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

2023-09-23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第1篇

1 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规模也逐渐扩大, 从原来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 但同时也带来了污染问题, 就拿贵州仁怀来说, 现有大中型畜牧场2 500多家, 其1 a排放的废弃物多达700多万t。例如:贵州省仁怀市某鸡场的养殖规模非常大, 但由于对鸡场垃圾处理不当导致其地下水硝态氮污染也比较明显。此外, 水产养殖也会带来很多污染, 如:鱼类粪便、饵料沉淀都会影响到水环境, 兽药等有害物质残留到水田中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此外, 养殖户不科学的喂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污染的产生, 部分养殖户都是农民,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未完全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 导致环境污染现象逐渐加剧, 对我国农牧业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越来越得不到保障, 对人们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2]。为促进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有效发展, 我国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 制定相关法律, 加强对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水平培养, 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

2 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在我国农村养殖业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正是这些问题制约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2.1 技术观念落后

在农村养殖业中存在很多问题, 造成技术较为落后, 因为多数是人工饲养, 其机械化程度也比较低[3]。不仅如此, 因为农村信息不对称, 造成一些农户对市场行情的掌握程度不够, 一些养殖户无法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此外, 还有一些养殖户在其饲养过程当中因为缺少足够资金, 所以出现了半途而废等情况, 导致经济损失过大。在养殖过程中, 很多技术观念都要养殖户去多研究、创新, 但一些养殖户的技术观念和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不仅如此, 农村养殖户还易出现恶性竞争, 而这种竞争能造成价格极速下调。

2.2 养殖人才少

现阶段, 我国现存的体制当中, 很多学校没有设置与养殖业有关的专业, 究其原因, 主要是愿意专研这门专业的学生太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养殖业的人才非常少[4]。目前, 农村养殖多为非专业人员依照自身的经验来进行。不仅如此, 因为目前农业在我国的地位较低, 且从事农业方面的户主专业人员待遇不高, 所以, 一些专业人才不愿意加入养殖业。此外, 养殖业的利润较低, 一些养殖企业缺乏资金与各大农业院校合作,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殖行业的发展。

2.3 销售渠道过窄

销售渠道也就是将产品转移给消费者的路径与通道, 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商业机构, 主要作用就是将生产者与用户有效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有效的通道。在销售渠道中, 起点为生产者, 用户为重点, 其中间环节包含了零售商、批发商及商业服务机构。在农村, 特别是养殖业, 其销售的渠道非常有限。如禽类等产品, 大部分都是本土的消费, 向远方市场发展的概率较低。因此, 销售渠道有限还是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3 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相关策略

3.1 技术创新需加强

现阶段, 在我国农村养殖业当中, 要做到技术创新还是比较难, 特别是自主创新那难度也就更大, 但是有效的技术创新不仅能提升养殖业业的市场竞争力, 还能提高养殖业的产量与销量[5]。因此, 农村相关养殖企业必须要将内部技术创新工作加大, 让用户能与企业之间有很好的互动, 使内部技术的配合得以实现, 以此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

3.2 加强监管机制

为促进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牧业环境的严格监管, 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多部门互相配合管理。但目前, 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存在条文不配套, 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 环保部门没有发挥出有效作用来控制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污染, 对于农村畜牧养殖技术优化程度不够[6]。因此, 相关部分必须制定相对完善的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 健全农牧业环境污染法律法规, 增强监管机构执法能力, 利用监管部门来对污染现象进行严格管理, 有效减少农村畜牧业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

3.3 加强对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培养

为促进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 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培养。例如:养殖户在养鸡时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 最开始应用水将饲料浸泡, 同时添加5%~10%的完整谷粒 (或小麦) , 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政府要帮助养殖户形成良好的专业养殖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多开展一些养殖知识培训会, 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其中, 对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分析警戒, 让他们知道加强环境保护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事项。

3.4 做好疫病防治, 提高畜产品质量

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的提高, 养殖场应树立“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理念。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 要想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 应严格规范兽医的管理, 需以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 实现兽医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避免出现为了牟利而产生的乱象情况。规范管理时可以实施相关兽医法, 规范兽医的执业流程, 根据实际需求补充修改兽医执业制度。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动物疾病诊疗水平, 进一步促进该水平的提升。另外, 针对兽医组织机构方面做出的规范性管理, 可以相应的增加机构的数量, 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保障兽医组织机构的资金投入, 对兽医组织机构的职能持有充分的认识, 发挥出该组织机构的良好作用。

4 结语

目前, 虽然我国在农村畜牧业养殖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但是农村的养殖业还是存在很大的发展前景, 只要资金及技术能够到位, 就能有效发展农村的养殖业。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应大力引进新技术, 应用农村现有的土地及人力资源, 将农村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 为保障农牧业全面发展, 还须加强对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督管理, 做好疫病防治, 提高畜产品质量, 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摘要:环境污染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提高畜产品质量, 相关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改善我国当前畜牧养殖业的环境污染。加强对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优化与推广, 对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可极大地促进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养殖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 吉广波.浅谈当前农村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 2014, 2 (2) :114-115.

[2] 曾少东.浅谈过度发展陆域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治对策[A]//福建省土地学会.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土地学会:, 2012, 12 (3) :155-156.

[3] 覃海耀, 韦艳华, 黄兰花.都安县农村养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10 (3) :212.

[4] 程世信, 张江, 丁丽娟.浅谈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 S1 (3) :97-98.

[5] 代春云.浅谈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 2013, 2 (8) :6, 31.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第2篇

一、发展农村直播电商的重要意义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5亿,占网民总体的53.0%。2020年3月25日,广州市商务局发布《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计划打造“直播电商之都”。网络直播作为当下最受用户喜爱的流媒体,其强大的内容表现力与互动性广受用户青睐,把它应用到农村电商平台,不仅是一种营销方式创新、技术创新,也是一种管理创新,有利于农村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对发展农村电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降低疫情对农民的影响,助力农产品营销

受疫情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的农特产品存在滞销情况,并且目前农村电商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出现很多问题,如市场拓展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品牌推广问题等,而直播营销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困境。网络直播具有门槛低、投入少、传播快、流量多等鲜明特征,且通过直播从农产品生长到收获的过程,给观看者带来极大的参与感和信任感,从而激发其潜在购买欲望。

(二)降低农村电商的运维成本,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电商更多依赖于传统大型电商平台,而大电商平台引流和维护成本较高,且需要相对专业的技术人员,整体使用成本偏高。而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成本较低,客户群体接受度较高,能为贫困农村地区商提供一个更好的农产品营销条件,使用便捷且投入低、产能高,使农民真正受益。

(三)加快直播电商在农村扶贫领域应用,推进数字化农业建设步伐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用下,“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发展为农村电商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与环境支持,网络直播技术已具备应用到农村电商销售环节中的水准。把网络直播应用到农村电商的发展中,可以推动直播电商在扶贫领域的应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二、农村直播电商的现状

(一)利用网络直播推广农产品

随着网络信息和物流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意识到农产品的价值,并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点对点销售,提高销量和利润。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已有6万多名农民进驻淘宝直播平台,变身为农村主播,淘宝直播平台上农产品相关的直播场次已达140万场,农村随处可见的田间、大棚、仓库、渔船都成了农村主播的直播间。商家或利用直播宣传农产品的种养殖过程,或利用直播宣传农产品的现场采摘情景,由于产品真实,价格实惠,引起顾客的兴趣,关注率和购买率也比较高。对消费者来说,由这些农产品主播亲自生产并售卖发货的产品,相较于以往的购买方式省去了中间环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合适的产品,且在直播里,可以跟踪农产品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后期加工的流程,更让自己更直观地了解到产品,也让产品更有可信度,加大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

(二)主要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农产品直播

农产品电商往往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店铺,近几年很多平台都开展了直播售卖农产品的方式,主流的有淘宝、京东等,在店铺直播栏目中对产品进行推广与介绍。此外,还有农佳,是上海农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直播+农产品销售的电商软件,目前拥有十万多优质用户和2500个优质农民,是全国首个专业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在这里面,农民可以把农产品通过直播+短视频+社交的互联网模式让大家直击农产品的生产环境,了解产品,并与农人实时对话。比较典型的还有一亩田,是以产地卖家为主,而直接在产地开展直播也是自己最大的优势,让买家和卖家能够实现双赢。除了这些以外,不少商家抓住机遇,通过短视频自媒体平台进行引流带货,斗鱼,快手,抖音等APP上都推出了农产品直播,例如通过抖音上创意短视频的内容吸引顾客,在视频中插入淘宝链接,顾客可以点击链接跳转至淘宝店铺直接购买,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销量。

(三)直播营销模式依赖明星或县长

当前农产品直播较为主流的模式有:“品牌+明星(官员)+直播”模式、“品牌+素人+直播”模式,均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淘宝天猫在四川的2020年脱贫攻坚直播活动上,来自当地的8位县长,在台上与主播、明星们一起,组团推荐当地特产宝贝,包括挂面、核桃等各类特色年货,有的还在现场制作起当地特色菜,当晚订单数超过8万、成交近600万元。在2019年举行的第十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还专设“县长直播间”。贫困县县长们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卖当地特色农产品,成为一个新现象。“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县长直播卖农产品,拉近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销售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在“品牌+素人+直播”模式中,由在当地进行农特产品种养殖的农户做主播,现场直播日常的农特产品情况,对提高农特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知名度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逐渐开始流行,出现了一批农民“网红”。像知名的“巧妇9妹”,粉丝上千万,年卖货也上千万。

三、农村直播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直播电商虽然在“三农”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方面,在扩大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和提卨销售产值、加快农村涉农电商发展、满足客户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强的积极作用。但基本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网络销售市场未充分打开

在农产品网络直播营销中,总体市场销量并不理想,其深层次的原因如下。

1. 农产品营销方式单一。

农村直播电商的营销只是局限于农特产品的售卖,对于网店的运营推广、商品的视觉营销包装设计、用户的忠诚度等意识相对薄弱,且农村主播没有接触过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对网店推广缺乏经验,难以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产品宣传,造成农村直播电商发展缓慢、水平低下。

2. 农产品用户黏性较低。

因为农产品供应链水平比较落后,包装、冷链、物流、仓储跟不上影响了保鲜和配送,有的产品在消费者收到时已经变质,产生了售后问题,在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这种不好的购物体验不但使其个人不会再回购,也会影响到其社交圈中的朋友,难以形成店铺的忠诚客户。

3. 存在良莠不齐、夸大宣传、以次充好现象。

部分商户难以严把产品质量关,售卖劣质残次产品给用户,致使用户信任度降低,产品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消费者投诉所谓的“网红”农产品名不副实、产品质量差、安全无保证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知名品牌

农产品品牌是提高用户黏性,建立消费者对农产品信任的基础。但反观现在诸多平台的农产品直播,却存在着大同小异、产品相似、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采摘、食用、打包农产品,直播画面、内容重复单调,缺乏美感,易引起消费者审美疲劳;并且销售商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打造农产品的响亮品牌,使得农产品缺乏知名度,特色和优势不突出,致使产品用户分辨度和认可度较低,在购买者群体中的影响力较小。此外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较低,缺少电商的严格锻炼,产品分级不严,品控不够细致,导致消费者体验感不好。农村农产品加工能力也不足,局限于给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包装加工,缺乏对农产品文化故事和品牌内涵的赋予,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使得农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较低。

(三)农村直播电商平台配套设施与服务不完善

农村直播电商平台的发展还很不成熟,首先是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普遍知名度不高。农产品直播除了依赖淘宝、京东、抖音等知名电商企业平台之外,部分农村地区建立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但商品销量不高,产品品牌熟识度较低,产品推广渠道和手段落后,产品营销意识和方式落伍,线上产品推广率低,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其次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供应链发展不完善。农产品直播营销需要更专业的物流供应链,而目前许多直播平台并不是专业针对农产品电商的,因而存在物流衔接不顺畅的问题,许多农产品保质期短,不耐储存,需要采用冷链物流以保证送到顾客手中时产品的新鲜度,而我国冷链物流相对于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发展还较为缓慢,地区发展也不平衡,普及率较低。最后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较低。主要是忽视对售后相关服务配套的提供,发货效率低,售后客服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此外,农产品直播营销的发展还有赖于金融服务、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训等服务的完善,而目前农村直播电商平台在农产品电商的金融支持、人才培训方面还缺少专业配套的支持体系。

(四)农村本土主播专业化技能欠缺

主播作为一场场优秀直播的灵魂,在网络直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决定着能否吸引更多流量,提高询单转化率。因此,主播需要掌握较高的直播专业技能。首先,主播需要具备形象好、口才佳、话术专业性强、有亲和力等前提条件,同时还要对直播产品的内容、属性、特点综合了解,在回答客户问题时做到回复及时、准确。而农村本土主播大多半路出家,缺乏网络直播语言技能的训练,缺乏客户沟通技巧和销售话术技能,甚至有的直播有时只有画面而不见主播。其次,直播的画面要能增强用户的视觉体验,而很多农产品的直播画面简单粗糙,缺乏视觉营销意识。最后也是更为关键的,要对直播活动进行设计,与用户充分进行互动。这是直播中的点睛之笔,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望。为吸引、转化流量,直播间要提前进行活动的脚本设计和策划,可以科学地开设多种形式的活动:评论留言领取优惠券、点赞领取优惠券、关注送红包、整点秒杀、限时抽奖等活动形式,有效减少店铺的跳失率。反观一些农产品的直播间,只有单一、重复的农产品种养殖展示介绍,店铺活动类型单一,缺少与用户的互动,很难真正做到吸引并留住用户。

(五)物流配套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虽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较大投入,但局部地区、局部时段仍旧存在产品“买难”“卖难”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网点仍旧非常少。而农村电子商务中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或农副产品,对物流的要求比较严格,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要交通方式,运输过程中生鲜农产品因为路况的损失在所难免,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冷链运输设备投入较少,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并且农村地区居民居住比较分散,物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始终未能完全得到解决。

四、农村直播电商的发展对策

农村直播电商本质上是通过网络段视频进行直播营销,为商家达到品牌推广或产品销售的目的所进行的营销活动。必备的特征包括:以营销为目的、以直播为方式、以线上为平台(不包括传统的电视直播)。因此,要破解农产品直播电商的发展瓶颈,可从营销策略、线上平台、主播配备及相关的配套物流供应链设施方面入手。

(一)开展内容营销,提升农产品销量

电商直播的核心是直播的内容以及商品的质量,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产品的营销水平和推广质量。而内容化是电商平台的主要方向,电商的内容化,就是要把产品或者品牌的调性、风格做成专业、好玩、有趣、有灵魂,呈现这些的具体过程就是内容化。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短视频、直播、VR/AR等。农产品经营者应该想办法通过内容让消费者更多维度的喜欢和追随,至少让某一类消费者爱上你,可以很幽默、很搞笑、很好玩、很逗比、很小众、很有才,这些皆内容。

首先,要呈现农人、农产品真实的状况。在农产品与直播、短视频结合的过程中,只要把真实的生活用流媒体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即可。在淘宝直播的村播栏目中,跟大众印象中光鲜亮丽的网红主播不同,大嗓门、无滤镜、不加修饰、浓重的口音似乎是很多村播的特色,甚至越土的村播人气越旺;直播的场景也不是在精心设计的直播间里,而是在田间地头、竹林果园、鱼塘海边或是自家后院。真实的、原生态的产地环境,容易让用户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对产品产生好感。农产品直播就是要把真实的农村农产品场景呈现出来。

第二,围绕产品讲出农产品真正的卖点。农产品相对来说,都具有比较特殊的特点,无论是基于地域的土特产,还是基于品种的稀罕品种,或者是基于生长环境的独特口感,都是很鲜明的卖点。还可以向消费者输出一些农产品的口感、农产品怎么做才能更好吃等这样的内容,充分展现农产品的价值。

第三,要呈现农人的故事,跟产品相关的人的故事。比如生产者的故事,其对品质的把握,对农业的坚持,这类故事,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在互联网上卖东西,一定是先做人,让我们的用户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是在跟一个活生生的人打交道,而不是在跟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

最后,要呈现用户的故事,用户真实的反馈。现在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吃饱肚子”,他们还需要农产品有健康、安全、绿色、有机等这样的因素,所以我们要确保我们的农产品有这样的价值,并通过输出的内容来证明。对于用户来讲,任何广告都抵不上朋友之间、用户之间真实的口碑传播。所以,一定要把跟用户之间互动的故事,用户的真实口碑当作重要的内容来告诉用户。还可以呈现一些活动的故事。一些高水准的活动一方面容易让用户形成对品牌的正面印象,也能增进同业之间的互动交流。而这些活动也能够让用户对产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二)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用户黏性

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需要增强媒体意识,提高电子商务营销水平和能力,打响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致力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是自身价值的较量,基础层次的竞争是质量竞争,口感、外观皆优质的农产品销量将会更好;深层次的竞争则是产品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塑造,商家要树立品牌意识,为农产品赋予特殊的文化故事,建立独有的优质品牌。

首先,在产品的选择上,要选择有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在此基础上,你选择的农特产品最好是品牌农产品,有区域品牌或者公共品牌,最好是有区域品牌,如五常大米,青岛苹果这类的,本身它们就已经有了区域品牌这个标签,再去网络直播销售,这样更容易促成消费者购买。此外,有区域品牌的农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因为毕竟有品牌符号,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选网络直播的农产品一定要选有区域品牌的农特产品,这样直播效果才会更好。其次,要重视产品的包装,结合绿色环保理念,不仅要注重包装的作用和美感,更要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有创意的特色包装。

最后,要重视售后服务。客户在线上购买农产品更注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初次购物体验满意的客户回购率较高,因此购物体验很重要。为给顾客营造良好的体验,在售后环节,发货时间、产品包装、顾客问题回复以及顾客投诉都要指定专门的客服人员,认真、耐心地处理。售后工作是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赢得顾客回购率和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三)选择有效的直播平台,利用大平台快速引流

直播电商生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平台是抖音、快手、淘宝,其中淘宝直播目前是三类平台中最具效率、客户认可度较高的一种模式,依托于淘宝的庞大流量,平台将“人、货、场”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是众多直播电商平台中带货能力最强的平台。首先,淘宝平台主播进入门槛较低。相比于抖音、斗鱼、快手等娱乐性直播平台,淘宝直播平台对主播形象和个人才艺没有限制。主播相当于导购,只要产品讲解到位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消费者就会购买。作为农产品直播主播,消费者更愿意看到一个真实、自然且对农产品十分了解的主播。其次,淘宝网平台相关配套规范、完善,农村淘宝基于淘宝平台及其背后的阿里系电商生态,当农产品遇到金融、支付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问题时,平台可以提供条件予以解决,并采取了有效的规避风险措施,既能调动商家的积极性,又能避免商家和用户的损失。绿色、安全、健康的农业一直是深受大家喜爱和倡导的,因此,农产品直播只要做到了真实可靠,富有感染力,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直播平台就可以了。

(四)培育乡土“网红”主播,提升直播带货能力

尽管“主播+县长+明星”模式取得了优异成绩,对于大多数小卖家来讲,用有限的经费与直播界头部网红合作并不现实。要实现农产品直播长期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培育一批优质的农民主播,不断提高他们的互联网意识,提升在直播内容方面的竞争力。当农民主播有了自己的“粉丝”号召力,将逐渐削弱平台和明星对用户引流的局限性,实现农民“自己带货”的目标,拓展农产品销售的广度与深度。

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积极孵化当地优秀农民主播和运营人才,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培育农村直播电商引领者,促使他们接受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然后请这些人来做平台服务方面工作,再影响其他人。同时帮扶当地组建专业的电商直播推广、运营团队,塑造当地农产品的品牌文化和故事,构建一整套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商业模式,实现自给自足的可持续电商脱贫攻坚目标。

其次,高校要加强社会培训与服务。高校要深化服务三农意识,利用人才优势开展社会培训,联合电商企业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首先举办农村电商方面讲座,普及电商思维和知识。其次,通过举办短视频制作、直播技巧、农产品电商、网店运营等方面的短期实战训练班,深入农产品当地,手把手教学开网店,让更多农民和农产品上网,增加销售渠道,同时为农村地区培养输送更多具备直播电商专业知识和素养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最后,主播要形成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化。在“网红”经济时代,人们对主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播要有特色,能吸引用户从而带来更多的流量。农村在选择和使用网络直播运营模式时,主播要结合自身的产品或服务、品牌、客户定位及区域特点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在直播间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互动,使用户参与到直播节目中来,能留住用户获得用户的认同,增加用户黏性与依赖性,形成口碑效应,从而实现营销目标。

(五)加强物流设施建设,为直播电商发展提供基础

要推动农村直播电商发展,使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进城,最需要的就是快捷的物流网络。这一网络不仅要覆盖乡村,也要保证农产品的鲜活送达。首先,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规划乡村道路建设,尤其是完善偏远山区的交通体系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主干道运输体系。要主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引入脱贫致富的新力量。其次,要加大对农村现代智慧物流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渐渐形成物流企业向城市边缘农村地区进军的物流园区发展格局。提高农产品的物流输送速度和效率,为推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提供物流支持。2020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最后,在农产品销售上,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并加强产地基础设施和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尤其是在仓储管理方面,要推出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业务,将显著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物流仓储难题。

摘要:网络直播的发展带动农村直播电商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的应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发展农村直播电商的重要现实意义,通过考查调研当前农村直播电商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深度剖析农村直播电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推动农村农产品直播电商发展的对策和路径,以期推动直播电商在农村扶贫领域的应用,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农民谋福利。

关键词:农村,直播电商,农产品直播

参考文献

[1] 张萌,刘养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02).

[2] 吴琼.互联网与农产品直播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企业,2018(10).

[3] 刘丹,李世佳.天猫旗舰店电商直播平台建构与实施[J].电子商务,2020(01).

[4] 张宇婷.清远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9.

[5] 马文娟,马文艺.农产品直播运营的可行路径探讨[J].山西农经,2019(11).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第3篇

1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效

根据2004年、2009年两次调查核定结果, 潜江市农村总人口为85万, 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50.66万。按照中央和省级部门要求, 潜江市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十二五”期间, 以《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及2010-2013年规划人口复核报告》为基础, 制定了本地“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 并认真贯彻落实。截至2015年底, 潜江市“十二五”期间完成了1.7亿元的总投资, 实际解决了28.7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超出省级规划1.14万人。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模式效益突出、切合实际, 被潜江市人民政府授予2013年度科技进步特等奖[2]。

2 存在的问题

2.1“十二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2.1.1 人均用水量偏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遵循规模效益, 有规模才有效益。工程的盈亏平衡点为“千吨万人”, 为保证极端情况的供水水量达标, 潜江市在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时都高于此标准。但根据实际供水情况统计, “十二五”期间, 潜江市大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量达不到设计标准, 究其原因,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潜江市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5%, 导致农村用水量不高;二是留守人员卫生意识差, 手压井与自来水并用。只有饮用时才使用自来水, 其他洗用仍使用手压井水和堰塘、沟渠水[3]。根据近3 a《水资源公报》统计数据, 潜江市农村地区人均日用水量约为0.07 t, 其中包含了集镇等用水量较高地区, 实际使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农村人口, 其人均日用水量尚不到设计标准的70%, 使水费收入低, 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以为继。

2.1.2 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调查统计潜江市21个供水企业用电情况, 年度用电约390万k W·h, 电费366万元, 用电均价0.94元/ (k W·h) , 使供水计量水费达到2~2.5元/t, 相对较高。如果按生活电价0.54元/ (k W·h) 计, 差价0.40元, 全年则可降成本156万元。

2.1.3 水质保障能力不足

由于早期工程建设资金、技术有限, 配套设施不完善, 导致建成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供水水质合格率不高, 主要问题发生在消毒环节。同时, 部分私营业主缺乏专业技能或为了降低经营成本, 运行中消毒操作不规范或者少投药, 使消毒达不到效果。

2.1.4 工程建设易反复

一方面, 原调查核定的农村人口中, 约40%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 (即规划外人口) , 原供水工程经过近10 a的运行使用, 部分工程已废弃, 或老化失修“带病”运行, 使调查核定的部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转为不安全。另一方面, 由于饮水解困阶段和“十一五”时期的工程建设标准不高, 且多采用PVC管材, 抗冲击差, 易损坏, 水损高, 再加上缺乏维修资金, 养护不到位, 使部分人员没有真正实现饮水安全[4]。

2.2“十三五”时期,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

2.2.1 工程投资来源单一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覆盖面广, 工程建设周期长,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当前,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 主要采取国家财政拨款、地方财政配套以及群众自筹的模式。由于近年来物价和人力成本上涨过快, 据统计, “十二五”期间潜江市建设日供水能力1 000 t以上的水厂人均成本基本都在800元以上。按照这一标准, 要完全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并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潜江市将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如果“十三五”时期改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资投入比例, 采取以地方投资为主体, 中央投资为补充的模式, 那么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将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大头[5]。但纵观全省现状, 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地区往往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财政配套能力有限, 群众自筹也较为困难, 如果中央和省级投资较少, 将直接导致工程建设的资金不足。

2.2.2 水质标准逐步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群众对自来水水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保护, 净化消毒设施完善, 技术人员技能强化, 水质检测和监测能力提升, 以及水质检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都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提升水质保障的重要内容。

2.2.3 建设管理体制不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下达由发改和财政部门负责, 建设由水利部门承担, 而水质检测与卫生计生和环保部门相关, 多龙管水, 涉及面广, 不利于统筹安排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等工作。

此外, 公众对自来水的公益性认识不足, 工程建设有待加强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农村传统观念落后, 水是商品的意识淡薄, 使工程水费收缴困难。这些问题依然是困扰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对策

3.1 扩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来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单一, 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为减轻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压力, 降低困难地区农民负担, 应该进一步优化和丰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为此, 可以采取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模式, 解决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问题。PPP模式是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 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引入PPP模式, 可以解决工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建成。李克强总理2014年视察水利部时指出:“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光靠政府, 还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PPP、BOT、TOT等投融资模式, 更多调动社会资金的力量。要用改革破解千年‘治水’难题。”通过社会融资引入公司化管理, 能打破一般规模农村供水工程政府大包大揽的格局, 一定程度减轻了政府负担, 较好地规避了人事管理方面的缺陷, 有利于降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成本, 提高供水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 多渠道筹措资金, 也能保障对规划外人口所使用的饮水工程进行巩固提升, 并对年久失修工程进行改造和养护, 解决工程损坏和管网老化问题。

3.2 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营管理模式

水厂的经营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水厂的市场活力和人力资源成本支出, 通过必要的管理模式创新实现高效的管理, 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增强供水企业的生命力。

一是拍卖经营权。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标的方式, 将经营权予以拍卖。参与拍卖的竞买人应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企业法人, 其注册资本应当达到被拍卖农村饮水工程总投资的30%以上。经拍卖取得经营权的竞买人应当与供水管理部门签订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以及经营者应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等。拍卖所得资金专户储存, 由供水管理单位、用水合作组织监督使用, 专项用于拍卖期满后, 维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 更新设备等。

二是租赁承包。以资产评估为基础, 充分考虑工程的运行状况、前期投入及综合效益等因素, 合理确定租赁承包底价, 公开竞标承包。中标者应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企业法人, 注册资本金不低于租赁资产额的5%, 注册资本金作为租赁资产抵押金移交给工程所有者, 并与工程所有者依法签订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以及相关义务。经营者应当按期交纳租金, 存入工程折旧与大修费专户, 保证合同期满后资产达到规定价值, 否则由经营者给予补偿。

三是股份制经营。对资产价值大, 具有良好盈利能力的饮水安全工程, 通过发行股份向社会招股, 由股东按股份制形式进行经营管理。

四是集体管理。供水规模、供水范围较小的水厂, 可以由用水协会或受益户推选专门管理人员, 负责工程管理和水费征收, 并按国家规定提取折旧和大修等费用。

3.3 合理确定农村供水水价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供应的饮用水作为商品具有公益性, 不能等同于其他只有商品属性的产品, 因此水价既要体现公益性作用, 又要遵循价值规律。一方面, 积极采用“两部制”水价, 基本水量维持在1.5~2 t/ (人·月) , 容量水费一般为3元/ (户·月) , 计量水费一般执行2~2.5元/t。通过“两部制”水价的实施, 促进农村群众使用并节约自来水, 既可以填补用水量偏少引起的水费收入过低, 又可以通过基本水费计提工程折旧费和大修费, 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另一方面, 计量水价必须坚持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格下的供用双方协商定价, 适当考虑农民用水户的经济承受能力, 既不能完全市场化定价使水价过高, 群众负担不起, 又不能不顾制水成本, 完全不考虑社会投资获得一定利润的需求。只有群众使用, 才能回归工程建设初衷, 只有社会投资获得合理利润, 才能保护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这样才有利于农村饮水安全事业长期稳定发展。

3.4 落实维修养护基金

影响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的因素很多, 涉及工程规模、管理体制、水价机制、电费成本、税费缴纳、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等, 其中核心的问题是保证供水企业运行的可持续性, 而落实维修养护基金是保证供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在已试行的《潜江市农村饮水工程折旧费和大修费计收及使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落实财政维修养护基金建设, 专款专账, 按“谁储存谁使用”的原则, 在工程运行一定年限, 要更新改造时, 由经营者提出更新维修养护申请, 由市供水管理局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保障工程持久运行, 群众长久受益。

3.5 提升水质保障能力

一是配套完善现有水厂的基础设施, 主要是水质消毒设备;二是建设水质检测中心, 提升水质检测能力, 实时掌握供水质量;三是加强水质在线监测和信息化建设, 推进潜江市饮水安全自动化监管技术项目, 提升监管水平。四是加快生物生态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突出成本低, 易操作, 便于管理的优势。五是加强技术人员技能培训, 规范使用消毒设备, 严控消毒药剂剂量。同时进一步加强化源地保护, 加强私营业主的法制教育, 加大公众节约水、保护水的宣传, 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3.6 执行相关优惠政策

继续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政策的通知》, 执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执行省物价局《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优惠政策, 将工程运行用电价格从工商业用电价0.91元/ (k W·h) , 调至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0.57元/ (k W·h) ;维持契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维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的优惠政策, 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广大农村群众最关注的现实问题之一, 是事关群众健康、农村安定的大事。结合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际, 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及“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策,湖北省潜江市

参考文献

[1] 张亚平, 帅启富, 汪乘波.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建管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水利, 2009 (17) .

[2] 刘淑英.石家庄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对策[J].河北水利, 2013 (7) .

[3] 陈秀煌.浅谈合山市河里乡怀集集中供水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J].广东科技, 2012 (7) .

[4] 徐佳, 李文斌.浅议农村供水工程清水池建设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 2015 (22) .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第4篇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 社会上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 一些地方对农村职业教育在构建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对农村职业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引导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舆论宣传不力, 致使国家规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1]。

1.2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 农村职业教育由所在地区的政府和教育部门投资经营, 由于很多地区财政基础薄弱, 职教专项经费难以落实。来自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办学的需要, 农村职业学校公用经费偏低, 影响了学校办学。

1.3 办学方向错位、定位不准

长期以来, 由于全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 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倾向仍比较突出, 致使我国许多农村职业学校为了简单的眼前利益, 片面迎合学生和部分家长的心理, 盲目追求升学率, 背离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 以升学来拉动学校的发展, 其结果是造成许多学生既没有学到知识, 又没有掌握技能, 致使学校声誉每况愈下, 农村职业学校出现了招生难、分配难、就业难[2]。

1.4 教学模式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现有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学制单一, 沿袭传统高校教学模式, 正规教育、学历教育占绝大多数, 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发展很慢。行业企业参与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 产学结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 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3]。

1.5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偏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一些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当地经济和社会实际的倾向, 某些农职院校压缩甚至放弃农业类专业, 转而以财经、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为主, 专业设置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 偏重理论灌输, 缺乏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偏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1.6 师资匮乏、素质不高

师资不足, 水平偏低, 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 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师比达到22.5∶1,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12.3%, 高职院校2/3左右的教师没有生产实践经历, 由于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 所以难以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4]。

2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2.1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转变教育观念, 政府领导负起责任。政府部门要转变重普教、轻职教, 重升学、轻就业, 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倾向, 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在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发展新产业中的功能作用。要深刻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 而且也是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就业问题, 它的发展水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政策导向, 大力宣传, 营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2 建立多元化办学和投资体系, 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

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始终是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 改变传统的政府包办的办学模式, 建立多元投资体制成为首要举措。一方面是坚持政府主导, 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明确规定中央、省级、市县级财政支出中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应占的比例, 确定农村职业教育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监督, 用法律的形式保证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5]。另一方面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 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私人和企业办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投资的多元化[6]。

2.3 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目标定位

农村职业教育是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 而农村经济的基础和重点是农业生产, 也就是说, 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要面向“三农”, 培养目标也应定位在面向“三农”。以服务“三农”作为根本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围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农村青年的发展需求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 坚定不移地确立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 以就业拉动来代替升学拉动, 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 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和实践技能为根本任务, 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2.4 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 既能使农民有时间接受教育, 又能使农民学到真本领。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 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 如把示范园、龙头企业作为教学现场, 采用实地考查、现场讲授、问答授课等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7]。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适应农村需要的各级各类实用技术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需要为目标, 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灵活安排教学时间, 尝试学分制, 重在能力提高, 长计划, 短安排, 避开农忙时间, 化整为零, 让农村劳动者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获得相关知识, 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8]。

2.5 改革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建立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既是农村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农村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合理, 要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 根据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大农业所包含的产业链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 要围绕服务“三农”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来构建[9]。

2.6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基本保证。要注重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组织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校外培训和海外考察学习;多渠道引进师资, 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直接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为农村培养特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为“三农”服务,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多年来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总体上看, 农村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匮乏、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本文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石大立, 叶玉琴, 张立忠.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J].南方农村, 2006, 3.

[2] 索嘉浓.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探讨[J].成人教育, 2008, 3.

[3] 刘丽娜.和谐发展, 密切配合, 真抓实干, 创职教事业开局之势[J].职业技术, 2006, 8.

[4] 徐萍.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农村教育, 2007, 6.

[5] 仲岩.对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 2006, 4.

[6] 丁秋更, 王秀娟.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 2007, 6.

[7] 严仍昱.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5.

[8] 贾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第5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2007-12-12 17:40: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2)文章标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分工科学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

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截止2002年底,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360个,参与户数15万户,人数达50万人。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544个,占40%:养殖业422个,占31%;其他占29%。区域分布以乡镇内合作经济为主,占85%以上;经营形式80%为松散型专业合作。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市有2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销收入亿元,建立基地210万亩,与57万户农民签订协议,农民新增收入亿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轧花厂,是以籽棉收购加工、

棉籽榨油及织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经营企业,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公司 农户”经营模式,与3万户农民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经营中实行购苗、购料、防疫、赊欠、借贷“五统一”,年推广优质棉面积达7万亩,每户农民年均增收500元。这种模式的联合,规模较大,相互联系密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快,作用突出。

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砀山县华利果业协会是由葛集镇农民孙宗华创建的,每年,该协会都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生产、收购协定,组织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免费发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场元/斤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与农民结成了较紧密的利益联合体。2000年,协会获得了私营企业水果出口权,当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创汇近10万美元:2004年全年销售水果3272万公斤,创汇近30万美元。

专业协会带头型协会有的是在乡

镇指导下由部门牵头组建,有的是村组织牵头组建,主要是围绕某项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而形成的,如养牛协会、养羊协会等。砀山县文庄镇瓜菜制种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制种面积、生产资料、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等五统一,2004年500亩辣椒制种创产值4007元,人均制种单项收入超千元。

农业服务部门领办型多是由乡镇农技、农经、林业、兽医站、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购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拓展工作领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砀山县唐寨镇供销社创办的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闯市场,自1998年以来,在上海相继兴办了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承包140亩地,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果树新品种栽植,取得明显成效。四年来,共为当地群众销果亿公斤,

销售额亿元,其中为合作社社员推销水果占总销量的80%,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科技人员创办型农业科技人员依靠自身的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广善在2000年组建了无籽西瓜协会,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和利益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程服务,形成了科—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推广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20以上。

2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及效果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是围绕发展“水果、蔬菜、畜牧、种子”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的,这些产业的合作社占到总

数的90%以上,实践中,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粮经比例由2001年的:调整为2002年的6:4;畜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3%;大宗优质农产品率由2001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30%:果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04年水果外销率达70%以上,蔬菜外销率40%左右,畜禽产品外销率4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外销率达80%左右。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第6篇

源源不断地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乡进村入户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以便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情况,探索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机制。

一、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我乡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党员队伍素质偏低,新发展党员的群众满意度不高。全乡共有农村党员272名,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占11%;36岁至45岁的占17%;46岁至55岁的占23%;56岁以上的占49%。从文化结构上看,大专以上占1%;中专和高中占16.4%;初中以下占80%。从所从事的职业看,全乡农村党员中70%以上在家务农,从事外出劳务、规模种养业和经商的所占比例很小。从近3年全乡发展新党员的情况来看,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60%,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占56.9%,新党员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广大群众的满意程度并不是很高,特别是对致富帮富能力的评价持否定态度的较多。

村委换届选举中我乡党员当选较少,党员当选比例下降。我乡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当选的村委会主任非党员比例占38%,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13人,其中非党员占到40%;村委委员41人。1

村中“能人”大都不是党员,党员所占比例较小。。全乡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村民545名,其中党员占19%。幸福园村全村10名高中毕业生,有一名是党员;大水井村有5名高中毕业生,没有一名是党员,党员比例最高,也仅占20%。

以上情况,一方面反映出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得到群众认可、致富能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优秀青年和人才,却进不到党组织中来。对此,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不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轻则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重则降低党的威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影响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过对调研结果的认真分析,认为决策不够民主、程序不够公开、入党缺乏竞争,是影响农村优秀中青年人才和致富能手不能加入党组织的主要原因。

一是决策不够民主。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村的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决策不民主,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发展谁、不发展谁,

严重阻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村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不能客观正确地分析看待青年人,对发展对象求全责备,强调“好人”、“完人”标准;有的支部书记把封建宗法观念引入党内生活中来,在发展党员中“举亲不举贤”,以老实、本分、听话为标准,认为吸收这些人入党,出不了乱子,引不起麻烦,用着放心,不用安心;还有的支部书记,担心发展有文化的中青年同志入党会争权,会对自己在村里的地位构成威胁,存在“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一概不用”的心理。

二是程序不够公开。有些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程序公示,没有坚持群众路线,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对发展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我们随机入户对33名群众的问卷调查中,对村里发展党员的情况回答“不知道”的占72%。比较多的现象是,就新发展党员的考察期实行公示的支部不多。在预备党员转正时,也存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

三是入党缺乏竞争。在我们发放的33份群众问卷调查表中,回答你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迫切要求”、“加入更好不加入也行”、“没想过”、“不想加入”的人数,分别是5人、9人、18人、1人,其中被调查的群众无一人递交入党申请书。我们感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广大农村优秀人才的入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少数支部认为入党是个人自愿的事,存在“坐等上门”现象,没

有充分调动农村优秀人才的入党积极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以致于许多有入党愿望的优秀人才长期在党的大门之外徘徊,没有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三、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按照“群众推荐、党委预审、支部票决、全程公示”的办法,对吸收新党员工作进行必要改革,真正把最优秀的村民吸收到党内来,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具体讲,就是要落实好以下四项制度。

一是群众推荐制度。针对部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规范和宗族派性干扰的问题,乡镇党委每年要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全体党员推荐一次优秀村民和当年发展对象。优秀村民和发展对象的基本条件、比例结构、推荐人数由乡镇结合实际情况统一制定,统一把关。推荐出的优秀村民由村党支部确定专人进行重点培养,并根据现实表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的当年发展对象由乡镇党委统一集中培训,考试考察。

二是党委预审制度。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在考察工作中,各乡镇党委在政治审查的基础上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政法、计生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建立与执法监督部门联审制度,征求执法监督部门对拟发展人选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如经查实有问题的坚决不予研究,对反映问题一时难以查清的暂缓研究。

三是支部票决制度。为保证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和克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对经上级党委考察并经公示无异议的发展对象,村党支部要召开党员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票决,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党员人数半数以上的,支部根据得票多少和当年发展计划形成接受预备党员决议。报乡镇党委后,由乡镇党委审批下达同意接受为预备党员的批复。

上一篇:农村工程招投标范文下一篇:顾城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