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项目风险管理范文

2023-09-22

旅游项目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国家持续不断地投入财政资金,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随之快速发展起来,但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一是普通高等学校教 育经费总投入与校园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速度不平衡;二是教育经费总投入较大程度依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资金来 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性拨款、学生学杂费、高校自身产学研收入、社会捐献以及银行贷款。2013 年 PPP 模式开始普及,高等教育领域也开始尝试引用这 一新模式。高校通过 PPP 模式,可以与社会资本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这种双赢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还能减少 政府对微观公共事务的过度参与,落实政府社会管理监督职责。然而,由于 PPP 项目本身的复杂性、长期性、综合性,加上我国高等教育领域 PPP 模式 应用基础薄弱、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高校在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都捉襟见肘,因此笔者针对高校基础建设 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展 开研究,这不仅可以丰富高等教育领域应用 PPP 模式的理论,也能为高校进行 PPP 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

关键词:PPP 项目风险管理;高校基建;应用;

前言:

PPP 模式是社会公共机关与社会私人部门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实现 生产或建设出基础设施及服务目标的合作模式。在合作关系建立以后,每 一个参与者都需要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之中。在“十三五”期间,国 家对PPP 模式持有鼓励态度。现阶段这一合作模式已经在大型基础设施 建设及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通过对PPP 模式应用于工程项 目实践以后的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模式可以帮助政府部门解 决公共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也可以为私人投资基金提供一定的方向。可以说,PPP 模式具有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一、国内外 PPP 模项目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1.国内 PPP 模项目风险管理经验。PPP 模式虽然强调引入社会资本,利用社会资本在管理、技术等领域的优势,转变政府职能,但转变政府职 能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职能,将 PPP 项目事项全部 交给社会资本处理,政府作为与社会资本缔结长期合作关系的主体,由传 统的领导者转变为 PPP 项目全程参与者和有力保障者。通知规定“通过明 确政府与社会投资7∶3 的基础比例,吸引社会投资者进入轨道交通建设 和经营市场,缓解政府当期资金压力,解决运营中财政补贴高的问题”。PPP 项目从建设、移交到后期维护运转良好,有赖于项目具有相对完善的监管 体系。① 项目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包括事前设定绩效目标、 事中进行绩效跟踪、事后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价格变动、 合同修订的重要依据,确保在不干涉项目公司的政策运营的基础上,实现 公共利益最大化。② 在监管体系中清晰确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政府做好 PPP 项目监管工作的关键,有效保障了运营过程和服务质量。

2.国外 PPP 模项目风险管理经验。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社会投资方式,报价有两种方式:标准投标和有变量的投标。国外在 PPP 项目中采取双重 平行比选的方法,社会投资方需要同时提交标准投标报价和有变量的投标 报价。其中,标准报价投标书需要严格遵循政府确定的风险承担方式,运 用风险矩阵预判各类风险,并将风险划分为可保留、可转移、可协商三类。而在有变量的投标报价中,社会资本方可以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来判断市场 预期,评估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并由此来确定自身承担的风险种类以及 承担比例,投标书中的报价将以变量的形式反映出承担或放弃承担某种风 险。除此之外,还要以净现值作为比较基准,对社会资本方的标准投标报 价和有变量的投标报价进行折算,并对两者的净现值折算结果进行比较。这种双重平行比选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手段,既可以降低项目 风险预判偏差,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优化项目风险配置的模式,有效提高了 风险管理效能。

二、 PPP 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对于 PPP 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最初是沿用国外理论,目前随着 PPP 模式的广泛推行和运用,我国对 PPP 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具 体成果如下:《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 (财金 〔2014〕156 号)财金规定了风险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的原则。采用德 尔菲法识别出了综合管廊 PPP 项目风险,并通过结合解析结构交叉矩阵模 型和驱动力-依赖性矩阵迭代,得出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委托代 理理论基础上,从激励视角出发,探讨 PPP 项目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以 期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双赢的目标。通过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识别出 PPP 项目施工中的典型风险因素,并运用 AHP 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将专家 群决策的 AHP 法和模糊集值统计法相结合确定各因素得分和风险等级。以 项目公司和施工单位为研究主体,归纳述评影响 PPP 项目实施的风险因

素,分析项目风险因素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产生的风险影响。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 PPP 项目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 PPP 项目风险管理还没有 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实际操中缺乏风险管控经验,也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对 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际 应用方面都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基础建设 PPP 项目的风险和原因

1.风险识别。第一,政策风险。主要是指政府层面出台的政策以及高 校执行层面上的不确定性。我国从 2013 年开始着重大规模地推广 PPP 模 式,缺少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PPP 项目由于一般建設周期较长,项目本 身不确定性较大,再加上由于政策的模糊性和高校在执行层面上的不稳定 性,使得项目的进行缺少明确的路径和方向。第二,金融风险。高校 PPP 项 目资金需求量大、建设运营周期长、流程错综复杂,这都增加了金融风险 出现的概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利率发生变动引起原材料、用工成 本以及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项目投入成本有较大涨幅,此时社会资 本为了达到目标收益,有可能会要求调高定价。第三,建设风险。项目落 地实施后可能造成建设风险,包括设计技术风险、施工合同风险、环保风 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如果承包商没有预见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项目 设计不能满足要求或者落地,项目建设未能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甚至发 生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这都会需要整改前期整体方案,导致资源浪费、 经费紧张、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制约着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第四,经营风险。高校 PPP 项目建成后运营商在经营中同样存在风险,比如经营 商管理水平低下、技术更新缓慢、处理问题不及时、缺乏沟通平台等。加 上高等教育 PPP 项目的行业特殊性以及产品准公共性,经营风险会降低项 目产出效率和产品质量,损害了高校师生的集体利益。

2.原因分析。一是从政府层面而言,风险因素主要由以下几点:法律 法规不健全。我国针对 PPP 项目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成熟,地方颁布的政策效果有限,增大了 PPP 项目相关政策执行的难度。PPP 项目参与方众多 且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之间签订了基于各自立场的合同协议。此外,PPP 项 目周期较长,不同时期具备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法律条款,这都给 PPP 项目带来了一定风险。各方的地位不平等且信息不对称。政府方在社会活 动中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在未来 PPP 项目绩效评判中担任裁判员。高校作 为政府部门的代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实施者。社会资本在市 场合作运营具有天然优势,却不能自如应对频繁出台的政策。各方在政策 获取和理解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合作过程中项目的实施产生偏 差。二是站在高校的角度,以下原因可能导致 PPP 项目风险:高校缺乏 PPP 项目应用成功经验。PPP 模式自形成以来经常用于大型基建项目,与教育 领域结合较少。尽管 PPP 项目在非高校领域的应用经验可以适当借鉴,但 是 PPP 项目的复杂性和高校的行业特殊性使得借鉴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高校领域的准公共性使得 PPP 项目应用更加错综复杂,因此,在缺乏高校 成功应用 PPP 项目经验的前提下,高校 PPP 基建项目的应用风险不容忽 视。适用于高校的定量化风险评价体系尚未确立。风险评估的相关方法研 究在理论层面上已经成熟,在非 PPP 项目中的运用也十分常见,采用的方 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PPP 项目具有全生命周期运作的特点,相关因素数量种类多且复杂难辨,采用传统的定量分析法难以全面有效地 评估,再加上高等教育 PPP 项目可借鉴的成果和经验不足,探索过程犹如 “摸石头过河”,相关指标的选择和因果的假设都面临着极大不确定性。三 是从 PPP 项目本身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于:监督体制不完善。当前我国正 处于规范 PPP 模式应用的初级阶段,法律顶层设计的不系统、不完整使得 监督机制未能发挥有效作用,主要表现在监督主体不明晰、职责范围不明 确。由于缺乏统一的 PPP 项目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未协商划分各自明确 的职责范围,容易造成互相推诿塞责的“踢皮球”现象。这就导致监督体 制形同虚设,造成了 PPP 项目无人监督的混乱局面。多方主体利益不同。PPP 项目的合同体系涉及建造商、分包商、监理商等多个合作主体,他们 的加入给 PPP 模式带来了创新和活力,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基础设施项 目。但多方主体追求的利益不同,难免会造成复杂局面。高校和政府的目 标是在有限资金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提供符合标准的教育基础设施,以满 足公众基本教育需求;而社会资本是经济上的理性主体,具有市场化的思 维和能力,它进入教育领域是为了最大化追求利益。因此,高校 PPP 项目 中多方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了一定风险的产生。

四、高校 PPP 项目风险防范对策

1.政府加大对高校 PPP 项目的扶持力度。由于教育存在着准公共产品 的特性,“教育不能盈利”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限制了私人资本对教育领 域的参与度。地方政府应当设法调动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资本参与教育领 域建设的积极性。例如对参与高校基建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 奖励措施,在资金上直接提供政策优惠和福利。还可以在简化高校 PPP 项 目行政审批流程,力求服务便捷化,对参与教育领域建设的企业提供具体 指导,拓宽 PPP 模式应用的广度。PPP 项目的风险分担原则应该是将各类 风险分配给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中管理风险能力更强的一方中,政府对运量 需求预测可能会出现偏差,这时会产生与项目市场需求相关的风险,政府 为了拉高 GDP 和政绩可能会强行通过不该上马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社 会资本方无法应对,因此建议这类风险由政府承担,这样可以迫使政府部 门尽量尊重并尽可能顺应市场需求。此外,在公共交通项目建设中有时会 出现意外的不可抗力情形引发额外成本,化解这类风险的常见的市场化方 式是事前购买商业保险,通常这类风险由社会资本方承担比较合适,或者 由双方根据情况进行协商共同承担。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 PPP 协议中应尽 可能包括明确清晰的风险分担方案,如果存在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需写 明双方如何共同承担。在实践操作中,项目参与方可以通过设定成本偏差 的阈值来降低风险,因此,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在评价自己的风险掌控能力 时,有必要设置 PPP 项目各环节成本和收益的合理阈值,并据此判断各环节的成本和收益和合理阈值的适配度。

2.加快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塑造良好信用形象。为了提升 PPP 项目 在高校的适配度,应加快形成与产学研相适应的整体运行框架,包括组织 机构保障机制、资金投入机制、退出机制和监管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外 部保障机制等。务必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保证执行力度,做到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以此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提高合约的法律效力,以期通 过协商等方式找到政府追求的教育产品效益最大化与私人部门追求利润最 大化的共通点。总体而言,社会资本在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收益应当得 到限制,其取得的收益应处在合理并可持续的范围之内,而非暴力或与风 险不相匹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PPP 项目的市场调查是进行项目决策 的基础,在确定项目上马之前,无论政府部门还是民营机构都应积极进行 充分的市场调查,获取有效真实的市场调查数据,这是做好市场预测工作 的有力保障。为了遏制各种违规 PPP 项目的发展,加强项目监管,需要提 高 PPP 项目的信息透明度,做好项目准备、建设和移交各个环节信息的公 布。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因此,需要建立 PPP 人才 储备和培养机制,只有坚持不断地引进和培养与 PPP 业务相关的优秀管理 人才,才有可能将 PPP 项目的运营风险降至最低。

3.运用金融工具降低融资风险。针对融资金额有限、融资成本过高、 融资渠道少等问题,要谨慎评估并合理选择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在融资条 款中明确各类融资风险,必要时可以设定履约保函金额以抵御风险。增加 融资多元性,除了传统的收益权抵押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混合融资模式,如发行市场利率化的可转债。对于融资利率波动可能产生的风险,可搭配 长短结合、内外互补的融资工具进行风险对冲。针对合同标条款的变更以 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带来的融资成本上涨问题,可以采用风险共担和风险补 偿机制来平衡运行维护成本,如设定合理的基准加浮动利率,还可以为项 目购买财产险、公众责任险、环境责任险等保险。

4.完善相关制度,创造稳定的投融资环境。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 度保障是 PPP 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PPP 项目投资融资金额巨大,时 间较长,因此产生的高风险很容易让项目投资者望而却步,只有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和制度,避免法律漏洞,才能创造稳定的投融资环境,更好地解 决 PPP 项目风险问题,使参与 PPP 项目的各方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依法 办事、各司其职,最终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应注 重以下几点:① 政府部门应加强對 PPP 模式成功案例、各国推行 PPP 模 式经验的学习和总结,制定及完善包括 PPP 模式的操作流程、权责关系、 风险分担及履约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建立与完善公共交通、 医疗、教育、水电等领域的相关法规,做到各领域内的 PPP 项目开展工作 都有法可依;② 为了防止 PPP 项目期内由于政府换届影响投融资环境,有必要制定项目预后防范机制;③ 为了提高政府的责任意识,降低政府违 约的概率,制定政府责任追究制度,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性约束。

说明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 PPP 模式风险中要着重考虑基础设施建设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建设风险中要重点考虑技术风险。PPP 技术对 其风险的影响体现在技术的稳定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以及技术难 度这些方面,多样性都使得PPP 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较大问题。因此,需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明确PPP 项目流程与权责关 系,搭建统一管理平台,完善风险分担制度,提高风险识别技术,加强风 险抵抗能力,积极促进PPP 模式的发展,为我国高校建设增添一道防护 盾。

参考文献:

[1]张雷.PPP模式的风险分析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 所,2019.

[ 2 ]王守清,刘婷.PPP 项目监管:国内外经验和政策建议[J].地方财政 研究,2014.

旅游项目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周佳(1992-),女, 内蒙古乌海人,现就读于渤海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四本科生。

摘 要:辽宁锦州于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该地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成功举办了2013世界园林博览会。文章基于对锦州旅游业发展现状的了解, 诊断出其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景点多而不精、景区规划欠佳,统一管理格局欠缺等问题,并据此提出资源整合、规划先行、管理体系构建等对策,从而促进锦州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问题诊断;发展对策;锦州市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业之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也进入了“黄金”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旅游客源市场逐步由北欧、西欧、北美等地区向亚洲、非洲、澳洲等地区转移,同时,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代表之一,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它将是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这也将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契机。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于2009年7月,该区域的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提出了“立足辽宁,依托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战略定位。锦州作为该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地方旅游业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成为锦州市亟待重视与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锦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产业经济持续增长

锦州市近年来旅游产业经济呈现快速、持续的发展势头,年旅游总收入从2006年的39.3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237.2亿元,其发展速度不容置疑,且以国内旅游为主,而对入境旅游者吸引力逐渐增强(图1)。基于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锦州市旅游业也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这对于锦州市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大环境。

2.旅游产品结构渐成体系

锦州市旅游产品类型较多,内容丰富。为适应旅游者的需要,锦州市积极构建旅游产品结构体系,现已初步形成生态、滨海、宗教等旅游产品,游客可享受多样性且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体验。再者,锦州市注重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通过发展新业态旅游形式,如节事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等使得产品结构体系逐渐形成,以吸引各类游客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在产品质量上,锦州市竭力打造具有高品质及内涵的旅游产品,例如2013世界园林博览会,提供游客体验别味海上园林与园艺文化的机会。

3.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锦州市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截止2012年末,锦州市拥有星级酒店24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12家,二星级及以下6家,从酒店级别来看,主要集中在三星级层次,说明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旅行社53家,规模大小不一,主要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为今后的资源整合提供的基础与条件。再者,锦州市旅游交通不断完善,现有主要景区的专线客车,景区内也有像电动车之类的环保车,景区之间的交通线路在不断规范化。 二、锦州旅游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尽管近年来锦州市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在2013世界园林博览会的带动下发展势头更是强劲。虽然锦州旅游竞争力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排名第三,但由于其旅游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观念陈旧等缘故,与沈阳、大连、秦皇岛等周边旅游强市相比,差距甚大,这突显出锦州旅游业发展层次偏低、总体水平也不高。固然,锦州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审时度势,更需要自省与反思的态度,找到旅游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1.旅游景区(点)多而不精

锦州的旅游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拥有39项单体数量,其中包含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家国家4A级风景区,1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具体来说,地区拥有备受游客青睐的笔架山滨海度假区、北普陀山旅游风景区、医巫闾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旅游资源,还有辽沈战役纪念馆、北镇庙、崇兴寺双塔、万佛堂石窟、奉国寺、锦州辽塔、青岩寺等人文旅游资源。从资源的丰度上看,锦州旅游景区(点)多而丰富,但从级别上看,现有国家4A级景区有8家(其中2家待评),国家3A级景区7家,国家2A级和1A级的景区的数量占半,可这就缺少5A级景区,尚未形成竞争力强的王牌旅游景区与拳头旅游产品,这又往往会影响到地区旅游经济的整体性发展。

2.景区(点)旅游规划欠佳

我们知道,缺乏合理规划的旅游资源就像一盘散沙,基本无法形成竞争合力。锦州地区内有些景区(点)的规划不够完善,例如辽沈战役纪念馆中轴线的西侧空地杂草丛生,并且在杂草中杂乱地停放着几架飞机的空壳,这与中轴整齐的规划相比较,显得不够专业与科学。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点)配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服务系统,然而,锦州的旅游景区(点)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的服务系统,比如辽沈战役纪念馆内缺乏明确的游览指导,游客进去之后找不到另一个展馆更找不到出口。其实,旅游景区(点)内不仅需要完善解说系统,同时还需要构建即时提供维修的反应系统,有很多景区(点)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都需要及时修补,例如北普陀山景区内有很多砖石结构的建筑有石块松动的迹象,这对游客产生很大的安全威胁,需要快速维护。该区域内各景区(点)的地理位置上就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难以形成集群效益;而在资源的分类上也没有明确的主题,在给旅游资源的定位上不够清晰,缺乏主题感与十足的吸引力,以上都是景区(点)旅游规划过程中欠佳的表现。

3.统一有序的管理格局欠缺

锦州旅游业在旅游景区(点)的管理问题、旅游局的管理问题及旅行社的管理问题最为突出。锦州旅游局的监管不到位,集中体现在导游队伍管理混乱。按照规定持有《导游资格证》(还没有换成IC卡)的导游是不允许带团,可现实中很多导游手里只有“导游资格证”就去带团,更有甚者任何证件都没有也被允许带团,然而,这种监管不力使得旅行社敢用这些导游,尤其到了旅游旺季,这种无证带团现象更为严重,宰客现象也就很难规避。再者,锦州的旅行社实力比较弱且缺乏统一管理。目前锦州的旅行社分布比较散,大多是私人的小型旅行社,有些不到20平米的房子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传真机、一个计调、一个经理(也可兼职导游)就可以成立一家旅行社,这样的旅行社较难形成品牌诚信效应,最为不利的是这样规模小的旅行社大多自助经营、自负盈亏、散乱分布,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与科学引导,容易影响整个城市的旅游形象。统一有序的管理格局才能够为锦州地区提供一个长远的发展环境。

三、促进锦州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资源整合,打造旅游精品

锦州地区旅游资源类型较为齐全,可按照“颜色”将其分类并进行整合营销。以锦州笔架山风景区、滨海大道旅游观光带为主体的“蓝色旅游”;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核心,黑山阻击战战斗遗址为两翼,锦州牦牛屯前线指挥所及周边战斗遗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旅游”;以锦州北普陀山、医巫闾山、森林公园、大芦花、老爷岭为代表的“绿色旅游”;以青岩寺、奉国寺、万佛堂石窟、北镇庙辽金历史及佛教文化为代表的“金色旅游”;以温泉、冰雪旅游为主体,以冬季在农家院吃黏豆包、体验冰雪民俗风情为代表的“白色旅游”,“五色”俱全,锦州方可喊出“五色旅游在辽宁,辽宁五色在锦州”的城市旅游口号来吸引游客。除此之外,对锦州而言,以世博园、笔架山风景区、北普陀山风景区、青岩寺及奉国寺景区等作为锦州地区的旅游精品景点来包装,进而把这些点串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加以营销,这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组合方式将把零散的旅游资源做一个最佳整合来打造高水平的旅游产品。锦州旅游业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全面促进地区性旅游发展才是关键,并且锦州作为辽西走廊的中心城市,其旅游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发展,故资源整合,打造旅游精品是发挥其旅游中心城市的前提条件。

2.规划先行,细节赢得游客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锦州有成为著名旅游城市的潜力,然而,这种潜力除了需要政府、当地居民、外来投资商等各方的努力,还需要科学的开发与规划作技术支撑。锦州地区的景区(点)在规划过程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理念,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细节决定成败”,锦州景区(点)在硬件建设上狠抓景区设施的同时,还应当在软件建设上注重服务的细节,力求游客的最大满意。另外,锦州市政府要加强市政规划建设,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与旅游相配套的服务设施,积极建设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与营造开放友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一个外来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和满意的旅游服务,比如设导游服务站、开通旅游专线、专为游客设置的旅游路标等细节至关重要。2013世界园艺博览会是锦州第一次在世界面前的亮相,加上正在规划建设的沿海经济开发带,这些对于锦州来说无疑都是发展旅游的良好契机,锦州需把握住机遇,迎接挑战,规划先行尤为重要。

3.体系构建,加强管理实践

政府监督管理到位,积极制定旅游发展战略体系,做好营销规划,统一管理导游队伍。政府除了履行监管职能,应该制定长期有效的旅游发展战略,并形成战略性体系,这将为锦州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宏观上的指导。政府应当借助不同的旅游形象传播路径实现多样化的目标,提高锦州知名度,例如,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备受目标观众的喜爱,其拍摄地易形成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导游队伍管理应采取统一原则下的多样化操作,首先需要制定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去约束导游的行为,再者需要转变思维观念实现多样化操作。中国导游被看作是吃青春饭,国外导游则是在当地居住了几十年、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对所在城市相当熟悉的年长者。面对着未来中国成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如果中国有这样的导游就很难适应外国人的需要,其实,这样的年长导游可以是兼职的,而且适合带散客进行游览,这也能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中去,实现双赢的局面。

旅游企业采取合作方式谋取双赢,旅游景区(点)推出联票制度,旅行社朝着集团化发展。锦州地区景区(点)通过合作就能串联起来,最终达到共赢的状态。旅行社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连锁容易形成一个集团,在所有的连锁的旅行社中有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产品标准等,这有利于保证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如果组团社和地接社属于同一集团,那么组团社和地接社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相互更容易合作,旅行社成本也相应降低;一个旅行社集团,更容易打造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就锦州的旅行社而言应当合并,将几个分散的小型旅行社合并成一家大型旅行社,整合后其实力大增,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韩建明.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2]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3] 陈才,于洁.锦州旅游业地域特征与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71-73.

[4] 张利民,王素珍,栾凤.锦州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7(5):99-102.

[5] 郝文军.辽宁区域发展“经济-环境-旅游”耦合模式分析——以锦州为例[J].北方经贸, 2008(8):21-22.

[6] 张凌云.“十二五”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0,25(1):6-7.

[7] 王慧,夏学英.基于大推进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大推进理论的思考[J].发展研究,2012(2):45-48.

[8] 张满林,赵恒德.辽西走廊区域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旅游项目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建筑项目经理个人总结例文

1.项目组的控制力由于我们当前的项目是一个全新的组合,各成员间存在太多的生疏和不确定性,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实施计划任务的过程中,对其风险的控制程度不为乐观。我们在制作相关计划任务的时候总是凭借自己的第一感去处理,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计划滞后的事件,对待这些滞后我们唯有加班来弥补,过度的加班和返工必然损坏其组内成员对项目组控制力的满意度,当然也直接影响到对公司的认知和评价。我感觉我们总是缺少一些可以控制和预见的能力,完成任何事情或目标总是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但如何在风险爆发前最大限度的加以控制,降低其影响层面,那是我们应该去考虑和管控的。

2.项目组的协作力说到项目组的协作力,我觉得当前我们做的很差,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现在的项目组就好比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各忙各的。每天我们都很忙,但是忙的就是自己的那块空间,彼此的交流和协作时间太少。一个功能模块的实现不是最大限度去寻求业务的吻合度,而是自己凭借自己脑袋乱写,自创轮子,总是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客户。在过去的代码编写时间里,我总是发现很多同事存在一个问题,自己做的模块与别人的存在关联,这时候彼此间需要进行简单的交流,配合完成。但是很多人没有交流,而是把别人的代码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需要,提交完事,等其具体人员某天发现自己的代码被修改而不为所知,最终遇到问题,相互推诿,这就是缺乏交流的后果。

第 1 页 共 2 页 建筑项目经理工作总结,建筑项目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建筑项目经理工作总结【一】

本在公司领导的带领和关心下,在同事的帮助和配合下,使我在项目经理的岗位上逐渐成长起来,并升职为工程部经理,过去的一年中通过在施工现场的实践及公司内部的培训课程,在专业技术上、现场管理方面、竞投标的策略方面以及与装饰单位在施工中的交接面配合上等方面的技能都有了显著提高;并在公司领导的提携指导下对管理部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从项目经理转到工程部经理后,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旅游项目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建筑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具有投资大,周期性长,风险性大的特点,在建筑过程中做好项目工程的风险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高效完成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处于初期阶段,对风险管理工作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问题不断,不仅给施工人员带来人身伤害,同时给建筑工程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项目管理存在的种种的问题,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建筑工程存在的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建设过程复杂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会对项目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1.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低

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占据主导地位。指导工程项目政策进行,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程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低,监督管理意识低,在施工设计中对安全风险考虑不周,没有兼顾项目的整体施工进程,过于注重经济效益,风险预防意识低,导致施工过程存在很多的潜在风险,给建筑的质量带来隐患。

2.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低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程中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固然重要,但是施工人员本身的安全意识才是关键所在。只有施工人员加强自身安全理念,才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但是在很多事故现场事故人员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进行高空作业时没有任何防御设备的现象普遍存在,安全保护意识低,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潜在风险。

3.环境的不适应状态

建筑施工进程中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细致的勘探考察,尽量构建相关安全防护措施,环境影响因素属于硬性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很多施工现场条件十分恶劣,处于隧道、滑坡、潮湿地区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很可能发生人员损伤或者带来经济损失。

4.施工设备存在的隐患

建筑施工过程中离不开建筑设备,只有保证建筑设备安全,才会有效避免潜在的风险。很多施工现场的设备和工具本身存在很多的问题。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适当的进行维护,保证设备的实用性。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很多的建筑设备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导致事故频发。比如车辆的系统失灵,驾驶员没有及时发现,导致行驶途中车辆伤害,高空设备搭建不稳,导致坍塌或人员坠落。

二、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针对建筑施工进程中存在的众多安全隐患和潜在的风险,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必要的风险预防机制,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1.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有着主导地位,为了保证施工进程的顺利开展,必须提高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对技术人员加强监督和管理,只有管理人员的风险预防意识提高了,整个施工进程才能保证安全无患正常运行。

2.建筑施工要防范安全风险

任何项目施工过程中都有的一定的危险性。建筑工程本身规模大,基础设施体系多,相对应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所以要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体系对整个施工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项目施工的资金投入除了正常的建筑材料投资,工人的工资,设备的采购,其他很多都用在事故处理中。要求施工单位要从建筑施工的整体出发,多层面的规避风险,建立控制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事故风险,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防御安全风险既能减少资金损失,同时也可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3.建筑施工要防范质量风险

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性。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将保证质量放在第一位。很多事故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减少资金投入,采用劣质的建筑材料,为了减少成本投入,对建筑设备没有及时维修。针对此类情况,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施工质量风险的防范,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保证施工进度,同时对施工材料和器材要进行统一的管理,保证材料的安全性,按照正确的进货渠道进购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除此之外要对设备进行定时的维护,及时淘汰恶质的器材设备,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

4.建筑工程要防范合同风险

建筑工程本身风险大,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必须签订建筑施工合同。只有有了合法的保证依据,才会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水平。加强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的签订、履行合同内容、书面材料的管理等各方面,要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加强内外部的沟通。切实履行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合同签订,减少合同条款缺陷带来的经济损失。签订合同即是工程施工的必要过程,同时也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应,是施工队伍的定心丸,有效保证了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

5.建筑工程要防范意外风险

建筑工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突发事件和意外风险,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规避意外风险的危害,管理部门必须建立意外风险管理体系。地质灾害和天气的变化具有不可测性,隨时可能发生意外灾害,包括洪水、地震、坍塌等自然灾害,除此之外工程量也会随时出现变化,材料和设备的价钱也随之变动。意外风险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对施工进度有严重的影响。

针对此类情况,要在合同价基础上考虑增加部分自然风险准备基金,管理人员要对出现的各种突发灾害管理者要做好记录,对风险事故进行合理估价,尽量弥补经济损失,降低风险。风险管理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有利于规避风险。

结束语

我国近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相关部门开始重视对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项目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建筑施工进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管理者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预防一切威胁因素,加强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检查器材的安全,及时维护,建筑工程管理者必须从工程的整体出发,兼顾细节发展,完善风险防御体系,合理控制各种风险源,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的经济收益。

旅游项目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IT科技的飞速发展,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成为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该文通过风险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策略,对软件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成果将对降低软件项目的风险,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策略;评估

中图法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Softwar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JIANG Hai-chang

(Marketing Division of Shanghai Jiul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200082, China)

Key words: Softwar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evaluation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软件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伴随着软件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些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而导致软件项目失败的例子。因此,如何对软件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在最大限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成为软件项目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组织如下:第1节描述了风险与软件项目风险的概念;第2节简要的介绍了软件项目风险的特征;第3节提出了一些软件项目风险过程管理的方法。第4节对本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概念

所谓风险,其定义出自古希腊单词“Rhiza”,其意思是指在近峭壁的河道中航行,可能会遇到暗流、礁石等危险。根据SEI风险管理体系的观点,风险的内容可包括两个部分:1)可能导致损失的当前状况描述;2)损失的描述。

虽然学术界对软件项目风险的定义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在风险包含不确定性和造成损失方面的看法得到了大多数从业人士的认同。

由于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项目的风险成为当今IT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

所谓软件项目风险是指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类问题。例如预算、进度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此类问题对软件项目造成的危害。

软件项目风险会推迟项目计划的实现,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则会延迟项目的进度;从而增加软件项目的人力、物力成本。最终,导致软件项目的失败。由于项目管理者需要负责项目生命周期内与项目有关的活动、推进项目进度以满足项目客户的利益要求。[1]为了减少风险的发生,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进行风险管理。

2软件项目风险的特征

1)软件项目风险具有随意性。任何一种风险的发生都是各种随机因素与必然因素的共同组合,其过程往往无法预测。并且,绝大多数的项目都是在不确定的坏境中,从而具有风险。[2]

2)软件项目风险具有多变性。在整个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中,各类风险的危害程度均可实时变化。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某些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有些会在发生后被及时解决。并且,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有产生新的风险的可能性。

3)软件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如果软件项目规模较大,则开发周期较长、规模与风险因素种类繁多,往往导致其生命周期各阶段面临各类风险。

3软件项目风险过程管理

3.1风险管理计划编制

风险管理计划编制过程用于项目处理和执行项目风险管理活动,其结果可保证风险管理的级别、类型和风险项的重要程度相对应。并且,计划的编制为项目管理团队提供丰富的资源与时间用于实施风险管理活动。由于风险管理计划编制对风险管理起指导作用,因而笔者建议项目管理团队在软件项目前期规划阶段必须进行计划编制。

3.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以系统化的方法为基点,结合某类特定项目的实情,进行已知与可预测风险的识别。其目的是减少项目的结构不确

定性。[3]

在软件项目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法比较适合软件风险的识别。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指项目管理者通过组建开发管理团队,进行想法的汇集,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并编制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案。此方法的应用,在我们创建系统性、综合性的风险清单时会涉及。

2)Delphi法

Delphi法是指项目管理者运用专家的智慧,进行意见收集。并以此为依据,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演。此方法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组织多轮的专家讨论,以避免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3)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现场交流、在线视频、电话讨论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与业务分析。此过程是我们识别软件风险的重要工具。4)检查法

检查法是指运用检查表的形式列出软件开发项目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判断哪类风险将会在项目中出现。

此方法,直观明了,适合于各类项目管理人员。并且,可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因而,笔者建议项目管理人员不妨去尝试着做。

3.3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事件或状况。其潜在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我们需要采用“风险分析”即通过分析、比对、评估等各种方式,确认各类风险的重要性,对风险进行排序与评价,从而保证项目风险得到较全面的控制。具体分析方法,可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所谓定性风险分析是指从概率与破坏程度角度着手,运用评估与汇总的方式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排序。所谓定量风险分析是指对风险点进行量化计算与分析。总之,风险分析是将风险数据信息转化为风险决策信息的一个过程,它为风险判别和风险控制建立了良好的中介基础。

3.4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高质量风险管理策略。需要包括以下几点:

1)风险规避。

即运用变更现有项目计划的方式,消除产生风险的源头,从而避免项目受到风险的影响。如:在项目早期,通过需求调研、专家决策、加强沟通等方式确定项目细节,以消除高风险的项目内容。

2)风险跟踪。

为了切实有效的对软件项目风险进行控制,管理人员需要在软件开发期间对风险具体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控制,准确了解软件风险的发展状态并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即风险跟踪。

风险跟踪的实行可通过重新评估项目风险、审计项目过程、分析项目偏差等方式,达到修正各类项目风险的目的。其内容,主要包含已识别风险或其他突发风险的观察记录。

3)风险监控。

即通过监控项目管理过程中已识别的风险,监测其剩余风险或可能引起的其他风险。并对风险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方便验证风险应急计划的有效性。从而,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在新的风险发生前做好预防与决策。

4结束语

在软件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一个成功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防止与减轻各类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当风险未出现时,风险管理可帮助规避风险的发生或减小风险损失;当风险出现后,风险管理可以做出快速的监控与反应,从而减轻风险对软件项目可能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朱启超.复杂项目界面风险管理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5,26(6):149-156.

[2]郭百钢.基于Bayes网络的项目投资风险评估与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4.

[3]耿海.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3).

旅游项目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项目增多〃基于这种特定的模式下〃业主方将大量的风险转移给了总承包商〃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总承包商需要面对哪些风险及如何进行风险应对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将站在总承包商的角度〃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对总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应对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EPC;总承包;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总承包模式〃工作范围包括设计、采购和施工〃基本涵盖了整个项目的实施全过程。EPC模式下〃业主通过总承包的发包方式将业主本身从繁琐的工程管理工作中释放出来〃同时也将工程的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了总承包商。在项目范围、政治、经济、环境等不确定的情况下〃总承包商要与业主签订总价包干合同〃其风险是巨大的。以下就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应对及措施等相关方面进行探讨。

项目风险管理的特性

当前项目风险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在同一个项目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等〃这些风险之间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2)规律性: 即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3)覆盖性:项目的风险不仅在实施阶段〃而且隐藏在决策、设计以及所有相关阶段的工作中。

(4)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不是局部的〃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方面〃会随着项目的发展逐渐扩大影响〃风险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有扩大的趋势。

(5)可变性: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都有变化〃随着工作进程〃有的风险会得到控制〃有的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针对以上项目风险的特性〃通过对风险的管理有效减少环境或内部对项目的干扰〃同时使项目能高效优质地如期完成。

EPC总承包项目典型的风险因素

3.1 投标报价风险

风险来源于工程量的不确定、总承包商对业主要求的理解偏差以及合同中的不利条款。报价问题是目前EPC总承包商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之一。总承包商在总价合同中对工作量及质量的控制应考虑的风险有:

(1)由于投标报价时设计深度不够所造成的工程量项目遗漏和计算偏差〃包括对业主要求理解的错误导致的工程范围不确定造成的损失;

(2)报价的计算错误;

(3)对业主所要求的技术标准理解错误〃由此而引起的价格风险;

(4)由市场的价格波动而引起的价格风险;施工劳动生产率的风险及当地劳动力涨价的风险;

(5)自身内部工作的进度风险:由于设计变更、设计错误、外部条件拖延、审批不及时等而引起的工期拖延而增加人工时的消耗;

(6)设备、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以及主要设备的供货运输风险;

3.2 设计管理风险

设计是EPC总承包的龙头〃是项目管理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所产生的文件是总承包项目管理中采购、施工的重要依据。所以设计工作不光要满足业主的功能要求和质量要求〃还要考虑设计和采购、施工之间的合理的科学衔接。这三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是EPC模式的优越性之一〃与此同时〃他们之间能否有效高效的衔接也成为了EPC项目能否获得成功所面临的风险之一。

在设计阶段〃总承包商所面临的典型风险有:设计的质量存在问题;设计与采购、施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接口衔接不好。

3.3 采购控制风险

在一个项目中〃采购的费用往往占工程总投资很大的比例〃因此采购过程的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例如在电力行业的总承包项目中〃设备、材料的采购费用通常占总投资的50%~60%。由此可见〃总承包商如何将采购工作顺利、科学的开展对保证工程质量、节约项目的投资、缩短工期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采购阶段〃总承包商所面临的典型风险有:设备、材料供应商履约能力的风险;设备、材料质量的风险;货物缺失的风险(包括运输途中的缺失和现场存储的丢失);能否按期到货的风险。

3.4 施工安全风险

施工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EPC项目来说〃施工的质量风险往往已经不是总承包商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如今〃施工阶段最典型的风险就是安全风险。

(1)人员安全风险: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众多作业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去。安全保障设施数量不足、安全观念淡薄等众多原因〃可能使作业人员处于危险的工作环境之中〃导致其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阻碍〃也给总承包商带来的风险。

(2)设备安全风险:在工程的实施中〃需要多种大型的机械设备协同作业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的实施。然而〃由于人为、气候条件等原因〃有可能导致设备在使用工程中出现突发现象从而产生安全风险。

3.5 项目管理能力的风险

总承包项目对管理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但是如今国内EPC总承包模式还不是很成熟〃项目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强。如对于施工单位转型的总承包商来说〃在设计和采购方面的能力相对就较弱;对于设计单位转型的总承包商来说〃其人员在采购和施工方面的能力也会比较欠缺。总承包商要成功地完成项目〃就需要对设计、采购、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当的了解和经验。这就对总承包项目的组织成员提供了较高的要求〃专业的、有经验的组织成员能够大大降低项目运作的风险〃将一些风险化解于无形。因此如何配备这些专业的成员去管理一个总承包项目从而具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也成了项目的风险之一。

风险的应对

笔者根据上文所列的各个阶段的风险简单的列出一些风险应对的措施。

4.1 投标报价风险的应对

(1)制定一套完善的报价工作程序〃让报价的各项工作和考虑的各项风险因素按照流程来进行〃以此来缓解投标报价失误的风险;

(2)充分考虑项目前期资料的不确切、不可预计情况、工程变更、物价上涨、工期过短等风险因素〃分析合同条件中责任权利条款及风险分担条款〃充分理解总承包的工作范围〃以及任务量与工期的合理性等〃最终提出合理报价。

4.2 设计管理风险的应对

明确规定并切实做好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设计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制定相应的设计管理程序〃以保证设计质量〃从根本上规避或减轻这方面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

4.3 采购控制风险的应对

4.3.1 加强采购过程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采购过程主要质量控制点如下:

(1)整体采购招标进度计划的编制

(2)潜在供应商的选择;

(3)招、评、定标工作的开展与完成;

(4)采购合同的编制与签订;

(5)审查制造厂商的技术文件;

(6)检验员的驻场监造工作及中间检查;

(7)现场到货开箱验收。

4.3.2 加强采购与施工的合理衔接

(1)采购部把采购进度计划及到货计划提交给施工部门〃明确设备、材料的到货时间及数量〃施工部应根据到货计划协调做好到货接收准备工作。

(2)根据设备、材料的类型〃设立不同等级的库房和临时堆放场地〃施工部门应在材料运抵之前把库房、堆场准备完毕〃并配备必备的设施。

4.4 施工安全风险的应对

建立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做好各种防护安全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机械设备应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检查维护;露天施工机械设置防护棚〃防止曝晒或雨淋〃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购买工程保险等。

4.5 项目管理能力风险的应对

项目管理能力风险应对的具体措施就是配置合理的组织人员〃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来降低管理风险。但要求项目组中每个成员的能力水平都很高是不现实的〃因此只需要求项目中的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做到能力互补就行〃确保项目在整体能力较好的管理团队下低风险的运作〃并最终获得成功。

总结

上一篇:描写英雄的成语范文下一篇:工程监检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