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2024-03-12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当今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也面临着转型发展,艺术类高等技能型人才紧缺。随着大众审美方向的变化,艺术越来越注重市场对艺术设计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开始思考如何进行高职课程设计、教学任务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而生。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为基础,探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现实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的相关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0 引言

自20世纪末我国开始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师范类高职高专给教育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师。经过30年的发展,大批高层次人才出现,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与行业人才需求标准之间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这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高职艺术类专业更是面临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学生就业渠道等难题。一些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国外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进行了自身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倡导“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人才培养观念[1],提出要培养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随之出现了“工作室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技术人员指导学生技术实践的培养,学生拥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新加坡高职院校提出了“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知识教学要融入行业需求,使学校培养目标符合行业所需技能。因此国内受此影响也相继展开了艺术实践研究,推广工作室模式,为了解决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在教学中设置了技术实践,输出专业技能型人才。但目前艺术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由于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教学理念的制约,使得新的教学模式普及面较小。在实践上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为此,继续研究和探索符合本校特点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2]。

1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较同类本科院校专业设置较晚,但发展较快,其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3]。高职院校目前培养人才的体系主要参照类似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方法,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改革,探索在人才培养中采取工作制室的培养模式,虽然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做了大量实效性工作,但是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受到教育体制机制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与工作室人才培养无法有效衔接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了工作室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

1.1教学师资及教学设备方面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大多是从本科或研究生院校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开始教学,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是面向企业或者市场的实践经验不足,在实践课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往往差强人意,很难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实践任务。为此需要从企业聘任相关的专业设计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与高职院校教师适当配比,组成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团队进行授课,以此补充师资力量。

艺术类的教学实践工作往往需要较多的教学资源及实训基地,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学生教学实训环节名存实亡,大多实训工作流于形式,工作室未能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学生得不到实训实践的机会,究其原因大多是高职院校缺乏相关的项目资金支持,无法购置更多的设备用于教学活动。

1.2教学实训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成果评价方面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在教学实训内容的设置上缺乏真实有效的案例,案例的选择缺乏当下的市场背景,学生不能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及时进行动手操作,动手实训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同时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方面,过分看重书面成绩,对于实践实训的成绩往往忽略,缺乏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过程的评估,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检验评估重视不够。在学校和企业合作方面,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学校对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现实意义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模式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的产物,是一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的新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其重点在于企业和学校的对接,迎合就业工作环境。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或者教师组建的教学空间,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企业或者教师的工作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工作室培养人才的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的作坊制形式,该模式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改善为教师带领学生做项目,以做项目形式将学习过程“由学到做”转变“边教边学边做”,将教、学和做融合,能显著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理论,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教育模式是集中了传统教学和师徒制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充分的对接市场,学校和企业协作形成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模式,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缩短进入社会适应的时间。

2.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在于:一是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协作及学习与实践的融合。通过工作室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设计,在实践中学习工艺,在实践中锻炼技能,从而强化素质,实现教学内容以项目形式进行,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高度适应,学习的成果能够应用于生产一线,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機衔接。二是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工作室的教学是围绕项目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项目,从商业运作的整个流程展开,其中包括前期的调研、中期的策划实施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等,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市场一线,能够获取到岗位上第一手资料,积累市场经验,进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三是工作室培养人才方式能够促进产学研的有机融合。长期以来高职学校设计类教师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艺术类实践经验,传授的技能与市场脱节。在工作制模式下更多的企业工程人员参与,这就将社会需求带入教学工作,同时工作室在多方参与下运作,学生以工程项目为作业,师生共同参与研发,这就将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产品。

3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模式探析

3.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设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培养的资金投入,教师配比,软硬件投入等都不同,其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不尽相同,职业院校在建设工作室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建设,目前主要的建设方式有:一是职业学院自行组织建设院校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特色,统一调配资源组建工作室。在硬件方面,学校按照教学目标及企业项目需求,建设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工作室,学生根据细分专业进入工作室完成学业。在软件方面,学生在工作室学习,并由工作室参与考核,院校进行审核的模式进行。二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形式进行组建工作室。一方面学校可以主动向企业提出合作意向,由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工作室,学生的课程设置以企业诉求为主,围绕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向学校提出合作,学校提供相关工作室场所等基础硬件,企业提供成立工作室所需的专业设备,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上由学校和企业教师共同制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3.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运行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运行需要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及相关的管理方面等全面协调。为保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顺利运行一是要合理安排工作室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要在进入学校后就要了解工作室运行情况,根据学生专业细分领域有目的性的制定学习计划,同时有效的利用在校时间配合校内外导师结合企业项目完成毕业设计。二是优化工作室的项目课程。在教学上不能按照传统的章节为单位进行授课,而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化教学,将项目任务分解,学生分阶段学习相关知识并逐一解决。三是完善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将工作室运行的职责划分,并由专人负责,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和企业利益。

4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创建工作室的方式培养人才,这样的培养人才模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解决了艺术类高職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将学生在校学习实践与就业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就业率。虽然工作室培养人才的机制尚不完善,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它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邓良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47-148.

[2]刘瑞斌.河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86-87.

[3]刘爱胜.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9):176.

(责编:杨梅)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大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市场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如何探讨出一条自身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教育 发展方向

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一)艺术教育发展概况

我国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基本学制为三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幅提升,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地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增长也导致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强,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更高。我们知道,艺术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鉴赏美的能力。艺术能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教育而获得的才能。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艺术教育包括那些纳入在课程体系里面,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堂教育,艺术教育必须有比较专业的师资才能进行;而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范围则是课堂以外的、具有活动性质的艺术教育实践,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在我们现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时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直是我国教育坚持的发展原则,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就一直贯彻着“以人为本”这一原则,以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艺术教育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途径。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还使得自己在平常的专业文化课上得到了很好的调剂,压力减少了,愉快地度过了在学校的时光。

(二)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有关的艺术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的资料显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里面专门的艺术教育师资所占不到40%,很多艺术教育的师资都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兼职或者代课,专门的艺术教育老师很少。高职院校在艺术教育方面不仅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他们在艺术教育专门的阵地建设和资金不足也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普通高职院校内部在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着争资源的情况,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树立好正确的观念。有些老师认为课堂上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参加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是鱼和熊掌,二者不能兼得。这些老师认为,要是学生积极参加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那么他就会没有精力可花在艺术教育的理论知识上。除此之外,不少教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的老师在上课时仍沿用高中的老办法,照本宣科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是学生的兴趣低下,那是不可能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的。

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日益规范化,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本着人才培养和市场导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我国教育部的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在讲授知识时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培养出一批既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人才强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建设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订合适的发展策略。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大多是三年,和普通的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四年制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其不能简单的参考本科四年关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对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来说,其起步较晚而且发展规模较小,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艺术教育方面仍然处在摸索的阶段,其对艺术教育的认知仍有待深化。

因此,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应该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和创新,来确定其自身发展方向。

(一)狠抓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观念更新,明确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艺术是一件很高雅而又生活化的东西。艺术存在于我们对美的欣赏之中。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要想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就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秉着“以学生为本”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的原则,端正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来学校讲学,将国内外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都传达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因为艺术教育有着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所以艺术教育不能以数量为发展指标来单纯的求扩大学生规模,而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进一步培养出实用型和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重视和加强普通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和阵地建设,加大艺术教育活动的经费投入 

高职院校要在原来已有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制订出一些适合本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制定实施方案和预期达到的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加大对艺术教育活动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和增加对其活动经费的投入,这些都是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到位的情况下,增开一些对学生来说吸引力更大的艺术教育和赏析类课程和能够引导80、90后学生积极向上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整体的教育水平。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情操的陶冶,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林.论我国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J]. 2011.

[2]夏轩.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发展面面观 [D]. 2010.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职院校立足于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审美教育。在当代视觉文化的冲击中,现行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已经不再适应高职学生的审美心理变化和审美诉求,相关课程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高职院校需要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针对当代视觉文化进入校园的现实语境因势利导,更新审美教育理念、丰富审美教育资源、拓展审美教育手段并融入多元的审美文化元素。

关键词:视觉文化;审美教育;审美实践

作者简介:杨群(1975-),男,江西瑞金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影视美学;马海丽(1991-),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当代青少年生命道德观的实证研究”(编号:CEA130145),主持人:李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第一批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文化生态调谐与文化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熊英。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世纪初,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将西方的审美教育理念引入国内。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部门更是将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面临的新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6年12月,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举行全国普通高校美育改革发展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对于同处于人生成长关键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审美教育对于其专业学习和思想人格的全面发展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图像和影视产品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兴起,对社会既有的传统审美形态带来巨大冲击,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面临着全新的形势,既有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理念亟待创新。

一、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现状

现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知识的普及、技术的进步,说到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高职院校立足于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培养一名合格的社会劳动者不能只教授一技之长,还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审美教育。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审美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从未来的职业规划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审美素养,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用较高的审美标准要求自己,从而为社会提供更高标准的产品或服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重专业技术、轻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够。

(一)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主要是围绕专业学科建设而打造的,在引进和培训人才的过程中也主要着眼于技术、技能环节。相形之下,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课程大多缺乏专门的人才,任课老师往往由其他课程的专业老师兼任,他们的主要精力很难集中于审美教育课程,其教学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同时,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课程也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存在着美育课程被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压缩、挤占的现象。可见,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课程开发和学科建设也就难以开展。

(二)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虽然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高职院校的师生对其内涵的认识还是存在一些偏差,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学观念的落后。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1]。俄罗斯美学家鲍列夫认为:“审美教育的最佳成果应该是塑造一个完整而和谐、具有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能动创造性的人。”[2]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将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实际上将审美教育代入了高职专业课程的技术化路线,并未从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审美教育在学生德育和情感教育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式有待优化

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7岁到25岁之间,处于自我意识强烈的阶段,而且普遍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在部分学生看来,审美教育课程本就不具备实用性,不如多花时间在目的性、应用性更加明确的课程上,这也使得高职院校开设的审美教育课程出勤率普遍不如专业技术课程。而现行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授课形式较为单一,对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开发运用也不够充分,使得学生很难在情感意愿上自觉接受審美教育课程。由于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相比成绩较好的普通高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灌输式”“填鸭式”的知识教授方法更加难以接受,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他们对于审美教育课程的消极对待乃至于抵触。

二、当代视觉文化的兴起与高职院校审美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审美教育面临的问题由来已久,其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亟待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创新需求日益紧迫,其主要背景就是当代视觉文化的兴起。视觉文化的概念较为复杂,这里采用南京师范大学张舒予教授的简述:“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3]。视觉文化从人类远古时代即已经客观存在,但其作为一种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文化现象则是伴随着当代媒介技术的发展而来。特别是上世纪末期开始,在网络和影视传播中,各种图片和影像通过网络媒体将大众彻底包围,视觉传播由此成为了大众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自然界、社会、包括人自身,都正在成为视觉景观,审美在日常化中变得更加从众化、世俗化[4]。

视觉文化正在成为重塑当代社会审美形态的潮流,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为90后的新生代,可谓首当其冲。当代高职学生在电子产品的包围中长大,见证并亲历了当代视觉文化的盛行过程。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旨归,学术氛围不浓,高职学生入学之后乐于接受视觉符号传播方式,更加容易迷失在视觉符号的海量信息中,从而对现行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体制构成了急迫的挑战。

(一)审美日常化催生了校园文化的低俗化与庸常化

网络媒介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高职学生对各种视觉产品获取的渠道异常通畅。从积极的一面来看,通畅的视觉信息渠道意味着文化特权的瓦解,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审美空间。从消极的一面来看,通畅的视觉信息渠道意味着视觉符号信息的“超载”,模糊了审美与感官欲望之间的界限。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电信企业也推出针对高职校园的廉价无线网络流量包,这使得高职学生能够在几乎毫无监管的环境中自主地接收各种视觉信息,而学校包括基层辅导员在内对此几乎没有良好的监管手段。高职学生刚刚告别艰苦而封闭的高中生活,当绚丽多彩甚至光怪陆离的视觉符号汹涌而至,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辨识能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各种只为博取眼球来获取商业利益的低俗信息有了可乘之机,日复一日地吞噬着学生的灵魂。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出现了低俗化与庸常化的态势。高职学生对于什么是美、如何合理地展示自己的美等问题缺乏主见,从众心理盛行,乃至沦为了商业流行的附庸,丧失了作为青年学子应有的朝气和活力。这也就对高职院校现行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既有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构建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

(二)日常视觉符号的爆炸造成了正面信息传播通道的阻塞

当海量的、鱼龙混杂的视觉信息每天源源不断地流向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意味着正面信息传播渠道的阻塞。很多高职学生在高中时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更是彻底告别了传统的阅读模式,完全蜕化为直观的、碎片化的视觉信息接收者。反之,高职学生对于需要“费时、费力、费心”去接收的抽象信息主动回避,乃至于对包含人类传统智慧的中外审美经典作品兴趣寥寥,甚至闻所未闻。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一个日常工作就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在接触经典的过程中获得熏陶、陶冶性情,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热衷于最为直接、最为感性的视觉接收方式时,高职院校既有的审美教育无疑面临着较为尴尬的处境。

(三)视觉沉迷引发了学生价值观的迷失

视觉文化在校园范围内的流行实际上已经造成了青年学子的视觉沉迷。相当部分的高职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刷新社交媒体、收看网络直播和综艺视频、打手机电子游戏,处于毫无责任担当的闲散状态。他们热衷于娱乐八卦,对影视明星的各种生活细节了如指掌,对国家、民族、社会的重大问题却视而不见,猎奇心理则与日俱增。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虚无状态,直接影响到学习、恋爱和与周边同伴的和谐相处。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启迪学生美好的灵魂,创造美好的生活,本来就是审美教育的宗旨。在当代高职学生价值观迷失的现实语境下,审美教育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视觉文化语境下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创新思路

当代视觉文化的兴起对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带来了急迫的挑战,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创新迫在眉睫。需要注意的是,视觉文化虽然对青年一代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本身并非洪水猛兽,经过教学工作者的因势利导,它同样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优势资源。基于视觉文化已经全面渗入校园文化的现实语境,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可以从以下维度进行创新。

(一)革新审美教育理念

传统的审美教育存在精英化的思维定式,对于日常生活中审美元素重视不足,甚至存在着简单否定的倾向。而视觉文化的兴起意味着精英审美与大众审美之间界限的逐渐消弭。原本曲高和寡的传统艺术也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地低下身段,以商业化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文化消费当中。同时,一些原本不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民间艺人也开始登上大雅之堂。电视、网络等视觉传播媒介努力将传统的审美文化打造为日常性的群体文化,普通大众也对这些身边的审美载体津津乐道。

面对全社会审美心理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工作者不必为此苛责学生,而可以将其视作革新传统教育理念、丰富审美教育内涵的时代契机。审美教育工作者必须走出象牙塔,反思既有的审美教育理念,有意识地将当代视觉文化与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改革进行有机联系。只有教师自身进行观念更新,才有可能主动地深入理解当代视觉文化、剖析其对高职学生审美心理的影响机制,从而把握学生学习动态,设计好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学习美、了解美、鉴赏美,并最终形成自身的审美价值观,获得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学生对于审美教育课程的兴趣缺失并非学生对“美”的话题不感兴趣,而是审美教学工作者未能深入到学生的生存语境中,未能寻找到审美教育的切入点。

(二)扩充审美教育资源

在传统的审美教育课程中,授课教师倾向于选择历久弥新的艺术杰作向学生讲授,包括绘画、雕塑、文学、戏曲等。但是当代高职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对于时间与空间距离遥远的艺术杰作很难缩短心理距离,也对传统审美教育课程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而隨着视觉文化的兴起,绘本、影视、广告、时装等多元化审美作品进入到了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比于艺术经典,他们对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形象更加熟悉,也更乐于去了解。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跟踪学生的审美动态和网络热点,将其整合为审美教育中的鲜活素材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如一些高职院校将茶艺、花道等内容引入到了审美教学当中,受到了高职学生的广泛欢迎,这与视觉文化带来的审美日常化趋势正是一致的。

(三)拓展审美教育手段

审美教育的手段拓展同样是当务之急。审美教育同样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入互动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引领学生参观文化创意园和博物馆、开展观影会等。另外,各高职院校中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兴趣社团,如漫画社、戏剧社等。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并由此将学校的各社团组织打造为审美教育的第二课堂。

开展审美实践活动是拓展审美教育形式的又一手段。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强、生活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视觉文化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涂鸦、角色扮演等竞技性不强而娱乐性较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获得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

(四)融入多元审美文化元素

对校园视觉文化因势利导,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审美文化的全面摒弃。相反,通过改革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手段,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工作者可以巧妙地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纳入到视觉文化当中,让学生自主地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自觉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殿堂之中。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古诗词鉴赏课程中推出了古装授课并引入穿越情节,就抓住了学生的视觉焦点,又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到了博大精深而审美趣味无穷的中国古诗词世界。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欣赏美、渴望美乃至生产美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视觉文化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唯有自觉吸纳视觉文化中的积极元素,方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校园生活审美日常化,避免其审美低俗化,并将之培养成为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平,孙文云.现代教育学概论(第2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06-107.

[2]《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研究生论坛2006哲学·历史学卷[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135-136.

[3]张舒予.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6.

[4]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14.

责任编辑 肖称萍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基于Web技术的应用程序在网络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因此网页设计师及网站开发者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对他们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本文讨论了网页设计师和网站开发者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网页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的建设。该课程体系目前正在应用于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很多企业都想通过网站发布信息从而宣传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更多的网页设计师和网站开发人员为自己的公司建立网页,从而打造形象和销售产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确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如何设计具有创新风格的网页,成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课程,该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设计网页和开发网页网站。

一、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的岗位技术分析

网页设计和网站开发都需要有专业的技能,这些技能涉及网络技术、编程技术以及动画设计等知识。基于网页设计与网站的不同的社会需求,将职位划分为网页美工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动态Web网站开发和网站维护人员。

1.网页美工设计师。该职位强调网页的视觉设计,且设计师应该有比较好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对色彩和平面设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网页美工设计师还可以规划网页的布局和设计独特的网页。

2.网页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熟悉网页开发的步骤和流程,并且应该精通HTML、XHTML、CSS、CSS+DIV和JavaScript等设计语言。

3.动态Web开发人员。该职位旨在从后端数据库访问数据并显示这些数据。动态Web开发人员应该具有网页设计知识,可以开发后台应用程序并将其嵌入到HTML语句中。动态Web开发者还可以测试、上传和发布整个网站。另外,动态Web开发者也应该精通PHP、asp或jsp,而且熟悉SQL Server、MySQL或Oracle等数据库。

4.网站维护人员。该职位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处理和发布网站投入使用后的相关信息。网站维护人员必须处理网站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网站维护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网页设计与动态网页开发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提高网站的性能和可靠性,使用搜索引擎优化信息,推广网站。

通过上面对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的职业分析,我们知道网页设计师和网站开发者应该具有设计网页能力、编程能力、艺术视觉能力和网站维护管理能力等。因此,我们应该构建一系列培养学生这些技能的课程体系,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这些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并构成了一个整体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所开设的课程应该是以职业能力为本。根据网页设计和网站开发职位技能要求,设置为有关图形和图像、网页设计、动态Web开发、网站管理和维护的相关课程。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但是这些课程都专注于同样的目标——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因为课程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合理的整合与划分教学内容是有益于教学效果的。

1.设置图形和图像课程。如今,一个内容丰富、富有创意的好网页能长时间的吸引顾客的目光。设计师喜欢使用图标、图片和动画美化他们的网页,因此在开始设计网站之前,学生应该有对图标、图片和动画的一些想法。根据所用的软件功能、适用性和难易程度,设置有关Photoshop、CorelDraw和Flash等图像处理软件如何使用的课程内容,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对图片的颜色和构图处理等就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们可以使用这些软件处理图像和制作动画。

2.设置网页设计课程。网页设计的目的是使用一个有吸引力的网站风格来显示信息。HTML语言是网页设计的基础语言,该语言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事实上,理解了HTML语言是有益于熟练掌握使用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的,因此HTML对于一个好的网页设计师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不过,一个专业的网站是不能仅仅依靠HTML就能制作出来的,因此作为目前广泛用于管理界面网页的设计,它有效的弥补了HTML的缺点,可以说,一个网站的内容和构架由HTML决定,而网站的表现形式却由CSS决定。类似的,Dreamweaver也是一款网页设计的非常好的软件,它能够提高网页设计的效率,也能有效地管理和组织网站文件。除此之外,JavaScript语言也是网页设计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JavaScript决定网页的动作行为,并产生一些特殊效果。

3.设置动态Web开发课程。编程语言和数据库是动态Web开发课程中必学的两种技能。目前,比较流行的Web编程语言主要有jsp、asp和php,而广泛使用的数据库主要有Oracle、SQLServer、MySQL等数据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的需求,我们选择PHP作为Web编程语言,选择MySQL作为主要的数据管理系统。因此,动态Web开发课程主要包含的两门课程为PHP编程语言和MySQL数据库。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教授他们如何使用数据库比教授他们有关数据库的理论知识更重要,高职学生只需掌握如何创建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以及添加、删除、编辑、查询数据表单以形成数据库的相关技能。在教授这些课程时,可以选择网上购物项目作为教学项目的案例。

4.設置网站管理和维护课程。企业网站在用户使用之后对网站的数据管理、维护、网站推广和网站优化等处理都是很重要的工作,网站管理和维护的相关课程分析了网站的设计和其构架的可改进意见。这些课程涉及的相关技术有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和一些著名搜索引擎的排序方法。

三、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解与相应的教学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应掌握的技巧,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完成任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主要作为辅助学生完成任务的助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掌握网站开发方法和步骤,并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此外,演示与评论学生的网站作品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其作品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学生才能知道他们作品中有哪些问题,哪些需要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网站的设计方法、思想和网站布局与技能中学到知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能够被激发。所有这些方法中,教学案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选择教学案例时要遵循一定的标准,首先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尽可能的涵盖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这些项目案例应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并且应以学生为本,最后案例的选择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才能循序渐进。

四、课程体系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主要方法,评价方法用于评估整个教学过程,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方向,因此,课程评价系统应该建立用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在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课程体系中,学生应能做出包含主题、内容、结构和布局等的统一规划和设计方案的网站。测试的分数也是课程评价系统的一部分,在完成课程授课后,应对学生做一个最终的测验,包括笔试考试和上机考试。笔试能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知识,上机考试能检测学生是否能在给定的时间内合理的完成给定的项目。最后,教师可以基于上述小测验、综合项目和期末考试最终给学生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价。课程考试方法不仅能给学生一些约束,也能给学生一些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動性也能依靠约束力来激发。

网页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是根据岗位要求设置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本文提出的网页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和检测方法,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高教研究,2012,(3):86-88.

[2]宋碧蓉.关于完善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调研报告[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5).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存在监控力度不够、评价体系不完善、质量监控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基于戴明循环(PDCA循环)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提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管理 质量保障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是培养学生创业、创新、创优能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水平、学生职业技能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将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质量列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中及其重要的部分,高职院校应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及评价,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由学院教务处、督导室、实践教学中心、系部组成的四级监控,并通过学院外部公司企业、内部职能部分和教师两条线进行评价,建立两线四级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二是采取院系两级管理,由辅导员、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毕业设计过程与结果进行指导评价,建立两级三导师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这两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质量监控力度不够。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后离开学校,投入到企业顶岗实习,部门学生提前进入就业单位相关岗位工作,学生去向分散,岗位多样化,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指导教师不能很好的进行专业指导和过程管理,只能通过通讯、网络进行适当的联系,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不够。

二是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多注重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论文评阅表、答辩记录等表格,交由指导教师考核评价,企业的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单位的领导没有过多时间参与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与考核,导致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没有平时的考核项目,没有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环节评价项目,当前的评价体系单向性,使得毕业设计的考核评价形成“结果性”评价,未能形成考核评价反馈机制,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是质量监控信息不全面。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主要是学院对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监控,监控信息仅仅停留在毕业设计选题审题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论文评阅表、答辩记录表等相关的文档表格中,这些报告表格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都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毕业设计中的工作状态、困难问题、技术攻关、心理状态、文献阅读、程序调试、实验测试等等过程信息不能得到监控和管理,影响着毕业设计最终的质量和效果。

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学习、研究分析、实践运行,借鉴高职院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成功经验和现代管理的先进理念,建立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毕业设计设计质量保障体系。该保障体系是以戴明循环(PDCA循环)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PDCA是一种持续改进的一种方法,通过制定明确的毕业设计管理目标和计划(Plan),按制定的目标和计划去实施(Do),对目标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Check),通过检查后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行动方案和控制方法(Action)四个基本过程构成的PDCA循环,内容包括毕业设计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毕业设计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毕业设计的实施、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改进与提高四个主要环节。

3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由毕业设计制度和质量标准系统、毕业设计过程运行系统、毕业设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系统、毕业设计反馈与调控系统和毕业设计资源保障系统六个部分组成。

毕业设计制度和质量标准系统主要由毕业设计教学文件、毕业设计规章制度、各毕业设计环节质量标准等方面组成;毕业设计过程运行系统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目标实现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手段,是各项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的集合;毕业设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是对毕业设计学生、指导教师、课题、论文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过程的集合,通过建立信息网络和处理系统,学生联系导师,导师追踪学生,对获得的毕业设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统计,获得定性的结论和定量的数据,从而达到及时了解和描述毕业设计质量状态的目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系统是对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毕业设计反馈与调控系统是掌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各因数在教学管理中的基本状况的组织系统;毕业设计资源保障系统是由指导教师队伍管理、毕业设计经费、顶岗实习企业、就业去向的管理、教学设施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组成。

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组织和队伍是毕业设计保障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应在分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教务处、督导室、实践教学中心和系部具体组织质量保障日常工作,建立“双导师”制的指导教师管理模式,校内由专业课教师指导和管理,校外由企业工程师指导和监控,按照戴明循环(PDCA循环)管理理论和方法,及时制定目标和任务计划,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收集并反馈信息,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对毕业设计内容及问题进行改进梳理,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4结束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是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声誉、地位乃至生存发展的大问题。教育部2006年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是为切实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而颁布的重要文件。文中九条意见的第八条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强化质量意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建立比较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与管理,对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科研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雅娜,康强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探究[J]. 职业技术教学,2012,29

[2] 樊琳娟.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校企“双指导”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0.10

[3] 张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0.3

[4] 王一海.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及其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630074),主持人:王一海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的环境。院校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提升校园形象。院校景观是提升校园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小品景观是院校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就交通职业院校小品景观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文精神;交通职业院校;小品景观

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很多高职院校在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校园环境的认识。校园内的空间装饰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中,将人文精神融入小品景观设计,可以为校园师生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氛围,对提升校园形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交通职业院校小品景观设计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其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人类的价值和精神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品景观的设计越来越倾向于融入人文要素。而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小品景观设计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觉的复杂系统,只有在深入剖析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具有灵魂、富有创新性的小品景观作品。基于人文精神的交通高职院校,小品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交通职业院校的特殊办学要求和文化特色为出发点,满足人的精神和发展需要,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从中西结合、传统与时代接轨等角度考虑,设计出以人的价值理念为基础的作品。

二、基于人文精神的交通职业院校小品景观类型

小品景观类型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小品景观的设计也会随之改变。交通职业院校中的小品景观设计应以人文精神为支撑,融入符合交通职业院校的交通文化,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从这两者结合的角度来看,基于人文精神的交通职业院校的小品景观设计类型,可以划分为装饰性园林小品和功能性园林小品。

装饰性园林小品可以分为雕塑小品、水景小品和围合与阻拦小品。基于人文精神,可以借助雕塑小品来对校园进行装饰,比如人像雕塑、故事性雕塑、历史性雕塑等。这些雕塑在校园中可以借用某种寓意的方式暗含院校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想要阐释的文化内涵。水景小品的设计经常与自然形态相融合,借助周围景观的衬托,体现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和谐。围合与阻拦小品大多以建筑物的形态出现,对院校空间进行解构,为院校景观的空间构图增添亮点,引导视觉审美。

功能性园林小品中的展示设施可以给人提供简洁明了的指示信息,同时把交通设施的一些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体现人文精神的同时结合院校的办学特色,为交通文化做宣传。另外,音频设施也可以发挥其实用功能,对校园文化以及办学目的做宣传,给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梦幻感。

三、基于人文精神的交通职业院校小品景观表现形式

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设计目的与周围环境,小品景观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同。交通职业院校的小品景观设计应结合院校的办学特色。

在装饰性园林小品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作品与校园历史、校园环境的融合。例如:在做历史性雕塑设计时,院校可以把自身的发展历史融入雕塑设计中,既体现了人文内涵,又传承了校园文化;水景小品作为院校小品景观的一个重要节点,只有与周围景观相融合才能体现它的自然美,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利用人工把水设计为静、流、落、喷、涌五种不同的形态;围合与阻拦小品的具体形态为院校中的组景、框景以及隔景设施,可以用来展示交通职业院校的交通文化符号。

另外,可以通过灯光照明小品,包括路灯、投射灯、地灯等来体现院校的夜景效果,在色彩、外观、质感上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还可以利用音频设施宣传校园文化、传播交通知识、弘扬人文精神,利用视听效果将人文精神与交通文化有机结合,体现院校的办学特色,营造和谐的院校氛围。

总之,基于人文精神的交通职业院校的小品景观设计对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形象、促进校园师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周围环境,也会使小品景观的设计类型多种多样。交通职业院校的小品景观设计,要体现院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校园传统文化,发挥小品景观的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给人以享受的同时传播了知识。

参考文献:

[1]陈英.园林小品景观功能分区浅议[J].装饰装修天地,2015(3).

[2]连杰.园林小品景观功能分区浅议[J].城市建设,2012(19).

[3]张春嘉.我国当代艺术影响下城市园林雕塑小品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上一篇:激情教学小学教学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人机交互接口电路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