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论文范文

2023-09-17

人文精神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医学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医学人文精神是行医者的灵魂,缺乏人文精神的行医者与医学仪器相差无几。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人文精神在许多大学教育中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社会功利思想越来越严重。文章结合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缺乏的现象探讨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教育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S.E.Luria指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文学,需要人文滋养。”由此可见,人文精神对于医学而言不可或缺。大学是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医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并乐于去自觉地逐步培育、逐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大学教育也应当把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升至与医学专业性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学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把医学人文精神更深入地渗透到医学生的意识当中。医学技术迅速发展,却伴随着医患矛盾升级,医学生价值观缺失,医学意义饱受争议等问题日渐增多。很显然,这些问题都与当今医学人文精神的普遍匮乏相关。医学人文精神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一、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1.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得以攻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患矛盾进一步升级。医患冲突已屡见不鲜,有的医患矛盾甚至演化为刑事案件。2013年3月23日,患者李梦南因误解医生的治疗方案,持刀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行凶,致使一名实习医生死亡,一名医生重伤。对于此类案件从医者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于患者的无理取闹,而免于反思自己的责任所在。医生在医患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好的行医者应当看到这件事是在医患矛盾加剧的社会条件下发生的。一个医生医术再高明,只要他对患者态度冷漠,给他们以低人一等的感觉,那么即使他医治好患者,患者心理可能会对此不以为然,甚至仇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大医患矛盾。因此,医学人文精神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帮助医学生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也能让医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从心底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对患者施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这样,患者才会感受到医生对消除病痛的期望,进而对医生充满信任和感恩,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医患矛盾随之化解。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能让医学生理智和深远地看待医患矛盾,真诚地为患者服务,长期遵循“所谓医者,仁字当先”的原则,让患者对医疗事业给予充分的信任,对不可避免的医疗事故能给予谅解,医患矛盾得以改善。

2.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对医学生本身也是一种动力,能够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对医学生本身也有很大的益处。学习人文精神不仅使医学生摆脱单调且枯燥的学习状态,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主动接受到更多有效的医学知识,还能让医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医学生“操作”的直接对象是人,因而决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对待医学应该严肃又严谨。通过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让医学生意识到,人人生而平等,对所有人的生命都必须认真对待。在治病救人时,要抱着是在拯救自己的态度,真正将治病救人作为行医者神圣的使命和职责。由此,医学人文精神一方面可以激励医学生长期地坚定地学好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医学生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心胸,能够随时以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重,对于蝇头小利,该放手时就放手,坦坦荡荡,纯粹地完成行医者的本质工作;同时医学人文精神还能体现医学的真正目的——除人类之病痛,铸健康之完美。医学人文精神,能让医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服务的心态对待患者,取得患者发自内心的好评,这是医学人文精神赋予医学生的正确的态度,不是医学专业知识能够替代的。

3.医学人文精神对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医患关系这条鸿沟,追根溯源,应当归咎于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很多医生没有真正地关心病人,只知道什么样的病应该以什么样的手段和药物来治疗,出了医疗事故,一味地逃避责任。这样的医生,无异于自私自利的小人。患者不会认为这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只是被迫地接受治疗。这种情况下,医生有差错,患者就不单单会埋怨,还会追究医生的责任,事情势必会向着恶劣的方向发展。如果医患矛盾不能得到缓解,甚至进一步加剧,那么医疗事业势必会长期处于饱受争议的状态,医学的发展可能因此停滞不前。解决医患矛盾最本质的方法,就是提升医生的整体素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对素质的提升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各大医学院校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医生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医患矛盾才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医学的发展才能更加顺畅。

二、提高医学人文培育的有效措施

1.增强人文精神的理论教育。大学教师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起着引导的作用。部分大学教师觉得人文精神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引导,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医学生的人格类似于风筝,没有线的牵引,它的方向不可预知,这根线,正是大学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该对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负责,教师的言行对医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教师首先要自身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政治课兼职教师就能灌输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因此,需要大学严格地选拔医学人文精神的授课教师,既要求教师有临床实践的经验,又需要教师对医学人文精神有深入的理解。在授课时,大学教师不应当把这门课当作简单的教学任务,而是设法把人文思想渗透到每个医学生的意识当中。同时,要让医学生对这门抽象的学科产生兴趣,教学模式应当有所突破,比如不再仅是单纯的理论讲解,还要求有活跃的课堂氛围。大学教师可以结合实例提出一些新颖的话题,鼓励医学生的积极发言或探讨,达到医学生互相学习、深入理解的目的。

2.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果仅仅是课堂教学,医学人文精神仅仅会停留在认知层面上。只有把医学人文精神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使它在学生的意识中发育、成长、稳固。实践活动,既要考虑到在校时的课余活动,也要考虑到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关于课余活动,琴棋书画样样皆可,只要内容积极向上,各种形式的活动都值得提倡。真实地接触这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医学生劳逸结合有效学习,还能让医学生体会人文思想,热爱人文艺术,进一步地对医学理解、思考和创新。学校也可以经常组织义诊活动或见习活动,尽量让每个医学生都能参与,让医学生更进一步地接触医学,学习带领老师与患者沟通的方法,体会感人的细节,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情感等,为今后处理好医患关系打下基础。在假期,老师可以带领志愿者参与“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跟随教师做实地调研,了解患者的家庭生活,体会他们生活的不易,培育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这些实践活动,都会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3.完善学生评教和对学生人文精神考核的体系。检验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成功与否,需要完善学生评教和对学生人文精神考核的体系。教师方面,应该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教师不仅需要接受上级的突击检查,还应该要求多听高级医师的讲座,发表自己对医疗事件的看法。教师除了接受上级领导的考核外,还应当接受学生的考核。考核方式不单单是调查问卷,还应当有对学生的随机取样的口头评价。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核。对于学生,应当有医学人文精神方面的考核。理论上的知识考核必不可少,课余活动的综合表现也应当纳入其考核的范围。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考核通过了,医学人文教育才算得上成功。

解放军总医院的孟庆教授说到:“卓越医师有别于优秀者,除了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大家风度。这提示临床医师的培养需要加强综合素质方面的训练,如艺术修养、渊博学识、哲学思维和心理素质等。”他强调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关系到医患矛盾的改善、医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和医学未来的发展。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本文从教学方面、实践活动方面和评价体系方面提出了提高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措施。希望各高校能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同时可参考本文提出的方法来有效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我们希望未来的医生具备深厚的医学人文精神,还原医学应有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孙宏亮,姜兰姝,宫福清,高坤.青年医生培养中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及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06)

[2] 唐耀华,蒋晓俊.培养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J].南方医学教育,2010(04)

[3] 夏雨晴.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11)

[4] 唐齐佑.浅谈如何培育医学人文精神[J].亚太教育,2015(08)

[5] 刘阳晨,洪静波.探析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回归[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05)

[6] 文秋林.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04)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作者简介:姜艳(1981—),女,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陈琴(1996—),女,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2015级1班学生。]

(责编:若佳)

人文精神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电视英语节目对于英语语言和西方文普及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电视英语节目在西方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我国电视英语节目的类型出发,对电视英语节目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跨文化视角下我国电视英语节目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电视节目;英语文化

【作者简介】王樱烨(2000-),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视英语节目是我国民众了解国外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很多电视台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加强了对电视英语节目的开发,越来越多的英语类节目开始出现在民众视野中,如英语新闻、英语访谈节目、英语比赛等。英语节目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电视媒体要让英语节目发挥良好的传播效果,则要让受众能够从认知上接受各种英语节目,其次电视内容要符合观众的情感认知。在实践过程中,电视制片人要加强英语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应用,在节目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观众能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更好的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才能提高电视英语节目的收视率。当前我国电视英语节目越来越多,节目质量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本文将在跨文化视角下对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的发展进行研究。
一、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类型

伴随着中外交流的频繁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电视英语节目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常见的电视英语节目主要是英语新闻、英语访谈节目和英语演讲比赛等。电视英语新闻主要包含时事新闻娱乐新闻、社会新闻等,英语新闻因为内容的时效性,电视观众可以通过新闻报道获得最新信息,因此有很大的受众面。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国内电影英语节目内容涉及到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和娱乐等到各方面,英语新闻报道都要基于事实情况,采用精简语言进行准确信息传递。常见的电视英语节目内容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表达类文本,是带有比较强烈个人色彩的文本类型;第二类是信息类文本,是对各种客观事实进行描绘的文本,语言比较客观真实;第三类是召唤类文本,主要是为了让受众能够按照作者的意图产生某种行为的文本。当前国内英语访谈类电视节目比较火热,节目氛围整体轻松愉快,语言表达方式多样,适合英语学习者收看,因此英语访谈类节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
二、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的发展现状

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对国内英语学习爱好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视英语节目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分析总结英语节目的现状,有助于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的改革调整。

1.广泛的海外效应。中央电视台是我国电视媒体中英语节目数量最多的,这与电视台本身的地位、视角、资源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央电视台的英语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立足于国际视角,致力于向西方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新形象。就目前国内英语节目发展的现状来看,中央电视台的英语节目策划都相当成功,可以实现对国际新闻的实时转播和现场报道,可以帮助观众了解西方世界的现实情况。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已经在全球1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时转播,也增强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了中西的互动,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媒体平台。

2.网络对电视英语节目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很多电视台开始加强对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制作网络电视英语节目,不再通过卫星平台转播。网络电视英语节目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监管力度相对宽松,观众通过网络电话收听和观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观众提供了很大的选择权利,因此网络电视英语节目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电视英语节目制作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制作流程,播放时间有规定的限制,因此在受众群体上开始受到很大的限制。

3.电视英语节目质量层次不齐。卫星电视英语节目有专业的采编团队,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新闻理论素质,因此英语节目内容对于文化差异的把握十分到位,可以准确处理文化差异下的语言表达和情景设置,对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网络英语节目制作团队相对水准不够,因此节目质量内容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仍然存在提升改进的空间,尽管对于英语学习者可以提供学习素材,但专业的英语知识内容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跨文化视角下国内英语电视节目发展途径

英语节目是英语爱好者进行英语学习的重要渠道和了解西方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英语节目也是想西方世界进行中国宣传的重要窗口,对于塑造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跨文化视角下,国内电视英语节目要积极创新,打造英语节目品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1.树立跨文化新闻传播理念。当前我国的英语节目在国际传播上海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在进行对外传播理念还不够新,与西方国家的传播理念存在一定差距。全球化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最明显,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文化交流逐渐增多、教育也逐渐实现全球化发展。在电视英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要加强跨文化传播意识的培养,营造公正平等的英语新闻输出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从而预防文化差异对观众理解产生误导。为了解决电视英语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应该融入到跨文化传播环境中对电视行业工作人员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使他们可以对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進行变革。在信息时代下,民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了心得拓展,在选择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因此传统的文化采编理念节目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对我国的传媒行业整体发展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电视英语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树立现代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传播理念,更好地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

2.打造国际性英语节目品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外交流的频繁,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英语节目是国内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因此打造国内的国际性英语节目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和国外往来频繁,但是电视节目的国外传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大的原因还是文化差异因素。文化差异直接导致国内英语节目品牌在西方世界形象受损,媒体传播形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造成西方世界对国内英语节目的信息传播可信度产生一定的疑虑,对我国英语节目的国际品牌战略纵深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基于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的国际发展现状,电视媒体制作人开始对自身节目制作进行分析,进行创新改革扩大节目的国际影响力。首先,在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电视媒体应该要慎重地决定,避免急功近利的处理方式,另外电视英语媒体也应该要对自己进行准确地定位,树立一种权威意识,改变传统盲目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对受众的心理和情感进行考虑,从而能够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争取到更多海外的观众,扩大我国英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3.提高电视英语节目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媒体从业人员是电视英语节目的重要力量支撑,对英语节目的制作内容、电视节目质量和电视英语节目的影响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电视节目制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新闻采编综合业务素质进行培养。电视英语节目从业人员要对各种法律知识、国家的政策方针等进行了解,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及人文精神。電视英语节目从业人员要对各种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体育新闻需要从业人员对体育专业术语、体育名词等有熟悉的掌握,从而才能对电视英语新闻中的各种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发现新闻报道的全新视角,提高电视英语新闻的质量。另外,新闻人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符合岗位需求,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

4.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先进传播媒体的应用使新闻的传播效率更快,虽然会对电视媒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为了积极应对以网络为主的各种新媒体带来的冲击,电视英语节目管理者要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研究,加强新媒体技术在电视英语节目中的应用,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电视媒体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立自媒体网络电视英语节目平台,利用新平台对相关英语内容进行推送,弥补传统电视媒体在传播效果和传播速度上的不足。
四、结语

电视英语节目是英语学习和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知识传播和国家国际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立足新媒体发展环境,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者要在跨文化传播思维指导下,对英语节目制作精益求精,打造电视英语节目国际品牌,扩大国内电视节目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参考文献:

[1]何其亮.对外传播背景下地方台电视英语节目的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6):133-134.

[2]彭明昭.试论入世后我国英语媒体所面临的形势和对外传播战略的重要性[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60-63.

[3]杨海妮.跨文化语境下电视英语节目的发展——以CCTV-NEWS为例[J].新闻战线,2015(04):68-69.

[4]陈雪,周若潇.电视英语节目的传播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闻战线,2017(08):101-102.

[5]白茹雪.我国英语电视节目在媒介视角下的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电视,2013(10):42-43.

人文精神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长期以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体落实人文精神教育这一艰巨的任务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高中语文作为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意识的有效教育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优势,用语文课程独有的魅力促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将人文精神灌输到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当中,建立健康全面的品格,培养学生形成美好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精神 渗透

受观念所影响,语文教学更重其工具性而轻视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所追去的,更多的是学生能考多少分,而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关注力度并不是很够。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的课程,重工具而轻人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难得到全面发展。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不仅要树立人文思想,还要能充分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优化教学,以此作为保障。同时,也要注重把语文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把语文和广阔的生活整合起来,引导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

一、树立人文思想,创设人文气氛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词汇,其中,人文素养就是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语文教学更多的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设计教学,而不能停留在分数和成绩上,不能因为追求优秀率、及格率等考核指标而牺牲学生。但在以往观念、各种体制的束缚下,语文的人文性并没有得到较好地彰显。树立人文思想,不仅要能正确看待语文的人文性质,还要能真正着眼于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设计语文教学。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恒久不变的主题。就语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能分析人物形象,能概括小说的主题即可。而是要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以此而为己用。如《一个人的遭遇》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索科洛夫从受伤被俘到出车祸的情节,还要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能正确认识战争。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立足于学生发展,以人文思想为基础,引导学生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效果才好。

作为语文教师,切勿将自己的思想认知停留在分数的层面,尤其是在课堂中,不能因为学生的基础差而粗言相对,相反要对学生抱以人文关怀,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表现的自己,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此,语文课才会富有人文味,学生也才会喜欢这样的课堂。否认,一旦语文课失去了人文性,那就会成为一种机械生产,要让学生得到发展,从何谈起。

二、立足语文教材,挖掘人文素材

语文富有较强人文性,这不仅仅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从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也极力突出其人文性的特点。以必修一为例,教材编排中就安排了“月是故乡明”专题,选编了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雅-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曹文轩的《前方》、刘亮程的《今生今生的证据》等作品。从教材所选编的作品来看,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而了解祖国、民族的发展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其中,有散文,也有诗歌,以《我心归去》《江南的冬景》等为例,描写中带有抒情,读来诗情画意。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能挖掘教材中的这些人文思想,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以人文精神来感染学生。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该课选编在“美与丑的看台”中,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旨在能让学生站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那么,落实到教学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等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结合人物形象特点来感受美与丑。如爱斯梅拉达不计前仇,以德报怨,给伽西莫多喂水,表现了她的善良,也表现了人性的美丽。伽西莫多喝过了水,他要亲吻爱斯梅拉达“美丽的小手”,这是一种感激的方式,是美的。

在对教材的人文素材进行挖掘和应用中,不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以“一花一世界”专题中的《荷塘月色》为例,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学生难以理解,在引导学生阅读该文时,就应先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特点。这样,在阅读中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缘由。在对整个作品进行分析后,要注重引导学生能结合现在的生活而谈谈自己的感悟,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优化课堂教学,渗透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但从以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更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对那些考试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教师更是反复强调。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参与并不是很好。人文精神是什么,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尊重。那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还得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这样,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也才能得到彰显。

以《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形象分析为例,若只是教师自己讲解,学生很难体会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而若课堂中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学生的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如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他为何“皱眉”是因为他讨厌寡妇,认为那是不祥之兆。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先是“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可见其毫无怜爱之心,甚至说了两次“可恶”,“然而”,如此,不难看出鲁四老爷家的冷酷和无情。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分析,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丰富其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小说中的人物,都要注重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要多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同样是《祝福》的教学中,导致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因素,而其中,封建礼教、家庭、社会则是推手,那么,课文中是如何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这些原因的呢,以此作为引导,让学生围绕鲁四老爷为代表、婆婆、大伯、鲁镇的人们展开分析,尝试归纳,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四、注重课后拓展,提升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加强课堂设计,以课堂教学来渗透人文思想,让学生能建立人文认知,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还得注重把课堂向课外延伸,把语文至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

首先,要注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及时巩固。如以《美美与共》为例,学习了“美美与共”,那么,课后可引导学生就从自身出发,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哪些事物是美的,如何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又如《我与地坛》的学习后,史铁生对生命进行了思考,读了作品后,学生是否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新的感悟,这就可以在课堂中预留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再如《不自由,毋宁死》的学习后,以自由为主题,引导学生写演讲稿进行演讲,从而内化对自由的理解。

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如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学习后,可引导学生学做现代诗、也可进行演讲、可对历史事件进行查阅,也可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通过活动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以语文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如每个人对生命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学习了《拿来主义》后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想法,就可引导学生用读后感、日记等方式表达出来。

“君子喻于义”,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富有较强人文性的课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分数而抹杀了语文的人文性,相反要能以人文思想来作为语文教学的根基,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材,通过优化课堂而向学生渗透人文思想,积极以课后拓展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是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学,才会是让学生能得到发展的教学。否则,语文课程一旦脱离了人文性,变成纯粹的工具,其课程价值也就难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恒.创设探究情境,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6(24)

【2】魏回春.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3】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4】崔培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2011(09)

人文精神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人文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底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素养。中学历史教学中自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挖掘并利用这些内容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其形成良好的品性和情感,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文章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中学历史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全面认知世界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特别是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历史学科重视提升学生的爱国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教师应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明发展史以及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合理的历史思维方式,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社会,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并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国情有更为客观的认识。同时,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深入了解各个阶段的历史、取得的成就以及曾经受到的屈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对于国家这一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做出努力。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提出“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复兴概念的情况下,中學历史教学无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体验和认知,让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加浓厚和深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中学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追求提升学生的品格,让其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要引导学生剖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的人物精神等。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在对各种历史事例和历史人物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中学历史课本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也对国外历史有细致的设定,这些内容都较为客观,其中蕴含着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些人物身上有着值得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闪光点,他们或热爱国家、死而后已,或坚韧不拔、不骄不躁,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通过这些人物,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人文主义情操陶冶和熏陶,可以明辨是非,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养成良好的品格。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会借助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透过事件和人物去分析背后的内涵。如,透过卢沟桥上残损的狮子,认识到军人保家卫国抵御侵略的热血场景;通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认识到这位古人的气节;通过《陈毅探母》,了解到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透过历史书籍中的文学作品、书法字画以及文物古迹等了解中华民族对于自由、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内容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历史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和讲授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挖掘其内在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对美的感悟。这种审美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而且会对其他学科学习以及生活提供良好的帮助。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

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是非常细致,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够合理。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弱化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基于应试教育需要的各种知识点的分析和记忆。学生在教师讲解下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思考,记忆的内容大多都是跟考试有关的知识点,为了应付考试还会死记硬背一些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很少会针对性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学生也无法自我去剖析和了解,这让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效果不佳。

2.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相应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解题,即使一些知识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也很少去挖掘。一些问题虽然涉及人文精神内涵,且解答需要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但是教师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套用一些解题的思路,并不会帮助学生从人文精神内涵的角度去挖掘历史事件,也不会更为多样化和客观地去了解历史人物,只是简单地重复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应的内容拓展也是为了提升解题效果而设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空有躯壳,缺乏实质,无法引导学生体会人文精神实质,最终将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为枯燥的知识点讲解,弱化了教学质量。

3.没有将人文精神和课程内容系统融合

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历史教师也对一些历史中的人文精神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但往往是形式化地讲解,没有将人文精神和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融合,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让学生将人文精神内涵同教条式的答案相等同,忽略了这些人文内涵真正的价值所在,进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引导。客观来说,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点展开思考。

1.转变观念,深度挖掘历史教材内容的人文内涵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挖掘历史教材内容,不断剖析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丰富教学内容。从历史教材内容来看,其涵盖了我国5000年的文明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内涵,在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中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对此并不会非常重视,弱化了教学质量。而为了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需要转变理念,对教材中存在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加以总结,将教材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更真实还原历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大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作用,形成良好的历史使命感,进而更愿意努力提升自我。

2.拓展知识内容,丰富人文精神主旨

历史教师要注意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主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精神,但是不能够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该对这些内容做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探索内容背后蕴含的主旨,然后为学生进行剖析,对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内容做客观评判,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形成客观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时期的知识内容时,受到电视剧和各种图书的影响,曹操这一形象一直被很多学生认为是奸臣、逆贼、枭雄。事实上,曹操不但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战乱,还创设了屯田制,安抚流民,让百姓安居下来,还抵御了匈奴的进犯。另外,曹操还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书法家,其创作的诗篇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人,就连伟人毛泽东同志都非常崇拜。教师要对曹操进行客观评价,搜集课外资料让学生进行全面思考,更为客观地了解曹操这一人物形象,并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价值,加深对历史的认知程度。

3.强化互动合作,引导学生认知人文精神

教师要积极强化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学习古代各朝各代的历史兴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对统一的条件、难度等进行分析,了解各个朝代的文化、经济、政治、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思考,集思广益,整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加以阐释和沟通。教师最后加以总结,分析创造性的答案,使学生互相启发,得到更好的感悟和心得,进而对历史产生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并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分析能力。

4.强化互联网的应用,提升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性

歷史教师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性,深入挖掘相应的图片、影视资料、音频、文字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了解,使其形成更为客观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内容,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搜集缉毒警察同贩毒分子生死对战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毒品的危害。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毒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认识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伟大,从这一简单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到人文精神内涵。

四、结语

中学历史教学承载着提升学生历史认知的教学任务,同时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这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朴再浩.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张扬[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244-245.

[2]王耘.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04):104—l05.

[3]兰辉.人文精神与有效的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8):35-36.

人文精神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美术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美术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应通过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感知、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是一种文化学习,“人文性”是美术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因此,中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很重要。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文精神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育工作者,美术教学领域亦是如此。卡尔威特说过:“孩子能在美术中学到精益求精的好品质,也会在美术中培养耐心和自信”。随着当前美术教学实践的迅速发展,美术教学在中学的地位日益上升,社会各界开始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愈来愈积极,美术学科在针对学生教育成长中的不可替代性更是引起人们对其广泛的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以及大众对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针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具有人文性,这些因素促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良好方向发展。相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学阶段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技巧,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中学美术教学工作应脱离简单的临摹绘画阶段,而要注意加入极富特色的人文精神。通过艺术进行的教育就是艺术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学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的深层含义就是把人以及人们的价值观放到最主要的一个地位的一种思想态度,这种态度要求关注人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观以及人们的尊严、地位、品德等多种方面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讲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及人的自由平等。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培养,是基于人文精神教育价值的必然选择。人文精神是在优秀文化中孕育并内化而成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在于它可以让人的才能和道德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二)在中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在中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可以使中学生加深对多元文化知识的理解,通过美术学习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由于中学生和中学生缺乏丰富的经验,缺乏区别价值观的能力,美术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人文主义环境的认知,理解人文主义知识之美,感受我们国家的历史知识和我们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进人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唤起学生的爱国感情。陶行知说过:“教育并不能给我们创造什么基础的设施,但却能够创造儿童的创造了,最终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创造之中去”。在高质量的教育背景下,人文关怀是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所需要的,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现实融入美术作品的情感创作中。在唤起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有必要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二、美术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美术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

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类的天性,美术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这表明了人类与美术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美术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技能和能力,还要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来深刻理解人们的感情态度、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观。美术教学中会包含了中国各个时代的名人名画教学和赏析,学生们在视觉上会受到冲击,同时也包括古代和现代的石雕、木雕、陶瓷等优秀的摄影作品,这些资料的内容除了可以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主义素养,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崇拜和爱,使他们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

(二)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是中学阶段学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教师要慎重设计自己的教育活动,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机会在这个领域做好教学工作。时刻关注人文教育在美术课程中浑然一体式教学,在引领学生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精神的同时,老师们还必须领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热爱和拥抱生活,从生活中探寻美的源泉,解读美丽背后的种种人文故事,这是每个教师应该确立的教学宗旨和实践导引。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深入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并渗透给学生

在美术教学实习中,在解读作品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和该作品相关的特定文化情境,了解作品的文化含量,进而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人文情境和历史文化背景。通常会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中学美术教材中的作品赏析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作品,包括分析创作者的时代背景、概括作品的人文内涵、提炼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等,再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

例如,在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教师可以把作者作为切入点开展解读:“梵高是荷兰画家,但长期生活在法国,他的人生饱尝寂寞、孤独,他的个性热烈而又偏执,他的性格、经历与汗水创造了他的艺术。《向日葵》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梵高用粗糙而又细腻的线条表现向日葵的形貌,在耀眼的黃色背景衬托下,15朵向日葵从简朴的花瓶里灿烂绽放,作品以绚丽饱满的黄色调、强烈的律动感让人感觉到希望和阳光。”教师会发现,在教学中加入上述的作品解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感情世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人文教学

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课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是简单地对学生在知识上进行讲解,还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美术课程的学习除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脚步主动学习之外,也离不开学生先天的美术学习能力、视觉的观察能力、对于周围事物美的敏感程度,等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一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边让学生学习知识。在教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把知识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让学生一同吸收。同时,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需要充分地挖掘美术课程中关于人文素养教学的相关内容,在给学生讲解完学生需要了解的美术知识之后,对课上的一些内容进行一些有效的拓展,让他们在课后也轻松地爱上美术课程,同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漫画设计的课程上,教师们可以运用风趣、夸张、幽默的手法来为学生讲解卡通形象的设计,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说明来进行设计创新,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来提高设计能力。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老师在学生进行创作设计的同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指导,间接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采用生活化教学,注重人文理念渗透

奥地利·西泽克说过:“儿童美术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有益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人在日常授课活动中应当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位置,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说明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概括的讲述全部的文本知识,而是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交谈、发现学生在哪一方面比较有兴趣,并将教育目标定在更高的位置上。这样不仅能刺激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在美术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涉猎的较少,所以教师要抓住重点,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上。罗丹说过:“生活中美丽的事物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它们的双眼”。教师可以在每一节美术课程开始之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来欣赏名家的作品。学生也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美术作品,在多元文化信息的引导之下去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受到熏陶。因此,可以通过深入发掘教材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国画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画的发展,通过对学生进行国画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反映的是文化发展的特点,包含着文化发展的烙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欣赏和人文素养。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

四、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學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并渗透给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人文教学;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注重人文理念渗透;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培养人文精神。也就是说,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美术学习内容,让学生全面、立体地感受世界精神文明成果,提升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J].美术教学研究,2019,(20) :154.

[2]于子淳,张引.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5) :88.

[3]李艳青.试析西方美术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才智,2019,(12) :106.

[4]浦慧.中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学研究,2018,(20) :169.

[5]黎晟.简述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学研究,2018,(19) :130.

人文精神论文范文第6篇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数学是科学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灯塔。数学,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最广泛的学习科目,数学教育的意义不仅见之于物,还应见之于人。数学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数学教育的价值首先应从认得发展方面去衡量。

创造精神的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只有那些具有开创进取意识的人,才不至于被时代抛弃;创造,它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给人提供了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致力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和义务,而要启发人类独有的这种高贵的品质,莫过于妥善利用数学教育。

理性思维习惯的培养。理性思维是一种历史的、科学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是批判的思维,是求异或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道德推理。数学科学是培养人们理性思维素质最有效的学科。正是通过数学,引入了理性,从此人们才有可能开始靠理性,而不是凭感觉去判断是非曲直。由数学精神产生的这种理性、确定性、永恒的不可抗拒规律性等一系列思想,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行动的基准。价值观念的扭曲是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物质欲望的膨胀和道德价值的失范,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所左右。如何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成为整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而数学教育在某中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系,从而有助于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人文主义导向。

踏实细微良好作风的培养。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是人的高尚品质的具体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处处留心小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小善不为,何成大善,细微之处,恰恰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造成“联盟一号”坠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忽略。学习数学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深切的体会,一个小数点的位置,倘若失之毫厘,必将谬以千里。如何发挥数学的这种独特的教育价值,并应用它来塑造我们的人格,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呢,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渗透性原则、经常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作者单位:河南省武陟县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铁路服务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土木工程新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