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专题论文范文

2023-09-16

土木专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引言

课程设计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在专业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相关教学工作。然而,当前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通过实施提出的建议能很大程度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可行性。

1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选题不合理

选题陈旧、单一,学生彼此之间抄袭现象严重,最终的设计成果几近相同,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题目范围窄且多为教师杜撰,没有实际的工程背景,使得学生很难通过课程设计的完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题目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制约了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2教学方式单向输送,缺乏主动性

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单向输送为主,即老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课的方式被动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仅适合普遍性的知识传授,讲究知识的层层拓展深入,学习的台阶式提升。“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也是其缺点,因为在这样教学环境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现代的学生更加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其洞察力和创新力的提高使得其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看法,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

2网络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的教学

2.1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内容主要根据相关课程设置,内容较为单一独立,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较少,课程设计题目也多是任课教师虚拟的项目,没有与实际工程建立有效的连接。由于任课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实际工程参与不足,缺乏工程经验,从而造成所拟课程设计题目理论性较强,缺乏实际意义,导致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践相脱离,无法很好地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要求(如钢结构屋架设计、土木梁板设计、砌体结构墙体设计等)。对于学生来说,虚拟的课程设计内容较来源于实际工程的项目缺少吸引力,较为片面,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严谨的工程责任的态度,因而,当设计不够合理的情况出现时,学生多以“虚拟”为借口,不对设计加以调整。

2.2课程设计的组织

根据学科不同专业课课程之间知识的相关性,打通相关课程设计的内容,明确课程设计的先后衔接顺序,最初由给定的原始设计资料完成第一门课程设计,之后,前导课程设计的设计结果作为后续课程设计的设计资料,一步步完成整个课程群相关的课程设计。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1)引入微课模式,教学形式多元化。微教学概念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怀特·艾伦等提出的微型教学概念(microteaching),是将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复杂的教学技能予以分解和简化为各个单一的教学技能,使初学者更容易掌握,并达到规范化的目的。引入微课堂的教学理念,针对课程设计的核心知识点,如基础选型、荷载计算、桩型选择、沉降验算、地基承载力;学生在设计者遇到的常见问题,如基础选型单一、荷载计算模糊、场地持力层确定模糊。根据这些知识点及问题,授课老师制作相关微课视频或课件,在视频或课件中详细阐述其要点、计算环节关键问题的处理,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这样能有效地解决课程中的共性问题,提高了指导效率,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2)采用网络交流,教学时间碎片化。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方式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采用协作研讨教学模式,即指借助QQ、微信等交流工具,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教学小组,实现互动教学的自由性与及时性。教师收到教学任务后可结合自己负责的小组设置一个交流群,在群里学生可随时向老师提问,而教师也能在群里给学生布置任务,总结每堂课的重点。

2.4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能够据此目标来管控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有的放矢地自主进行学习。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自主探研、自主解悟。这个过程强调学生应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才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设计进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教师应将自己置于辅助地位,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而不是直接提供问题答案,是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回答学生的问题。网络环境下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有深入思考学生所提问题的时间,能够将正确的答案或引导思路告诉学生;学生的提问,可以让指导教师顾及到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帮助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

2.5课程设计成果及评价

课程设计提交成果主要是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大多数课程的计算书往往要求学生提交打印稿件,而对手工计算和制图不做要求。手工计算和绘图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如果省去了手算和手工制图的过程,那么课程设计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但是难免部分同学存在侥幸心理,以复制抄袭来敷衍,致使课程设计的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失去了锻炼计算和绘图技能的机会。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计算准确度都很低,甚至出现考试过程中一旦有计算题就是空白的情况。课程设计以最终提交计算书为评价依据,这些成果并不能全面反映每位同学的实际水平,忽略了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相关理论的熟练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仅以最后提交成果为评价依据过于单一且不够客观全面。另外,各科教师课程设计成果评价标准不同,要求程度存在差别,缺少规范的管理。

2.6课程设计的考核

不同与以往的考核方式,指导教师在对每个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考核时,在注重学生对本阶段、本课程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时,还需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成果质量加以考核,另外,教师还需对学生前导课程设计的成果进行复查,对后续课程设计所涉及的设计所需条件做充分准备,以保持前后课程的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在课程设计完成之后,指导教师酌情给出评阅成绩或要求学生进行答辩,综合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结语

土木结构课程设计是培养、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指导土木结构课程设计需求相匹配,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与网络指导时间,有效进行土木课程设计指导与学习引导工作,创新指导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查阅规范资料、浏览类似工程图纸、网络上的互动问答、同学间的讨论、师生间的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传授知识、保护学生个性、培训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既授学生以鱼,又授学生以渔。

参考文献:

[1]王章豹.试论大工程时代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5):48-54.

[2]刘岩,谭宇胜.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8,(4):44-47.

[3]蔣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J],2018(02):14~16.

[4]李伟,王晓初.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9,11(2):63-65.

[5]甘亚南,苗兰亭.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4(4):117-118.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0;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土木专题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技术

引 言:工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环节,其对后续施工质量影响极大。因此,在土建施工中,管理人员需要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优化现场管理核心内容;需要从完善现场施工管理层面出发,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实现工程全部资源管理与分配的合理化;还需要将土建施工现场资源以及施工技术相结合,实现土建工程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需要合理管控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积极开展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意义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高低会给整体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带来直接影响,一旦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存在杂乱无序等现象,必然导致施工材料出现混放等情况,加之人员配置也得不到保障,导致资源损耗加剧,也会使工期延误、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随之产生,工程中安全质量隐患等问题由此引发,企业经济效益也因此受到制约。为确保高质量工程的打造以及企业形象的良好塑造,必须强化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力度,以确保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并在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需求充分满足的前提下,使施工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帮助企业收获可观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2.1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土建施工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现场安全隐患。目前,从大部分建筑企业实际情况来看,通常以施工过程的经济性为主要侧重内容,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施工安全问题受到忽视,导致施工现场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同时,施工环节的建设前期,在并未围绕施工作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的背景下,也会导致施工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致使各类安全事故频发。此外,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因管理知识缺少,加之企业内部相关法律条文、施工方并未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机制等,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

2.2现场管理力度不足

问题在建筑施工建设中最为突出。所以,需要建筑企业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使质量管理得到落实。但从当下建筑市场具体情况来看,质量监督体系缺乏,加之各施工方也未针对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条例进行制定,导致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受到了阻碍。同时,施工及管理人员为了能够在合约期限内使工程快速完成,也会忽视施工质量,导致整体建筑施工质量不达标,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此外,受施工质量不达标这一因素影响,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2.3现场人员管理缺失现场人员是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一旦该项工作缺失,直接影响该项施工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环节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特别是一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而从大多数施工作业人员情况来看,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且受专业技能培训缺少这一因素影响,导致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施工各环节安排、原材料及设备购置、具体管理等弊端。此外,因土建施工组织整体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也会给工程的顺利推进带来严重阻碍。

2.4材料设备监管不足目前,群众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材料及设备造成的

质量低下问题。多数施工建设企业为了达到经济效益目标,往往会降低施工成本,忽视材料购置管理工作。此时,材料购买环节就可能会选择一些低廉价格的材料,此类材料不能为高质量施工提供保障。所以,施工廉价材料会给土建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难以保障工程整体的建设水平。此外,材料出厂检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形式化现象十分严峻,也并未规范保管材料,而受管理不善这一因素影响,材料丢失及错放、错用等情况随之产生。需注意,一些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环节,机械设备的购置管理工作也得不到重视,仅一味购买,而后期养护遭到忽视,致使机器出现故障,给施工进程造成了阻碍。

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控措施

3.1提高施工现场的管控水平

为了提供施工现场的管控水平,管理人员需要协调各专业的施工方案。在这一阶段,业主与管控单位需要借助引导、监督、奖惩等措施来完成协调工作。管理人员还需要从明确责任入手,制订有效的管理方案,从图纸审核到现场施工层层把关,一抓到底。同时,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管控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规范的施工方案。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分析风险因素,避免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应采用安全施工技术来提高土建施工效率;还需要积极分析施工问题,第一时间总结土建施工现场管控经验,从而有效避免出现相关问题。除此之外,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确保工程参与方能够全面履行自身的职责,还需要定期开展技术检查工作,随机开展施工现场巡查与指导监督。

3.2做好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管控工作

在土建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工程建设体量、预算成本来选择机械类型,确定机械设备数量,规范布置安全区域。在选择机械设备时,施工人员需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成本。在机械设备入场前,施工人员需要检查其合格证书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在安置机械设备前,施工人员需要确保安置区域符合图纸的要求,从而保证设备安置的稳定性。此外,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控机制。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租借和采购工作以外,还需要全面落实巡检制度,积极开展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同时,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机械设备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监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取得操作证、接受安全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识别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

3.3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

土建施工现场环境比较复杂,现场施工人员较多,现场施工管理难度较大,容易导致土建施工无法顺利开展。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来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每一个工程施工环节都需要由专人来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全面落实施工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为避免相互推诿责任,建筑企业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管理人员在明确管理责任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细化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为了有效解决项目成本管理过高的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管理部门,全面落实成本管理制度,加大土建项目成本管理力度,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有效应对变更,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加强施工现场协调配合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关系,积极做好各项对接工作。为了保证土建施工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工作,听取各方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建筑工程软件来解决工程协调配合问题,从而降低人为失误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控的影响。

总结:

土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和施工技术水平是两大重要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在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的情况下,要对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把控,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施工技术,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确保土建施工最终的实际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土建工程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方贵彪.房屋建筑土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4):103,107.

[2]田鹏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19,(11):283.

[3]徐惠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4):126-127.

[4]向忠.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8):32-33.

土木专题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 实践性教学 毕业实习

1 绪言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毕业生能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并以此形成办学特色,通过实践性教学诸环节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从容应对市场竞争。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实践性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习教育三大部分,其中实习又包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部分。学生四年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专业整体的认识和理解还很不系统,是零散的。在起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次系统的、专业的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就是完成这一系统训练的条件,且毕业实习就是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之前 ,完成对专业知识的一个系统总结和认识,为毕业设计作准备工作的过程。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学习,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应该对与毕业设计题目相近的工程进行实地参观及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与毕业设计题目有关的情况和资料,提高对毕业设计题1目的理解和认识,收集相关的设计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为毕业后的工作做一定的预见和参考。

2 毕业实习现状

我校从2000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至今已有3届毕业生,且今年的毕业实习正在进行中。笔者一直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专业教学和实践,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组织和实施方案,以保证毕业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初进行,即每年开年初就要组织毕业生外出进行毕业实习。为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和结束,我们进行了系列安排,如图1:

2.1 制定实习细则

首先,在学生的第七学期,我们成立以院长(系主任)为组长的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分管副院长(副主任)牵头,专业教研室负责具体落实。然后由专业教研室编写具体的毕业实习组织方案,然后根据学生的人数,安排专业教师联系实习地点,根据毕业实习大纲编写毕业实习任务书。由如06年的毕业实习,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有136名毕业生,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近100名,我们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人数均在35任以内,在安排6名实习指导老师(每组两名)带队,实习地点安排在广州、宁波、扬州三个地方;根据实习地域特点和实际联系状况,由带队老师分别编写不同的实习任务书,在年底放假前全部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具体的实习任务和内容、要求。

2.2 做好实习动员

在学生的第七学期,由专业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和实习教育:强调毕业实习的目的及其重要性,要求所有毕业生参加集中组织的毕业实习安排;强调实习期间的纪律要求和安全要求;强调毕业实习的内容和成果要求;明确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原则;明确毕业实习指导老师的职责等。对每届毕业生,我们总是在专业教研室的安排下,分管院长亲自参加动员大会,给学生以明确的责任和纪律要求,充分保证实习的圆满完成。

2.3 加强实习进程管理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他们的关键,因此,每年总有部分学生不能参加集中实习。为保证学生的质量要求,对参加集中实习的实习生,由带队老师负责监控和指导、管理。对于自主实习的实习生,我们作了另外的安排:先由学生填写自主实习申请表,包括个人自主实习申请、实习单位接收函、实习单位指导人信息、个人及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我们再安排另外的老师对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电话监控和指导。如在06年的毕业实习中,对于自主实习的30多名实习生,我们安排了两名老师,不定时地电话联系实习生或实习单位的指导人,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学生在在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2.4 实习成果的验收

实习生实习结束后,上交实习日记、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实习指导老师鉴定等,我们组织所有实习生进行实习答辩:既能检查学生实习过程的真实性,又能检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还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一个交流过程。

2.5 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

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工作情况和效果、撰写毕业实习报告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以及实习答辩情况给出学生的实习成绩。

3 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实习中,我们虽然进行了具体而详尽的安排,但还是存在若干问题。

(1)实习单位的联系较难。大多数工程单位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对于实习生的接收不是很乐意,给实习内容的全面完成带来困难。

(2)实习经费紧张,时间紧迫,学生只能参与工程极其短暂的施工进程,很多具体的过程不能及时了解,包括一些图纸上的问题,学生都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留下很多遗憾;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对不同的结构类型、施工过程进行全反方面的了解。

(3)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在实习过程中,有些专业名词学生都不能准确说明或解释,或是纪律松散,给实习单位留下一些不好的影响。

(4)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实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实习内容偏于单调;学生还不能完全把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

(5)自主实习的学生,存在虚假报告实习的情况,电话监控管理,不能准确反应学生的真是实习进程。

4 结束语

通过毕业实习,我们既完成了教学计划的内容,由宣传了学校和专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如04年的广州实习中,具体实习接收单位为广州穗科监理公司,这是广東一家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之一。在同时参加实习的学生中,除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的学生。各实习点的负责工程师经过对比考查,普遍反映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积极、耐劳、肯干,冲劲足,专业知识的应用并不必其他学生差,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其董事长、总经理等上层领导亲自请所有师生进餐、娱乐,并经过考查和老师的推荐,与5名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同时,他们还与我们签订了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在浙江宁波的实习小组表现也及其不错,以优异的成绩给实习单位留下了良好的影响,实习结束后,宁波建设集团与部分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同时与我校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

通过市场调查反应,毕业实习的按期、按量完成,对于学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学校人才质量的宣传和学校的社会影响等均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管理,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需要,在以后的毕业实习组织实施过程中,对于如何丰富实习内容,如何有效地管理学生的实习进程,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等,这还是我们进一步研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黄伟.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

[2] 唐兴容,姚江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1(3).

土木专题论文范文第4篇

《土木工程概论》一书是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书中主要介绍土木工程的内涵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宏观内容和相应的主要课程体系,土木工程发展简史及土木工程的材料,地基基础,基本结构,设计和施工的一般概念,土木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及建设法规的基本轮廓。还描述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及其他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一些主要的典型工程实例,以及土木工程发展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本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为:第1章绪论,介绍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专业与土木工程教育,土木工程发展简史(古代、近代、现代土木工程),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材料,木结构材料,工程材料发展趋势。第2章建筑艺术及建筑构造,介绍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建筑形式美学法则,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建筑物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第3章建筑结构,介绍建筑结构的组成,梁板结构,砌体结构,单层厂房,框架结构,建筑结构的荷载,结构构件,基础,建筑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结构分析和设计。第4章道路与桥梁工程,介绍路桥之源和流,交通运输体系,道路荷载,道路空间体系,道路发展史,道路分类,道路的组成,道路的工程设计内容,路线设计概要,桥涵与隧道,桥梁组成,桥梁分类,桥梁的工程设计内容,中国古今名桥。第5章水利工程,介绍全球水利资源分布,水利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库的作用与组成,水利枢纽与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物,典型水利工程实例,给水排水工程。第6章建筑施工,介绍建筑产品的特点,建筑施工的特点,基本建设与基本建设程序,施工准备工作,工程项目施工及验收,工程项目组织施工的基本方法。第7章工程管理,讲述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工程管理人才现状与要求,工程管理体系的构成,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及主要内容,工程项目管理的对象,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特征,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的基本知识。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内容简明扼要,但又覆盖了土建工程方面的主要内容;基本资料丰富,语言精炼,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概念清楚,篇幅得当,适合16~24学时的教学安排。

本书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7744

贾正甫、李章政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定价:18.00元

土木专题论文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创新;改革思路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价值和教学中的痛点问题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土木工程及相关课程起支撑作用。长期以来,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涵盖无机胶凝材料、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四种类型的工程材料,教学内容繁杂,且各类建筑工程材料之间无相关联系,导致学生融会贯通难度较大,且难以实现灵活运用。(2)本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经验性的知识点较多,理论推导及计算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中较吃力,课堂教学气氛不佳。同时,本课程对现场实践内容要求较多,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缺乏到现场实践参观、操作的机会,学生对各类型工程材料性质缺乏直观认识,导致学生的知识生成不足,进而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实问题。(3)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等不断发展和应用,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由于教材内容编写滞后于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4)课程教学受时长限制。土木工程专业学时为34学时,实验课程为17学时,短时间内难以将课程教学内容全面、细致地展开讲授,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创新举措

(一)基于教材和大纲修订的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种类日益繁多,且新的材料体系不断增多,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部分教材中采用的材料技术可能在工程实践中较少应用,甚至面临淘汰的问题,在该问题下,由于学生对工程实践了解不够深入,难以通过课堂教学把握学习难点和重点。因此有必要从教材和大纲修订开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本课程教材是学院柳俊哲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为2015年修订后的第三次再版。新版教材强化了混凝土和混凝土材料章节,增加了部分水泥内容,并按最新的水泥检测标准更新了水泥检测试验内容,弱化了部分混凝土材料内容,如删减了粗骨料、细骨料等材料部分内容。2017年起,我校教研团队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编排,力求与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相符,与工程施工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经重新编排后,课程教学内容以水泥、混凝土、钢材、沥青、沥青混合料为建筑工程材料为主,以新型墙体材料、节能材料为次要中单,兼顾功能性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并重新划分了学时,其中水泥、混凝土、钢材及沥青、沥青混凝土部分的学时占到了总学时的73%。大纲修订之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授课内容重点突出,并且均有相应的验证性实验课程。其中墙体材料、建筑钢材及沥青材料的试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进行。

(二)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实践教学创新改革

本课程中,材料试验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教学目标是通过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缜密的科研态度,通过课程试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检测、试验方法,實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由于学生接触工程实践机会较少,因此,虚拟仿真实验是学生为数不多的实践机会,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绝佳机会,要求教师把握教学机会,顺势引导,培养学生动手、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大包大揽的教学管理模式,重点突出学生在课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开展实验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过程。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在小组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给予指导,针对部分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学生参与讨论,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和解答。

该课程验证性实验课共安排了17学时,事实上这些实验学时还远远不够,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质,对一些验证试验比较费时、操作难度较大的材料技术性质试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三)新型工程材料及其应用工程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团队在授课过程中可结合自身科研和现代材料的发展,事先设计选择,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新材料、新标准内容作为授课的一部分。比如,在讲授第一章“材料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涉及很多概念:如强度、耐水性、抗渗性及耐火性等基本性质。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性能概念是学习各项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基础。然而这些概念都很抽象,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就很差,尤其是学生,很难在后面的相关学习中培养起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团队在课前均可进行相应的案例导入设计。比如抗冻性基本概念的学习,在讲解发生冻融循环破坏时,材料必须与水接触内部含有水分,且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才会导致出现冻了融、融了冻的问题,最终导致材料出现剥蚀性的破坏。讲到此处时,老师及时导入冻融破坏的案例,结合案例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材料的抗冻性失效的机理及破坏形态,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材料的耐火性时,引入美国9·11事变的世贸双子塔被飞机撞毁而瞬间坍塌的案例。该案例中双子塔中心由四十几根钢柱支撑,周围是由网状的钢柱包围。而钢材的弱点之一就是耐火性太差。高温条件下,钢材强度下降较快,以普通低碳钢抗拉强度为例,350℃时,抗拉强度大幅度下降,至500℃时降至常温条件下抗拉强度一般,600℃环境下,抗拉强度仅为常温条件下的1/3,而这正是钢材瞬间坍塌的重要原因。这个案例既可以帮助把材料的耐火性讲授清楚,更是让学生对钢结构耐火性差的特点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突出。

在该课程中关于水泥、水泥混凝土、砂浆、建筑钢材及沥青等土木工程材料的授课过程中,均针对关键教学重点内容引入相应的工程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的知识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以国内外知名的建筑工程结构采用的新型工程材料作为素材,比如授课中结合宁波江北中兴大桥钢-UHPC结构桥面中的超过性能混凝土(UHPC)的应用案例,可引入意大利馆外墙透明混凝土应用案例,通过引入新型土木工程材料,不仅形成了不同透明度渐变效果,而且通过折射自然光,减少了室内采光照明,达到了建筑节能的目的。正是采用引入案例进行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课程中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相关知识内容,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学生对现代混凝土材料技术发展的学习热情。

三、基于教学创新模式改革的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

课程教学中,教师团队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不断创新,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馈良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专业性较强,要求教师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总结,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对比近三年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看出在2018年教学大纲实施以来,该课程的分目标达成情况从2017—2018学年的75%,提高到了2018—2019学年及2019—2020学年的80%。该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改革之后的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评价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2018—2019学年,专业学生对主讲教师评教分达到92.54分,2019—2020学年,该分数为94.33分,高于专业其他课程评教得分8~12分。因此可以根据该学教评价结果大体判断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还是具有一定的兴趣,尤其表明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还是很满意的。

四、结语

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围绕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虚拟仿真实验为抓手,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科研动手能力培养为目标,瞄准建筑行业的前沿知识,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力度,提高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实效性。在授课形式上,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工程案例,并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课程实践环节,教师应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完成验证性项目之外,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设计创新性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林,赵杰,王功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复合式教学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6(50):183-184.

[2]郝丽娜,霍英洲.“以学生为中心”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0):102-103.

[3]褚洪岩,黄凯健,王元纲.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275-276.

[4]陈金平,俞然刚,张雪松,等.基于专业认证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20:71-73.

◎编辑 薛直艳

土木专题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实验教学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学扩招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2007年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一系列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开始实施,其核心思想是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全面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1]。为深化教学质量改革,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重大改革计划项目,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其目的是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3]。笔者所在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正是为了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紧抓机遇,在专业改革和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历史悠久,是中国“建筑老八校”土木工程专业之一。进入21世纪后,除该校外,其余七所“建筑老八校”均进入985高校行列,发展迅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办学层次和专业资源建设等方面与这些高校的距离逐渐加大,给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带来巨大压力。中国1994年开始实行专业评估(认证)制度[4],虽然该校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内首批通过评估的9所高校之一,但要保持国内的专业优势地位和处于第一方阵行列,在土木工程专业改革和建设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调整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学科方向多、专业面宽、综合性强等特点,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5],土木工程专业在原有专业改革和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内涵建设的理解和认识,系统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托各级各类教学质量改革项目、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紧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实际,在专业建设机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与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该校土木工程专业保持在国内的优势地位,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机制

(一) 落实“五位一体”的专业办学理念

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行业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一流教学队伍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为基础,以一流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土木工程专业。

(二) 构建“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个保障”的专业建设机制

结合专业发展内在规律,发扬优良传统,总结办学经验,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机制,即“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个保障”。“一个中心”,即进一步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历来重视本科专业建设和改革工作,院长和分管教学副院长是专业建设的责任人和负责人,学院始终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章立制,强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条件保障。“两个主体”,即以教研室、实验室为基本单元的“功能型”专业建設主体,充分发挥教研室和实验室的教学主体作用,提出“名师引领、教研并重、结构合理、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打造多个特色鲜明的一流教学团队。“三个保障”,即在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师教学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全方位为专业改革和建设保驾护航。实行学院—教研室(实验室)两级教学管理,有力保障教学活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的开展和效果,长期坚持“健全制度、重视环节、规范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校-院两级督导”制度,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制度环境,加大教师积极投身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激励力度,在成果奖励、岗位聘任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向教学倾斜。

二、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一) 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注重培养、加强引进、打造名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传承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优良传统,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系列名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教学队伍的精英化、梯队化和国际化。一是充分认识教学名师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注重教学名师的培养,有一批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热心教学工作的教师,实现教学队伍的精英化。二是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多措并举,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予以引导和指导,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队伍的梯队化。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和交流,大力引进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师资,近半数教师有海外进修访学经历,实现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二)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名师引领、教研并重、结构合理、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思路,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团队采取课程负责人制,由老中青教师组成,定期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公开课、观摩课,开展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教学专题研讨,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资源建设,构建系列课程一流教学团队。

(三) 主要建设成果

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和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教学团队6个、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7 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标兵称号获得者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5人、宝钢优秀教师10人、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获全国和省级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奖4人次。

三、课程教学改革和一流课程资源建设

(一) 积极开展“四注重、三结合”课程教学改革

提出“注重内容优化、注重课程衔接、注重教学方法、注重打造精品”的教学改革思路,全面实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做法:一是长期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动态更新和适时优化。二是认真梳理课程体系,注重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按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三是注重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积极开展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实践,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四是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前沿性和系统性,由教学名师或骨干牵头,打造“认知课、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四层次课程体系。

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始终坚持“课程建设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将实际工程问题、典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强调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三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加强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中的教学,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打造一流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建设内涵

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和教学需求,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遵循教材建设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注重丰富理论、优化结构、分散重点难点、引进科技成果和工程案例,构建“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拓展”的三层次系列化教材体系,形成以文字教材为核心,辅助教材为补充,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多家国家级出版社合作,陆续出版近百部教材。除实施教材建设外,还积极开展其他课程资源建设,在课件、动画、视频、网络课程、电子教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三)主要建设成果

近十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出版教材90余部,其中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3部、住建部“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获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陕西省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还有校级骨干课程(微课)8门、慕课课程10门。

四、实验教学改革和一流教学平台建设

(一)以“多维度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理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以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其他实验为辅的做法,实行实验教学内容的多维度发展,即“注重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的协调,注重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协调;加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通过重构单项知识点实验、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的递进式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多视觉、多角度、多领域地掌握和学习专业知识。

2.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的实验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实验手段方面,采用更为直观、更为形象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更为多元化,从而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培养。

(二)提出“资源整合、虚实结合、以生为本、开放共享”的平台建设思路,打造一流实验教学平台

1.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在硬件配备方面,整合科研资源、行业资源为一体,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资源的硬件配备水平。在软件配备方面,不仅注重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而且还加强了对操作层、管理层等多方位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2.依托学科优势,打造多层次的创新实践体系

建立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构成的多层次创新能力实践体系。结合教师科研试验,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构建 “一三二”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

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抓手,构建包括实验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应用和科学研究为内涵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体系,以及涵盖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项目设置体系,以培养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两个目标。

4.搭建课内课外、虚实结合、科研反哺、学科交叉、特色突出的土木工程专业一流实验教学平台

建设抗震结构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以及结构试验与检测加固等一系列省级和校级实验精品课程,开发全部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建设以结构构件受力性能仿真实验、工程结构受力性能仿真实验、土木工程试验技术仿真实验等7个以实验模块为主体的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三) 主要建设成果

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和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陕西省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个、陕西省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

五、结语

在土木工程专业改革和建设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大土木”专业调整和质量工程建设是一流教学资源、一流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驱动力;更新观念是打造一流专业的关键;规范化和高效的专业建设机制是高水平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保障;有丰富内涵的课程建设、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平台是一流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主要內涵;优良的办学传统、厚重的专业积淀,是长期保持土木工程专业优势的基石;土木工程专业精品教材、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互动式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等,是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新活力;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持之以恒地推进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革和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23/201001/xxgk_79761.html. 2007-01-22.

[2]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010-01-29.

[3]朱为鸿,曲中林.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2015(7):68-74.

[4]毕家驹,陈以一,何敏娟. 建立工程专业评估制度 尽快提升工程教育質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48-50.

[5]王芳,叶淑玲. 理工科院校教育学学科建设对策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 97-100.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course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责任编辑 王 宣)

上一篇:银行员工论文范文下一篇:旅游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