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组织设计案例范文

2023-09-26

会计工作组织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某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全额上缴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上缴数额全额返还。甲单位的基本建设收支单独开设银行账户进行核算。

2007年1月20日,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2006年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对下列事项及其会计处理提出了异议:

(1)该单位2006年取得经营收入280万元,发生经营支出300万元,经营亏损2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该单位将经营亏损20万元转入经营结余,但未冲减事业基金。

(2)该单位2006年申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获得批准,收到主管部门拨入专款1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专款支出90万元,结余10万元。该项课题任2006年术已经完成,但尚未向主管部门申报结项。甲单位于2006年12月31日将拨入专款100万元和专款支出90万元转入事业结余。该单位为了鼓励课题组成员,经领导批准,存结余中提取2万元作为奖励经费,计入其他应付款,其余8万元转入事业基金。

(3)该单位2008年共取得预算外资金收入2 000万元,已全额上缴财政部门。至2006年12月31日,财政部门共返还甲单位预算外资金1 700万元,其余300万元计划于2007年返还。该单位将实际收到的1 700万元确认为事业收入,将计划于2007年返还的预算外资金300万元确认为事业收入,同时确认其他应收款300万元。

(4)该单位经有关部门批准,用以前结余资金建造一栋办公楼。2006年2月10日,将2 000万元划转到基本建设账户,列为自筹基建支出。2006年基本建设账户实际发生基本建设支出1 950万元,年末结余50万元。该基建项目尚未完工。该单位将基建项目结余资金50万元冲减自筹基建支出,转列为其他应收款。

(5)2006年6月30日,该单位与另一租赁公司签订一项协议,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套网络设备,租期为四年,租金总额为800万元,从2007年6月30日起,分四次等额支付,租赁期满设备的所有权归甲单位所有。单位于2006年7月1日收到网络设备并办妥相关手续,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800万元。 要求:

逐项判断上述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对于会计处理不正确的,编制2006年差错更正的会计分录。

分析与提示:

(1)正确。理由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经营亏损不结转事业基金,由以后的经营结余弥补。

(2)不正确。理由是:专项课题完成后,应向主管单位申报结项,经主管单位审批后按规定进行分配,不得直接转入事业基金。

差错更正:

借:专款支出90

其他应付款

2事业基金8

贷:拨入专款100

(3)不正确。理由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收入的确认应采用收付

实现制,未返还的预算外资金应作为2007年事业收入处理。

差错更正:

借:事业基金300

贷:其他应收款300

(4)不正确。理由是:基本建设核算与事业单位核算分属于不同的会计主体。基本建设结余不应冲减事业单位的支出。

差错更正:

借:事业基金50

贷:其他应收款50

(5)不正确。理由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不应增加固定基金,而应作为其他应付款处理。

差错更正:

借:固定基金800

贷:其他应付款800

案例分析题二

审计机关于2010年3月对事业单位甲及其所属单位乙、丙的2009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该事业单位已纳入国库单一账户试点,所属事业单位乙、丙尚未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甲、乙、丙单位部分业务具体情况如下:要求:(1)请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分析判断以上会计事项是否符合规定?说明理由。(2)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处理方法。

1.甲单位未经财政部门及相关机构同意,对1 600 000元的基本建设支出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将其中560 000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非预算支出;

2.2008年底,所属单位乙将专项经费500 000元,借给企业用于资金周转,至审计时仍未收回。乙单位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0 000

3.所属单位丙由于承担重大省级课题,2009年2月份收到拨款900 000元,3月份购入专用设备300 000元、课题费、资料费100 000元,11月份支付鉴定费300 000元,经财政部门同意课题经费结余200 000元转入事业基金,会计处理: 借:拨入专款――XX课题 200000

贷:事业结余 200000

4.2009年,经财政部门批准,甲单位第一季度基本支出的核定用款计划数共为3 600 000元,每月为1 200 000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每月700 000元,用于支付该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为每月400 000元,用于一般性办公开支。甲单位未做会计处理。

5.2009年2月2日,甲单位当月的授权支付额度400 000元到账,与核定用款计划数相符。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400000

6.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当月发放本单位工资850 000元,款项已由代理银行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

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85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850000

7.2009年12月,乙单位收到甲单位拨来当月经费360 000元。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360000

贷:上级补助收入 360000

8.年终,甲事业单位尚未使用的年终结余用款计划额度为270 000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结余160 000元,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结余110 000元,被予以注销。会计未做出处理。

9.2009年底,报经批准同意后,甲单位处置一项投资。该项投资是甲事业单位于2003年投入600 000元资金与W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因管理不善,该公司一直处于微利或亏损的状态,一直没有分红,现将该项投资转让给W企业,取得转让收入500 000元,甲单位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500000

暂付款100000

贷:对外投资600000

分析与提示:

1,未经审批,甲单位无权擅自调整基建预算,挪用基建资金

.购置空调,办公家具属于当年未安排预算的支出,事业单位不能办理无预算,超预算的支出

该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将560000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费预算支出归还其原来渠道

2.乙单位处理不正确。

本案例属于甲单位所属乙单位利用财政资金非法借贷行为。该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尽快收回借给企业用于周转的资金40万元,并上交本级财政。收到企业归还的资金40万元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缴预算款”科目;上交本级财政时,借记“应缴预算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丙单位处理不正确。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应转入事业基金而非事业结余。

正确会计分录如下:

①收到课题经费时:

借:银行存款800 000

贷:拨入专款――××课题800 000

②购买设备、支付资料费用和鉴定费时:

借:专款支出700 000

贷:银行存款700 000

借:固定资产400 000

贷:固定基金400 000

③项目完成结转项目结余时:

借:拨入专款――××课题800 000

贷:专款支出700 000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100 000

4. 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为每月400 000元,用于一般性办公开支

5,处理不正确,该事业单位应依据收到的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

知书》:

会计工作组织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制度文化;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制度文化指的是规范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制度体系,主要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律法规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会计行业文化。会计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能较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制度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分析

(一)会计法律规范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法律规范的立法目的是要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行为实施法制化、规范化的强制化管理和制约。会计法制化是我国会计行业深化改革主要目标之一,建国以来,国家对《会计法》进行反复修订完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会计行为、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规范会计职业入门标准、完善会计核算规则和会计监督制度,同时不断强化了会计法律责任,这些新变化对确保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成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最为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

(二)会计技术规范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技术规范其主要构成部分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我国,会计技术规范发展经过了统一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以及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这三个重要阶段。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来看,几乎每一项具体准则的颁布或修订都与某些会计舞弊案件相关。如“琼民源”案催生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郑百文”案引发修订“债务重组”。

(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会计信息质量

俗话说“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一方面需要会计法律进行强制制约和规范作,同时还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法律规范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底线,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则为会计从业人员设计了较高的行为标准。会计法律规范对会计从业人员重要通过强制性、命令性规范,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通过说服、激励教育等“软性”规范。我国规定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坚持准则、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这一规范能从职业态度、责任、技能、准则、诚信、服务等方面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素质,能较好地确保会计从业人员在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努力克服各种因素的困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行业树立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形象。

二、完善会计制度文化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分析

(一) 进一步加强会计制度立法和执法的力度,推动会计行业法制化、规范化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各种市场经济行为都是依法运行,是法制下的市场经济行为,任何经济实体、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应该以法律为准绳进行活动。企业主导的各种经济活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来源,其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强制规范、约束。在国外,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国家都先后制定大量专门法律、法规,以进一步在法律上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制裁。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制定系列会计法律、法规,主要有《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的配套性、协调性都比较差,未能形成长期有效的有机体系,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够、执行力度不够,容易让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和漏洞,为企业或自身利益,大量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此严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对国家、社会利益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造假者的低成本犯罪行为也导致会计信息造假层出不穷,最后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为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制化建设,我们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国情出发,从大局出发,调整好各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努力整合成有机的会计法律、法规整体,以此确保会计法律、规范的完整性、科学性、严谨性。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培养高效、公正的会计执法队伍,对会计信息造假者加大查处、惩处力度,加大造假者犯罪成本,以此有力遏制会计信息造假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度

要有效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关键在于加大对《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一是通过系统培训教育有关会计人员,有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对各种会计信息的解释和判断。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会计行为更为复杂,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职业判断能力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计人员应该不断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准确把握《会计准则》内在精神,在会计理论指导下,加强对各类会计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能正确的分辨信息真假,确保信息质量。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定期加强会计人员在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确定、资产现值、成本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定期轮换会计人员有关工作岗位,使会计人员能较好地积累不同工作岗位经验。二是财政部门要定期对会计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提高会计人员执行会计准则的理解程度和执行力度。新的会计准则有着较为浓重的国际会计准则色彩,其中有些具体准则借鉴了许多外国会计准则的原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会计准则与国内具体国情有某些出入,且句子的表达与我国传统表达也有某些出入,这就给会计人员造成理解障碍,这需要培训机构准确解读,让会计人员准确领会新会计准则精髓。

参考文献:

[1]姜韵宜.会计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刘艳.浅析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财税会计,2012.

会计工作组织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要求】假设你是该县财政局财会人员,对此你有何看法?

案例2【资料】某省审计厅财政审计处对某市某年年度财政决算进行审计,有关情况和资料如下:

(1)某市财政局在科技三项费中,安排某外资企业“三项”费用投入260万元,经进一步查实,是该市在引进某外资企业时,市政府给予该企业的税收返还协议款。

(2)市国税局稽查局为了取得市财政答应的其征收经费分成,将稽查收取的增值税380万元全部缴入市级财政,作市本级预算收入,并取得分成收入120万元

会计工作组织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碳会计;

确认;

计量;

信息披露 Abstract As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various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carbon accounting, as a branch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With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economic issues related to corporate carbon information are increasing.However, the current lack of carbon accounting standard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o confirm, measure and disclose carbon accounting business.Therefore,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construct a carbon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ystem.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firm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arbon accounting an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carbon accounting,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arbon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accounting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Carbon accounting; confirmation;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碳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研究 一、碳会计的内涵、特点及相关理论 (一)碳会计的内涵与特点 碳会计顾名思义,是将有关碳排放的交易和理念通过有机结合的方式与会计体系融合在一起。首先,碳会计主要负责的不仅是企业的碳汇,还要将碳排放和碳排放权等事务进行会计的确定和计量,并且把它提交报告;

其次,碳会计还要对不确定的碳排放风险进行计算,管理碳会计的相关资料并且披露相关信息。碳会计的任务应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文认为:碳会计应该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共同进行,采取多种方法,针对企业当中碳资金的运做情况开展较为的全面的确认、计量、系统、连续、记录以及报告等等,从而去促进企业增强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与此同时,去履行其环保社会的责任,进而促进低碳发展。

(二)碳会计的特点 碳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主要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其主要特点是从低碳角度出发进行的。

(三)碳会计相关理论 从世纪年代到现在,对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世界各个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人类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的过程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渐渐出现和发展了起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这一理念的定义上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发展重要性了的,但是我们常说的可持续指的是我们所釆取的发展形式一定的能在当代人的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又不能损害对我们后代人去满足其发展能力需求的发展模式。所以这就要我们让在根本上转变过去固有的粗放形态发展模式,从而去正确的认识,协调好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去釆取节约资源,提升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绿色发展;

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应该是以牺牲大自然为代价,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创建良好生态,二者 的发展模式应该相互同步;

创建社会、环境和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

碳信息的确认、披露和计量关乎着企业的经济行为,碳会计作为企业环境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要对碳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可以去满足信息的使用者的要求,构建企业完整的碳会计信息系统能帮助企业的管理者们开展企业中碳相关行为的抉择,将会在推动并落实我国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起到重大作用。

二、碳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披露分析 (一)碳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1.碳资产及其确认 对碳资产来说,可以有以下两个理解方面:(1)给企业所带来的能够间接或直接的预期到。(2)企业降低的碳排放量是碳资产。在不参考从外部购买的状态之下,企业如果要是可以开展碳排放杈有关交易,就一定要去实行碳减排有关措施。从实质来说,碳资产其实就是企业实行低碳技术等从而促使的碳排放量的降低。企业对其生产出的每一种商品的单位碳排放量都要开设一个标准,如果其实际碳排放量不大于这条标准,就将产生碳资产;

如果其实际碳排放量不小于这一标准,就要产生碳负债。就目前来看,碳排放权和碳汇是目前比较多见的碳资产,由企业自身投资并研发、买入的低碳技术与设备同样比较常见。

碳资产的确认不仅要符合它的定义,还要遵守以下要求:

(1)从这种碳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很可能进入到企业有碳资产的定义可得知,能够为企业带来间接的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碳资产的一个最基本特性。

(2)可计量就是这种碳资产的主要成本可能有可计量性的会计因素确定的一个基本条件,碳资产也当然不除外。只有当其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计量碳资产才能得到确定。这样以来,会计信息就得到较为真实的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为利益相关者提出有效的决定依据。

可以根据碳资产的特殊性将会计科目分为多个类,诸如“碳固定资产”、“碳无形资产”、“碳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及“碳可供出售行金融资产”、“碳存货”和“碳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等,具体要计入到哪一个科目则需要依据具体的事项等去进行有效确认。

2.碳负债及其确认 碳负债的定义是企业因为没有实行节能减排标准,没有达到规定的运行效果,从而形成的现时义务,而且企业在履行这一现时义务时很可能发生经济利益的减少。主要有企业购买碳排放权、改进低碳技术和进行节能减排而背负的长、短期贷款,以及碳排放的税费、碳排放超标支付的罚金等。

对碳负债的确认,除了要满足以上基本条件外,还要满足几个要求:一是企业为履行与碳负债相对应的义务可能会造成经济利益的流出;

二是义务的出现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实行节能减排等相关;

三是与碳负债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可以准确地计量。

3.碳所有者权益及其确认 碳所有者权益就是指碳资产减去碳负债剩余的权益净额。碳损益账户中结转的所有者权益,实质上是企业在之前的碳交易中的获得或者损失。来源主要有从环保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获得的相关项目基金,接受的国外合作企业在节能项目中的技术投资或资金支持等。

企业在接受国外对节能项目的技术投资时,应该按照双方在协议里达成的价格确定为“碳无形资产——低碳减排技术”,并且根据双方持有的股份比例计入“碳所有者权益——碳减排技术投资(股本)”,假如双方约定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不符,则用其公允价值来确认;

此外,在转让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计入“碳管理费用”。

4.碳损益及其确认 碳损益包括碳利润、碳费用以及碳收入三部分,这是与传统会计中的利得和损失是一致的。

(1)碳收入。

企业在改进节能减排技术或者进行碳交易等活动时,获得的碳排放权以及减排限度等可以用货币准确计量的收入就是碳收入。企业在碳排放权的交易中获得的收益计入“碳收益”;

企业从政府以及环保部门得到的碳排放配额的分摊销售计入“营业外收入”。

(2)碳费用。

企业在改进节能减排技术或者进行碳交易等活动时,损失的碳排放权以及减排限度等可以用货币准确计量的费用就是碳费用。碳费用主要包括碳成本和碳期间费用。

(3)碳利润。企业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内的碳收入减去碳费用之后的净额就是碳利润。碳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低碳绩效。因此,对于高碳排放、高污染的企业的碳利润,应该从中抽取一定金额,作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专项基金。这部分基金计入“盈余公积——碳基金”这一会计科目。

(二)碳会计的计量 传统的财务会计将货币计量作为假设,碳会计也遵循这一原则,来保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碳会计经常采取的两种计量属性。在实际的业务活动中,采取哪种计量属性,要根据碳排放权和碳交易活动的不同性质决定,以便科学合理地计算会计信息,反映真实的业务实质。

1.碳资产的计量 碳资产是指在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配额排放权、减排信用额及相关活动。碳资产是一个企业获得的额外产品,不是贷款,是可以出售的资产,同时还具有可储备性;

碳资产的价格是随行就市,每年呈上涨趋势;

其支付方式是外汇现金交割,“货到付款”外汇现金结算。

2.碳负债的计量 碳负债是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控制及配额交易政策(Cap-Trade Scheme,简称排放权交易制度)下涉及的一个概念。在一定期限内 , 这些获得排放配额的企业必须将污染物或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在限额之内 ,否则将受到经济惩罚,就超标排放部分缴纳罚金,而此时超过配额的排放量就称之为碳负债。

(三)碳会计的信息披露 1.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对碳会计信息的多方面理解,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看出碳会计在信息披露中影响,一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以后全人类的未来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信息披露中的主体,不仅仅是在企业中开展碳信息披露,还要与碳排放、碳能源消耗相关的机构以及团体更应当开展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公开发布信息,自觉接受监督;

二是对碳会计信息的没有正确理解,以为碳会计信息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认为这些信息会造成声誉损失,抵制这种信息的披露,通常隐瞒真实数据,弄虚作假。因此,必须全面开展对企业和组织的碳会计信息揭露。

2)成本效益原则 一般说的“成本效益原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结构或个人利用所知道会计信息,实施内部活动引起成本或者效益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得收益要大于成本,便于对成本的控制,否则容易引起成本的增加。

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中,企业作为一种经营性质的社会组织,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收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中,会考虑到付出的成本和取得收益的大小,不会因为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影响到收益的降低,通常会使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结果。

3)满足特定需求原则 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向取得利益的有关方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对于碳会计信息也同样如此。特定的需求者通常会建立会计信息制度来达到需求的目的,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可能会不同,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多层次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要。

2.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根据以上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结合现在企业在碳会计信息中披露的实际情况,本文的主题:一是通过可以有效计量的碳会计信息,主要包含一些数据的数据,比如碳资产负债表、碳损益表等,二是通过不可计量的碳会计信息,主要是经营业绩的过程控制信息来揭露碳会计信息。为了便于计量和考核,应当使用具体可以量化的碳要素信息评价绩效,主要包企业经营的财务报表,具体表现收入、税收、利润等数据,考量碳信息的有效性,如果不能量化,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披露,保证披露信息的完整性。

3.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1)财务会计报告内的披露 财务会计报告内的披露一般是由表内中的信息披露和附注之中的披露组成。其中表内的披露主要是建立碳会计信息与财务报表数据之间的信息联系,将碳会计信息的内容加入到企业财务报表中,分析碳会计信息发挥的作用,以总结报告的形式披露相关信息,企业在实际的信息批露中,可以结合业务具体过程,把和碳信息有关系的业务单独列出来,可以直观看出有关的内容;

为了加强对碳会计信息理解,可以在报表的的附注中进一步说明碳会计信息的详细内容,分析碳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两者互相结合,互为补充,互相完善。

2)财务会计报告外的披露 (1)低碳总结分析报告。和现有的企业环境报告形式相似,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披露碳会计信息的有关内容,包括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表现方法,由于碳会计信息披露报告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准则,所以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碳会计信息展开披露,自由度比较高。

(2)另外的披露方式。企业不仅仅能通过低碳分析总结报告的形式披露碳会计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与碳会计有关的信息披露和报告,主要是包括招股说明书、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企业经营业绩报告、上市公司公告书、社会调查报告、和重大问题报告等。

三、完善碳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碳会计确认的建议 碳排放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资产,它与一般的资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的使用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收入。对于碳排放权来说,它目前拥有着一个较为基本的交易市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和交易。我们也可以预见,碳排放权未来不仅仅仅有即期的交易功能,更可以实现远期的交易可能。因此,本文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来进行界定。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在市场上流通,能够更好进行价值的计算与估量。同时它具有类债券的特征,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执行投资等金融行为,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利益。所以在进行确认时候,需要从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确认。

(二)完善碳会计计量的建议 对于碳排放权来说,确定其计量属性是十分关键的。在进行具体的会计计算的过程中,会根据计算目标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计量属性,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来完成计量。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适用的计量属性主要有以下三种:

其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种计量属性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已经发生的历史交易记录来进行相应的成本计量。对于已经发生的历史交易来说,存在着一些具体的交易凭证等,这些都是能够为当下的成本计量带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依据,根据历史交易时产生的金额来入账是一种相对来说更为客观的成本计量方式。但这种计量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说一些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不够稳定的资产。对于碳排放权而言,其市场交易价格并未能长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较大的波动性导致了其在进行成本计量的过程中的价值汇总不具有稳定的可比基础。且碳排放权因其初期多为政府的馈赠,因此在初始陈本的和算上也通常不能选取一个合适的初始值。

其二,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碳排放权被作为一个投资的资产在市场中进行相关的金融经济交易。对于碳排放权而言,其市场交易价格并未能长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较大的波动性导致了在短时间内,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很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出入,碳排放权的价值不能够被进行一个稳定的具体估量,特别是采取可变现净值来进行价值计算时,该种资产的价值估量很可能会造成很大 的偏差,不能够真正客观的反映该种资产对于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改变与影响。

其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此种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就是基于市场成熟发展的前提下,市场普遍对于该种资产形成的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公允价值。这也是比较适合本文研究对象碳排放权的一种计量属性。以目前碳排放交易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其目前现有的相关市场运行机制较为先进,定价机制更为成熟。西方发达国家对碳排放权交易行业所广泛采取的就是运功价值计量的方法。我国初步试点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7大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大大助力未来我国积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三)完善碳会计披露的建议 我国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是全方位的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包括环境会计信息,还应包括非财务环境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无处不在的独特的职业优势,以及法律赋予的特别权利,把第一时间得到的消息传递给社会以促进信息的对称,特别是把消息传递给社会监管体制的各个层面,使各种制衡机制能无间地合作有效地运转,迅速达到约束和控制的效果。

如果说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保障机制,那么高效有用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保障机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所以本文提出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如果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钩”,避免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就必须从实质上将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为由注册会计师出资发起设立,承办业务并负有有限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形成自主执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机制。否则会计师事务所就很难以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做出独立、客观、公正的鉴证服务。另外一个方面,面对国外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日益全球化,我国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大力提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联合,只有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力量的加强,才能为高效地完成大型、超大型企业集团的审计业务提供保障,才能增强其独立性及其防范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

由此,本文提出可以设立四种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一是以环境报告书的形式披露环境信息,此种形式应为企业首先考虑的披露方式,因其符合《上市公司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指引》中的披露文件要求;

二是以社会责任报告书形式披露环境信息内容,此种方式可以为企业考虑第二种方式的选择,因其也符合《上市公司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指引》中的相关文件要求;

三是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告书,此报告书可以有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环境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等内容,此种形式国家目前还没有进行专门的规范,但可以借鉴国外相关做法;

四是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相关环境信息,主要应以附注报表的形式披露。

四、结论与启示 碳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在我国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且处于快速的发展和成熟阶段,目前我国也已经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未来,该领域必然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出重要的力量。碳排放权的交易会计理论的相关研究能够更好地助力该行业的长足发展。于我国而言,进一步完善相关核算体系,深入地对摊牌返券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相关剖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市场机制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我国节能减排重要目标的实现。

会计工作组织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摘要:金融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对金融学、会计原理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要求较高,且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会计的课程定位,阐述金融会计课程目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来解读如何提升金融会计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应当专门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分行业抓重点的提升对会计处理原理的理解,以及通过综合案例教学与计算机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就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做了分析。

关键词:金融会计;课程教学;综合案例;模拟实验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具体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如制造型、服务型和金融型企业,其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要点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对于金融专业财务会计课程,应当重视金融企业会计处理的特别之处,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这门课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金融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必须清楚地理解基础理论,否则就无法充分掌握其实践部分的内容。在修读该课程之前,学生需要先学习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和金融学等课程,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本课程难度不在于掌握公式,而是充分理解金融企业的业务实际,使其财务会计处理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财务报表记录企业的经营成果。为此,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已经提炼出了一套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

一、金融会计课程定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也包括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在整个金融专业中,财务会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会计具有核算和经营管理两项主要职能,一方面直接负责财务管理、损益计算和经济核算;另一方面通过反映情况、提供信息和分析预测来实现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对整个银行、证券或保险业务经营进行控制和调节。现代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要求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理解财务会计,懂得财务分析。只有理解金融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理解财务报表如何记录公司的业务与运营,才能做好业务规划、财务预算,才能真正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所掌控。因此,金融会计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金融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虽然该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实践中,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1.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达不到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金融学等课程以后才能更好地理解金融业务的本质以及会计处理的原理,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金融保险业务与一般行业的差异理解不够,对于一些特定的概念如准备金的含义理解不清晰,再加上对会计原理的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本门课程的难度就会较大。

2.重视实际操作忽视会计原理。大部分的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存在重操作、轻原理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只要能学会会计处理就行了,至于会计处理的原理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内容,与自己的关联度不高,导致学习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不能主动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综合性的案例教学内容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能记住操作过程或者公式,会做简单的题目,但是不能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出现会学不会用的状况。

三、提升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对于上述问题,必须结合课程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建设,以提升教学效果。

1.基础知识的强化。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本课程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应当对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作总结性回顾与提升。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假设、确认基础与会计原则的部分要做到彻底理解,同时关于会计循环与会计等式要作为专题进行补充。金融学中的金融市场、贷款金融票据等特定的概念内容需要充分掌握,同时对于金融衍生品和准备金等专门的内容和难点需要单独总结。这部分回顾的内容应当以理论与辨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完善金融会计的基础知识教学。

2.分行业抓重点提升对会计处理原理的理解。金融业企业也有具体的差异,可以将金融企业主要分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种类型的行业,针对性的金融会计处理就会各有差异。

在实践教学中,应当分行业分别就其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专题分析,以提升学生对会计处理原理的理解。例如,作为银行会计,其固定资产、存贷款、支付核算等普通业务的处理不是难点,应当将重点放在外汇与套期保值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上;作为政券公司会计,其核心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内容相对容易理解,但是关于受托资产管理和资金拆借业务的处理是难点;对于保险公司会计,其经营中的赔款支出、营业费用、固定资产等内容与常规企业差异不大,重点是对责任准备金以及首日费用递延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做到重点突出、专项训练、辨析与阐述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原理的充分理解,才能真正从课程中学习到金融企业会计的独特之处。

3.重视综合案例教学。如前所述,金融会计课程只靠学习一些基本的会计原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充分理解金融企业的实际。因此,在本门课授课的后期,需要学生逐渐开始解读上市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尤其是其附注部分内容。其实,让学生直接练习解读财务报表是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远比教材上的复杂,只有通过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读懂、理解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所以,我们就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入手,加强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对财务报表的构成、数据来源以及勾稽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里要特别强调附注部分的重要意义,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由于部分会计科目的处理有多种合理的方法可作为选择,报表附注给我们提供了更清楚的认识,便于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本课程的教师应在上述分行业重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案例教学予以巩固,就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可以选择目前经济生活中比较流行的热点话题,作为综合案例教学的素材,请同学们从财务报表分析中寻找答案。例如前段时间的银行钱荒问题,可以请学生分析,哪些会计处理的内容会与银行的流动性直接相关,哪种会计处理方式会导致问题得到掩盖,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的经营情况。对于社会争议较多的交强险盈利亏损问题,可以作为启发式教学案例,如何从保险公司的财报与信息披露报告中解读其财务核算亏损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对其重点的准备金处理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掌握。

4.加强计算机模拟教学。案例综合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如何分析现有的金融企业财务报表,如何理解金融会计的财务处理原理。实际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起到更好的辅助效果。由于大量的金融企业业务和财务处理通过电算化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教学的手段来提升同学们对于金融企业实际运营和会计的理解与掌握。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学的方式,对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会计处理的模拟实验,目前常用的平台有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也可以在EXCEL上实现简化的财务电算化系统模拟。通过模拟教学,使学生不但能分析现有报表来理解会计原理,还可以自己编制财务报表,使其对金融会计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另外,除了常见的多媒体教学,老师还可以在网上建立互动平台,学生随时能够和老师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把一些任务或者重要的学习资料挂在网上供学生使用。如果我们把握好以上的每一个环节,金融会计课程的教学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平.金融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昕.财务报表分析[M].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乔宏,等.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19).

作者简介:欧阳越秀,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硕士,副教授。

会计工作组织设计案例范文第6篇

[摘 要] 当前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素质普遍下降,会计专业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消化理解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少部分学生在踏入社会时,又会遇上不能将学校所学转化成实践所需的困惑。提出了在职业中专《基础会计》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以达到提高教学实践水平的目的。

[关 键 词] 职业中专;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体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教学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的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从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是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应用在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掌握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由教师给予评价引导。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认真备选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案例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目的性,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2)选择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案例的选择要新颖,可以根据社会的热点经济问题编制,可以结合教材、练习册等相关资料自己编制,也可以选择以往经典的案例进行加工改造。总之,所选的案例是学生所关注或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够激发讨论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正确恰当的解决办法。(3)选择的案例应贴近生活,所选案例的内容要与现实会计职业中的实际情况相连,以保证学生在案例描述中能够顺利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课堂精心安排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中职学生本来基础薄弱,而财务会计专业内容又较难,一些案例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复杂,所以:(1)教师应提前将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或采用投影、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案例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固定资产的取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业务案例:甲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800 000元、增值税税额136 000元、支付安装费20 000元,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企业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再引导学生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交税费等会计账户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理解,从而对企业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核算进行理解掌握。(2)在讨论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可以采用分组形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交流意见,提高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分组讨论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培养。(3)教师在讨论中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要营造热烈的讨论气氛,要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学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教师这时要指导学生相互尊重,运用会计专业知识选择正确合适的方案。

(三)课后展示成果并总结

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已经有了基本正确的观点,但还有待完善和补充,所以有必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具体可以在学生讨论后,先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以提高其展示效果,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再让小组之间评价各自的成果,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评价总结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要鼓励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应该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对一些好的想法和獨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同时也对一些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行纠正或补充,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做得更好。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助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其应用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案例,使之得以更好的应用,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会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红霞.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6(8Z).

[2]黄丽红.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29).

上一篇:寒假酒店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下一篇:河南省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