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范文

2023-09-18

农村小学范文第1篇

课改是当前教育下面临的必然趋势,十九大期间再次提出“课程改革”,就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成与败,课程改革对整个国家人才的培养关系重要性,做了一系列的报告。课改是必然趋势,但对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而言,农村课改与城镇课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教师的整体素养、学校的硬件建设、家长的认识度,都有待提高和完善。希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力度重视并行动起来,建立课改的有效机制,通过各种手段使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又快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线的课改参与者,对当前课改面临的困惑与措施浅谈以下几点。

一、农村学校现状

1.学校建设

课改不是完全对教师而言,对学校的基础建设也是有相当要求的。电子教室、备课室、电子白板,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及教学点的状况,设备不全的仍有很多很多,这就阻碍了课改的进程。

2.教师素养方面

课改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而农村小学,由于“进程热”,导致大部分年轻教师留不住,教学优秀的教师与年轻教师向城市转移,以至于留下了一部分教师,他们不但对网络与信息难以运用,而且任务繁重,专业知识不足,对课改显得力不从心。

3.教师的考核制度

一直以来提倡素质教育,但评价教师的体系至今仍不够完善成熟,大部分地方仍以成绩为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教师对课改的热情度。

4.家长的认识度

学生家长一直以分数来评价孩子,也将孩子的成绩来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使得教师对课改信心减退,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困惑,一片茫然,望而止步。

5.学生的大规模择校

近年来农村家长对农村学校有偏见,认为农村学校就是不如城镇学校,导致学生进城潮,使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峻,甚至个别学校全校学生数不足一个标准的班额大。这又进一步制约了课改的步伐,使得课改无从下手。

二、想法与现实的冲突

(一)在教学中有想法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课改对一部分老师而言一直在探索阶段,不敢放开尝试,心里有过多的困扰,一旦课改失败,既怕家校对自己的评价,又怕上级给自己戴上不负责任的帽子。所以一线教师已经习惯了陈旧的满堂灌,学生也习惯了贯穿式教育,这样一来就违背了课改的理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现实中,大部分教师的课改属于形式化

为了完成上级对课改的检查应付,教师七拼八凑来完成一堂演示课,从没有把课改放在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再者,当前农村的发展现状永远比不上城市,农村学生对一些高科技一概不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实决定了农村学生的见识度,这样一来达不到课改的实质性要求。

能把课改搞起来,必须有一套能推动课改的措施,以下几点是需要重视。

1.加大力度对学校投入

课改是一次革命,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涉及面广,真正实施课改,学校的负担随之加大。如教研、教师培训、硬件建设都需要很大的支出,只有加大投入,才能让课改循序渐进。

2.教师评价体制

课改是对课堂教学模式和价值的演变,所以,必须要对原有的教师评价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激励教师转变上课的观念,改进方法为依据,建立综合考核办法,打破分数评价机制,放开一片天地让老师敢于尝试,敢于实实在在的探索,从而达到课改的目的。

3.多培训多学习,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养

(1)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多让教师在城区分流培训学习,走出去增长见识,体验课改中教师的参与度与认识度。(2)多听专家的讲座,锻炼着上示范课,以自己的觀点评课,增强教师的自信心。(3)自主培训学习,自己根据课改理念备课、上课,再请课改名师给自己评课,多听取专家的建议,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在锻炼中渐渐成长。

4.宣传力度

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与奖励机制,用宣传的力度来转变社会、家长对课改的陈旧思想,如报刊、手机微信、新闻媒体等。学校在必要的时候制定学校开放日,让家长进校听课,使家长认清新课改是当今教育系统中的必然趋势,从而取得社会、家长对学校课改的正确理解与支持。

5.教育部门的职能

教育部门应发挥职能,加大力度控制学生的进城热,指导学生就近入学,让课改能吸引学生踏实放心地在家门口上学,真正实现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才能使课改在农村学校生根发芽。

6.转变课改的思想

课改应避免形式化,应放眼长远,转变模式,让教师在课改中有紧迫感、责任感,真正实现教师转变,让其在理论学习、师德素养、教研教改、心理健康等方面不断提高,成为一名适应新时代的全方面有思想的教育者。

总之,课改是当前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和建设小康主义的基础,尤其是农村学校的课改,是脱贫治愚解放思想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站立在长远的角度,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课改中来,为课改贡献一份力量。虽然一路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坚持到底,勤于钻研,定会取得好成绩。

编辑 刘瑞彬

农村小学范文第2篇

1.学习班级班务管理,提高专业授课能力。

2.了解小学不同年龄层的心理特征,学会和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3.发挥自己的特长,辅助在校的指导老师策划和组织学校的活动比赛。

4.向一线英语老师谦虚指教,定期与英语科组沟通交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5.提高处理事情的应急能力和灵活性,学会与学生,家长和老师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保持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珍惜一切的锻炼学习机会。

二支教工作计划

时间

工作安排 1-4周

1.熟悉校园环境和班级事务,制定班级行为规则,指导墙报,制作值日表座位表。

2.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排队集队,早读,午读,学习做早操,监督值日清洁。 5-8周 1.学习各位英语老师的长处,多听课,多备课。

2.各项工作日常化,组织策划英语课外阅读,英语口语的活动比赛。 9-12周

1.争取上好三年级英语课以及一年级的口语课,期中复习。 2.辅助组织学校校运会。 3.开展家长会。 13-16周

1.全面接手三年级英语,课前课后要培优扶差,抓紧学习质量和进度。

2.准备至少两节的英语公开课,邀请各位指导老师来听课指教。 16-期末

1.筹备期末工作,考前复习,考后试卷的整理评改。 2.整理支教资料,准备支教答辩。

三支教班级三(1)班英语学习进度

农村小学范文第3篇

农村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桃江县三堂街镇赤塘完小 钟霞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水平,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教材要求认字400多个,写100个,多认少写,认写分离,因此,在识字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做好检评工作,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把握识字要求,激发学生兴趣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阅读的基础,更是学生以后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识字,传统要求四会;即会读,会写,会义,会用。这种方法导致学生越来越怕上语文课,老师越教越辛苦,因而收效甚微,很多老师认为教材识字量大,对低年级来说任务太重,特别是留守儿童,其实,一年级的记忆力特别好,随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反而越来越减退,他们喜欢模仿,好表现,所以,我就采用以下方法;

1、多认少写

人教版低年级语文实验教材倡导的是“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低年级的识字任务分三部分;

A结合汉语拼音识字,要求认70个。 B归类识字,要求认105个。 C随文识字,要求认225个

我就采取情境中识字,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情景中识字,例如《草原的早晨》向孩子们展示了早晨的美景,《四季》向孩子们介绍了春夏秋冬,四

1 季的各种景物,但是,草原对孩子们来说,很陌生,我就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欣赏草原早晨的美景,四季相对熟悉,我就借助教学画图进行教学,认识这些字。

2、认写分离

就是分开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多人少些,加强写字,降低难度,尽早尽快尽可能的多认字,以便及早获得阅读能力,教学中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认写不同步

如《识字2》要写的三个字,“木”“禾”是本课的要学的字,“十”是已学的,所以要求学生多些。

(2)突出共性,让学生感知

如课文2要求学生书写“七”“儿”“无”“九”四个字,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竖弯钩”,“横折弯钩”

(3)体现弹性。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不必对每个学生都提出写字要求,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4)在游戏中识字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好奇心很强,缺乏主动性和抑制力,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很难集中精力,可以多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达到识字的目的。

二、结合识字语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

现在很多老师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来分类,让学生识字课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依据学生年龄特征,使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做到字不离掉,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1、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生不仅要识别形音义三个要素,本身还要做到“口诵其字、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俗话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低年级在农村学习,农村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和家禽牲畜都是孩子们学习汉字的资源,如“桃花梨花”“狗尾巴草”“蒲公英”等植物,“黄瓜、冬瓜、南瓜、豆角”等蔬菜,使之在生活中识字,不易忘记。

如:小鸟的鸟共几笔,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形) 如:给语句填空( )边( )边(形) 如:十——上 上——下 大——无(义)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如:以“商场”一词为例,去商场的路上有什么(广告牌来识字)商品包装,饮料的外包装等都可以认识很多字。农村孩子对商场概念不是很清楚,通过“商场真大,东西真多”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他们基本了解商场的意思了。

3、在朗读中识字

(1)学生对语文课本上喜闻乐见,每篇课文都有拼音和儿童歌,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读图中的生字,读儿歌,认生字,识生字,学习时利用《自读课本》识字,在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以后,然后读一读课文。

(2)读课外书识字

近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相当一部分的字,因此,我要求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自带一本有拼音的课外读物,空余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并相互交换阅读,巩固拼音,学习汉字。

三、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

及时清除,认识到孩子的遗忘规律,及组织孩子们的复习巩固,把孩 3 子们课内,课外认识的字做成卡片,打乱顺序,逐个辨认,进行巩固,及时通知家长,家校联系,回家对孩子们的识字量进行检查,督促,到了二年级孩子们就能看没有拼音的书。

四、结合课文内容积累相关词语

例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出现的不是课文里的词语,“江南鱼米香,小小竹排画中游”引出“鱼米之乡”“风景如画”,又如《影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常常跟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通过这两句话的学习理解,引出“形影不离”,这样既促进了课文的理解又随意中积累了词语。

识字能力的培养和教学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尤其困难,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腰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学无止境,要去寻找更好,更适合留守儿童的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他们更好的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参考文献:徐黎《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树人教育网》

农村小学范文第4篇

1 注重平时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常言说得好,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即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1.1 通过课文内容和课外读物来积累

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同时,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从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和精彩的片段。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如果学生长期坚持下去, 写作时便有不断的清泉。

1.2 通过勤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途径, 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 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平时养成勤写日记、多练笔的好习惯, 写作文时就会挥洒自如, 得心应手。总之,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2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它可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 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 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 自觉地去乞求, 探索与创新, 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实践中, 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激趣。

2.1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熟悉的生活

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 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想写啥就写啥, 做到“用我心思我事, 用我口抒我情, 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 感到“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 不可遏止。

2.2 及时表扬学生的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 可以展开即兴演讲, 作文竞赛, 办手抄报, 发表学生习作, 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 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 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 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 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 滋生兴趣, 增强自信, 通过尊重、关心、激励, 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 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 个性的张扬, 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3 注重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

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 往往缺乏观察, 头脑中没有素材。身边的人和事, 视而不见。在学生写作前,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如看一幅图, 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 抓住重点, 然后观察。先整体后局部, 或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 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普通的学生没有敏锐的观察力, 找不出事物的细微差别。我就引导学生找比较特殊的东西来观察。如观察人, 找五官特征。

4 注重亲自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小学生作文的思想, 观点, 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写《放风筝》, 我就带领同学们去放风筝, 引导他们自己讲如何放, 放时如何注重技巧, 感受如何。就连平时最不喜欢写作文的同学, 因为风筝放得好, 他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的作文竟也成了佳作。如写《我学会订纽扣》, 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针, 线, 布, 纽扣, 在课堂上亲自体验, 缝完后老师评出优秀作品。这样, 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 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 我又叫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思考选什么材料哪些地方详写, 哪些地方略写。避免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同时在写作前, 看要写的内容的有关作文, 看哪些好词佳句用得上。老师又介绍一些专业性的语言。如打篮球, 介绍有关篮球的专门语言。还让他们多看电视的有关节目。这样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写出来的文章就很有新意。

5 注重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5.1 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

在评改时, 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 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 “这次作文, 你进步真大, 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 真让老师吃惊”等, 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 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 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 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 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 “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条理些, 老师一定会更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 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这些评语就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条理不够清晰, 想象不够丰富, 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 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

有时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写作技巧, 我就写上巩固性的评语。以便他们进一步把写作技巧巩固下来, 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如一个学生在作文开头时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来写, 我就打上“开门见山, 写得好”这样的评语, 让这位学生明白自己运用了开门见山的写法, 从而丰富了他的写作经验。

5.2 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 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 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 用投影仪放出来, 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教鞭所指之处, 或教师示范改, 或师生评议作者改, 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 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 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 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 均能做到视听结合, 集体受益。同时, 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 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 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 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训练, 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 以提高他们作文水平。让学生们从课堂中走出来, 回归到生活中去;从千篇一律里出来, 回归到有个性化的写作上去;从矫揉造作里出来, 回归到真情实感里去。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放飞思绪, 创造出他们自己的文字, 让他们去体会生活, 自由自在的抒发自己的感想, 让他们把快乐渗入作文, 以作文体验快乐, 逐步打开作文的通道, 使他们逐步走向成功。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农村的小学生见识少, 课外阅读不丰富, 导致农村小学生厌倦作文写作。作为农村教师就需要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农村小学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镇化和交通便利化的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逐渐衰落已经成为全国性的趋势,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生源和师资双不足的发展困境。本文通过对甲镇农村小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这一困境存在的原因是农村小学对生源和师资吸引力的不足,并据此提出通过集中办学,对学生和教师提供专门的补贴,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等方法来摆脱这一困境。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师资 集中办学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存的问题

甲镇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丘陵地区,境内有山有水,并有国道经过,经济发展处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交通比较便利,属于中国中部比较典型的农村乡镇。镇上有镇中心小学一所,有学生,老师囊括了甲镇大部分生源和师资。另有农村小学若干,分布在下辖各村。这些农村小学中,目前生源和师资尚可的小学只剩一所,即紧挨着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小学,其规模大概为镇中心小学的四分之一,是本镇规模仅次于中心小学的小学,本文中称其为A小学。为了方便管理,本镇其他农村小学在行政上已同此小学合并,称为A小学某村分校。

下面以甲镇农村小学的一些具体现象为例,指出农村小学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1、农村小学的生源堪忧。

甲镇作为一个工商业并不是很发达的城镇,其境内70%以上的人口均为农业户口,而且由于国家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对城乡户口的差别待遇,甲镇小学生源应当有不少于80%来自于农村,假如完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农村小学应当具有80%的学生。而事实上,甲镇一共有1300多个小学生,其中中心小学一家就占了1000多个,A小学200多个,其他A小学的所有分校加到一起不到30个。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不到本镇所有学生的20%,这里的小学生总数还不包括本镇到县城小学就读的生源。其中A小学B分校只有2个学生,C分校只有1个学生,已经处于被撤销的边缘。

2、师资不足。

以A小学为例,其一共有学前班到六年级共7个班,按照教学要求,需要教师不少于25人,考虑到请假等因素,县教育局为其配备的教师编制为27人。但实际上,由于教师病退、辞职以及调动等原因,A小学的在岗教师从来没有超过24人,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A小学不得不经常性地临时聘请1-2位其他人员担任教师工作。

3、师资结构不合理。

以A小学为例,共有在编教师23人,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5人,而且这5人全部为女性。虽然学校按照教学要求,也设置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各种课程,但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均由教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老师兼任。在年龄、性别以及专业结构上均难以满足优质教学的要求。

4、教学资源浪费严重。

尤其是电子教学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A小学虽然人数不多,但这两年国家财政仍然为其拨款建立了微机室,并为所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不可谓不高。但事实上,由于A小学根本没有专业的计算机维护和使用人员,大多数40岁以上的教师甚至根本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不会,这些电子教学资源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使用。

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农村小学存在的两大基础,即生源和师资。下文将继续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二、农村小学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无论是生源还是师资上的不足,事实上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难点,即农村小学竞争力不足,对学生和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根据对甲镇小学的考察,这种竞争力或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的加速和交通的日益便利。

城镇化和交通的便利化对农村小学带来的冲击是根本性的。由于城镇化的发展,甲镇有很多农村居民在城镇购置商业房产或在城镇就业,这部分居民几乎100%将其子女送到城镇小学就读。A小学每学期均有不少学生转学到城镇小学,其理由大部分为商业房产的购置,小部分为就业的原因。而交通的便利化主要表现为国家本世纪以来大力建设的农村公路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而这也使城镇小学的影响力通过公路延伸到了所有的乡村。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强的师资以及由此带来的更优的教学质量,对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农民来说,无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村村通公路带来的村村通校车的结果,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就读城镇小学带来的交通不便的影响,从而使大多数的农村居民选择将其子女送到城镇小学就读。两种原因综合作用,使农村小学生源锐减,而城镇小学则猛增。

2、农村教师的待遇偏低。

虽然国家对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由所在地教育局统一规定。从理论上来讲,农村小学教师同城镇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全相同。但事实上,两者最后享有的经济利益却具有相当的差别。首先,城镇小学教师在日常生活设施、教学设施乃至日常生活福利方面比农村小学教师更具优势;而且,由于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几乎全部居住在城镇,其每月的交通费用即为一笔不小的费用;最后,城镇小学教师还有农村小学教师不具备的人脉资源。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在经济上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方面小学教师本身待遇不高,因此很多教师都想方设法向其他收入更高的行业转移;另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相对于城市小学教师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因此农村小学教师主要是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往往不甘于在农村小学任教,而是设法将自己调入城镇小学。上述A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即为原有的教师辞职和调出到城镇小学,而缺乏新的师资的调入。

3、农村小学规模偏小,难以使师资形成合理配置。

如甲镇A小学B分校和C分校,由于只存在1-2个学生,所以其配备的教师也只有1位和2位。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应的教师不可能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负责某一课程,而必须承担几乎所有的课程。A小学虽然情况好不少,但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仍然必须由对这些课程不大熟悉的语文、数学或者英语老师承担。

4、对教学资源缺乏日常管理,造成其大量闲置。

甲镇A小学虽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微机室,并且在教室里安装了成套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但基本流于形式,相关部门只负责安装完即不再过问。即不进行系统的培训,也不对A小学是否使用这些资源提出任何要求,从而使其处于事实上的闲置状态,造成巨大的浪费。

根据之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小学相对于城镇小学,由于其客观上存在教学质量的差距,而其地理上的优势又为城镇化和交通便利化大大抵消,所以其对农村生源的竞争力远不及城镇小学;另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着行业整体报酬本就不高,而其报酬更是低过城镇小学的同行的双重压力,致使农村小学对教师缺乏吸引力,造成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不足。两者作用的结果,导致农村小学普遍规模偏小,师资难以形成合理配置,而上级部门对其管理也流于形式,从而进一步降低其对生源和师资的吸引力,陷入某种程度的恶性循环。

三、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应的对策即应努力增强农村小学对生源和师资两方面的吸引力,从而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使农村小学教育能够起到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良好作用。因此,可以采取的相应对策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

1、提高农村小学对生源的吸引力。城镇化和交通便利化是大势所趋,因此相当部分甚至大部分农村生源流入城镇小学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前提下,农村小学要想继续保持其对于农村生源的一定程度的竞争力,就必须将其学校的设施和师资的配备努力向城镇小学看齐。因此有必要裁撤一些完全没有竞争力,对有限的教学资源造成相当程度浪费的学校,如本文中提到的A小学的B分校和C分校,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财力和师资建立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中心小学,以缩小其相对于城镇小学在教学质量上的差距,如甲镇的A小学就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对于拟裁撤的学校的学生转入中心小学造成的交通成本增加的问题,建议国家通过财政补贴,考虑在农村小学实行免费校车制度。至于无法通校车的交通特别不方便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寄宿补贴制度。2以上措施可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农村小学学生就读的实际成本,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对生源的吸引力产生的正面作用应当不小。

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待遇。上文已经提到,由于交通费用以及学校本身条件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虽然在名义上同城镇教师享有相同的待遇,但实际上却要低于其城镇的同行。因此,国家有必要考虑对农村小学教师设立专项补贴,类似于企业对外派到条件恶劣地区工作的员工实施的补贴。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教师整体报酬不高的问题,但在补贴金额足够的情况下,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应当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3、加强对现有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管理。主要针对现有的高科技电子资源,要使其对教学的推动作用落到实处。这不仅仅是给农村小学建立专门的微机室,给所有教室安装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要使所有的教师对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能用、爱用,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3并将其利用率纳入日常考核,从而使这些价值不菲的先进教学设施能够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即能大大提高农村小学对生源和师资的吸引力,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农村小学面临的生源和师资不足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对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使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总结

通过对甲镇农村小学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育目前处于生源堪忧、师资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大量教学资源闲置的困境。因为城镇化和交通便利化,使农村生源大量进入城镇小学,导致农村小学生源不足,而相对于城镇小学更低的教师待遇则使农村的师资力量不足,再加上较小的学校规模和有限的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农村小学教育进入了竞争力不足导致生源和师资双不足,从而使其竞争力更加不足的恶性循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措施即从提高农村小学对生源和师资的吸引力出发,一方面集中力量建立一批向城镇小学教学质量看齐的成规模的中心小学,裁撤掉其他规模过小的小学,实行免费校车和寄宿补贴措施,提高农村小学对生源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专项的补贴,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外,也应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管理,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湖北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

农村小学范文第6篇

摘要:農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一直是我国长期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事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他们的心理很容易产生扭曲,对其以后的成长不利。本文详细分析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对策

留守儿童主要是那些外出务工人员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儿童,这些儿童由外出务工人员的父母、其他亲属来照顾,并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这些儿童的年龄段一般在3-12岁之间。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不能留在父母身边。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村、贫困山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在校留守儿童数量,占到了总在校生人数的65%以上,并且数据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增加。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重视,做好其关爱教育工作,是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了诸多的政策和措施给予改善。然而,政策是好的,实际执行起来确是困难重重。农村小学受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农村小学后勤保障不够等因素,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出现了很多挑战。

1.1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受到家庭教育缺失的绑架。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不跟父母在一起,他们存在严重的亲情缺失。父母是儿童的第一监护人,其他的监护人不能替代父母给出的关爱和亲情温暖,长期以往,留守儿童的精神、心理需求容易发生变化。还有一些留守儿童是在寄宿学校度过,寄宿制的学校让这些留守儿童长时间跟学校老师在一起,教师要面对班上很多的学生,无法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怀和爱。

1.2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小学受到经济、地理环境、交通不便等条件限制,很多的农村小学规模较小,当地的生活条件落后,很难留住和吸引教师。根据现阶段教职工编制标准,农村小学的人数少很难配备专职老师,很多老师都是身兼多职,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这样教师也很难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关爱和指导他们的生活。在岗教师大多年龄比较大,与儿童沟通和交流存在很大的代沟。

1.3 留守儿童不能正常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课程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开设各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教师比较缺乏,他们教授的文化课都是一人多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像是天方夜谭。存在很大比例的农村小学根本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心理健康辅导变得困难。

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改善策略

2.1 加强政府主导,构建合理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

在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意见》的文件中,指出政府要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处于主导地位。农村的各级地方政府,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出台保护措施,加强对农村小学的建设。要把农村小学的建设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农村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留守儿童,由于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比较差,要专门以人性化的角度思考,选择经验丰富、心思细腻的教师担任他们的班主任,负责他们的文化、生活管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安全的原则,保留必要的农村学校,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就近入学。还要在教师待遇问题上给予适当的倾斜,确保农村小学教师的基本需求,将农村教师的队伍保留住。

2.2 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农村小学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计划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进来,并结合课程整合,将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在一起。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式教育,让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在学校的课外活动实践中、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实施理论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争取在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探讨,提出优化解决的方案,通过情感体验、行为训练等,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3 发挥高校优势,增强农村小学的教育力量。

师范院校承担着培育师资队伍的重要责任,应该从教育源头上抓起,将教师教育类的课程体系给予改革。在课程中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学等课程的比重,为国家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这些教师不但会教授语、数、英课程,还能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地方师范院校可以对于毕业生采取顶岗实习支教的方式,让毕业生到农村小学去实践锻炼,还能解决农村小学师资紧缺的问题。师范毕业生比较年轻,与孩子们沟通起来也比较容易。可以通过与留守儿童同吃同住的方式,给孩子们在生活上、心理上给予关爱,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构建合理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通过对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从教育的源头上抓起,给农村小学提供师资力量的保障。总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韦花萍.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8,(11).

[2]易子连.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8,(12)

[3]韩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9,(56).

[4]於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

作者简介:冉景红,男,土家族1984生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士家族自治县,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单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中心完小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中心完小

上一篇:中学后勤副校长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足疗部日常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