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档案范文

2023-09-18

土地档案范文第1篇

一、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

(一) 土地档案管理有了新理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行政、依法治档理念正日益为广大土地管理者和档案工作者所接受, 依法治档为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记载、存贮、管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但毋庸讳言, 我市土地管理部门和土地开发单位的干部职工和档案管理人员或疏于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或受传统观念影响, 或是缺乏档案管理工作专业知识, 土地档案管理效率和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 档案管理意识落后, 档案设施设备差, 档案管理经验和方式陈旧, 严重地妨碍了土地档案积极作用的发挥, 也影响了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二) 土地档案结构发生新变化。

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后,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在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 近年来达州市正在实施建设“中国西部气都”“秦巴地区经济中心”等战略, 许多大企业纷纷抢滩达州, 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为适应达州新的发展战略, 市本级和各区县积极实施征地扩容、棚户区改造、城市功能升级等工程, 产生了大量的新型土地档案。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利用好这些档案, 是摆在土地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三) 土地档案管理有了新要求。

当前的社会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 土地档案管理技术也相应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包括土地档案采集、存贮、使用和处理流程的数字化, 档案设备的现代化, 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等。这就要求土地开发单位、土地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及时适应这个新形势, 提高土地档案管理、利用和开发的效率和水平。

二、目前达州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不完善。

今年达州市国土资源局对各区县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 其中一个重要检查项目就是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从检查中发现, 许多区县档案管理部门、土地管理和土地开发单位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有的虽然有制度, 但更新不及时, 没有反映国家最新的土地和档案管理政策;有的虽然更新了, 但都存储在电脑上, 或是锁在柜子里;有的虽然制度齐全, 但空对空, 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制度与工作脱节, 没有发挥制度的作用。在检查中还发现, 很多土地开发单位只重视具体项目的进展, 而不重视其工程的档案整理和保存, 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但保存下来的资料残缺不全。有的甚至没有安排专人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 造成很多原始资料的散失, 给后续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二) 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 一些土地开发单位和土地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很不规范, 主要问题有:一是档案资料的收集不完整, 很多资料该有图表的没有图表, 该有附件的没有附件, 档案资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二是档案资料的编制不规范, 性质相同的单位和工作的档案资料内容和格式不统一, 图表制作没有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 此外资料产生的业务和主管部门的签章也不齐全。三是归档资料目录与资料内容不对应, 目录说的是一个, 相对应的内容确是另外一个, 这也说明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还亟待加强。四是资料分类不明确, 特别是一些土地开发单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整改方案等资料分类模糊, 项目主件资料与附件资料辨识不清。

(三)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很多土地管理和土地开发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没有专职人员, 有的由项目管理人员兼任, 有的由单位办公室人员临时负责, 这些管理人员缺乏正规的档案业务知识, 本身对档案的业务工作也不熟悉, 加上平时工作繁忙, 难得有时间学习档案管理业务知识, 这些原因使得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开发等工作规范性不够, 造成档案管理效率和水平低下。专业知识的缺乏也使对档案资料的使用不规范、不严格, 随用随拿, 往往造成档案资料的损坏和遗失, 甚至于一些涉密档案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给国家、单位和当事人造成损失。

三、加强土地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 强化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

提高认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就土地开发者而言, 要切实认识到土地开发项目的每个工作环节都会产生文字、图件、表格及相关的影像资料, 这些资料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成果, 也是项目工程竣工验收、使用、维修以及鉴定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从事土地开发项目的管理人员及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树立起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意识, 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从土地管理部门来说, 每个土地开发项目从论证、招挂拍到土地项目的后期管理都会形成大量的文字、图片或影像资料, 这些资料是对国有土地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土地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有义务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 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优良的作风和业绩出自健全的制度, 土地开发与国计民生休憩相关, 土地档案部门一定要在《土地法》《档案法》及其他国家土地档案管理规定的指导下, 紧密结合各地方、各单位实际, 建立健全各项档案制度, 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首先要建立起专人负责制度。土地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连续性强, 因此必须安排专人抓此项工作。其次要建立起经常性培训制度。档案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有必要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使他们熟悉和掌握土地管理的最新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以及档案资料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再次要建立健全档案的出入制度。土地档案的整理、存贮和利用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有规范的操作流程, 因此土地档案管理人员要对应该存档的资料项目进行明确, 建好目录, 做好分类整理归档, 并且做好档案的维护工作。要建立档案的准出制度, 档案是一种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 要严密保护, 防止人为损坏, 特别是有些秘密档案, 有一定的阅读权限, 档案管理人员要明确各项档案的涉密范围, 防止造成泄密事件。另外要加强对被利用档案的保护, 防止档案资料的损坏和遗失。

(三) 加强土地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

各土地管理部门和土地开发单位要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多种载体, 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土地法》《档案法》及其他国家土地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 切实提高广大土地管理干部职工和土地开发单位人员的土地档案法制意识和土地档案管理水平。学习和宣传要有针对性, 注重实效, 特别要注重加强档案管理干部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学习, 不断增强其依法治档的能力和水平。

(四) 建立一支土地档案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土地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档案管理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 各土地管理单位要建立一支精干、专业的档案管理队伍, 除了要加强在职在岗人员的学习培训外, 还要稳步合理地引进具有专业档案理论知识的、年轻的、高学历技术人才, 构建起土地档案管理的老、中、青有机结合的管理者队伍, 做到土地档案管理的后继有人。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流转速度, 也催生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档案, 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理念被日益提上工作日程。土地开发、管理和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依法治档的要求, 以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为目标, 提高认识, 改善条件, 优化队伍, 完善制度, 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使国土资源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土地档案范文第2篇

第一章

1.工作底图:绘制土壤图的地形与遥感资料。

2.土壤草图:前提必须是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

,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以及分布状况锁链成平面图。

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影响因素?

① 详测比例尺1:200-5000适用于小型农、林、牧试验场、试验区林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 变种。②大比例尺1:1万-2.5万 适用于国营农场、乡镇、县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③中比例尺 1:5万-20万 只用于县、市级中等河流流域。制图单元:土种或其复区④小比例尺<1:20万 适用于省级、全国级、大河流流域。制图单元:亚类或土属的复区

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③ 调查面积大小

怎样选择工作底图?

① 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 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侧和清绘使用。③为报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 还需要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侧图单位、方法和 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一)工作计划的制定:

1、确定调查任务

2、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

3、组织调查队伍

4、拟定工作计划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自然成土因素的收集

2、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

3、土壤资料的收集

4、资料的分析

(三)调查物质的准备:

1、图件的准备

2、遥感资料的准备3调查工具的准备

第二章

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调查方法是什么?

1.地形因素研究: I)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2)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冰 川地形。

研究方法:1.现有地形地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2.进行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的分析3.典型的地貌类型调查和描述4.绘制综合断面示意图5.地形素描6.摄影方法7.新构造运动对地形影响的分析.2.母质研究:I)按风化壳类型划分:碎屑风化壳、碳放盐风化壳、硅铝型风化壳、富铝风化壳、含盐风化壳、还原系列2)按形成类型划分:残疾物、坡积物、洪积物、冲击物、湖积物、风积物、滨海沉积物、冰渍物 3)按成土母质分类: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中型结晶岩类风化物、基性结晶岩类风化物、石英岩类风化物、泥质盐类风化物、碳酸盐类风化物、红砂岩类风化物、基性结晶盐类风化物、紫色砂岩类风化物、紫色泥岩类风化物、炭质岩类风化物、第四纪红色粘土物质、第四纪黄土物质、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化物质、泥炭物质。

研究方法:1首先查阅调查地区的地质资料及图件2确定成土母质的成因类型3.进行地层分析。4.研究成土母质的化学属性、岩石学属性和矿物学属性,5.了解母质的机械组成及其分层性

3.气候因素研究: 1)近代气候:光、温度、水。2)古气候:上新世、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研究方法:1.地理景观研究法2.小区域气候观察法3.土壤剖面形态景观及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研究法4.指标分析法。

4.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研究:1)地表水:河流流域、河流2)地下水;地下水埋深等级划分:

深位地下水、中位地下水、高位地下水、地下水质类型划分:矿化度分级、地下水矿化类型 划分3)泉水:升泉、降泉。研究方法:1将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貌学统一起来进行研究2.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或排泄关系3.水文资料的收集4.径流特征的收集5.结合地貌研究潜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6.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壤影响的强度7.观测地下潜水的矿化成分、矿化度和地下潜水的埋深.5.生物因素的研究:植物:植物景计量、化学成分不同、指示植物、农作物长势。动物、微生 物。研究方法:1.植物的野外调查法2.土壤动物研究法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4.土坡生物综合研究法。

6.人为活动调研: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研究方法:I群众调查2.区域对比法(选用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3.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井举例说明?

I.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形制的盐渍土。

2.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因索变化。

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城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

3.区域景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形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浸蚀和堆积过程,同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 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

第三章

1、土壤剖面:指用来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

2、单个土体:指我们能对之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出某一土壤的特性和排列以及一系列特性变异的最小土体。

3、聚合土体:指在土体构型中具基本上相似的发生层的组合和排列的最小单位的土体。

4、主要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形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

5、检查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土壤属性的变异程度和稳定性而设置的剖面。

6、定界剖面:为确定土壤边界而设置的土壤剖面。

7、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

8、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

9、土壤发生型:土壤剖面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层的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10、土体构型:在土壤范围内共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

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11、诊断层:经过一定的成图过程在剖面上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

12、障碍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

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土壤剖面点设置

(一)常规布点法:①中小比例尺剖面点设置:路线询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主要例面② 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

(二)统计抽样法

工作路线的设置

工作路线:调查时所需要的路线

原则: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

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标图?

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

定点(标图),交汇法,极坐标法、地物追踪法

①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通视条件好的地方使用 ②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根据地物的相对位置)选一个地物点:距离

③地物追踪法(多用于平原区)

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及方法是什么?

地表描述①地形 名称如山坡应记录(地形、坡长、坡向一用罗盘仪,读N针)

②母质 母质名称(沉淀物,坡积物,母质的特征)

③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侵蚀的类型、程度,排水状况(易/不易)

④植被与农业利用:群落植被,指示植被,农作物的种类,产量

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土壤颜色(反映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

常用方法: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计

为什么分折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物理观点?

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 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早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料构型。

第四章

土壤组合制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制图单元勾出,这样就形成了土壤组合制图。

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呈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斑块,呈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大比例尺制图概查的任务是什么?

①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

②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

③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

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且提出补测内容

⑤如果使用航片,要建立航片影响判读标志

试述大中小比例尺制图的方法,并找出其异同点?

中小比例尺调查主要靠推侧,制图单位以高级分类为主,结合典型区调查,比例尺越小,(线路间距越宽) 制图方法:线路调查法、放射调查法

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对调查地区进行概括性的调查,任调查区内选择

一、二条路线进行调查其土壤剖面等,成土条件,土壤状况,景观条件

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

垂直等高线(区分阴阳坡,母质类型)

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垂角

②母质类型与土坡边界:断层,褶皱

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

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

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

第五章

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

航片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试述应用遥感资料进行土壤调查的方法步骤?

①准备工作 ②野外概查与建标 ③室内预判 ④野外检查验证与调绘 ⑤成图与总结

第六章

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①料的审核整理(标本,记载表、土壤草图、评土比土、拼图补测) ②组织分析化验 ③ 土壤图及其他图件绘制④编写工作报告

评土比土的意义何在?17

4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异同,是否出现“同土异名,异土同名”的现象。

通过评土比土,能够使野外资料和分析结果同群众生产经验结合起来,充实调查内容,加深对土壤类型分布、特性和生产问题的认识,为编写调查报告及成果应用奠定基础。 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方面?

① 审查土壤界限 ②审查草图应有的内容 ③拼图 ④拼图补测

第七章

土地:是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同时也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土地资源: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土地资源类型: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且利用价值和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的集合. 土地自然属性:是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赋予土地的固有特性.土地社会经济属性: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赋予土地的新的特性的综合.

土地构成要素是?气候要素、地学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 2制定工作计划 3调查资料准备 4工具、材料准备

(二)外业调绘:1线路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侧6样区调绘验证

(三)内业工作:1转会工作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理

(四)检查验收

土地利用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

①选好站立点(地势高,视野开阔)②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③对底图进行判读(判读方法: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先易后难,抓住明显地形特征和影像特征,同时边走边判读,判读结果在图上标识出来)④补侧(对一些新增地物随时及时补侧)⑤调绘整饰(当日调绘当日清理)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三种方法和技术方案?

(一)利用1:1万的影像图进行动态监测①按规范要求编制影像图②把影像图和土地详查图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地类用铅笔勾出③野外检查验证④对新地类界进行整饰并修编现状图,在图上注明动态监侧的时间⑤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二)利用航片进行动态监测①放大航摄影片至1:1万②在新航偏上要调绘地类界,按1:1万的详查图比较③野外检查④修编土地利用现状图⑤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三)利用“3S”技术进行动态监测①购买近期高分辨率卫星图像②构建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据库③进行卫星图像处理④对处理图像与数据库当中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形成矢量栅格影像图⑤在新的影像图中勾绘出变化地类⑥外业对图斑边界进行GPS定位⑦内业处理,建立土地利用变更的数据库.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过程?

(一)设计:①明确地图的用途和要求②收集整理编图资料③要对本县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进行研究④确定地图的内容

(二)地图编绘:①确定地图的数学基础②转绘地图的内容③编绘地图内容的各要素④进行接边

(三)地图清绘:

土地档案范文第3篇

摘要: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国家将土地数量、土地使用情况和土地质量等信息搜集和获取划到重点任务中。在土地测绘技术不断更新和优化的情况下,新技术和新设备为土地资源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便利。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和土地开发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土地开发管理

1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和土地开发管理的关系

1.1土地测绘是开展土地开发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地籍和地形情况制订土地资源总体规划,而地籍和地形等相关土地资源信息的搜集都需要运用土地测绘技术,通过先进的土地测绘仪器和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土地资源的真实情况,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制订土地开发管理措施,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土地测绘技术是开展土地开发管理的有力手段。

1.2土地测绘技术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从总体上看,土地测绘技术贯穿于土地开发管理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在土地项目审批还是在土地勘探或是竣工复测等环节中,都离不开土地测绘技术。运用土地测绘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划地勘测,及时发现土地利用各种的违法占地情况,深入应用在土地开发管理活动中。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土地测绘技术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便捷服务,也成为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

2土地利用与管理中信息化测绘的运用

2.1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发展中,全球定位系统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成熟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最快速度测得测点物理坐标,大大提高了测绘精度。这种高精度测量得益于GPS系统应用中,主要以静态工作模式进行测量操作,摆脱传统测量模式中的点与点的通视条件要求,消除了人为通视操作中产生的误差,实现测量全过程智能化,得到最佳的测量精度。其中,GPS-RTK技术已经成为工程放样和地籍测量中的重要手段,涉及领域广,可以直接测量目标中的土地空间数据,特别是针对大比例尺土地开发管理,通过GPS技术对地物信息、地界权限进行准确定位和信息搜集,测量结果以三维地理数据的形式呈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坐标变换或是数据格式的转变,便于多部门的数据共享,提高地理信息衔接效率,防止传统测量方式的转绘误差的产生。

2.2原图数字化测绘技术

工程测量中利用原图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通过准确测量,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还可以获取有用的地图。值得注意的是,原图数字化测绘技术还具备信息跟踪的功能,土地扫描矢量化在展现地表、地物外貌时,能够切实提升工程测量的效果。这种方式具备综合性的特点,能够弥补传统测绘技术的缺陷。具体而言,可以对原图中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为土地测量的准确性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同时,原图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量的过程中还会利用专业仪器进行全面扫描,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此外,为确保土地测量工作的稳定开展,还需要重视创新,利用新的技术设备,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依靠遥感、环境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该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数据信息管理、采集和分析,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处理流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也十分明显,能够充分利用信息系统,高效处理信息,从而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近些年来,随着土地测量工作的深入,地理信息技术也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数据扫描,并利用强化的数据库,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就当前而言,土地测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技术作业程序繁琐等弊端。

2.4激光扫描技术和3D土地建筑模型

激光扫描技术指的是在不会直接接触被测量物体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土地进行具体的扫描与监测,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测绘信息数据。具体而言,在使用激光扫描技术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检测点,保持好一定的距离,准确判断光的输出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土地激光扫描所使用的仪器有很多型号,在具体使用期间需要利用棱镜调整发出的信号,再利用辅助软件就可以准确获得空间位置信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信息记录,其步骤如下:第一,利用专门的土地测量软件,明确建筑的各个特征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CAD绘图软件,将所得到的特征点进行有效连接,构建出作为基础的轴线。第二,进行修正和补充。找出几处特征点后,要对特征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不断优化土地主线条的结构。第三,利用专业软件,结合图纸内容构建信息较为完整的3D土地模型,并进行细节方面的加工,最终形成建筑的3D土地建筑模型,提供更加立体化的数据

2.5内业扫描数字化技术

内业扫描数字化技术既可以为人们提供详细、真实的数字土地化信息,也可以有效满足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从本质上来讲,该技术具备一定的解析能力,与传统测量技术相较,更加高效精准,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其发展前景也是相当可观的。具体而言,扫描数字化测繪土地技术能够利用模拟计算机的方式,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现各种要素,包括地形和地貌,非常直观全面,生动形象。

2.6遥感技术(RS)

遥感(RS)技术多应用在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提取和应用,实现全天候不间断作业,信息提取速度较快,具备多光谱特征,主要应用在30~60m测量范围中。获得的测量数据可以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信息依据,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随着技术升级和发展,遥感技术的分辨率逐渐提高,逐渐扩大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除了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还可以应用在土地规划管理和居民住房调查中,对土地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化管理,提高土地开发管理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是测绘技术应用于土地开发管理领域的表现方式,辅助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定性、定量、定位、可视化等工作内容,能提高土地开发管理效率,解决土地开发中的信息缺失问题,提供真实、可靠的土地基础信息,为各项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熊超杰.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的开发与利用[J].黑龙江科学,2019,10(16):146-147.

[2]王洁.信息化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9,9(8):35-37.

土地档案范文第4篇

土地利用转型在近几年成为大热话题, 很多地方开始展开土地利用转型工作, 为的是实现每一块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向, 确保土地的利用率。要知道, 在中国, 土地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 土地资源关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甚至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1.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是由英国人Grainger提出, 后来传入中国,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 得到大力研究。土地利用转型, 即在经济社会变化和革新的驱动下, 一段时期内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转型相对应的区域土地利用由一种形态 (含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 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其中, 土地利用显性形态指一个区域在特定时期内由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结构, 具有数量和空间结构两重属性;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依附于显性形态且需通过分析、化验、检测和调查才能获得的土地利用形态, 具有质量、产权、经营方式、投入、产出和功能等多重属性。在一开始, 土地利用形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 土地的利用方式是其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土地利用的结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一致的。土地利用形态因区域和环境的不同也大有不同, 从广义上来划分, 有空间土地结构与非空间土地利用形态两种形式。

2. 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

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是确切存在的, 而且这种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 经济手段的引导

土地资源的管理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那就是土地管理经济手段。这里的经济手段是指管理人员在进行土地管理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进行土地管理工作, 不可违背经济规律, 反其道而行是行不通的。土地资源管理意味着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 引导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国家也会出台相关政策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指导。国家政策同时会考虑到经济发展规律, 为使耕地面积更加稳定, 国家相关部门会以征收耕地占用税的方式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进行控制, 这就促使耕地朝着土地利用方面转型。

2.2 土地施工的影响

在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总是免不了进行施工工作, 比如土地的整治工作、规划工作等相关工作都需要对土地资源采取一定的施工。除此之外, 在土地管理之中, 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复垦工作, 这都是整个土地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而这些工作的存在实际上也使得土地利用转型的加快。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般倾向于采取土地整治的手段进行解决, 而土地整治工作则意味着土地利用形态的转变。中国土地整治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不仅要增加有效耕地的面积, 同时土地利用效率也要得到提高, 从而更好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

2.3 管理政策的约束

政策制度因素对土地利用结构起到强制性的作用, 管理者要从宏观角度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 利用这些政策与制度来引导土地利用转型, 促进土地利用总效益的提升。在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政策的引导之下, 集体土地之间的转变或者集体与国有土地之间的权力转变都受到了限制, 这些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意识到这些问题, 也开始对这些政策进行改进, 并且有了初步的成果。

3. 土地利用转型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

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利用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同样的, 土地利用转型对土地资源管理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实际上, 相关土地管理人员应该要根据土地的利用状况对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合理地调整, 不能只是僵硬地使用一种土地资源管理模式, 而应该是多样化管理, 以符合土地利用转型。

目前来看, 我国面临的最大的土地利用转型问题就是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土地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包括引起的水土流失、风沙、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是国家进行土地利用转型的最大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说, 在土地利用转型的过程中, 注意要以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为目标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不可只顾眼前利益, 而忽视对自然规律的遵守。

4. 结束语

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 两者更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的方式转型必然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 而不同的土地资源管理也直接导致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这两种并没有高低之分, 只是各自所管辖的范围有所不同。随着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 人们也认识到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性, 实际上, 想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就必须把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 共同为土地资源的转型、利用、管理作出贡献。

摘要:近些年以来, 土地利用转型在我国农村渐渐实施起来, 农村土地转型也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一项工作。实际上, 除了农村, 我国的城市土地转型工作早已经开始了。到目前为止,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 土地利用转型工作都有一定的基础和成果。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土地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金龙, 陈英, 葛劲松等.1977-2010年青海湖环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土地资源管理[J].中国沙漠, 2013.

[2] 吴郁玲, 曲福田, 周勇.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分析及对策一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资源科学, 2014.

土地档案范文第5篇

一、土地管理的现状问题

(一) 缺乏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也相应的得到了显著地加快, 致使城镇利用土地资源所开设的建设项目也不断的增多。在城镇建设项目规模扩大的基础上, 由于当地土地资源局缺乏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或者是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直接导致城镇的建设项目出现了用地紧张的局势。

当前土地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没有应用现代化、科学化的土地管理手段, 大多数工作人员还是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其次, 工作人员对于相关的土地管理体系的发展理论也没有进行很好的贯彻, 当前的管理理论与实际的土地建设工作所需的管理理论相悖,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可以直接决定土地管理的工作效率, 并且通过建设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起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 缺乏合理化的土地前期管理规划

在我国长期开展的土地管理工作中, 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对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的这一方面, 还是比较缺乏完善化的。长期以往, 土地管理工作由于缺乏法制体系的保障力度, 并且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也比较落后的条件下,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土地前期的管理规划缺乏合理性。

在管理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对于土地前期的管理规划设计方面缺乏相应的合理化, 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后期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无序管理的现象。随着土地建设工作的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工作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无序管理的现象, 致使降低管理效率的同时还会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

在缺乏合理化的土地前期管理规划的前提下, 在一定程度上工作人员会缺乏对土地资源的分类划分工作, 同时也比较忽视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 无法保证当地的土资源会得到科学化、合理化的利用效率。

二、提高我国土地利用水平的相关措施

综上所诉, 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状问题, 并且出现的现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 为此, 对于提高我国的土地利用水平, 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 完善土地管理体系, 严格贯彻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局就应该相应的完善土地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求。针对于此, 国土资源局应该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贯彻工作, 通过贯彻相应的管理理念, 可以有效的对企事业单位达到宣传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企事业单位充分地了解到完善土地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并且同时要对完善土地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的贯彻工作。企事业单位在对土地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工作的时候,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反馈给国土资源局。

相关企业在进行土地管理体系完善工作的时候, 需要遵循两方面的原则要求:一是土地管体系要抓住时代的发展特点, 结合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要求对土地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二是管理人员要以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为开展管理体系工作的发展基点,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 完善土地管理体系工作就是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针对于此, 当地的土地管理局在对相应的体系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 应该结合当地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并且工作人员需要严格贯彻管理工作。

(二) 制定合理的前期规划, 强化土地利用效率

在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 为了更好的解决人们的需求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 工作人员应该对土地管理的前期规划进行相应的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强化土地的利用效率。通过工作人员制定合理化的土地前期管理规划, 工作人员根据土地资源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分类划分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 同时可以保证当地的土资源会得到科学化、合理化的利用效率。

工作人员在进行前期规划的工作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该全面的掌握当地的土地资源信息以及可应用的土地资源, 结合当地实际的发展特点, 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开展工作的基准, 并且需要制定相应合理的前期规划。通过工作人员制定合理的前期规划, 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 使土地资源可以合理的应用到当地的建设工程中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当地人们对于土地建设的需求并且还可以强化当地的土地利用效率。

工作人员通过制定合理的前期规划, 土地资源不但可以在空间上满足当地各项建设工作的需求, 而且还可以满足管理人员对土地利用率的强化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

结论:通过上述内容, 我们可以得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 国土资源局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规划、建设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前期规划,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国的土地利用率。希望通过本文对于土地管理现状的叙述以及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相应措施的分析, 可以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近几年来, 各地地区对于土地资源开发的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然而, 工作人员在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方面工作还是有待于加强。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的土地管理的现状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 并且同时对于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土地管理,现状问题,土地利用水平,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国志.浅析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J].科技经济导刊, 2017, 11:186-187.[2017-09-05].

[2] 夏春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土地档案范文第6篇

一、土地权属争议和土地侵权纠纷的含义不同

首先, 我们区别一下土地权属争议和土地侵权纠纷不同的含义。根据2003年3月1日起施行国土资源部发布17号令《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权属争议, 是指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争议”。根据上述规定, 土地权属争议实际上就是当事人对特定范围土地的权利归属有争议, 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同时提出主张。土地权属争议一旦产生不能解决时, 那么就应由人民政府进行土地确权。

土地侵权纠纷, 是指有关土地权利受到侵权而引起的民事纠纷, 即土地权属明确、合法, 不享有土地权属的人侵犯享有土地权属的人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形成的纠纷。因土地侵权纠纷起诉的, 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

二、主张侵权一方当事人是否有土地证是案件定性的关键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 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土地证是土地所有者或者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依据。土地证书作为证明土地权属的法律凭证, 是物权证明具有公示力和公信力。

土地登记内容和土地权属证书式样国土资源部统一监制, 市、县人民政府颁发, 土地管理机关填写, 发给依法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并由其保存。

所以主张侵权一方当事人是否有土地证是案件定性的关键, 也是说主张侵权一方如果有土地证, 说明涉案土地权属是明确的, 排出了土地权属争议, 此案性质就是土地侵权纠纷;否则说明土地存在权属争议。

三、具体的情形审查和处理

(一) 如果主张侵权一方有土地证, 另一方没有, 那么说明此案土地权属是确定的, 法院可直接受理该争议, 当事人可以主张土地侵权之诉

在司法实践中, 一方当事人有土地证, 另一方没有土地证, 有的法院认为, 没有土地证的一方当事人能够以其他证据证明其权属的, 该土地也是存在权属争议的。我们认为, 这种判断是错误的。因为一方持有土地证, 该证书是行政机关通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针对同一宗地, 一方有当事人土地证, 另一方没有土地证, 说明在法律上该宗地的土地权属是没有争议的。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就此问题专门的答复, 即国土资厅函[2007]60号《关于土地登记发证后提出的争议能否按权属争议处理问题的复函》, 明确土地登记发证后己经明确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土地登记发证后提出的争议不属于土地权属争议。”这种情况下, 法院仍认为是土地权属争议, 那么主张侵权一方将失去法律救济的渠道。

(二) 如果争议双方均没有土地证, 那么说明此案存在权属争议

双方均没有土地证, 一方或双方可能有证明土地权属的来源资料, 这种情况下土地没有得到确权, 根据权利的救济以权利的存在为前提, 所以首先应土地确权, 解决土地权属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 土地权属争议解决方式主要包括当事人协商、调解、人民政府确权和行政诉讼。即当事人之间发生土地权属争议, 经协商不能解决的, 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调查处理申请。受理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的政府, 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 促使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协议。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的, 受理部门应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名义, 应当及时、公正地解决权属纠纷, 作出土地确权决定书;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确权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在60日之内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人民政府的复议决定不服, 可以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据此, 土地权属争议不属于法院的民事诉讼受案范围, 人民法院在民事立案阶段发现此问题, 就应不予立案, 如果在民事案件审理阶段发现此问题就应驳回起诉, 由政府先行确权处理。

(三) 争议双方均有土地证的情况的审查

争议双方均有土地证是指争议双方就同一宗土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分别取得了土地证,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但还是有个别的情况存在, 根据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同一土地登记在两个土地证上应如何确认权属的复函》, 这种情况法院要针对案情具体分析, 采信哪个土地证, 确定唯一土地证后, 此案就按侵权之诉继续审理;如果法院不能确定哪个土地证是代表土地权属, 那么说明土地存在权属争议, 这就不是法院的受案范围, 需按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处理。

摘要:在土地侵权诉讼中, 被告往往提出该宗地有土地权属争议, 表面上看似乎是土地侵权纠纷和土地权属争议并存的, 通过分析对比我们得知:实质上不能存在这两种纠纷并存的情况, 要么是土地权属争议, 要土地侵权纠纷, 关键是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是否有土地证, 属于不同的纠纷, 审查处理的方法也是不一致的。

关键词:土地侵权纠纷,土地权属争议,区别,审查,处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中教师研修总结范文下一篇: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