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创新因素分析论文范文

2023-11-26

会计创新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到2005年的27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近60%。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第二产业和服务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2005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仅为40.2%,服务业劳动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仅为31.4%,而且大部分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更是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发展要想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服务业的快速、规范、有序发展,就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与创新服务业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瓶颈约束。

一、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因素分析

(一)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理应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在服务业领域也不例外。但我国不少服务业领域垄断色彩十分强烈,一些部门对某些领域过分看重其兼有的属性,如:银行作为调节经济手段的属性,科教卫体等领域作为公益性、福利性事业的属性,文化、传媒等作为意识形态的属性等,导致了银行、证券、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至今仍保留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政府或国有经济垄断经营严重。比如,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仍占50%以上,大大高于工业的同一比重,而且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竞争很不充分。其结果。服务业的发展远远适应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效率低下,社会福利降低,也影响了服务企业的经营和机制创新。不利于服务业的成长。

(二)行政审批环节过多且多头管理

主要表现是行政审批环节过多、效率不高,行政执法尺度宽严不一,收费过多。据国家发改委等联合调研组对服务业前置审批项目的不完全统计,除涉及国家法律17部、国务院行政法规33部、国务院政策文件20件外,涉及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门规章、文件106件。各地方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制定的地方性规定就可以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合。由于修订机制不够有效,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存在着修改不及时、废止退出滞后的问题,成为体制创新的障碍,各政府部门之间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存在许多不衔接和不配套之处,为企业带来很多困扰。

(三)政策不平等导致服务业企业负担重,经营成本高

长期以来,由于物质产品短缺,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安排都是从如何有利于增加物质财富来设计的,造成服务业与农业、工业之间政策上的不平等。在税收方面,服务业企业的税收负担较重,部分服务行业重复纳税。在物流等行业,企业经常发生大量业务外包,按理应抵扣外包收入后纳税,但是,在发包方按照整个营业收入纳税的同时,分包方也要按照分包协议上的价款纳税,这就出现了重复纳税。在使用土地和水电气的价格方面,服务业普遍高于工业。地价方面,工业用地一般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而服务业用地则采用招标拍卖的方式。两者差别很大,后者往往是前者的几倍乃至十几倍。

(四)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换,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现象也随之凸显出来,服务业高级专门人才储备不足,服务业的蓝领人才也存在结构性短缺。这种格局的出现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我们重视高等教育而忽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对学历教育过分偏爱而对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看不上眼”,即使是高职教育也尽可能往“学历教育”上靠,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比如,我们现在精通国外法律、国外市场的国际型和开放型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其中注册精算师、注册金融分析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软件设计开发等高级专业服务人才尤为短缺。同时,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在信息服务业中,既缺乏创意、规划和设计的高端人才,又缺乏一大批拥有一定技术能力的蓝领。但与此同时,又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在为工作、为生计四处奔波。

二、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步伐。促进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

(一)加快服务业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中国服务业发展既有国外服务业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中的一般共性,又有作为发展中的市场转轨国家的特殊性。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和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业体制改革不到位、市场机制没有发挥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不具备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造成的。与改革初期相比,我国市场机制已日渐完善,放松经济规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的条件日趋成熟。

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要公平竞争,各市场主体就必须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建议分步骤放松对现代服务业中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此打破市场壁垒,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改变服务业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对非国有经济实行与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形成与国有经济企业相竞争的局面,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升服务业产业的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国有经济是我国大型服务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要加快国有大型服务企业改革的力度。从宏观上讲,要加快服务业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微观上讲,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对国有服务业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企业外,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激励约束相容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企

业内部运行机制,推动各类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外包,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要素流动与市场竞争的“引导者”。要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市场供求状况,逐步放松服务价格管制,尽可能减少非市场定价,推进市场定价。对某些必须管制的服务价格,也要提高定价的透明度,应当允许有些差别化定价,或有指导性的市场定价。

(二)优化和完善法规制度与政策措施构成的软环境

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现代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阐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时指出,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为一国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是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除了现代通讯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等硬件环境,还要重视以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机制体制为重点的软环境。根据王静波(2006)提供的资料,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历来奉行“大市场,小政府”的理念,多年来致力于人才、教育、市场制度和监管等商业环境的优化,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诚信等带来的社会交易成本,努力营造公开的商业环境和开明的经济政策,进行适度的监管,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并从中介、码头、金融等领域退出。为民间资本提供发展空间。新加坡则通过诱人的税收政策以及缜密的法律体系赢得了不少航运客户的青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做法为我们建立完善的服务业法律体系和政策措施以及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三)逐步消除城市化的制度障碍,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此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外的大量事实证明,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现代工业社会,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因为服务业要求它的生产和消费在同地进行,这就客观上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城市为依托。另外,服务业的许多产业都具有规模经济,例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只有在人口规模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才能赢利,而且,相对来讲,城市的制造业比较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也比较高,因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需求也比较大。因此,只有依托城市才能培育起现代服务业的土壤。

城市化的进程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但也与政府政策与制度环境息息相关。我国严重的二元经济固然与历史形成的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相关,但严格的城乡分离的制度与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二元经济格局。因此,要适度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就必须推进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城市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未来一段时间,要对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市镇设置的法律制度等直接影响城市化的制度安排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城市化来带动服务消费增长和服务就业总量的提高,从而推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业结构的转换。

(四)依据不同服务行业的特征,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

确定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于一个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产业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门槛是一个产业顺利成长的保证。对于律师、会计、咨询等小规模经营的行业,应该提高准入门槛,避免无序竞争;而对于邮电、运输等行业,则要降低准入门槛,促进竞争。需要指出的是,降低门槛不是放宽服务质量,而是对不同所有者资本一视同仁,均可进入服务业市场。此外,要尽可能简化目前繁杂的前置工商登记审批制度,加强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管。目前的工商登记审批制度手续繁杂,周期漫长,但是对审批后的企业的监管不力。今后应简化审批手续,同时,对于注册成立的企业严格按照市场准入标准和行业经营标准进行监管,提高其服务质量。

(五)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体制,为服务业的快速高质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不在于先进的装备以及体现在装备中的技术,而是人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社会提供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操作的人才,这些人才的输送仅仅依靠现有的办学模式是满足不了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做法,树立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的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比如。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实行根据企事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而不能简单地由学校“闭门造车”。总之,要从认识上把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并努力创新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体制,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服务业专门人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

会计创新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63号),其目的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方法和新会计制度的创新与变化,并阐述了新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改革

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其负债无法反映应由本期负担的以后年度偿还的利息数,或有负债也不能充分披露。此外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16项,由于会计制度差异,各单位的会计数据不能合并,统计口径各不相同,不具有可比性,以一级政府作为主体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并不存在。会计目标方面,偏重于满足财政预算管理需要;核算内容方面,侧重于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资产负债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但核算范围比较窄;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一方面是账务的模糊,另一方面是更加详细具体的信息要求,两者突出的矛盾在政府“三公经费”改革领域尤为突出,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手段都指向了政府会计[1-2]。

1 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则

1.1 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 在考虑我国政府财政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借鉴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做法,吸收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1.2 持续发展,改革创新 吸收近年来已经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中取得的经验,加强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行成本。

1.3 常态化公开 按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促进公开的常态化、法制化,满足信息需求者对政府财务状况的需求[3]。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在一套会计系统中,如要反映收支和结余,满足预算管理的目标,就必须提高收付实现制的应用程度;如要真实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就必须加大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而我国现有的政府会计系统既非单独的预算会计系统,也非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系统,而是一种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混合体[4-6]。

通过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方法,适度分离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即政府会计下强化财务会计制度的权责发生制形成的财务报告,完善预算会计制度下收付实现制形成的决算报告。其核心为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一套体系,两套报表。

適度分离指适度分离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功能以及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功能,7615beada8be6d83567ff10e4fcb510a53a352d296e541a538d4e5eabc0ceb76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双功能是在统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5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双基础是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双报告是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

此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统一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升了信息的可比性,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如实反映政府“家底”。实现了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务风险等提供支持[7-8]。

3 新会计制度的创新与变化

(1)旧会计制度以会计法、预算法、事业会计准则为法律依据;新会计制度则以会计法、新预算法、政府会计基本准则为法律依据。

(2)旧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新会计制度则以双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旧会计制度的核算功能是预算会计;新会计制度则是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5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4)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旧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方法。而新会计制度则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财务会计采用全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则采用收付实现制。“相互衔接”是指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调,报表相互补充,共同反映会计主体的相关信息。主要体现在,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核算。

(5)旧会计制度下会计报表为预算会计报表,新会计制度下则为双报告(财务报表、决算报表)。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编制“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即本期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与本年预算结余数(本年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6)旧会计制度下基建投资是单帐核算年末并大帐,新会计制度下不单独建账,按项目单独核算。单位对于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遵循相关会计制度规定外,按照统一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大大简化了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有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7)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在财务核算中引入了全责发生制,增加了收入和费用2个财务会计要素,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成本,要求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引入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确认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4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应用

4.1 平行记帐法 平行记帐法是指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其现金包括国库直接支付的财政拨款资金、国库授权支付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及其他货币资金等。

平行记账法的界定范围: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如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方式取得的财政拨款收入和发生的相关各项费用开支;银行存款、库存现金、e7c4cc02d64874ac52db39068130b52f其他货币资金方式取得的事业收入等收入;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方式发生的业务活动费用等费用;从其他单位调入财政拨款结转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的现金收支年末结转及结余分配、以前年度收支调整等;不涉及收入、支出的现金业务,如提现、存现、借款等是不需要平行记账的;不纳入部门预算的现金业务也不需要平行记账。

例如:(1)职工出差借旅费 1 000 元

财务会计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XX 1 000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1 000

预算会计账务处理 不做分录

(2)职工出差回来报销旅费1 000

财务会计账务处理 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 1 000

贷:其他应收款 1 000

预算会计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 1 000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1 000

4.2 改變固定资产的记账方式 收付实现制下购买固定资产的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其价值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反映,2个科目一般情况下相等,其使用过程中不用提折旧。权责发生制下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属于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该科目核算单位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根据其情况选择折旧方法,政府会计主体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

4.3 设坏账准备科目 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按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算应提或冲减的坏账准备。帐务处理为

(1)计提坏账准备,借:其他费用;贷:坏账准备。

(2)冲减坏账准备,借:坏账准备;贷:其他费用。

(3)核销坏账准备,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4)已核销款项在以后期间收回,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贷:坏账准备

4.4 增设现金流量 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其科目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收到的现金;事业支出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等有关事业活动支付的现金。②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包括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以及处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收回的现金;构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和对外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等。③筹资产生的现金流,吸收投资、借款、偿还债务、偿还利息等相关现金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田薇.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3):90,92.

[2] 郝丽娜. 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0):117-118.

[3] 《政府会计实务》编写组.政府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4] 郭海林.全责发生制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9(12):41-42.

[5] 丁俊子.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会计标准问题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 辛美霞.事业单位会计引入全责发生制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7(21):128-129.

[7] 崔荣星.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健全权责发生制的必然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61.

[8] 吕凯.事业单位由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浅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1):95-96.

会计创新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因素

(一) 研究理论发展不全面

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发展状况都密切依赖于其内部的资金管理和流动情况。良好的资金环境无疑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的企业成本会计操作方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亟待解决。具体来说, 由于管理规模和管理成本的限制, 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应用才能逐渐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成本会计理论的独立性、创新性以及系统性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长久以来一直被反复使用, 缺乏创新的陈旧理论会严重制约先进的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引入和利用, 相关研究的关注度和投入度都与西方国家相去甚远。各类成本控制、预测、计划、分析检查以及决策的方式都还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仅有的会计研究理论都停留在表层上, 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剖析。相关的见解和观点也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适用性不够理想。

(二) 欠缺实践应用环节

成本会计的应用价值不容小觑, 它虽然有极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但其会计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作用面仍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只停留在理论阶段的研究和分析, 注定无法全面的保证成本会计的应用效果。纵观当前有关成本会计的研究著作和文章, 大都从理论层面对成本会计的核算方式展开分析, 有时还会借助一些实际案例来增加成本核算方式的实践价值。即便这样, 仍无法满足成本会计管理方式作用于企业运营中的基本验证要求。涵盖了供产销流程和会计核算方式等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缺乏真实的成本会计应用数据的支持, 始终难以取得较高的实践价值。对于成本会计实践方面内容的研究目前仍存在较大的空白, 相关管理理论的支持不能从根本上帮助成本会计实践体系的构建,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也会严重阻碍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三) 电算化发展和应用缓慢

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新时期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新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各行业中的普及应用, 企业的办公和管理效率都有了明显提升。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但由于行业之间的差异明显, 一些传统型企业在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时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成本会计及同类型的事务来说, 信息化的核算方式必然能够显著提升其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无纸化的电子数据统计计算形式也更利于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保存与统一管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态总体而言并不均衡, 一些会计类核算软件在功能设置, 操作方式上都存在缺陷。另外, 较高的学习成本和全电子化的文件存取形式会影响实际使用中的体验, 加之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与信息化核算方式的转化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投入, 这都造成了成本核算数字信息化的滞后性。

二、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改善对策

(一) 加强成本会计研究的深度

纵观当前对于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 多数的专家和学者普遍关注成本会计在本质上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和优势, 而对于完整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则仍处于空白阶段。某一方面的研究无法全面揭示成本会计的理论特点。只有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基础理论体系才能够进一步将成本会计的隐含优势充分释放。在结合当前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研究人员应着重增加对于成本会计整体功能性的研究力度, 对会计管理理论和体系有所侧重。不断拓宽研究层面, 及时学习国外最新的会计核算理论, 积累理论知识, 为了会计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做好准备。

(二) 注重实践步骤健全成本会计体系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 成本会计是否适用于企业, 在核算过程中是否会遇到其他问题等, 都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的。其他的采购、生产、销售环节都可能会与成本控制有着直接关联。通过实践的验证, 不仅能够检验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 还能及时发现没有考虑周全的方面。通过报表和分析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实践成果, 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健全成本会计体系。

(三) 推进电算化发展进程

借助信息化手段, 从核算方式和管理模式上节约不必要的成本和开销, 同时还能保障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针对成本会计电算化进展缓慢的现状, 可以通过计算机办公、成本核算、会计管理这三个方面的整合来寻求改善的途径。丰富会计核算数据的来源, 设立标准会计数据库, 加大会计软件的利用普及度等, 都能提升信息化的会计成本核算效果。

三、结语

强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 还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收支状况,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善于借鉴成熟的会计核算模式, 深入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 加强信息化模式的建设等都能明显促进成本会计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提高, 社会环境也达到了和谐繁荣的发展状态。全新的经济体制下, 更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正不断为各行业和领域中的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来说, 成本会计的相关工作更直接的作用于企业运营过程当中。成本会计的工作理念及其涉及的企业管理相关的事务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本文对于现阶段的现代化成本核算方式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展开讨论, 分析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因素, 为企业成本会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企业发展,成本会计,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赵冉.企业成本会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业, 2018 (4) .

[2] 袁茂森.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因素与解决措施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6 (20) .

[3] 杨亚端.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31) .

[4] 高军.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4) .

会计创新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包括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形式独立, 主要是值在项目中注册会计师与本审计单位及其重要利益关系人之间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实质上的独立性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的内心状态, 这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评估应对风险、获取证据和发表审计意见时, 遵循客观公正原则。本质上来说, 后者对于审计工作更为关键。

2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现状

我国的审计分为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 我们比较多研究的是民间审计, 不只是民间审计独立性较强, 而且民间审计占比数量大大多于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参差不齐, 从整体上来看, 质量不高。

3 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内部环境:

3.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薄弱

大多数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简单, 财务部、IT部、人力资源部、质检部、审计部, 而且会计师事务所的季节性业务较多, 10-4月的业务繁忙, 在这个阶段上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作为最大的风险点---质检部, 更是如此。有的事务所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质检部只有一个员工, 一到年审期间, 常常累得半死。更令人费解的是, 有时候这个质检人员还能充当审计人员去参加企业审计, 当这位质检有急事请假的时候, 审计部门同事还会轮着担当质检人员。任何有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 审计人员和审核人员要保持独立性, 两者不能兼任, 否者这样通过的报告质量高低是不能确定的。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 特别是那些较小的本土事务所, 他们生存能力较低, 成本与效应相比较, 他们通常会以成本为先, 而不注重内部控制。

3.2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竞争压力

随着各种资格证的取消, 注册会计师证成为了现在少见能考到的证件, 愈来愈多的考生, 愈来愈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现了, 再加上事务所普遍制定的业绩考核制度, 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员工之间竞争激烈异常。其中, 一部分注册会计师为了自己的绩效, 过于迎合顾客, 全然不顾自身责任。由于他们只注重短期利益, 听从顾客的要求, 做出弄虚作假的不正当行为。比如说无视企业的重大风险, 流于表面的对企业进行审计, 对严重违反会计准则的企业也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意见。这种面对名利的诱惑罔顾职业道德, 只顾趋名逐利的行为, 严重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

外部环境:

3.3 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压力

因为社会上存在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 导致社会需求日渐饱和, 审计市场的竞争变得极其复杂。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得到更多的客户, 常常会不择手段, 排挤同行业事务所, 而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迫于生存压力而放弃原则、降低收费以此来抢夺市场, 最终导致了整体执业质量的降低。

3.4 制度立法的缺陷

国内目前实行的, 对于规范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颁布的审计法更多的是针对政府审计中的审计署, 但是对注册会计师来说, 他们不同于政府审计人员, 审计法对注册会计师没有任何的作用, 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 当审计人员提供虚假报告等情形时, 国家的惩处措施力度也不够。

4 应对措施

4.1 改善外部法制环境

必须加快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步伐, 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 同时加大处罚的力度, 应当严惩因为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从而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 造成犯罪的会计事务所和主要负责人。

在所有的监督手段中, 以政府和社会为主体对整个行业进行业务监督管理是最有效的。从外部来说, 政府的监管是必须的, 因为政府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可以发现、调查并解决遇到的各种重大问题, 防止对整个行业造成不良影响。

4.2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和教育

从注册会计师自身来说, 在职业生涯中, 不能故步自封, 止步不前, 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对注册会计师自己的要求, 更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 时刻监督员工的学习, 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的定期培训。

摘要: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审计工作, 而审计工作又可以对一个会计期间以内发表对本企业的商业活动是否正常, 千千万万的审计工作可以对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稳定发挥作用。独立性是衡量审计工作的关键标准。如果没有了独立性, 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发表的审计报告就没有了可信度, 这种不能得到社会公众信任的审计意见没有价值, 审计工作本身的社会功效也不复存在。在所有审计工作人员中, 注册会计师是能够和企业直接接触, 也是发表审计意见的主体, 对财务报告来说, 注册会计师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会计创新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现今时代迅速发展, 经济水平提高, 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 相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相关金融问题逐渐为企业所重视, 金融会计风险即是其中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金融会计风险, 即是指企业会计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职业技能不足、专业素质较低、工作安排不当等原因所造成的经济风险, 此类风险会对企业造成经济及口碑、影响力等各方面损失, 影响企业发展进度,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若想具有良好的竞争资本就必须重视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

2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

企业风险来自于多方面, 其表现形式多样, 存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中, 虽现代企业工作逐渐迈向专业化、智能化, 但其一但出现, 皆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在各项风险对企业造成影响的统计中, 金融会计工作中产生的风险造成后果较为严重。资金为企业的命脉所在, 金融方面出现风险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其本身与衍生问题不仅会对企业运转产生影响, 甚至会动摇企业根本, 使企业无法继续存在。针对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存在的风险, 经多方面调查得来数据, 本文将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归类整理, 分为以下几类。

2.1 各项相关制度缺失

无论何种工作, 确立规章制度皆为维持其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相关制度的确立更是如此。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金融会计工作中的步骤、细节、具体操作无针对性规定, 同时监管、运行、激励等对应制度亦不甚完善, 员工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只能通过自行摸索、老员工口头传授来完成, 口头传授难免存在误解, 自行摸索亦会浪费较多时间, 间接地导致风险产生、效率下降。同时, 企业中激励制度不明确亦无法带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员工“吃死工资”现象严重, 大部分员工存在着“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想法, 工作中刻板、生硬, 机械化处理事务, 对数据的敏感程度较差, 无法有效规避风险。

2.2 核算、结算工作中的风险

现今企业大多将核算与结算工作分为两部分, 核算工作由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进行, 结算由企业指定机构进行。对于两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核算风险的出现多数在于企业会计管理体系不完善, 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会计管理体系, 无法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同时财务会计工作方面, 审查制度不健全, 审查工作有误区, 工作人员依照此类工作方式进行工作, 必然会出现失误, 同时核算工作中缺少对相关数据的备份, 一旦出现失误, 过程不可逆, 只能从头开始, 工作上造成较大困难的同时对效率亦产生影响。结算风险则是指将数据提交到相关机构的过程中, 由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机构时未对其进行全方面考察, 或是因“面子”、“吃回扣”等现象选择选择对其利益较大的机构, 导致相关机构因专业性不足、工作态度较差、计算方式与企业计算方式不同而出现的核算方面问题, 此类问题易影响结算数据, 使数据准确性较低。由于其无具体核查方式的特性, 隐蔽性较高, 发现概率较小, 长此以往, 日积月累下的微小失误亦会导致“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产生较大影响。

2.3 从业人员专业性导致的风险

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 本身素质较差会对企业金融会计造成较大风险。多数企业相关人员专业性不足, 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将亲属任命为会计人员的错误操作, 此类非专业人员会对金融会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由于其未经专业训练, 对工作未具备足够重视, 导致一系列风险发生, 例如核算数据不准确、报表存在漏洞、公私混淆等常见状况, 皆会对企业运作产生影响, 另外, 当今社会物质化现象较往年提升幅度明显, 商品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系列畸形观念, 部分工作人员受到该类观念影响, 产生拜金主义思想, 无法抵抗巨额资金所带来的诱惑力, 于企业监管漏洞情况发生时挪用资金, 公款私用, 当企业需要资金进行日常工作消耗时, 无可用资金, 资金链断裂, 运转不畅, 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行, 最终产生倒闭、拖欠工资等较严重现象发生。

3 对风险因素的合理化防范路径

3.1 促进各项相关制度细节化

为确保各项工作中相关制度正确应用于企业中, 应加大其细节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力度, 使其逐步完善, 明确相关责任, 实际工作中, 需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 细化岗位责任, 将其逐层次分布于相关科室、小组、甚至是个人上, 对其责任范围进行明确规定与划分, 使每部分人员明确自身相关责任, 加强其对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度同时提升其。同时, 为避免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出现弄虚作假情况, 可实行岗位责任制, 此类工作中, 特别需注意的是核算过程中人员的配置。首先应对单位中涉及此项工作地人力资源进行排查与统计, 杜绝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出现, 避免出现因个体所造成的观察问题片面性所造成的失误, 采取多责任人手段, 任命多个责任人, 对于涉及大流量资金的重要工作, 例如提款、入账、资金交接等工作, 需超过半数, 或是80%的责任人签字同意才可通过, 无论员工素质如何, 需尽量避免大量资金于未被监督情况下存在于单独个人手中, 杜绝挪用现象, 尽可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情况下, 使工作人员相互制约。细化监管制度、责任制度、工作流程制度, 并将其深刻落实, 才能对工作中每部分易出现风险细节皆有对应的防范措施, 有效降低风险出现概率。

3.2 建立完整风险预警机制, 创建智能规避系统

风险预警机制, 即通过工作中各项具体数据的备份, 多方面校对确认相关数据、翔实完善报表等手段对风险进行预防。此机制可针对各类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 其特性在于便于查询复核, 对工作各阶段易出现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通过对工作中, 尤其是财务信息方面的数据进行备份存储, 有效地降低风险因素出现概率, 即使风险因素出现, 亦可将其于初始阶段解决, 防止其进一步扩大, 对企业财务造成影响。可结合当今现今技术手段进行具体操作, 根据日常工作得来经验创建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防范手段, 针对工作中各项细节进行信息化处理, 统计出具体操作步骤中出现失误的概率, 根据其严重性进行优先度排序。当工作人员通过此项操作系统进行工作时, 计算机将会对工作人员的每一步操作进行监督、预算, 当工作人员工作出现一个或多个不易察觉失误时, 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会对其进行提醒, 或直接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进行修改, 若失误于上传到系统前已经发生, 系统可直接锁定该项工作, 随后通过严重性优先级对工作中具体数据进行修改。此类操作系统需通过人工上传数据进行调整与完善, 除依赖信息技术支持外, 相关人员亦需培养工作中对数据的敏感性, 尽量在系统发现错误之前, 自行调整工作中的失误, 节省计算机修改时间, 并利用此时间完成更多工作, 提高效率。

3.3 财务管理健全化

财务管理健全化主要分为几方面, 其一为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对企业中涉及金融会计方面的工作, 如财务预算统计、资产规模预算、收支数据整理及预算、资本预算等方面进行优化。其二为资金管理制度, 此方面与上文中所述责任制类似, 主要预防要点在于针对企业资金方面工作进行优化, 资金管理制度为企业金融会计的主要财务制度之一, 需重点确保资金安全性、完整性, 使其出现风险概率较小, 维持企业良好运转前提下使资金最大化使用, 不做多余支出。此类制度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强, 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良好运用所学金融方面知识, 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可对企业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培训, 定期组织其专业性培训的同时穿插职业道德培训, 使其成为综合素质型人才, 提高其待遇, 使其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第三方面为专业机构选择, 选择与专业性较强的机构合作, 对机构选择人员进行监管, 杜绝其根据利益关系选择机构, 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对相关机构进行考察, 确保其能够正常进行核算业务, 使企业财务结算工作得到较大程度保障, 从而合理化防范金融会计风险, 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机构进行选择, 尽可能消耗最少资金, 将效果最大化。

3.4 人才相关制度优化

于上文多方面所述, 企业人才相关制度对企业各方面有着较深远影响。当今社会为人才社会, 各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重视性亦逐步提升, 金融会计方面更应如此, 人才方面与其相关各项制度亟须优化。新时代背景下人才的重要性无须多言, 企业应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存环境, 才能招揽更多人才, 为企业做出贡献。

首先, 人才聘用方面需灵活化, 需根据被聘用者的能力做出评判, 而不是一味地根据硬性标准做鉴别, 受教育程度固然重要, 但工作能力、经验、工作灵活性等各方面更适用于实际情况。其次为企业原有人员的培训与甄别, 在招收外部人才的同时, 企业也应对自身原有员工进行规模性统计与选拔, 企业应对员工工作水平有正确的认知, 奖惩分明, 激励制度明确, 将工作业绩较突出、工作失误较低的员工树立为典型, 对其进行奖励的同时进行宣传, 鼓励员工学习, 推动其工作积极性。最后, 如上文所述, 应培养员工全面发展, 使其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齐头并进, 提高其综合水平。

4 结语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解决与防范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稳定, 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竞争力。无论企业规模大小, 从事何种行业, 财务状况都是不容忽视的。如不能确保其稳定性, 则无从谈起经营、盈利等一系列工作, 更无法保证企业发展, 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预防是重要的。相关部门、决策层、从业人员需对其产生足够重视, 确保其风险可控、可预防, 为企业发展乃至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金融会计工作为企业核心工作之一, 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贡献。有效控制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 并对其进行合理化防范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所得数据, 对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针对其中核心部分提出问题, 并对其做出相应合理化防范路径分析, 目的在于使更多企业相关人员重视此类问题, 使企业发展更科学, 发展速度更快。

关键词: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 丰冠华.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 (7) .

[2] 李凤荣.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6) .

[3] 潜宣谕.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7 (18) .

[4] 杨子龙, 许馨宇, 李梓博.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 2018 (8) .

[5] 邓菲.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纳税, 2017 (23) .

会计创新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为研究XBRL财务报告是否增加了年报的信息含量,文章以深市A股53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对2008年至2012年样本公司披露XBRL财务报告前后累计异常报酬率CAR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虽然XBRL报告包含一定的信息含量,但并不显著。

【关键词】 XBRL; 事件研究法; 市场反应

一、引言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这一构想最早由美国会计师Charles Hoffman于1998年提出,是基于互联网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的计算机语言,这一概念将会计准则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对财务数据进行的智能化处理,使得使用者能够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快速快捷的识别、储存、交换、分析及利用,减少了信息使用成本并提高了信息质量。随着全球各国会计信息化的推进及对XBRL的大力推广,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必将成为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

我国早在2002年就开始参与XBRL的研究,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面向中小投资者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从2009年半年报披露开始采用了全新的XBRL标准平台系统。2010年9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于2011年1月1日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我国部分公司、部分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施行,2011年11月石油天然气和银行监管行业的扩展标准发布,其他行业分类标准制定也在不断推进中,XBRL在我国已经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XBRL财务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自上交所和深交所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XBRL披露后,实行XBRL披露是否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未来XBRL的应用和推广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XBRL报告披露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考察XBRL标准的年报是否能够改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增加投资者的决策效率。事件研究法是探讨事件发生前后标的公司股票价格反应的研究方法,它以特定事件日为基准,通过研究事件日前后股价收益率的变化,衡量标的股票价格因为该事件所受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研究事件期中样本的累计报酬率是否有显著异常,来探讨该事件的信息含量。对本文而言,则是通过研究XBRL财报披露前后该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来测定XBRL年报是否含有信息含量。若XBRL年报披露含有信息含量,则披露日附近可观察到CAR有明显的增加;若市场对该信息的反应是无偏的,则在事件日后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并无显著变化。

二、研究设计及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取

从2009年开始,上交所和深交所都推出了各自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送系统,但两者在具体披露流程上并不相同。上交所是由上市公司应用报送系统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在本地生成XBRL实例文档,然后上传到上交所,而深交所是由上市公司业务人员根据从深交所获得的权限,登陆报送系统直接填写信息,由系统自动生成XBRL实例文档。

由于深交所的报送系统可以随时和交易所后台进行交互验证,如有错误可及时发现修改,报送数据的准确性较高,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选择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制造业企业,选取2008年至2012年的市场数据为样本,剔除窗口期有其他重大事件对外披露的公司、估计期内连续10天未进行股票交易的公司、ST或PT类公司以及其他数据不全的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53个。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深交所网站系统及雅虎财经,数据处理主要基于Microsoft Excel及SPSS(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研究步骤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对2008年至2012年深交所披露XBRL财务报告前后的CAR进行描述统计,观察在2009年采用XBRL披露后CAR是否有显著变化;第二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先对可能影响CAR的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其是否存在共线性,然后对CAR进行回归分析,检查XBRL对CAR的贡献是否显著。

(二)定义事件期

采用事件研究法首先要对事件日、事前估计期和窗口期进行定义。由于目前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均由PDF格式的报告转换而来,故不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可能,因此本文事件日定义为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日期。事前估计期的作用在于估计正常收益率,本文所选用的估计期为[-90,-1],即年报披露前90个交易日;窗口期用于研究事件发生后股价的异常变化,窗口期的长短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定,通常研究使用的窗口期有[-2,2]、[-1,1]和[0,1],本文研究选择的窗口期为[-1,1],即年报披露前1个交易日到披露后1个交易日。

(三)计算累计异常收益率CAR

本文计算XBRL财务报告披露前后的CAR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计算样本公司在估计期[-90,-1]内的股票i的日收益率及市场指数日收益率,分别用Ri,t和Rm,t表示:

Ri,t=(Pi,t-Pi,t-1)/Pi,t-1

Rm,t=(Pm,t-Pm,t-1)/Pm,t-1

其中,Pi,t代表股票i在t日的收盘价,Pm,t代表在t日的市场指数,本文研究深交所的A股制造类企业,故采用深成指为市场指数。

2.计算预期正常收益率。本文采用的预期收益率计算方法为市场风险调整法,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计算正常收益率。以估计期内数据为样本,以市场指数收益率为解释变量,以个股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αi、βi为回归系数,εi,t代表回归残差进行回归分析:Ri,t=αi+βiRm,t+εi,t

通过回归分析后得到αi、βi,并据此计算每只股票在窗口期[-1,1]的预期正常收益率。

3.计算每只股票在窗口期[-1,1]内每日异常收益率ARi:ARi,t=Ri,t-(αi+βiRm,t)

4.将窗口期内的每日异常收益率ARi加总即得到每只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i。

(四)设计回归方程

研究表明影响累计异常收益率CAR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司的成长性、盈利能力、未预期盈余、行业因素等,由于本文选择的样本均为制造业企业,故行业因素不再考虑。回归方程设计如下:

CAR=A+B1XBRL+B2GROW+B3UE+B4ABSUE+

B5LOST+ε

其中,各相关影响因素变量定义为:

1.事件影响变量(XBRL)

本文主要研究深交所实施XBRL对年报信息质量是否有所贡献,深交所于2009年开始披露2008年的年报,故将XBRL设置为虚拟变量,XBRL标准实施后取值为1,实施之前为0。

2.公司成长性(GROW)

公司的成长性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及其盈利能力,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会影响股价的变动,故将公司成长性设置为解释变量。对于公司成长性的衡量,现有文献一般采用托宾Q值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衡量,本文主要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衡量。

3.未预期盈余(UE)

已有研究表明某一给定期间未预期盈余(UE)的变化与股票价格变化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将UE作为解释变量来检验其对CAR的影响,表示为预期的每股收益(EPS)同年报实际披露的每股收益之间的差额,即UE=EPSt-EPSt-1。

4.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ABSUE)

未预期盈余与CAR之间有时会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故本文特将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引入回归方程,以此来控制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5.公司亏损(LOST)

公司盈利还是亏损对股价的影响很大,故本文将其列为虚拟变量,收益为负为1,为正则为0。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于2009年推出,即自2008年年报开始进行XBRL披露,本文计算CAR市场数据自2008年至2012年,即年报数据自2007年至2011年。通过计算得出深市A股制造业53家样本公司各年在XBRL报告披露前后的CAR数据,然后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描述了XBRL标准财务报告披露前后各年CAR的均值和标准差,可以看出XBRL年报披露之前的2008年CAR均值为0.006421784,2009年至2012年的CAR最大值为0.000714150,最小值为-0.004442786,在实施XBRL财务报告披露前后CAR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XBRL标准对增加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含量贡献并不大。

(二)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只有各变量之间彼此不具备共线性才能保证回归分析的准确性,本文主要采用Pearson和Spearman对相关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为双尾检验,结果显示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相关变量其相关性不显著,即各变量之间不具备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

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各因素相关性分析之后,本文对2008年至2012年的样本数据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见表3、表4。分析结果显示,年报披露有较强的市场反应,公司成长性、未预期盈余等指标对CAR有较显著的影响,这和现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XBRL在0.05置信水平上的P值为0.086>0.05,表明XBRL财务报告虽然包含了一定的信息含量,但是对CAR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四、结论

本文以深交所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对XBRL年报披露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在窗口期为[-1,1]的条件下,检验结果并没有发现XBRL年报的披露有很强的市场反应。虽然XBRL年报的信息含量已经有所表现,但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CAR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本文选取的样本为深交所A股制造业企业53家,样本量较小,时间从2008年至2012年,时间序列并不长,而在此期间,我国股市经历了大涨大跌,深成指从2008年初的19 000点最高点一路下行,在本文进行的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中并没有完全剔除市场行情的影响,结论可能存在偏颇,仍需未来进一步研究。

2.深交所披露的XBRL财务信息只包括公司基本信息,主要财务指标,主营业务情况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并没有披露财务报表附注,而实际上财务报表包含的会计信息有限,企业财务和经营信息更多的体现在报告附注中。深交所在XBRL的应用上已经计划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以及将XBRL格式文件内容由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扩展到公司IPO报告、上市公司临时公告及基金公司公告。随着XBRL信息披露的全面化,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也会逐步显现。

3.目前上市公司披露XBRL财务报告仍是基于经审计后的PDF财务报告,只不过是在深交所的XBRL系统中重新填写,这种模式的应用成本虽然较低,但实质上却与公司的会计系统脱节,并不能充分发挥XBRL技术的优势。未来XBRL的应用模式应该由企业的ERP系统通过内嵌集成XBRL适配器直接生成XBRL实例文档,生成“实时会计报告”。XBRL只有深入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整个控制流程,将其应用于整个财务报告信息链,才能充分发挥优势,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XBRL实例文档数据生成后,其最终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目前深交所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虽已集展示、分析及下载上市公司信息等功能于一身,但目前只能分析最基本的财务指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仍有赖于使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大多数投资者,XBRL的优势无法真正体现。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转换及数据分析,都离不开XBRL应用软件的支持。目前我国参与开发XBRL的软件还很少,要真正推广和应用XBRL,必须鼓励软件开发商大力开发用于XBRL数据提取、展示、分析等方面的软件,使投资者和分析人员即使不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也能对会计信息有效地分析利用,提高决策效率。

5.XBRL分类标准是XBRL的核心和基础,目前深交所和上交所XBRL应用所采用的分类标准均是自行制定,与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并不一致,导致同一财务报告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生成的XBRL实例文档并不完全相同。上交所、深交所和财政部的XBRL分类标准的统一与完善是推广和应用XBRL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只有实施统一的分类标准,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监管和XBRL应用软件的开发,避免兼容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财会通讯,2006(9):56-63.

[2]段婧,孔令燕.XBRL的应用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J].新会计,2010(7):63-66.

[3]黄长胤,张天西.XBRL分类标准扩展与信息披露质量[J].现代管理科学,2011(5):32-34.

上一篇:财务会计准则综述论文范文下一篇:林场分类经营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