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自考本科论文题目范文

2023-10-02

法律自考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热爱汉语言文学的初衷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困境

3、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通话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4、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和措施探究

5、网络用语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研究 ??

6、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

7、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

8、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9、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体会

10、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

11、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12、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13、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1)

14、汉语言文字改革,一部民族自强史

15、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汉语言文学:习育人长技,做优秀园丁

17、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18、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融合

19、刍议有效开展初中汉语言文学的几点教学方法

20、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探析

21、融合传统文化的汉语言文学发展浅析

22、浅析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23、品牌营销中的汉语言商业化研究

24、浅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25、基于职业教育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创新策略研究

26、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与意境分析

27、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8、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29、新媒体环境谈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

30、探究高校汉语言教学中的古代文学鉴赏

31、浅论现阶段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

32、你所不知道的汉语言与汉语言文学

33、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我见

34、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分析

35、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

36、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探讨

37、创新创业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 ??

38、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性思考

39、汉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40、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41、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实践

42、微课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43、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44、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研究

45、浅析国际汉语言教学方式的策略

46、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

47、汉语言文学专业研讨式教学分析

48、浅谈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融合研究

49、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研究

法律自考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法律自考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也议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方向

3、浅析中俄《伊塔通商章程》之领事裁判权问题

4、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

5、废除治外法权:晚清法律发展的直接动因

6、中国法律史学会暨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01年学术年会综述

7、传统中国乡村的习惯法与社会秩序

8、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9、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研究对策探索

10、近代法律史研究的新视界

11、宽容的监管环境宠坏了“福喜”们

12、中国法制史教学改革探究

13、浅谈黄遵宪对近代中国法律的贡献

14、从精深走向博大的一代学术大家

15、探寻中国法律传统语境下“法治”的意义

16、《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17、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18、重新发现“中国法”传统法律思想的另一种表达

19、中国法律环境下对赌协议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张晋藩:传薪者,薪火相传

21、追忆汪道涵同志二三事

22、法律思想史:思想家的历史

23、刑事诉讼程序中辩护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24、迈向贫富结构中的中国法学

25、中国法律史上的民间法

26、“新民说”,2014年再出发

27、论素质教育与《中国法制史》教学方法改革

28、论研究我国司法问题的路径选择

29、建构清代法律新的解释体系

30、中国传统法律:正名与证明

31、民国前期民法变革的司法路径

32、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

33、中西对话中的自然法思想

34、近代中西法文化冲突与沈家本法理思想研究

35、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浅析

36、论当代中国法律术语的规范化进程

37、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合理性的思考

38、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建构

39、我国法学论文写作中弊端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

40、古代有哪些人性化的法律制度

41、《领海及毗连区法》的发布及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42、论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的教学维度及教改路径

43、张晋藩先生对中国古代民法研究的贡献

44、辉煌与隐忧:法律史学六十年评述

45、阿里巴巴IPO究竟买了什么?

46、中国契约法的历史回顾与其现代化

47、IPO律师、审计师价值提升中

48、欧洲的中国法律形象研究引论

49、陈夏红:我是一名法律人的旁观者

法律自考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自考助学 学习热情 助学质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以来,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均做出了贡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化社会理论的成功实践,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高校在自学考试培养人才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高校为了增加收益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扩招后,自考助学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班级氛围差,学生考试通过率低,进而影响自考助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助学质量令人担忧。要充分发挥高校在自考助学中的优势和作用,必须改变现有局面,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人才。高校自考助学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因此研究在校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成因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自考助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原因分析

(一)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外因分析。

1.高校对自考助学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高校设立自学考试更多的是为了迎合社会自考的需求及增加收益,相比培养人才而言,压缩成本必然是高校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些高校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时,先考虑本科生,其次是研究生,最后才考虑自考助学学生,以致自考助学学生在高校住宿条件相对较差,学校其他资源的占用率普遍偏低,自考助学学生心理上多有不适。

2.高校对自考助学学生的管理不到位

对自考助学管理工作,高校过去一般采取一级管理或者二级管理模式[2]。但是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自考助学工作的各环节都下移到二级学院。一些院系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管理工作只是主管领导下设班主任管理。有的学院甚至一个班主任管理四五百名学生,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办法本来就少之又少,加之自考助学学生在高校上课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真正的班级氛围,所以自学助考学生问题比较多,但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少,容易问题堆积,导致学生心生怨气,学习热情降低。

3.任课老师对自考助学学生的培养模式认识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一支高素质、强责任的教师队伍是助学质量的保证。因为助学时间短,只在本科学校学习两年,所以自学助考学生几乎花费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无心关注学生的发展,授课前只是关注每年的考点,上课时必然采取围绕考点划重点的教学方式。一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差,任课老师放之任之,学生学习热情被浇灭。这种学习更倾向于“应试”和“速成”,实际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3]。学生工作以后渐渐意识到所学无用处,所用非所学,还有的从头来学,自然对学习没有积极性。而且以我院為例,自考助学生源大多来自相对固定的大专院校,学生上下届会交流经验,最后得出结论,助学只得到学历即可,没必要考取高分,如此学生还未进校学习,先形成来即拿证的心态。

(二)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内因分析。

1.自考助学学生基础较弱

以我院为例,学院每年从江苏省内大专院校,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大专院校招收近400名自考助学学生。这些学生在高考独木桥上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所以每次成绩考取不理想。其次由于不同专科院校发展不均衡,因此不同大专院校的学生基础不同,有些大专学校对学生比较负责,学生在大专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了我院以后表现优异,但更多的学生却表现出懒散、学习不用心的状态。再者,自考助学不设“门槛”,招来的学生有的是在专科学校学习时就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参加自考助学的目的只是逃避就业,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再加上整体知识基础较弱,在现有基础教育体制下不想也不能高效学习。经历一两次考试后,部分学生逐渐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且在全班学生中开始蔓延,最终导致自考助学学生整体学习热情下降。

2.自考助学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因为自考助学学生进校时或者只是跟风,或者学生通过上下届交流,得到一些消极信息,甚至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拿到本科毕业证以备不需之时,所以到校学习时自考助学学生只对复习考试和是否达到拿证标准感兴趣。平时上课马马虎虎,课堂纪律一塌糊涂,即使偶尔有想学习的学生,也被这样的学习氛围所困扰,最终随波逐流。况且自考助学学生考研通过率低,复试又会被区别对待,毕业后就业会受到一定的歧视,所以一些学生没有勇气和信心进一步深造,在校只是完成本科学习的形式,助学过程学习热情普遍很低。

3.自考助学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一些自考学生是经受高考落榜打击进入专科院校的,加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特别缺乏自信。走进高校以后,高校学习氛围浓郁,普招生考研比率高,让自考生更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1]。更有一些高校自考生住宿和普招生住宿是分开校区的,无疑让自考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加重。刚踏入高校学习时,自考生会信心百倍,通过努力让自己和普招生缩小差距,但由于在同样的高校,学校、老师不能对他们一视同仁,久而久之,自信心进一步受挫,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思想。

二、提升助学学生学习热情的对策

(一)针对外因,提出对策。

1.学校学院要积极对待自考生,统筹安排学校资源,尽量在允许容纳的范畴内招生,让自考助学学生和普招生一样平等享受学校资源,让自考助学学生有归属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校自考助学办学质量。

2.学校对自考生的管理一般参照高校本科生管理办法,但自考助学学生有特殊性,学校学院要依据学生自身条件量身定制一系列制度,让管理者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学生在校期间有规可束。以我院为例,我们参考高校本科生管理办法,结合自考助学学生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自考助学学生规范准则,如《成教新生安全教育及班规》《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教生管理协议》等,学生入校后在新生大会上详细解读这些文件,让学生了解自己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依据这些制度严肃上课纪律,实行课前点名制度,对无故旷课累计次数较多的学生给予警告处分或开除。还会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关注”“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越学越有信心。

3.要提高自考助学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高校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课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4]。任课教师要改变单纯强调通过率的教学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学考试培养的学生几乎都是社会各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课程设计很重要,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被灌输应付考试,而是在考试通过的基础上为以后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任课老师要做到课前积极与学生交流,课中多倾听学生发言,课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增长见识。

(二)针对内因,提出对策。

1.由于自考助学学生基础不同,来到高校后逐渐对后面发展定位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测验、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及学生意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如考研冲刺班、优秀毕业班、普通助学班,管理老师及任课老师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分层次,让自考助学学生都可以按自己的能力要求接受知识。

2.以扬大生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我们每年招生时会将自考助学利弊分析清楚,而且要求自己有意愿参加自考助学的学生来我校学习。我们做两手准备,对于有进一步深造愿望的学生,强调学院会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只要学生有目标,第一年学习过程中召开考研座谈会,让前一年考取研究生的优秀自考助学学生分享考研经验,鼓励大家要有信心,敢拼搏。我院生物技术专业连续几年来自考助学学生考研录取人数在4人—6人,占我院读研人数的10%左右,这让自考助学学生看到了希望,学习也更加有动力。对于想工作的学生,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让学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会推荐优秀学生到一些单位甚至外企实习。

3.学校学院安排适当的经费设立相应的奖学金,奖励历次考试中的优秀学生及在班级中做出贡献的学生,并鼓励大家争当先锋。每学年都会设立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进步大学生奖励,而且每学年末,院领导都亲自给本年度获奖学生颁奖,并在颁奖后组织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该措施有效促进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荣誉感,班级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郁,受到本院及外院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们还给毕业学生建档,定期联系就业学生,跟踪其在单位的发展轨迹,最终发现很多在校的优秀自考助学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能力得到一致好评,甚至有些毕业学生已经在自我创业中取得不小的成功。在新生入学大会上,我们会分享这些毕业生的实例,鼓励自考生增强自信,把握在校两年时间,为自己未来加油添彩,新生往往大受启发,信心倍增,会后要求学生为自己制订两年长远规划。两年中,我们定期给自考助学学生开类似的鼓舞士气的班会,使自考助学学生学习热情大幅提高。

三、结语

一旦自考助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就能在助学过程中真正的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竞争力也得到提高,进而工作单位和社会对自考助学学生的认可度增加,有效解决自考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自考助学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实现自考助学工作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祥宗.从思想源头化解全日制自考生的人才培养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30-331.

[2]申鸣凤.高校自考助学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J].湘潮,2015(6):74-80,80.

[3]高长丰.浅谈高校本科自考助学的困境与出路[J].成人教育,2015(2):45-47.

[4]林静新.自考助学管理问题研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20-22.

法律自考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社会对于高校自考助学诟病越来越多。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助学招生相对混乱、管理体制不清晰、助学工作比较松散、专业设置比较陈旧、“教考不分”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等等。而要重塑高校自考助学的形象,它需要端正助学思想,坚持健康发展;要规范管理,提高管理质量;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学习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自考助学;问题;对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层次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承担自学考试主考任务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所具有的优秀教育资源,以其有力的软、硬件资源举行自考助学,成为我国自学考试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社会助学的主阵地。但近十多年来,高校的自考助学活动问题丛生,屡受社会诟病。仔细梳理今天的高校自考助学,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助学招生相对混乱

有的学校为了能让自己更具有吸引力,在招生宣传上大做文章。如片面夸大办学条件,有意模糊计划内全日制普通高校与自考助学的概念,不切实际地许诺考试通过率以及就业前景等。助学机构的不实招生宣传,近年来引发了多起校方与学生之间的民事纠纷,在社会上给高校自考助学模式造成了恶劣影响,影响了自考助学的持续发展。有的学校为了能扩大招生规模,采取了大量的经济手段,用金钱打开招生市场。如将自考招生任务承包给部门、机构或者个人,承诺给予巨额经济利益回报;或聘请社会招生人员,承诺给予较大的招生提成或回扣;在开校外拓助学点时,请客送礼,承诺给予生源所在学校更多的利益分成等等。承包、回扣、提成、分成等商业手段的引入,使得自考招生弥漫着浓烈的商业气息;请吃、请玩、送礼、甚至贿赂等违规手段的使用,造成了高校自考招生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学校自考助学的正常开展,而一切后果——教学质量下滑、经济负担加重等最终转嫁到了自考学生的头上。

二、管理体制不清晰

对自考助学的管理工作,高校过去一般采取一级管理或二级管理模式。但近十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收益的增大,使得学校自考管理部门与相关院系的矛盾日益凸显和激化。很多学校的二级院系在利益的驱动下,采取各种措施,绕开学校管理部门独立办学,自考招生、注册、教学、管理、毕业等各环节的工作都下移到二级院系。权力的增大、收益的增加让各二级院校办自考的欲望急遽地膨胀。很多的二级院系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去扩大自考助学规模。这就造成校内自考助学班人满为患,校外自考助学点全面开花。更有甚者,很多院系由于人财物的有限,与社会一些办学机构以联合或合作形式办学,私下转让办学权。而一些学校自考主管部门也在利益的诱惑下,利用手中的资源,私下里与外校或者社会机构合作办学。不规范的管理,导致高校助考领域鱼龙混杂,混乱无序。

三、助学工作比较松散

学生的教学很少被列入学院的工作计划,课堂上见不到所谓资深教授、副教授,授课的教师大部分是讲师、助教或者在校研究生,授课方式一般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助学工作管理人员大多来自于社会上临聘人员或教工家属,素质参差不齐,就像一支“杂牌军”。而对于教学资源的安排,基本上都是要在满足本科生的需求后再考虑自考生。安排给自考生上课的教室几乎都是学校中设备条件最差的,安排给自考生的寝室条件也几乎都是最差的。很多学校自考生甚至被排挤出校园。他们被安排在校外租用的民房中住宿,在校外租用的教室中上课,根本谈不上利用图书馆、实验实训基地、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高校管理的松散,让那些本该受正规管教、引导的学生,本可以拥有奋斗的青春岁月的年轻人,很难有所收获而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四、“教考不分”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教考分离”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别与其他高等学历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主考学校开展助学活动,参与必要的专业课程的命题考试,必须严格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根据这一规定,凡参与自考助学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原则上不得参加所承担教学课程的命题工作和阅卷工作;学校的命题人员和命题工作管理人员原则上不得参与任何与试题内容有关的教学、辅导、讲座、著书立说等相关活动。但在各级管理部门出台的文件中,如何杜绝命题者参与教学,如何对泄露考试内容的命题人员进行处罚却没有相关的规定。这些政策的漏洞和空白导致教考分离成为一项缺乏外力约束的原则,它能否得到执行,主要取决于命题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但柔弱的道德诉求在刚性的利益面前,往往显得那样软弱无力。为了考试通过率以及办学经济效益,助考院校往往要求或者延请命题者参与教学,参与辅导。助学活动中搞突击复习串讲和考试提示,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并且,目前“教考不分”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由最初的考前“命题者与辅导者不分”发展到考中的“监考者与辅导者不分”和考后的“评卷者与辅导者不分”。

而之所以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诱惑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中,由于政府对高校的投入主要用于高校宏观发展上,下属院系很少有经费投入。在教师的待遇中,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由学校提供,但调剂奖金则由院系自筹。奖金的多少,是衡量一个院系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普通高校教师收入的差别也主要取决于院系创收的多少。对于一般高校的院系而言,创收的渠道是非常有限的。而自考,作为一条重要的创收渠道,自然为许多高校院校所重视。根据一般高校自考助学学费的分配情况来看,全日制助学班的学费主要由学校和院系进行分配,助学点学生的学费主要由主科学校、院系和生源所在学校三者之间进行分配。在分配的比例中,院系往往得到的是大头,往往能得到学费的50%—80%左右。这对于很多院系而言,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这笔收入对于改善院系教师待遇,增强院系教师的凝聚力,增强院系自主权而言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很多具备条件的高校甚至包括许多名牌大学的院系对举行自考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非常高的积极性,大量开设“助学班”;不少普通高校虽本身已面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也纷纷举办“助学班”。而这种“创收”“营利”的心态必然导致办学目的、办学宗旨的畸变,它让助学活动逐渐沦落为一种商业活动。而商业活动,必然要求遵循商业活动的规则来运作,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是商业活动的基本追求。正是在这一铁律的支配下,院系在自考助学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扩大招生,广开财源;做得最多的是如何减少开支,压缩成本。这些做法,必然违背教育法则,违背教育规律,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必然以牺牲自考助学的质量为代价。

二、招生竞争的加剧

自学考试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面临着生源严重减少的局面。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出现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办学为主体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党校、职教等办学形式各显特点。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使一部分潜在的自考生分流到其他高等教育形式,自考生的生源大量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高校接受正规的普通高等教育。高校的扩招也使自学考试生源急遽萎缩。大学教育的普及严重地动摇了自学考试的根基。既然都有机会进高校学习,就没有必要进行自学考试,这使得自学考试的生源,尤其是高中毕业层次的考生急遽减少。

大学教育的大众化以及普及化使自考学生生源大幅度减少,与此同时,大量专科学校办学层次的升格以及新建本科院校的成立让自考招生进一步雪上加霜。而新增的本科高校,理论上都具有申请自考主考院校的资格,都具有从事自考助学的资格。大量新增本科院校的涌入,加剧了自考招生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高校自考招生从此完全陷入买方市场的被动局面。

生源的减少,主考院校的增加,使高校在自考招生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确保学校在生源竞争中取得优势,各个学校各显神通,使出各种手段吸引考生。各种违规的手段,让读自考的门槛更低,而自考毕业更为容易。自考历来“宽进严出”的特点不复存在,“宽进宽出”已成为今天自考的致命缺陷,自考学历的含金量一贬再贬。

三、办学条件的紧张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中,高校招生进行自考助学,必须是在教育资源有富余的前提下进行。高校扩招前,一些高校在教学资源上存在一定的富余,普通高校参与社会助学确实优化了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再利用,充分发挥了资源的效益。在那样的条件下,自考助学的质量能得到相当的保证。但高校扩招以后,很多学校招生连年增加,招生规模急遽增大,在校大学生直线上升。这使得各大高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各方面捉襟见肘。正常的普通高等教育让学校倍感压力,举办自考助学更是力不从心。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教育部2005年曾专门发文,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原则上要停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的办学”。2007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要坚持以业余学习为主的办学形式,从严控制并尽快减少成人脱产班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等全日制办学形式。教育部直属高校从2007年起停止招收成人脱产班和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随之,各省纷纷出台文件,禁止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办自考脱产班,限制一般本科院校对全日制自考脱产班的开办,以提升公办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规范自考助学市场。但自考“助学班”可观的效益,让很多高校的院系对此无法割舍;利益的驱动,让很多主考院校(下属院、系、部)转向校外办学,转向与校外机构合作办学,转向与高职高专学校合作办学。于是,大批教学站在公办高校周边应运而生,大批的自考助学点出现在各个高职高专学校。许多中介机构与主考院校(下属院、系、部)私自签订自考助学协议,擅自举办自考助学班。而这种自考助学的质量可想而知。

针对这一现状,要纠正自考助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自考助学的质量,重塑高校在自学考试中的地位和形象,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端正助学思想,坚持健康发展

高校要提高自考助学质量,首先必须改变助学过程的功利主义倾向。必须改变助学创收、助学营利的动机,必须改变把助学等同于助考的思路。否则,在创收和助考思想的指引下,必然会将高校自考助学引向歧路,在具体实践中必然会出现教育目的的偏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偏离了这个目标,自考助学就失去了它的真义。各高校自考全日制助学单位要充分认清自身的独特优势,以坚持发展和保证质量为主线,这两个主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自觉维护自考质量和信誉,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自考助学纳入学校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应尽的义务的认识中来。

二、要规范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要提高普通高校自考助学质量,教学是前提,管理是保障。没有高质量的管理,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助学。要提高管理质量,首先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管理队伍。由于自考生队伍学习基础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相对正规本科生而言难度更大。如果没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稳定的管理队伍的话,要教会这群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助考高校要本着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除了要配置主管院长外,还需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各专业配备专业造诣较高、协调能力较强教师担任专业主任,各班要配有专职班主任。各部门分工协作,职责分明,做到管理、服务、协调相统一。其次,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自考生而言,要想有较高的助学质量,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要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必须把他们当作本校的学生对待,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广大自考学生在大学校园良好文化、学术、科研氛围的熏陶下,激发高昂的学习热情,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助学模式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以往高校自考助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或外聘教师。这些教师相对而言,学历低,职称低,教学经验缺乏。以这样的队伍去教学的话本身教学质量就低一些。再加上自考助学的教师往往以赚取钱课时费为目的,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质量意识。这些教师往往注重于“授”,精心地制造“压缩饼干”,以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全盘端给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学生预习时所遇到问题的解答。因此,自考助学质量的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要提高自考助学质量,一定要有一支有经验、负责任的教师队伍。对于自考辅导的教师而言,要真正上好自考生的课,工作量实际上比教大学生还要大。教师不仅仅要备书本,还要备学生;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完整性,还有注重方法的有效性。助学高校要根据助学教学的需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对参加自学考试工作的教师,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确认。要充分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要鼓励他们加强对自考助学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主动地参与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康乃美.自学考试制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1).

[2]杨小东,李颖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3).

[3]戴家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完善自考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1-2-11.

[4]张志刚. 社会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外部核心特征[J].考试研究,2011(5).

法律自考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自考 社会助学 实践与思考

前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考助学活动中,相当一批社会助学组织已经发展壮大起来。许多民办高校,例如西安外事学院就是如此,目前我校依然将自考助学作为自身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专业自考助学的实践

1.自考助学的现状分析

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是在2004年学历文凭(专科)考试的基础上重新开设的。从2005年秋季开始正式招收英语自考本科生,到目前已进行了五年多的时间。由于自考学生参加的是国家考试,他们没有统招生的正式学籍,毕业证书不受制于校考课的成绩,因而出现不少问题,对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生源减少

基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高校连年扩招,适龄人口下降,自学考试难度增加等因素,参加自学考试的全日制学生人数连年快速下降。外事学院2005级英语专业自考生入学时有1200多人,到了2009级入学人数下降到220多人,5年时间入学人数下降率达到81.7%。

(2)学生流失率较高

新生入学时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劲头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课程难度的增大,到大二、大三、大四时老生报到人数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基础太差,难于坚持下去;二是有些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难以跟上学习进度,最终放弃学习;三是考证受限。自考生由于没有正式学籍,因而没有资格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学生在还没有拿到自考毕业证书的情况下,很难顺利就业。

(3)部分课程考试过关率普遍太低

由于各省(自治区)自学考试专业计划中的考试科目不完全一致,有些科目为全国统一命题,有些科目为各省(自治区)自己命题,加之主考院校大多没有专职的命题教师,因而造成不同科目之间的难易度差异很大,即使同一科目在不同时间的考试试题的难易度差异也很大。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课程考试过关率普遍比较低。

2.自考助学的实践

(1)教学组织与管理

西安外事学院的自考本专科专业有近40个,学生和教师分别归在各相关的二级院进行教学与管理。各二级院根据学生人数多少设立白考系或自考专业班,与统招生并行组织教学。学校教务处设立自考科,统一管理、下达和协调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组织考试与毕业证书的审核与发放。由于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自考学生人数较多,设立自考系,在学校教务处和外国语学院的双重指导下,独立组织教学。

(2)课程及考试的设置与安排

根据陕西省英语专业自学考试计划所规定的科目,英语自考系按照专科课程与本科课程的难易程度和相互联系,将专科课程和本科课程分别安排两年开设。对于学分虽然不多,但是课程内容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量,如英语国家概况、高级英语、第二外语、英语口语、英美文学选读;相应减少学生容易通过的课程的课时数,如公共课程。同时,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学生意向开设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两个方向的课程,实行课程编班管理。

为了扩展学生知识,方便学生就业,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校考课程。其中有些为学校统一设置,有些为各专业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设置。自考英语专业开设了体育、办公自动化、英语实用语音、教育学、心理学、中学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翻译、会展英语、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

(3)学生管理

由于陕西省的自学考试较严格,含金量高,在外省认可度较高,加之西安外事学院的办学声誉好,因而自考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远至新疆、黑龙江、海南、福建等省份。英语专业的自考生总人数在1000左右,学生个体情况差异较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新生入学后,自考系对其组织考试,按其成绩进行编班,配备辅导员,管理学生的生活、纪律与思想工作。学生跟班就读,组成从大一到大四的4个年级。入学后与统招生一样参加军训,进行人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每个学期末要参加二级学院组织的课程考试,成绩记入学籍档案。学期中期二级学院都要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就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问题进行讨论沟通。学校每年组织自考工作座淡会,就学生学习与管理进行研讨,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师资配备

外事学院对于自考生的任课教师配备以专职教师为主,同时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人数多少,适当聘用一些有自考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英语自考系的专职教师在15名左右。专职教师大多是多年从事自考教学的富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和新人职的毕业研究生,学历由起初的本科为主逐步过渡到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到50%以上。口语课主要由外籍教师担任。

(5)教学过程

外国语学院的自考教学及管理以“三率”为目标,即“提高报到率,提高到课率,提高国考通过率”。在明确英语专业自考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摸索本专业自考的特点,发挥教研室和备课组的作用,实行教研室课程负责制,集体备课,统一教案,讲课、复习均与国家目前的主要考试题型相挂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考试要求,经常征求学生们对老师授课的意见和要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对英语底子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与帮助。教学督导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与任课教师和领导沟通。对外聘教师实行动态管理,经常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学生每学期要对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书面评价,提出建议。学校对教学效果优秀,自考通过率高的授课教师进行奖励。这些措施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不断提高考试过关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6)取得的成绩

英语专业的自考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年均各科平均考试通过率由2005年的约46%提高到2009年的近70%。

思考与建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一种社会化、开放性的考试形式,在普通高校教育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也获得了用人单位和许多国家的认可。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普通高校扩招,人们接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大大增加,要想自学考试长久不衰地进行下去,就需要对自学考试本身作必要的改革。

1.改革传统保守的专业设置,增加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

我国自学考试目前开设的专业已达200多种,但是有些专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及时停考这些专业,相应开设社会需求更多的应用型专业。比如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英语口译专业、英语笔译专业、英语教育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法律英语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外贸英语专业等。

2.取消对自考生考证就业及考证的限制

接受教育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公共教育资源和证书制度应该向全社会开放,作为受教育者的自考生应该被允许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包括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3.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自学考试属于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表现出国家考试试题的质量和水平。试题的难易程度和稳定性关系到毕业生的学业质量和考生的命运。为了对广大考生负责,希望政府加大对自考的投入,各级自考机构也应该切实重视这一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组织考试的形式上。

4.改革教材内容,实行教材多样化

水平考试所要求的是考生最终达到的水平。达到这一水平的途径和学习材料应该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而应该是百花齐放,在国家自考专业委员会规定的标准下,各出版机构组织专家教授协力编写,使更多的优秀教材脱颖而出,帮助考生更加切实有效的掌握学科知识。

对助学单位而言,要想吸引学生参加全日制自考助学学习,把自考助学这一教育模式巩固发展下去,就必须分析社会与学生的需求,努力加强和改革自考助学的方式。

首先,助学单位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人力、物力上保证必要长期的投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其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助学活动,切实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助学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要以考试要求的水平和填补学生空缺为目标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助学活动也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助学单位要利用其校园资源优势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创新大赛、演讲比赛、口语角、才艺展示等,丰富学习生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首要任务。个人自学与参加学校组织的助学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个人自学主要为应试学习,而在学校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在助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考毕业生在社会上有相对较高的声誉。经过多年的自学锻炼,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自考不仅使很多人获得了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还帮助很多人通过自考实现了硕士梦、博士梦、出国深造梦。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将是未来教育的主旋律,自学考试以其独有的教育方式必将与社会发展长期共存下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中加强德育I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l8/78/inf08778 htm.

[2]罗志坚,彭鹿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教自考产生的影响极其发展路径,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3]潘懋元,覃红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教育与考试,2008(6)

[4]王安安,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督导体系实践与思考,继续教育研究,2009(12)

[5]吴伟英全日制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模式探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上一篇:通信技术5G应用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民事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