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范文

2023-09-23

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范文第1篇

简述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含义。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要求,对食品进行相关检测。食品理化检验就是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通过设备和专业仪器对食品进行质量检测。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是食品的化学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营养成分种类和含量,食品包括保健食品、饮料、调味剂和动植物有关的食品。

食品理化检验相关内容。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有样品采集、预处理、检验检测、数据处理等。样品采集主要是通过抽检和制备的方式确认样品,抽检比例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然后对其进行保存。样品预处理就是把食品干扰性因子进行排除,确保需要检测的成分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况。检验检测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成分进行确认,检测方法包括感官检查法、色谱分析法、酶分析法。数据处理就是把检测后的成分含量和种类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筛选,确认不合格样品的数量。

食品理化检验基本技术

感官检查法。感官检查法就是根据人类对食物的感觉,包括视觉、味觉和嗅觉。食物的色香味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食欲,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直观效果。所以食品必须要保证满足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提高食品的色香味。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就是通过不同的载体分离样品组分一种技术。根据分离原理不同,可以将色谱分析法分为离子交换色、分配色谱和吸附色谱,具体的色谱分析法是根据食品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从目前的状况看色谱分析法是所有检验方法里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方法。

酶分析法。酶分析法是根据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对食品进行定量分析和物质定性。生物催化酶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对温度没有更高的要求,包括反应条件,且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4]。一般情况下,对食品检验会采用多种试剂进行分析,而酶分析具有专一性,在检验过程中,酶只会与一种物质反应,及时有很多的物质成分,酶可以更好的排除干扰物,实现高效便捷的效果。

理化检验法。

理化检验法是化学检测和物理检测技术的简称,通过利用现代专业的仪器对食品物质含量和成品进行分析研究,物理检测技术包括食品的旋光度、折光率和密度,化学检测就是对食品中的各种物质进行分析,然后比较分析检测到的数据,确认食品的质量问题。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状况

我国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主要在实验室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上,但是实验室相关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检验质量结果,包括实验室的环境和设备,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严格管控,确保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发展,甚至是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性。我国相关部门虽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也对食品安全检测方面进行一些投入,并加强在食品检测机构方面的建设,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食品检测机构相继成立,但是在管理方面却没有加以重视,管理层彼此之间不进行交流和合作,导致食品检测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存在技术不成熟现象,所以必须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为食品安全检测创造更好的条件。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控制食品取样和备制。选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时,首先就是要遵守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基本要求,在食品取样时必须要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取样并不需要对所有的食品进行取样,可以对具有代表性的食品进行取样,可以避免出现工作量繁重现象。取样时,一定要保证样品的洁净度,避免别其他物质所污染。在取样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样品的理化指标不被破坏,始终保持原有的状态,当然样品的数量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取样。在备制过程中,需要确保样品的均匀性。液体样品需要提前摇晃均匀,可溶性无盐固形物体要先震摇,然后在进行过滤,制固样品需要提前粉碎和混均后取样。

控制实验试剂。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离不开实验试剂,而试剂的质量对样品检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要重视试剂的选用和保管。一般情况下化学试剂都是有保质期的,存放过程中一定要对试剂进行有效的管理。试剂溶液一般都是有比较特殊的储存要求的,比如萘胺盐酸盐溶液,储存环境必须是低温,且颜色发生变化也不能使用,需要重新调配。还有一些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溶液,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检测,一旦不符合标准就必須要重新调配。比如高锰酸钾溶剂存在时间偏长,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浓度也会发生变化,会影响到检测结果。

控制分析法。分析法需要根据检测目的而选择不同的分析法,不管是选用哪种分析法都必须满足国家的规定。在对常规食品质量控制检验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采用空白试验、平行样品和加标回收率等分析方法,对样品检测质量进行控制。

控制实验环境。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那么就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出现不同食品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交叉污染和干扰现象。实验室布局需要根据检验项目、设备类型和分析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备一定要注重需要进行放置,并放在合适的环境内,同时检验室要时刻保持干净和整洁,包括实验室的温湿度和洁净度都要满足检验和分析的要求,确保实力理化检验技术顺序进行。

检验分析后的控制。食品理化检验后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分析和检查,首先确认数据是否正确,再确认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且计算结果的相关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最后检测报告是否有签名等,从各个环节来保证食品安全检测的有效性。

理化检验技术对食品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检测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当下,必须要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加以重视,针对食品安全采取有效的积极措施,避免再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不断创新,严格管控食品检测,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实现社会稳定。

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工业 质量管理

食品安全一直是影响我国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其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开始注重对公共卫生质量的全面管理,食品工业领域在近年来逐渐曝露出很多恶性问题,其中“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以及“地沟油”事件的出现,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遭受到极大威胁,同时也为我国食品工业整体发展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所以强化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对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起因分析

1.1 自然因素导致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的主要起因就在于自然因素影响,有害微生物对我国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最为普遍,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有害微生物因素导致的食品中毒报告大约为150~200起,其中由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中毒事件占绝大部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逐渐增加,农药及有害物质的残留会通过植物传递到动物身体中,当我们人类在食用这些经过污染的动物就会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过于严重会对人民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所以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控制。

1.2 生产因素导致质量安全问题

现阶段食品生产企业过注重在经济市场中获取经济利益,导致部分不良生产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而使用有毒的原材料,部分食品企业在生产中减少设备和操作方面的成本投入,导致食品质量因设备及卫生环境消毒不达标造成的细菌污染,这些垃圾食品一旦被人所食用就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很多影响。现阶段部分不良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食品中添加过量食品添加剂,过量的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伤害,例如,三鹿奶粉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不惜添加三聚氰胺,还有一些肉类食品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变质或有毒的肉类,这些都在我国不同地区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1.3 管理因素导致质量安全问题

现阶段我国严重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同时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多漏洞,部分食品企业在国家所制定的管理标准下又制定出企业内部的管理标准,这就直接导致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与国家标准严重脱轨,同时企业所制定的内部管理标准容易受到食品企业规模限制,这就导致我国市场中出现大量的食品无标流动及无标生产现象。现阶段我国由于食品安全标准覆盖性较差,导致我国食品工业中大量原材料生产过于粗犷,尤其是偏远地区及农村地区所生产的食品原材料存在很多问题,而食品企业为了追逐市场利益不惜通过压低原料成本实现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这就导致我国食品安全企业管理与国家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2 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创新食品生产技术与工艺

创新食品生产技术与工艺是提高食品质量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在生产中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方法,所以我国相关技术单位及食品生产企业在发展中,要结合国外先进食品生产技术革新与创新食品生产技术,同时也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发展中要通过购置新生产设备革新生产工艺,这样才能在根源上改善或解决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在发展中不仅要对主生产技术及工艺进行革新,同时也要注重引进与创新杀菌清洗技术及分离技术等,同时我国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企业进行创新,同时也要求我国科研单位根据食品生产企业现状进行定向开发,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2 完善质量控制与检验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对食品质量安全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在发展中要完善自身质量控制体系,要求食品生产企业要以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质量标准作为主要依据,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中要全面、系统的实现质量控制,同时也要对所生产的食品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有关单位。我国卫生管理职能部门应设立专业的检测机构,要求定期、随机、全面的对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对食品质量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企业应予以严肃处理,杜绝可靠性低及质量差的食品流入到我国食品市场中,同时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发展中建立专门的验证机构,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内部质量控制力度与效率,这样才能完全杜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新时期的滋生。

2.3 加强企业质量意识教育培训

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控制思想需要员工的有效执行,所针对这一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在发展中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意识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将质量意识教育培训成果融合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聘请卫生部门及相关部门专业人员为企业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培训课程,在加强所有企业员工质量安全意识的同时增强其法律意识,只有通过以上措施才能使所有员工在生产中都能具有良好的质量意识。现阶段食品生产企业在发展中要完善员工考核评价奖励制度,针对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优秀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针对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良的员工予以开除处理,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员工在生产中可以积极配合企业开展质量控制工作。

3 结语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我国有关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针对没有达到相关质量标准的产品及企业应予以严肃处理,彻底杜绝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商品流入到我国食品市场中,从而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肖玫,李锐,马传龙.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食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1.

[2]杨志英.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探究.管理锦囊.2011.

[3]刘心伟.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食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研究.质量安全.2013.

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范文第3篇

当前,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向好,各地疫情防控进入后疫情时期。武汉市作为全国疫情防控的中心地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尤其是食品工业,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中小微食品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受疫情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对中小微食品企业的政策扶持,不仅对恢复经济、稳定就业意义重大,也对武汉市食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对武汉市中小微食品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疫情对武汉市食品企业的影响,以及在此情况下不同规模、不同类别企业的质量发展需求,并探讨了后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2020年5月,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面向武汉市300多家中小微食品企业开展网络调研,调查对象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包括董事长、总经理、质量负责人等。调研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状况、质量与标准化的需求等方面,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75份。

从企业规模情况来看,本次参与调研的大部分属于小微型企业,中型企业仅占2.9%,无大型企业,如表1所示。

从不同产品类别的情况来看,参与调研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饮料、糕点、肉制品、粮食加工品、调味品、炒货及坚果制品等行业,如图1所示。

二、武汉市中小微食品企业质量发展需求及特点

1.总体需求分析。如图3、4所示,食品企业在质量管理培训方面最主要的需求依次为:生产管理相关、经营战略相关、品牌营销相关。在质量管理现场指导方面最主要的需求依次为:建立平台提供在线指导和咨询、生产成本控制、提升品牌价值,在资格认证、供应商管理、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并未表现出较大关注度。

总体来看,在疫情影响下,武汉市食品企业目前更关注成本、品牌、质量、战略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大部分企业希望建立平台提供在线指导和咨询。

2.不同规模企业质量发展需求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微型企业排在前三位的需求为成本控制、品牌提升和新产品开发;小型企业排在前三位的需求为成本控制、品牌提升和产品质量改进;中型企业排在前三位的需求为体系运作、现场管理和顾客满意度调查。

总体来看,不同规模食品企业对质量与标准化指导需求各有不同,可以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对体系运作、生产管理、产品改进、现场管理的需求越强烈;企业规模越小,对新产品开发、成本控制、行业现状分析的需求越强烈。

3.不同食品行业质量发展需求分析。根据参与调研企业比例,本文选取了占比大于5%的食品行业,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产品类别的食品企业对质量发展的需求明显不同,这可能与各类别食品的发展环境及法规标准现状等相关。

三、讨论及建议

本次疫情对武汉市食品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进入后疫情时期,研究食品企業高质量发展,帮助中小微食品企业逆流而上、走出困境势在必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不同规模的食品企业以及不同产品类别的食品企业对质量发展的需求明显不同,本文结合调查中了解到的企业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以服务中小微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

1.加快相关的惠企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建议加强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与企业保持沟通,了解企业诉求,建立各级各部门协同工作制度,加速推进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相关的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同时对惠企政策的执行情况与落地效果进行评估。

2.精准施策,提供定制化服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规模、不同产品类别的食品行业对质量发展的需求明显不同。为了更加精准地帮助企业,可通过评估疫情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冲击程度与具体需求,将企业与惠企政策分类分级匹配,尤其对部分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或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提振信心。

3.加强在线技术服务的开展。疫情在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工作方式,在调研中有60%以上的企业提出建立平台的需求,如建立平台增进各个行业质量交流学习、建立平台提供在线指导和咨询等方式,说明企业已逐步接受服务方式。为此,可以通过构建高效、便利的政企沟通平台,在门户网站、公众号、手机APP等开通服务平台,结合当地的特点,一揽子分类纳入政策法规、行业共性问题、食品安全信息、质量与标准化、培训项目内容等信息,并增加远程咨询、人工服务、在线办理链接等功能,同时与线下服务相结合,让企业能更加快速、便捷、精准的接受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以食品安全管理为研究主题,对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对大数据背景下对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大数据时代;应用;策略

在大數据时代,对海量的市场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数字化技术能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弊端,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对于食品企业来说,除了对市场信息的处理外,食品企业还需要对各类食品产品的安全参数、制作数据和材料配比等生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对食品生产流程数据进行重点把控[1]。对于现代食品企业来说,与其他行业相比较,食品企业数据管理工作更加庞大且复杂。因此,日趋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对于食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1 提高对信息数据的整合效率

面对食品市场海量的信息数据,如何做好收集和分析工作,对于食品企业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食品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企业数字化设备更新换代上下功夫,提高对各类原始数据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创建企业生产、销售乃至食品产业链相关信息数据库,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传统数据处理方式相比,建立原始数据库,有效地节约人工操作,可利用数据库快速检索功能,快速得到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而为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2]。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积极引进数字化技术,及时更新软硬件设施,高度重视软硬件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提高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提升生产和销售数据的整理能力

对于现代食品企业来说,运用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快速地记录食品企业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从而为提高管理监督工作的效率提供支持。此外,通过建立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可以通过有序的管理流程,对生产销售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过程追踪和分析,最终形成各类食品完整的数据链,为食品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管理决策的执行和实施[3]。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对食品生产大数据的整合能力,以及对食品的安全进行高效准确的报道,从而对食品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监督,并有效规范食品企业产品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提高产品的质量管理能力。

1.3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成效

在互联网下,利用大数据共享机制,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交流机制,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整体联动机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从消费层面看,消费者也可以利用大数据,获取想要了解的食品生产和消费信息。例如,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获得购买者的信任,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在食品包装上增添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购买者就能获取食品生产相关信息,从而对该食品建立信心。从宏观调控层面,通过大数据系统,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对食品企业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使食品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以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准则,以食品生产安全为第一管理目标,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2 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制度规范

目前,在食品行业,对于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尚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对于一些食品企业来说,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在食品安全管理局限于传统思维下,对于食品安全风险规避问题也缺乏全面了解,对企业内部数字化设备的引入和更新换代缺乏应用的重视,从而阻碍了大数据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生产和销售无法收集全面的数据信息,严重阻碍了生产和销售管理决策和实施。例如,部分食品企业缺乏科学的制度规范,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级部门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也不能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一些食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依然采用传统的采购模式,而很多食品原材料产于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对原材料数据信息采集不完善,对原材料的农药成分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从而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2.2 大数据技术应用程度不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深化,在数字化软硬件设施发展步伐加快,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平台。在大数据应用和数字化技术引入方面,很多食品企业尚处在初级阶段,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究其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大数据处理对于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在企业数字化软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停滞不前,从而影响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食品企业,数字化配套设施满足不了食品生产和销售数据分析的需求,一些食品企业即使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设备,但是由于企业技术人员队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工作,从而无法实现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目标,阻碍了食品安全和风险规避工作的高效开展。

2.3 软硬件设施不先进

目前,我国食品企业引入的管理软硬件大多数是国外品牌。在软件方面,对于在食品企业普遍使用的质量管理控制软件,如ERP系统、LIMS系统以及大型物流管理系统等,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在硬件方面,对于在食品企业管理中常用的RFID系统、电子标识用的芯片及扫描仪等,我国自行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硬件质量方面也不能为企业提供切实的质量保证。总而言之,我国在食品企业数据管理软硬件技术研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占有率不高,无法对食品企业高效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严重制约了软硬件设施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

3 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应用策略

3.1 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和制度

随着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也需要逐步完善,才能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提供助力。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在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如果依照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制约中小型食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根据食品行业的现状和食品企业的不同性质,制定相应的计算机数据技术规章制度[4],为数字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政策支持。同时,食品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大数据建设,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在企业内部,通过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制订科学的管理流程和实施方案,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从而形成团队凝聚力,高效完成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目标。

3.2 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持

在大数据时代,食品行业要想实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就需要得到国产数字化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以提高软硬件设施的本土化改造,从而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成效[5]。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和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相关电子企业投入研发力量,加大对大数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软硬件设施的研发力度,结合食品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不断开发适合本土食品行业的软硬件系统,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3.3 强化对中小型食品企业的宣传力度

目前,在食品行业安全管理方面,数字化技术应用不均衡。在很多大型食品企业,引入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控制软件和配套硬件系统,同时招纳了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具备了利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能力。而对于一些中小型食品企业来说,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地域条件和人才队伍等因素的制约,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高效开展。因此,针对这种现象,作为地方主管部门,应采取激励措施,加强宣传力度,宣传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中小食品企业管理人员走出去,汲取优秀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改变固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同时,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强化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指导,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企业高效利用质量管理控制系统提供必要条件。

3.4 提升数字化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深加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食品加工,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生产流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加工、市场销售、食品检驗等,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涉及到食品安全管理,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在传统的食品生产管理模式下,各个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程度低下,食品安全管理成效不高。因此,为了实现对各环节食品生产质量和安全的把控,引入数字化技术成为食品企业的当务之急。在食品加工阶段,通过将各环节产生的生产数据录入质量管理控制系统中,从而实现对食品质量的有效监控。在产品销售阶段,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跟踪产品的物流运输情况,实现对食品运输的及时性和安全性进行实时掌控。在食品销售阶段,通过质量管理控制系统,对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流通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在食品流通中的隐患,确保食品销售顺利进行。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当某一类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产品溯源,在第一时间对同批次的产品进行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质量事故带来的影响。为了高效展开产品溯源工作,很多食品企业引入了用于食品标识设计的EAN UCC系统和用于识别录入的射频识别系统,从而有效提高了食品溯源效率。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食品样品进行科学检验,已成为食品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于食品安全管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加快先进数字化设备的引入,及时对企业数字化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推动各个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食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食品企业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内容,如何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食品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食品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强化对中小型食品企业的宣传力度,而食品企业应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食品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从而推动大数据背景下食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少杰,张亮,王浩.大数据背景下食品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18):224-227.

[2]苑立莅.大数据背景下食品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食品,2020,14(17):32.

[3]王浩,孔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8(3):100-102.

[4]栾润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科技探索与实践[J].科技中国,2019(3):77-83.

[5]程铁军,冯兰萍.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7):175-181.

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管理;质量安全

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降低仗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在食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开展食品安全跟踪,是保证食品安全地从生产源头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重要因素,这也正是欧洲许多国家选择以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的原因所在下面。我们来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探讨下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

1.我国食品供应链现状

一般而言,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和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与供应的网络系统。目前,在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为特征,以Intemetfln—tranel技术为依托,主要圍绕食品生产、食品供应、食品物流与食品需求等四个主要领域来组织实施的处于建设初期的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领域,一方面承受着国际化竞争的巨大压力,一方面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好食品多样快捷化的要求,如何控制食品安全,怎样实现食品企业的规模效益。等等,都有待我们的摸索和推进。以肉类食品供应链为例,在我国。多数地区的肉类食品供应链采取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与农户的契约关系,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为产品在农户与市场乃至消费者之问的流通架起了一座桥梁但是,在传统的肉类加工食品供应链中,企业与农户问契约关系的不稳定性生产原料、产品质量往往难以保证一方面,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从生产、加工、包装、流通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既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益,也增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者个人缺乏对食品安全程度的了解和实现食品品质安全鉴别的知识、技术、设备也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所在。因此,加强对我国食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机理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2.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全程控制系统及可追溯体系的建设

建设全程控制系统需贯穿从食品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提取消费者关心的供应链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便能通过这一体系溯本追远,进而达到从整体上掌控的效果。以美国为例,在他们的食品外包装上都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就如同产品的身份证明,包含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原料生产地、生产厂家等。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能通过食品上记载的信息找到问题所在。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食品行业存在生产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因此导致了监管难度大。为确保食品安全,在此背景下建立可追溯体系需与基层组织建立紧密联系,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记录、运输记录和销售记录,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状况的可监控,逐步形成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信息网络,消费者可以上网查询相关食品的安全资料。

2.2抓好源头监管农产品种植、养殖的整个过程

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是食品供应链的源头所在。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开发力度加大,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土地重金属超标、水源质量恶化,农药、化学激素滥用等现象屡见不鲜。农民严格按照各项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是做好农产品源头监管的关键。可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并逐步健全产品原料、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操作等的记录,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只有严格按照标准使用农资产品才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管,多进村试点,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指导,提高农民选购和使用农资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进行快速检测,可在生产面积较大的基地或大型批发市场设立监测点,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即刻停止流通。

2.3加强对食品供应链各环节进行整合

质量管理是整合供应链所有工作过程与合作主体关联性的系统环节,一项关于影响我国猪肉加工企业绩效的研究也发现,通过强化猪肉链的整合有利于提高企业肉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具体来说,可通过与上、下游食品企业之间实现纵向或横向合作、联合或合并等途径,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的横向联合方式,有效控制或解决食品质量链上不确定性因素及其负面影响。福斯特(Foster)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在供应链快速发展的时代,应该在采购、财务、会计、运营、人力资源、战略、工程等学科-中,充分融会质量管理思想,消除组织中存在的质量感知差异,实现质量管理职能在供应链上的完全分配。通过对供应链涉及的各相关学科、国内国际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评判标准等进行整合,可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目前,世界范围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名目繁多,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科学整合,才能取得最佳管理效果。

2.4坚持社会共治

全球食品供应链是农产品生产资料商、农户或农产品企业、加工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组成的自上而下的供需网络。涉及农业、动物科学、经济学、商业管理、加算机技术、食品科学等诸多专业学科知识。在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地方卫生局的许多部门都雇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食品检查员以及其他食品科研专家,采取雇用食品检查员、食品科研专家、生物学家等相关人员进工厂,全面监督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监管体系。在我国,食品安全供应链安全环节越来越多,安全范围越来越广,食品安全问题复杂,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采用地方向中央层层上报的形式,导致了“处理速度慢”,“欺上瞒下”等情况的出现。对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预警体系,明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等级标准,提高预警和应急能力,并充分发挥电视、网络媒体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监督,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使其做到及时、准确反映食品行业的呼声,为政府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实现“社会共治”。

3.结语

由于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和因素很多,单纯依赖公共政策法规解决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不仅从政策法规上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监督,还应该从整个行业、整个食品供应链上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使得企业自觉建立健全自身食品安全体系,同时进一步调动消费者、媒体平台等进行公众监督,综合施策,共建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 宋健.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与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J].现代食品,2017,12(12):85-86.

[2] 胡重焕,陈浩.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构想与对策[J].食品界,2017,10(3):31-31.

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现状;质量监管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有了更高的追求,很多企业都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建立了多种绿色食品品牌,这既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因此,做好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管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绿色食品概述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这类食品是经过特定的生产方式来生产的,需经过专门机构认证,而且还具有绿色产品商标。其发展原则是可持续性。一般而言,绿色食品具有三个典型的特征:一是依据相关法律,对产品实施标志管理;二是对产品的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强调产品生长环境的生态性;三是严格把控产品全程生产质量。

2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2.1 风险因素增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绿色食品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与此同时,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开始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在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中,投入品的存在使得产品的安全性受到潜在的威胁,常见的投入品有:农药、生长调节器、加工助剂等。另一方面,随着绿色食品的需求加大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于绿色食品行业,形成绿色食品申报主体的多样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风险因素。

2.2 监管员人数相对不足

目前,我国虽然拥有专业的绿色食品质量监管队伍,但是随着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现有的质量监管人员已经远远不能应对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绿色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监管员人数的不足以及监管工作范围的广泛,很多监管人员在进行监管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还承担起绿色食品的开发和审核工作,进而导致监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精力不足;另一方面,绿色食品企业及产品地域发展不平衡,监管人员有限,而监管工作任务繁多,难以保障监管的质量。

2.3 行政执法能力有待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其他部门相比,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人员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与此同时,我国行政法律法规中,对违规或者假冒绿色产品的处罚力度相对较弱,警示作用小。

3 绿色食品质量监管工作重点

3.1 健全管理机构,切实抓好工作队伍建设

监管部门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在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是绿色食品监管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监管工作的开展应该坚持以“有工作机构,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明确职责”为原则,不断规范地级市绿色食品监管队伍,使地级市的监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便于监察工作的开展,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积极变革监管手段和监管方法;二要落实市场监管行动,对监管部门的工作秩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3.2 加强组织领导,从资金投入上保障绿色食品的监管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做好绿色食品的监管工作是我国以人为本的主要体现,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的监管工作。一方面,加大对绿色食品监管部门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为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3 推进信息化工作,完善服务及监管体系

我国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使其为监管工作服务。一方面,监管部门要从绿色食品行业的实际状况出发,逐步开发绿色食品技术的指导和咨询服务系统;另一方面,建立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使监管部门在开展监管工作的同时,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进而保障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加大宣传力度,为绿色食品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对绿色食品进行监管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做好监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宣传工作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环保观念和绿色观念,增加其对绿色食品的消费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可以促使绿色产品企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自身的自律能力,为绿色环保产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4 结语

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绿色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监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的监管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健全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工作的投入力度,推进信息化工作,完善服务和监督体系,加大宣传覆盖力度,创建良好的绿色食品发展氛围,确保绿色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沛新.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及近期工作重点[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03):11-14.

[2]张宪,乔春楠,王宗英.落实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对策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04):16-18.

作者简介:刘娟,本科学历,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食品工程。

上一篇:农村传统文化保护论文范文下一篇:大一物理论文题目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