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团发展的想法范文

2024-04-16

对社团发展的想法范文第1篇

1 免费师范生的特殊心理

1.1“保险箱”心理

即指免费师范生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 因毕业之后的工作太有保障而进取意识消磨的心理。国家的优惠政策减轻了免费师范生的学费负担和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就业压力与竞争。工作压力的降低难免对以找工作为学习的动力的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做的一份对于“因为选择读免费师范生, 会对您产生什么影响”的问题的调查问卷就显示, 在参与调查的免费师范生中有33%的回答说会更努力, 有30%的认为因为毕业后只是去农村教书, 所以各门功课只要通过就好。

1.2 环境适应心理

据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提供的数据, 2007年招生中, 中西部地区的生源占到90.8%, 西部地区占到58%;男生的比例占近40%。从生源结构来看, 报考免费师范生的主要有三类:特别有志于当教师的学生;特别贫困的学生;生活在城市、出身在教师之家的学生。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来说, 国家的政策使他们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这也由于家境的原因, 使很多原本志向并不在教师行业却渴望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报考师范大学。在位于城市的师范大学度过四年大学时光后, 他们是否做好心理准备重新回到发展落后的农村?对于生活在城市、出身在教师之家的学生来说, 他们在毕业的时候是否也做好心理准备到物质条件都远远落后城市的陌生的农村工作?这些都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1.3 归属感缺失心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动机理论里, 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他认为人在有了生存条件和自身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最需要的就是爱与归属感。90.8%的免费师范生集中来自中西部地区, 比例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结构。他们在语言, 行为, 见识方面都不如东部沿海或者家境条件较好的学生, 再加之农村学生性格孤僻, 这就容易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 游离于一般的集体之外。另外, 大学中班集体的概念比起高中淡化得多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交往机会更少。在这样的环境下, 如果免费师范生不主动的寻找集体, 会导致比同届其他学生更重的归属缺失感和孤独感。

2 高校社团对免费师范生情感的调适

高校社团作为学生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下自觉形成的团体, 一方面作为一个紧密的群体为学生提供了归属感;另一方面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密切关注与引导, 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 高校社团也必将对免费师范生的心理情感产生积极的调适作用。

2.1 高校社团对免费师范生情感需要的积极引导作用

人都有对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也需要一种良性发展环境:得到承认—自信增强—表现更好—更大成功, 去体现有合作、求知、探索、创造等等美好的特性, 使自己不断充实, 不断完善。

针对前文提到的免费师范生出现的意志消磨与“保险箱心理”的现象, 适时地向免费师范生引进一些竞争机制, 提供一个展示自我, 得到承认的发展环境必将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高校社团正给免费师范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与竞技的舞台。一方面, 免费师范生通过参加社团中的活动, 丰富业余生活, 满足他们渴望得到承认的心理, 由此调动学习与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例如, 东北师范大学中的教师技能型社团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这种比赛在满足展示自己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更早地接触教师工作, 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在与其他同学和社团竞争中, 使共同的价值观学生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 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

2.2 高校社团对免费师范生情感的调节作用

免费师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高校社团, 探讨共同的话题, 获得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这种特定的群体中他们更容易被彼此接纳, 在获得一种归属感的同时弥补了他们对群体的需要。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心理协会“心社”。他们通过与静湖书社合办读书交流会等等活动, 从不同侧面将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传递给免费师范生。小讨论活动也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因为规模小, 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发言, 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得到他人的帮助, 在心理上找到一种归属感。

2.3 高校社团提高免费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情感

工作的确定性使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初步形成, 因而对职业的思考已成为他们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并且开始寻找职业角色的“试验田”。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城乡的巨大差异以及对农村现阶段的教育状况的不了解是导致免费师范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社团这个“模拟社会”就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体验职业的平台, 使免费师范生获得在职业的体验中不断培养起自己的责任感的机会。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爱心驿站中的爱心学校组织的到农村的教育见习活动, 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提高他们的使命感与教师责任感。在短期的见习期间发现的问题, 学生及时向社团做出反馈, 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就能培养免费师范生发现,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缩短免费师范生初到农村的适应期。

通过以上分析, 免费师范生有着独特的情感心理, 但这种情感心理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一方面免费师范生自身要正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社团组织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调适这种心理情感, 使免费师范生政策发挥最大作用。

摘要:2007年教育部新出台的免费师范生政策, 在确保免费师范生享有种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明确了他们毕业后到农村工作两年的义务。在此政策下, 免费师范生对大学学习, 毕业去向甚至人生规划方面都会产生不同于以往师范生的心理状况。在大学中, 与免费师范生接触最多的高校社团对这种情感心理具有实效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心理情感,高校社团

参考文献

[1] 吴遵民, 刘芳.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刍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

[2] 代表委员建言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EB/OL].新华网, 2008-03-10.

[3] 刘玉论.高校社团的心理辅导功能[J].刘玉.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3 (4) .

上一篇:第十一章餐饮服务范文下一篇:党委换届选举程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