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2024-03-14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是整个数学教育历程中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只注重教授学生记忆和运用数学概念,并没有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就造就了一批死学数学的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没有数学思维,更加不会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旨在改变传统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分别从师生关系方面的创新、教学方面的创新去探索创新,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教学

少年时期在整个人生阶段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正是培养少年成长的最佳时期。但是传统的小学教育束缚了少年的发展,没有给予少年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学方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没有让其养成数学思维,阻碍了其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数学进程发展缓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缺陷,开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创新的要求。本文就此要求去探索创新的渠道,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空间添砖加瓦。

一、师生关系方面的创新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小學数学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比较严肃的。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对于教师更多的是尊敬和害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师生关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改变这种关系势不可挡。而今,小学数学教育中师生关系应该改为朋友关系、亲人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以朋友、亲人的方式去和学生交流,在课堂上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后多和其交流,找出其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并及时解决,鼓励其在课堂上多多发言。同时也可以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去带动其积极性。可以采取让两个人坐同桌的方式来实现此目的。此外,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适当地留白,给其他学生一些发言机会。当然,教师在引导此类学生时,要注意方法,不能采取不当的方法,打击这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发言,而不是满堂喊。这样既可以控制课堂纪律,也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独立思考,积极学习。

二、教学方面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方面进行创新,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方面,另一方面是教学方式方面。此处就这两方面做具体阐释。

1.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进行创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教学举例,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运用抽象的举例,给学生学习增添难度。比如:教师在教授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时,可以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教师可以在讲授之前,和学生互动,提问学生家里总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自己来上学,家里还剩下谁。如果放学之后,自己回到家里,此时家里有几个人。如此,将加减法的概念潜移默化地输送给学生。此外,教师在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最近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将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教授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估算》时,教师通过课后和学生沟通,了解到学生对《王者荣耀》游戏特别痴迷。那么,教师在授课中就可以借用此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其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估算某一场游戏对决中,针对于对方队员使用的英雄阵容,本方队员使用哪几个英雄组队,胜算最大。但教师一定要掌控好时间,不能过于引申,也要注意学生对此话题的感兴趣度。随时做好更换话题的准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教学过程去实现。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探索,一起讨论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音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过于抽象的数学问题。同时就某一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随机抽查讨论结果。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自由加入某一方进行辩论。教师来主持和评分,同时对获胜一方颁发奖品,失败一方给予精神嘉奖。比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数字的用处》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数字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让学生自由选择加入正方还是反方,教师负责辩论赛的主持和评分,同时维护现场纪律和安全。最后,在辩论赛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想,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在整个数学历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本文就两个方面去探索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婷婷.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创新[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3):93.

[2]莫开忠.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J]. 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277.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基础,当两者结合起来,教育的创新研究就会显得至关重要.小学阶段作为求学生涯的基础阶段,对今后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改革以前的教学模式,打造创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下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也逐渐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探讨和分析,希望为广大同仁的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一、引 言

小学数学作为整个学习阶段开始的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小学数学教育的好坏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各个方面发展.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创新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创新,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教学的目标、模式、方法进行革新,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新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大胆地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但是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自己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边被动地听,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同时这样教学目标不明确的讲授也与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理念也在日渐深入人心,但是一些教师在消化吸收这些理念和原则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偏差,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真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有些并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改革创新的针对性欠缺.

(三)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实施也在逐渐加强,学生的学习负担渐渐轻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新教材中学生实践练习的部分还是很少,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训练和强化阶段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因此,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在课堂的教学中逐步增加实践的部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课堂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需要是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去学习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教师主动让学生去思考,去大胆地从多方面、多维度去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主动和独立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得到答案,也在充分思考后得出具有自己创新性的答案,这在促进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上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基础或简单的问题时,教师扮演的应该是一个鼓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趣味性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教育行业也没有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都能发现多媒体教学的影子,其中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变化多一份敏锐,多一份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其他的失败教训,注意整合和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运用这种新型的多媒体,可以替代传统的枯燥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多元素的教学让学生接受起新知识来更加容易便捷,形成一种新的独立与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趣而生动.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创新和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法应该本着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宗旨,为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加减法的交换法时,可能有的学生在教师讲授完加法的交换法后,会问减法的交换法怎么去操作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学生或是马上告诉他问题的答案,而是可以采用反问的方式去提问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后再去进一步讲解减法的交换法,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然后在加减法中发现数学思维本身的规律,从而激發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不断的摸索中得出答案,同时还能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9):180.

[2]李书棉.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5(2):159.

[3]红生.试论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发展途径[J].读与写杂志,2016(11):219.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不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使学生无法更加主动地学习。开展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点

导言:创新教育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素质,给学生一定的数学学习动机和热情,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笔者就在本文中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意义

1.1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2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施创新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通过相对生活化的情境理解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時,教师需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1.4 帮助教师改进课程理念

许多教师讲授某一课程内容后,时效性会受到限制。有些内容在学生考试后不提,导致学生观念断裂,教师自身课程观念受阻。长期缺乏课程理念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通过数学创新教育,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程理念。

2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2.1激发出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一个人探索新事物和学习新知识的最大动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学生们根本无法深刻理解学习数学如何在他们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发挥作用。因此,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前,这一部分是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和探索时,他们才能更积极地进行探索性学习。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必须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前一天简单地谈论下一节课的知识。例如,当他即将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说:“今天,老师会给你留一个特别的作业,就是找到学生周围的三角形物体,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三角形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好奇,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这样他们可以更积极地探索,第二天听的时候,学生可以更投入,更认真。其次,在课堂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注意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我国已经普及。其主要优点是画面感强,课堂信息丰富,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运用。例如,在本课学习“理解三角形”时,老师要求每个人在前一天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此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国内外一些美丽、优秀的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课后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以往枯燥的数学题相比,它应该是生活化的,使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理解三角形”课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如“三角形花坛中的种花面积”。这样,学生的提问兴趣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也可以有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

2.2勇敢的把教学实践从课堂“走出去”

事实上,课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历史研究,课堂在中国已经存在了4000多年。虽然在这4000年的风风雨雨中,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课堂仍然是课堂,除体育教学实践外,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然而,尽管课堂在现阶段也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唯一场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要求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明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将数学课堂设置在户外,在户外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独特美。实际上,课堂教学实践是一个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户外课堂则是一个关注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与这两种方法相比,后者必须更有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课程时,老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把尺子来测量操场上树干或栏杆的周长。测量后,老师会问学生“它的半径是多少?”和其他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圆的周长,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恰当地设计以往备课过程中没有使用过的课堂互动环节,如使用网络媒体或教科书场景再现、游戏模拟等教学资源,小组合作等方式将课本知识点与互动联系起来,使课堂气氛更加灵活。以圆的周长和面积为例。设置一个追赶游戏,并在最后设置不同大小的圆圈。只有快速跑到终点并准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学生才能获得奖励。这样,学生不仅容易记住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竞争教学法不仅具有创新意义,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竞争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3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孩子们总是有无限的想象力。也许在他们的世界里,数学知识有不同的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支持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小学数学包括数字、图形、方向、时间等方面。有些孩子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所以他们可能对图形更感兴趣;有些孩子天生对数字敏感,所以他们必须擅长各种计算。当遇到学生擅长的问题时,他们可以引导学生告诉我们他们的经验,当遇到他们不擅长的问题时,他们也应该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及时弥补自己的缺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多观察,注重数学兴趣的培养。

结束语

创新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像死水一样为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帮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的措施[J]. 赵培鸿.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1)

[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J]. 郭洪波.  神州. 2014(03)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数学创新能力[J]. 臧慧.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1(08)

[4]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吴同栋.  当代家庭教育. 2021(01)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迎来了新的课题,教师如何让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之美,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进行思考和创新的工作内容。本文从现今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当今中学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将音乐教学通过更加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希望能够为中学音乐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音乐 创新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然而,由于中学应试教育的束缚,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学音乐教学灌输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传统的音乐教学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这种落后的音乐教育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呢。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中学音乐教学到底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老师既然是课堂的主宰者,就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他在课堂上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有时偶尔教师唱错了音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对音乐课抵触很严重,毫无创新的氛围。其实,中学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应该是开放式的,并且要鼓励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如果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应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音乐教学也是如此。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加强自身的音乐专业素质。有些音乐教师安于现状,几十年来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这样就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发展。实际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做有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首先他自己要有很强的音乐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这是创新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决不能墨守成规。再者,学校也要不断地给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和教学交流的机会,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这样教师才会在提高素质的同时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

三、实行多种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中学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独特性。它既不同于语文外语课堂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也不同于数理化等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简单地说,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更要说明的是,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僵化教学模式,而要勇于创新,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创新了,学生才能潜移默化的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比较受青睐的中学音乐课创新教学模式有研究型课堂或互助型课堂。所谓研究型音乐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己研究音乐课堂内容的来龙去脉,或者自己在实践中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说到底就是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总之,时代在发展,我们的音乐教学模式也要走向多样化。音乐课教学目的不能单纯地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因材施教,加强中学音乐的个性化教学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求加强中学音乐的个性化教学。譬如有些同学对乐器很敏感,那我们就应该发挥他们这方面的特长,在乐器方面给予重点指导,有些同学善于美声唱法,就主要抓好这一项。中学音乐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

总之,虽然中学音乐教育表面看上去没有语数外等课程那么重要,但它作为一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有它独特的作用,从根本上说,它是推动我国业务教育或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催化剂。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完全必要的。近年的音乐教学改革也证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完全可行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来达到中学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兰. 论教学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J]. 新课程(教研版),2009(11) .

[2]崔峰. 对低幼儿童学习音乐的评析[J]. 大众文艺,2010(24) .

[3]符小丽.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2).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 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通过精心设置支架, 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 引起反思, 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 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 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 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 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 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 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 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吸引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 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 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 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 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 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探索规律, 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 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以往都是告诉已知条件、问题, 现在是让学生自己选择, 老师给出10元钱, 让学生自己发挥想像, 想买什么, 买什么, 花多少钱, 剩下多少钱, 每个学生自己编题, 解答, 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 各式各样, 解答方法多种多样, 学生更自由了, 学习更快乐了, 数学课看起来更象是一堂活动课, 教学效果肯定不一般!同时, 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 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3 注重开放题的教学, 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开放题的教学, 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 在开放题的教学中, 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 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既要隐含“创新”因素, 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 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 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 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 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 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 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 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 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 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 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 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 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 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 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 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 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摘要:新课标的指导下,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 可发展的人, 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 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于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教师也应该突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对课堂教学进行革新与创新,实现对课堂时间最大化的利用,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本文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对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分别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构建扎实知识系统,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可以说是一门不太讨喜的学科,没完没了的运算,复杂的逻辑,深奥的数学思想,但是也正是这些东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以及合作能力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可行性。笔者任小学数学教师多年,对于创新教育多有研究,现将自己的所得归纳如下。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就目前来说,仍然有很多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课堂沉闷、枯燥,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时有交头接耳、开小差等行为的出现。创新教育的实现有赖于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成长。

比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并且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形物体,像井盖、呼啦圈等等,下面请学生自行发言,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形的,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个事先剪好的椭圆形纸片问学生:“这是圆形的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是。”教师接着问:“怎么不是啊,这个也没有棱角,而且也能够像轮胎一样转动,怎么就不是圆形了呢?”通过上述环节,学生的注意力从观察圆形到观察圆形和椭圆形之间的区别,并创造性的探究圆本身具有的独特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堂和课下时间观察、思考和总结,并在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不断形成结实的实施基础。每一个学生具有的学习能力,自身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所掌握的学习方法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负起责任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引”的作用,首先引导要奇异,假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设置情景的方式,例如使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其次引导要贴近生活,比如,在你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切西瓜为例子,将两个西瓜切割成不同数量,平均的分给几个人。最后教师的引导要有层次性,在符合当前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从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引导。

三、构建扎实知识系统,培养创新思维

就实际情况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安排系统性并没有那么强,较为松散,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要构建系统性的知识网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辅助学生养成建立知识系统的习惯。这需要从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建立错题本,错题本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错题的收录,更重要的是深究出错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和改正,比如,在“分数”的教学中,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忘记进行通分,计算出现差错,分母公倍数错误等,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就能够针对出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加强。第二,养成复习的习惯。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内容后,结合两个图形进行综合复习,总结其相关性,观察运算、公式等方面是否具有联系。同理,在学习“圆形”和“扇形”的内容后让学生自行在笔记本上总结。

四、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开展实践操作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式,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游戏中学习、动手中进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然后使用手中的笔、尺子等工具在画纸上画一个长方形的,最后将画的正方形剪出来,并通过折叠等方式发现正方形的特点。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不单单指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还涉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创新,即创新教育要勇于突破表层性的束缚,扩充创新教育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深耕创新教育的作用。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必须进一步的提高,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勇于接触新鲜事物,敢于大胆尝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靳玉斌.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OL].学周刊,2019(16):86[2019-08-03].

[2]謝东玲.创新课堂教学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125.

上一篇:高校本科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