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范文

2023-09-24

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与人打交道,中间就存在人际关系中沟通的的问题,所以发生人际障碍的发生在所难免,如何要让沟通更有效率,就必须找出影响沟通的障碍,并加以解决。本文列举最常见的人际沟通障碍,包括个性障碍、地位障碍、文化障碍和过去经验的影响。了解形成障碍的成因,我们方能对症下药,首先我们要在沟通中主动倾听,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质,然后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积极反馈信息,以此来克服人际沟通中的障碍。

【关键字】:人际沟通 障碍 克服

一、 人际沟通的定义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所谓有效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任何组织的目标实现都必须依赖于组织成员的相互协作, 而相互协作又必定以信息沟通为保障。对于管理者来说, 适时、正确、高效地运用好信息沟通可以激发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沟通在整个组织活动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人际沟通的障碍

(一)个性障碍

这主要指由于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不同,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为沟通带来困难。个性的缺陷,也会对沟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有的人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不爱张扬;有的人有自卑的心理,不敢与别人交往。对于有自卑感的人存在着一定的恐惧感,他们也很想与别人进行交往但同时又怕别人不重视他、排斥他,所以就会压抑自己与别人进行沟通的欲望,对别人采取冷淡的态度。有自卑感的人不能自如的与别人交往,不能轻松的应付谈笑,在人多的场合下不愿意表现自己。

(二)地位障碍

社会地位不同的人通常具有不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造成心理的沟通障碍,不同阶级的成员,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认识,政治差别、宗教差别、职业差别等、也都可成为沟通障碍。不同党派的成员对同一政治事件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宗教或教派的信徒,其观点和信仰迥异;职业的不同常常造成沟通的鸿沟。比如组织中上下级之间发生地位障碍比较明显。向上沟通时,下级常常带有担心说错,怕承担责任,有焦虑等心理,致使沟通不常常是在宽松流畅的氛围中进行,形成沟通障碍;向下沟通的过程中,主动沟通的是上级,虽然会受到欢迎拥护,但毕竟有时会居高临下,造成下属的压迫感,也会形成沟通障碍。

(三)文化障碍

文化背景的不同对沟通带来的障碍是不言而喻的。包括语言的不通带来的困难,社会风俗、规范的差异引起的误解等等,这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比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内部沟通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不同国籍、不同地域语言各异,经常在沟通中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沟通的障碍。

(四)过去经验的影响

什么是经验?哲学上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识。过去的经验不见得是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就常常使我们心里上产生依赖感,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事务的发展和变化来进行沟通处理事情,从而造成沟通的障碍。有些经验还很顽固。如果一个人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人际沟通,他的问题可能是对谈论的主题了解太多,而不是太少。身为沟通者,我们难免会把以往所吸收的讯息累积为一种经验。当我们和他人沟通时,我们很多时候是以过去的经验过滤我们的讯息,于是我们很容易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加上我们自己的假设和偏见预先推测,结果反而得不到完整的讯息。

二、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一)擅于主动倾听

倾听是成功沟通的关键,它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你听到别人所说的话,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并尽量理解它,要使积极倾听有效,你必须对说话者真正感兴趣。借助于倾听,你可以深入理解同事们所做的事情,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会有这样的感受:你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成员的希望、他们害怕的事情,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一旦别人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他们会说他们能接近你,跟你讲他们的有关事情,认为你尊重他们以及他们所说的话。主动倾听的最大好处在于听者会报答你,倾听你讲话,并且在你讲话时做出回应。你听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学的也会越多。

(二)培养良好品质

首先是“真诚”。我们要抱以真诚的心态来沟通。“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真诚的 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其次是“信任”。信任是相互的。在人际沟通交往中,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接着是“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是管理好自己在沟通中的情绪,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然后是“自信”。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决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最后是“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待人热情能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

(三)掌握说话技巧

一个人讲话漫无边际,可能是思路混乱的表现,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达到目的的手段。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首先,讲话要有重点,使之达到简化语言的目的,使人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被吸引;其次,说话要有条理,说话层次清晰让人听后很清楚,并能更好知晓说话人所阐释的事件或观点;第三,善用比喻、类比、举例子等语言修辞方法,即使很复杂的问题,大思想孟子讲话就很喜欢用譬喻的方法,经常举例子给人家听,并且例子因为生动,真实可信,充分证明了自己观点,非常容易让人家触动,使听众一听就明白了。

(四)积极反馈信息

所谓反馈是指一种信息,客观地描述和分析自己的感受,向他人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分析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反馈也有助于设定目标,改进工作。多数人急切地想了解他们的实际表现,比如一个学生可以从作业中得到反馈信息。从作业或考试的成绩、老师的批语,或者是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中,都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表现、与同学的比较以及与老师的期望之间的差距的信息,通过这些反馈,你得到相关的针对目前表现和未来努力方向的信息,这些信息教导你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成绩。假如这些反馈是真实、公正的反馈,那么这些信息对于改进工作、帮助我们个人成长和工作完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伊万切维奇,《组织行为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克劳斯.多普勒,《变革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保罗·阿根狄,《企业沟通和威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李洁,如何克服在人际沟通中的障碍

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范文第2篇

拓展训练以“激情奋进”为主线,采用体验式培训方式,模拟不同的项目场景(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协作对象,不同的角色定位),借助于参与性、互助性、挑战性极强的团队活动,使领导层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其领导才能,展现个人魅力,并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整个团队中,提高时间与任务管理技巧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团队中的管理层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形成积极协调的组织氛围,强化服务意识和换位思考意识,切身体会队员之间角色的责职与权力,合理的角色定位,激发其敢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决心,挖掘个人潜能,激励参训人员知难而上,争创佳绩。

此次培训从“心态—责任—实践,将体验训练贯穿于始终”的训练模式,通过穿越雷阵、无敌风火轮、穿越纸壁、诺亚方舟、希望之塔五个训练项目,快速打造团队精神,铸就一支企业和谐、激情四射的高绩效团队。激发大家的工作兴奋度,增强企业归属感,使他们在学习管理技能的同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高效执行来打造企业强有力的中层力量。

最后,**公司副总经理**对此次拓展训练进行了总结,鼓励参训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充分发挥好中层干部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变压力为动力,在能力方面、知识方面都要做好储备,为企业的高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语文学习 人文素养 人际沟通能力

作为技工院校的语文老师,我们难免会面临学生语文成绩总体偏低的尴尬,很多人认为既然升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课上有缺失,就不妨舍弃这些缺失,让他们在专业上有所收获,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是,我们恰恰忽视了一点,即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是非此即彼、舍此就彼的二选一的简单关系,技能是立岗的前提,素养是立身的根本,技能是刚性的需要,素养则是柔性的滋养,此间关系众多,对于毕业后从事最基层工作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沟通能力最为关键和重要,因此本文试从语文学习和沟通能力培养的关系角度探讨一二。

一、技校语文学习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一)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语文是一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学科,因此,要想更好地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把握,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有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学生更容易把握好课文的脉络与主题思想。同时,有了语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独自完成阅读的过程中,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生口头交际互为有效保证。

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听与说是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语言的领悟与理解对语言进行积累。学习语文不仅是提高聽与说的能力,而且包括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样,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那么会促使写作能力的提高,相反,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薄弱,就会影响到学生书面语言的质量。

(三)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学生语脉清晰、用语严谨外,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通过对学生听与说的训练,促使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效率,通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二、技工院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现状

从目前来看,技工院校的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偏弱。学生人际认知能力不强,对人际事物的洞察、分析和预见能力不够,特别是在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并进行分析处理时敏锐地捕捉人际信息、利用人际关系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力上有欠缺,并且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学生人际交往意愿、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管理能力方面不甚理想,其在交往意愿、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上严重不足。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信心不足,语文学习基础、素养薄弱,语文学习态度、认识不够到位。如果进一步调查他们的日常阅读习惯,就会发现,每天都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不超过19%,即使是这些“喜欢”阅读的学生,阅读的书籍也多为科幻、卡通小说和网络武侠、言情小说,似乎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三、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

导致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很多(比如来自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偏见等),只论述与语文相关的几条。

(一)人文素养环境欠缺。

技工院校学生一般来自偏远的农村贫困家庭和来城市打工的低收入家庭。他们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人文素养环境方面相对于来自农村中高收入家庭或城市家庭的孩子比较欠缺。

(二)人文素养较低。

技工院校的学生一般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进了技工院校后,学校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有些教师将目光放在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上,这就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灵活的表达与应对能力。本身的人文知识匮乏,加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造成学生在与人交流、与人沟通方面的知识、能力欠缺。这是技工院校学生沟通能力差的直接原因。

(三)自卑心理。

自身人文素养欠缺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不如考入重高、普高的同学,再加上技校学生良莠不齐,有些同学偏激的价值观,更引起心理严重失衡,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更不愿意将自己的所想所思与亲戚朋友倾诉,而喜欢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其结果使技工院校学生在现实世界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加低下。

四、在语文教学领域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搭建多元知识结构。

想要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个人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就必须切实地投入对优秀语言文字的认知中。而事实上,技校学生对文学经典往往兴趣有余,动力不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穿插一些片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和了解一些对阅读有回避态度的学生的兴趣点,以推荐的方式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合适的读物,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以交流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同时,在课内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读书经验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督促和激励,形成良性循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且有个体差异,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获益匪浅,乐在其中。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沟通能力与文化业务素养紧密关联,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必要条件。个人的认知能力发展与社会认知及沟通能力成正比。沟通并非只是单纯的信息交换,它至少包含知识、技巧和动机三个要素。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到专博结合,具有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知识面的横向覆盖和专业知识的纵向加深,提高了学生认知的复杂度,增强了综合理解力,拓展了沟通能力的程度和范围,为学生人际沟通完成了基本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应对各种场合,站在较高的层面,以较宽的视角处理问题。

(二)营造以生为本的沟通环境,构建和谐课堂。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特长,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1]课堂教学以沟通形式存在。虽然主要由教师落实教学计划、主导课堂沟通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受制于教师的课堂安排,但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是一种平等的面对面的双向互动。教师必须有与学生平等的心理定位,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发言、交流,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展示机会。教师得加强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若没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就很难构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无法实现新课程的构想,也就是说,沟通能力,是现在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真诚、坦率、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和认同自己。有时课堂上会出现老师因语言不通①形成沟通障碍,也有因为教师与学生感情上对立以致难以上课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因教师原因产生的沟通不畅现象,教师就要善于化解沟通障碍,学会理解、欣赏学生,改变传统的敏于行讷于言的②看人观念,特别关注沟通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技校课堂可以考虑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加上开放的讨论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抛弃一切顾虑,敢于充分陈述个人思想,大胆用批判的观点争辩问题,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张扬个性,在认知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表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沟通潜能。

(三)培养语文课堂沟通意愿,强化口语交际能力。

积极的沟通意愿是沟通的动力,是决定沟通效果的首要条件。我们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沟通的意义,对人生的影响,激发他们内在的沟通欲望。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羞于在公开场合发言,不善于与人交流,不是由于沟通技巧或外界条件,而是出于自身心理障碍。由于语文课程的特点,特别是在理解文学作品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阅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谈理解,增强学生自信,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怕讲错话,不怕别人不接纳自己,主动跨出沟通的第一步。应该说,语文教学为训练学生的沟通技能提供了可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使学生可以得到长期和反复的训练,是解决学生沟通问题的理想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就提出沟通要求,告知学生沟通表现将计入平时成绩。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开始许多学生可能不好意思发言,往往需要点名,经过教师的鼓励和自身反复的练习,学生渐渐由被动讲话到主动发言,由表达不清楚到谈论流利,乃至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借此机会展现自己。加上课堂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四)贴近生活实际,优化交际情境。

我们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口语交际的实质,突出“情境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定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一个真实、生动的情境,以丰富的美感,鲜明的形象,灵动的现场感,充满情感的渲染,足以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使学生以饱满的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②。这就以现场呈现的方式为学生参与交际提供了可能。没有交际现场自然也不必要发生交际,通过创设情境,就好像把生活中的一个交际现场搬到了课堂中一般,学生就有了交际的需要。交际的作用说到底就是通过有效地沟通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所服务,通过情境创设再现生活场面,口语交际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它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而學生在这样的口语交际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交际的重要性,强化了交际的欲望,增强了“交际角色”的意识,促进了互动交流。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面对面的一种对话活动,交际双方都不断地发出信息、接受信息。交际双方既是说者又是听者,“说”与“听”相互依存,能有效促进学生进步。

(五)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帮助学生实现其自我价值。

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③。我们可以组织寓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口味,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的欲望,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家长、老师一起参与。比如诗文诵读大赛、社会调查、语文基本功大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搭建多种展示舞台,把培育技校生人文素养落到实处。这一切要求语文教师和教研员不断研究语文课堂、不断发现学生成长需求、不断开发人文教学资源,把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上,把学生精神成长的要素融入人文主题活动中。

五、结语

沟通能力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系统和反复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就如美国沟通学家罗纳德所说:“提高沟通能力就像从事乐器演奏和运动训练,没有捷径可寻。”因为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特质,其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满足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需求。

注释:

①孙显元.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②曹卫星.对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几点思考[J].河北: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

③李慕玲.佛山市南海区普通高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

参考文献:

[1]何有缘,李晓红.管理沟通课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凡禹.沟通技能的训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周三多.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RonaldB,AdlerRussell,FProctor.沟通的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范文第4篇

医者仁心,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患者痊愈出院,作为医者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但现今的医疗市场流行一句话:要想富就找医院做手术。医患之间的关系正处于烽火浪尖。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大,一方面想倾尽全力为患者救治,一方面又担心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医患纠纷。医患关系处理不当的原因大多是医务人员不注意讲话的艺术性,对患者造成了伤害,这样就影响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近年来时常发生患者对治疗不满意便刺杀、殴打医生护士。严重制约了医护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医疗学科能力的发展与创新。为了创建和谐的医疗氛围,我院做出了努力,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语言艺术和行为艺术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语言和行为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医生护士采集病史时,亲切的称呼,和蔼的面容,轻柔的操作都能赢得病人的好感、信任。现今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投诉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医务人员不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导致纠纷。病人因躯体和心理疾病到医院就医,我们理应细心服务,根据病人需求不同给予不同护理。亲切的微笑、诚恳的语言,让病人感受到对他的关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第二、语言艺术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好语一言暖三冬,恶语一言六月寒。在临床医患沟通中,我们应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经历、性格等因素。用语应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做到简洁、亲切、易懂,否则会因一语不合产生矛盾。在临床工作中,适当的语气、语调、适当的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会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不同的护士做同样的工作,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会的到病人的认可和表扬,有的会导致病人的不满和投诉,如简单的发放口服药,李丽会对病人讲,张爷爷到吃药时间了,请你吃药。而赵敏会对病人说9床吃药了,给你。同样的事情,得到了两种结果。表扬和投诉。

第三、临床医患沟通的主要方法护患关系的语言艺术是通过优化语言来提高表达效果,如果说话缺乏艺术,就不能完满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不能把事情说清楚,更谈不上使患者乐于接受。听和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样的一句话,说法不同,听法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医患沟通中,医生和护士是沟通的引领者,你牵出话题引子,接下来你就应该变为忠实的倾听者,让患者讲述,对谈话做出反应,适时的引导,让患者讲述你想知道的内容。这样患者才能对护士倾诉,以利于了解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范文第5篇

在组织中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巧妙的人际沟通容易使成员感到愉快、亲切、随和。巧妙地进行人际沟通能释放和缓解压力,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起到维护人际关系的作用。

无论是在人们工作生活中,还是在企业成长中,人际沟通都是一门必修课。

关键字:沟通含义;人际沟通;沟通重要性;沟通技巧;

论人际沟通在职场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指一种有意义的互动历程。它含有三个重要的概念:

一、人际沟通是其实是一种历程,在一段时间行程内,我们为达到到一种目的,要进行一系列的行为,但是我们这种行为是有意义的,此种行为就是实行人际沟通。

二、这种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历程。在沟通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结果是什么,其意图所传达的理由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其重要性的价值对应出此沟通的"有多重要性"?

第三、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负责任存在。在尚末沟通之前,不能先预测沟通互动后的结果。

二、有效的人际沟通对于组织来说到底有什么重要性呢?

1.1首先,有效的人际关系沟通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度。 人际关系是以人的情感为纽带,不同的人际关系引起人们的情感体验不同。良好的人际关系引起的是人们愉快、亲切、随和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带给组织的是积极、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只有组织成员具有了积极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组织的各项工作中,不断地为组织的生存、建设和 发展做出贡献。

1.2第二,增强组织成员的凝聚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团结。团结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相信“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一双筷子很容易被折断,可要是想把一大把筷子同时折断的话恐怕是很高难度的挑战。相反,没有团结互助的精神,组织就缺乏凝聚力,维持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感情关系就会破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会加剧,试问一个组织像一盘散沙似的,如何能够承受住困难和挑战呢?但是如果成员之间的感情融洽、关系和谐,他们就能相互支持、相互帮

助,齐心协力地工作。

1.3第三,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

成员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效益的好坏。虽然,影响成员工作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可以激励成员的工作激情,形成和谐的气氛,从而提高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从唯物主义辩证法角度也可以证明其正确性。高中所学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因有着重要的影响,外因通过作用于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在此,我们可以把成员的工作效率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从这个层面来讲,成员是内因,对于工作效率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人际关系就是外因,对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倘若人际关系好,那么这个外因对成员这个内因所起的作用就是积极的,这样才能推动工作效率不

断提高;如果人际关系差,那么它对成员的作用是消极的,这样必然会导致成员的工作效率下降,最终影响组织的发展。

2、有效人际沟通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

既然人际沟通对于组织来说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每个组织都必须把人际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才能实现组织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往往存在着诸多障碍,因此组织在企图改善本组织的人际沟通的前提应该是 认清其中的障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才能实现无障碍的人际沟通。 现实生活中影响的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有: 2.1语言障碍

语言不通是人们相互之间难以沟通的原因之一。这个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跨文化沟通中,也存在着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即使同是中华儿女,各民族间不同的语言甚至是同一民族中不同的方言也是影响我们沟通的一大障碍。当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时,尽管也可以通过手势或其他动作来表达信息,但其效果将大为削弱。即使双方使用的是同一语言,有时也会因一词多义或双方理解力的不同而产生误解。沟通是传递者→过滤→接受者→反馈的环回过程。有一句话非常合适:在别人的反应里看到自己。有效沟通是预备+ 主动=诚实、坦率(语气、语调)和尊重别人。作为组织的管理人员更应着力做到。 2.2理解障碍

语义曲解是另一个问题。由于一个人的知觉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使得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当上司信任你,分配你去从事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时,你可能会误解上司对你原有的工作业绩不满意而重新给你分配工作。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误会”。有时候对于同一问题或者是同一种说法,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或者是不同的立场来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候双方间出现理解障碍或者是误会时,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或者是角度不同引起的。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人们面对某一信息时,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来选择、组织和理解这一信息的含义的,一旦理解不一致,信息

沟通就会受阻,甚至会产生矛盾和争执。 2.3信息含糊或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不是不知所措,就是按自己的理解行事,以至于发生与信息发送者原意可能大相径庭的后果。信息混乱则是指对同一事物有多种不同的信息。例如令出多门,多个信息源发生的信息相互矛盾;朝令夕改,一会儿说这样,一会儿又说那样;言行不一,再三强调必须严格执行的制度,实际上却没有执行,或信息发送者自己首先就没有执行。所有这些,都会使信息的接受者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无论是组织的领导者还是组织的成员,在人际沟通中切忌含糊其词或者是出尔反尔,造成信息含糊或混乱对于接受者理解信息来说是致命的

障碍,一旦接受者理解错误,那么对于工作的开展也是致命的。 2.4环境干扰

环境干扰是导致人际沟通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嘈杂的环境会使信息接受者难以全面、准确地接受信息发送者所发出的信息。诸如交谈时相互之间的距离、所处的场合、当时的情绪、电话等传送媒介的质量等都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影响。环境的干扰往往造成信息在传递途中的损失和遗漏,甚至歪曲变形,从而造成错误的不完整的信息传递。另外嘈杂的环境对于一个人心情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旦个人不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信息的传递,那么此时的沟通只是单方面 的,也就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沟通。 2.5其它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信息有效沟通的因素,如成见、偏见、聆听的习惯、气氛等都会影响人际沟通。其中成见和偏见对于人际沟通的阻碍程度也是致命的。因为在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中一旦存在着成见或偏见,那么沟通的参与者就不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去进行有效的交往,不能敞开心扉进行沟通,那么从

这个层面来讲,沟通就失去了价值。

3、改善人际沟通的方法,实现组织有效沟通

人际沟通效果的提高有赖于那些影响人际沟通的障碍的消除。为此,信息发

送者和信息接受者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 3.1信息发送者

首先,作为信息发送者,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3.1.1要有勇气开口 作为信息发送者,首先是要有勇气开口。只有当你把心里想的表达出来时,才有可能与他人沟通。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事人都

只在自己心里想,没有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从而导致了很多的误解。 3.1.2要态度诚恳

人是有感情的,在沟通中,当事者相互之间所采取的态度对于沟通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当双方坦诚相待的时候,才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从而求得对 方的合作。

3.1.3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对于信息发送者来说,无论是口头交谈还是采用书面交流形式,都要力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为此,要了解信息接受者的文化水平、经验和接受能力,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表达的方式和用词等;选择准确的词汇、语气、标点符号;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对重要的地方要加上强调性的说明,借助于手

势、动作、表情等来帮助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以加深对方的理解。

3.1.4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

由于所处的环境、气氛会影响沟通的效果,所以信息交流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于重要的信息,在办公室等正规的地方进行交谈,有助于双方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沟通效果;而对于思想上或感情方面的沟通,则适宜于在比较随便、独处的场合下进行;这样便于双方消除隔阂。要选择双方情绪都比较冷静时进行沟通;当大家都理解,但感情上不愿意接受时,信息发送者身体力行可能是最好的 沟通方式。 3.1.5注重双向沟通

由于信息接受者容易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信息而导致误解,因此信息发送者要注重反馈,提倡双向沟通,请信息接受者重述所获得的信息或表达他们对信息的理解,从而检查信息传递的准确程度和偏差所在。为此,信息发送者要善于体 察别人,鼓励他人不清楚就问,注意倾听反馈意见。 3.1.6积极地进行劝说

由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为了使对方接受信息,并按发送者的意图行动,信息发送者常有必要进行积极的劝说,从对方的立场上加以开导,有时还需要通过反复的交谈来协商,甚至采取一些必要的让步或迂回。为此,交谈时间应尽可能地充分,以免过于匆忙而无法完整地表达意思;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采取高压的办法,而导致对方的对抗;尽可能开诚布公地进行交谈,耐心地说明事实和背景,以求得对方的理解;耐心地聆听对方的诉说,不拒绝对方任何有益 的建议、意见和提问。 3.2信息接受者

其次,作为信息接受者,则要注意仔细地聆听。关键的沟通技巧是积极聆听。以前人们常常只注重说写能力的培养,而对倾听的能力则不那么重视。事实上,倾听的技术对于进行有效的沟通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不善于聆听会导致相互间沟通受阻,相互协同难以进行。作为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其他人接触,以收集和发布信息,若不善于聆听,则可能难以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学会有效的倾听,学会倾听的艺术。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这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要提高倾听的技能,可以从八个方面去努力:使用目光接触;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要提出意见,以显示自己不仅在充分聆听,而且在思考;复述,用自己的话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不

要妄加批评和争论;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 3.3缩短信息传递链

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双向沟通。信息传递链过长,会减慢流通速度并造成信息失真。因此,要减少组织机构重叠,拓宽信息渠道。其实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曾遇到各种各样的沟通问题,其中信息传递链过长是导致沟通过程时间长并且信息失真的重大障碍之一。古时候有“一传十,十传百”,其实到了后面的传递链,信息已经严重失真了,有的甚至与原始信息对立。因此缩短信息传递链是保证信息传递高效准确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管理者应激发团队成员自下而上地沟通。在一个组织内,组织应设立有问必答信箱,鼓励所有 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 3.4开辟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在利用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可以开辟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双方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含义。一般说来,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人类学家E·霍尔(1966)把人际距离分为亲密的、个人的、社会的和公众的四种。他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爱人之间、夫妻之间的距离是亲密距离,约18英寸,可以感觉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呼吸。个人距离指朋友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5~4英尺。社会距离是认识的人之间的距离,一般是4~12英尺,多数交往发生在这个距离内。公众距离指陌生人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一般是12~15英尺。让领导者走出办公室,放下身段,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和成员交流信息。坦诚、开放、面对面的沟通会使成员觉得领导者理解自己的需要和关注,可以取得事半功 倍的效果。

3.5“对事不对人”原则 最后,在组织内人际沟通还应该注意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只有这样,组织的团队成员才能有愉悦快慰的心情去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奋斗。但是否能做到 这一点?一句话,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做到。 3.5.1培养信任感,多了解和理解你的沟通对象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沟通双方相互信任、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从排除沟通障碍、改善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培养上下级之间的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信任感是长期的管理实践和沟通实践中,作为上下级的双方靠“言必信、行必果”的实际行动积累起来的。这对于建立组织内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积极的促 进作用。

3.5.2用“双赢”的沟通方式去求同存异,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

提倡“高驱力,高同感”。“高驱力”指的是能积极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主张,意味着在谈判中决不轻易地屈从和迁就,而“高同感”意味着能认真地倾听别人所提出的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主张。既有“高驱力”又有“高同感”,这意味着既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又决不忽视对方的利益和尊严,而这正是取得

“双赢”结局的保证。在组织内部就应该提倡健康的人生态度。

3.5.3抱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善于理解和原谅别人

实际上,只要拥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组织目标,以及那些等着去完成的伟大事业,再想想那短暂的生命,就无暇为小事而争执和烦恼。事事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树立“否定之否定”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合作环境。我们应该培养有换位思考的理念,也应尝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辩证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思维。因为许多精彩的创意就是在碰撞中产生的,而 且,只有经过碰撞的思想才更加经得起推敲。

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范文第6篇

据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某地被解雇的4000人中,人际关系不好者占90%,不称职者占10%;大学毕业生中人际关系处理得好的人平均年薪比优等生高15%,比普通生高出33%。

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尽管如此,大多数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甚至相当多的人错误的认为拍马屁、讲奉承话、请客送礼,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其实,处理人际关系的决窍在于你必须有开放的人格,能真正的去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

要学会从内心深处去尊重他人,首先必须能客观地评价别人,能找得出别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上司或下属身上都有令你佩服、值得你尊重的闪光之处。你会发自内心去欣赏和赞美他们,你会在行为上以他们的优点为榜样去模仿他们。这时你就会发自内心去尊重和欣赏他人,你就达到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换个角度想,若有人对你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毫不虚假的欣赏和尊重,你肯定会由衷地喜欢他(她)们并与他(她)们真诚相待)。

当然人的弱点之一就是希望别人欣赏、尊重自己,而自己又不愿意去欣赏和尊重别人。人是非常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必须克服这些人性的弱点。客观地观察别人和自己,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而身边的人都有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有一点比你差的缺点就去否定别人,而是应该因为别人有一点比你强的优点而去欣赏和尊重别人,肯定别人。你会惊奇地发现,世上所有你接触到的人,只要你仔细观察,总可以找出比你强的优点来。

用欣赏人、尊重人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有许多好处:其一,成本最低,不用花费金钱去请客送礼,不用伪装自己去浪费感情;其二,风险最低,不必担心当面奉承背后忍不住发牢骚而露陷,不必担心讲假话,提心吊胆,梦寐不安;其三,收获最大,因为你能真心尊重和欣赏别人,你便会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去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不断的完善和进步。

一个懂得用欣赏人、尊重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会过得很愉快,别人也会同样的欣赏和尊重他,而一个提倡欣赏和尊重人的团队将会是一个关系融洽的大家庭,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欣赏和尊重别人,每一位成员也受到别人的欣赏和尊重,每一位成员都会心情舒畅,于是这个团队的凝聚力会提高。

如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都普遍下降,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 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

有的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多么精明,永远也不会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的人际交往。

(二) 冲动心理强烈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发展期,自制能力弱,遇事易冲动,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扩大化、严重化,破坏自己的人际魅力。

(三)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

有些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他们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从而使自己的人际交往处于危机之中。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呢?我从网上还有书籍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第二,说话要尽量客观。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当然,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应视场合、对象,注意表达方式。

第三,说话要有善意。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难消。"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如果你错了,就及时承认。与其等别人提出批评、指责,还不如主动认错、道歉,更易于获得谅解、宽恕。凡是坚信自己一贯正确,发生争端总是武断地指责对方大错特错,从不认错、道歉的人,根本交不到朋友,或难以交友,永远缺乏知心人。有些青年人有错就千方百计抵赖,甚至谩骂敢于提醒他注意的人,那决不是什么“英雄本色”,只能算流氓行为。当领导的认错不会丢脸、丧失威信,反而有利于维护面子、提高威信。有错就承认,并勇于主动承担责任的领导人比自夸一贯正确,有错就把责任往下推的领导人,更有威信,更深得下级的信赖、拥护、爱戴。

真心实意的认错、道歉,就不必推说客观原因、作过多的辩解。就是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必须有诚恳的道歉之后再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否则,你对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抱着抽象否定、具体肯定的态度,这种道歉,不但不利于弥合双方思想感情上的裂痕,反而会扩大裂痕、加深隔阂。道歉需要诚意。双方成见很深,当对方正处在火头上,好话歹话都听不进时,最好先通过第三者转致歉意,待对方火气平息之后,再当面赔礼、道歉。有时当务之急不是先分清谁是谁非,而是要求双方求同存异,去对付共同面临的困难或“敌手”。如双方僵持不下,势必两败俱伤。如一方先主动表示歉意,就有可能打破僵局,化紧张为和谐,乃至化“敌”为友,双方合作共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

1. 多给别人鼓励和表扬,尽量避免批评、指责和抱怨,不要逼别人认错。

2. 要学会倾听。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

3. 如果你要加入别人的交谈,先要弄清楚别人究竟在说什么。

4. 交谈之前尽量保持中立、客观。表明自己的倾向之前先要弄清楚对方真实的倾向。

5. 注意对方的社交习惯并适当加以模仿。

6. 不要轻易打断、纠正、补充别人的谈话。

7. 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多多鼓励。

8. 不要因为对方是亲朋好友而不注意礼节。

9. 尽可能谈论别人想要的,教他怎样去得到他想要的。

10. 始终以微笑待人。

11. 做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讲笑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着自己笑。

12. 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13.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尽量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管你是在说还是在听。

14. 转移话题要尽量不着痕迹。

15. 要学会聆听对方的弦外之音。也要学会通过弦外之音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6. 拜访别人一定要事先通知。

17. 不要在别人可能忙于工作或者休息的时候打电话过去。除非是非常紧急的事情。

18. 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先问对方是否方便通话。

19. 一件事情让两个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

20. 你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都迟早有一天传入这个人的耳朵。

21. 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

22. 牢记他人的名字。养成偶尔翻看名片簿、电话本的习惯。

23. 尝试着跟你讨厌的人交往。

24. 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隐私,不管是朋友还是夫妻。

25. 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当你与其中某个人交谈,请不要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26. 要勇于认错。

27. 以谦卑的姿态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28. 给予他人同情和谅解。

29. 尽可能用“建议”取代“命令”。

30. 不要轻易做出承诺。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可能做到。

上一篇:地理学科总结范文下一篇:咏雪文言文翻译范文