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范文

2023-10-11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范文第1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泛区农场,周口监狱,中心城区各有关部门: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督查组于3月10日至17日对各县市区、泛区农场、周口监狱及中心城区各有关部门落实“创模”工作任务进展情况进行了第二次专项督查,现将第二次督查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至3月17日18时,全市已完成5.5937万亩,占总任务10.09万亩的 55.44%。

川汇区:已完成造林1200亩,占总任务的48%;开发区:390亩,完成26%;东新区:600亩,完成15.79%;周口港区:1300亩,完成76.47%;扶沟:6900亩,完成66.99%;商水:7200亩,完成67.92%;西华:6207亩,完成62.7%;沈丘:5820亩,完成58.79%;项城:5660亩,完成57.17%;淮阳:6950亩,完成57.44%;太康:5100亩,完成35.17%;郸城:8100亩,完成60.9%;泛区农场:300亩,完成50%;周口监狱:210亩,完成70%;市城管局:中心城区完成新增绿地51352平方米,占总任务的40.0%。

中心城区绿化进展较快的部门有:预备役408团、周口市烟草局、亿星紫荆城、周口海关、周口幼儿师范学院、广电欣苑小区。进展缓慢的有:周口隆发有限公司、金泰王朝、云鼎新城小区、金碧新城。

二、存在问题

(一)苗木栽后管理和栽植质量问题。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造林地块内,栽植的常绿树有的东倒西歪,有的浇水后完全倒伏在地上;栽植的落叶树根部培土较浅,树根仍裸露在树穴外;有的栽后4天还没有浇上水,有的苗木规格小、标准低,达不到造林绿化标准要求。

(二)调运的苗木大量堆积问题。大广高速有些路段两侧的造林地内,从外地调运的苗木存在大量堆积现象,有的数万株假植在一起。

(三)造林绿化资金落实不到位问题。个别县市区造林绿化资金至今落实不到位。

(四)中心城区有些部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行动迟缓。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紧紧抓住当前植树造林黄金时期,迅速掀起造林绿化高潮,力争3月底完成年度造林绿化任务。

(二)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苗木栽植质量,加强苗木栽后管理,及时浇水、及时扶正、及时培土,争取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

周口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领导小组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范文第2篇

1 城市污水对于城市建设的影响

城市建设是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必要措施, 但必然也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目前形势下, 城市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气、水和土地占用三个方面。而其中, 污水对于环境来讲一直是十分严峻的问题, 污水处理对于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尤为重要, 在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中, 污水处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污水处理的设备、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不足, 导致了资金不足、人力不足的情况。又如污水在处理时, 收集管网不能满足需要或不全面、不配套等, 使得污水处理时有效率性不能发挥、污水处理不彻底。同时, 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 不足以支持城市发展中的配套功能等, 都会对城市污水处理造成不良的影响。而现社会中, 环境质量的提升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污水处理的不达标对人们生活水平是一种严重的挑战。由于污水处理不达标所带来的各项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成为社会的焦点, 所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革新, 处理能力的加强也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焦点内容之一。

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环节, 是城市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关键环节, 是污水处理和水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目前相对滞后,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所要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城市建设越来越提倡规划先行, 但是有些规划还是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 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突出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严谨性, 统筹规划区域污水治理的全局, 加大研究污水途径, 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效率, 并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其顺利实施。其次要加强对污水管网工作的统一管理, 做到统筹兼顾和保障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保证建设投入, 加快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此外要重视注意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 实施污水的截流改造与分流改造;同时, 要全面调查管网实际, 有效发挥现有管网的效能。

2 城市污水治理的主要思路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 也是环境矛盾相对尖锐的地方, 因而要解决城市水污染治理问题, 规划先行是首要因素。在城市规划中, 环境的保护问题也是将城市进行有效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 只有城市在规划时将环境治理问题作为首要因素考虑, 才能在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

同时要加强污水管网的系统管理工作, 比如加强污水源头管理, 加强排水许可制度, 建立全面的重点排污户档案;加大污水管网养护投入, 切实维护管理现有设施;规范有关污水管道的施工行为, 严格工程验收和项目交接的管理;加强污水管网的运行、维护等, 保证城市污水处理的基础条件。

在对污水处理中, 要坚持做到废水分类及处理, 尤其是工业废水, 要进行细致严格的分类。目前对于工业废水分类通常有三种办法, 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如无机废水和有机废水;第二种是按产生废水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 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等;另一种是按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 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硫废水等。因此在污水处理中, 也要坚持几个原则, 如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落后生产工艺, 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 应消除滴漏、减少流失;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 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 应适当处理循环使用等。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 还要加强污水处理的技术的提升。在目前的处理工艺中, 膜处理法占据着重要地位, 膜处理法在应对冲击力以及负荷的持久上比较强, 产泥量少并对占地没太高的要求, 而且操作简单;活性污泥法使用于大多数的污水处理, 应用范围广泛, 最后流放的水质好, 但设备投入较高;臭氧处理法是一种处理效果佳、发展前途大的方法, 但投入也较大;曝气充氧技术作为城市污水处理上的龙头, 工艺以及技术就已经相对完善,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处重要地位。

城市污水治理的关键在于管理措施的保障。在城市的建设中, 水污染治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当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建设目标中,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通过考核以及对工作的评价, 促进水污染治理的进程;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强技术创新的应用和实践;要加强对水环境保护的监督, 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建设;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及保护的投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处理好生态环境与城市的关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相关治理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 城市水处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不仅要从技术上不断创新, 设备上不断投入, 建设上不断科学化, 更要在管理上加强科学化探索, 进行全面有效的探索实践, 才能让城市水治理工作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摘要:污水对于环境来讲一直是十分严峻的问题, 污水处理的不达标对人们生活水平是一种严重的挑战, 所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革新, 处理能力的加强也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焦点内容之一。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水治理

参考文献

[1] 邹家庆,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范文第3篇

摘 要:当代生产方式变革造成高速的生产周期和快速的生活节奏。本文从这一现实语境出发,以生态学方法和自然辩证法中快慢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国际慢城及我国第一慢城建设现象背后蕴含的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探索慢城模式在生态文明时代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国际慢城;快慢辩证;生态文明

一、“国际慢城”介绍

农耕时代,生产方式按年为时间轴心周转,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缓慢悠闲的生活;大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按小时为轴心周转。市民们遵循机械时间的秩序,按照机器运转的速度快节奏的生活;信息时间的到来使得生产方式按秒为轴心周转,人们的生活逐秒运行。不断加速的生产方式变革带来了极度丰裕的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梅多斯笔下工业增长的极限和时间的极度压缩,还带来了生态的极度破坏和精神的紧张和焦虑。为此,时代呼唤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呼唤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的城镇化模式。因此探讨和实践“慢城”运动,对以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国际慢城的源起

蒸汽机的发明以来,世界的发展一直在加速,我们一直在追赶中。在欧洲后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系列的问题,慢下来并不是缓慢的本身,而是可持续发展,更有效率的工作,以及更诗意的生活。

提出在现代城市中,寻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不仅可以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更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这是“慢市”模式的由来。在欧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的10年里,运动蔓延到全球20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和社区。

从那个时候开始。慢城的定义是: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在城镇人口500万人,村庄或社区,反污染、反噪音,支持城市绿化,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

(二)国际慢城的宗旨

首先,慢城是一个宜居城市。慢城倡导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活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减少噪音和交通流量,增加绿地和步行区,对当地产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的技术和热情好客的人文精神培养中的实践运用,强调慢城的宗旨是在悠闲生活中对美好生活和生命的体验,而不是像大城市过分追求效率和速度,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奢侈浪费,高能耗、高污染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次,慢城是一个有着自己特色的城市。”尊重传统,保持传统社区的生活和节奏,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慢城建设的宗旨。慢城没有和其他城市一样。相反,他们保留了当地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自然状态。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当地传统文化,品尝当地的美食和小吃,欣赏当地工艺美术品等。

第三,慢城是一个尊重现代化的城市。在奥维托慢城,电瓶车安静地行驶在中世纪的街道,在社区和家庭互联网是非常受欢迎。作为管理人员说:“成为慢城并不意味着回到以前的生活或意味着停止,我们所做的只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二、我国第一“国际慢城”出现

(一)南京高淳桠溪“国际慢城”出现背景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也取得了迅速发展。然而,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负效应也在持续增强,人类对于地球现有资源的消耗量以及对自然界的干预强度始终居高不下,给地球生态造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我国的工业化,在改革开放的近30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300多年(将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在这种时间上高度浓缩,必然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造成了城市中的生态困境,如环境污染,雾霾的产生,生态的破坏等等,如何转向城市的生态化,这些问题都伴随着我们的实际生活。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空间的变迁,使得人文关怀的缺失,历史感的丧失,传统的丧失,新城市人找不到城市的归属感。就像你站在一个高大辉煌的建筑物面前,感觉自己的渺小,昨天散步的湖泊一夜之间成为别人的私家园林,当大家都在改善居住条件,私人空间变的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服时,我们共同的生存空间——城市却让我们变的越来越压抑,更谈不上舒适和亲切。

当城市化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时候,国际慢城来到了中国。提到我国第一慢城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就不得不提安杰罗瓦萨罗,他是意大利波利卡的市长,同时也是世界慢城联盟副主席、国际部主席。他当时浏览了高淳的桠溪之后,特别惊讶:“慢城的理念这里完全符合。”在2010年的11月南京高淳区桠溪慢城成为中国第一个慢城。我国慢城的出现,即是国际慢城运动智慧的选择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当代中国应对快城建设的困境的一种空间形态的智慧选择。源自这次偶然邂逅,但是偶然中又存在必然性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城市的机遇也是这样,南京高淳荣获“国际第一慢城”是当之无愧的。

(二)城市精神契合慢城标准

1.慢城标准与最美乡村偶合

“维持和保护纯净的自然环境”是国际慢城公约之一,高淳在长江沿岸的中国最美丽的村庄,具有五分田、两分水、三分山的美景,城市森林景观融为一个整体,让这个城市具有江南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高淳县桠溪镇,这里有其独特的环境优势,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这个地区人口约200万人,沿路鸟语花香,郁郁葱葱,时而穿林越山,时而依山傍水,充满田园风光,不仅能让游客体验赏竹观松,登山揽胜的乐趣,也能让游客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把酒话桑麻农家情调。桠溪慢城有着德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那里的人们注重保护生态。

2.慢城标准与绿色经济吻合

慢城市并不意味着不在发展,而是提倡人们保持传统社区生活和节奏,在国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高淳追求“绿色崛起”、“宜居城市”的计划是相吻合的。在投资过程中,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坚决规定限制,对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行业,为这些行业提供经济保障,然后加快发展。在产业布局中,加大庇护村落生态风采,杜绝处处乱开辟。

3.慢城标准与文化保护融合

高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有着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国内的薛城文物就具有6000多年历史了,伍子胥在高淳挖掘出世界第一个人工运河——胥河,周瑜在高淳操练水兵。吴风楚韵的历史文化遗产,高淳创造了一个古朴完整的民风。“大马灯”、“跳五猖”“送春”等这些古老的文化活动在高淳的传承,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是迎合慢城倡导原生态文化保护的理念。

三、“国际慢城”建设的生态底蕴

(一)慢城建设是人类生态意识重新觉醒的标志

建设“慢城”绝对不是放慢了快乐的生活方式,也不是说落后的农村生活,而是提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通过建立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摒弃城市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炫耀性消费,高污染、能耗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慢城所倡导的“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理念为中国慢城建设定下了生态意识重新觉醒的基调。来慢城旅游的人,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生态保护的意识也在加强。只有具备了这种生态意识,我们的世界才会绿起来。

(二)慢城是符合生态学规律的一种生活方式

生态学规律是指生态研究领域中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联系,包括各类型的生态系统、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规律。

提倡慢城的生活的理念实质是对生态学规律的一种正确认识。在慢城的空间里,任何事物是适应环境规律的,尊重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尊重大自然的气候变化,以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前提,不破坏这些大自然给与我们东西,和大自然共享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按大自然规律出发,顺应自然,人们生活的更加舒服和惬意。

四、“快”节奏推广“慢”城建设

(一)快与慢的辨证关系

当人们越来越忽视身边的风景,没有时间去顾暇一年四季的变化,没有时间去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当停下脚步,疲倦、苦闷席卷而来,突然发现没有地方可以让心灵去休息,整个城市充满着忙碌的味道,心灵的港湾得不到释放。这时候“慢城”的出现让让人们看到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快和慢是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快与慢的关系体现了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慢往往是一个矛盾体,“快”往往会和急躁、盲目结合在一起,如果一心只是图快,就会造成负面后果。“慢”确是感觉懒散、不求上进。他们是相互矛盾的,也是有机的整体。当快到一定程度造成不好的影响,只有慢下来,才能对此进行反思、反省,杜绝这种后果的出现。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城市模式,其强调生活的品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在悠闲的生活节奏中回归生活的本质与体会生命的意义。

(二)慢城精神与发展模式

不必说的是国际慢城扩大了高淳的知名度和声誉,也不必说人们因为那里的环境,确切的说桠溪有一个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桠溪之所以在生态文化保护方面做得很好,是因为高淳人高度重视生态,注重保护文化。这也是非常契合慢城市精神。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结果。大都地方政府把GDP当作最大乃至独一寻求的目标,高淳人把青山绿水看作是本身最大的宝物。从每个高淳人的心目中就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拒绝高污染企业成为一种行为准则,决定在快与慢的抉择中,高淳人选择了快与慢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慢城精神与发展模式。

(三)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和意义

慢城的模式,是一种利用地方资源、传统的文化和独特的历史背景产生的城镇风格。慢城并不是慢效力,它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慢城更不是放弃现代科技,它钟情的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

慢城是可以复制的,但又是不可复制的。慢城给新城镇建设的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他平衡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中小城镇都可以以这种新的模式为开始发展,都可以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念。但是慢城又是不可复制的,每个慢城都有每个慢城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不可千村一面,做出自己的个性,做出自己的特色。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1)发扬和挖掘地方乡镇个性。乡镇的文化内涵是具有吸引力的,可以让人乐不思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和城市文化为基础,根据慢城的原则,支持和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工艺,环境生态的保护。

(2)保留城镇的原始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的农产品特色,打造互联网社区,让更多人了解慢城。他并不是摒弃现代科技,而是利用科技手段使得生态、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保护地方特色,提倡纯粹的生活,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体验自然生活在生活的悠闲生活中的意义。

(3)建立绿色交通系统。实施公交优先,优先发展公交专用线;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限制汽车的数量和使用,促进小汽车的紧凑型和混合型的使用;对车辆噪声的限制;实行绿色节能灯和尽可能削减霓虹灯的污染。

(4)发展绿色经济。引进最美乡村提供经济保障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在产业布局中,加大保护乡村生态风貌,杜绝到处乱开发。

(5)发展休闲消费,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原始风貌,适度的发展旅游业,既打响了乡镇的名声,又可以吸引一些环保企业的投资,使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用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五、总结

到现在还有人说,高淳成为国际慢城是一次美丽的意外,也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但是有句老古话说的好,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国际慢城之所以选择高淳桠溪这是西方慢城运动的丰富和发展的智慧选择,也是对当代中国应对快城建设困境的一种智慧选择。慢城模式,是一种利用地方资源、传统的文化和独特的历史背景产生的城镇风格,对我们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在“慢”中感触感染天然与人类的协调共生、追求经济与民生均衡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2009.

〔2〕克劳斯·昆兹曼著,邢晓春译.慢行城市[J].国际城市规划,2010,(3).

〔3〕朱晓清,甄峰,蒋跃庭.国外慢城发展情况及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1,(4).

〔4〕刘兵,李正风.自然辩证法参考读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得到国内外的重视,如何采用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降低振动的环境影响成为热点问题之一。浮置板轨道隔振措施在国外有几十年的历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近几年成功应用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近几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噪声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建设高潮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在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振动和噪声问题。

【关键词】浮置板轨道;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工作的迅猛发展,轨道交通的振荡和噪声污染日益变成影响城市环境的杰出要素。过量的振荡和噪声严重影响城市居民正常和工作和歇息,下降工作效率,损害身心健康。轨道交通在城市中心地带多以地铁方式为主,地铁线路在穿越城区时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商业区、居民住宅区、文化卫生区等,特别是地铁经过特别住宅区、医院、校园、音乐厅等对振荡和噪声控制需求高的区域,有必要采取减振(隔振)降噪措施,将地铁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振动及噪声减少到满足环保要求的程度。浮置板轨道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安全、时间准确、乘坐舒适等优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其运行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可能干扰居民生活有损人体健康,影响工作效率,造成环境污染,损害建筑物等。

一、浮置板轨道应用现状

浮置板轨道又称质量弹簧系统。这种轨道是在轨道上部建筑和基础之间插人一个固有频率很低的线性谐振器,防止由钢轨传来的振动透人基础。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最好,一般达到15-16dB,适用于减振要求很高的地段,如文教类区域、医院、高档物业及旅馆等场所。浮置板轨道最早在德国使用。1968年至1970年,联邦德国工业技术大学Eiesnmnan教授设计了两种浮置板轨道别别用于苏黎世电车轨迹及慕尼黑和法兰克福的地下铁道。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地铁率先在美国研制出对地铁列车运转发生的低频地上振动进行衰减的浮置板轨迹,20世纪80年代前期思考了板下支座的修理和替换后规划出第二代浮置板。香港地铁的机场快线也采用了浮置板轨道,我国大陆在广州市地铁1号线首次使用,地铁2号线延续和发展了1号线的浮置板,属国内首次使用.59m长的承轨台式(大板)浮置板技术先进。

二、浮置板轨道结构的种类

2.1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由于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很低,所以隔振效率很高。钢弹簧支撑浮置板由螺旋钢弹簧和粘滞阻尼组成,有内置式、侧置式和适用于桥梁建筑隔振的支座式3种系列,在所有的隔振方法中,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效果最好,钢弹簧浮置板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约5~7Hz,隔振效果为25~40dB,可有效地减振、消除固体声。适用于线路从建筑物下面或附近通过,以及建筑物隔振要求较高的区域,如研究机构、医院、博物馆和音乐厅等场所。由于钢弹簧浮置板的隔振效果显著,目前几十个有轨道床和60多座邻近建筑(包括多座音乐厅)采取了该方法,隔振效果都十分理想。

2.2纵向浮置板轨道

浮置板较轻,加工制造和铺设较为简便;高低调整量较大,可达+50mm、-12mm;可以维修,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减振效果显著,尤其是低频域减振效果更好;同时减振效果不如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稳定性较差,维修工作量也较大;纵向浮置板轨道由浮置板、橡胶垫、道床承台和联结挡板等组成,扣件对应部件的侧向及底部与道床承台之间设橡胶垫,起到减振降噪作用。其浮置板高低可调,道床设中心水沟。

2.3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

橡胶支座浮置板轨迹依照浮置板的长度分为长型和短型两种构造型式。长型浮置板轨道自振频率小于10Hz。因为长型浮置板自严重,故轨道构造横向稳定性较高。混凝土道床板须现场浇注,一般选用GRC永久性模板进行灌注。橡胶支座不具备修理和替换条件。短型浮置板轨道由独立的短型浮置板单元构成,自振频率在12~15Hz之间。因为道床板短,降低了稳定性,需求添加侧向支座和纵向缓冲隔板的数量。选用预制浮置板,板下橡胶支座可替换和修理。与钢绷簧浮置板比较,橡胶浮置板所选用的防振橡胶具有三向弹性,橡胶分子之间及橡胶分子和填充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内摩擦比金属绷簧大1000倍以上,可以经过内摩擦衰减振荡,因而不需求像金属绷簧那样要并联液压阻金属片模板中填充混凝土。

三、浮置板轨道在交通减振降噪上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类型应优先选用无渣轨道结构,以减少维修工作量,增加轨道稳定性,保持美观和清洁。浮置板隔振轨道结构又称质量弹簧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在轨道上部修建与基础间刺进一固有振荡频率远低于激振频率的线性谐振器,行将具有必定质量和刚度的混凝土道床板浮置在橡胶或许绷簧隔振器上,使用浮置板质量惯性来平衡列车运行引起的动荷载,仅有没有被平衡的动荷载和静荷载才经过钢绷簧元件传到路基或许地道构造上,到达减振的意图。地铁洞内维修工作受作业环境和空间的影响更能突出无渣轨道的优点。选择合理的轨道建筑高度。轨道建筑高度大有利于振动的衰减和降低噪声,但会增大隧道的断面尺寸,工程造价大幅度增加;轨道建筑高度小,虽然可大幅度降低土建工程造价,但不利于振动的衰减,减振的费用会相应增加,且轨道建筑高度必须满足整体道床最小厚度要求,提供坚实稳定的轨道基础。采用多种整体道床形式,增加轨道弹性,衰减振动降低噪声。为了减少振动,降低噪声,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环境保护,并应优先考虑在轨道结构方面采取措施,从降低震源的激振强度方面解决沿线的噪声污染问题。

结束语:其基本原理是在轨道上部修建与根底间刺进一固有振荡频率远低于激振频率的线性谐振器,即将具有一定质量和刚度的混凝土道床板浮置在橡胶或许弹簧隔振器上,运用浮置板质量惯性来平衡列车运转导致的动荷载,仅有没有被平衡的动荷载和静荷载才通过钢弹簧元件传到路基或许地道构造上,抵达减振的目的。目前浮置板轨道的施工工艺方法还不够完善,对施工工艺的探索和施工机具的研究仍是十分迫切的问题。减振轨道的轨道合理建筑高度的研究,对于节约净空、降低造价意义重大;为降低工程造价,应进行道床形式、扣件形式、弹性垫层间的合理搭配研究;进行养护维修技术的跟踪和研究,以保证正常使用,特别是浮置板纵向及板下支座的替换机具和技能的研讨;浮置板轨道精度需求高、施工难度大,?城市轨迹交通计划中的计划研讨,建设规范的挑选,计划准则的确定对处理城市交通、下降工程造价、保护环境、加快城市文明前进最为重要;和技能的研讨。

参考文献:

[1]张宝才,徐祯祥.螺旋钢弹簧浮置板隔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上的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2002,03:70-73.

[2]王汉民.城市轨道交通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研究及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朱宝玲.新建轨道交通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对既有地铁结构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

[4]田苗盛.高架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减振降噪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

[5]孙洪强.简析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04:60-63.

[6]郭建平,刘衍峰.城市轨道交通在8~12dB范围轨道减振降噪措施比较[J].铁道标准设计,2008,03:59-62.

[7]丁德云,刘维宁,张宝才,孙晓静.浮置板轨道的模态分析[J].铁道学报,2008,03:61-64.

[8]冯智楷.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研究进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244-245.

[9]宣言,杨宜谦,孙宁.城市轨道交通中浮置板式轨道结构竖向动力特性的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7.

[10]吴永芳.轨道减振效果系统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3,03:1-6.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范文第5篇

一、城市环境保护现状

城市的环境问题种类较多, 牵涉面较广, 监管的部门有环保、城建、水利、农业、国土、交通运输、公安、工信等部门。近几年来环保部门在管理城市环境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 规划先行

按照所要达到的各环境功能目标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制定出符合本市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坚持经济建设, 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倡导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并做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固体废物整治专项规划, 有计划, 分步骤执行落实, 逐步实现规划目标。

(二) 从污染源头抓好管理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新建项目除符合产业政策外, 需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管管理名录》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把好环评审批关, 合理布局, 从源头遏止污染的产生, 同时实行项目建设过程的全称环境监管检查, 督促落实“三同时”制度, 并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

(三) 梳理出城市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

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污染源专项整治。如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 开展了节能减排限期淘汰小锅炉;淘汰黄标车,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强度;餐饮店厨房安装油烟净化器, 整治油烟污染;督促职能部门、街道处理市区内烧荒、烧垃圾污染问题。在水污染整治方面, 拆除了市区河道上游的石板材水污染企业, 对尼葛开发区内的国、省控重点污染源安装了自动监控装置, 实时发现、解决超标排污问题;积极建设工业园区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解决城市北部工业、生活污水污染, 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的问题。制定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 并开展演练。

(四)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严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随着《环保法修订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会污染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定法》的实施, 环保部门认真履职, 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近两年来永安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5件、行政拘留案件15件, 罚款456万元, 无论是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 罚款额都处于历年来较高的水平。

(五) 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环保知识和法规宣传, 积极开展送法“下乡、下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学校”活动, 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这个平台, 重点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宣传教育, 引导和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建设生态永安。广泛开展环境友好学校、友好社区创建活动, 以提升环境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大气污染项目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基于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大等原因, 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项目规划不到位, 各种功能区布局不合理, 工业区、生活区、饮食服务区混合在一起, 造成废气、噪声污染扰民, 影响居民的生活。

如工业区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对下风向的市中心区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工业区内还建有居民住宅, 工业企业与居民住宅混合在一起, 功能不清。城市沿街建筑没有规划建设排放油烟的专用通道, 餐饮业油烟扰民。

(二) 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没有根本转变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常常是重发展轻环保, 重眼前轻长远。在招商引资时饥不择食, 把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引过来, 在项目审批时走“捷径”, 没有完成审批就建设, 上项目时较积极, 后期管理跟不上, 注重完成政绩考核指标, 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知、投入不足。

(三)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套、修订还不够及时

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建筑工程点多量大、施工时间长, 施工噪声扰民问题一直是城市环境重点, 热点问题, 虽然环保部门采取24小时值班, 及时处理解决噪声污染投诉,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没有规定具体的违法超标排放噪声的处罚数额, 《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的对违法超标排放噪声的处罚数最高才5000元, 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违法成本低, 守法成本高”的现象。

(四) 环保体制与队伍建设不完善

在管理体制上, 目前环保执法人员的人事和财务权在地方政府, 上级环保部门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使基层环保部门在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发生利益冲突时处于尴尬、被动的局面。

在环保队伍建设上, 环保人员编制少, 环境监察编制只有20人, 执法业务素质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乡镇、街道还没有设置环保执法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基层环保监管力量薄弱。

三、城市环境管理对策措施

(一) 完善城市环境规划体系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治与减轻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 要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 并与产业优化相结合, 解决城市发展出现的布局分散不合理的问题, 实现由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清洁产业转换, 一方面有利于实施环境污染的集中防治, 减少后期集中治理和环境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另一方面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

(二) 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城市的环境监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 不只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 要充分发挥好环保部门统一监管与规划、农业、城建、国土、水利、公安等有关部门监管的关系, 切实有效的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严格贯彻落实“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的原则, 针对城市环境管理出现的管理力量分散、各部门互相之间配合不协调、管理效能低的问题, 可试行城市环境综合执法体制, 其职能包括城市环境管理的各个方面, 以便集中力量快速、高效地处理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

(三)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结合环境监察垂管方案, 环境监管执法机构上收, 以减少干扰, 同时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充实一线执法人员, 加强环保业务技能培训, 增加拒腐防变能力, 提高执法水平, 全面达到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健全四级环境监管网络, 在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建立环境保护机构, 配备专职执法人员。

(四) 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首先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 强化环境信息的发布和公开政府、企业的环保行为, 让公众了解环境知情权、参与权、检举权和监管权, 其次要培养、倡导公众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方式。同时要注重发挥环保社团和民间组织的作用, 积极发挥他们宣传保护环境的作用。

(五) 建议尽快修改完善法律、法规

近几年来环保法律、法规的修订力度虽然有大幅度的加强, 但还有些经常使用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得以修订, 如《福建省环境保护法条例》2012年开始执行, 对建筑施工违法超标排放噪声的处罚力度太小, 最高处罚额只有5000元, 不足震慑违法者,

摘要:通过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梳理出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 提出提升城市环境整体质量的建议、措施。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范文第6篇

(一)空气污染

当代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主要指的是“煤烟型”污染,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空气悬浮物都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了平均83微克每立方米,而悬浮物的平均浓度达到309微克每立方米,说明空气污染严重。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北方城市,与南方城市相比,北方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更为发达,因此能源消耗量更大,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更是加剧了温室效应。再加上部分企业未按照标准排放废气,导致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进入了大气层,城市空气因此遭到严重污染。此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不到位,整修工程连续不断,城市畅通性降低,长期施工带来的粉尘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二)水污染

水污染通常是与空气污染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城市化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近些年,城市化建设不断扩张,人口也随之上涨,各类工厂增加,城市用水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调查发现,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所导致的污水排放问题最为严重,这些污水基本上都是未经过处理的,进入河道中则会污染城市及周边的水环境。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城镇污水的日排放量达到了一吨,七大水系中,大约有五万多条河流水源遭到了污染,其中大部分都无法再饮用。此外,大概有近五成的城镇水源标准过低,城市水域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治水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三)城市垃圾

我国城市垃圾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发展进程,因此我国被称作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城市垃圾主要指的是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具体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公共场所垃圾以及建筑垃圾等。据统计,我国历年城市垃圾堆放总量已经超过了70亿吨,且还在增长,这也是出现“垃圾包围城市”局面的罪魁祸首。再加上我国垃圾处理率较低,虽然处理量大,但只有少部分符合无害化处理标准,而那些未经过处理的垃圾数量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四)噪声污染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而噪声是指发声体在振动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进行传播。但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机械设备,经济发展的同时,机器所带来的噪音也极大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噪声不仅会影响人的听力,还会诱发多种致癌疾病,人们的生活工作都会受到干扰,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城市污染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

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效举措

(一)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良好的城市规划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为每座城市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都不同,相关工作者要以此为导向,在不影响城市整体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并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进行规划建设之前,工作人员应当深入了解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环境方面,掌握该城市的气候、水文、生态和地理要素,结合人文情况,最好实时调研,统计人口、化工厂的数量。建设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关单位应尽量协调好他们的关系,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

(二)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大气排放

加强环境保护,大气排放工作要尽可能的提高合理性,科学规划,具体措施如下:

1、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众所周知,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城市交通运输业的不断进步,相关单位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汽车的出行进行合理控制,按照不同的类别规定尾气排放量,以此来减少空气中汽车尾气的密度。另外,为了从根本上减轻污染,还可以通过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方式,创新其燃烧设计系统,也能够有效的减少尾气排放。

2、增加城市中绿化带的比重

绿色植物是净化污染的关键,栽种植物能够吸附并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相关单位可通过增加绿化带数量的方式来减少空气污染,灰尘减少了,城市空气自然也得到了净化。绿色植物还有助于美化环境,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能够提升城市形象。

(三)严格控制水污染

控制水污染关键是进一步改善净水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净水成本。低成本能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来,该项举措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率。在此之前,我们要加大监管力度,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合理控制污水排出量。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将污水排放过多的工业移至城市边缘,避免过度集中的限制,且工厂的选址要恰当,要求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排放废弃物。

(四)合理处理城市垃圾

当前常用的几种垃圾处理有四种,分别是回收利用、焚烧处理、堆肥处理以及填满处理。其中回收处理是我们最为提倡的,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其次推荐堆肥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了生物降解功能,处理并回收有机物,以上两种方法可行性较高,但具体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并不适用与大多数情况。因此焚烧处理和填满处理成为了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但由于会破坏环境,使用率较低。城市规划建设要结合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情况,长远考虑,如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要格外注意,因其占用面积较大,需要设置一定的防护距离,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不良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各种城市建设工程都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有针对性的进行城市规划,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明确城市的整体规划目标,切实做好设计方案,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进行规划建设,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还有助于城市现代化建设道路平衡发展。

摘要:当代我国城市化发展突飞猛进,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实践证明,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建设要坚持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有针对性的保护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 杨明军.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四川水泥,2017(01):93.

[2] 甘玉娟.基于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31):6-7.

上一篇:高校财务管理职责范文下一篇:缓交上诉费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