对象——大学生,以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评估过程,再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辅导员,帮助其了解自身在哪些绩效维度上需要有所改进,以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其次,逐步加大信息化考核力度。可以结合互联网络来创新考评方式,通过网络调查、公示,民意测试等方面,并结合辅导员信息化工作量及其思想政治效益对辅导员进行考评。此外,应注重考核评价主体的“纳新”。 重视引进与辅导员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联系的外部评价主体,包括绩效评估专家和社会中立机构。同时,运用系统控制的方法,妥善处理好可能影响考核结果的多种因素条件。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参考文献:

[1]杜玉波.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2]杜广杰.化解矛盾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3]周慧莲.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

人文关怀范文第5篇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特殊,操作性强,所以平常的练习非常多。按一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反复地练习。当然,反复的练习也有些效果,并不是说没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操练式的学习把学生当做学习机器,以熟练操作为目的,但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因为在学习中缺乏人文关怀,有时枯燥无味的练习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反之,在信息技术中渗透人文关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充分地尊重其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给予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达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1 人文关怀可以体现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中

以往的计算机教室,强调的是对机器的保护,如防静电地板的铺设,线路的安排,就连空调的设置也是为了更好地为机器散热。实际上,计算机教室的布置,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考虑。除了通风除尘,教室的四周也可摆放些绿色植物,墙壁上也可适当贴些宣传画,尽量营造温馨舒适的教育环境。日常使用中,教师多注意机器的维护,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以免学生情绪出现波动。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体恤学生、关心学生,从一些小细节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爱。机房的空间一般都比较大,机器数比较多,夏天会很热。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总是提前把机房的空调打开,保证学生一进来就能感觉到阵阵凉意,给学生营造舒适的上课环境,也可以使学生能尽快安静下来,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2 备课中也应该注意人文关怀

以前通常认为,备课主要是根据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流程,备教师怎样有序地讲,很少关心学生的有效学习。就计算机教育来说,就是更多地把掌握技能放在首位,强调的是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以学生掌握操作命令为目标,结果把学生也当做机器来训练,缺少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高潮,怎样安排,知识能力的构建采用哪些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课普遍不受重视,因此,有时课堂纪律很难控制。特别是上机课,教师辛辛苦苦备一节课,但是因为课上的一些“小插曲”,课堂效率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在课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容易冲动,但由于大部分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所以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怀着一颗包容、善意的心对待学生,否则就会出现教师当众批评学生、学生顶撞教师的情况,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教师感觉没面子,进退两难。

3 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是心理因素差异的反映。因此,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要善于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同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最后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用“会”与“不会”评价学生的优劣,应该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只要学生在原有从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要给子肯定和鼓励。这样既能使大多数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中学)

人文关怀范文第6篇

一、图片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概述

(一)人文关怀理念提出

1.理念来源 人文关怀来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在西文中,人文精神(humanisn),通常译为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认为人本身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它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是人文精神的发生期;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复兴发展期;17世纪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成熟期。2.理念提出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3.理念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文关怀”逐渐进入大众传播的视野,在传播过程中,报纸将人文关怀的视角主要放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倡导社会公平与公正,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

(二)新闻报道尤其重视人文关怀

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 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但是,客观事实本身不是新闻,被报道出来的新闻是在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

在现代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实质,应当“通过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主要表现为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新闻传播活动说到底反映的是人的存在,传递的是人的价值观,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

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因此,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对新闻进行报道,而是包含人的价值观的引导、判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聚焦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用真实的新闻报道体现新闻报道独有的人文关怀。

(三)图片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1. 图片新闻报道中的图片补充了记者的文字报道。2013年2月16日,《钱江晚报》报道了一个车祸新闻,只因挡住车库门宝马“x5”怒撞宝马“525”。挡住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不同的方式,挡住的程度也不同,单纯的文字语言有时很难清楚的表达这个程度,报道中的照片能够让读者更直观的看到“x5”是如何挡住“525”,挡住的程度又如何,从而使读者阅读文字时有更好的理解。所有的文字描述尽在这张图片之中。因此现场的照片就是作为重要的新闻事实来补充记者的文字说明的。

2.图片新闻报道的图片为记者提供了文字报道的解释和说明。2013年1月15日,在全国雾霾围城,《钱江晚报》报道了杭州的雾霾情况,并把几张图片作比较,方便读者理解。单纯的文字所杭州的雾霾情况如何如何,读者会想这样的情况是差,还是很差呢?很多老百姓可能连什么是pm值是什么都不知道对文字报道多的一系列数据更是难以明确的理解。报道中的图片则不同,读者最直观、最真实的看到文中的数据对应的雾霾情况。即便不认识pm值,也能看懂文章的意思。所以此时的新闻图片就是做解释说明作用的。

3.图片新闻报道兼顾了上面两种情况。《钱江晚报》2013年5月26 日对王盛杰同学智能化喷灌系统这项发明进行了报道,此时他的发明成果的图片新闻报道就是兼顾补充记者文字报道和解释说明的作用。智能化喷管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

4.恰当的图片可以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增加新闻的力度,并吸引、扩大读者群, 图片能够使版面在各类繁多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增强了形象新闻的意识和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5.图片有实证作用,从侧面印证新闻的可信度。图片证明了历史和远方的事物的确凿性。语言文字往往在很多时候其实证作用不如图片。狗仔队爆料明星绯闻时,往往举着“有图为证”的牌子,以此来强化其爆料的可信度。为了一张图片,他们能无限期的蹲点守候,爬高楼、上大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如果没有照片,就会空口无凭,说的再多都显得苍白;如果有照片,哪怕是一张,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照片再真实、清晰,那他们可能都懒得打标题,直接爆图片算了。

(四)图片新闻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的意义

1.是现代人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不仅要追求物质生活的满

足,也要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精神境界的升华要求我们丰富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此才能让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无处不在,我们在接收到外界信息同时,就会作出价值判断,如看到老年人过马路,有的人选择去扶他们过马路,有的人则不回去。这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图片新闻报道作为受众直接接收到的信息来源,受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就会对报道的内容作出价值判断。因此图片新闻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引导个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2.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宗旨就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现代化建设。图片新闻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性,对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实现和塑造媒介良好形象提高竞争力都很有好处

3.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新闻媒体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于社会发展,尤其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图片新闻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有利于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进步价值观的确立,疏导社会矛盾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二、图片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的体现

(一)图片选择以人为本

在图片新闻报道中,新闻图片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图片新闻报道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在图片本身的选择上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新闻媒体选取图片时要撇开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属性,把人本身作为出发点,也就是从人的自然人属性出发,关注他们,把人当人看待。关注他们作为生命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生体验,从而让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深刻体验人生,感受生命。

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在这灾难性事件发生后,《钱江晚报》开设了直击雅安专栏,在第二天,《钱江晚报》的直击雅安专栏上传了组图,这些照片展现了雅安灾后新的一天,八岁的郑洁正在雅安实验小学操场上做作业,帐篷里的姐妹俩乐观面对;凌晨余震不断,睡觉的人全跑到楼下。这些呈现给众人的照片,不仅让人看到一个真实事件本身,还对事件中的处于极度绝望状态下的人们给予人文主义关怀。作为直接受灾难伤害的灾民,他们在灾难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钱江晚报》对他们的状况予以极大关注,同时在报道中没有把图片的选取重点都放在领导人活动、抗灾救灾、善后处理、庆功表彰等方面,《钱江晚报》把受难者及其家属放在心上,在受难者及其家属中把老人、妇女、小孩放在灾难报道关注的首位,对他们予以特殊、特别的关心。

《钱江晚报》的图片选取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视角出发,充满感情的关注被报道者的遭遇和命运,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让健在的人们体会到人性的温暖,人的崇高与尊严,唤醒人类的良知与道德。

(二)图片内容反应民生,贴近百姓生活

图片新闻报道从平民视角出发,反应民生,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倾听群众呼声,反应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作为报道的依据。努力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与情感变迁,淡化灌输,淡化说教,在平民化的亲切与平视中实现启发、引导、教育整合功能,开始真正“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因而在新闻报道选取的图片内容上,作为新闻媒体,站在最广大观众的立场上,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去关心“绝大多数观众所需要或感兴趣的问题”,老百姓如何关注社会环境,改善生存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又如何去追求新的生活目标,实现人生理想,完成自我超越,就成了我们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面向21世纪的城市综合性主流的报纸——《钱江晚报》,它始终坚持以“心向读者,情系万家”为宗旨,面向城镇,面向百姓,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钱江晚报》很多版块的图片内容都是走平民化风格,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自己的事。如:《钱江晚报》中的“杭州新闻”地方版,关注民生、倡导文明、针砭时弊,营造社会舆论的关注点,创造社会舆论的注意力,报纸的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深受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老杭州”的喜爱。在“杭州新闻”版面上,讲述了一个个平凡人员的故事,贴近生活,并且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强调图片的传播功能,使人爱读、易读,以吸引读者,是广大市民所喜闻乐见的。

(三)图文结合,便于读者了解事实真相

知识可视化理论告诉我们,人类80%以上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得。曾经也有学者研究证明,读者阅读报纸时最先看到的是图片,其次是文章。虽然图片具有易读性,但是某些信息通过图片还是无法进行传达的,为图片添加文字说明,可以使新闻传播的信息更加详尽,清楚。因而在图片新闻报道中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把一些现实生活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复杂内容,通过“图像语言”的表述,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再结合文字交代图片难以呈现的新闻要素和背景,真实感强,可信度高,便于读者了解事实真相。

2014年2月17日,《钱江晚报》a0006版:浙江新闻.城市 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共三幅图,标题两个字《真爱》,不顾家人激烈反对,她执意嫁给病危的他,这场婚礼格外庄严圣洁。昨天上午,在兰溪,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图一,身穿白色婚纱的新娘推着坐着轮椅的新郎缓缓入场 图二,新郎用满是针眼的手

为新娘戴上戒指 图三,新娘面带微笑深情地看着新郎 其中图二下面配了徐志摩的诗: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新娘与身患白血病的新郎冲破重重阻碍,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则新闻中拍摄的三张照片分别放在标题的右边,文章的左边,文章的下面。其中,新娘面带微笑深情看着新郎这张照片上面写着一行字“祝福你们”,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让读者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两人的爱情,尤其是标题的两个字《真爱》,更加凸显了主题。这三张照片都是在报纸一版用大幅图片显示,冲击力大,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眼球,无言却有声,所要传递的信息通过图片表达的淋漓尽致。看着这些图片与文字报道,我们会在落泪的同时也倍感欣慰,人们在困难降临的时候,学会坚强,勇敢面对,始终相信爱。

三、图片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媒体泛娱乐化时代,新闻媒体报道“看客式”冷漠现象日趋严重。新闻媒体报道中的“看客式”的冷漠则主要指记者或编辑在进行采访和新闻报道活动中,违背社会良知和人性的基本原则、或将人类灾难和当事人的痛苦用于商业目的、或为了商业目的恶炒名人隐私、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等新闻报道行为。上述行为及其冷漠化报道方式,不仅是对新闻事件当事人及其家人的二次伤害,同样是对人性恶的张扬、是对社会普世价值观的扭曲,更是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集中体现。

时光如水,汶川地震过去已经四年,但至今我一想到,心里仍难受不已,当年的地震给全国人民,尤其是汶川受灾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众多媒体都对汶川地震进行了报道,但是报道的内容却是良莠不齐,甚至是令人憎恶发指。时光倒退到2008年5月19日,这天是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当天重庆《旅游新报》出版了第60期的《旅游新报》,在b28版以“废墟重生”为题,配上了大把的图片。几个穿着低胸短袖和齐b短裤,着装裸露的“美女”涂上假的鲜血,在一片假废墟上摆出各种poss拍写真。报纸一出,顿时引发了广大群众不满和声讨,后《旅游新报》因报道严重违反宣传纪律,违背社会公德,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被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停刊,同时其主管单位的相关责任人也被严肃

(一)“看客式”的冷漠

处理。

汶川受灾,举国哀悼,全国上下心情一片沉痛,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却仍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旅游新报》利用民族的灾难和受灾人民甚至全国人民的痛苦为旅游炒作。这不仅是对灾区人民的再次伤害,更是新闻职业道德严重缺失的体现,甘做一个冷漠的“看客”。

(二) 图片内容庸俗化、低俗化

传媒低俗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伦理责任、片面迎合受众低级情趣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不良倾向。近一段时间,低俗之风在一些报刊、图书中呈抬头之势,媒体在追求 “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忘记了自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一些地方的图片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不足,负面报道过多。一些图片新闻报道把平民视角贴近性、亲切感与肤浅、泛化、微不足道甚至粗制滥造等同起来。有些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充斥大块的报纸版面,一些零碎的生活照片被搬上了版面。一些记者为吸引观众眼球,对暴力、色情事件趋之若鹜,热衷报道扫黄打非、凶杀火并、婚外情、同性恋等题材,并且把这些拍摄的低俗不堪的照片搬上报纸的娱乐版块。这种“庸俗化”现象只会把报纸引向平庸、肤浅甚至低俗。

时至今日,大家应该对“犀利哥”还有些许印象。2010年,网友将一张怕的街边乞丐上传网络,顿时引起众多网友关注,网友称呼其“犀利哥”,并发表各种观点和评论。“犀利哥”走红网络后,多家报纸也对“犀利哥”相继进行篇幅报道。

2010年3月2日,《钱江晚报》n0008版:宁波城市网事版面登载了名为:救助站热寻“犀利哥”的新闻。文章内容大体意思是说宁波市政府关注“犀牛哥”,希望寻到,如果有需要为其提供帮助。内容暂且不谈,先看看报道中登载了三张图片。当时看到这三张图片,我就笑了,既是因为图片好笑,也是因为不知道小编想表达什么。第一张“网友ps过的犀利哥,极有明星气质”,脸还是“犀利哥”的脸,一样的发型一样的烟,但是身体却变成了西装革履,看到图片我应该觉得觉得领带确实不错?第二张“日本网友称,犀利哥酷似日本当红男星水岛宏”,这是包含“犀利哥”与水岛宏二人的组图,小编很“体贴”,读者不需要网上搜水岛君了,不知小编是不是想推荐“犀利哥”进娱乐圈?第三张“犀利哥一身行头网上卖到6666元”,图片是从淘宝网截图下来的,“犀利哥”与服装模特的对比强烈,一人蓬头垢面、衣服破烂,另一人高大帅气、光彩照人。小编最近做副业开淘宝店,这是在给自己打广告吗?

新闻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媒体应当通过真实的新闻反应百姓生活、社会现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给读者的应当是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正能量。《钱江晚报》作为主流媒体之一,应当有自己的风格和魅力,传递给读者的应当是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说到乞丐,人们首先的感受是怜悯、同情,乞丐希望得到社会、政府的帮助。反观《钱江晚报》的这篇图片报道,我看到的第一感觉是搞笑,第二感觉还是搞笑。“犀利哥”,一个乞丐,我看到新闻报道后竟然没有对他产生怜悯和同情。题为救助,实则娱乐,《钱江晚报》的魅力何在,传递的正能量何在?为何如此的“看客式”冷漠?

《钱江晚报》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梳理出了有价值的信息,给民众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钱江晚报》总编辑李丹曾说,“报纸一定要传播自己的价值观”,“现代报纸最重要的是引领人的思想而非刺激人的感官”。《钱江晚报》的灵魂就是“大众情怀”。大众情怀又可解析为大学、大道、大爱、大雅。大学,就是要让报纸成为民众自我发现、自主教育的课堂;大道,是要让《钱江晚报》成为传播真理、传播正确价值观,弘扬人类美好品德的时代号角;大爱,就是把《钱江晚报》打造成一座读者信赖的精神家园,传播人间真情真爱,为社会各阶层读者提供心灵抚慰;大雅,把《钱江晚报》打造成一个魅力恒久的文化品牌,拒绝八卦、恶俗、低俗、庸俗。

(三) 图片内容涉及当事人隐私 隐私是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的隐私权意识不断提高,然而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手段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公民隐私所受的侵害威胁也越来越多。这其中,由于对公民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没有正确和充分的认识,一些新闻媒体往往在不经意间成为侵犯隐私的主体。

图片新闻报道中侵犯隐私权主要有一下几个要件:1.在图片新闻报道中揭露了他人的隐私。如在新闻报道中偷拍他人照片,以此作为吸引受众眼球的噱头。

2.报道了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如片面追求新闻效应、以期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偷拍明星私生活照片。3.新闻媒体有主观过错。即图片新闻报道中的记者,编辑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错。如某些报纸对弱势群体求助事件进行报道时,作者会用不忍目睹的图片来体现弱势群体的“弱”,忽视了是否已经侵害到他人的隐私权。

在图片新闻报道中,《钱江晚报》很注重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 充分尊重他人权利,切实加强自我约束。坚持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当报道的重点是当事人不宜公开的隐私时,《钱江晚报》宁可舍弃这种题材,通过其他

途径尽可能清晰传达新闻信息,保护当事人隐私。在采访活动中,当触及到被采访对象的一些私人生活照片,征求被采访者同意才能公开。就在今天2014年4月8日杭州市杭海路一位母亲就地蹲下抱着宝宝便便,母子被货车撞倒。9号,《钱江晚报》在h0007版:杭州城事热线进行了报道时,为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以漫画代替照片的形式进行报道。

(四)灾难性图片新闻报道缺乏人性关爱

灾难性事件,简单地说就是灾难性的,如火灾,水灾,地震等天灾人祸的事件。对这一类事件的拍摄的图片的新闻报道就称为灾难性图片新闻报道。而灾难性事件作为客观事件的一类,理应按照事件报道的方式来进行报道。人们更想了解灾难事件中的具体情况,包括真实的死亡人数,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这是灾难性事件应该传达给我们的。但同时,灾难性事件作为特殊事件,会对人们的情绪和心态产生消极的影响,造成一定的社会动荡。为此,灾难性新闻报道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更应该突出人文关怀。把灾难性报道的重点放在救灾上而非灾难本身,要凸显出社会利益,从受众的根本利益角度出发,从受众的承受能力出发,从大的社会范围着手,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人性关爱。

《钱江晚报》在2013年4月24日报道这样一则新闻,在雅安芦山地震中,有位102岁的空巢老人罗财发,地震来了,老人扒砖自救,直到20日傍晚才被救援人员发现,被辗转送入位于成都的华西医院。百岁高龄,竟能上演扒砖自救传奇,令人唏嘘!然而,这位在震中能扒砖自救的老人,在震后却挡不住媒体攻势——罗财发老人在22日被诸多各路媒体采访了一天,23日上午,又有媒体前去“挖掘”他的感人故事,老人却不让采访不让拍照,见到相机和摄像机就躲,“本来多和蔼的一个老人,现在终于彻底毛了。”在类似的报道中中记者不顾受难者的心灵创伤和二次惊吓,乐于报道一些展现个体痛苦、揭示灾难伤痕的信息,甚至不惜借受难者痛彻心扉的灾难来煽情,制造满屏感动、漫天泪水,以追求眼球效应,丢失了新闻的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

四.图片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一)对受众本位意识的曲解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意识作为一种传者意识,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头脑中有关受众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是传者围着心目中的“隐含的受众”的需求而进行传播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传者从受众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新闻改革以来,受众逐渐被看做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不断突出,彰显,由此派生出的受众本位意识也在新闻从行业者中建立。受众本位意识的凸显,的确加快了我国传媒业的发

展速度,对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受众本位意识在传播实践中被提到无限的高度而发生膨胀后,就会破坏整个传播过程的平衡协调,产生影响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负面效应。

《钱江晚报》在2014年2月13日登载了一篇标题为现在这个版本,雷点太多无力吐糟的文章。这篇文章重点吐糟正在热播的《封神英雄榜》。虽然这个版本的电视剧收视率一直维持在前两名,但是观众的吐糟之声却不绝于耳。文章中说:造型差——商纣王又黑又粗的眼线,绝对提神醒脑。一众妖孽则色彩斑斓,像刚从东莞逃回来,或者是准备去cosplay现场的。为什么把演员比喻成刚从东莞逃回来呢?若是在两三个月前,读者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现在读者肯定不会再有这样的疑问,因为最近东莞扫黄的事情回答了读者。东莞扫黄的事情在报纸、电视、互联网上一直是热点,频频出现,几乎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把演员比作从东莞逃回来的人,其实就是那演员比作这些组织卖淫或者卖淫的人。演员是一个职业,和记者是平等的职业,此篇文章记者却把演员比作这些人,是不是很不合适呢?你去买菜,有好的菜,有的菜却坏了,你会抱怨两句,这很正常。电视剧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同买菜一样,抱怨吐糟不可避免。观众网友可以发表文字话语来吐糟,文字话语更难听的也有。但是作为记者,是不是也应该和普通观众一样可以随意的在报纸上发表如此糟践人的话而不顾社会影响呢?再者,组织卖淫的人和卖淫的人纵然是不道德也是违法的,但是是不是可以作为报纸这样的公共媒体随意调侃的对象呢?在文章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姜子牙修炼的法术居然是千手观音阵,编剧这是春晚看多了吧”,在报纸上公然用春晚这样具有重要意义的神圣的晚会的节目,而且“千手观音”这个节目还是精彩节目之一来调侃,这个本位意识实在是过头了。

(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表现在冷漠,自私,习惯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不会去思考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表现在:1.媒体的社会责任未能得以充分体现特别表现,在当一个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媒体对该事件没有进行报道,或没有在受众迫切需要了解事件真相的时刻予以报道。例如:禽流感h7n9案例发生时,有的地方隐瞒病患人数,且报道多为正面报道,忽视弱者。2.媒体的社会责任存在着异化现象,或成为媒体谋取私利的借口和幌子。现在社会上有一些新闻媒体把赢利作为重要目标,甚至于第一目标;为了争取广告客户,采取一些不妥当的做

法以提高收视率、收听率,甚至不惜靠一些低俗的“噱头”,迎合一些观众、听众,淡化甚至忘记了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节目娱乐化,娱乐节目低俗化,偏离了寓教于乐的原则。更有甚者,有些媒体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

《钱江晚报》总编辑李丹说,“作为新闻工作者,不应为了追求新闻的所谓卖点而撕裂族群,去炒作一些反映医患对立、师生对立、城乡对立和警民对立的稿子。”《钱江晚报》从来不会刻意去追求新闻卖点,它的的话题素材大多来自于社会生活,始终站在百姓立场上,针对性极强,敢于批评,揭露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三)商业利益的驱使 在市场化运作的体制下,新闻媒介产生的是精神产品,按照市场经济原理,要想赢得胜利,产品就必须价廉物美,精神产品在竞争中就有可能向通俗化方向发展,从而降低了媒介的品位;另外,广告对新闻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发行量已成为媒介调整版面的指挥棒。所以,在生存竞争以及广告收入的挤压下,新闻媒体的社会效益空间受到经济效益的挤压,图片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市场化过程中造成的。

曾经有一则新闻特别醒目,标题为《湖南常德政协委员成功自杀,曾称与两千女人上床》,报道说,湖南常德最有名的千万富翁、常德市政协第

一、

二、三届政协委员巢中立穿戴整齐直挺挺地吊死在楼梯上。武陵区公安分局鉴定结果显示,巢中立系自杀身亡。

时下,包装一词是最流行最时髦,食品包装、歌星包装,影星包装,甚至于新闻也流行包装。这不,当媒体处于新闻淡季,所报道的新闻没人关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社会反响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借一个新闻事件点,或者借一个大多数读者都关注的话题,让媒体取得有较高的社会关注,从而赢得广大读者群,这样一来,媒体效益和发行量就会“猛涨”,从而达到“双赢”目的。但是新闻必须客观公正报道事实,不能对新闻事件经过无限制地“加温”、“煽情”,人为放大新闻的影响力,这样的新闻,还有多少真实可言?还能够做到客观、公正、权威吗?“与两千女人上床”的确能吸读者眼球,但其中最重要的新闻导向作用已变成了“误导”读者。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2011年5月15日,新浪微博一名名叫进口野生海参的博主,发表了名为“钱江晚报居然刊登虚假广告:大显手机399跟苹果手机一样”的微博。博主称自己轻信《钱江晚报》,买了《钱江晚报》中广告的大显手机,结果手机基本用不了,找《钱江晚报》投诉,最后不了了之。

新闻媒体虚假广告的案件属于自诉案件,而作为受害者的群众在面对侵害人

新闻媒体的时候,往往处于劣势,往往都是不了了之,报道虚假广告的新闻媒体被惩处的例子少之又少。另外,为产品代言做虚假广告的代言人,在法律上其权力和责任还不是具体明确,导致在承担责任的时候往往是代言虚假产品却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的责任只是皮毛之重。这些代言人也因此有恃无恐。而作为民众的我们对于新闻媒体的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作为拥有监督权力的工商部门,应积极主动行驶监督权,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明确新闻媒体报道的权力和责任,尤其强调的应该是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体系,形成民众监督、政府监督、同行业监督等多种监督渠道相统一的监督机制体系。

(五)图片新闻编辑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图片新闻编辑是指:1.报刊或宣传机构的图片新闻编辑工作,包括组织图片报道,编发处理图片,组织培训摄影通讯员,开辟稿源,搜集与管理图片资料等。2.从事图片新闻编辑的人员,以图片稿件为工作对象,对图片进行挑选,剪裁,修改文字说明,编排版面,撰写言论等。图片编辑应有较高的政治水平与群众观点;丰富的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较高的视觉艺术知识修养,擅长于图片鉴赏;较好的写作能力,文思敏捷,文笔流畅;具有摄影采访知识和暗房制作常识;有组织摄影报道的能力。

作为图片新闻编辑应当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素养,这就必然要求图片编辑不仅要具有专业素养,还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编辑图片时要集中体现人文关怀。但是近年来一些图片新闻编辑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侵袭影响,不注意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从而背离了应有的职业道德。以上文重庆《旅游新报》为例,在做与灾难时间有关的报道时,图片编辑应当更严肃、更体谅受灾群众的感受,从而产生社会正能量。而《旅游新报》的图片编辑在报道时显然没有考虑受众的感受和报道将会产生的恶劣影响,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最后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伤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这些图片新闻编辑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不仅损害了整个图片新闻编辑群体的形象,影响了媒体的声誉,更是给新闻事业抹黑,进而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五、针对人文关怀缺失应采取的对策

(一)注重受众本位与舆论引导的统一

美国总统杰弗逊有一句名言:“宁可没有政府,也不能没有报纸。”舆论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而新闻舆论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完全不顾受众的实际需求,宣扬的东西太飘渺,受众可望不可及,也不具有可行性。要么一味媚俗,格调太低,新闻报道内容不符合社会主流。因此,在图片新闻报道中,在尊重受众合理

的心理需求的同时还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注重受众本位与舆论引导的统 “情人节,别成了情人劫”是2014年2月16日《钱江晚报》的一则新闻标题,看着图片读者文字,你可以慢慢了解图片的内容以及新闻所要讲述的事情——第一个事情,情侣之间争吵,让女方无辜的哥哥肚子上吃了一刀,第二个事情,男子求爱不成被女子关在房间里。本则新闻的作者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则故事,语言平实易懂,能够吸引读者认真阅读,迎合了读者阅读兴趣。文章最后说道“如果爱情有词典,那么前面可能都写满了诸如浪漫、美丽之类的词汇,但它的最后一页肯定还写着——冲动是魔鬼”。所以本则新闻不仅表现了新闻工作者具有强烈的本位意识,还注重新闻报道对读者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读者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图片文字都应以平等的视角关注民生

图片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的缺失根源是传播者人文精神的缺失,抵制人文关怀的缺失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图片和文字都应以平等的视角关注民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钱江晚报》2013年7月18日报道了一起导游要挟游客参加自费项目消费的事件。据报道称泰国导游劝说游客参加自费项目消费未果后,以不参加自费项目就不给房卡相要挟,迫使游客缴纳费用参加自费项目。旅行社承认错误,并表示愿意赔偿游客损失,当地旅游管理所也高度关注此事并会做相应的处理。 消费者本身属于弱势群体,虽然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是消费者的权益不仅仅要依靠法律来维护,更需要新闻媒体利用公共舆论监督来进行维护。《钱江晚报》这篇报道充分考虑了消费者弱势群体的特征,对此事件进行详细的报道,对旅行社、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是以平等的视角看待消费者,注重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三)提高图片编辑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图片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能够使他们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勇于奉献的职业品德。而图片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把关”工作。为了确保新闻宣传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正确,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提高图片新闻编辑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1.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一名合格的图片新闻编辑人员,都应热爱编辑出版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一。

感,全身心投入工作2.坚持原则,以质量决定稿件取舍。图片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职能是鉴审和选择,以何种思想和标准鉴审稿件,选择稿件,这是一个图片新闻编辑人员能否坚持原则、公正办事的集中体现。3是要坚持社会效益原则,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之时,必须做到以经济效益坚决服从社会效益。要坚决抵制和摒弃不讲社会效益、惟利是图、不择手段赚钱的思想和行为。4.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图片新闻编辑工作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传播先进的文化。5.尊重作者,真诚待人。图片新闻编辑在同作者的交往中,必须充分尊重作者及其作品。

6.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图片新闻编辑人员要尊重和信任对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开展正常的业务竞争,避免不正当的竞争。

(四)图片内容注重人文关怀与受众知情权、隐私权之间的平衡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有让广大读者公众了解事实真相,满足读者知情权的义务,也有尊重和保护新闻当事人隐私权的义务,这既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法律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人权利,切实加强自我约束。

侵犯公民隐私权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出于新闻猎奇,片面追求社会轰动效应;二是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无意中触及他人隐私。自觉地暴露公民隐私称为揭露隐私,其程度较重;不自觉地暴露公民隐私称为涉及隐私,其程度较轻;暴露隐私越具体,造成的侵害就越严重。被侵害人受到的侵害,并不因侵害人的无意而有所减轻,所以新闻记者和媒体在触及他人隐私时,一定要慎之又慎,防止有意无意触犯公民的隐私权。

如今,大众传媒竞争激烈,为了取得独家报道,新闻记者在获取新闻时,往往不得不经由各种不同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了解新闻采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侵害隐私权的各种情形,以保证自己的采访活动符合法律规定。

我们要坚持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将主客观分开,避免“媒体审判”。真实性的内涵包括“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在实践中,则要强调“细节真实、具体真实、总体真实”相协调。一项针对新闻侵权成因的调查显示,由于新闻“真实”问题导致的新闻侵权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其实,真实并不等于披露无遗,把握总体真实、原则性真实,是我们的重点,人物具体身份、面貌、名称等细节虽然也重要,但是当它们构成不宜公开的隐私时,我们还是应当舍弃,毕竟法律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如果因为隐私细节不能公开,妨碍到报道的传播价值,有可能对报道整体造成损害,那么我们宁可舍弃这种题材,因为尽可能清晰传达新闻信息和保护当事人隐私一样,也是我们的责任。另外,我们也要

注意将报道过程与评论分开,避免针对当事人隐私的“媒体审判”。

上一篇:语文语法范文下一篇: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