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论文范文

2023-09-16

质量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优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对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市政工程的质量保证是一个综合过程,涉及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每一个环节。本文阐述了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讨论了当前市政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部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便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的管理。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项目质量控制

1.背景

城市改造步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加快,我国市政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并非仅仅取决于施工环节,而是多的因素和环节综台作用的结果,如果把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则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则是一组变量的函数,而并非仅仅是某个变量的函数。所以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企业自控、专业监督和社会监理等各方面的质量监控是很难保证的。随着城市市政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确保和控制工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结合相关理论谈谈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对项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2.1人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管理施工和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好坏对工程质量的作用非常之大,员工素质对工程质量影响表现为工作质量。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的主体都是人,其它的技术和设备只是按照人的意识去完成,因此项目的质量完全由人来决定,随着现代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先进,很少会在技术和设备上出问题,因此最终的问题就归结于相关工程人员。

2.2设备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现代的工程建设越来越依靠先进的工程设备了,而市政工程机械化程度尤其高。施工机械的好坏和工程人员能否有效使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带有计量功能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2.3材料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市政工程,材料种类少、用量大,一种材料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合格的水泥是不能浇筑成合格的桥梁建筑,炒糊的沥青混凝土是无法铺成合格的路面。

2.4方法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力求做到技术可行而且经济合理。

2.5环境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管理、劳动、人文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复杂多变,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同时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外部的政治环境如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政治经济形式、政府行为对市政工程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3.市政项目的质量控制

4.1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按照合同条件承包建设的,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工程项目质量的具体内涵应包括以下3方面:程项目实体质量;功能使用价值;工作质量。

4.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项、目决策时的质量目标要求的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包括三个方面:业主方面的质量控制、政府方面的质量控制、承包商方面的质量控制。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是按照市政工程建设不卿字,经过工程建设系统各个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其形成的系统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使得通过上述过程形成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

4.3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4.3.1提高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一般不是一开始就很强,要逐级开展灌输,使得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为之接受。对质量的认识,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包括业主方面、政府方面和承建商方面等。人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所以人应作为控制的核心。避免人为的失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控制和保证项目的质量。

4.3.2材料及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工程施工中,对材料质量控制应着重于充分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以及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的质量控制要依据材料的质量标准,明确材料的质量性能。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是要检验材料是不是符合质量标准。

4.3.2坚持实行质量预防和质量控制

预防为主,就是要分析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采取预防措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原材料必须保质保量准时进入现场。施工前技术交底必须明确、详细,防止出现违反规定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现象发生。质检部门要有预见性地把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和质量通病的施工环节变为重点控制、检查部位。质检部门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工序控制上。

结语

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局限性加上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在工程施工中及工程投入使用后,出现的许多质量问题中有些结构性及构造性的病害等已经成为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问题往往是在施工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管理松懈,以及设计方面所引起的。实施质量控制任务的监理工工程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合同条件中有关质量控制的条款,笔者参阅相关技术后认为,如果能开发和运用质量控制信息系统辅助质量控制的话对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将会有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柳勇.抓好市政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几点意见[J].当代建设,2003.

[2]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3] 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4]郑玉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简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质量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验证国赛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性能。方法:对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携带污染率等性能指标进行验证。结果:批内精密度为3.64%、2.46%、2.33%,批间精密度为9.67%、4.95%,均符合厂家要求;准确度与厂家校准品的偏倚4.47%,与国际参考品的偏倚-2.72%,均符合偏倚≤5%的要求;血清模式线性范围是1.6~320 mg/L,全血模式线性范围是0.5~225 mg/L。携带污染率为0.48%,符合≤1%的要求;20份全血标本中,80%(16/20)偏倚≤12.5%,符合实验要求。结论: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厂家声明的性能,结果准确、稳定,符合临床质量要求,满足实验室和临床需要。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性能验证; 特定蛋白

【Key words】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Specific protein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Children’s Hospital,Shenzhen 51802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1.032

隨着医院的发展,患儿日益增多,为适应日益增长的标本对检测结果快速、准确的要求,科室新近引进了由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实验室认可的专用准则-《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中,要求申请认可的实验室应对设备、检测系统或方法的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1-2],证实其技术性能指标能否满足临床需要[3-4]。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验证方案,对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的hs-CRP的分析性能进行验证,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散射比浊法)及配套试剂和校准品(批号20180413)。科室另行购买的伯乐CRP质控品(批号66342)和国际参考品ERM-DA474(欧洲标准局网站购买,批号6094)。对比仪器: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散射比浊法)及配套试剂(试剂批号0251170220)。

1.2 标本来源 新鲜静脉血标本均来自深圳市儿童医院门、急诊患者。

1.3 质量控制 实验前对各仪器进行了维护、校准,实验期间室内质控均在控。实验仪器空白值均合格。

1.4 实验方法

1.4.1 精密度 (1)批内精密度:取高值、中值、低值3份浓度的新鲜全血样本,每份样本连续重复测定10次,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判断是否小于厂家规定(CV≤5%)的性能标准。(2)批间精密度:取中值、低值2个浓度的伯乐质控血清,每天检测1次,连续测定20 d,计算均值、标准差和CV,判断是否小于厂家规定(CV≤10%)的性能标准。

1.4.2 准确度 (1)校准品验证:采用厂家提供1个浓度校准品(靶值160 mg/L),连续检测5次,计算均值和偏倚,判断是否小于厂家规定(偏倚≤5%)的性能标准。(2)参考品验证:采用国际参考品(靶值41.2 mg/L),连续检测5次,计算均值和偏倚,判断是否小于国际参考品规定(偏倚≤5%)的性能标准。

1.4.3 线性范围 (1)血清线性范围:取1份高值血清标准品(靶值为320 mg/L),将标准品与稀释液按比例由低到高稀释成6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将实测值与理论值作比较,计算y=bx+a,验证线性范围。(2)全血线性范围:取1份高值全血样本H(尽量接近范围上限),1份低值全血样本L(检测值约0.5 mg/L)。将高值和低值标本按0∶1、1︰15、1∶7、1∶3、1∶1、1∶0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备成6个浓度梯度的样品,每个浓度标本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将实测值与理论值作比较,计算y=bx+a,验证线性范围。血清及全血线性范围结果判断:斜率b值为1±0.05,相关系数R≥0.975(或R2≥0.95)即线性符合要求。

1.4.4 携带污染率 取高值、低值全血标本各1份依次测高值3次(H1、H2、H3)、低值3次(L1、L2、L3),计算携带污染率,携带污染率=|(L1-L3)|/(H3-L3)×100%。携带污染率<1%为可接受。

1.4.5 仪器间比较 选20份不同浓度的全血标本,分别在Nephstar plus和Astep Plus仪器各检测1次,以Nephstar plus仪器检测结果为参考结果,以Astep Plus检测结果为比对结果进行偏倚统计,至少80%标本偏倚应≤12.5%。

2 结果

2.1 精密度 3份不同浓度全血标本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3.64%、2.46%、2.33%;2份质控血清的批间精密度分别为9.67%、4.95%,均符合廠家要求,见表1、2。

2.2 准确度 校准品5次检测结果分别为160.7、168.14、171.74、172.09、163.11 mg/L,计算得出偏倚4.47%;参考品结果39.14、40.18、41.47、39.65、39.95 mg/L,计算得出偏倚-2.72%。校准品和参考品均符合偏倚应≤5%的要求。

2.3 线性范围 计算相关回归方程,均符合线性要求,得出血清模式线性范围是1.6~320 mg/L,全血模式线性范围是0.5~225 mg/L,血清和全血模式线性检测数据见表3、4,验证结果见图1、2。

2.4 携带污染率 实验结果为H1 95.08 mg/L、H2 97.06 mg/L、H3 93.33 mg/L,L1 2.29 mg/L、L2 1.9 mg/L、L3 1.85 mg/L,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出携带污染率为0.48%,符合携带污染率≤1%的要求。

2.5 仪器间比较 经比对,20份全血标本中偏倚≤12.5%有16份,计算得出80%的标本偏倚≤12.5%,符合实验要求,见表5。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具有多发性,其发病主要与细菌、病毒及支原体等有关[5]。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调节,并由肝细胞合成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hs-CRP是根据测定方法更敏感而命名。既往研究显示,当组织受到损伤、炎症或感染时,C反应蛋白可以在数小时内急剧上升,并在2~3 d达峰值,待病情改善时逐渐下降,恢复正常[6-8]。C反应蛋白被广泛应用于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用于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抗生素的疗效监测[9-11],且C反应蛋白与多种儿科感染性疾病相关,并在临床上常与PCT等其他指标共同应用于疾病诊断[12-15]。C反应蛋白与PCT联合检测常用于新生儿感染的诊断[16-20]。而全血C反应蛋白的检测快速、方便、经济实惠、结果准确可靠、创伤小,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21]。

从本研究验证结果看,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均较好,完全符合厂家要求;准确度验证结果显示,与厂家校准品的偏倚为4.47%,特别与国际参考品相比,偏倚仍然很低(仅-2.72%),说明此项目有很好的溯源性,检测结果准确;线性范围的验证实验显示,血清模式线性范围是1.6~320 mg/L,全血模式线性范围是0.5~225 mg/L;携带污染率≤1%;仪器间比较发现20份全血标本中偏倚≤12.5%有16份,计算得出80%的标本偏倚≤12.5%,符合实验要求。相比于旧款的半自动Nephstar Plus仪器,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为全自动,有血清和全血两种模式可选,仪器自动进行结果换算,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180测试/h),用血量少(仪器吸血量为13 μL),可使用静脉全血管和0.5 mL EP管直接上机检测,特别是直接使用0.5 mL EP管上机检测时,标本最少只需要17μL,特别适合儿科使用。

综上所述,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各项指标能达到厂家声明的性能,结果准确、稳定,符合临床质量要求,满足实验室和临床需要。

参考文献

[1]吴跃平,曹科,王丹,等.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4):1870-1871.

[2]唐秀英,苏荣,王菊英,等.西门子特定蛋白仪测定ASO的分析性能验证与评价[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3):253-254.

[3]王治国.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5.

[4]彭宽,李培群,刘小玉,等.特定蛋白仪测定IgG的分析性能验证与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445-2446.

[5]武建,钱明梁,孙龙.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婴幼儿肠道感染疾病中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5567-5569.

[6]戴永辉,陈兴国,王战会.便携式CelercareM1分析仪CRP检测的性能验证[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39-41,44.

[7]徐冬梅,郑颖,李蓓,等.血清PCT,CRP和IL-18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1):2698-2700.

[8] Man K C,Kim S B,Kim K D,et al.Sequential Changes of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Spine Surgery:Comparison between Lumbar Open Discectomy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4,56(3):218-223.

[9]李青,全血C反應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446-2447.

[10]沈有期,胡志愿,廖志玲,等.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3):3315-3316,3319.

[11]袁洪涛,姚宁宁,王化凤.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细菌性感染患儿诊断及治疗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252-254.

[12]谭稻香,秦微,曾双志,等.超敏C反应蛋白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1):62-63.

[13]金瑄.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8):744-746.

[14]饶鸣皋.儿童不同病因肺炎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变化及意义[J].安徽医药,2013,17(10):1746-1747.

[15]张林.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0):840-842.

[16]吴玉霞.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43-45.

[17]张绮翎,赵青,霍淑芬.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早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4):13-14.

[18]张雨相,熊将军.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5,34(8):187-188,191.

[19]郭利美,秦微,谭稻香,等.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211-213.

[20]黄清选,应琴,章幽芳.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4):744-746.

[21]尹雪莉.全血CRP测定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78-2479.

质量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对古代本草学著作系统查阅,考证白芍炮制的起源、发展、炮制方法及传统炮制理论,归纳出白芍炮制历史沿革的系统概况。分析白芍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结合现代化学其药理研究进展,白芍炮制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白芍的不同炮制品与生品的化学成分均有变化,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充分说明了白芍的炮制意义。但其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不尽统一,不利于白芍的质量控制。建议,深入结合临床用药理论,进行现代科学实验研究,筛选出合理的炮制方法,制定统一的炮制质量标准,以实现白芍炮制工艺规范化,饮片质量可控化。

关键词:白芍;炮制;本草学研究;现代研究

白芍为临床常用中药,性苦、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1 白芍炮制工艺之历史沿革[2,3,4]

白芍炮制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芍药性味功效的记载,但未见有炮制方面的记述。白芍的净制、切制始见于汉代。在《金匮玉函经》中首见有“刮去皮”。《注解伤寒论》中载有“切”的简单记述”。

采用热处理方法炮制白芍,始见于唐代。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创有“熬令黄”,《外台秘要》中载有“炙”,《经效产宝》中创有“炒黄”,并对炙法提出“炙令黄色”的初步要求。

宋代沿用了前代的去皮,炒制炙制及熬制等法外,又新增有近10种制法。除“锉”、“洗”简单制法外,有的制法较以前描述的较为具体详细。如有挫炒令黄,《太平圣惠方》;炒令赤色,《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炒焦,《校注妇人良方》;焙制,《普济本事方》;煮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证类本草》引雷公云:“凡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去粗皮并头上了,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已至未,晒干用之”。此外新增有“洗焙”。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明确规定,凡使,须锉碎焙干,方可入药用”。对水煮制提出“水煮十沸时,焙干”。对炒制程度提出有“炒令赤色”,“微炒,焙”及“炒焦黄”的不同规格要求。在《扁鹊心书》中首创有“酒炒”制法。此法对后世影响颇深,现今多数省市采用的洒炒制法,可能就起源于这个时期。

元代沿用了前代的去皮,炒制,酒炒制新增5种制法。《汤液本草》又在酒制的基础上,新创有“酒浸”。切制方面有“铡碎”。《丹溪心法》中首创有制炭法,如“烧灰存性”和“炒成炭”,同时又新增有“酒拌炒”和“酒浸炒”制法。米水浸炒法,《世医》。

明代白芍炮制有了快速的发展,除沿用前代的洗,去皮锉,切制,炒制,酒炒制,酒浸制,蜜拌蒸制熬制,酒浸炒制等10余种制法外,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新增加制法有16种,其中采用酒以外的辅料制有6种,并出现了两种辅料制和药制。如在《普济方》中新增加有“以童便浸少时,焙干”,及“米泔炒”制。《奇效良方》中新增有“煨”。制炭方面新增有《煅存性》。《本草纲目》首创有“醋炒”。新增有“盐酒炒”两种辅料制。《宋氏女科秘书》中新增有“火煨”和“陈米炒”。此外,新增有姜炒制,盐水炒制,《济阴纲目》中要求“淡酒炒”及“酒炒黄”。在《炮炙大法》中新增有“酒浸蒸”。《医宗必读》中新创有“煨热酒焙”。《审视瑶函》中创有“薄荷汁炒”和“酒洗炒”两种。

清代沿用了前代的刮去皮,蜜拌蒸制,酒炒制,醋炒制,煨制,炒制,炒炭,盐水炒制,酒焙制,酒浸炒制,姜炒制,酒洗炒制等10余种。又在前人基础上新增加11种,并多数为辅料制。其中以酒为辅料制的有6种,药制有2种。在《本草崇原》中新增有“切片,酒润,复盖过宿”。《本草述》新增有“拌川椒炒七次入药”。《温热署疫》中新增有“酒洗”、“酒焙”。《医宗金鉴》中增有“炒焦”、“酒拌”。此外,新增有盐水炒,《良朋汇集》;酒拌,《医宗金鉴》;肉桂汤浸炒,《温病条辨》;土炒法,《时病论》等。

2 白芍不同炮制品主治功效之本草研究[2,3,4]

主治:止痛,利小便,益气(《神农本草经》);通顺血脉,缓中(《名医别录》)。

功效: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痹。(《神农本草经》);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胱大小肠,消臃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名医别录》)。

其药性也与不同炮制方法有关。白芍生品擅长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多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以及自汗,盗汗等症。酒炙后,能降低酸寒之性,擅长和中缓急。多用于胁肋疼痛,腹痛,产后腹痛尤需酒炙。炒白芍药性稍缓,一养血敛阴为主。醋炙后,入肝收敛,可敛血,止血,疏肝解郁。土炒可借土气入脾,增强柔肝和脾,止泻作用。《本草纲目》曰:“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人血药以醋炒耳。”《本草备要》:“单瓣者入药,酒炒用,制其寒。妇人血分醋炒,下痢后重不炒。”《本经逢原》:“白芍药,入补脾药酒炒,入止血药醋炒。”《得配本草》:“白芍药泻木中之火,土中之木,……伐肝,生用;补肝,炒用。后重,生用;血溢,醋炒;補脾,酒炒;滋血蜜炒;除寒姜炒。”

3 白芍现代炮制工艺研究概况

3.1 工艺研究

近代至现今白芍炮制多继承古人之净制,切制,炮炙等法。某些地区还继承和发展了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盐制,煨制及制炭等法。如《中国药典》收载了:“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白芍: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清炒法炒至微黄色。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酒炙法炒至微黄色。”《中药大词典》则载有:“酒白芍,炒白芍,焦白芍,土炒白芍”4种炮制法。《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载有:“白芍切制法”和“酒白芍,炒白芍,土炒白芍”之炮制法。《中国药海》是近代继承前人炮制法最多的一部书籍,分两大类共九种:一为净制;二为炮炙,有“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酒麸制,制炭,煨制及盐制”等法。

3.2 化学研究

薛建海等[5]用薄层扫描法比较白芍不同炮制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芍个子0.65%,生白芍0.44%,炒白芍0.36%,酒炒白芍0.25%,酷炒白芍0.23%,土炒白芍0.14%,焦炒白芍0.16%。彭百承[6]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对白芍几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芍药苷的含量:生品>麸制品>酒麸制品>炒制品>盐制品>酒制品>醋制品>土制品>煨制品>焦制品>制炭品。张家富等[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加工炮制对白芍不同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芍饮片经以炒制对其活性成分芍药苷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芍药苷含量为生品>麸制品>炒制品>酒制品。

3.3 药理研究

孙秀梅等[8]研究结果表明,白芍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白芍现代研究文献25生品、清炒品、麸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的煎液均能加大离体兔肠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振,醋炒品最强;醋炒品、酒炒品、清炒品还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管活动抑制有明显拮作用。刘皈阳等[9]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量,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表明芍药苷含量以生白芍最高,其次为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含量最低。白芍不同炮制品均可增加小鼠痛阈值,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其中酒白芍、醋白芍的作用更为显著。

4 小结

历代白芍的炮制方法较多,内容较丰富。净制法有刮去皮、去芦、洗净等;切制法有锉碎、切片、研末等;白芍的加热制法有单纯加热制和辅料制法。加热制法以熬、炙为主,二者均属炒制范畴,并逐渐为炒制所代替。炒制程度要求有“炒令赤色”“微炒”“炒焦黄”“炒极熟”“微炒黄色”“炒焦”等。此外单纯加热制尚有“蒸法”“焙法”“煮法”“煨法”“制炭法”等;辅料制法主要有酒制、醋制、土制、盐酒制等。

白芍的炮制方法沿至现今多继承前人的净制、切制、炮炙之法,某些地区还继承和发展了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等法。现今白芍临床多生用,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之功效;加酒制后,降低生品酸寒之性,用于和中缓急、止痛;炒后则性稍缓,长于养血敛阴。因此药典[1]除收载有生白芍外,还收载了炒白芍、酒白芍两种炮制品。

白芍炮制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白芍的不同炮制品与生品的化学成分均有变化,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充分说明了白芍的炮制意义。但其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不尽统一[10,15],不利于白芍的质量控制。建议,深入结合临床用药理论,进行现代科学实验研究,筛选出合理的炮制方法,制定统一的炮制质量标准,以实现白芍炮制工艺规范化,饮片质量可控化。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

[2] 冉懋雄,郭建民.现代中药炮制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3] 路甬祥主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4] 张瑞贤主编.本草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5] 薛建海,肖统梅,王晓华.白芍不同炮制法对芍药贰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1990:15(8):27.

[6] 彭百承.白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测定[J].广西中医药,2002,6.

[7] 張家富,孟楣,邢安之.HPLC法测定白芍不同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5:9(8).

[8] 孙秀梅,等.白芍不同炮制品的成分分析及对离体兔肠活动的影响[J].中国中药,1990;15(6):24.

[9] 刘皈阳,闫旭,李外,刘萍.白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及镇痛作用[J].2005,6.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编.全国中药炮制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11] 江苏省卫生局编.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12] 河南省卫生厅编.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S].河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3] 江西省卫生厅药政管理局编.江西省中药炮制规范[S].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4] 上海市卫生局编.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S].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

[15]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2005.

(责任编辑:王尚勇)

质量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材质量;检测技术;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水平、质量与安全。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时期,建筑行业或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致使人们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有关建筑材料检测或试验技术也在实现信息化,有效助力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效率、效果与可靠性的提升,为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建筑材料质量控制进行了保驾护航。

一、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技术

(一)确定必要的检测或试验内容

建筑材料检测或试验质量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与人们的生活或安全紧密相关。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进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具有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中,确实需要确定必要的检测或试验内容。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它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各种建筑材料,又因各种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或功能,它们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高低。这就需要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过程中,必须要对所要检测或试验的建筑材料,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认真的质量检测或试验。

(二)科学选取检测或试验样品

因为建筑材料品类多,数量大,难以做到对所有建筑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或试验。这就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抽象或选样检测或试验。针对建筑材料的抽样或选样,一定要体现它所具有的典型代表性。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紧密结合某批建筑材料的批次、型号或生产区域,进行科学抽样或选样;必须要充分体现抽样或选样的建筑材料,具有比较强的典型代表性;必须要妥善保管或存储已经抽样或选样的建筑材料,用以保证质量检测或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性、科学合理性与可靠性。

(三)尽可能控制检测或试验误差

进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往往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可能导致检测或试验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这就需要负责建筑材料具体检测或试验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循必要检测或试验标准与规范,以利规避因人为因素形成的不必要误差;在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具体检测或试验以前,一定要对检测或试验环境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检查,并通过检测,将发现的有可能影响检查或试验结果的环境因素,给予及时整治或排除,净化检测或试验环境,降低环境因素影响。

(四)认真做好检测或试验数据记录工作

进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进行严谨对待的工作。具体的检测或试验过程,自会产生诸多系列性的检测或试验数据,这就需要对产生的检测或试验数据,必须进行认真的记录。然后,再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与分析,依靠必要数据的帮助与支持,界定检测或试验结果。当然,不同性质或功能的建筑材料,又有不同的检测或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处理方式,需要检测或试验工作人员,根据被检测或试验对象,确立数据整理与处理方式。比如,当完成了检测或试验程序与步骤之后,通过对检测或试验数据的整理或处理,发现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误差,则要根据检测或试验过程,进行必要的科学合理分析,用以保证检测或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实现界定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建筑材料的检测或试验质量控制措施

(一)强化建筑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工作

强化建筑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严把建筑材料采购关,在决定采购建筑材料前,需要紧密联系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所需建筑材料实际,围绕建筑企业现有经济状况或能力,事先制定比较科学合理采购方案,并要坚决采购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质量的建筑材料;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具体采购时,还要密切结合建筑材料生产地、标注的型号或应该具有的纯度等,进行同类建筑材料之间的比对或分析,以利确定需要采购的建筑材料;对已经决定采购的建筑材料,还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或试验,通过检测或试验结果,加以思考、分析或整理,判断所购建筑材料应有的质量程度。如果发现出现了质量瑕疵或问题,要立即与建筑材料生产厂家或供应商进行联系,及时更换合格的建筑材料。只有做到如此的把好建筑材料进场关,才能基本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二)必须做好建筑材料樣品的保管或存储工作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实践证明,保管或存储建筑材料样品水平,可直接影响检测或试验结果。如果保管或存储建筑材料的环境较差,造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样品受潮或腐蚀,同样会影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结果。这就需要联系建筑材料具有的性能,制定必要的检测或试验计划,对那些容易受潮或腐蚀的建筑材料,要进行及时的检测或试验。假如被检测或试验建筑材料已经受潮或遭受了腐蚀,要进行重新取样,以免影响检测或试验结果。

(三)进行规范性检测或试验

针对建筑材料性质的不同,它们的检测或试验程序同样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负责检测或试验的工作人员,熟悉对各种建筑材料的检测或试验流程,并牢记每种建筑材料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在实施具体检测或试验操作行为动作过程中,一定要体现规范性操作,并认真关注每一个检测或试验细节,记录好检测或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数据,将检测或试验的基础性工作做好,为保证检测或试验出现比较准确的结果,奠定必要基础。

结束语

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阶段以后,建筑行业或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与日增多。因此,建筑工程需要的建筑材料同样也在增加。如何保证建筑材料质量,是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与安全性能提高的基础性保障。这就需要应用现代检测或试验技术,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测或试验,以此实现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可见,需要建筑企业、建筑监理部门或建筑工程发包单位等,必须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或试验工作。

参考文献

[1]贾雪萍.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微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综合研究,2020(14):1260-1260.

[2]郭纪泉.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微探[J].绿色环保建材,2020(7):10-11.

[3]屈国栋.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8(9):89-90.

质量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1 对公路材料有影响的方面

(1) 原材料检测不及时、漏检、错装, 使不合格的材料被当作合格材料使用。

(2) 半成品材料构件, 未及时进行检测, 就直接安装。

(3) 施工料场材料堆放不规范、无标志牌、混堆、管理不善。

2 公路原材料检测项目

我们对公路常用材料的检测一般是检测其基本性质是否符合我们使用的需要。公路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公路原材料的常用检测项目。

(1) 土:液塑限、击实及回弹模量、CBR试验。

(2) 钢筋:钢筋原材做拉伸、冷弯、反复弯曲试验;钢筋焊接 (搭接焊) 做抗拉试验。

(3) 水泥:细度 (PC.42.5含此标号以上做比表面积) 、安定性、初凝时间、终凝时间、胶砂强度。

(4) 粗集料: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压碎值、堆积密度、表观密度。

(5) 砂: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6) 粉煤灰:密度、筛分、烧失量、需水比。

(7) 矿粉:密度、筛分、烧失量。

(8) 沥青:三大指标。

3 公路原材料检测频率

下面简单给出一些公路常用材料的检测频率。

(1) 路基填筑用土:根据规范1此/5000m2击实频率, 对土进行封层取样, 并切同一断面土作为试验样品进行击实试验。

(2) 钢筋:钢筋原材检测应以同厂别、同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 同一进场时间, 每60t为一验收批次, 不足60t时, 按照一验收批次检测, 钢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项试验, 如有一项不符合钢筋的技术要求时, 则应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 再有一项不合格, 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3) 水泥:散装水泥应以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生产日期、同品种、同标号、同一次进场、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次进行检测, 但一批总量不能超过500t。同时水泥如果超过有效期则必须做复检。袋装水泥检测应以同一水泥厂、同标号、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场日期的水泥, 每200t为一批, 不足200t, 同样按一批进行检测。

(4) 砂、碎石或卵石:检测应以同一产地, 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 每400m3或600m3为一批, 不足者按一批进行检测。

(5) 粉煤灰:以相同等级、同一生产厂家的粉煤灰, 每200t为一批, 不足200t按一批进行检测。

(6) 沥青:以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沥青, 每20t为一批, 不足20t按一批进行检测。

4 公路材料的现场管理

下面就公路材料在料场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几点意见。

(1) 实验室应及时公正地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知采购部门以及施工人员。

(2) 对半成品构件检测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检测, 或包有关权威部门进行检测。

(3) 料场各种材料应按照总体面积合理堆放, 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料一定要分开堆放, 并设置相应的标识牌, 以便管理和使用。料场还应准备防雨设施, 一边更好的存放施工材料。

5 结语

公路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条件, 所以我们应对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材料检测方面制定材料检测细则, 严格按照国家试验标准和规程, 以科学公正的态度进行检测工作, 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

摘要:本文从公路修建过程中材料的现场控制、检测项目、检测频率这几个方面分析讨论了公路材料质量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公路材料,半成品构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检测

参考文献

[1]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2]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 (附条文说明) ,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3] 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 (附条文说明) ,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4]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交通部科学研究所.

[5]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质量控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地铁具有运行效率高、能源损耗低、旅客输送量大、运行速度快等优势。在运行期间能够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各城市地铁施工项目建设也正陆续展开,在地铁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成本大、施工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因此在地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强化质量控制,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铁工程建设,促进我国交通事业发展。

关键词:地铁建设;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地铁工程已在多个城市中得到了推广及普及。在地铁工程建设期间,消耗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施工技术较为复杂,施工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在地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强化质量控制,全面落实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出工程项目管理的积极作用,提高地铁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地铁工程施工成效,确保后期运行安全。

1 地铁工程施工特点

1.1 施工环节复杂且危险性较强

在地铁工程建设期间,借助明挖技术、暗挖技术等多种方式对基坑或隧道进行挖掘。在施工时,各项施工环节均有可能导致土地塌陷、沉降或隆起等问题出现。此外,施工环节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施工人员安全受到威胁。例如,地下环境可能存在沼气层或地下暗流,如未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处理,不但会导致工程建设受到影响,还会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地铁工程建设期间,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具体特点,利用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强化施工工艺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1.2 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在地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利用文档申报施工计划,并通过施工规划会议优化调整施工进度。因此,各部门提交的施工规划大多由人工进行审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项环节的科学性及时效性,并且缺少统筹完善的控制手段,受人因素影响,施工环节存在不稳定因素。此外,施工作业执行效率较低等问题时有发生。

2 地铁工程施工概述

地铁工程施工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内容。由于地铁工程建设具有施工周期较长、施工环境复杂的特征,地铁工程在建设期间,施工环节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各类突发状况时有发生。具体来说,地铁工程施工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缺少科学有效的地铁施工管理制度。对于施工管理制度来说,是确保地铁工程建设有序展开的一项基础因素,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够对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行为加以约束。但目前,相关管理制度及监理制度仍有待完善,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协调性,在管理过程中较为盲目,这将直接影响地铁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与管理成效。第二,对于施工单位来讲,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是其经营主要目标。因此在地铁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单位会通过多种手段降低施工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一些偷工减料问题时有发生,虽然可以降低成本支出,但工程材料性能、质量不达标,会给地铁工程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工程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使施工人员与乘客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此外,施工设备老旧,机械性能不符合施工要求,施工时频繁发生故障,极大的影响施工效率,威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因此,为确保施工材料及设备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应强化对施工材料及设备的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管理标准对施工设备及材料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有效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铁路工程建设有序展开。

3 地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3.1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提升地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以此为基础对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管理,深入贯彻及有效落实好各项具体的管理細致及条例,由监管人员负责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设置相应的信息反馈部门,当出现施工问题时及时向上级反馈,对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还应对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及考核,在工作中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高效落实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身管理行为,使监督管理部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各管理人员能够全面落实其自身职责内容,提高地铁工程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延长其使用年限。

3.2 建设人员管理体系

在地铁项目工程建设期间,工程参与人员能够直接影响地铁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因此全面落实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并通过相应的考核制度,确保其能够充分掌握各项施工要点及管理要点,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其次,应制定科学完善的竞争制度与激励制度,提高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其能够完成自身本职工作,实现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3.3 建设材料质量管理标准

为了提高地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应对各施工材料质量加以严格的管理,确保材料质量满足工程建设标准。首先,材料采购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施工方案,拟定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清单,并对材料市场加以调研,充分掌握材料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与质量优越、价格低廉的材料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确保材料供应持续稳定。其次,在材料入场前应由专业的质检人员对其加以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施工材料型号、规格、质量、数量等,并对其质量合格证明及出厂证明进行登记,便于后期查验。当施工材料入场后,应由专业的材料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保管,避免材料在存储期间受到损坏。例如,对于水泥材料来说,应确保其存储环境干燥通风。对于钢筋材料来说,应避免其在存储期间出现锈蚀问题,导致其质量受到影响。在施工材料领用前,应由负责人员进行签字确定,避免出现漏领或多领的问题。

3.4 优化设备管理体系

地铁工程建设难度大,在施工时需借助施工设备,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充分掌握各项施工设备应用要点,通过施工设备操作代替传统人工操作,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按期交付。例如,对于地基碾压来说,由于回填土方数量较多,因此应根据回填土质特点选择相应的施工设备。当回填土为黏土时,由于其粘性较大,在碾压过程中阻力较强,所以应选择压实效果较好的设备,要控制好压实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久未经使用的设备来说,在其再次投入使用前应对其功能加以调试。此外,当设备暂停使用后,应将其统一回收,集中存放至指定位置,并对其功能加以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损坏或故障,如存在此类问题,应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其加以维修,便于后期再次投入使用,避免后期工程建设效率及进度受到影响,确保工程按期交付。

3.5 强化施工工序管理

由于地铁工程建设量较大,并由多个部门及单位协同作业,在施工时多个工程会出现交叉作业现象,因此为了确保地铁工程建设有序展开,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工序加以科学合理的安排,统筹协调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做好施工现场人员、材料及设备协调工作,确保地铁工程建设连续稳定,并对交叉施工环节加以全面有效的管理,确保其施工质量能够满足工程建设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铁工程建设期间,为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施工地区的地质特点,优化项目管理措施,利用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管理作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人才管理体系、优化材料质量及设备质量管理标准,对各项施工工序加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各项施工环节加以全面有效的监督,确保地铁工程项目按期交付。

参考文献:

[1]倪伟.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8(1):217.

[2]张建设,曹丹辉,郜宏伟,等.城市地铁工程施工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市政技术,2018(1):127-130.

[3]靳青天.强化地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力度的方案应用[J].门窗,2014(6):315.

上一篇:产品质量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品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