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论文范文

2024-03-16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论文范文第1篇

一、医院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发, 即将档案资源中所蕴含的各种价值予以揭示, 获取较为系统集中或有特殊价值的档案信息。一是利用, 即及时、有效地为档案用户或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利用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将医院每个环节产生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编纂, 摘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个案分析及系统分析, 统计分析各项指标或者动态趋势, 能提供大量的工作信息, 针对信息进行各项技术加工, 可获取医院经营管理的需求信息, 适时调整开发方向和重点, 超前研究预测利用需求, 为医院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

二、医院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一) 建立规章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行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条理性很强的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可以减少档案管理的随意性, 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医院应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 制定一套适合本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 包括档案岗位管理制度、归档借阅制度、保密制度, 档案保存、鉴定、销毁制度等。并且应该建立档案考核量化标准, 明确责任, 逐级逐人落实, 确保医院各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的完整收集、移交、管理。

(二) 建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以计算机通讯、网络为代表的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系统。一方面, 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可准确高效地对档案室档案信息进行检索、编研、统计。另一方面, 普及医院内网信息平台, 能使全院数据共享。医院档案室可通过内网向全院用户开展信息追踪、专题咨询、需求分析等深层次服务, 从而使档案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 档案管理业务人才的培养。目前, 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只局限于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借阅等常规工作, 缺乏对档案内容进行深层次研究的主动性和能力, 档案的开发利用多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档案信息所具备的知识性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需具备高的职业素质。要解决档案开发利用率低的问题, 医院需要一个清晰的档案管理组织架构, 优化人员结构。尤其是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在,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 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英文阅读能力, 还需要具有主动服务的观念, 具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拓展知识结构, 增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 能将信息服务工作超前介入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 为医院提供决策信息。

摘要:有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发挥档案作用的关键举措, 本文对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医院档案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医院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朱玉春.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建议[J].企业经济与管理, 2014 (5) :43.

[2] 衡明慧.医院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J].中国中医药, 2012 (5) :139~140.

[3] 王玲, 王桂霞, 付桂华.医院档案信息的开发实践[J].中国卫生资源, 2005 (11) :289.

[4] 杨建民.如何强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工作[J].城建档案, 2014 (8) :99~101.

[5] 胡菁, 宋洁.刍议医院档案的作用及其有效管理[J].企业导报, 2012 (21) :69.

[6] 孟丽.改进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之我见[J].管理观察, 2013 (7) :150~151.

[7] 杨修凯.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探析[J].企业经济与管理, 2014 (7) :309~314.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论文范文第2篇

一、科研档案信息用户的需求特征分析

科研档案信息的用户主要是高校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型企业等,属于专业型的用户。他们所需求的档案专业性、全面性较强,因而他们在查询利用档案信息时具有以下特点:

(一)方便性。

心理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两份内容相近价值有别的材料,人们普遍有愿意取用方便的其质量稍差的材料而不愿想办法取用不方便有较大价值的那份材料的趋向。可见,在查找科研档案信息时,用户最希望的是以最方便的方式获得。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摆脱时空的束缚,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地查找利用信息,与到实体档案部门查询资料相比,用户更青睐于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地查询信息。

(二)高效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效、快节奏的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时间观念也是与日俱增,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企业产品的研发,都面领着强大的竞争压力,甚至有时候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就是时间,因此科研档案信息用户在查找信息时更希望能够高效、快速地得到所需的信息。

(三)新颖性。

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仅仅需要掌握过去的大量的科研资料,他们也希望更加迅速及时的查询到最新的科研信息,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某一专业或领域的最新理论或研究方法。

二、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信息不公开,无处可找。

虽然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但是当我们在网上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或者搜索引擎(360、百度等)查询资料时,得到的大多是一些重复的、信息含金量较低的文献,信息用户对于科研档案信息强烈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外,许多科技档案部门实际上还没有实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全文数据库网上检索查询,即使有也大多仅限于局域网,这些现实存在的价值高的专业性资料,根本就没有对大众公开,有的甚至不愿意向他人提供本部门的科研档案信息。也许是因为科研档案信息具有“私密”特性等原因,它们大多只是服务本部门,外界的科研人员虽然可以利用互联网但却进不了专业网,因此许多现实存在的科研档案信息,用户想用却找不到,也不知道在哪里找,怎样找。总的来说,信息不公开是制约信息利用的一大重要阻碍。

(二)开发深度不够,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目前,我国科研档案信息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只是对纸质档案进行编研开发,内容简单,大多是事件、数据等地简单罗列,而且开发的速度较缓慢,不能满足信息用户对于科研档案信息高效性、新颖性的需求,此外,缺乏对用户的需求调研,所以编研产品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对科研档案信息的深层次挖掘严重不足。

(三)领导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资金、设备、人员的配置。

领导一般认为科研档案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对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显得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把科研档案保管好就可以了,对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就少之又少。其次,开发信息的软硬件设备较为落后,没有紧跟时代的需要,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开发档案信息,此外,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意识不强,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开发能力较弱。所以大多的科研档案信息无法满足信息用户网上检索的需求,而且开发出的信息产品质量较低。

因此,本文立足于信息用户的需求特征针对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一种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信息用户解决查找科研档案信息的困境。

三、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方式

本文所指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是指:基于商品化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数据库、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云存储、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科研档案中的知识、信息内容进行加工整理。

(一)数据化开发。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以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把人类带入了庞大、复杂的信息时代。数据正成为巨大的经济资产,成为新世纪的矿产与资源,能够为国家、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和投资机会等。

“大数剧”发展的障碍,在于数据的可获取性,而科技档案部门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拥有大量的科研信息。我们可以建立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数据化开发模式。所谓的数据化,通常是将均匀、连续的数字信息结构化和颗粒化,形成标准化的、开放的、非线性的、通用的数据对象,并基于不同形态与类别的数据对象,实现相关的应用和开展相关的活动的过程。数据化是对数字化的的拓展与推进。我们可以应用计算机将科研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的加工处理,在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的基础上发现隐藏在数据下的规律,进而指导科研、生产活动,充分实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价值和经济价值。此外,还应注意,数据的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我们不能被只看到冰山的一角的假象所迷惑,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比如,将已经被数据化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再利用、数据集整合、数据重组等等。

(二)网络化开发。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可见,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与日俱增。现在,网络基本上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解决工作、学习、科研、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所以,信息用户也更倾向于利用网络高效、快速地检索所需的科研信息。所以,为了满足信息用户对于科研档案信息的需求,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式也应顺应网络的趋势,加强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化是指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以网站为基地,收集和管理网络中的电子文件并对传统档案进行数据化的处理加工,然后通过网站提供信息服务。在这里的数据化的开发与网络化开发在内容上会有部分交叉,因为网络化的开发是需要以科研档案信息的数据化为基础,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

1. 以多种形式开发科研档案的信息资源。

将科研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处理,进而利用计算机对科技档案的信息进行开发,以电子图册、音频、视屏、文本、图示、数据化的分析结果等形式通过网站提供给网络信息用户。

2. 提供个性化科研档案信息服务。

利用网页动态生成技术、过程跟踪技术、数据推送技术等先进技术,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和经常性涉猎信息的领域、浏览习惯、心理倾向以及某一时期的需求热点等,为信息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分类定制服务(档案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己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系统服务功能等)、信息集成服务(通过同一网络系统服务平台或者手机APP,提供多样和多元化的个性化服务)、信息推送服务(主要有频道式推送和邮件式推送推送),从而有效地吸引档案信息用户,满足科研档案信息用户全面的、高效的、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三)商业化开发。

《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各有关部门应面向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面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我国产品、技术的出口;积极参与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这项规定为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商品化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告诉我们,商品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一方面,科研档案信息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原生态的信息,能够为科研、生产、管理、决策甚至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因而科研档案信息具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信息逐渐成为高校、企业在科研活动、产品研发等中重要的信息资源,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而档案是生产实践等活动的原始记录,因其客观性、原始性、价值性等特点,受到高校和企业的青睐。因此,科研档案信息存在广泛的市场需求,具备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条件。所以科研档案信息满足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要求,能够成为商品。此外,商品化的开发带来的效益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领导者的重视,也能吸引有兴趣的企业的合作与支持,从而使科研档案的信息资源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和开发。

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商品化开发的方式有:

1. 中介商的方式。

2005年国家档案局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参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的要求,出台了《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手段,对已公布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研究和开发,努力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对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采用中介商参与的方式进行商品化的开发,将其作为公益性开发的补充。中介商是指位于科技档案部门与信息利用者二者之间的中介,比如专门从事信息服务的企业。科技档案部门提供经过数据化整理开发的科研档案信息,由中介商向信息用户宣传与发布,通过网络平台建立一个专用的数据库面向科研档案信息用户进行销售,中介商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中介商在销售领域具有自己专业的优势,它们在客户群体、宣传、销售渠道等方面得天独厚,科技档案部门与企业合作,不仅可以弥补自身在宣传营销方面的不足,提高科研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还有助于解决信息用户查找科研档案信息时无处可查,查而不得的难题。从而实现科技档案部门、信息用户、中介商三者共赢的局面。

2. 科技档案部门直销的方式。

科技档案部门直销,就是指科技档案部门对于本部门开发的科研档案信息直接向信息用户销售的一种方式,可以作为一种补充的商品化模式。如果科技档案部门在人员、物力、财力等方面资源充足,可以自产自营,独自进行科研档案信息的开发与销售活动,这样的一种模式更有助于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该部门的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价值。

四、结论

本文立足于信息用户的需求特征,分析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路,以数据化为基础,商业化的模式为开发方向,利用网络作为技术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希望能够为科技档案部门在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式上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促进科研档案的信息价值的充分实现,发挥其在科学研究和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帮助信息用户解决在信息查询中遇到的难题。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用户的特征以及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一个关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方式的思路:以数据化为基础,商品化为方向,利用网络技术平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中介商和科技档案直销的方式对科研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希望能够帮助信息用户解决科研档案信息查而不得的难题,提高科研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充分实现其信息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数据化,网络化,商品化

参考文献

[1] 岳素芳.论科研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档案人语,2011(11).

[2] 数字化和数据化-技术启迪智慧-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e06cf1a60101g3nx.html.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论文范文第3篇

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应该是一项以档案工作社会化为背景,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档案工作的“运作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渐提高, 也逐渐加深了对外开放程度, 公民的信息权意识加强。在这一背景下, 档案工作领域开始拓展, 并向社会化转变,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此外,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还要与社会发展同步, 保持与时俱进。信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更是各项工作开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就必须提供适时、高效的信息。档案工作的开发要求档案工作能为社会提供更准、更多的信息, 并服务大众。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性及重要性

目前, 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我们依据档案管理情况分析, 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为经济建设更好服务的需要。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战场, 企业想要获取经济效益还要凭档案信息去规划、决策生产。因此, 要作出正确的决策, 就要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还要结合档案信息及市场流通形势, 最终做出正确决策。二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两个方面可知, 就是在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 利用好档案的素材便能收到极佳的效果。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 在档案馆内提供档案资料给利用者。这一服务方式是最为传统的信息资源利用方式, 档案部门可将其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日常工作应用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

(二) 编撰、出版专题材料,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档案编研工作。出版编研成果的出现可以省去档案使用者的很多时间,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能将库房中沉睡的档案变成有价值的信息, 更有利于档案的长期保管。

(三) 利用网络提供档案信息, 便于使用者应用。目前, 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就要建立起专有网站为使用者提供档案信息。

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意识比较淡漠。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从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来看, 时代的发展已经对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水平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归纳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进行中, 仍坚持陈旧的信息观念, 意识比较淡薄, 缺少创新精神,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落后的观念与现代化设备出现了不协调的局面。

(二) 编研成果存在信息衰减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编研工作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信息的衰减, 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编研成果自身信息量明显比档案原件小, 同时, 编研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从侧面限制了编研成果。档案馆所能为利用者提供档案资料的方式服务效率低, 既不利于查找, 也不利于档案的保存。

(三) 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近年来, 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程度日渐提高的同时, 档案部门也购置了大量的现代化设备, 如: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 还建立了档案查询数据库和文件数据库, 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 当前仍有一大部分档案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 还处于基础发展, 着重内部管理。所以, 要实现服务手段自动化和网络化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五、对当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采取的有效途径

(一) 建立科学、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制度, 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一是要突破传统的自我服务编研方式。围绕着当地的经济建设、技术进步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需要, 编研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信息资料, 以便更好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编研工作的“精、管、用”上。二是信息销售制度的建立是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又一个主要环节。应上门服务, 主动出击, 大力推广编研成果, 并加强与广大利用者之间的联系。

(二) 加强档案信息的报道及交流。档案工作具有后勤性和服务性特点, 与此同时还伴有滞后性、隐蔽性, 鉴于这些特点导致很多人对档案工作不了解, 甚至存在误解, 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过是管理“仓库”。从这一问题上可以看出我国档案工作者还没有将宣传工作做到位,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没能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所以, 要发挥出档案的优势及作用, 提升利用价值。

(三) 档案利用所采取的方法及应用技术跟上时代发展需要, 加强建设检索工具体系。改进档案利用的实际方法, 相关部门对其及时更新, 要建设符合标准的检索工具体系, 从而用来展示出馆藏档案形式特征及内容特征等。

六、结束语

总之, 档案信息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完善的工作, 只有不断地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才能够促使档案行业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从事档案管理开发及利用的相关人员, 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 从多个环节来完善,

摘要:近年来, 高新科技产业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经济形势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促使档案信息开发特点及形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新时期知识经济推动下, 为使档案能为各方面更好地服务, 就必须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大力开发。文章先分析了当前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性及重要性, 并阐述了几种应用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及利用档案资源的方式, 在这一基础上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档案信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郑丽.浅析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J].企业文化, 2013 (05) .

[2] 夏东.论如何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学理论, 2012 (08) .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文章从分析档案文化建设现有成果入手,围绕档案文化建设“建什么、为何建”展开具体探讨,并从思想认识、理论研究、实际工作、宣传工作等角度阐明了档案文化建设梯度推进的设想。

关键词:档案;档案工作;文化;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档案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渐趋深入,档案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扎实推进。近日,笔者在CNKI上采取跨库检索模式,对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粗略统计:以“档案文化”进行“主题”检索,检索到文献1277篇,以“档案文化”进行“篇名”检索,检索到文献516篇;以“档案文化建设”进行“主题”检索,检索到文献254篇,以“档案文化建设”进行“篇名”检索,检索到文献153篇。值得注意的是,“档案文化”95%以上相关成果及“档案文化建设”全部成果均出自2000年以后,尤以近5年为甚。统计表明,2009年以来,“档案文化”相关论文占检索总数的60%,而“档案文化建设”相关论文则高达检索总数的90%。

这样的一个数据,既令人欣喜又值得深思。一方面,近年来档案界日益关注、积极探索档案文化及其建设相关问题,涌现了不少扛鼎力作,探讨了档案文化的概念、揭示了档案文化的内涵、阐明了档案文化建设的目的及其意义,对于深化档案学理论研究、推动档案工作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一个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我们在档案文化及其建设方面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紧密结合文化本质特征和作用规律展开系统研究、切合我国档案工作实际的优秀成果少,相当数量的有关成果可视作“跟风之作”,表面看是在档案文化建设的题目下探讨“档案工作自身的优化和改进”[1]问题,实际却是借用档案文化建设“新瓶装旧酒”,了无新意。自然,探讨档案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和改进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表象上看,似乎并无不妥,出发点——“档案文化建设”,目标——“优化和改进档案工作”。但若细加分析,就会发现某些成果具有将“档案文化建设”简单化、口号化的倾向,似乎只要“祭起”档案文化建设的大旗,档案工作中的“瓶颈”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笔者认为,档案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任何将其研究简单化、口号化乃至标签化的趋向,或者将其视作优化和改进档案工作的万能灵药,既无益于档案文化建设研究的深化,也不会引起社会各界对于档案文化建设问题的重视,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使“档案文化建设”这把优化和改进档案工作的“利剑”陷于跟风之“泥淖”,失却其固有的光辉。

为进一步深化档案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建设在优化和改进档案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本文从档案文化建设基本问题的角度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1 档案文化建设,建什么?

在现有的相关成果中,“档案文化建设”一词较多的是在“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情景下出现,久而久之,“档案文化建设”似乎已约定俗成为一个独立概念,甚至成为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时髦名词”。犹如“档案信息化建设”、“三大体系建设”、“城市记忆工程”等概念一经出现,引来关注无数一样,“档案文化建设”一词在很多场合,逐渐成了体现档案工作自身优化和改进“说辞”的最新版本,但对于什么是档案文化建设却不甚了了。尽管文章所提出的以“档案文化建设”为“抓手”或“突破口”,引领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其出发点是积极的,其愿望也是美好的,但其核心内容却游离于档案文化建设的本源之外。

但值得欣慰的是,基于档案文化建设自身特点所引发的深入思考,思想火花也不断闪现。如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档案文化建设由于对档案文化的核心价值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人们对于档案文化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档案文化建设方向不明确。”“在建设档案文化时,往往只注重档案保管、档案机构外在建筑和标识、档案人员着装规范等物质文化建设,而不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热衷于宣传和强调档案本身的重要性,而忽视档案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培养。”[2]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当今社会,档案文化建设要实现创新、发展和繁荣,首先应对传统档案文化的建设进行反思,真正认识到传统档案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冲破传统思维藩篱,实现档案文化建设的创新。”[3]

由此可见,对于档案文化建设概念的内涵问题,还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这是探索档案文化建设的根本。

在上述相关文章中,不同的作者赋予了“档案文化建设”以不同的内涵与神韵。有的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概念整体使用,甚至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多种情景下多角度应用;也有的将“档案文化建设”作为多个概念的组合体使用。

那么,档案文化建设究竟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还是多个概念的组合体?

笔者认为,档案文化建设应该是多个概念的复合体,即:档案、文化、建设,换言之,档案文化建设概念的本源应该为:建设“档案之文化”。

有鉴于此,档案文化建设应正本清源,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不能游离于“档案文化”这一本源。因为:“档案文化的核心是思想,是精神,是人们对于档案、档案工作规范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档案工作传承发展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档案文化的精髓是重视人的价值;档案文化趋于成熟的标志则是对于档案工作现象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的思考与创造性的阐发。”[4]档案文化建设首先是一个理念层面、学术层面的问题,理念是工作的先导,理念应该前瞻,理念可以先行,但千万别让“档案文化建设”成为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标签”,并赋予其过重的负载。因为:“科学的档案文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往往取决于我们的路径选择是否合理,任务是否明确。实践表明,在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盲目的‘跟风’式的路径和任务选择,只能带来失败的后果,并使档案部门的工作失去政府和社会的理解和有效支持。”[5]

2 档案文化建设,为何建?

由于文化是人类共同体成员认同的价值模式和行为范式,它对于每个人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给定性和内存强制。档案和档案工作所构成的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休戚相关,因此,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十分必要、十分重要,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冬权局长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所提出的“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努力建设与之相匹配的档案强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切实把档案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档案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谋划档案文化发展战略,把档案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和发展机关文化、行业文化,明确发展重点,突出行业特色,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这一要求,事实上已经清晰地阐明了档案文化建设为何而建这一命题。

尽管在现有的成果中,对于建设档案文化的意义,论述已较为丰富,诸如“以档案文化建设引领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档案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整个档案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等观点较多,且逐步得到学术界和档案部门的认同。但笔者认为,建设档案文化的意义更为深远。因为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分析,文化是一个由有形文化、行为方式、价值观、哲学理念等多个层面内容所构成的复杂体系,自然,我们对于档案文化的认识,也可以借此作为参照,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换言之,建设档案文化意义的认识,目前还只是处于“有形文化、行为方式”阶段,其认识还只是初步的、粗浅的。

因为,档案文化观念的落后有可能导致我们生存空间的丧失,档案文化空间的丧失则意味着社会文化遗产传承的危机。有鉴于此,建设档案文化是一个关乎国家档案事业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档案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为档案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要为档案事业寻找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和发展空间……档案文化在帮助档案部门建立自我、动力、身份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为档案事业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家园,确定合理合法的工作目标,从而获得职业的尊严。”[6]

总之,建设档案文化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或者更为迫切的,在于寻求档案、档案工作有关理念、制度的逐渐认同,形成广泛认可的档案观与档案管理理念。唯有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档案文化观念为指引,才有可能进一步拓展档案工作的生存空间,营造具有档案文化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从而科学地指导、规范档案工作实践,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实现档案工作自身价值的进程中进一步促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档案文化建设,如何建?

尽管档案文化的相关研究硕果累累,不乏精辟见解,如:“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承载体,其中包括档案资源文化、档案组织文化(服务文化)、档案制度文化、档案理论思想文化等组成部分。”[7]“档案文化是围绕档案这一事物所产生的文化现象,都是由档案观念、行为方式、物化成果等方面所构成。” [8]但就总体而言,我们目前对于“档案文化”的认识尚处于探索阶段,因为:“档案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对象,既有形而又无形,是一种有异于具体行为的抽象概念。”[9]

自然,有关建设档案文化的相关研究也不例外,尽管相关观点精彩纷呈,如:“建设档案文化,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要将档案文化建设置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通盘考量,积极探索最适合自身的文化建设道路。”[10]“以塑造档案文化核心价值观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关键,以调整档案机构组织结构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重心,以丰富充实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以完善档案制度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保障。”[11]“树立档案文化理念,改善档案文化设施,开展档案文化研究,提升档案文化服务,创新档案文化机制”[12]等,但就总体而言,建设档案文化尚缺乏较为明确的相关策略。

鉴于文化是积累、选择、沉淀的结果,一切现时的文化行为都是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后的表现形态。由此可以推断,作为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档案文化,其发展路径也不能例外,档案文化也是积累、选择、沉淀的结果,同时,档案文化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档案工作的行业特色和特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档案文化的发展、繁荣,有赖于我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档案管理部门、档案学术界等携手共进,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建设,实现建设档案文化的梯度推进。

针对目前对于“档案文化”的认识尚处于探索阶段、建设档案文化尚缺乏较为明确的相关策略这一实际,档案文化建设的梯度推进有赖于以下多方面的分头努力及其共同作用:

在思想认识层面,立足于“档案文化是由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呈现持久、变化、累积的诸多特性”这一特点,尽量将如何更好地建设档案文化问题复杂化。在立足档案与档案工作实际展开档案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的同时,努力做到“跳出档案看档案文化建设”,以更为宽广的视野研究档案文化建设相关问题。王英玮先生提出的应处理好“档案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关系、档案文化建设与人民文化需求之间的关系、档案文化建设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档案部门文化建设与社会其他部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档案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档案部门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如果试图通过短期行动就取得丰硕成果,无疑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已”[13]的论断,给我们以启迪。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档案的内涵与属性、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立足于“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时代背景,着力强化档案文化内涵、功能、结构以及档案文化建设策略与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为充分揭示“档案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档案文化的发展规律、发展档案文化的历史责任”等核心问题的实质提供理论支持,为具体的档案文化建设实践提供指南,因为:“盲目的实践只能收获失败;惟有获得明确目标导向的实践,才会取得成功的结果。”[14]

在实际工作层面,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立足于现有的档案工作模式,将工作做细,做扎实。正如所有档案管理行为的动机、目的、利益,均产生于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需求,与此同时,档案管理行为本身又反过来影响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一样,档案管理的文化成分和价值含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对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正面影响和改良作用;档案本体的文化含量,则取决于档案管理行为本身对人的生存状态所产生的作用大小和影响程度。若离开了这个前提,就谈不上“档案文化”。换言之,能否实现档案文化由“自发”向“自觉”的演进,最终实现社会的认同,关键的一点,在于社会公众能否真实地感受到档案(档案工作)对其工作、生活的作用与影响,而要迈上这一台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宣传工作层面,努力开展更有广度、更具深度的档案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档案文化意识,争取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档案工作、重视档案工作、关心与支持档案工作,促进档案文化理念的广泛认同,为档案文化建设的深化发展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档案文化建设,推动档案文化的发展、繁荣。

总之,建设档案文化是一个关乎档案观念能否创新、档案工作空间能否拓展、国家档案事业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永,程倩倩.档案文化力的形成及其作用规律探讨[J].档案管理,2013(2):7~12.

[2][11]张东华,姚红叶.文化生态视野下档案文化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1):35~37.

[3]郑金月.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1(6):9~13.

[4]薛匡勇.档案文化建设策略探析[J].浙江档案,2011(7).

[5][7][13][14]王英玮,陆红.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1(12):30~32.

[6][8][9]任汉中.档案文化:一个十分纠结的论题[J].档案管理,2012(2):10~13.

[10]马仁杰,谢诗艺.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探索[J].档案学研究,2013(2):12.

[12]詹锐.如何实施档案文化建设策略[J].浙江档案,2011(9):10~11.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事信息管理系 来稿日期:2013-08-15)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城建档案是一座城市精神面貌的一部分,它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对城市文化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着眼于城市文化底蕴的研究,对如何保管完善城建档案的意义入手,探讨了城建档案的文化价值,强调了城建档案馆在城市文化中的角色定位,明确了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建档案;城市精神风貌;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4.0131

作为人类生活、聚居、联系及交流情感的聚集地,城市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象征。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是城市的灵魂,人类在生存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精神文明产物。如何定义城市精神风貌?主要有两种定义的概念,一是从文化的广义上推理演绎的,就是将城市文化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密切结合得来的产物,将文化社会化,文化涵盖的一切科技实施、宗教信仰、艺术理论、道德法律及相关民俗结合在一起以及所有在都市社会形成的活动习惯;二是从城市文化自身具有的特点分析得来的概括总结,即城市文化是居民在生活过程中,共同具备的一种都市文化生活模式特征,这是城市生活环境特有的,也是包含城市生活模式特征的总和。

都市的规划与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城建档案正是记载着城市规划的足迹,保留着城市建筑的蓝图。可见,城建档案在城市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1 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立体的书,城市外在的风貌也可以透露出城市文化的内质。城市精神风貌,是一个涵盖了很多内容的庞大系统,它由整个城市体现出的整体综合素质包括物质环境以及人文素质展现出的精神面貌两个方面构成。

“硬件因素”是指物质的、人为造成的、直观性较强的城市体现出来的风貌,是物质文明经过时间与空间的整合得出的,是人类自己为日常的生活建造的大舞台,也是体现人类聪明才智和发挥创造能力的产物。它包括城市建设群、城市道路铺设、城市交通体系、工艺雕塑、活动场地、植被绿化、施教环境建造、通讯设备完善、文化体育硬件设备建造、公益环境设施、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以及人类日常活动的文娱场所。

“软性因素”是指内涵,这包括精神层面的,可通过感官受到熏陶和陶冶情操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又细化为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积淀、民情风俗的传播和感染、一个城市对文化理念的认知、道德层面的展现、文娱活动是否丰富、全民素质教育、全面义务教育的水平和等级、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和舆论导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城市建设的规划合理、城市各方面的综合治理水平、治理设备是否具备智能化与先进化、信息流通和获得是否及时、受文化感染力的程度等。

2 如何对城市发展历程做到有迹可循

城市建设档案的含义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内容包括很多直观的内容,例如,文字性文档内容记录,特定建筑相关图纸表格,还有有声制品如电子文件,音频或视频及图片文件。城建档案就是通过这些不同载体进行记录的。它对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起到宣传记录的作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见证。这项建档工作包括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等6项工作环节,每个环节在技术档案工作中有着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城建档案大多由各地市的城建档案馆来管理和建设。城建档案馆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精准、详细的数据、信息和成果,有助于科学研究的进行,加大文化发展的进度。以烟台市为例,烟台市城建档案馆成立于1981年10月,三十多年来,根据烟台市城建档案形成的特点及馆藏内容,按照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将馆藏档案分为18个大类,馆藏各类城建档案5万余卷,建立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馆藏体系。

3 城建档案和城市文化的关系

城建档案记录了城市建立和完善工作过程中的文化要素,它本身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建档案是城市的政治、科技、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及时代差异的缩影,一个城市的城建档案代表的是这个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也是重要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在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规范的城建档案工作,使城市建设项目中的各个环节都被有条不紊的记录、保存起来,保证了城市文化建设能够科学合理的稳步发展。

4 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随着城建档案资源内容的丰富化、形式的多样化、保存传播手段的电子信息化,城建档案工作潜在的文化建设功能也日益突显了出来。通过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能使城建档案在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固有的作用。

“以史为鉴、存史育人”,城建档案可以让人们重新领略一个城市进步的历程,也可以向世人展示自己特有的文化层面。在有效的研发城建档案资源过程中,找出配合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宣传、利用等,既推动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又得到社会各界对城建档案的进一步认知,使城建档案工作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一个城市发源建造并越来越先进的溯源,通过进行宣传教育、古文物展览、制作视觉上直观的视频或音频文件以及宣传片来加深人们对所居住城市的文化知识了解,加深人们热爱城市的感情。这些宣教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唐春莲,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洁.浅谈城建档案工作与城市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J].石河子科技,2004(1).

[2]吕雪燕.克拉玛依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的关系[J].城建档案,2010(7).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论文范文第6篇

艺术档案是指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演出、教育、研究、文化交流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基层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群众文化活动也蓬勃发展。然而,与轰轰烈烈的群众文化活动相比,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却显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如何对县级群文艺术档案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有效整合,已成为文化艺术工作者探索的问题。

一、当前县级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现状

1.管理落后,硬件设施配备不足。目前,很多县级文化部门并未独立建立艺术档案室,有的都是与办公室的行政档案混合存放。档案管理必备的一些设备设施如档案专用柜、除湿机等缺乏,现存的资料老化、破损严重,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如果不采取措施来收集或抢救,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重视不够,管理人员配备薄弱。部分县级文化艺术档案室因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因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以致缺乏专项经费。没有专职档案人员,多数档案员身兼几职,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3.业务工作参差不齐,无统一标准。基层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指导机构比较薄弱,主要由文化馆承担,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常年抓指导落实,致使目前艺术档案的归档和收集范围一般以主办重大活动为主的文字资料,鲜有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等文字材料。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收集和归档非常欠缺,更不用说实物资料了。另外,各单位档案资料的整理分类也不统一、不合理、不规范,没有统一标准。

二、加强艺术档案管理的意义

1.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记录着文化发展的历史。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它最真实可靠地反映时代发展进程,揭示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演进的轨迹,从而能昭示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保存了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形态的原始记录,就可以防止特有的文艺形式的流失,为子孙后代留住人类发展史上最基本的记忆。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群众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反映,它真实记录了群众文化艺术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群众艺术智慧的结晶。保存好艺术档案,充分利用好艺术档案,并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就是传承历史、传承文明。

2.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必须有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有力支持。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群众文化艺术单位(如:文化馆)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展览、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以美术为例,绘画(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素描、速写、壁画、宣传画、年画、挂历、漫画、连环画等)创作形式的草稿、定稿、作品照片等材料。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高质量的艺术产品不断涌现,艺术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受群众欢迎的高水平艺术作品,丰富了艺术档案的宝库。反过来,艺术档案精品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好更大程度地超越原创作单位的艺术活动范围,在更广阔的文化艺术工作领域里发挥更大、更长远的作用,丰富人们文化精神生活,服务于市场经济、服务于文化产业。

三、加强艺术档案管理的建议

1.加强行政领导,责任落实。各地区可以成立档案建立监督的主管部门,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督促各街、镇重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使之成为基层的日常工作之一,保证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监督考核机制,在政策层面上加以重视。制度里要有档案管理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年终的工作考核应把档案的收集、归档和立卷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与年终考核奖惩相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各司其职。

2.加大资金投入,做好保障工作。目前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现状,很大的因素是没有资金和必要条件的支持。因此,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在资金上给予档案专项经费的支出,切实解决档案工作的硬件问题,确保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所需的财力、物力等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为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有效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档案工作者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同时加强档案专业知识培训,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县级单位,因地理和经济原因,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非常匮乏,专业人才又留不住,致使目前文化单位中,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一般均属非专业人才。为了使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各地文化馆等部门应组织各街(镇)基层中心档案人员参加档案专业上岗培训,系统学习档案管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使档案工作人员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为文化事业服务。

4.健全制度,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了使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必须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则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健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档案工作制度。标准化工作需要取档案管理的共性,找出差别,制定分类标准、归档范围及实施细则。这样,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做到归档材料齐全、完整,分类清楚,案卷质量规范,档案利用充分、及时。

参考文献:

[1]陈旭华.农村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建设初探[J].上海档案,2011(2).

[2]金喜子.管好艺术档案服务文化发展[J].兰台内外,2011(1).

[3]张文忠.文化体制改革语境下艺术档案的生存与发展[J].大众文学(学术版),2011(4).

(作者简介:李淑华(1969.2-),女,广东揭西人,中专,助理馆员,广东省揭西县文化馆,研究方向:社会文化、群众文化。)

上一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下一篇:垃圾电厂安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